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几点思考
如何合理分配个人收入为未来打下基础
如何合理分配个人收入为未来打下基础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收入的合理分配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重要问题。
无论是工薪阶层还是自由职业者,如何合理分配个人收入,为未来打下基础,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本文将从储蓄、投资、教育和健康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合理分配个人收入,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储蓄是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环节。
储蓄可以为个人提供应急资金,应对突发事件,也可以为未来的投资和消费做准备。
因此,合理分配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储蓄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设立储蓄目标,制定合理的储蓄计划,每月定期存入一定金额的资金。
同时,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高收益率的储蓄方式,如定期存款、货币基金等,来增加储蓄的效益。
其次,投资是个人收入分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的投资,个人可以提高收入增长的速度,实现财富的增值。
在选择投资方式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知识水平进行选择。
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可以选择较为稳健的投资方式,如购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或者投资股票基金等。
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可以选择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如投资股票、房地产等。
无论选择何种投资方式,都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风险评估,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
教育是个人收入分配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教育,个人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因此,合理分配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选择参加一些专业培训课程或者进修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购买书籍、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健康是个人收入分配中最重要的一环。
没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谈。
因此,合理分配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用于保持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可以选择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或者健身活动,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格局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格局问题的思考摘要: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变了过去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但也出现了秩序混乱,分配不公等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合理调整分配格局,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阶段收入分配领域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收入分配;格局;政策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过去全社会的收入差距很小,收入分配格局像一个“矩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收入分配格局进行了调整,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渐拉开了收入差距,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是,近几年收入差距幅度扩大,收入分配格局就像一个“金字塔”。
这样的分配格局对保持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极为不利。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
也事关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一、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第一,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从1997—2005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收入之间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同时扩大,而且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如果把农民用于生产的费用和城镇居民享受的一些福利也考虑进来并将其货币化,那么差距就更大。
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936元,相差达3.2倍多。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6)》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近三年一直保持在3.2倍左右。
近年来,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也还维持在3.21∶1,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更高。
第二,行业收入差距在扩大。
20世纪90年代后期之前,中国各级政府曾在大约30个产业分别设置了程度不等的进入限制,部分企业由此获得了大量垄断性暴利。
收入分配相关问题思考及政策启示
收入分配相关问题思考及政策启示一、收入分配问题的核心二、不平等收入分配的成因三、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启示四、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分析五、收入不平等问题的解决途径六、案例分析一:美国的贫富分化七、案例分析二:印度的收入不平等八、案例分析三: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九、案例分析四:欧洲的收入分配机制十、案例分析五:非洲国家收入分配的挑战一、收入分配问题的核心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社会经济领域的焦点之一。
它涉及到社会公平、供需规律、市场机制和公共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
收入分配问题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地分配社会财富和资源,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挑战。
二、不平等收入分配的成因不平等收入分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市场和政府的因素。
市场机制的运作决定了收入分配的基本趋势。
一方面,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一部分人获得较高的收入,另一方面,市场机制也容易带来对贫困人群的排斥。
政府干预也是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政府在税收、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选项直接影响着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实际收入收益。
政府的扶贫和教育政策,也会为那些处于弱势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以期缩小收入差距。
三、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启示针对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政策调整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减轻其生活负担,为其提供受教育和融入社会的机会。
其次,应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
此外,国家还应适时加大对创业、科技和文化的支持力度,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经济文化效益。
四、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分析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表现为城乡之间、不同职业、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是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主要问题。
此外,不同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非常明显。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五是发展其他实业投资及租赁服务业,规范房屋租赁、收藏品投资、房地产等市场,依法保障居民不动产权及其抵押、转让、出售、出租等权利,形成可交易流动资产。为此,要更加重视规范市场秩序和完善制度建设,维持良性运行市场秩序,保护居民合法增收权益。
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必将为支撑橄榄型格局的中等收入群体营造更好的发展壮大空间。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直接关系亿万群众切身利益。我们既要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所得,也要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将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共同富裕前进的宏大理想,更是需要全党全社会戮力同心共同奋斗的现实目标。
优化制度环境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收入作为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是通过交易、出租财产权或进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利息、股息、红利、租金、专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出让纯收益等。
目前,我国居民动产收入主要来源是储蓄、债券、保险和理财产品,以及股票、期货、黄金、外汇市场收益,不动产收入比例尚小。
