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_新历史主义小说
新历史主义小说及其范本
新历史主义小说及其范本新历史主义小说:重新塑造过去的故事新历史主义小说是一种文学形式,它挑战了传统的历史叙述方式,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塑造过去的故事。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深度挖掘,以及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描绘,新历史主义小说为读者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在构思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情节时,作家通常会选择某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并围绕这个时期展开故事。
他们不仅历史事件本身,更重视那些在历史进程中受到影响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
这些人物可以是历史名人,也可以是普通百姓。
通过他们的经历和遭遇,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
新历史主义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常非常鲜明。
他们不仅具有独特的性格和动机,还有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这些人物在面对历史的洪流时,往往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
他们的命运也因此与历史进程紧密相连,成为了塑造历史的重要力量。
在描绘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时,作家通常会运用大量的场景描写和对话。
场景描写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对话则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变化,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动机。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结构通常非常清晰,各部分之间具有连贯性。
作家会以一种流畅、自然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引导读者逐步进入历史情境。
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作家还会设置高潮部分,通过紧张的情节安排和激烈的冲突,使读者对故事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在撰写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过程中,作家需要使用规范、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
他们通常会避免使用生僻字或方言,以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故事内容。
作家还会注意语言的质朴和流畅,以及韵律和节奏的把握,以实现最佳的阅读体验。
新历史主义小说通过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过去,打破了传统历史叙事的束缚。
它的是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性,而非单一的历史真相。
通过深度挖掘历史背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以及保持清晰的结构和流畅的语言表达,新历史主义小说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思考历史。
“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小说”辨
“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小说”辨
石恢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
【年(卷),期】1999(000)011
【总页数】4页(P77-80)
【作者】石恢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历史小说叙述策略的嬗变——对新历史主义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的一种比较研究[J], 陈超
2.论新历史主义小说对传统历史小说的反拨 [J], 吴景明
3.新历史主义小说与“小说已死”之辨--以朱利安·巴恩斯《十又二分之一章世界史》为例 [J], 郝琳
4."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小说"之辨 [J], 李杨
