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电路ppt课件
哈工大电子与电工技术交流课件
模拟与数字电路的区别与联系 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和转换方式。
PART 03
电工技术基础
电工材料与电路元件
电工材料
介绍常用的电工材料,如铜、铝、钢 等,它们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电路元件
详细介绍各种电路元件,如电阻、电 容、电感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 在电路展,电子 器件将更加微型化,推动电子 与电工技术的便携化和集成化。
网络化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 与电工技术更加网络化,实现
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PART 02
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元件的种类与特性
01
02
03
电子元件的种类
电阻、电容、电感、二极 管、三极管等。
电子元件的特性
电机与电力电子技术研究 哈工大在电机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如高 效能电机、新型电力电子变换器等,为能源的高效利用和 工业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研究 哈工大在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智 能电网、分布式发电系统等,为现代电力系统的安全、稳 定、经济运行提供了解决方案。
电路原理与电路分析
电路原理
阐述电流、电压、功率等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原理。
电路分析
介绍电路分析的方法,如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等,以及如何进行复杂电路 的分析。
电机与电力电子
电机
介绍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如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等,以及它们的 应用场景。
电力电子
阐述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整流器、逆变器、斩波器等,以及它们 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工技术
研究电流、电压、电磁场等物理 现象及其应用,涉及电力系统、 电机与电力电子、控制理论等领域。
哈尔滨工业大学课件 电力电子技术24
文件:
电力电子技术24.15
d) b) 0 ug c) 0 ud a) u1 T u2 VT u VT id ud R
u2
ωt
1
π
2π
ωt
ωt
流成正比,两者波形相同。
e)
0 α u VT
θ
ωt
0
ωt
动画演 动画演 示 示
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
文件: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及波形
电力电子技术24.7
电力电子技术
交流-直流变换器(1)
重要概念: 单相:交流输入为单相。 半波整流:直流输出电压极性不变。 可控:电路中采取了可控器件晶闸管。 控制角α :从晶闸管开始承受正向阳极电压起到施加触发脉冲止 的电角度称为触发延迟角,用α表示,也称触发角或控制角。 导通角θ:晶闸管在一个电源周期中处于通态的电角度称为导通 角。 相控方式:通过控制触发脉冲的相位来控制直流输出电压大小的 方式称为相位控制方式,简称相控方式。 移相范围:使直流输出电压从最大至最小的控制角变化范围。
I dVT =
R
b) O ud c) O id d) O i VT e) O i VD
R
ω t1
ωt
ωt
Id
ωt
Id π-α π+α
(5-5) (5-6) (5-7) (5-8)
ωt
f) O u VT g) O
ωt
ωt
R
单相半波带阻感负载 有续流二极管的电路及波形电力电子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远程教育
文件:
R − (ωt −α ) ωL
+
2U2 sin(ωt − ϕ ) Z
2
哈工大电路分析课件19-20学时
双口网络的压控型VCR: : 双口网络的压控型
i1 = g11u1 + g12u2 + isc1 i2 = g21u1 + g22u2 + isc2
其中: 其中: i1 g11 = u1
I1
•
I2
•
U1
•
+ -
N
+• U2 -
u2 =0 ,i sc 1 = 0
端口2的短路正 端口 的短路正 向转移电导 i1 i g12 = g 21 = 2 u2 u =0 ,i =0 u1
双口网络的混合型VCR §5-2 双口网络的混合型
i1 N
