高考语文 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 2 技法突破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语言表达的连贯ppt1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语言表达的连贯ppt1](https://img.taocdn.com/s3/m/38a8831b3968011ca30091c6.png)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是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 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 延推诿, 。 (1998年)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 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 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 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 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 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 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 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正常生活受到威胁, 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答案:①成年累月的战事,②动荡不安的政局, ③不断衰退的经济,④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⑤ 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上北、 下南、左西、右东以及西南的顺 序,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 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 称。
1、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 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 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 里,不肯出门,_______。 A.但终于被父亲带走了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他终于把他带走了 D.但他终于和他父亲一同走了
2: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 保持话题的统一 当的一项 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 以说明 。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长处 C.任何人和事物都有千秋 D.对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3、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 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 草地边的蒲公英。_____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 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 ) A.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 是多种多样的 B.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 尽相同 C.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 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 有选择的权利二、表述合理 符合语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2技法突破掌握技巧研习考点__教你备考如何学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2技法突破掌握技巧研习考点__教你备考如何学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d6634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9.png)
专题六 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考向一 补写句子语句补写题是2018年浙江卷新出现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其答题的实质是:让考生在一些隐性提示的指导下,使这个文段恢复原貌。
语句补写题选取的语段从性质上来说基本上是说明性语段、议论性语段;从语段的结构上来说,多数可以分为起始、展开、过渡、结束四部分。
命题人在选好语段后,下一步就是对语段进行挖空,挖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的位置和性质,主要有三种情况,根据这三种情况我们可将其分为四大类型。
类型一 总提(起)句的补写所谓总提(起)句,即能领起或概括整个语段或下文层次的语句。
这时的语句补写,实际上就是一个压缩语段题,只要能概括语段或下文内容即可。
当然,要考虑到前后句子的衔接连贯问题。
[例1] (2017·全国卷Ⅲ,改编)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6个字。
太阳能与风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
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
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晴朗的白天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答案: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解题演示] 第一步――→通读文段确定类型这是一则说明性文段,从横线所在的位置和前后语境看,应补写一个总提句。
第二步――→结合前后文确定内容从后文看,“白天”“夜晚”“夏季”“冬季”是时间,而“白天”和“夜晚”、“夏季”和“冬季”的太阳能和风能的情况是互补的,由此分析,空格处所填内容应该强调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互补的特点。
第三步――→结合要求揣摩答案在确定横线处要引出“强调太阳能与风能在时间上互补”这个特点后,再根据字数不超过16个字的要求,用一个陈述句表达。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突破练三十三语言表达的连贯含解析统编版
![2023年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突破练三十三语言表达的连贯含解析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5cc24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f.png)
任务突破练三十三语言表达的连贯(赋分53分,用时40分钟)一、对点练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 ),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