5.“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小说” [J], 石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八讲 新时期小说
新时期小说概观
一、沿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文学呈线 性向前发展(1977——1984年)。
小说创作经历了伤痕小说(刘心武 、卢新华等) →反思小说(王蒙、张贤亮、茹志鹃等)→改革小说 (蒋子龙、何士光等)三个阶段。它们以反映社会时 代的变动,展示社会中人的命运而归属于现实主义创 作潮流。
三、90年代文学状况
1、新女性小说 林白、陈染、徐小斌、徐坤等的“私人化小说”。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私人生活》等。 主要表现了作者的“自恋”情绪,一种对女性身体和 情感的眷恋。女性小说的极端是“另类小说”(卫慧、 棉棉的小说),表现自虐和放纵的情感。 2、新历史小说
它不再严守“写史”的创作准则,而强调对历史的 拆解和颠覆。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刘震云的 《故乡相处流传》。
卢新华的《伤痕》通过知识青年王晓华在主流意 识形态的影响下与“叛徒”母亲决裂但仍然无法被主 流意识形态真正接受的故事,反映了“血统论”思想 对两代人身心造成的巨大创伤(无法愈合的心灵伤 痕) 。作品不仅表达了“伤痕”主题,而且对当时文 学界的几大禁区如悲剧、爱情和人性问题进行了有力 的突破。 刘心武的《班主任》中的谢惠敏形象具警世作用。
5、长篇小说的兴盛——“陕军东征”引 发的创作热
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 张承志的《心灵史》、张炜的《九月寓言》
/xiandai/bailuyuan/
3、形式的追求——先锋小说 指的是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马原、洪峰、格非、 余华、苏童等人的作品(271—290页)。如马原的 《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洪峰的《极地之侧》, 格非的《迷舟》、《褐色鸟群》,余华的《现实一 种》,苏童的《罂粟之家》等。
先锋小说总体上以形式和叙事技巧为主要目的, 致力于颠覆故事、解构意义的游戏,通过叙述和语言 的操作彻底地表达带有神秘、悲观和虚无色彩的某种 情绪。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解构及其限度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解构及其限度内容提要新历史主义小说以革命历史小说为“前文本”,从历史观、文学观和叙事话语等多层面上“解构”了有关历史和有关历史写作的观念。
表现在通过强调偶然性因素、构造时空破碎的历史图景、运用“反英雄”的写作叙述策略、采取闹剧和讽刺剧的情节化方式,以虚无主义的历史观取代了革命历史小说的进化论史观;通过淡化处理历史情境、书写欲望化的历史景观、“悬置”政治话语判断等方式,背离了革命历史小说的“集体体验—意识形态”模式,对文学反映论提出了质疑;通过彰显历史叙述的主观性和人为性,在对历史的诗性叙述中,消解了革命历史小说“政治—道德”话语的天然合理性,实现了由集体话语向个人话语的转向。
新历史小说的局限性在于,对偶然性背后的历史原因,欲望背后的文化原因,人性善恶背后的社会原因缺乏深刻挖掘,未能表达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关键词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解构限度革命历史小说专指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创作的以中共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革命历史为题材的小说。
新历史主义小说源于“文革”之后中国社会的转型,此时“历史”之于“现实”的重要性比之“革命”时代已大为下降,在“现实”对“历史”的压力松动时,一种异质的、具有某些后现代气息的新的历史叙述便逐渐产生了。
革命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小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两个历史阶段的关于历史的叙述。
一般而言,处于两个历史阶段的文学样式未必一定构成“解构”关系,但如果这两个时期的历史本质本身就处于“断裂”、“解构”状态,那么作为时代投影的文学叙述的范式必然显现为后者对前者的“解构”。
在本雅明看来,历史永远是“现在”的历史而不是“历史”的历史,历史的作用表现为对自身的“唤醒”或“重组”并为“未来”进行“预期叙述”①。
新历史主义小说对革命历史小说的“解构”就其本质而言并不是两种历史之间的对峙,乃是两种现实之间的对视,一种文化—权力机制转置的图景,或是一种在人为时间框架之中的应该如何解读历史的纠纷。
中国当代文学: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特征
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并不是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存在,作为叙述话语,它是主 观的,具有虚构性、想像性、创造性和权力性,服从话语的逻辑规则。
