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

合集下载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学习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方法,体会逻辑严密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分析文中的事例和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演讲词的特点。

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感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演讲词的情感和节奏。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图片或事迹,引出课题“为人民服务”。

提问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讲解重点词语。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 精读课文(1)分析中心论点找出课文的中心论点:“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

(2)论述层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

如: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团结互助等。

(3)重点语句赏析选取文中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进行赏析。

体会作者运用的论证方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拓展延伸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身边为人民服务的事例。

讨论在当今社会,如何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 总结全文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意义。

强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值得传承和发扬。

6. 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认识和打算如何在生活中践行。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为人民服务》,要不断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如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充分、讨论是否深入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感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最新3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最新3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最新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3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如悼读d4o,不读di4o;炊读chu9,不读cu9,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

如: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

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

如:这样可以利用熟字帮助学生很快记住生字。

3.课堂讨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

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查字典,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为人民服务》【一等奖教案】【一等奖教案】

《为人民服务》【一等奖教案】【一等奖教案】

《为人民服务》【一等奖教案】【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第六单元第二课《为人民服务》。

教材主要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分析我国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为人民服务的事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关心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人民军队忠于党》,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

3. 课堂讲解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分析为人民服务的事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价值。

4.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

5. 小组交流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设计一道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为人民服务板书设计:为人民服务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请你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人民服务?答案:学生在作业中可以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奉献爱心等,只要符合为人民服务的主题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中还需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开展一次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如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帮助贫困同学等,将课堂所学付诸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的补充和说明1. 实例演示:通过播放视频或分享具体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例,让学生看到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理解其价值和意义。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通用5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通用5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通用5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篇一】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读准“剥削、追悼”等10个词语,学习“鼎”字的书写和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及围绕观点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并尝试运用。

4、抓住重点词,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

理解死的不同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生死教学重点:了解文章是演讲词,属于议论性文章,能够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知道围绕观点从哪几方面写的。

学习引用、对比、举例子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论证方法完成练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演讲词。

1944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主席针对这一情况,做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

“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从20世纪40年代一直到今天,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它依然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请同学们有力而响亮地再读课题——为人民服务。

二、检查预习文中有些不太容易读准的词语你能读正确吗?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强调“剥削”等难读的词语。

2、指导“鼎”的笔顺。

“李鼎铭”的“鼎”是能代表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字。

(出示鼎的图片或者放在宗庙作铭记功绩的礼器。

后来“鼎”字又引申出多种意义(出示ppt),学生组词。

这个字笔画较多,笔顺易错,仔细看老师怎么写。

师范写,生书空,写一个带“鼎”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同学们,既然这篇课文是演讲词,那么演讲是有目的的,演讲者在演讲中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让听众形成共识。

请几位同学读读这篇课文,想想毛主席在文章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里直接提出并解释了这个观点?引出第一自然段)1、出示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尊敬先烈、珍惜和平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层次。

(2)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先烈们的伟大事迹。

3. 小组讨论:(1)分组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感悟和启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2. 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学生跟随教师朗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感悟和启示。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为人民服务的短文。

3. 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书写规范等。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内容1. 讨论为人民服务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他人的服务,从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 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激发学生乐于奉献的情感。

3. 探索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讨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实践为人民服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途径。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为人民服务的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人物的行为。

3.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讨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实践为人民服务。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先进人物事迹材料。

2. 准备讨论题目和讨论指南。

3. 准备实践指导材料。

教案剩余章节将在稍后提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先进人物的事迹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兴趣。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感受。

3. 学习:介绍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让学生学习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行为。

4. 实践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人民服务,提供一些实践指导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的积极参与和表达。

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来评估学生对为人民服务意义的理解。

3. 学生行动力: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变化,评估学生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情况。

统编版教材《为人民服务》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教材《为人民服务》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统编版教材《为人民服务》小学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鸿毛、精兵简政”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论述思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并能在阅读和写作中加以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深刻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如引用司马迁的话进行道理论证,列举张思德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等。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课文原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在这里,引用司马迁的话阐述了生死观,通过对比为人民利益而死和为法西斯等反动势力而死的不同,再结合张思德的事例,生动地论证了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价值。

这不仅是对“为人民服务”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也是议论文中典型的论证方式,学生理解这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议论文的把握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复杂的逻辑关系,如论点、论据和论证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在理解文章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讲解生字词、重点语句以及议论文的相关知识时,采用讲授法直接传授知识。

例如,在讲解“精兵简政”这个词时,教师可以介绍这个词的背景:这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当时抗战面临着诸多困难,这个政策的提出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资源,更好地为抗战胜利服务。

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最新7篇

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最新7篇

六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最新7篇《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篇一一、设计思路这篇文章出自毛泽东1944年的一次演讲,影响很深远。