A.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两端B.两端的小岛连接在一起,状似蚝贝C.连接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D.两端的小岛像蚝贝一样连接起来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中国网络文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育了大量的写手,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许多网络写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格调不高,不能反映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而是遵循一种“快感机制”,供大众“悦读”。
这其实是价值错位、急功近利的表现。
网络写手应该摆正心态,自觉跳出“作品点击量”的桎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A.出现了浮躁情绪,热衷于追名逐利,偏离了文学初心B.热衷于追名逐利,出现了浮躁情绪,偏离了文学初心C.热衷于追名逐利,偏离了文学初心,出现了浮躁情绪D.偏离了文学初心,出现了浮躁情绪,热衷于追名逐利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篆刻艺术对我国文人绘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诗、书、画、印的结合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特点。
( ),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致与高雅,其不只是篆刻技法的具象表现,更是文人主体思想意趣的抒发与吐露,是文人个性、内心情感的外化。
A.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一定程度上在篆刻艺术上体现B.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一定程度上通过篆刻艺术来体现C.篆刻艺术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D.篆刻艺术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文人的闲适与风雅得以体现4.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品牌价值之大,引无数企业竞折腰。
然而,品牌并不是艺术品, , , , , ,也会步入暮年、后继无力,直至死亡。
高考句子衔接题的答题技巧
![高考句子衔接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a70b1a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6.png)
高考句子衔接题的答题技巧关于语言连接的知识(一)话题要保持统一。
话题就是一篇文章的主题,一个段落的段旨,几句话的主要意思或表述所围绕的对象。
在表达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时,每一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一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
几句话说明一个话题,或几段话表述一个中心,中间不要插入与这个话题或这个中心无关的话,否则意思跳跃或中断,造成话题转移,影响语言的连接。
(二)表达的角度要一致。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表述一个意思,阐明一个道理,描写一个对象,都要选择一个合理的角度,这些角度一般有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
一个复句或句群,表述的角度要前后一致,这样才能使语言连接。
(三)思路要鲜明且连续持续。
从表面上说,作者对句子顺序、段落顺序、内容先后的安排就是“思路”。
语言能够对客观存有作出能动的反映,但客观决定着主观。
客观事物之间都存有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事理顺序等。
一般地说,不同的表达方式采用不同的顺序:记叙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议论多以逻辑或事理为顺序,说明多以空间或程序为顺序。
(四)语言的衔接要紧密。
这是语言连接的重要要求,能够保证语意贯通,没有隔裂感。
为此,应注意一下几点:1、准确使用关联词。
在复句或句群中,关联词表示分句间或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在段落间也能起到很强的衔接的作用。
2、巧妙使用意思相关联的词语或句子。
所谓意思相关联的词语和句子,是指代词、序数词、表相关时间或空间的一组词、表比较的词、同义近义词语等。
3、适当使用过渡性的词语或句子。
(五)语言的节奏和音韵要和谐。
节奏和音韵安排合理,能够使读者在“优美的旋律”中享受到审美的愉悦。
它在语言上的要求有很多方面。
如:词语的结构和排列、句子成分的结构和排列、句式的选择以及停顿的安排等。
二、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一)通读文字材料,细品语境。
大多题目都有语境,品味语境对确定解题思路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语言表达——连贯ppt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语言表达——连贯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cfea0e0722192e4436f607.png)
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
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 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 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
③ 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
④ 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 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
B
点拔:间隔式排列的短语,一定要将其与已提供的句 子中的关键词联系,找出二者的关联之处。
例三、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 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选择博爱, ___________;选择回忆,___________;选择诚信, ___________;选择坚强,___________;选择关爱, 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 ①我们品味多样的人生 ②我们感受苦尽甘来的喜悦 ③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 ④我们畅享生命的真真切切 A、②①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①主要指文句衔接问题。句子衔接的 方法与技巧主要有下面几点: (1)话题要统一 所谓话题统一,是指组成段落的
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
有紧密联系,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
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无关
的话不参杂在里面。
① 陈述对象一致。
