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孔结构与强度关系模型的综述
多孔混凝土孔隙率与强度之间的关系

多孔混凝土孔隙率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多孔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大量孔隙的混凝土材料,这些孔隙可以增加材料的透气性、保温性能和隔音效果。
同时,多孔混凝土的强度也受到孔隙率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多孔混凝土孔隙率与强度之间的关系。
一、孔隙率对强度的影响多孔混凝土的孔隙率是指混凝土中孔隙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孔隙率越高,意味着混凝土中存在更多的孔隙,这些孔隙可以提供更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能。
但是,孔隙率也会对多孔混凝土的强度产生负面影响。
当多孔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加时,混凝土中的孔隙数量和尺寸也会增加,这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变得不均匀。
在受力作用下,这些孔隙可能会成为应力的集中点,导致材料提前破坏。
因此,多孔混凝土的强度会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降低。
二、强度对孔隙率的影响多孔混凝土的强度也对其孔隙率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多孔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其孔隙率也会相应降低。
这是因为高强度的多孔混凝土具有更密的内部结构,这会减少孔隙的数量和尺寸。
相反,低强度的多孔混凝土具有较松散的内部结构,这会导致更多的孔隙形成。
三、最佳孔隙率与强度关系虽然多孔混凝土的强度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降低,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孔隙率和强度之间的关系,获得最佳的多孔混凝土性能。
例如,在需要较高透气性和保温性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适当增加多孔混凝土的孔隙率,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然而,在需要较高强度的应用中,如桥梁、高层建筑等结构工程中使用的多孔混凝土,我们需要通过优化材料配比和制备工艺来提高多孔混凝土的强度,并保持较低的孔隙率。
四、制备工艺对孔隙率和强度的影响制备工艺对多孔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的制备工艺会导致不同的内部结构和性能。
例如,通过控制原材料的比例、添加适量的增强剂和优化热处理工艺等手段,可以获得具有较高强度和较低孔隙率的多孔混凝土。
此外,制备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也会对多孔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强度产生影响。
五、应用场景对孔隙率和强度的需求多孔混凝土的应用场景对其孔隙率和强度提出了不同的需求。
混凝土孔结构与强度关系模型的综述

抗压强度与孔隙率的关系
孔隙率 — 抗压强度模型 σ c = σ0 ( 1 - P ) σ c = σ0 e - kP σ c = kln( P0 / P) σ c = σ0 ( 1 - kP)
k
1. 1
Ryshkewitch[1] Schiller[1] Hasselman
[2 ]
用简单的物理模型推导得到孔隙率
T. C. Hansen[3] 通过大量试验后则认为 : 表 1 中四 种形式的混凝土强度与孔隙率关系式的相关系数都
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1 , 35 ( 5 ) : 2529 - 2543. [ 3] Zhao Y, Karimi A R, Wong H S, Hu B, Buenfeld N R, Jin W. Comparison of uniform and non - uniform corrosion induced damage in reinforced concrete based on a gaussian description of the corrosion layer [ Z] . 2011 , 53 ( 9 ) , 2803 - 2814. [ 4] Yuan Y. , Ji Y. Modeling corroded section configuration of steel bar in concrete structure [J] .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09 , 23 ( 6 ) : 2461 - 2466. [ 5] Williamson S J, Clark L A. Pressure required to cause cover cracking of concrete due to reinforcement corrosion [ J] . Magazine 2000 , 52 ( 6 ) , 455 - 467. of Concrete Research,
基于混凝土试验的强度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

基于混凝土试验的强度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重要材料。
为了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准确预测混凝土的强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基于混凝土试验的强度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为任务名称,探讨混凝土强度预测的基本原理、常用的预测模型以及模型分析的方法。
一、基本原理混凝土的强度是指其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混凝土的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胶比、骨料种类和粒径分布、胶凝材料种类和掺合料等。
为了预测混凝土的强度,需要了解这些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构建相应的模型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常用的预测模型1. 经验模型:经验模型是基于大量试验数据和经验公式推导的模型,常用于初步估计混凝土强度。
例如,Schmidt提出的洛杉矶冲击值(LA 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
经验模型在工程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但其精度有限。
2. 统计模型:统计模型利用大量试验数据统计的结果,建立起各因素与强度之间的统计关系。