教法上以朗读体会、比较鉴赏为主。

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初步领会讲演稿的特点。

2.通过熟读背诵,领略毛泽东政论文的语言风格。

3.结合文章和自己的阅历,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60多年前,一个烧炭战士因炭窑倒塌而牺牲,让一代伟人吟诵出光焰万丈的名篇,它照耀了过去也温暖着今天。

这就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普通士兵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为人民服务》的讲话。

(二)整体把握1.从演讲思路上切入:毛泽东那天讲话时手里没有讲稿,却思路严谨。

朗读课文,说说他讲话的主旨是什么,有哪几个要点,观点和材料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明确:(1)讲话主旨:为人民服务。

鲜明集中的主题(话题),是演讲成功的首要因素。

(2)找段落中心句:演讲稿的中心句多在每段开头,但又不绝对。

本文三、四两段首尾句都是中心句。

(3)明确文章思路:本文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思路展开。

因前两者不证自明,故怎么办是重点。

文章围绕哀悼的话题,层层递进,构成了严谨的总分总结构。

严谨的结构是演讲成功的重要保证。

2.从人称代词上切入:本文的人称代词和指称人的名词用得较多也很有分寸。

如:我们(的队伍)、人民、张思德、李鼎铭、替法西斯卖力的(人)、别人、你、他、中国人民、他们、全民族、老百姓、村上的人。

称呼背后体现着作者的阶级分析思想、革命策略和党的方针政策,也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语言策略。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揣摩体会不同词语背后的感情色彩。

3.从文本比较上切入:本文与《纪念白求恩》有何异同?小组讨论,作多角度探究比较:相同点:①体裁都是议论文(演讲);②时间都在抗战时期;③都用了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④都是红色经典著作。

不同点:①时间背景;②对象;③场合;④听众;⑤方式;⑥开头结尾;⑦语言风格。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2)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学会通过实例分析,总结“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做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2)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2)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无私奉献的精神;(2)如何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总结“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做法。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深入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3. 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总结“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做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为人民服务》相关内容;2. 课件:相关教学课件;3. 教学资源:为人民服务的事例、故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2)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2)学生分享探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例分析:(1)教师出示为人民服务的事例或故事,引导学生分析;(2)学生总结“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做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2.培养学生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行动。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依然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为人民服务”的背景及意义。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例。

2.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1)教师讲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包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敬业爱岗等。

(2)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表现。

3.践行“为人民服务”(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

4.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为人民服务”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践行“为人民服务”的。

(2)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借鉴案例中的主人公,践行“为人民服务”。

5.情景模拟(1)教师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在不同场合如何践行“为人民服务”。

(2)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其他学生观摩并给予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感悟文章。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践行“为人民服务”,记录下自己的实际行动。

六、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正能量。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行动。

3.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感受作者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思路。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段落。

4、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2、教学难点(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作者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问题引导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为人民服务”这个词。

那么,你是如何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呢?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毛泽东同志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看看他是怎样阐述“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思考: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些内容?(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3)引导学生理解“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第二自然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一观点的?(3)结合文中列举的张思德同志的事例,体会他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伟大意义。

3、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3)理解“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句话的含义。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集体备课《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为人民服务》。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析。

3. 课文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解析。

(3)课文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深刻理解。

(2)如何将课文观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为人民服务》的背景和作者。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的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

(3)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2. 学习效果评价:(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运用课文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人民服务的定义和意义2. 服务人民的意识和态度3. 服务人民的技巧和方法4. 团队合作与协调5. 实践演练三、教学重点1. 理解人民服务的含义和意义2. 培养服务人民的意识和态度3. 掌握服务人民的技巧和方法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四、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2.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方法和技巧3. 如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服务人民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为人民服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5.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成长。

六、教学准备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典型案例,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

2. 实践场地:联系学校或社区,为学生提供实践服务的场地。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意义和重要性。

3. 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为人民服务,提出服务方法和技巧。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提炼出关键的服务方法和技巧。

6.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7.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10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10篇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在理解课文思想资料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资料。

2、如何感受主席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聚情感1、这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国庆60周年庆典的阅兵式盛况。

(多媒体播放:国庆阅兵盛况)2、同学们,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从上个世纪开始,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永恒不衰。

就是我们这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

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板书课题:为人民服务)3、介绍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一名普通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在会上发表的一篇著名演讲。

那你们对张思德有哪些了解呢?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初识张思德二、了解体裁,掌握学习方法1、师导:在半个小时的演讲中,主席没有看稿,却字字珠玑、慷慨激昂、一气呵成。

而且,丰富的肢体语言更增添了演讲的感染力。

2、同学们预习过课文,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个性?它到底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对,这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议论文。

[板书:议论文]介绍议论文:它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没有细致的描述,没有华丽的词藻,它跟你讲道理,分析问题,它有的是深刻的思想。