主句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 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 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的现象。 例 题 ② 观点材料统一。 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 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这里的“观 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 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 料、语句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 致 。 例 题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连贯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连贯](https://img.taocdn.com/s3/m/4e94dea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8c.png)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服从祖国、服务人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__①__是祖国建设 者的高贵品质。哪儿需要他们,他们__②__到哪儿去。__③__自然 环境多么恶劣,__④__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他们__⑤__坚强地工 作,顽强地战斗。不逃避、不妥协,__⑥__奉献出全部的青春和热 血。
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所讲述内容(主旨或观点)的统一、主 语或陈述对象的统一。
(一)所讲述内容(主旨或观点)的统一 [即时训练]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 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 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__________。 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固然是最有才能,但首先是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这
只有 不但
还
更
B
没有
应该
还是
/
也
还
C
无
对它 定大
它
应是 不只 而且
/
解析答案
A [首先通读文段,了解大意,划分层次。语段的中心是读书 有益。第一句话提出论题,为第一层;其余就此展开论述,为第二 层。其次要结合层次关系和选项,运用排除法进行分析。①处如果 填入“没有”或“无”,搭配不当,故可排除B、C两项。“教给我 们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概括不同的知识、不同的规律的共同道理” 与“能帮助我们了解信息……”这一部分是并列关系,⑤处不宜用 “而且”;而“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与前面的内容是递进关系, ⑥处应用“更”,故可排除D项。]
高考语文 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 2 技法突破
![高考语文 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 2 技法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18686e5abd64783e08122b38.png)
第三步: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 如果经过上述两步还不能确定答案,再将剩余两个选项中 排在最后的句子,分别与横线后的内容连起来读。通过确定与 横线后的内容语意衔接的句子,来确定该句为最后一句的选项 为正确答案。 大多数的语言连贯题,使用前两步就可得出答案。有的语 言连贯题,在观察四个选项排列的句序后,仅使用第二步(找出 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或仅使用第三步(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 定最后一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一、语句排序题三步走 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 先观察四个选项,判断排在第一句的句子可能是哪几句;
然后将横线前的内容分别与排在第一句的句子连起来读,确定 联系紧密的一句为第一句。确定第一句后一般可排除两个选 项。
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 在题目给出的句子中,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然后从 剩余两个选项中找出这两句排在一起的选项,即答案。如果两 个选项都将这两个句子排在一起,可再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另 外两个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句话说” 一类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 之后;出现“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词语的句子,要紧跟 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首先”“其次”“再 次”等词语,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综 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是这个语段 的最后一句话。
第二种:语意排序法——根据句子之间的语意联系来排 序。如果找不到起照应作用的词语,考生可根据上一句的意思 推导下一句语意的侧重点,从而将语意联系最密切的两个句子 连在一起。在四种排序法中,语意排序法使用频率最高。
关系。判断时要看选句是否符合事理。 做此类句式选用题要注意分句间的关系及衔接,以及整体
的和谐性。弄明白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关键。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2024年高考总复习语文突破点五 语言表达连贯
![2024年高考总复习语文突破点五 语言表达连贯](https://img.taocdn.com/s3/m/2657fb5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9.png)
返回至目录
2.读懂陈述、阐释的思路,做到内容上连贯。 句子间的关系,体现了行文的思路。如有的语段首先引入话题,然后才是文段的 重要内容。在明确行文思路的基础上,再辨析主次,把握作者的意图。
C.以“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开头,而括号前话题对象是“社会交往”,若 填此句则话题转换不自然,故排除。
D.以“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开头,而括号前话题对象是“社会交往”,若 填此句则话题转换不自然,故排除。
故选A。
返回至目录
[即学即练]
32.(2020·全国卷Ⅱ)(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
故选C。
返回至目录
[考向2] 因境补文
[必备知识] 综合运用本书《附录》中的“知识一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三 逻辑”的知识。
[解题指津]
1.明确语段中心 整体阅读文段,把握话题中心,并理解文意的侧重点;补写的句子不能游离于中心 之外。注意文段的文体特征,补写的句子语言风格要符合文段的文体。
返回至目录
