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资料讲解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资料24页PPT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资料24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b8b742f111f18583d05a73.png)
案例2 ❀问题❀
1、运用弹性知识,分析如何选择促销商品? 2、促销期间,包括很多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品牌都已五折销
品缺乏弹性。
P
图1中, D1为衣服类商品的需求曲线,
D2
D2为电脑类产品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从
D1
P1降到P2时,D1的需求从Q1升到Q4, 而D2的需求从Q2升至Q3。虽然两种商品
P1
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都在有所上升,但明显 P2
可以看出D1需求上升幅度要远远高于D2。 这就是商家在促销时选择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 原因。
Q1 Q2 Q3 Q4 图1
分析:
2、促销利润分析
促销期间,包括很多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品牌都已五折销售,难道真像
商家那样说的“赔本赚吆喝”吗?实则其销售利润来源于薄利多销和规
模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P
D2
同样从图1中可以得出对于商品D1,当价格
D1
从P1降到P2时,其需求从Q1快速升到Q4, P1
需求上升的幅度高于价格下降的幅度,由此 可以得出Q4 P2 >D1 P1,很好地解释了商家 P2
大力开展促销的原因。另外随着销量的上升库租赁、物流运送等成本, 图1
同样增加了商家的收益。
分析:
3、影响需求的因素分析
总体而言,消费受收入、个人需求、价格、商家供给、销售环境、服 务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iphone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供给创 造了消费,如果没有苹果公司的创造,消费者根本就想不到去消费 iphone,当然在iphone投入当市场之后,它的销售又会受到收入、价 格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双十一促销”更多体现的是价格和从众心理对消费的影响。从众心理 是指在一个组织或团队里多数人的意见往往会改变和左右少数持不同 意见和观点的人,少数人趋于一种无形的从众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 和行为。双十一本身作为一种民间节日的戏谑和商家的各种折扣营造 了浓厚的消费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会该买的多买,可买可 不买的买下了,不买的东西也想买甚至也买下了。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a95e7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4.png)
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案例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供求关系无处不在,它影响着商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市场的运行。
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为我们理解这些经济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供求理论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苹果市场的供求波动假设在一个小镇上,苹果是当地居民喜爱的水果之一。
在某个丰收的季节,苹果的产量大幅增加。
根据供求理论,供给的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
因为果农们收获了大量的苹果,市场上的苹果供应充足,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果农们不得不降低价格。
与此同时,由于苹果价格下降,消费者的需求会增加。
原本可能觉得苹果价格有点贵而减少购买的消费者,现在会因为价格实惠而购买更多的苹果。
这就是供求理论中的需求法则: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然而,如果连续几个季节苹果都丰收,导致市场上的苹果供过于求,价格持续下跌。
一些果农可能会因为利润减少而减少苹果树的种植,或者改种其他水果。
随着苹果的供给逐渐减少,价格又会开始回升,直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案例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变化在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当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增多,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时,对住房的需求就会增加。
如果此时房地产开发商没有及时增加住房的供应,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房价上涨。
高房价可能会让一些购房者望而却步,但对于那些有强烈购房需求和经济实力的人来说,他们仍然会购买,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
相反,如果城市的经济发展放缓,人口流出,对住房的需求减少。
而房地产开发商在之前的繁荣期建造了过多的房屋,就会导致供大于求。
为了尽快出售房屋,开发商可能会降低价格,引发房价的下跌。
案例三:石油市场的供求冲击全球石油市场是一个复杂但又典型的供求关系案例。
当国际政治局势紧张,或者某些主要产油国的石油产量下降时,石油的供给减少。
这会导致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
例如,中东地区的战乱可能会影响石油的生产和运输,从而减少全球石油的供应。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6c52a847fd5360cbb1adb5f.png)
目录上篇—-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基础案例1: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案例2:对房租的限制有利于解决住房问题吗?案例3:莫斯科歌剧院的票价。