因此,对历史氛围的虚构、对正统的宏大历史叙事的倾覆、对蕴含在传统历 史叙事中的意识形态话语的解构,是新历史主义的小说的突出特色。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于1995 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 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 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 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 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 精神却崩溃了。它以博大的温情 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 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 求生的欲望。
苏童
苏童,原名童忠贵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 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江 苏省作协副主席 。代表作包括《园艺》、 《红粉》、《妻妾成群》、《河岸》和 《碧奴》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入选 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并且被张艺谋改 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提名第 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蜚声海内外。
《一句顶一万句》是河南作家刘震云重要作品, 分为两部: 《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出版 于2009年,描述了一种刘震云中国式的孤独感 和友情观。被称中国版《百年孤独》,是刘震 云的一个成熟、大气之作。
上部“出延津记”讲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前期 的河南农村,一个孤独无助的农民——吴摩 西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 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她, 他不得不走出延津。
中国当代文学史
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概观
中国文学中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出现,是文学创作实践中自然发展的结果,也与 整个世界性的后现代文化氛围有关。
1990年代“新历史主义小说”论
文学现象观察31 1990年代“新历史主义小说”论史鸣威内容提要:1990年代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并非“游戏历史的恶作剧”,在“创伤书写”之中,新历史主义小说完成了对“古今伤痛”的双向解构,伴随而生的是多方面、多维度的“历史虚无”,在“历史虚无”的笼罩之下,新历史主义小说藉由“想象历史”的方式,追寻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质,得到“虚构”与“轻逸”之美,实现对历史的“举重若轻”。
故此,将1990年代的新历史主义小说视为“游戏历史”的急就章,恰恰是遮蔽了新历史主义小说所根植的百年中国沉痛历史之文化语境,更是遮蔽了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对一种真实的“创伤文学”、“治愈文学”的历史诉求。
关键词:创伤解构历史虚无新历史主义小说1990年代—、引言长期以来,新历史主义小说1990年代之转型的评价问题似乎已经尘埃落定,论者往往将之归于游戏化历史倾向和历史虚无的一端©。
即认为这类创作违背了重建历史观反击历史霸权的时代使命,从一种“先锋”的开拓进取的姿态沦为了历史的虚无主义和价值的虚无主义。
◎学界对“新历史主义小说”转型的批评确有其证,甚至说这一转型走向了“历史的虚无主义”,也不是捕风捉影。
但是回归到文本之中,可以发现,其表面上的“历史虚无”却伴随着难以穷尽的“创伤书写”。
故此,旧有的定于一尊的研究范式已经难以涵盖新历史主义小说转型之深刻原因,唯有超克原有的简单化的研究范式,借用“创伤批评”的理论资源,进而站在“时代转型”和亲历历史之人的“个体维度”之上,方能重新认识这种“历史虚无之转向”,从而避免归于冷冰冰的简单化批评。
一方面,进入九十年代之中国,启蒙话语已然是被遮蔽的“难言苦衷”,“情理激荡”®推动的启蒙思潮声势浩大却归于一种悲哀的境地,九十年代的思想文化界逐渐转向了另外32百家评论2020年第5期|总第48期的一端,后启蒙时代的来临,人们追逐个人的话语追逐个人的小我,不再关注那些公共的话语体系,充分自由的个人化历史写作即成为了可能。
新历史小说