第三处,“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尚且”:提出程度更甚的事 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第三处情境信息是“至今” “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由“至今”推知此处强调这一情况持续不变,应用“仍然”。
第四处,“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 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然而”: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 表示转折。第四处情境信息是“但是”“已经能够……”,推知此处要与“但是”搭配使 用,用“虽然”更恰当。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之句子连贯与衔接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运用之句子连贯与衔接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822e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a.png)
汇报人:XX
20XX-01-28
CONTENTS
• 句子连贯与衔接概述 • 句子连贯技巧指导 • 句子衔接方法分享 • 实战演练与案例分析 • 备考策略与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句子连贯与衔接概述
定义及重要性
定义
句子连贯与衔接是指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各个句子之间 在内容、逻辑、语言形式上的紧密联系和流畅过渡。
重要性
句子连贯与衔接是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语文考查 的重点之一。一个连贯的句子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意 图,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迅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旨。
考查形式与要求
考查形式
高考语文中,句子连贯与衔接的考查 形式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要 求考生从给定的选项中选出最符合语 境、逻辑和语法要求的句子。
。
利用代词进行指代消解
确定代词所指代的对象,确保代词的使用不会引起歧义或误解。 在上下文中寻找线索,以确定代词的具体指代对象。
注意代词的一致性和逻辑性,确保其与所指代的对象在性别、数等方面保持一致。
判断省略部分并补全信息
识别句子中的省略部分,如主 语、谓语、宾语等,根据上下 文进行补全。
注意省略部分与上下文的关系 ,确保补全后的句子与原文意 思相符。
推理判断能力
通过分析和推理,判断句 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隐含 信息,提高理解句子的准 确性。
思维严密性
在理解和分析句子时,注 意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理 解。
多做练习题,总结经验教训
多做练习题
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 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的熟
练度和准确性。
总结经验教训
在做题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 地改进和提高。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连贯
![高考语文复习:语言表达连贯](https://img.taocdn.com/s3/m/d81459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1b.png)
语段论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由首句“文化是一个民 族的灵魂”来看,应先说“中华文化”,据此可排除 C、D 两项。 根据后文的“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可知,“文化”在 前,“民族”在后,据此也可排除 C、D 两项。 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说明二者是对等关 系,即“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 B 项。
床了;③
,在高中生群体中尤为突出,高中生的睡
眠时间在6至8小时之间的,比例高达65%。
【分析】 ①句为过渡句,要从假设关系入手补写;②句紧承前文,是展开
句,填写“学习时间占用了睡眠时间”的结果;③句所在的位置表明,这句话
是对后面语句的概括。
【参考答案】 ①如果缺少睡眠 ②学习效率反而降低 ③睡眠不足是
强化•关键能力
对点集训
突破点二
排序式连贯 排序式连贯题是指给出一组句子或一个语段中连续空缺的若干语句(一 般是5~6句),要求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重新组合归位的一种题型。
强化•关键能力
能力突破 排序式连贯要注意两点
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然后分析 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
理解语言连贯的四大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内容解说
保持话题、陈述 话题一致是保持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一个长句或句群
对象的一致性 只有话题和陈述对象一致,中心才会明确,语意才能贯通。
①语段中常有些排比句、对偶句,这就要求结构上的统一,
破坏了这种统一性,也就失去了连贯性。
保持结构、句式 ②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用主动句还是被动句,合说还是分
2.抓思路。材料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 序,即按照事物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或说明某种发展趋势;空间 顺序,是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即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来介 绍事物;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介绍事 物。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第二讲语言表达连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第二讲语言表达连贯](https://img.taocdn.com/s3/m/b1fb0240960590c69fc376d1.png)
12/9/2021
-9-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2017·全国高考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
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
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龙
①
,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
12/9/2021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
号。
中国人吃早饭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此后,华夏大部