案例4:美国农产品的价格保护.消费者理论案例1:为什么水要比钻石便宜?案例2:买“黄牛票”案例3:吉芬商品: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例外吗?案例4:利息所得税如何影响家庭储蓄?生产者理论案例1:美国啤酒行业的适者生存测试.案例2:“无花边费用"业务模式。
案例3:服装店的张老板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案例4:如何确定企业的最佳批量规模?市场结构理论案例1: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西方经济学中不同市场结构的区别.案例2:企业的定价策略。
案例3:方便面市场竞争案例。
分配理论案例1:天津丑女“张静事件"及美国经济学家的调查报告.案例2:美国大型企业CEO的薪水报告。
案例3:华为的神话。
总体均衡与福利经济学案例1:经济学家的赌博。
案例2:苏联解体与其经济状况。
案例3:中国改革中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
微观经济政策案例1:农村改革第一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案例2:沱江特大污染事故。
案例3:楼道安装防盗门的事件。
下篇——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案例1:部分国家的GDP比较。
案例2: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的比较。
案例3:“绿色GDP"警示中国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案例1:利用AD—AS模型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
案例2: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
案例3:石油危机与滞胀。
宏观经济政策(一)货币政策案例1:“治大国如烹小鲜”。
案例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通货膨胀。
案例3:宽松货币政策刺激内需,推动英国经济增长.案例4:稳健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紧”.(二)财政政策案例1:政府增加政治支出,大选因素刺激亚洲经济增长。
案例2:增税反而促进经济增长?—-克林顿政府财政政策评析。
案例3: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宏观经济问题(一)就业与失业理论案例1: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案例2:严峻的中国就业形势。
微观经济学案例1资料讲解
![微观经济学案例1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8adbdaa0975f46527d3e17a.png)
《微观经济学》案例6:灯塔的故事在一个靠海的渔港村落里住了两三百个人,大部分的人都是靠出海捕鱼维生。
港口附近礁石险恶,船只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礁沉没而人财两失。
如果这些村民都觉得该盖一座灯塔,好在雾里夜里指引迷津;如果大家对于灯塔的位置、高度、材料、维护也都毫无异议,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钱找出来,分摊盖灯塔的费用?村民们怎么样分摊这些费用比较好呢?既然灯塔是让渔船趋福避祸,就依船只数平均分摊好了!可是,船只有大有小;船只大的船员往往比较多,享受到的好处比较多。
所以,依船员人数分摊可能比较好!可是,船员多少不一定是好的指标,该看渔获量。
捞得的鱼多,收入较多,自然能负担比较多的费用。
所以,依渔获量来分摊比较好!可是,以哪一段时间的渔获量为准呢?要算出渔获量还得有人秤重和记录,谁来做呢?而且,不打渔的村民也间接地享受到美味的海鲜,也应该负担一部分的成本。
所以,依全村人口数平均分摊最公平!可是,如果有人是素食主义者,不吃鱼;难道也应该出钱吗?可是,即使素食主义者自己不吃鱼,他的妻子儿女还是会吃鱼啊。
所以还是该按全村人口平均分摊。
可是,如果这个素食主义者同时也是个独身主义者,没有妻子儿女,怎么办?还是船只数为准比较好;船只数明确可循,不会有争议!可是,如果有人反对:虽然家里有两艘船,却只有在白天出海捕鱼,傍晚之前就回到港里。
所以,根本用不上灯塔,为什么要分摊?或者,有人表示:即使是按正常时段出海,入夜之后才回港,但是,因为是讨海老手,所以港里港外哪里有礁石,早就一清二楚,闭上眼睛就能把船开回港里,当然也就用不上灯塔!好了,不管用哪一种方式,如果大家都(勉强)同意,都好(也许决定是自由乐捐)!可是,由谁来收钱呢?在这个没有乡公所和村长的村落里,谁来负责挨家挨户地收钱保管呢?好吧,如果有人自告奋勇,或有人众望所归、勉为其难地出面为大家服务,总算可以把问题解决了!可是,即使当初大家说好各自负担多少,如果有人事后赖皮,或有意无意地拖延时日,就是不付钱,怎么办?大家是不是愿意赋予这个“公仆”某些像纠举、惩罚等的“公权力”呢?分析灯塔的例子很具体而深刻地反映了一个社会在处理“公共财”这个问题上所面临的困难。
微观经济学案例1
![微观经济学案例1](https://img.taocdn.com/s3/m/cfd3cc7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6.png)
微观经济学案例1微观经济学案例1: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1. 案例背景在某个虚构的市场中,有一种商品被广泛销售,我们将其称为“产品X”。
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项研究。
2.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我们收集了关于产品X的需求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市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显示了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X的数量。
假设需求曲线是一个下降的曲线,即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X的数量越少。
这是基于一般经济原理的假设,即价格上升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意愿。
3. 市场供给分析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关于产品X的供给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市场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显示了在不同价格下,市场上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X 的数量。
假设供给曲线是一个上升的曲线,即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X的数量越多。