转移支付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决定》要求"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经济社会制度,是解除人民群众后顾之忧、引导社会合理预期的重要基础。《决定》在收入分配之外单列一节,围绕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作出新的全面部署。
需要强调的是,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政府应继续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农业补贴制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决定》要求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包括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这些新举措都将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我国现在收入分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我国现在收入分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郑功成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课程前言我想借此机会跟大家也分享一下我对收入分配的一些思想。
因为近几年来收入分配我也高度关注跟全国人民一样,也跟党和政府保持同步,但也都高度关注财富的分配问题。
记得我在2005年曾经提出要把分好蛋糕摆到制作蛋糕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现在我们很多时期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已经开始这样提了,所以财富分配失衡的格局我觉得有望在“十二五”期间会有所好转甚至是有所扭转。
借此机会我讲,实际上是讲三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我们国家的社会分配里面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第二需要澄清一下社会分配改革中的认识误区。
第三,在改革社会分配进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所以算是宏观层面。
一、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那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们看到我国社会分配格局实际上是发生了异常深刻的变化。
刚才有位领导在前面还讲了,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最平等的国家,但也是既平等贫穷的国家。
因为基尼系数跟现在的北欧国家比,比北欧国家还要低于,我还觉得北欧国家的基尼系数可能在0.26万最高是在0.28的样子,我们当年是0.24,所以是高度平等的国家,但是共同贫穷的国家,当然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三十多年来国民财富增长很快,GDP增长达到了100多倍,也就是当年的GDP是3600亿人民币,现在是不止36万亿人民币,国家财政收入当年我记得是1132亿,现在政府控制的财力我估计今年可能要达到12万多亿到13多亿,所以两个主要的衡量经济增长和财富增长的指标都超过了百万以上。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整个财富的分配格局实际上是在失去原有平衡的基础上,走向了日益失衡和失范的这样一个状态。
所以我说当前的社会分配领域存在的特殊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普通居民与劳动者的收入很低,社会分配向政府、企业倾斜,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当中所占的比例在持续下降。
我想这个是大家有共识的,因为GDP的年均增长力,国家财政收入的年均增长幅度都要大大地高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和普通劳动者报酬的增长幅度。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口王树巍根据十六大报告精神的要求,笔者就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逐步形成的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等问题,谈谈以下看法.一,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逐步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收入分配基本格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标,也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坚持的根本前提.但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因此,共同富裕只能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要求所有地区,所有人同步发展和同步富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实现共同富裕的惟一现实性选择就是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不仅在于一部分人和~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能够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和带动作用,而且在于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这无疑会增强国家和集体的经济实力,让先富起来的帮助还不富裕的,为国家通过倾斜政策支持和帮助落后地区尽快富裕起来提供物质基础.现在,我们已深刻地认识到,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就是要不断地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就目前我国社会成员的收入状况看,实际上存在着五个等次,即高收入,偏高收入,中等收入,偏低收入和低收入等不同的收人群体.其中,按目前户人均年收入8000~10000元人民币的标准计算,我国能够被列为中等收人者群体的比例只占18%,而且这一标准还是一种低层次状态下的中等收人.显然,这还远远不是共同富裕.因此,要建设全面小康和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努力提高低收入和偏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并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形J戎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均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收入分配基本格局.这样,既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共同富裕的要求,同时又是最优的社会结构选择,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二,必缅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从本质上讲是由劳动和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即所有制来决定的,因此,实行什么样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与现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那么,与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就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首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厶\有制要求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二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三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为了鼓励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还必须承认劳动者的劳动差别,并通过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体现出来.因此,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原则,将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挥作用.其次,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公有制实现方式的多样化又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机制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多种所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样,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存2004?18经济论坛11在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必然存在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所以,它能够为多种分配方式的结合提供现实的基础.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不能以按劳分配排斥其他分配方式,也不能以其他分配方式来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事实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有利于防止两极化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也有利于经济活力的增强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供动力机制.也只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才能广泛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挖掘各种已有或潜在的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效率是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 借以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分配的权力平等及利益分配结果的合理化,是一种社会的公平.两者的辩证关系是:效率是公平的基础,没有效率,公平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就无从谈起;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只有重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保持收入分配的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并营造出社会再生产顺畅运行的社会环境.失去公平,效率的提高必然不能持久.因此,从两者的统一性出发,必须兼顾公平与效率.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其最佳选择就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的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样,发展就必然是”硬道理”和”第一要务”.