分地区,大都实行早午晚三餐制,利于生活也利于生
产。
,
,
,
,
,
,一样样精致的茶点,被一双
双灵巧的手赋予生命。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民以食为天”的传统中
国,早餐早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了。
12/9/2021
-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①在广州,吃早餐享受的就是过程,师傅为准备一份点心可能需
要忙碌整整3个小时
②现代城市里,早餐的首要需求就是简单快捷
③天津人最懂得这一点
④不是所有早餐都以快取胜
⑤尽管一日三餐几乎成为人类共同的饮食习惯,同样的饭食在中
12/9/2021
-17-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话剧演出的晚会。下面 是这次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 一(2)班 2.《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高二(5)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需要在节目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 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 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 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高考语文语句连贯知识点
![高考语文语句连贯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0c29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6.png)
高考语文语句连贯知识点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语句的连贯性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不仅在平时写作中需要注意,更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分值。
下面将从语句间的衔接、词句间的关系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详细介绍语句连贯的知识点。
首先,语句间的衔接是语句连贯的基础。
一个好的句子要能够与上下文相互衔接,使整篇文章流畅。
一种常用的衔接方式是使用过渡词或词组。
比如,而且、另外、然而等词语可以用来连接两个相似或对比的观点,使文章逻辑更加清晰。
此外,使用句子衔接手段也十分重要。
例如,通过使用代词、指示词或者名词重复等手法可以使句子之间产生一种自然的衔接感,使文章更具连贯性。
除了句子间的衔接,词句间的关系也是语句连贯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表达词句关系的方法有并列、对比、因果、转折等。
并列关系指的是两个词句在表达上属于同一水平,如“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对比关系则是指两个词句在表达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如“白天欣赏花开,夜晚静观星辰”;因果关系则是指前一个词句是后一个词句的原因或结果,如“由于天气变冷,人们纷纷穿上了秋冬装”;转折关系则是指前一词句与后一词句在意义上产生了截然相反的转折,如“他从来都是一个有原则的人,然而这次却破了例”。
此外,修辞手法也是语句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
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笔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比如,使用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加具象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使用拟人可以使非生物或抽象事物具备人的行为特征,让文章更加生动活泼;使用排比可以使句子的韵律感更强,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当然,修辞手法的使用需要适度,过多而过分夸张的修辞容易造成语言的虚华和歧义。
总之,语句连贯是一项重要的语文知识点,不仅关系到平时写作的质量,也影响到高考作文的得分。
通过合理的语句衔接、准确的词句关系以及恰当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们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增加读者的阅读流畅感,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
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锻炼语句连贯的能力,通过多读优秀作文、多积累写作经验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高考语言的连贯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语言的连贯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beafea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d.png)
高考语言的连贯题的解题技巧查看近年高考试卷会发觉,语言的连贯考查形式已起先从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变,考查难度有所提高。
尽管题型变更、难度提高,但只要我们能把握住出题者的六大思路,摸索、总结出有效可行的解题对策,养成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就可以心中有数地做好语言连贯考题。
下面就从六个方面详细谈谈:出题思路一:角度一样;解题对策:看主语、寻对象通常,前后几个句子的陈述角度一样,会使一组句子显得更连贯。
出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变更其中一句叙述对象要考生修改。
要保持陈述角度一样,必定要求几个句子的主语一样或围绕同一对象绽开。
因此,我们的解题对策就是:一要看几个句子主语是否一样,二要看主语不一样的句子是否从同一对象角度绽开的。
例如:05年全国高考山东卷第22题,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是了解真实状况、把领导阅历和群众才智结合起来,倾听群众的呼声,调动和激发广阔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建性,使领导干部增长学问才能,从而使决策严格地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动身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
这道题干脆考查了我们将长单句改写成几个短句的实力,间接考查了我们语言连贯的实力。
长单句变成几个短句的方法通常是先找出主干句并将其独立成句,再将剩余的修饰成分——定语或状语,分别变成短句。
本题的主干句是“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是了解真实状况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制度。
”这不难看出,主干句还嫌长,可以再变短为“事实证明,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也是了解真实状况的好方法。
”。
剩余的文字“了解真实状况……做到科学和从实际动身的”都是宾语前的修饰成分即定语,有几层。
稍作探讨,就知道题目要求我们运用语言连贯中角度一样的方法,把修饰成分变成陈述角度一样的几个短句子;那么以什么为各句的陈述对象呢?考察各修饰成分可以确定“各级领导干部常常到基层调研”就是陈述对象,为使语言简明,用“它”复指该对象。