常用的统计模型包括回归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
这些模型可以根据实际试验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以获得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3. 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是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训练的预测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通过学习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从而对未知的混凝土样本进行强度预测。
常用的机器学习模型包括决策树、随机森林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三、模型分析方法在构建预测模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分析以评估其性能和准确性。
以下是常用的模型分析方法:1. 训练集和测试集划分:首先将收集到的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训练集用于模型的参数估计和训练,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
2. 模型评价指标:常用的模型评价指标包括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决定系数(R²)等。
这些指标可以衡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拟合程度。
3. 特征选择:特征选择是指从所有可用的特征中选择出对强度预测具有重要影响的特征。
混凝土细微观结构与强度的关系共3篇

混凝土细微观结构与强度的关系共3篇混凝土细微观结构与强度的关系1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细集料、掺合料和适量的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
正常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混凝土的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混凝土的强度不受水灰比的影响,这是为什么呢?混凝土的强度与其微观结构有关,因此,本文将详细讨论混凝土的微观结构与强度的关系。
混凝土的组成混凝土材料分为水泥、骨料、细集料和掺合料四类。
水泥是一种粉末状的物质,经过加水并放置一段时间后能够硬化成石头一样的坚硬物质。
水泥的硬化过程称为固化,水泥硬化时释放出许多热量,这是由于水泥在固化时出现的水化反应所导致的。
骨料是一种用于加固混凝土的物质,它通常是由砂、碎石、砖块等物质混合而成的。
细集料通常用于混凝土的表面处理,以增加混凝土的旋光度和光泽度。
它通常是由一些细粒状的物质,比如沙子和石粉混合而成的。
掺合料是一种通过添加一些其他材料,使混凝土在性质和强度上得到改进的材料。
掺合料通常是由硅灰、粉煤灰、粉煤渣、钢渣等物质混合而成的。
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包含了水泥砂浆的微观结构和骨料的微观结构。
水泥砂浆的微观结构是由水泥胶体、膨胀草酸盐及无机胶体物质组成的。
在水泥中,晶体、胶体、孔隙和细小空隙有着非常复杂的结构关系。
骨料的微观结构是由石英晶体和石英水晶组成的,石英晶体一般被认为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力学性能因素。
当混凝土损坏时,骨料的表面会出现裂纹和破碎,这些破碎面会进一步导致裂纹的扩展。
这也是混凝土强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混凝土强度与微观结构的关系混凝土的强度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例如,在初始浇筑混凝土时,水泥颗粒与水分子的化学反应会形成一层硬化的水泥胶体,能够抽取水分中的一部分形成孔隙和空隙。
这些孔隙和空隙构成了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受到孔隙和空隙的数量和大小的影响。
如果混凝土中含有过多的孔隙和空隙,混凝土的强度会下降。
此外,混凝土还受到内部温度变化的影响。
混凝土中微观孔隙结构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

混凝土中微观孔隙结构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受到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
本文将从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的特点、孔隙结构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孔隙结构的调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混凝土微观孔隙结构的特点混凝土中的微观孔隙结构是指混凝土中的孔洞、空隙和微裂缝等微观结构。
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见孔隙,即肉眼可见的孔隙;另一类是不可见孔隙,即微观孔隙。
混凝土中的不可见孔隙主要由以下几种形成:混凝土中的水泥凝胶会在水化反应中产生气体,这些气体会形成微观孔隙;混凝土中使用的骨料和砂浆颗粒之间会形成微小的间隙,这些间隙也会形成微观孔隙;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水分蒸发和干燥导致微观孔隙的形成。
二、孔隙结构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分别从强度、渗透性、耐久性和热性能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强度混凝土的强度与其孔隙结构密切相关。
混凝土中的孔隙会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
孔隙结构越密集,混凝土的强度越低。
因此,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是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关键。
(二)渗透性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对其渗透性也有重要影响。
混凝土中的孔隙越大、越多,渗透性就越强。
这会导致混凝土受到水的侵蚀,从而降低其耐久性。
(三)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也与其孔隙结构密切相关。
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会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
孔隙结构越大、越多,混凝土的耐久性就越低。