+ u2 -
混合(hybrid)I型 型 混合
+ u1 N 下面以混合I型为例进行分析: 下面以混合 型为例进行分析: 型为例进行分析
i2
混合(hybrid) ⊇型 混合
i1 依据叠加定理: 依据叠加定理: N
+ u2 -
u1=(电流源 1单独作用在端口 产生的电压)+ 产生的电压) (电流源i 单独作用在端口1产生的电压
短路电流
压控型VCR的矩阵形式: 的矩阵形式: 压控型 的矩阵形式
& & & I = GU + I sc
G:短路电导矩阵,其中各个参数称为g参数。(或Y参数 :短路电导矩阵,其中各个参数称为 参数 或 参数 参数。 参数) 双口网络的压控型等效电路或g参数等效电路: 双口网络的压控型等效电路或 参数等效电路: 参数等效电路
r11 ,r12 ,r21 , r22 ,uoc1 ,uoc1 :
取决于网络内部各元件的一次参数和网络的结构。 取决于网络内部各元件的一次参数和网络的结构。
(哈工大)数字电路课件2
(3) 任意两个最小项之积等于0;任意两个最大项之和等于1。
m0 m1 m2 m3
(5) 最小项的反是最大项,最大项的反是最小项。 对于3变量
m0 ABC A B C M 0 m1 ABC A B C M 1 m7 ABC A B C M 7
对偶规则:有一逻辑等式,对等号两边进行对偶变换, 得到的新逻辑函数式仍然相等。
3. 反演规则 逻辑函数式F中,进行加乘互换,0和1互换,原反互换, 得到的新的逻辑式为 。F
3.4 逻辑函数式的代数化简法
1. 逻辑表达式的多样性 F1 AB AC
F2 AB AC BC F3 ABC ABC ABC ABC
例3.5.3: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
F A, B, C AC AC BC BC
解:
BC 00 A 0 1 01 11 10
BC 00 A 0 1
01 11
1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F A, B, C AB AC BC
或
AC BC AB
用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的结果不唯一。
ABC ABC ABC m7 m6 m0 m 0,6,7
或与标准型:任何一个逻辑式都可以表示成若干个最大项 积的形式。 F A, B, C m 0,6,7
m1 m2 m3 m4 m5 m1 m2 m3 m4 m5 M 1M 2 M 3 M 4 M 5 M 1, 2,3, 4,5
F A( B C AC ) BD AD
( B C AC ) B AD AD AD
电工学课件(哈工大)第六章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学教研室第6 章电路的暂态分析返回目录6.1 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的确定6.2 RC电路的响应6.3 一阶线性电路的三要素法6.4 微分与积分电路6.5 RL 电路的响应E Cu 稳态暂态旧稳态新稳态过渡过程:C 电路处于旧稳态KR E +_C u 概述电路处于新稳态R E +_C u “稳态”与“暂态”的概念:产生过渡过程的电路及原因? 电阻电路t = 0E R +_I K电阻是耗能元件,其上电流随电压成比例变化,不存在过渡过程。
无过渡过程ItE tC u 电容为储能元件,它储存的能量为电场能量,其大小为:电容电路2021W Cu idt u tC ==⎰储能元件因为能量的存储和释放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有E KR +_C u CtLi 储能元件电感电路电感为储能元件,它储存的能量为磁场能量,其大小为:2021Li dt ui W tL ==⎰因为能量的存储和释放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有电感的电路存在过渡过程。
K R E +_t=0i L L结论有储能元件(L、C)的电路在电路状态发生变化时(如:电路接入电源、从电源断开、电路参数改变等)存在过渡过程;没有储能作用的电阻(R)电路,不存在过渡过程。
电路中的u、i在过渡过程期间,从“旧稳态”进入“新稳态”,此时u、i都处于暂时的不稳定状态,所以过渡过程又称为电路的暂态过程。
研究过渡过程的意义:过渡过程是一种自然现象,对它的研究很重要。
过渡过程的存在有利有弊。
有利的方面,如电子技术中常用它来产生各种特定的波形或改善波形;不利的方面,如在暂态过程发生的瞬间,可能出现过压或过流,致使电气设备损坏,必须采取防范措施。
6.1 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的确定换路定则换路: 电路状态的改变。
如:1 . 电路接通、断开电源2 . 电路中电源电压的升高或降低3 . 电路中元件参数的改变…………..换路定则:在换路瞬间,电容上的电压、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
t =0 时换路-0+0---换路前瞬间---换路后瞬间则:()(=C C u u )()(=L L i i +0+0-0)0(-)0-换路瞬间,电容上的电压、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的原因:自然界物体所具有的能量不能突变,能量的积累或衰减需要一定的时间。