因此,在长时期内,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也必须坚持效率优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体现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基本精神:一是在收入分配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效率状况,坚持效率优先.也就是以效率作为个人分配的首要尺度,坚持把劳动贡献与劳动报酬紧密结合起来,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合理拉12经济论坛2004?18开收入分配差距,并把人们富裕程度的差别主要建立在劳动差别和贡献大小的基础之上.既可以按经济生活中劳动数量, 质量同劳动成果的状况来定,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也可以按投入多少, 效率高低,贡献大小来定收入.二是兼顾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和收入分配结果的合理性以实现社会公平.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合理的收入差距可以刺激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但收入差距悬殊则必然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降低生产效率,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失去宏观经济效益.因此,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在不影响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积极性的前提下,必须通过政府对收入分配差距进行调节以实现公平.三,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1.确立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初次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就需要确立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是因为,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必须实现生产要素之间合理的收入分配.如果要素收入政策不当,就会导致要素流动中出现不合理倾向,从而影响资源优化配置的程度.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参与分配以提供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为前提,初次分配通过市场活动来进行,也就是通过市场对资源配置和人们利益分配的客观调节,按照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进行初次分配,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这样,对社会生产贡献大,经济活动效率高的一部分人,就必然获得高收入.对此,必须从制度层面给予保障.2.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再分配注重公平.在再分配环节兼顾各阶层群众利益,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既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因此,必须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通过多方面的再收入分配政策,调节收入差距,防止过分悬殊和两极分化.一是运用税收制度安排, 一方面为政府实施再分配筹集足够的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逐步开征社会保障税,资本利得税,遗产和赠与税等,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二是运用财政支出手段促进公平,主要包括运用政府间的转移支付,促进地区间的分配公平;运用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促进居民间的分配公平;增加教育支出,提高落后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机会,就业机会的公平,调节因受教育差距,知识差距而导致的收入差距等.三是规范不合理收入,监管和调节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而获得的个人额外收入.四是取缔非法收入,依法惩处侵吞公有财产及运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所牟取的利益等.3.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并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的深化收分配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要实现这一目标,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吸纳大量素质较高并能获得较高报酬的人员就业,以有助于中等收入群体的形成.二要深化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建立以岗位工资制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以岗定薪,适当拉开不同岗位的收入差距,提高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收水平.三要改进国有企业经营者和技术人员收入分配方式,推行年薪制,职工持股,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股票期权制等分配制度,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等. 四要构建有效的要素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全国范围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使广大低收入者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能够形成合理,自由,有序的流动.4.构建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社会安全网,有助于实施反贫困,促进社会公平.一是支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二是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开展经济性社会捐助活动;三是在有条件的地方试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村企业和农民共同负担,国家给予补助的农村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作者单位:唐山广播电视大学)。
关于二十大中分配机制述的几点思考
关于二十大中分配机制述的几点思考摘要: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视角来看,“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二十大报告首次在分配制度中提出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当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收入分配;财富积累机制;财富分配;分配制度二十大分配机制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提出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相比较以往的分配机制来说,二十大的分配机制更加强调“机会公平”,初次提出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一、收入分配的理论来源我国的收入分配理论来源于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
马克思的收入分配学说是基于对早期空想主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分配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分配思想的扬弃,对拉萨尔派“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分配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最终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正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该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对分配和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哲学探讨,认为分配关系是由生产关系来决定的,而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是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因素;二是基于劳动价值理论对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进行了论证,对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进行了批判,并对其本质进行了揭露;三是提出了未来可能的收入分配体制,并确立了“按劳分配”的理念,这一理念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按劳分配是最基本的个人消费分配方式,劳动是劳动者个人消费的唯一标准。
二、分配机制新提法产生的可能原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财富分配格局同样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我国的财富收入比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我国的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南北地域之间、行业之间等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不断扩大。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几点思考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些矛盾和问题中,收入分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近些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甚至成为某些人在“反思改革”名义下质疑乃至否定市场化改革取向的依据。
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可以说是新时期坚持改革不动摇的一个切入点,厘清和梳理当前关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症结,有助于重新培育对当前改革的共识,增强坚持改革的信心。
一、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大致在0.18~0.20之间,而2005年已经超过0.47,接近差距合理区域的上限。
1978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元,两者差距绝对额为209.8元,差距比为1∶2.57。