这是基于一般经济原理的假设,即价格上升会激励生产者增加供给。
4. 市场均衡分析通过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放在同一个图表上,我们可以找到市场的均衡点。
市场均衡点是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相等的价格和数量。
假设市场均衡点的价格为P*,数量为Q*。
在这个价格和数量下,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完全匹配,不存在供过于求或求过于供的情况。
5. 市场失衡分析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即P > P*,那么市场上的供给将超过需求,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生产者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产品X。
相反,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即P < P*,那么市场上的需求将超过供给,会出现求过于供的情况。
这可能导致生产者提高价格,以限制消费者的购买量。
6. 市场调整过程当市场处于失衡状态时,会发生市场调整过程,以恢复市场均衡。
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生产者会降低价格,以增加销量。
随着销量的增加,供给逐渐减少,直到供给和需求相等为止。
在求过于供的情况下,生产者会提高价格,以减少销量。
随着销量的减少,供给逐渐增加,直到供给和需求相等为止。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资料全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资料全](https://img.taocdn.com/s3/m/7974465e02768e9951e738a3.png)
分析思路—— Iphone6s需求变动因素
第三,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对于iphone6s来讲,
•
问题: 1、从需求变动因素出发,分析为什 么iphone6s的需求量如此大? 2、从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决定 因素出发,对iphone6s的弹性进行 分析。
分析思路:
1、销售火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产品因素:产品功能齐全,掌握核心竞争力 3DTouch核心技术、拍照质量提升、A9+M9芯片组合、机身更轻更坚硬 竞争对手分析 由于iPhone 6s系列上市,iPhone 6与6 Plus的价格也随之下调。降价将令他们的 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甚至直接影响到新发布的iPhone6s。苹果于高阶手机 市场具压倒优势,加上中国厂商不断推出高规低价手机,三星唯有透过其装置 特有的应用程式、内容及服务所构筑的完整生态体系,才能在高阶市场保有更 高的品牌忠诚度与长期差异化。 顾客分析 (1)消费者的求新动机 对于新产品,追求时尚和高科技,最先尝试者很有兴趣购买。 (2)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爱与归属的需要,有一部分目标顾客希望得到更高地位人 的认可。所以,他们愿意出高价来购买这一产品。再加之iphone6s的饥饿营销 策略,制造供不应求假象,所以导致消费者争相购买。
但事实上对iphone6s这种高档品而言一部分人确实是以一种观望的态度等待价格下降后再购买但还有一部分人由于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和炫耀心理刚上市就购买了以显示自己的地位而等待价格降低的人群又少于有炫耀心理的人所以导致iphone6s刚开始就是供不应求的
案例分析
案例1:“猪肉价格上涨”
• 人们说 2007 年是个“火爆”的年份,从年初的楼市上涨 ,到股市全线飘红,这个火爆的“金猪年”给人们的神经 带来了足够的刺激。进入 5 月份,猪肉似乎又成了“金猪 肉”,全国多数省区市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有些城市 的猪肉价格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 的统计,2007 年 5 月上中旬,全国 36 个中心城市猪肉平 均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 4.4 元,涨幅 43.1%。在北京 市,5 月份市场的猪肉价格已经密集地出现了 14 次上涨 。这次猪肉价格的大涨,可以说是近 10 年罕见。猪肉是 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它既影响人们的一日三餐,又 导致 CPI 的上涨,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它既关系 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又关系到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的发 展。
2024版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精选[1]
![2024版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精选[1]](https://img.taocdn.com/s3/m/8081dd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c.png)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27
01
垄断市场的特征
垄断市场是指只有一个卖者而买者众多的市场结构,垄断者具有控制市
场价格和产量的能力。
02
垄断者的定价策略
垄断者通常采用歧视定价、捆绑销售等策略,以最大化自身利润。同时,
垄断者也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提高价格等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
2024/1/29
03
垄断市场的效率问题
垄断市场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福利损失等问题。因此,政
6
02
竞争与垄断市场分析
Chapter
2024/1/29
7
案例分析:谷歌与欧盟反垄断诉讼
2024/搜索引擎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 90%,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欧盟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 欧盟委员会对谷歌展开反垄断调查,指控其滥用市场支配 地位,通过操纵搜索结果和广告排名等手段,限制竞争对 手的发展。