全套课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
IB
3 - 0.7 100
0.023(mA)
IBS
VCC RC
12 60 10
0.020(mA)
∵IB>IBS ∴三极管饱和。
IC
ICS
VCC RC
12 10
1.2(mA)
+VCC ( +12V) RC 10kΩ
Rb
1
3
T
+
+
100kΩ
2
VO
VI
-
-
VO VCES 0.3V
(2)将RC改为6.8kW,重复以上计算。 图1.4.6 例1.4.1电路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的条件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VCC
RC
iC
Rb b
c3
1
T
2
+
VI
iB
-
e
iC VCC/RC E
ICS D C
0.7V
IB5 IB4 = IBS IB3
IB2
B
IB1
A IB=0 v
VCC
CE
(3)饱和状态:保持VI不变,继续减小Rb,当VCE =0.7V时,集电
结变为零偏,称为临界饱和状态,对应图(b)中的E点。此时的
1.4 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与三极管
一、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1.二极管的静态特性
(1)加正向电压VF时,二极管导通,管压降VD可忽略。
二极管相当于一个闭合的开关。
D
V
F
IF
RL
(a)
K
V
F
IF
RL
(b)
(2)加反向电压VR时,二极管截止,反向电流IS可忽略。
哈工大电路分析课件23-24学时
ˆ ˆ ˆ ˆ 8.4( I 1 ) 2.4( I 1 ) 0( I 2 ) U k I k 0
k 4
b
ˆ 8( 1.2) 0(1.2) 3(0.4) U k I k 0
k 4
b
k 4
ˆ ˆ ˆ U k I k I k Rk I k I k U k
i1 g11 I i2 g11
结论:
g12 a u1 g11b g 22 a u2 g21b
g12 b u1 g22 b u2
g12 u1 u1 G g22 u2 u2
U2 I 2
4
T1 易求出 T 1 4 Ω 1 0 1 得
6 T3
0 1 T2 0.25 S 1
1 6 Ω T3 0 1
0 1 6 2 16Ω 1 4 1 [T ] [T1 ] [T2 ] [T3 ] 0.25 1 0 1 0.25S 2.5 0 1
c、d在断开时等电位, 则连起来后连线中无电流 右边端口条件满足
需进行有效性试验,检验端口定义是否满足。 正规连接时才有 R =
Ra Rb
二、并联:输入端口并联,输出端口并联
G
i1 a
+ u1a
i2 a
i1
+ u1
Na
i1 b
+ u2 a
i2
+ u2
i2 b
+ u1b
Nb
+ u2 b
u1a t 11a i 1b t 21a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工学 ——PPT (1)
E1=5V
n+ R Um m-
E2=3V
a点电位比b点电位低12V n点电位比b点电位低125=7V
m点电位比b点电位高3V 于是
n点电位比m点电位低 7+3=10V
即 Unm=-10V
由欧姆定律得 R=Unm/I=5 W
b
返回
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1.5.1 电源有载工作
aI
E+
R0
U -
U b
aI
RU R b
负载 U和I的实际方向相同,电 流从+端流入,吸收功率
返回
或当 U和I两者的参考方向选得一致
电源 P=UI<0 负载 P=UI>0
U和I两者的参考方向选得相反 电源 P=UI>0 负载 P=UI<0
4.额定值与实际值
额定值是制造厂商为了使产品能在给定的条件下 正常运行而规定的正常允许值
返回
1.5.2 电源开路
aI
d
E+
R0
U -
b
R c
1.5.3 电源短路
特征:U=0 I=IS=E/R0 PE=P=R0I2 P=0
特征:I=0 U=U0=E P=0
返回
1.6 基尔霍夫定律
用来描述电路中各部分电压或各部分电流的关系, 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和基尔霍夫电压两个定律。
支路:电路中每一个分支
(3)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实际方向: 若计算结果为正,则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 若计算结果为负,则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返回
1.4 欧 姆 定 律
欧姆定律:流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U R I
+ I
U -
U=RI (a)
电工学课件(哈工大)第十六章 基本放大电路