新历史小说这一面目模糊的创作思潮自 80 年代中期出现在中国 文坛后,被某些论者称为“1989 年——1992年这段时期,最值 得文学史记忆的文学现象”,“形成近十年一种令人瞩目的小 说创作趋向”,并出现了一大批被广为关注的作品,如《白鹿 原》《丰乳肥臀》《夜泊秦淮》系列、《妻妾成群》等。
新历史主义小说则主要指一批接受西方新潮理论的新锐作家所 写的“反映了一种具有‘新历史主义’倾向的历史观”的历史 小说。
五、作品解析
陈忠实《白鹿原》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紧紧抓住白鹿原上“白鹿”家族,紧紧抓住这一家族的族长 ──白嘉轩,并赋予了他宗法家族那种强大的道德力量,让他 与鹿子霖、黑娃、白孝文等人在矛盾冲突中,一同走过改朝换 代、军阀混战、农民运动、国共分裂、年馑与瘟疫、抗日战争 和解放战争,从而表现出一个家族的命运变迁,让人自觉地认 识到无论宗法社会所蕴含的道德力量有多么强大,它都必然走 向崩溃。
3.客观历史的主体化和必然历史的偶然化
传统历史观把历史看成是独立于认识评价的客观存在,新历史 主义改变了这种观念,强调了“历史”的“诗性”,即虚构性、 想象性、创造性和权力性(比如现在的中国人们对大唐帝国, 对武则天对唐明皇与杨贵妃等人物、事件及情感的叙述就是一 种虚构)。这些因素造成了历史的“主观性”。 这一切在话语运作过程中体现出来,历史话语经常采用过去时 态,但“在简单过去时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造物主,这就是上 帝或叙述人”(巴尔特)。历史话语一旦形成,首先要遵循的 就不是历史过程的逻辑,而是话语自身的逻辑。这似乎使话语 有了特权,但这种特权使作家暗中活跃起来。 主体情感的密集渗入使历史的偶然性凸现出来。多数新历史主 义作品都表现出对偶然性的强烈兴趣,并通过对历史偶然因素 的渲染,加进自己对历史进程的参与欲望、主观态度和内心焦 虑。
新历史主义小说
新历史主义小说(1)的创作自20世纪80年代末兴90年代前期形成高潮,至今仍有余波,在十几年的时掀起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新历史主义文学大潮。
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或相近的思想和审美旨趣,进而表现出作为一股创作潮流的共同的基本特征,即叙事立场的民间化、历史视角的个人化、历史进程的偶然化、解读历史的欲望化和理想追求的隐寓化等。
本文将从具体的作品文本出发来评析新历史主义小说文学思潮的这些鲜明的创作特征。
一、叙事立场的民间化对于正史的正襟危坐的庄严姿态,新历史主义总表现出对于它的怀疑和漠视,因为按照新历史主义的观点,历史真实只存在于观念构造之中,“历史事件在变成史料时就受到了权力关系和话语虚构性的建构”。
新历史主义的这些颠覆正史的意图、策略在许多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创作中与作者不谋而合,并首先表现在叙事立场的民间化上。
中国的传统文学里历来有着与“正史”相对的“野史”一面的存在,几经曲折之后,“野史”的精神在新历史主义小说这里重又得到了继承与张扬。
首先,新历史主义小说在叙事时采取中立的立场,着意模糊、涂改、忽略作品人物之间的阶级界限,从民间视角关照国民的精神生存状态。
其次,新历史主义小说在叙事时将目光从传统历史题材小说的宏大叙事转向对历史的局部与细部的描摹,着力表现“家族村落的兴衰荣枯以及平民百姓的小小悲欢”,完成了从宏观向微观的叙事转变。
更进一步的,许多作品开始着力于表现平民百姓、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悲欢离合,以精准细致的描摹勾勒出小人物在历史长河、时代风云中的生存状态,表达中和的民间历史观。
二、历史视角的个人化新历史主义认同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论断,认为人首先是历史的阐释者,所谓的历史作为一个客观存在是已经消逝了的,现有的作为史料的“历史”都是人的主体意识介入的结果,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历史的“本质”,而历史只存在于人们对它的讲述,因而“每一部历史都必然呈现为叙述话语形式和历史文本,人们只能在叙述形式之中而不能在它之外把握历史”伸’,由此,他们“把过去所谓单线大写的历史,分解成众多直线小写的历史;从而把那个‘非叙述、非再现’的历史,拆解成了一个个由叙述人讲述的历史”。
第八讲 新时期小说
喧嚣与骚动——新潮小说(现代派小说) 新潮小说( 2、喧嚣与骚动 新潮小说 现代派小说)
主要指1985年开始出现的以刘索拉 你别无选择》 主要指1985年开始出现的以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1985年开始出现的以刘索拉《 和徐星《无主题变奏》为代表的小说现象, 和徐星《无主题变奏》为代表的小说现象,还包括陈村 少男少女,一共七个》 陈建功的《筹毛》 的《少男少女,一共七个》、陈建功的《筹毛》、刘西 鸿的《你不可改变我》、王朔的《橡皮人》等一批表现 鸿的《 你不可改变我》 王朔的《 橡皮人》 当代城市青年精神生活的作品。 当代城市青年精神生活的作品。新潮小说更多受到西方 现代思潮的影响。 现代思潮的影响。 新潮小说多以青年为主人公, 新潮小说多以青年为主人公,写出了当代青年青春 心理的骚动不安、 心理的骚动不安、个人意识的萌动以及因当时社会现实 而产生的荒诞意识和反叛情绪。在叙事形式上, 而产生的荒诞意识和反叛情绪。在叙事形式上,新潮小 说注重内心体验,采用反讽语调, 说注重内心体验,采用反讽语调,部分作品还表现出口 语化倾向。 语化倾向。