混凝土中的水分会通过孔隙渗透进入混凝土内部,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腐蚀和龟裂。
(四)热性能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对其热性能也有影响。
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会导致混凝土的热传导系数增加,从而影响混凝土的保温性能。
三、孔隙结构的调控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中的材料、混合比、施工工艺等因素来调控。
(一)材料控制混凝土中的材料对孔隙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使用合适的骨料和砂浆颗粒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孔隙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MDF水泥材料的强度理论模型研究进展

摘 要: M DF 水泥材料已成为当代尖端胶凝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M DF 水泥材料的孔隙率与强度关
系模型、断裂力学模型、纤维拔出模型、微观结构与化学反应模型等方面的强度理论研究进展。理论模型研究的发展,
将为超高强水泥基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指导。
关键词: 水泥; 聚合物; 无宏观缺陷; 强度; 理论模型
参数就是孔隙率。从Pow ers 开始, 已相继建立起来如下几种典型形式的孔隙率与强度的经验关系式[ 3] :
A. Pow ers 公式 ..= ..0x n ( 1)
B. Bal shin 公式 .. = ..0( 1 - p ) n ( 2)
C. Ryshkew itch 公式 .. = ..0 ex p ( - bp ) ( 3)
聚合物与水泥之间的化学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界面结构对强度的影响, 微观结构模型恰好对此进行了有力的补
充。纤维拔出模型虽然承认聚合物与水泥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 但它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害的。
MDF 水泥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其宏观物理、力学性能的结合, 材料科学、固体力学、断裂力学与计算机科学的
结合, 将成为MDF 水泥材料理论模型未来发展的最主要特点。目前, MDF 水泥材料的理论模型研究虽然还处于
CaAl2O4/ PAM 的界面化学反应, 提出水泥与聚合物界面上有三种反应模式, 并都有可能形成C—O—M 界面化
学键( M 为金属元素) , 并认为界面化学作用以及由此形成的水泥、聚合物两相互穿网络结构是MDF 水泥材料高
强的根本原因。Drabik 等[ 19] 用27Al NMR 技术直接证明了C4A3S/ HPMC 界面反应形成了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C 键, Harsh
混凝土孔结构与强度的关系

混凝土孔结构与强度的关系混凝土孔结构与强度的关系摘要:强度是混凝土的一个最主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也一直是混凝土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热点。
以往有关混凝土力学特性的模型大多是基于混凝土材料宏观层次的认识,其主要特点是把具有多相、非均匀性质的材料理想化为均匀、连续体进行建模,这种简化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程实践的需要,却难以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混凝土材料内部微观或细观结构对材料强度所产生的影响,不能说明材料内部结构如孔结构变化时强度的变化规律,也不能用于指导如何改进材料的组成和微观结构而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的目的。
本文主要从混凝土材料观结构的一个主要方面一一孔结构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各种类型孔结构、孔隙率以及孔级配与强度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
关键词:混凝土;孔结构;孔隙率;强度Relati on ship betwee n Structure and Stre ngth ofConcreteAbstract: Stre ngt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 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and it has always been a hotspot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concrete materials. In the past, most of the models on the mecha ni cal properties of con crete are based on the macroscopic un dersta nding of concrete materials. The main feature is that the materials with multi-phase and non-uniform properties are idealized as uniform and con ti nu ousmodeli ng. This simplificati on, though to a certain extent It is difficult to use this metho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micro ormeso-structure on the stre ngth of the material in the con crete. It can not expla in the cha nge of the stre ngth of the in ternal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such as the change of the pore structure, To guide how to improve the composition of materials andmicro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In this paper, the in flue nce of the pore structure on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is analyzed from a major aspect of the con crete structure. Through the relati on ship betwee n the various types of pore structure, porosity and pore gradati on and strength, as well as the effect on the strength of the con crete.Key words: con crete; pore structure; porosity; stre ngth1引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它作为结构物必须保证安全性、适用性与耐久性的功能要求,而能否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作为主体的混凝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混凝土中的空隙率与强度关系原理