2005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3255元,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兩者差距绝对额为7238元,差距比为1∶3.22。
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997年~2003年的7年间,平均每年只增长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保持在8%~9%。
2005年,占城市居民10%的财富多的人,拥有全部城市财富的45%;而同样占城市居民10%的财富少的人,则只拥有全部城市财富的1.4%。
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城镇居民约有1200万人处于贫困之中,城市贫困户人均收入为1059元,比全国平均收入水平低54.7%;农村按年人均纯收入不足825元计算,贫困人口有近7000万人。
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也明显,据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机关人均年工资收入约1.6万元,事业单位人均年工资收入约1.5万元,企业人均年工资收入约1.4万元~1.5万元,而大企业人均年工资收入超过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经营职位和一般职位间的收入差距普遍在20倍以上。
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导致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化改革必然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产生原因、改革意义、目标及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产生原因在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由来已久。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体制机制造成的。
在市场经济范式下,收入分配的机制决定着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
在我国,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可以说是由单一意识形态统治的体制,造成了收入分配制度的缺陷。
在这种体制下,政府的资源优势被滥用,利益集团得到了不正当的获利机会。
而与此同时,弱势群体,如劳动者、农民等的收入却长期维持在低水平,形成了严重的失衡和不公。
另外一个原因是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很大,制检人员的收入加倍增长,与劳动者的差距是惊人的。
目前人为普遍认为,劳动者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大,而且长时间工作所得的报酬过低。
因此,限制剩余价值和维护社会公平是当前收入分配改革的迫切需求。
改革意义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意义不仅体现在阶级分化问题上,而且还体现在社会稳定问题上。
一旦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就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长期以来,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祸害令人不胜惋惜。
因此,收入分配改革是实现“平衡、公正、可持续”的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此外,收入分配改革还意味着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
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公民和企业应有平等竞争的权利,应该能够共享市场的繁荣和成果。
而收入分配改革能够切实保障公民和企业的权利。
改革目标旨在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有:1.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构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体系;2.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长效机制;3.加强监管,严格追究收入不公行为的责任;4.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5.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比重,促进贫富分化问题的缓和;6.进一步优化税制,减轻基本生活保障人员的税收负担,提高进口商品的消费税率和营业税率;7.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待遇,包括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住房补贴、失业补助等。
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分配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不公平现象逐渐增多。
面对这一现实,我们需要探讨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
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主要是以工资水平为主,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级的收入差距巨大,绝大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必须面临房租、医疗、子女教育等多项生活费用的压力。
同时,少数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其他群体,难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除此之外,收入分配模式的合理性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例如,某些公共服务需以税收形式向全民提供,但税收形式不同于工资,因此会导致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贡献不同。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比如“空降干部”、“GTV”等也会在收入分配上存在矛盾和不公平的现象。
发展方向针对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应该该加强各种公益性政策、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分配状况。
另外,应该降低劳动者税收负担,完善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制度,促进民生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从而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极好的体现。
协调调节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重要的方向。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增强企业文化等方法促进合理收入水平的调节,保证各行各业的人员获得适当的劳动回报,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水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监管,打击“空降干部”、“GTV”等收入分配问题,使收入分配呈现出正常、合理、有序的状态,让人们有更多的信心支持收入分配改革。
结论收入分配公平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人民共同参与、努力推进。
各种具体措施需要谨慎制定,同时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加速推动收入分配实践的改革。
只有加强意识形态、强化职业教育和推动新型产业的发展,从源头上才能够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繁荣和幸福。
对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我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122字)一、目前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仍面临较多问题,从这些年的经济危机中看得更加清楚。
改革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仅是刺激内需的一项关键政策,而且是确保社会公平从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制度。
我认为,分配制度改革要过三大坎:一是少数人垄断高薪,有悖法理;二是多数人收入偏低,不敢消费;三是收入贫富悬殊,差距过大。
二、1、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在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上海28838元,居民收入最低城市新疆可支配收入却只有12120元,之间相差2.38倍。
而收入最高的上海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324元,收入最低的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700元左右,相差4.56倍。
2、行业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我国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1978年收入最大的是电力、煤气、供水,年平均工资为850元,收入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年平均工资为470元,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的1.81倍;1985年收入最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年平均工资为1275元,收入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年平均工资为878元,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的1.45倍。
行业差距有所缩小,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巨人成功,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收入水平。
但1985年以后,最高行业的收入水平比最低行业的收入水平远不止3.75倍,而且这种扩大的趋势正逐步合法化。
3、个人收入差距扩大基尼系数是世界公认衡量个人贫富差距是合适度的基准。
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说明收入差距比较合理,数值达到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数值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过人,0.6则被定为两极分化的警戒线。
收入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
但是它的消极影响更不容忽视,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扩大内需,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收入分配合理化建议