4、新生代小说(晚生代) 新生代小说(晚生代)
新生代指称一批生于60年代,90年代登上文坛的 新生代指称一批生于60年代,90年代登上文坛的 60年代 一个小说家群体。何顿、邱华栋、东西、李冯、鬼子、 一个小说家群体。何顿、邱华栋、东西、李冯、鬼子、 韩东、朱文等等。欲望化叙事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韩东、朱文等等。欲望化叙事是他们共同的特征。
二、现代主义等浪潮冲击文坛,文学呈扇面 现代主义等浪潮冲击文坛, 展开(1985——1989年) 1989年 展开(1985 1989
小说从主题内容到表现形式,都逐渐趋向于多元化。 小说从主题内容到表现形式,都逐渐趋向于多元化。
新历史主义小说
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中国文坛 的一个新的热点。这些作品以对传统历史的重 新述说和新鲜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 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致力于拓展题材 的新写实小说家为主,其创作最大的特点是不 再把自己的小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 而是从各个角度对史有实录或乏人问津的往事 做出种种设想,表现出解构历史的强烈愿望及 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这类作品 的数量丰富而且质量日益提高,从八十年代末 至今已经成为文坛不可忽视的创作潮流。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紧紧抓住白鹿原上“白鹿”家族,紧紧抓住 这一家族的族长──白嘉轩,并赋予了他宗法 家族那种强大的道德力量,让他与鹿子霖、 黑娃、白孝文等人在矛盾冲突中,一同走过 改朝换代、军阀混战、农民运动、国共分裂、 年馑与瘟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而表 现出一个家族的命运变迁,让人自觉地认识 到无论宗法社会所蕴含的道德力量有多么强 大,它都必然走向崩溃。
主体情感的密集渗入使历史的偶然性凸现出来。 多数新历史主义作品都表现出对偶然性的强烈 兴趣,并通过对历史偶然因素的渲染,加进自 己对历史进程的参与欲望、主观态度和内心焦 虑。
4、历史和文学的边缘意识形态化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将文学置于历史现实与意识形态两 种作用力发生交汇的场所,认为文学不是反映作为背景 和对象的历史现实,而是在“文本间性”基础上,通过 “商讨”、“交换”和“流通”等富有平等对话色彩的 手段,与历史现实的各种力量相互塑造。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通过强化政治批判性来体现自身的 意识形态性,认为阐释者对历史的批判必然包含对当代 的批判。其通用策略是边缘化:关注边缘人物,撷取边 缘史料,采用边缘立场,得出边缘理论。边缘化本身所 具有的“非中心”潜能,常常使得处于中心的各种话语 露出破绽,使主流意识形态的深层基础显出裂隙。
_新历史主义小说汇编
非英雄化的非官方化的 :新历史小说更相 信历史是民间化的,个人化的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主要类型
一、历史寓言小说。讲述一个历史故事的目的 并不在于揭示某种历史事实或反映某一时代、 民族的社会社会生活,而就在于阐释某种历史 观念,甚至说就在于拆穿历史的虚伪性、文本 性,如格非的《青黄》
六、宿命化历史小说。张扬宿命,是为了强调 偶然性的力量而消解过度强调必然性的历史观。 由于欲望是骚动不宁无从把握的,历史的发展 运行就被认为并无规律可循,一切似乎只是听 从天意的安排,人就成了天意、宿命手中的一 个道具。周梅森的《大捷》、《国殇》、《英 雄出世》
缺陷
盲目信奉西方新历史主义,容易导致历史 虚无、文化虚无、民族虚无。
四、欲望化历史小说。有意消解传统历史小说 所谓的规律性、本质性,突出其非本质的一面, 把历史写成一种非理性的特欲望化的历史,支 配历史前进的不是什么理性,恰恰是无可把握 的欲望。格非的小说《迷舟》、苏童小说《米》
五、突现女性历史的新历史小说。试图恢复女 性本来面目,书写女性的历史。赵玫《高阳公 主·长歌》《武则天·女皇》
二是确定性,即认为历史是有本质有规律有目的的, 有确定性的,如什么多行不义必自毙,得民心者得天 下等等都一度被认定是历史的基本规律。
三是英雄化或官方化。历史都是胜利者的历史,因此 在回答历史创造的主体时,一般都把胜利者当作英雄 来推崇,认为是这些英雄们创造了历史。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
历史的非真实性:历史靠文本赋形,在文 本中逝而复返,在阅读中新生。历史作为 窗口由于制作者的历史性和权力话语的运 作,必然受到不同历史语境和权力话语的 制约、挤压,这窗口既不透明也不是唯一 的
新历史主义小说PPT优选版
非英雄化的非官方化的 :新 小说更相信 是民间化的,个人化的
新 主义小说的主要类型
一、 寓言小说。讲述一个 故事的目的并不在 于揭示某种 事实或反映某一时代、民族的社
尼采的 健会忘论和社超人重会构 学生说 活,而就在于阐释某种 观念Leabharlann 甚至世》 传统小说 观的特点:
新 主义小说与传统 小说