研究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在NBA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以
及这些要素价格如何影响球员和球队的收入。
14
04
消费者行为理论与实践
Chapter
2024/1/29
15
案例分析:亚马逊Prime会员制度
会员特权与消费者忠诚度
亚马逊Prime会员制度通过提供快速配送、免费试用、独家优惠等特权,成功吸引了大量忠 诚会员,提升了消费者黏性。
根据购买量进行不同定价,多买 多送或折扣等销售策略。
可能提高销售量和市场份额,但 也可能引起消费者不满和公平竞 争问题。
2024/1/29
一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的影响
完全根据每个消费者的保留价格 进行定价,实现消费者剩余的最 大攫取。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案例与问题解决讲解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案例与问题解决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4b5601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a.png)
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案例与问题解决讲解微观经济学是对个体经济行为、市场交易、资源配置等微观层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经济问题和决策,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介绍微观经济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方法和思路。
案例一: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假设某市场上有一种商品,其需求和供给都存在变化。
需求方变化是指市场上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发生变化,供给方变化则表示供给该商品的生产者数量发生变化。
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点,即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均衡。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方程。
需求曲线通常呈现负斜率,表示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
供给曲线通常呈现正斜率,表示价格越高,供给量越高。
通过将两个方程相等,我们可以求解出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此外,当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化时,市场会重新达到新的均衡。
如果需求增加,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价格上涨和数量增加;而如果供给增加,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价格下跌和数量增加。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评估不同变化对市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案例二:弹性与税收弹性是指经济变量对价格、收入或其他因素的反应程度。
在税收问题中,弹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税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制定税收政策。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弹性。
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高,意味着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税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也较大。
反之,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低,税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
微观经济学可以通过计算价格弹性或收入弹性等指标,来评估税收政策的效果。
如果税收对市场影响较大,政府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平衡供求关系。
而如果税收对市场影响较小,政府则需要寻找其他政策工具来实现经济调控的目标。
案例三:市场垄断与公平竞争市场垄断是指某个供应商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产量来获得额外利润。
微观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市场垄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6ae45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1.png)
微观经济学案例在微观经济学中,我们常常通过案例来分析和理解各种经济现象。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市场供求关系的案例。
假设某个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受到了一次突发事件的影响,导致供应量减少。
根据供求理论,供应减少会导致市场上的价格上涨,而价格上涨会促使消费者减少购买量,同时也会刺激生产者增加供应量,最终在一个新的均衡点上重新达到供求平衡。
这个案例清晰地展示了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影响,以及市场是如何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调节达到均衡的。
其次,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边际效用递减的案例。
假设一家餐馆为了吸引顾客推出了“无限量自助餐”的促销活动。
一开始,顾客对于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每多吃一份菜都会增加他们的满足感。
但随着不断进食,顾客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也就是说,他们对于每多吃一份菜所带来的满足感越来越小。
最终,顾客会因为吃得太多而感到不舒服,这也说明了边际效用递减的原理。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市场结构的案例。
假设某个行业存在着几家规模庞大的公司,它们通过垄断地位控制了市场。