收入分配合理化建议1. 引言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
合理的收入分配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高整体社会的幸福指数。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提出收入分配合理化的建议。
2. 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增加最低工资水平是一种有效的收入分配方式。
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减少贫困人口,提高整体社会的收入水平。
政府可以对最低工资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其与物价上涨相匹配。
3. 加强税收政策税收政策对于收入分配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高收入群体的税收来实现收入再分配。
同时,减免低收入群体的税收,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提高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此外,建立适当的遗产税制度,促进财富的再分配,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4.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对于改善收入分配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开展职业培训项目,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可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提高收入水平。
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并与企业合作,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质量。
5. 推动企业增加员工福利鼓励企业增加员工福利是提高收入分配合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除了提高工资水平外,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福利,如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
这些福利可以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增加他们的获得感,进一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6. 促进农村收入增长农村收入增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政府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收入水平。
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也是促进农村收入增长的有效途径。
7. 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合理化收入分配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全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减少贫困人口,改善社会贫困现象。
此外,加强失业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提供临时性的救助,也能够有效改善收入分配不均的情况。
8. 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收入分配合理化。
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考
完善税收制度
建立综合税制
01
将个人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等税种进行综合管理,实现税
收公平和社会责任共担。
加强税收征管
02
加大对偷税、逃税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税收征管效率
,减少税收流失。
优化税收优惠
03
合理设置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公益捐赠、科技
创新等活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促进就业创业
调节高收入群体收入
完善税收制度
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遗产税、房产税等税收政策,对高收入群 体进行合理调节,缩小收入差距。
限制垄断行业收入
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限制过高收入,防止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 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规范资本收益
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规范上市公司分红、股票买卖等资本收益 的分配,防止财富积累过度集中。
既得利益者可能对改革产生抵 触情绪,因为改革可能会威胁 到他们的利益。
既得利益者可能会通过各种手 段来阻碍改革的推进,例如游 说、公关、媒体宣传等。
改革需要克服既得利益者的阻 力,这需要政府采取有效的措 施,例如加强监管、提高透明 度、加强问责等。
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
改革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和风险 ,例如经济波动、社会不稳定等。
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人民的生 活水平和幸福感。
对未来的展望
深化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深化改革,不 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财富分 配。
创新发展
在改革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模式,探索更加 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方式,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城乡差距明显
收入分配的合理性研究与治理思路
收入分配的合理性研究与治理思路“100年来,中国的发展长期和基本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我国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所说的话。
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加强收入分配的合理性研究与治理不仅是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们的职责所在,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一、收入分配的意义与重要性收入分配的意义在于通过调节贫富差距来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平。
有的人认为,贫富差距的扩大是市场经济和新经济带来的必然结果,因此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性并不是一个问题。
然而,巨大的贫富差距已经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
收入分配的不公,不仅会妨碍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还会造成犯罪率的上升,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影响社会秩序和稳定。
二、收入分配的现状与问题我国目前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城乡收入差距大。
“城乡二元收入结构”凸显出当今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平衡性。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工资和利润的收入比例和数量都明显不同,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地区。
同时,“二元经济”也使得城农收入的差异逐年扩大。
2.收入不公问题严重。
“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收入不公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在财政政策方面,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和财政绩效的下滑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性,贫富分化加剧。
3.系统不健全,政策不完善。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主要是由税收、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共同构成的,但是,整个系统尚不完善。
仍然存在着缺乏惠及所有人的有效社会保障机制,政府对收入分配的纠正作用还不够显著,贫穷地区和群体仍然存在无法缓解的问题。
三、治理思路与建议要想治理好收入分配的问题,既需要科学地分析和理清问题的根源,也需要提出一系列 feasible(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下面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1.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为了消除收入分配的不公,国家应该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确保所有人都有机会享受有保险、有福利的生活。
如何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如何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充分表明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逐步消除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和决心。
健全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
在一次分配领域,应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更好地保护低工薪劳动者权益。
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保证劳动者工资的足额按时发放。
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打通工薪劳动者收入稳步增长的通道。
贯彻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让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工人、经营管理人才等在做出更大贡献的基础上获得相匹配的报酬。
