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身工》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概述

《包身工》于1936年发表在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上。

它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

社会的黑暗。本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交代

了包身工起床、吃早饭、上工和下工的情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对包身工居住情况、饮食情况和劳动条件所作的面的介绍,又有对“芦柴棒”等典型人物所作的点的描写,有广度又有深度。

生动地展示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

榨和掠夺,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帝国主义资本

家带工老板的无比愤恨,主题思想十分鲜明。文章表现出一种社会

责任感,一种对于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的尊重。在教学中,要引导

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抓住以下要点:1.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组织材料。2.点面结合的手法。3.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复杂的

记叙中有机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思路方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通过教给方法、提示,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领会文章主旨,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选材

方式以及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并感受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

感和强烈的爱憎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认真阅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形象、鲜明以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反复诵读课文,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教学设计

导语设计

情景导入

当我们坐在教室里,汲取知识的琼浆时;当我们漫步在阳光下,

欣赏周围的美景时;当我们围坐在小桌旁,和家人幸福地交流时,我

们不会想到,还有一群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同龄人,她们的生活里没

有阳光,没有自由,没有欢乐,只有没日没夜的工作和忍受非人的

折磨,她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夏衍的

《包身工》。

文本解读

知识积累

一、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夏衍先生原名沈端先(1900-1995),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

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为

电影剧本。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2.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可以

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

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

具有典型性,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

实性。

二、基础积累

1.字音

水门汀(tīng)弄堂(lòng)褴褛(lánlǚ)游说(shuì)

契据(qì)铁锭(dìng)骷髅(kūlóu)船舷(xián)

荤腥(hūn)皮辊(gǔn)执拗(niù)惺忪(xīng)

2.词义

游说:文中指四处活动,用谎言劝说别人。

见机:看情况(办事),文中是“知趣”的意思。

施与:以财物周济人。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呻吟:病痛时发出的声音。

一听天命:全听凭命运的安排。一,全;听,听凭,听任。

信息筛选

一、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集中写了她们一天的生活,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进行评价。

明确:1.四点一刻:起床情形居住低劣

2.四点半钟:早饭情景饭食粗劣

3.五点钟:劳动情况条件恶劣

4.黑夜:收工情况悲惨命运

二、根据包身工的活动,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

国奴隶的冤魂!”)按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第二部分(从“两粥一饭”到结尾)是全文的总结,作者概括了包身工们的非人生活,并提出了自己的愤怒控诉。

能力提升

作者是怎样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的?

提示: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精心选材,描写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状况。他所使用的手法是“点面

结合”。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

是一些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和典型的细节。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

和血肉的关系。“面”上的描述搭起了一个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

框架。“点”的刻画,则是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请同学们快速浏

览课文,在文中找出哪些是“面”,哪些是“点”。(学生分工合作)

明确:“面”上的描写,主要指的是人物的群体描写,课文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在工厂忍受各种威

胁的情景,都是先作一下概括性的叙述。比如清早起床的场景,开

场便是一个凶恶男人破口大骂,在这叫骂声中,包身工们出场了,

穿衣、提鞋、小便、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提

着裤子争夺马桶……这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

是速写式地描绘出人物的群像。包身工是一个群体,描写她们的生活,必须通过整体速写,才能得到全面的表现。

但是,仅有这些概括的描述,会显得单薄。于是作者选取了一些典型人物和典型细节。比如文中三次提到的“芦柴棒”这个人物。

第一次,由老板喊她的名字而写出她那“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

的外貌。第二次写她病倒了,尽管是急性的重伤风,尽管“她很见

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做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尽管她“用手做着手势,表示身体没力,请求他的怜悯”,

但是,老板为了不丧失一天的利润,还是要用各种毒辣的手段来强

制她做工。第三次写她身体瘦得像骷髅一样,甚至连“抄身婆”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