第16章基本放大电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学教研室目录16.1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16.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16.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16.4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16.5 射极输出器16.6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16.7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16.8 多级放大电路及其级间耦合方式16.9 差动放大电路16.1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器的目的是将微弱的变化电信号转换为较强的电信号。
放大器实现放大的条件:1. 晶体管必须偏置在放大区。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2. 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使整个波形处于放大区。
3. 输出回路将变化的集电极电流转化成变化的集电极电压,经电容滤波只输出交流信号。
u iu o共射极放大电路1. 晶体管T 的作用R B +U CCR CC 1C2放大元件满足i C = i B ,T 应工作在放大区,即保证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i bi c i e2. 集电极电源U CC 作用共射极放大电路R B +U CCR CC 1C 2集电极电源作用,是为电路提供能量。
并保证集电结反偏。
3. 集电极负载电阻R C 作用共射极放大电路R B +U CC R CC 1C 2集电极电阻的作用是将变化的电流转变为变化的电压。
4. 基极电阻R B 的作用+U CCR CC 1C 2TR B共射极放大电路基极电阻能提供适当的静态工作点。
并保证发射结正偏。
5. 耦合电容C 1和C 2作用(1) 隔直作用隔离输入.输出与电路的直流通道。
(2)交流耦合作用能使交流信号顺利通过。
共射极放大电路R B +U CCR CC 1C 216.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16.2.1 用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确定静态值放大电路中各点的电压或电流都是在静态直流上附加了小的交流信号。
电路中电容对交、直流的作用不同。
如果电容容量足够大,可以认为它对交流不起作用,即对交流短路。
而对直流可以看成开路,这样,交直流所走的通道是不同的。
交流通道---只考虑交流信号的分电路。
哈工大电子与电工技术交流PPT课件
即
f
f0
2
1 LC
与串联谐振频率近似相等。
并联谐振的特征
(1) 由阻抗公式
Z
1
jL jRC
2LC
RC
1 j(C
1
)
谐振时电路的阻抗为
L
L
Z0
1
(RC) L L RC
达到最大值,比非谐振时要大。
在电源电压一定的情况下,电路中的谐振电流有最小值。 (即2)I电路I0的总U电(压RL与C电) 流相ZU0位相同( = 0),呈现电阻性。
二、阻抗的并联
•
+
I
•
•
U
I1
Z1
-
•
I2
Z2
阻抗的串并联
+
•
U
-
•
I
Z
Z
Z1Z2 Z1 Z2
Z1 // Z2
Y=Y1+Y2
Y称为复数导纳
注意分流公式的使用:
•
I1
Z2 Z1 Z2
•
I
例
求图示电路的复数阻抗Zab
解: XL=ωL=10-4×104=1Ω
XC=1 /ωC=1 /10-4× 104=1Ω
•
I2 22/ 37oA
•
I 49.2/ 26.5oA
•
• I R1
R2
U
jXL -jXC
•
•
I1 I2
i1 44 2 sin(314t 53o )A i2 22 2 sin(314t 37o )A i 49.2 2 sin(314t 26.5o )A
(2)计算功率P(三种方法)
例题分析
分析复杂交流电路的基 本依据仍然是欧姆定律 及克希荷夫定律,但须 用其相量形式。 以下结合例题来分析复 杂交流电路。
哈工大电路分析 课件41-42学时
解:
u 300 2 cos( 314 t 10 )V
P UI cos 300 50 cos[ 10 ( 45 )] 8604( W )
例10-6 已知上面电路的相量 模型,及电压、电流和
R 3 , jL j 4 , j
12.6518.5 A 20 53.1 A中各电阻的平均功 率的总和,各电容、电 感的平均储能的总和。 解:列电路的网孔电流方程:
1 1 ( 1 j 2 j )I 1 ( j )I 2 10 2 2 ( j 1 )I ( 1 j 2 j )I 0 1 2 2
p UI sin 2t
定义: QC
UI
2
(约定电容的无功功率取负值,用以 表明与电感涉及的储能不同。)
CU 2 2WC
U2 Q U I I X C
XC
结论:
电容的无功功率为负,等于其平均贮能的2倍。储能 越多,能量每秒往返的次数越多,则能量往返的规模 越大。
结论:
1.