这种情况下,市场将呈现出垄断竞争的特征,即少数大公司控制了市场定价权,而其他小公司只能在规定的价格下进行竞争。
这种市场结构下,消费者的福利往往会受到损害,因为缺乏竞争导致价格偏高、产品质量不高。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反垄断法律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原理。
供求关系、边际效用递减、市场结构等概念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了解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经济现象。
希望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为您对微观经济学有更深入的理解提供帮助。
微观经济学经典二十六个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经典二十六个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2d60ef51e79b89680226d7.png)
二十六个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1:价格到底谁说了算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
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
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
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1999年底,中国电信一分为四;民航也早就各路诸侯分治,航空公司林立。
于是乎,真的竞争来了,为打折打得头破血流。
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片叫好;经济学家也喜出望外:总算与市场接轨了,该来个优胜劣汰了。
可这时,“婆婆”忍不住出面了——都是国有资产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吗非拼个你死我活呢!在政府的倡导下,民航各路诸侯今日歃血,明日盟誓,又是“生死合约”,又是价格联盟,但结果总是拧不过市场法则的“大腿”,该打折还是打折,该降价还是降价,只不过“明火执仗”变成了“暗度陈仓”。
结果,竞争总是深入不下去,该死的死不掉,该长的长不大,市场真的“失灵”了。
价格成了苦孩子,打折变成了瞎折腾;政府总“舍不得”放手让市场来裁决价格,苦孩子也永远不能长大成人。
经济学家常说,市场具有比任何权力更绝对的权威。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国营企业应该民营化。
过去十几年来,经营不善的国企转为民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美国将邮政民营化了;英国在撒切尔零售价当政期间,就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甚至铁路移转为民营,成效显著。
我们的民航、铁路、电力等为什么就不能姓“民”?为会么不能像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取消政府管制,取消那么多的“局”、“部”呢?案例分析: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
所谓市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即单个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deabbde45c3b3566ec8bad.png)
第一章一.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从当天起,调整汽油、柴油的出厂价。
这是在一个月内,发改委第二次上调油价,也是今年油价的第五次调整。
答:频繁的油价调整,使人们产生了很强的心理预期:油价还会上涨。
油荒就是这样在中国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一切都源于前不久的成品油调价,而火上浇油的则是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
二.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
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答: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
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
第二章一.俄尼斯特—沃克曼在理财上是个保守主义者。
他的年收入有2.5美元,他把其中的1万美元存入了当地银行,并且每月投资200美元在信誉卓著的债券和蓝筹股上。
此外,每星期总有一两次,俄尼斯特会用10美元来买彩票;每年他还会带着1,000美元去一次毕勒斯睹上一把,而且他几乎每次都是空手而归.答:储蓄和投资行为自身并无效用,而仅是达到理财目的的工具而已.相反,赌博是有趣的,起码对俄尼斯特和其他有相同爱好的人来说是如此,确实,赌博也被当作实现理财目的的工具,但赌博本身对那些定期赌博的人来说通常是快乐之源。
对于俄尼斯特来说,赌博和赢钱的愿望是那么强烈,以至于使他专注于此,当然还会带来潜在的收入。
俄尼斯特愿意以他输掉的钱来“购买"他从中感受到的快乐。
二.鄱阳湖自3月20日12时起进入第15个全湖春季禁渔期。
禁渔期和禁渔区内,不准从事任何形式的捕获作业,不准销售禁渔期的任何捕获物。
答:春季是鱼类繁殖的旺盛期,此时鱼类繁殖的数量可以满足人类日后的需求,防止日后因鱼类数量减少而出现的鱼制品供应不足涨价的情况,出现市场混乱。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45fb28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d.png)
微观经济学案例案例名称:手机市场竞争背景描述:手机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许多公司竞相推出新产品来吸引消费者。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将讨论两家主要的手机制造商:公司A和公司B。
情景设定:公司A和公司B都是知名的手机制造商,它们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两家公司都试图通过不同的策略来增加销售和市场份额。
公司A的策略:公司A决定通过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
他们将手机的价格降低到较低水平,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他们的产品。
他们认为,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他们可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实现更高的销售量。