继续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二次分配领域,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加大财税调节力度,发挥个人所得税等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险安全网,逐步消除劳动者和居民的养老、医疗、失业等后顾之忧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完善政策体系,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各项事业,发挥好“兜底线”的作用。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两个同步”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与分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二者必须协调推进,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等,这都损害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
实现“两个同步”,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找到平衡点,逐步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要从制度上保证劳动收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心得体会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心得体会收入分配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合理、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增加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在研究和思考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过程中,有几点心得体会。
其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需要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效率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观,是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但过分追求效率可能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造成社会不稳定。
因此,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平衡效率和公平,通过调整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既要促进经济发展,也要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共识。
收入分配涉及到利益关系、公共资源配置、社会秩序等复杂问题,需要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政府、企业、工会、专家学者、公众等都应该参与进来,形成广泛的讨论和共识。
只有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并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同。
最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需要长期坚持和改进。
一个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改进。
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但要坚持的正确方向,稳步推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改进制度的不足之处。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的收入分配制度。
总之,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坚持公平正义、兼顾效率和公平、多方参与、与经济实际相适应、长期坚持和改进,才能够形成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社会稳定、公平繁荣的目标。
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僵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调整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减贫成就举世瞩目。
二是法规制度逐步完善,初次分配有章可循。
三是政府再分配调节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机制缺陷得到弥补。
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有些还呈现加剧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1978~1995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1996年至今)两个阶段。
2000~202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65.5%下降到57.5%,下降8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5.2个和2.8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51.4%下降到39.7%(二)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
1.农民收入增幅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收入增长较快。
但1984年以后,增幅持续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
由图1可以看出,近几年,虽然农民收入在增加,但增幅持续减缓。
尤其是最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远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
二者的收入比值也很大,是1:3.3,并有逐年加剧的趋势。
而上世纪80年代是1:1.8,90年代1:2.5。
考虑到农村居民纯收入中相当部分用于生产性投入,而城镇居民享受住房、医疗、教育等各种财政补贴,因此实际差距更为悬殊。
2.城镇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表现在行业差距扩大收入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业,最低是农、林、牧、渔业。
论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论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十八大期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那么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中级发展阶段,也就是已经不是先让一部分富起来的阶段,恰恰相反,中央经济发改委指出,以后的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间,社会市场经济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我国的GDP也不会再像坐火箭一样的持续飙升。
那么怎样做到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我个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健全初次分配制度和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初次分配,一般是指生产成果在劳动、资本、资源(土地)、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之间,按贡献份额进行分配的过程。
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根本上是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
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决定》首先强调“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出一系列关键性举措,包括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等等。
在劳动要素之外,《决定》重点提出,“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突出了由市场机制决定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相应报酬、并将知识要素增列其中的创新思路,为依法保障知识(包括品牌、创意等)和技术成果参与分配的应得份额,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明确了方向。
《决定》还重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要求“扩展投资和租赁服务等途径,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这些制度机制一旦做实,对理顺和规范股市等投资行为,提高租赁服务质量水平,拓宽居民租金、利息、股息、红利等增收渠道,都将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上强化政府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几点思考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十八大期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经济发改委指出,以后的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间,社会市场经济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呢?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应该健全初次分配制度和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初次分配,一般是指生产成果在劳动、资本、资源(土地)、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之间,按贡献份额进行分配的过程。
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根本上是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
在初次分配过程中,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等等。
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展投资和租赁服务等途径,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这些制度机制一旦做实,都将会为市场注入全新的活力。
二、必须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上强化政府责任。
再分配是指国家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各类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调节的过程。
强化政府责任,合理运用税收政策工具,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进一步做大并分好公共资源出让收益,更多用于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三、还要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方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既要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