说就在于拆穿 的虚伪性、文本性,如格非的 讲述一个 故事的目的并不在于揭示某种 事实或反映某一时代、民族的社会社会生活,而就在于阐释某种 观念,甚至说就在于拆穿
的虚伪性、文本性,如格非的《青黄》
《青黄》 二、重在叙述民间化边缘化 的小说。
这种重新审视 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 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 小说"。 格非的小说《迷舟》、苏童小说《米》
五、突现女性 的新 小说。试图恢复女性本来
面目,书写女性的 。赵玫《高阳公主·长歌》
新 主义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
《武则天·女皇》 传统 小说的 观:追问 的本质、本原和基本动力的一些哲学性见解
格非的小说《迷舟》、苏童小说《米》 像李洱的《花腔》、毕飞宇的《玉米》
六、宿命化 小说。张扬宿命,是为了强调偶 作为窗口由于制作者的 性和权力话语的运作,必然受到不同 语境和权力话语的制约、挤压,这窗口既不透明也不是唯一的
二、重在叙述民间化边缘化 的小说。有意关 都是胜利者的 ,因此在回答 创造的主体时,一般都把胜利者当作英雄来推崇,认为是这些英雄们创造了 。
真实性:认为 是过去了的生活经验的真实记录,是可信的,因而察古可以知今, 可以作为现实和未来的参考
【优质】新历史主义小说PPT资料
新 主义理论
新 主义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 兴起于1970年代的 ,1980年代到达鼎盛期 理论基础: 尼采的 健忘论和超人重构 学说 福柯的瓦解与重构 文本学说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学说
内容:借鉴解构主义方法,颠覆传统的意识形态 中心思想,反对文本的模式化,认为写作文学史 文本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精神生产实质上是一 种否定、超越、创造性的生产,反对结构主义叙 事学。
个道具。
作者的 性和权力话语的运作,必然受到不 赵玫《高阳公主·长歌》《武则天·女皇》
的非真实性: 靠文本赋形,在文本中逝而复返,在阅读中新生。
同 语境和权力话语的制约、挤压,这窗口 传统 小说的 观:追问 的本质、本原和基本动力的一些哲学性见解
有意消解传统 小说所谓的规律性、本质性,突出其非本质的一面,把 写成一种非理性的特欲望化的 ,支配 前进的不是什么理性, 恰恰是无可把握的欲望。
既不透明也不是唯一的 把新 主义赋予的解放权无限扩大,认为有任意想象虚构的权力,盲目模仿西方故事,不顾中国 具体时空背景,造成了 精神、人物风
貌与 背景的严重错位。 传统 小说的 观:追问 的本质、本原和基本动力的一些哲学性见解
非确定性:在新 小说家们看来, 是非理 这种重新审视 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 主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 小说"。
把新 主义赋予的解放权无限扩大,认为有 ——新 主义小说
内容:借鉴解构主义方法,颠覆传统的意识形态中心思想,反对文本的模式化,认为写作文学史文本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精神生产
任意想象虚构的权力,盲目模仿西方故事, 实质上是一种否定、超越、创造性的生产,反对结构主义叙事学。
第八节新历史小说11解析
莫言不仅是中国经验的杰出表现者,
同时也是古老中国文化在当代的忠实传 人,更是现代汉语文学表达的创新者。 形成了当代文坛上特异的“莫言风格”。
二、民间的世界:高密东北乡
“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 最 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 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莫言)
二、民间的世界
❖ 姚雪垠《李自成》
三、历史叙事的方式
2、虚构、创造型的历史叙事 ❖ 作家虚构、想象、创造历史时代、历史环境,
或仅仅是一种历史文化氛围。其目的是为了 展示特定历史文化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生 命形式。
四、标志之作
❖ 莫言《红高粱》1986.3《人民文学》 ❖ 乔良《灵旗》1986.10《解放军文艺》
主题内涵的深入探讨
小说的生命力主题是通过父辈形象展开 的。 爷爷余占鳌—父亲豆官—“我”的族系 链表现出力的衰减。先辈的英勇行为,“使 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 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
❖ 莫言《红高粱》 ❖ 陈忠实《白鹿原》半个世纪的政治斗争和民
族矛盾放到民间的宗族文化氛围中加以表现 ❖ 乔良《灵旗》青果老爹的回忆(红军被杀—
复仇)
创作特征
2、侧重表现文化、人性与生存视野中的历史
❖ 乔良《灵旗》最关注的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的 人性与人道问题,特别是人在战争环境中的 异化问题。 那汉子的复仇—血腥味—九翠的拒婚