高考语言连贯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语言连贯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111f84c2b160b4e767fcf55.png)
高考语言连贯题的解题技巧就生话来说,我们说话写文章,语言是否连贯,不仅反映出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直接影到我们的语言表达问题。
从高考试题改革以来的十多年,年年都考这个知识点,可见这个知识点是何等的重要。
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考,本人根据多年教高三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关于高考语言连贯题的解题技巧,供同学们复习应考时参考。
一、合符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逻辑顺序,人在认识这些事物的时候,其思维也是有一定的逻辑顺序的。
因此,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时,也必须遵从这些逻辑顺序,别人才能正确地理解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例1、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围墙的下面,_____,尽管它们的旁边是一棵高大的梧桐树。
①很引人注意②有五六株南天竹③在很可怜地颤动④瘦弱的枝干负着瘦弱的绿叶A.①②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简析:题干开头一句说“围墙的下面”,下文就该说有什么事物,答案选项中只有第②句能表达此意,这就排除了A、B两项。
又,第④句紧接着具体描绘“南天竹”的“枝干”的外形,第③句又进一步描绘其如此外形中的枝干的表现——“可怜地颤动”。
然后,第①句总的说明:由于以上三句所写的形状,南天竹“很引人注意”。
故答案选D)二、语义合符事物存在的客观情境。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客观环境的;没有具体的客观环境,事物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物质基础。
因此,我们在表达某个事物(思想观点)时,就必须合符这个事物所存在的客观情境。
只有这样,别人才能听得懂我们所表达的意思。
例2、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_____① 缕缕白色的炊烟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③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④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A.①③⑤②④ B.⑤①④③② C.④⑤③①② D.④①③⑤②(简析:题目横线前的句子,只点明了总的情景和时间,显然还缺地点,答案中的第④句就点明“山脚下”,这样,答案就只能是C或D。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之连贯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之连贯](https://img.taocdn.com/s3/m/70badac88bd63186bcebbc88.png)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之连贯(一)语言表达连贯的特点和要求1.特点形式相联语言的连贯表现在形式上,包括恰当的语序、合适的语体色彩、前后一致的句式、句与句之间的呼应等。
语意贯通语言的连贯表现在语意上,包含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一致、语句的感情色彩前后一致、行文围绕一个统一的话题等。
2.要求【特别提醒】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上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
一篇之中,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都要作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做此类题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
(二)语言表达连贯常见的三种题型1.语句排序型示例:下列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赵先生已在前几年去世了。
②汉语教员同时是语言学家,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③赵先生的《中国话的文法》是汉语语法的经典著作之一。
④他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语言学家,曾在美国教了几十年汉语。
⑤国内教中国人汉语的专家学者能和赵先生相比的,也不是很多。
⑥希望年轻的教师同志们取法乎上,向赵先生这样的汉语教员看齐,不要仅仅靠会说普通话来敷衍塞责。
⑦大家可听过赵元任这个名字?A.⑦①④②③⑤⑥B.④②③⑤⑥①⑦C.⑦④②③⑤⑥①D.②⑥③④⑤①⑦此题给出了7个句序混乱的句子,要求排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
这类题型属于语句排序型连贯题。
【答案:A】2.语句复位型示例:下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埋伏与照应需要惨淡经营。
埋伏处要能轻轻一笔,若不经营,__________。
要使读者看不出斧凿痕迹,只觉得__________,如一丛花,如一棵菜。
虽由人力,却似天成。
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__________ 。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便成死症⑥便太浅显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⑤D.②④⑥此题给出了具体的语境,要求按照对语境的分析,把衔接最恰当的句子恢复到对应的位置。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之语句连贯课件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应用之语句连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69612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0.png)
《功劳》片头让8位扮演“共和国勤章”获得者的演员从远处走向镜头,慢慢地以获得者
本人的形象走出画面。(
),现众不禁喟叹岁月流转、沧海桑田,由此对他们产生
山衷的敬佩与感动。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街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功劳前辈们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而今他们逐渐老去
B.生动地再现了功劳前辈们壮丽的人生,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3.重视语句衔接。考生要注意瞻前顾后,注意语言逻辑上的递进,保证所选的句 子与上下文相照应。内容恰当,上下文照应,语句通顺,这是补写句子的关键。
4.代入检查。确定选项后,可再将选项代入原文中,重新理清文段的思路,检查上 下文的语意是否衔接连贯。
(二)缺乏前后的照应勾连
根据语境,找准思路。 语境是考生定位所选句子的根据,读懂语 境,准确理解命题者的思路,也就找到了解答问题的突破口。
C.功前辈们而今逐渐老去,他们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D.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生动地再现了功劳前辈们壮丽的人生