混凝土中的空隙率与强度关系原理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其优点包括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易加工成形等。
然而,混凝土中的空隙率对其性能也有很大影响。
因此,研究混凝土中的空隙率与强度关系原理,对于混凝土的设计、生产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二、混凝土中的空隙率1. 空隙率的定义混凝土中的空隙率是指混凝土中空隙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即空隙率=空隙体积/总体积×100%。
2. 空隙的种类混凝土中的空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气孔: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的气体无法完全排出而形成的空隙。
(2)孔洞:混凝土中的结构不连续部分,如砾石颗粒与沙粒之间的空隙。
(3)裂缝: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力作用或温度变化等原因而形成的空隙。
3. 空隙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混凝土中的空隙率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空隙率过高会导致以下问题:(1)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2)增加混凝土的渗透性和吸水性,导致混凝土易受到化学腐蚀和冻融损害。
(3)降低混凝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因此,降低混凝土中的空隙率是提高混凝土性能的关键。
三、混凝土强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1. 强度的定义混凝土的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抵抗能力。
常见的混凝土强度指标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等。
2.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混凝土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泥的种类和用量: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其种类和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2)骨料的种类和用量: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骨架材料,其种类和用量也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
(3)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影响混凝土中水泥和骨料的用量,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4)混凝土的养护条件:混凝土在养护期间的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条件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5)混凝土中的空隙率:混凝土中的空隙率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很大影响。
四、混凝土中的空隙率与强度关系原理1. 空隙率与抗压强度的关系混凝土中的空隙率与抗压强度呈现负相关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 20ħ 的水泥浆体进行测孔与抗压强度试验 , 结合 Ryshkewitch 关系式 , 得出了式 ( 2 ) 所示的关系式 , 并 认为表 1 中关系式的系数会随材料组分及养护环境而 发生变化 : σ c = 238exp( - 7. 42 P )
表1
研究者 Balshin
[1 ]
( 2)
较低 。 T. Matusinovic, J Sipusic
[1 ]
得到的结果显示水泥浆体的孔径大小对抗压强 在通过对表 1 中四个 度有明显不同的影响 。 Atzeni[9] 对式 ( 8 ) 作了进一步修正 , 并得到如下 公式 : σ c = σ0 - a·P > 106nm - b·P106 -53nm - c·P53 -10. 6nm - d·P < 10. 6nm ( 3) ( 9) b, c, d 数值大小表示了不同孔径对 式中 , 系数 a, Atzeni 根据试验结果认为 : a > b > c 强度影响的大小 , > d > 0。 该公式实现了孔径对强度的影响从定性分析 到定量分析的转变 。 Rakesh Kumar, B. Bhattacharjec[10] 引入了参数平 均孔径 r m 结合孔隙率 P 来阐述孔径分布对强度的影 平均孔径和孔隙率都由压汞法得到 , 平均孔径由 响, ( 4) ( 5) ln r m = 式( 10 ) 得到 , 孔结构与抗压强度的关系见式 ( 11 ) 。
[7 ]
∑V
i =1
i
σ = K
σ0 ( 1 - P ) rm 槡
( 11 )
式中 , 作者将由压汞法得到的汞连续压入曲线分 V i 为第 i 个区间对应的汞注入量的体积 。 成 n 个区间 , Lu Ping[11] 将孔隙按孔径范围分成 i 组, 对于孔径 范围在某一 孔 径 范 围 的 材 料 , 其破坏应力可以由式 ( 12 ) 来表述 。 Lu Ping 假设在三维空间内孔隙的分布 当施加应力时 , 材料变开始逐级破坏 , 由含 是均匀的 , 有最大孔径的组分到孔径最小的组分 。 材料所能承担 的最大应力即为其强度 。 但作者并未给出相应的试验 其模型的得出完全是基于理论推导 , 且在文中 验证 , 并未给出该模型重要参数 K m 的取值 , 这就给模型的应 用带来了困难 。 σc =
2 /3
注: P 为孔隙率; P0 : 强度为零时的孔隙率; σ c : 抗压强度, 单位 MPa; σ0 为孔隙率为零时的强度; k 为经验拟合参数。
