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要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派复习重点第三单元收入与分派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派考点一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生产决定分派,生产资料全部制形式决定分派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推行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派制度。
1、按劳分派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花费品分派的基来源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需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供给的劳动 (包含劳动数目和质量)为尺度分派个人花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推行按劳分派,有益于充足调换劳动者的踊跃性与创建性,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 按劳分派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派制度,是结过去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盘剥制度的根本否认,是消灭和除去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表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均匀分派的社会地位,是分派制度上的伟大改革。
6、按劳分派之外的分派方式:主要包含按个体劳动成就分派和按生产因素分派。
考点二效率优先,兼备公正1、坚持效率优先:① 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升就是资源的节俭和社会财产的增添。
人们老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的成就。
② 收入分派方式对效率的影响:收入分派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因为分派是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派,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
假如分派方式有益于调换人伞兵踊跃性,就会提升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挡生产的发展。
③ 在分派中一定坚持效率优先的原由。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困穷,发展经济一定充足调换各方面踊跃性,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坚持科学发展观。
所以在分派中一定坚持效率优先。
2、兼备社会公正:(1)公正含义:公正含义较广泛,波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收入与分配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之间的收入来源和分配方式。
了解和掌握收入与分配知识对于正确理解经济现象和现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收入的来源、收入分配的原则、收入分配的方式和政府的调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和总结。
一、收入的来源人们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劳动收入、资本收入和转移收入。
1.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是人们通过从事劳动获得的报酬,主要包括工资、薪金和奖金等。
劳动收入决定于个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长短,也与个人的技能和学历水平相关。
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调节,因此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会受到市场的影响。
2. 资本收入资本收入是人们通过投资资本获得的收入,主要包括股息、利息和房地产租金等。
资本收入的大小取决于资本所有者所拥有的资产规模和收益率,也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
3. 转移收入转移收入是政府和社会为了帮助弱势群体而提供的收入,主要包括社会救济金、养老金、医疗补助和失业救济等。
转移收入的来源主要是税收和社会保险基金。
二、收入分配的原则在市场经济中,收入的分配受到以下原则的制约和影响。
1. 市场边际生产力理论市场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个人的收入应该与他们对社会生产所作出的贡献成正比。
也就是说,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应该与他们的劳动力和资本所创造的价值成正比。
2. 公平正义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强调,收入应该按照人们的基础需求和生活状况进行合理分配,以缩小收入差距,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
3. 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创造一切价值的源泉,因此劳动者所获得的收入应该与他们的劳动量和劳动对生产的贡献成正比。
三、收入分配的方式在市场经济中,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市场收入分配和政府调控收入分配。
1. 市场收入分配市场收入分配是指市场经济中通过竞争和价格机制来实现收入分配的方式。
这种方式下,收入的大小和分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水平决定的,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根据市场价值获得相应的收入。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我国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原因)①生产决定分配。
这种分配制度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国水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这种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④这种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特别提示: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前者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后者适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坚持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1
收入与分配1.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基本内容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允许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重要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再分配主要是国家。
三看分配的方式: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方式进行。
3.财政及其作用财政收入①构成: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②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财政的作用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种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作用①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②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③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依法纳税必要性:在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
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违反税法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公民要增强税收监督意识力和依法取得;税收是筹集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2015·上海高考)国内某电器集团的机器人车间里,每条流水线配有8台机器人作业,这些机器人几乎承担了车间的全部生产。
从生产要素角度看,这些机器人属于( )A.科技要素B.资本要素C.劳动要素D.管理要素答案B解析生产要素的具体形式有资本要素、土地要素、管理要素、劳动要素、信息要素、技术要素等,其中机器人属于资本要素,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doc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我国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原因)①生产决定分配。
这种分配制度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国水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这种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④这种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特别提示: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前者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后者适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坚持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1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财政与税收)什么是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的原因: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要求。
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作用: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级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发展,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作用: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效率、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分别是什么?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第三四单元必背知识点
第三、四单元必背知识点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1)根本原因:分配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是由生产力客观状况决定的。
(2)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必须承认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原因和意义(1)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3、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1)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4)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发挥消费的反作用,拉动经济增长。
4、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1)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必要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其他分配方式包括(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有哪些?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
分配方式与所有制相适应:公有制(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一定有按劳分配;个体经济一定是按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现代公有制经济中往往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4、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什么?P66效率与公平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
一致性表现为:(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2)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5、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P66 效率优先: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兼顾公平: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1、取得财政收入的渠道有哪些?税(最主要部分)、利、债、费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什么?P69 经济发展水平(最根本)和分配政策3、财政支出按用途分为哪些内容?经济建设支出(占首位)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指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各种费用4、财政的作用是什么?P74-75(1)集中力量办大事:A促进资源合理配置;B调控经济平稳运行;C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人民生活有保障:A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障;B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C 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第九课征税与纳税1、税收的特征是什么?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主要知识点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主要知识点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按劳分配为主体①.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A.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决定因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③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A.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B.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④按劳分配的作用和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B.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⑤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的地位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因此在我国的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占据主体地位。
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 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等③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3.收入分配的公平①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的生活需要。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个人、企业和国家获得的经济利益,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租金、利息、股利、营业利润等。
收入的分配是指将全社会的收入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式分配到不同的收入群体中。
一、收入与生产要素的关系收入的产生离不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技术,而这些要素同样也需要收入回报。
劳动的回报为工资、津贴等,土地的回报为租金,资本的回报为利息、股息等,技术的回报为技术转让费等。
二、收入分配的原则1. 公平性原则。
收入分配要遵循公平的原则,弥补不同劳动者因不同工作所得的报酬差异,消除不同层次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均和歧视现象。
2. 激励性原则。
激励是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和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收入分配也应该根据人们的能力、工作量和工作效果来给予相应奖励,使其为更高收入而努力奋斗。
3. 非平等报酬原则。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要有不同的收入水平,否则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估,也不能使不同行业、不同学科人才更好发挥其潜力。
4. 物质保障原则。
应该保障最低收入,避免一些人过于贫困,使他们有能力继续创造价值,同时,也有利于经济增长和稳定。
三、收入分配方式1. 劳动所得。
体现的是一种按照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技能和工作成效给劳动者报酬的方式。
2. 资本所得。