《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高粱酒》《高粱 殡》 《狗道》《狗皮》《奇死》)
长篇小说
《天堂蒜薹之歌》《酒国》 《丰乳肥臀》(1995) 《檀香刑》(2001) 《四十一炮》 (2003) 《生死疲劳》2006《蛙》2009
一、作家简介
2011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新历史主义小说
• 新的史学哲学观念认为,不可能有一部真 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各种历史 的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最后的解释, 每一代人都有权利做出自己的解释。历史 是业已逝去、不可重现与复原的,人只能 找到关于历史的叙述,强调历史的文本性 与文本的历史性的相互交织性,即被阐释 和编织过的历史。没有一种历史的叙述是 惟一的,人们只是选择自己认同的某种被 阐释的历史。
在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后期出现 的 主要取材于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在 创作观念与视角上,有意识地拒绝政治 权利观念对历史的图解,以一种民间的、 个人化的立场来书写历史的小说。
• 新历史主义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 • 首先,西方史学哲学观念的影响。新历史 主义小说以西方现代主义的史学哲学方法 为思想基础。
• 其次,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国社会转 型中社会现实的急剧变动,使许多作家难 以把握现实生活。 • 第三,中国意识形态整合功能弱化。
•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作者一部分是新写实作 家,如刘震云、刘恒等,一部分是先锋作 家。 • 代表作品有莫言的《红高粱》、苏童的 《妻妾成群》、刘震云的《故乡天下黄花》 和《故乡相处流传》、叶兆言的“夜泊秦 淮”系列小说等。
• 新历史小说对传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模式 的解构和对民间精神的张扬也体现在《红 高梁》的人物形象塑造上。
• 人物形象特征都鲜明地表达出一种向民间 价值尺度认同的倾向。
• (二)、对历史客观性、真实性的质疑 • 对历史不确定性的表现。 新历史主义小 说中,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使历史的客观 性、真实性自行解构。
• 《红高粱》是站在民间立场讲述的一个抗 日故事。 • 这种民间立场首先体现在作品的情节框架 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
• 小说的主要情节由两条故事线索交织而成。 一条是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起因与 过程,一条是“我爷爷”、“我奶奶”即 余占鳌和戴凤莲的爱情故事。 • 《红高粱》在情节构成上摆脱了主流意识 形态的观照,依照着民间自发的、原生形 态的故事和主题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年代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网络小说
• 五、突现女性历史的新历史小说。试图恢复女性本 来面目,书写女性的历史。赵玫《高阳公主· 长歌》 《武则天· 女皇》 • 六、宿命化历史小说。张扬宿命,是为了强调偶然 性的力量而消解过度强调必然性的历史观。由于欲 望是骚动不宁无从把握的,历史的发展运行就被认 为并无规律可循,一切似乎只是听从天意的安排, 人就成了天意、宿命手中的一个道具。周梅森的 《大捷》、《国殇》、《英雄出世》
– 尼采的历史健忘论和超人重构历史学说 – 福柯的瓦解与重构历史文本学说 –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学说
• 内容:借鉴解构主义方法,颠覆传统的意识形态中 心思想,翻对文本的模式化,认为写作文学史文本 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精神生产实质上是一种否定、 超越、创造性的生产,反对结构主义叙事学。
90年代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网络小说
新历史主义小说
• 1987年前后,对"历史题材"的关注成为文坛的一个新 的热点。这些作品以对传统历史的重新述说和新鲜 的叙述视角与手法而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历史小 说"。小说的作者以转型后的先锋派作家和新写实小 说家们为主,其创作的最大特征是不再把自己的小 说作为演绎"官方历史"的工具,而是表现出解构历史 的强烈愿望及以现代哲学思想认识历史的新观念。 这种重新审视历史的思想方法,被称为是"新历史主 义",体现这种思想的作品被称为"新历史小说"。 • 代表作:苏童《妻妾成群》《米》;莫言《红高 粱》;格非《迷舟》等