与抗压强度的关系模型 : σ c = σ0 ( 1 - 1. 21 P ) ( 1) Jons, Osbaeck[4] 对水灰比 0. 44 , 养护湿度 100 % , 究中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 文章基于立方体模型 , 假设 并将其进行简化 。 对由于钢 锈蚀产物为椭圆形分布 , 筋锈蚀引起的锈胀开裂进行了研究 , 结果表明这种做 法是可 行 的 , 值 得 进 一 步 推 广。 但 是 需 要 注 意 到 的 是, 当混凝土保护层继续增加时 , 如 c / d = 2, 这时结果 会偏大 。也就是说对于相对较大的保护层厚度情况 , 文中假设的椭圆形锈蚀产物分布就不能完全适用了 , 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来适应不同的情况 。 参考文献
抗压强度与孔隙率的关系
孔隙率 — 抗压强度模型 σ c = σ0 ( 1 - P ) σ c = σ0 e - kP σ c = kln( P0 / P) σ c = σ0 ( 1 - Schiller[1] Hasselman
[2 ]
用简单的物理模型推导得到孔隙率
槡
K m A mi ri
( 12 )
研究后认为 , 对于混凝土而言 , 虽然孔
强度也有可能相差很大 , 并把这归因于不 隙率相同 , 同水化产物具有不同孔径分布所致 。 I. Older[8] 通过压汞法得到了孔半径大于 100nm 和孔半径为 10 100nm 的体积的孔隙 , 通过线性回归 建立如下所示的孔径分布于强度之间的关系式 : 方法, σ c = 121 - 0. 1 P < 10nm - 3. 7 P10 -100nm - 3. 0 P > 100nm ( 8)
丁
宁: 混凝土孔结构与强度关系模型的综述
[ 1] Bazant Z P. Physical model for steel corrosion in concrete sea structures - application [ J] . 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 ASCE, 1979 , 105 ( 6 ) , 1155 - 1166. [ 2] Kiani K, Shodja H M, Prediction of the penetrated rust into the microcracks of concrete caused by reinforcement corrosion [ J] . Ap-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
[ 收稿日期] 2013 - 12 - 27 [ 作者简介] 徐振楠( 1989 - ) , 男, 安徽亳州人,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20
低
温
建
筑
技
术
2014 年第 4 期( 总第 190 期)
( 6) ( 7)
A mi 为固相组分的体积分数 , 式中 , 可以由式 ( 13 ) 得到 ; r i 为第 i 组孔隙的平均孔径值 ; K m 为参数 , 可以 结合压汞与抗压强度的试验结果得到 。 A mi = 1 - 4 r i N i ( 1 - r i N i ) N i 为单位长度内第 i 组孔隙的数量 。 式中 , 2 孔结构与抗拉强度的关系模型 由于轴拉强度试验的进行较为困难 , 国内外学者 对抗 拉 强 度 与 孔 结 构 之 间 关 系 的 研 究 并 不 多 。 J. D. Kendall[12] 通过大量试验认为 , 单一孔隙率参数 并不能反映抗拉强度与孔结构的关系 , 他将试验数据 进行回归后发现孔隙率与抗拉强度之间并不存在吻 合良好的关系式 。 F. H. Wittmann[13] 材料科学 、 断裂力学的相关研 ( 13 )
T. C. Hansen[3] 通过大量试验后则认为 : 表 1 中四 种形式的混凝土强度与孔隙率关系式的相关系数都
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1 , 35 ( 5 ) : 2529 - 2543. [ 3] Zhao Y, Karimi A R, Wong H S, Hu B, Buenfeld N R, Jin W. Comparison of uniform and non - uniform corrosion induced damage in reinforced concrete based on a gaussian description of the corrosion layer [ Z] . 2011 , 53 ( 9 ) , 2803 - 2814. [ 4] Yuan Y. , Ji Y. Modeling corroded section configuration of steel bar in concrete structure [J] .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09 , 23 ( 6 ) : 2461 - 2466. [ 5] Williamson S J, Clark L A. Pressure required to cause cover cracking of concrete due to reinforcement corrosion [ J] . Magazine 2000 , 52 ( 6 ) , 455 - 467. of Concrete Research,
水泥基材料的强度 , 渗透性 , 扩散性 , 收缩性等工 描述孔结构的参数 程性质与材料的孔结构密切相关 , 有表面积 , 孔隙率, 孔径分布等 。 文中在大量国内外 文献的基础上 , 探讨了混凝土孔结构对强度的影响规 — — 孔隙率 、 律, 说明了孔结构的两个主要参数 — 孔径 分布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从微观角度对影响强度的 因素进行了分析 。 1 孔结构与抗压强度的关系模型 孔隙率与抗压强度的关系模型 Balshin[1], Ryshkewitch[1], Schiller[1], Hasselman[2] 分别给出了如表 1 所示的模型来描述多孔材料抗压强 度与孔隙率的关系见表 1 。 而 Hansen
丁
宁: 混凝土孔结构与强度关系模型的综述
19
混凝土孔结构与强度关系模型的综述
丁 宁
( 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南京 210098 )
【摘
要】 强度是混凝土的一个最主要的力学性能指标 , 文中讨论了混凝土孔结构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
说明了混凝土材料孔结构的两个主要方面 : 孔隙率与孔径分布对混凝土 律。通过概述孔结构与强度之间的关系 , 强度的影响。国内外学者的强度与孔结构的关系模型都是在某一养护条件下获得的 , 其模型的适用范围存在着 限制。孔隙率及孔径分布与 Griffith 脆性断裂理论结合, 可以较好的反映出孔结构与抗拉强度的关系 , 但是对其相 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且并未考虑骨料, 模型的应用还须符合相关假定 。 关参数的取值, 【关键词】 抗压强度; 抗拉强度; 孔隙率; 孔径分布; 模型 【中图分类号】 TU528. 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 - 6864 ( 2014 ) 04 - 0019 - 03
i=n
经典的关系 式 进 行 验 证 后 , 认为对于水泥基材料而 言, 上述四个关系式并能很好的反映抗压孔隙率与抗 压强度的关系 。 他结合压汞测孔与抗压强度试验 , 提 出了式 ( 3 ) 所示的强度 — 孔隙率关系式 : P σ c = σ0 ( 1 - ) 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