以权益资产、有价证券、不动产等为代表,收益来源于其所拥有的资产的增值和产生的收益。
3. 转移支付。
用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救济救助、税收减免等,是政府调节贫富收入差距的手段。
4. 奖励所得。
来自于人才奖励、技术奖励、发明创造奖励等。
四、收入差距及其机制1. 地理位置和行业差别。
人口密集大城市工资待遇一般会比较高,而偏远地区收入较低,不同行业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大。
2. 教育和技能差异。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下,人们往往会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学习和培训,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同时拥有更多法定证书的人也会得到更高薪水。
3. 性别差别。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以及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女性的工资待遇总体上较男性低,工作机会也相对较少。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主体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宜春三中易平珍)二、主体知识要点(一)个人收入得分配1、我国得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得分配制度得客观必然性①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得生产力水平所决定得;②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即由我国得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得。
2、按劳分配得基本内容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得适用范围:按劳分配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得基本原则。
(2)按劳分配得基本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包括劳动数量与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作用:①收入与劳动者付出得劳动数量与质量联系起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得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得发展。
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得分配制度,就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得剥削制度得根本否定,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得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得社会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①适用范围:与个体经济相适应,②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与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她们得个人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就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得制度。
②参与收益分配得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
③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与资本得活力竞相迸发,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得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理解合理得收入分配制度就是社会公平得重要体现①收入分配得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得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得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得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
②意义:就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得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得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与谐。
《收入与分配》知识框架
税收主要税种增值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防止经营环节企业透漏税行为(意义)
比例税率:规定一个恒定的税率
个人所得税
超额累进税:规定由低到高不同等级的税率
违法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坚持两个同步: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பைடு நூலகம்步;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同步
再分配要更注重公平初次分配:工资相关(最低工资保障)、留作企业发展的企业基金
再分配:财政(税收用于教科文卫)、最低生活保障、银行信贷、社会保险
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3.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1.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方式按劳分配:1.国有经济中的工资、奖金、津贴;2.集体经济中
(公有制经济中)承包土地所得(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先得判断是否为公有性质)
1.资本要素:私企企业利润、存款利息、股票分红、债券利息
按生产要2.劳动要素:私企和外企工资、奖金、津贴
支出:经济建设支出、教科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
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税收的含义: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
财政与税收的特性强制性: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税收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返还纳税人,也无需付出代价
固定性: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
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经济过冷: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
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积极财政:增支出、降税收货币政策:降存款准备金率、降利息率)
经济过热:紧缩性的(从紧的)财政政策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主体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宜春三中易平珍)一、知识框架图二、主体知识要点(一)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①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②直接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即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作用:①收入与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联系起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了解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①适用范围:与个体经济相适应,②含义: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①含义: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
③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①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区别。
②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知识点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课本58 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我国为什么实行这一分配制度
(1)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
(2)直接原因: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知识点二: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性质和含义(课本59 页第一段)
(1)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
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老多得,少劳少得。
2.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课本59 页第二段和第三段)
( 1)客观必然性:实行按劳分配,是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
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
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
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以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
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劳分配的地位
(1)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在所有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知识点三:多种分配方式(即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
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课本60 页)
①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
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
展。
知识点四:收入分配公平
1.收入分配的含义(课本60 页最后一段)
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2.现实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课本61、 62 页)
①根本措施: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②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
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重要举措一: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增长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即两个比重,两个同步)
④重要举措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为主要手
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知识点五: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的含义
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课本62 页第二段)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前提。
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平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
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②矛盾: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课本63 页)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
又要促进公平。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
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知识点一:财政
1.财政的含义
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2.财政的实现
财政是通过预算和决算实现的。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
支计划,称作国家预算。
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国家决算。
3.财政收入(课本67 页)
( 1)财政收入的形式
税(收)、利(润)、债(务)、费(其它)。
其中,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最普遍的
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它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泉的关系)。
②分配
政策。
4.财政支出(课本68 页)
(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分类:按具体用途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5.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①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
收入略有赤字。
②财政盈余: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
③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部分。
6.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7.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
拉动经济增长。
(2)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
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
济“降温”。
(3)稳健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平稳运行,没有明显是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政府
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通过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知识点二: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含义及本质
(1)含义: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
(2)本质: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2)三者关系:这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
性是无偿性的保障。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强制性地征税。
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
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3.税收的性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税收的种类
(1)根据征税对象可以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2)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①征税对象:增值额
②纳税人: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
的单位和个人。
③税率及计税方法:增值额×税率(17%)
或者营业额×税率(17%) -上一环节已纳税金
④意义: a.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纳税。
b.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
营环节企业的偷税漏税行为。
(3)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①征税对象:个人所得
②纳税人: a.居住满一年的个人的境内外所得。
b.居住不满一年的
个人在境内所得
③税率和计税方法: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列税率
④意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
分配、实行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知识点三: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为什么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以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
致的。
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强盛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
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违反税法的行为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3.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
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
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