– 真实性:认为历史是过去了的生活经验的真实记录,是可信的,因而 察古可以知今,历史可以作为现实和未来的参考 – 二是确定性,即认为历史是有本质有规律有目的的,有确定性的,如 什么多行不义必自毙,得民心者得天下等等都一度被认定是历史的基 本规律。 – 三是英雄化或官方化。历史都是胜利者的历史,因此在回答历史创造 的主体时,一般都把胜利者当作英雄来推崇,认为是这些英雄们创造 了历史。
90年代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网络小说
第八讲 历史的消解与重构
——新历史主义小说漫谈
90年代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网络小说
新历史主义理论
• 新历史主义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 • 兴起于1970年代的美国,1980年代到达鼎盛期 • 理论基础:
90年代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网络小说
缺陷
• 新历史小说的作者们普遍缺乏自己的历史哲学和理 性自觉,盲目信奉西方新历史主义。 容易导致历史 虚无、文化虚无、民族虚无。 • 新历史小说的作者们普遍缺乏对民族历史及文化个 性的深刻理解及对现实的深切体验,把新历史主义 赋予的解放权无限扩大,认为有任意想象虚构的权 力,盲目模仿西方故事,不顾中国历史具体时空背 景,结果造成历史精神、人物风貌与历史背景的严 重错位。
90年代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网络小说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历史观
• 历史的非真实性:历史靠文本赋形,在文本中逝而 复返,在阅读中新生。历史作为窗口由于制作者的 历史性和权力话语的运作,必然受到不同历史语境 和权力话语的制约、挤压,这窗口既不透明也不是 唯一的 • 非确定性:在新历史小说家们看来,历史是非理性 的,欲望化的,无规律可循的,没有确定性的 • 非英雄化的非官方化的 :新历史小说无宁更相信历 史是民间化的,个人化的
90年代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网络小说
• 三、重在叙述个人命运的个人化历史小说。由重在 写国家、民族的历史转为写民间、底层的小人物的 历史,叙事的基本单位在发生了重大转折,把历史 与人的关系聚焦在“个人”的身上,重在写个人的 命运、遭遇。像李洱的《花腔》、毕飞宇的《玉米》 • 四、欲望化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有意消解传统历 史小说所谓的规律性、本质性,突出其非本质的一 面,新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往往被写成一种非理性的 特别是欲望化的历史,支配历史前进的不是什么理 性,恰恰是无可把握的欲望。格非的小说《迷舟》、 苏童小说《米》
90年代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网络小说
新历史主义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的对比
• 新历史主义小说作为与传统历史小说对立设置的一种文体, 既是对传统历史小说的反叛,也是对传统历史小说的超越。 • 传统历史小说的历史观:追问历史的本质、本原和基本动力 的一些哲学性见解 • 传统小说历史观的特点:
90年代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网络小说
《红高粱》:对战争历史的民间审视
90年代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网络小说
从小说到电影:《妻历史主义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网络小说
思考题
•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90年代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网络小说
徐福贵,乳名豹子。民国十五年生,属牛。民国 三十四年二月参加新四军。据查徐福贵犯有下属 罪行:一、民国三十四年二月十五日(大年三十) 子时率暴民洗劫开明士绅丁伯高家院,并于次日 傍晚将丁枪杀。二、惯偷。三、公然抗拒新四军 挺进中队赵副专员让其于民国三十四年二月十五 日(大年三十)去江北集训的密令。鉴于所列罪 行,徐福贵已于民国三十四年二月十七日被处决, 此布。
90年代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新生代小说-女性小说-网络小说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主要类型
• 一、历史寓言小说。这类小说讲述一个历史故事的 目的并不在于揭示某种历史事实或反映某一时代、 民族的社会社会生活,而就在于阐释某种历史观念, 甚至说就在于拆穿历史的虚伪性、文本性,如格非 的《青黄》 • 二、重在叙述民间化边缘化历史的小说。传统历史 小说大多属于宏伟叙事,新历史小说的创作有意反 其道而行之,它不想作正史的补充,也不再关注国 家民族的大事,而有意地关注民间的历史、小人物 的历史,边缘人群的历史。因此,土匪、娼妓、江 湖术士、游方郎中、商人等等社会边缘角色进入历 史,成了历史的主角。莫言《红高梁》,苏童《妻 妾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