你们明白吗?这是咱们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篇议论文.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议论文的观点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读后交流:这篇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就应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4、了解议论文的学习方法那里要个性跟大家介绍个规律,这议论文、演讲辞啊,每一段话都有要说的重点、要点,这些重点要点呢,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

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引刃而解。

我此刻抽其中的3段请你们来读一读,既想了解你们预习的状况,还想和大家一齐寻找每段的要点5、理清脉络,了解各段重点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2―4自然段的重点句和关键词板书:死的好处不怕批评团结互助6、小结:主席围绕为人民服务谈了哪些问题?指名回答三、了解观点,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

3. 引导学生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二、教学内容:1. 人民服务的定义与内涵2. 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与价值3. 我国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历程4. 新时代好少年如何为人民服务5. 互动环节: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三、教学重点:1. 人民服务的定义与内涵2. 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与价值3. 我国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历程四、教学难点:1. 理解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2. 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意义、价值以及我国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历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

4. 实践活动法: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理念付诸实践。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为人民服务》相关课文或教材2. 课件:人民服务的定义、意义、价值等内容的相关课件3. 案例: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案例4. 讨论话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5. 实践活动: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项目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与内涵,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与价值。

3. 案例分析:分享我国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历程和典型事迹案例,引导学生感受为人民服务的伟大。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

5. 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念付诸实践。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人民服务 教学教案

为人民服务 教学教案

为人民服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讨论为人民服务的意义2. 分享为人民服务的实例3. 分析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4. 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5. 总结课程内容,提出实践要求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教学素材(图片、故事、视频等)3. 练习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意义。

3. 实例分享:分享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让学生感受到服务他人的快乐。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服务他人的价值。

5. 实践活动:布置一个简单的为人民服务的任务,如帮助同学、关爱老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从课程中汲取教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的积极程度。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为人民服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堂外的服务实践成果。

2. 开展“为人民服务”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扶贫等,让学生将理念付诸实践。

3. 邀请优秀志愿者分享经验,激发学生的服务热情。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感悟文章,了解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实践情况。

2. 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讨论和实践环节的表现。

3. 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服务行为。

八、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九、教学延伸:1. 开展“为人民服务”的系列主题活动,如摄影比赛、征文活动等,让学生多样化地表达服务心得。

2.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服务机构,了解不同领域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情况。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人民服务的定义和内涵2. 人民服务的表现和意义3. 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 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典范5.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内涵、意义等重要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例,引导学生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为人民服务》相关文章、案例等。

2. 课件:人民服务的定义、内涵、意义等知识点。

3. 视频资料:典型人物事迹、志愿服务活动等。

4. 实践活动安排:志愿服务项目、时间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讨论“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思考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2.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内涵、意义等。

3. 案例分析:分享典型人物和事例,让学生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为人民服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精神的认同和践行情况。

3. 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及反馈。

4. 学生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志愿服务组织的代表来校分享经验,让学生更加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2.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服务机构,了解不同领域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3. 开展“为人民服务”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感悟。

《为人民服务》公开课教案模板

《为人民服务》公开课教案模板

《为人民服务》优质公开课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关心社会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为他人着想。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与内涵2. 我国的服务行业发展现状3. 服务他人的意义与价值4. 提升服务质量的方法与技巧5. 服务案例分享与讨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培养服务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内涵及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服务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服务场景,提高学生的服务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我国的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引发学生对服务他人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与内涵。

3. 案例分享:分享具有代表性的服务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提升服务质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为人民服务》相关教材或阅读材料,用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服务他人的意义和价值。

2. 案例库:收集各类服务案例,包括成功的服务经验和挑战性的问题,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教学内容1. 人民服务的定义和意义2. 我国的服务宗旨和原则3. 服务人民的具体实践和案例4.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5. 服务员精神的培养和提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意义、原则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服务员精神的具体实践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展开讨论,促进思考。

4. 实践演练法:引导学生参与服务活动,培养服务员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意义、原则等理论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服务员精神的具体实践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展开讨论。

5. 实践演练:引导学生参与服务活动,培养服务员精神。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为人民服务。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程度,能否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2. 学生对服务案例的分析能力,能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 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参与度,能否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能否主动服务他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为人民服务》相关内容。

2. 案例材料:服务员精神的具体实践和案例。

3. 视频资料:关于服务他人的感人故事。

4. 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为人民服务”的概念,讲解人民服务的定义、意义、原则等理论知识。

为人民服务 教学教案

为人民服务 教学教案

为人民服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认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关心社会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

二、教学内容1. 人民服务的定义:为人民服务是指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提供帮助和支持。

2. 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3. 为人民服务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为人民服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为人民服务的定义和重要性。

3.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力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提升:总结为学生服务的方式,并强调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作业,了解学生对为人民服务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行动力: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是否有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用于课堂分享。