p0
(耗能元件)
2.
p
随时间变化
平均功率:
P U I
1 T 1 T P 0 p dt T 0 u i dt T 1 T UI ( 1 cos 2 t )dt UI T 0
RI 2 U 2 / R
§10-3 电容、电感的平均贮能 一、电感 1、电感的瞬时功率
无功功率的物理意义:
Q I 2 X eq I 2 ( L 1 / C )
2 ( WL WC )
支路电抗 成分与外 电路交换 能量的速 度
W L ,WC
为电感、电容平均储能的总和。
哈工大课件DC-DC技术-文库
4 I LCM D ( 1 D )
I LCM
TU i 8L
Ui
UO
ton
toff
t
DT
(1-D)T
uL
Ui -UO
-UO
iL
I LM
I Lm
I LC I LCM
0
Io I LC 连续
Io I LC
断续
0.5
D 1
Q1
Vdc1
300V D1
L1
300uH
C1 470uF
I LC I R1 20ohm LCM
稳定状态下:
ULT1
T
0 uLdt0
0 tON (U iU o)d ttT ON U od t0
(U iU o)tON U otOFF
(U i U o )D U T o (1 D )T
Uo tO TNUi DUi
PL / C 0
Pi Po U i I i U o Io
Io 1 Ii D
n 0 1Co0
感性大,对开关电压谐波尖峰无缓冲。
ESR
E SR
ESL
Rc
E SL
Co
Rc漏电阻
很大
选用高频电容
缩短C引线,减小分布电感; 多电容并联,减小ESR。
5 仿真分析
Vdc1
例:计算临界电感; 计算电压纹波;
Q1
300V
D1
L1
300uH
C1 470uF
R1 20ohm
fS 20kHz D 0.5
fC
2
1 LC
0.424kHz
fS
L 300H C 47F
L 250H
Uo 1.66V fC 1.34kHz f S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学——1-PPT精选文档
c
cd短接
返回
1.电压和电流
由欧姆定律可列上图的电流 负载电阻两端电压
E I R0 R
URI
UE -R I 0
U E O I
电源的外特性曲线
由上两式得
当 R0<<R时
U E
返回
功率
2.功率与功率平衡
设电路任意两点间的电压为 U ,流入此部分电
路的电流为 I, 则这部分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2)由(1)中两式得
E1=E2+R01I+R02 I
等号两边同乘以I 得 E1I=E2I+R01I2+R02I2 223×5=217×5+0.6×52 +0.6×52 1115W=1085W+15W+15W
电源产生 的功率
E2I=1085W R01I2=15W R02I2=15W 负载取用 功率
第 1 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工学教研室 返回
目
1.1 1.2 1.3 1.4 1.5 1.6 1.7
录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 电路模型 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 欧姆定律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基尔霍夫定律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1.1 电路的作用与组成部分
1.1.1 电路的作用
P 60 I 0 . 273 A U 220
U 220 R 806 W I 0 . 273
2
P U 或可用 R 2和 R 来计算 I P
一个月的用电量 W=Pt=60(W)××30 (h) =5.4kWh
为什么电路元件要理想化?
