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搜集“和为贵”这方面的事例,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2.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和”与“同”的区别。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3.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和”的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和认识,达到“和谐”的目的。
【教学重点】
1.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2.理解“和”与“同”的区别。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教学难点】
目标3
【课时计划】2课时(课外搜集、查阅及整理为一课时;课堂展示环节为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美在和谐。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温馨。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和”的重要性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下面,我们就围绕“和”来展开活动,去探究“和”的内涵与作用。
二、活动指导交流展示
活动一探“和”之义
1.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讨论“和”与“同”有什么区别。古人论述“和而不同”的思路是怎样的?“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交流点拨】“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说: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和是互相补充配合但不失去自我;同是完全一样没有自我。用现代哲学的话来说,和是矛盾的统一,同是绝对的同一。
2.“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个方面,自行搜集,适当补充,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
【交流点拨】理解包容、诚信豁达、交流合作、互助共赢、兼容并举等等。
3.各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班长、语文课代表整理各人发言,汇总后放入本次综合性学习档案。
活动二寻“和”之用
1.“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这是孔子弟子有若的话,原文为“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历来说法很多。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将“和为贵”中的“和”理解为“和睦”“和气”等。
2.课外搜集这方面的事例,可以是历史故事,也可以是身边的事,从中探寻“和为贵”的真谛。【交流点拨】“六尺巷”的故事,“将相和”的故事,宰相肚里能撑船,仁义胡同等。
活动三扬“和”之魂
1.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会有观点的交锋。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最后不欢而散。思考如何从“和而不同”“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全班合作,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闻事件为话题,在班上组织一次时事讨论后,大家以“和而不同”为理念,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启发,共同受益。
2.步骤:
(1)就班级同学之间的矛盾尝试进行现场调解。
(2)借今天的话题,就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发表各自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认识。
(3)小组内讨论、交流。观点一致的同学结成伙伴,共同整理资料,深入交流,最后推荐一名同学参加时事讨论会。被推荐的同学组成该话题的时事讨论组。
(4)其他同学在旁听讨论会时要认真,并仔细观察讨论会成员的表现。每位同学现场创作一幅关于“和为贵”的宣传标语。要求简明生动、朗朗上口。
3.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为“争做文明使者,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通过这次活动,你对中国文化中的“和”一定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理解吧!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