2. 小组讨论材料:提供一些为人民服务的活动方案,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考。

3.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为人民服务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情景剧,体现为人民服务的主题,进行课堂表演。

2. 服务计划制定:让学生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为人民服务行动计划,包括具体的服务内容、时间、方式等。

3. 分享会:邀请社区志愿者或公益活动组织者来校,与学生分享服务经验,激发学生的服务热情。

七、教学作业八、教学拓展1. 参观访问: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区服务机构、公益活动组织等,了解它们为人民服务的经验和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学会本课生字。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课文当中有些字的字音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如“炊”读chuī,不读cuī,应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练习时可以采用选择正确读音的形式。

如: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数量不多。

其中有3个字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

3.课堂讨论识记难字的方法。

应该注意“鸿”字由三部分构成,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不要把“氵”误写成“冫”。

“鼎”字比较难写,可分成这样两部分来记:“目”和“”,记忆“”这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

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目、鼎。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质疑。

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提出来小组讨论或查字典,在小组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提出来集体讨论。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死得其所”这个词为例,在这个词中“所”原指地方、处所。

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进而联系实际讨论,体会“死得其所”一词在课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意思。

以“鸿”字为例,“鸿”字在课文中组成“鸿毛”一词,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指的就是鸿雁的毛。

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到带有“鸿毛”一词的句子进一步理解,鸿毛是很轻的,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实际上暗含了这种人的死是很轻微的,是微不足道的,进而使学生理解到鸿毛一词的引申义:轻微,微不足道。

(2)出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的意思。

在课文中这个词指的是除了为人民服务以外,再没有别的其它的目的。

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出于其它的目的。

五湖四海:这个词泛指全国各地。

联系上下文可理解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追悼:指的是怀念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

“哀思”这个词可以用分别解字再解词的方法理解。

“哀”指“悲哀”;“思”指“思念”;“哀思”这个词就是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固:本来的意思。

于:比的意思。

或:“有的”的意思。

通过对以上重点词语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在读书的同时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让学生自己按自然段顺序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指名按自然段顺序朗读课文,读完一段,说说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知道课文先讲了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及党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又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然后讲了为了人民的利益要搞好团结,提高勇气,不怕牺牲,互相爱护;最后讲了开追悼会的目的。

全文以“为人民服务”为线索,分五个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这样便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为下一步深入阅读课文,学习课文做了准备。

(五)指导难句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然后画出读不好的句子。

2.小组交流,如何来读好画出的难句或长句。

3.提出读不好的句子,全班共同练习朗读。

课文中有这样几句话学生读起来可能有困难。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这句话时,可以采用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听读,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读。

可以这样停顿: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中引用了一句古文,读好这句话,首先要了解这句古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好这个长句。

可以这样停顿: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六)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二)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三)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二)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回忆课文结构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为人民服务》,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应如何为人民服务?首先讲了我党及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接着讲了人的死有两种不同意义;然后讲为人民服务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又讲为人民服务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最后讲开追悼会的目的。

2.教师小结:这五个自然段讲了五层意思,每一个自然段都可以独立成为一段。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入详尽。

2.出示:我们这个队伍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板示出这两句话后,让学生读一读,比较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带点的词语中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谈一谈。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

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三)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二段,可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第二段,画一画有哪些句子不理解,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的问题可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上:(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可再让学生说说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使学生深入领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这句话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理解。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

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3.学生领会了这两个难句的意思,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学生可能画出这几句话。

(1)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教师可将这些句子板示出来,然后提问,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教师可以帮助、指导、启发学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为人民服务,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

无论是自己的同志,亲密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时有矛盾的人、反对过自己的人,这些人的批评都要听得进去。

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和意见,我们就要接受,就要改正,就要照办。

这就表明了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对人民有好处。

(2)学生还可能画出这句话: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学生提出这句话,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对上面几句话的理解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讲的是:人民的利益是衡量对错的标准。

要使我们的队伍兴旺起来,就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好的,坚持对人民有益的,改正错的,改正对人民无益的。

3.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句,教师可再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深刻体会文章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的背诵奠定基础。

(五)学习第四段。

在前面三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形式教学生读书,找难句,提问题;点拨启发学生,理解难句。

在第四段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讨论,自己学习。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重点句的理解,最后再把不懂的句子提出来,小组里的几个同学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2.集体讨论。

(1)请学生读自己画出的重点句,再谈谈自己的理解。

(2)把小组讨论后理解仍有困难的句子提出来集体讨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几句话的点拨。

①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

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

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

可见,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民族。

②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

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③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的。

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

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3.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1)背诵之前应先让学生将这两段话再读一读,对这两段话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2)出示填空:①()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我们()。

背诵这几句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抓住这几句话中的关联词语及重点词语,利用这些词语指导学生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