便于对实际电路进行分析和用数学描述, 将实际元件理想化(或称模型化)。 返回
I 开关 E
干电池
+
哈工大电工学配套课件第二章
U
降压、限流、调节电压等。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2.1.2 电阻的并联
I
特点:
+ I1 I2
(1)各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结点之间; (2)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U R1 R2 (3)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11 1
–
(4)并联电阻R 上电R1流的R2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I
+ U –
I1
a
I2
R1
R2 3
E1
1 I3 R3 2
E2
对上图电路
b
支路数: b=3 结点数:n =2
回路数 = 3 单孔回路(网孔)=2
若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应列出三个方程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 1. 在图中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对选定的回路
标出回路循行方向。
d Uc
b
–a
IL
+ UL RL –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解: (2)在 c 点:
等效电阻 R 为Rca与RL并联, 再与 Rec串联,即
+e d
R
RR ca L
R
50 50 50
U
R R
ca
L
ec 50 50
75
–
c
b a
IL + U RL L–
U = E – IR0
O
I
若 R0 = 0
E IS R0
电压源的外特性
理想电压源 : U E 若 R0<< RL ,U E , 可近似认为是理想电压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4.1 三相电压 4.2 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 4.3 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 4.4 三相功率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第4章
三相交流电路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工学教研室
返回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U A B U A U B 3 U A 30
同理:
U BCU BU C 3U B 30 U CA U CU A 3U C 30
UCA
UC
30o
30o
UAB
U B 30o
U A
UBC
返回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线电压:火线间的电压
uAB uA uB uBC uB u C uCA uC uA
U AB U A U B U BC U B U C U CA U C U A
A
uAB
N
uCA B uBC C
注意规定的 正方向
线电压也对称
返回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2.三相电动势
eA Emsint
eB Emsint 120
eC Emsint 240
Esi nt (12 )0
波形
m
e
eA
eB eC
60o 0
t
返回
三相电动势的相量关系: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的康复治疗管道的腐蚀及主要的检测方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讲解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耐药机制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中医中药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EA E0
EB
E120
E( 1 2
j
3) 2
EC
E120
E( 1 2
j
3) 2
E C
E AE BE C0
EA
三相电动势的特征:
E B
幅值相等,频率相同,相位互差120º
返回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三相四线制供电
ec eA
eB
三相四线 制供电
A 相线(火线)
N 中线(零线)
B 相线
C 相线
A
火线(相法的两组电压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的康复治疗管道的腐蚀及主要的检测方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讲解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耐药机制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中医中药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定子中放三个线圈:
AX B Y CZ 首端 末端
三线圈空间位置 各差120o
Y
•
C
A
定子
•
S
Z
•
+ _
N
B
转子
X
转子装有磁极并以
的角速度旋转。三个
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图
线圈中便产生三个单相电动势。
返回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相电压:火线对零线间的电压
e u A e A
uB eB
c
uC eC
相电压uA, uB, uC对称
U A U P0o U B U P 120 o U C U P 240 o
A
e eC A uA
N
eB
uB uC B
C
U C
U A
U B
返回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UABUAUB UA(UB)
UC
UAB
30o
UB
U A
U B
U AB 3U A 30
返回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
4.1 三相电压
1 三相电动势的产生
在两磁极中间,放一个线圈。
让线圈以 的角速度顺时
针旋转。
N
e
A
根据右手定则可知,线圈中
XS
产生感应电动势,其方向为
由A X。
合理设计磁极形状,使磁通按正弦规律分布, 线圈两端便可得到单相交流电动势。
eAX 2Esi nt
返回
三相交流发电机产生三相电动势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的康复治疗管道的腐蚀及主要的检测方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讲解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耐药机制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与护理中医中药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3. 三相交流电源的联接
星形接法
ecZ
eA
X
Y
eB
u u A AB
uB
u u C BC
A
N
uCA
B C
各相电动势的参考方向,选定自绕组的末端指向始端。 返回
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颈椎 小关节 功能紊 乱的康 复治疗 管道的 腐蚀及 主要的 检测方 式模糊 综合评 价方法 及应用 讲解肿 瘤抗血 管生成 治疗耐 药机制 颈椎病 的中医 康复治 疗与护 理中医 中药医 药卫生 专业资 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