【解析】 根据后文“现众不禁喟叹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可 知,括号内的语句应是叙述观众喟叹的原国。从四个选项来看, 功劳前辈们“逐渐老去”是观众“喟叹岁月岁月流转、沧海 桑田”的原因,而B、D两项盛赞影片的感染力,与“喟叹”无 关,据此排除B、D两项。
其次,材料第二段主要指写了小草,括号内的语句要与前文形成紧密街接, 应先阐述村庄和小草的关联,据此排除C项。
故选 D。
【快解技法】
选用句式时,要逐一分析选项的内容及上下文和选项的关系,然后通用排 除法逐个排除。
①看选项代入文段是否出现语病; ②看进项是否和文段的上下文句式一段或存在照应关系; ③看选项感情色彩和文段内容是否协调,音韵是否和谐; ④看选项和文段陈说对象,话题是否一致; ⑤抓住关联词语分析选项内部以及选项和上下文的逻辑关 系是否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和谐性。弄明白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关键。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⑤均有大幅度提升
⑥在天文卫星的发射数量、主导和实质性参与国际空间天文卫
星计划以及形成完整的空间天文研究体系方面
A.④①⑥⑤③② C.③②④①⑥⑤
B.④②③①⑥⑤ D.③①④②⑥⑤
解析:选 C。根据横线处的标点符号可知,六个句子每两个为
一组,③②为领域规模范畴;④①为观测对象范畴;⑥⑤为天
文卫星的整体范畴。可根据句式由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在上述解题过程中,要确定哪一句和横线前的内容相连 接,要确定所给的句子哪两句必须连在一起,要确定哪一句和 横线后的内容语意衔接,也就是说,都需要找出连在一起的两 句话。
二、确定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排序法有四种(“四排”法) 第一种:词语排序法——根据起照应作用的词语来排序。
一个语段中句与句之间肯定是前后照应的,而这种照应关系通 常会通过某些词语表现出来。使用词语排序法排序时,首先, 要看句子中是否有“相同的词语”,如果两句话中出现了相同 的词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句子应该排在一起。其次,是找“关 联词”和“代词”,如果能找到关联词或代词,就可根据关联 词成对使用、指示代词和指代内容位置靠近的特点,确定必须 连在一起的句子。再次,找“暗示性词语”。比如使用了“换
第三步: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定最后一句 如果经过上述两步还不能确定答案,再将剩余两个选项中 排在最后的句子,分别与横线后的内容连起来读。通过确定与 横线后的内容语意衔接的句子,来确定该句为最后一句的选项 为正确答案。 大多数的语言连贯题,使用前两步就可得出答案。有的语 言连贯题,在观察四个选项排列的句序后,仅使用第二步(找出 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或仅使用第三步(根据横线后的内容确 定最后一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A.⑤②①④⑥③
B.③⑤①④②⑥
C.③④①⑤②⑥
D.③⑤②①④⑥
解析:选 B。先提出观点,从而引出阐述的对象“默契”;然
后按先总后分的顺序介绍“默契”的特点。注意分析各句间的
逻辑关系,并学会抓取关键词。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现状与特色,以中国 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为标志,我国启动并规划了若干空间 天文研究计划。空间天文学科规划的基本思路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兼顾空间光学、射电、引力波以及旨在搜索宇宙暗物质的高 能粒子探测 ②适当扩大规模 ③瞄准前沿科学问题,加强优势领域 ④以高能天体物理观测为重点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考向一 语句排序题 排序式连贯是指给出一组句子或一个语段中连续空缺的 若干语句,让考生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重新组合归位的一 种连贯题型。 判断顺序的标准一般以空间先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 外到内)、时间先后、事物发展前后、人们认识规律(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主次轻重为序,还要注意 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的顺序。
第四种:标点排序法——借助横线后的标点来排序。需要 借助标点排序的语言连贯题,横线后的标点除了逗号、句号外, 还会有分号、问号等。遇到这种横线后标点有变化的连贯题时, 可使用上述三种排序法确定答案,也可凭借标点的暗示作用来 确定答案。
[即时小练] 1.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式、求美、求新等心理因 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式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 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创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 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考向二 语句复位题(选用句式) 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 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就是将某一语段(或复句)中的某 一句(或某几句)抽出,另设几种与之相近的答案,让考生从中 选出原句。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解答这类试题是有规 律可循的,可以采用“六大思考角度”法:
思考角度一 事理相承 选用句式所给语段围绕明确的话题,符合事物的内在逻辑
第三种:句式排序法——根据句式来排序。句式排序法指 的是根据前后句子的句式一般相同的特点,来确定必须连在一 起的两个句子。也就是说,如果上一句是主谓句式,那么,在 题目所给的句子中,和它连在一起的句子也应是主谓句式。在 四种排序法中,根据句式排序的情况并不多见,但考生却不能 不掌握,这样可避免在应使用此法时却不知此法而失分的情 况。
一、语句排序题三步走 第一步:根据横线前的内容确定第一句 先观察四个选项,判断排在第一句的句子可能是哪几句;
然后将横线前的内容分别与排在第一句的句子连起来读,确定 联系紧密的一句为第一句。确定第一句后一般可排除两个选 项。
第二步: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 在题目给出的句子中,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两句,然后从 剩余两个选项中找出这两句排在一起的选项,即答案。如果两 个选项都将这两个句子排在一起,可再找出必须紧紧相连的另 外两个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句话说” 一类词语的句子,要紧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 之后;出现“与此相反”“反过来说”等词语的句子,要紧跟 在与它意思相反、相对的句子之后;出现“首先”“其次”“再 次”等词语,表示这些句子应该连在一起;出现“总之”“综 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词语的句子,表示总结,是这个语段 的最后一句话。
第二种:语意排序法——根据句子之间的语意联系来排 序。如果找不到起照应作用的词语,考生可根据上一句的意思 推导下一句语意的侧重点,从而将语意联系最密切的两个句子 连在一起。在四种排序法中,语意排序法使用频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