公司B的策略:公司B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们决定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来吸引消费者。
他们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研发和设计中,以推出具有独特功能和特点的手机。
他们相信,通过提供独特的价值和体验,他们可以吸引高端消费者,并在市场上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结果和影响:这两种不同的策略对公司A和公司B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和影响。
公司A通过降低价格吸引了一大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销售量增加,但利润率下降。
然而,由于价格战的持续,公司A可能面临着较低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压力。
公司B通过创新和差异化吸引了一批追求高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消费者。
虽然他们的销售量可能没有公司A那么高,但他们在高端市场上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并且可以保持较高的利润率。
结论:这个案例说明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不同的策略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通过价格战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可能面临利润率下降的风险。
而通过创新和差异化可以吸引追求高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消费者,但可能需要更高的投入和研发成本。
在现实生活中,手机市场上的竞争就是一个微观经济学的案例,各家手机制造商通过不同的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和消费者的青睐。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制定经营策略时,需要考虑市场的竞争环境、消费者需求以及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以找到最合适的策略来实现商业目标。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69ead33186bceb19e8bbb7.png)
一、案例名称:高性能低价格——小米手机热销的原因一、案例适用:供求决定价格二、运用知识点:价格决定理论四、案例内容: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流行已成为手机市场的一大趋势。
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手机的外观和基本功能的使用,而开始追求手机强大的操作系统带来的更多、更强、更具个性的社交化服务。
所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将购机目标定位在智能手机身上。
与非智能机相比,智能手机以其便携、智能等的特点,使其在娱乐、商务、时讯及服务等应用功能上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的体验。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各大手机品牌已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机系列。
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智能机在拥有高性能的同时价格也十分高,很多想拥有一部好智能机的消费者就会因高价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价格便宜一些的。
而小米手机打着“高性能低价格”的口号冲进市场,无疑给智能机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小米手机发布于2011年8月,采用线上销售模式,是世界上首款双核1.5GHz的智能手机,并宣称其搭载的Scorpion双核引擎比其它单核1GHz处理器手机的性能提升了200%,和双核智能手机相比也提升了25%。
经过系统优化后还能提高30%的性能,而售价仅1999元。
因为性价比极高,小米手机也引发了一轮销售热潮,根据小米官网发布的消息称,小米手机在12月18日开放销售后的三小时内10万台手机就已售罄。
也有最新称小米手机供货有压力,有供不应求的趋势。
虽然许多已购买使用小米手机的消费者反应,手机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小问题不断,比如按键不灵、掉漆等质量问题,有时会自动关机,死机,通电话时会自动挂断等等,但消费者也会因为小米手机的低价格而接受这些缺陷。
对于为何定下如此震撼的低价,小米手机研发公司(即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总雷军的说法是“小米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最终盈利点是通过服务赚钱,不是通过硬件,我关心的是消费者是否满意”(消息源于2011年12月16日小米手机发布会,易网科技报道)。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天马药业有限公司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天马药业有限公司](https://img.taocdn.com/s3/m/59131bc6d4d8d15abe234e5d.png)
《微观经济学》案例1:天马药业有限公司的规模扩张之路1、引言天马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天马制药厂成立于1939年,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
1988年,天马制药厂与健民制药厂、中津制药厂三家企业合并为天马药业公司。
1995年12月,经过企业改制,形成了今天的天马药业有限公司。
公司现有职工2700余人,拥有固定资产1.9亿元,总资产3.2亿元,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
天马药业有限公司是华北某市最大的综合性制药企业,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皮质激素类药物科研、生产和出口基地。
拥有全国最大的皮质激素类药物研究所,肩负着这一药品领域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任务,是国内首先研制出醋酸氟轻松、地塞米松、哈西奈德、丁酸氢化可的松、曲安西龙等原料药及其制剂产品的企业、公司拥有国家级的质量监测站,可以做到自产自检。
天马药业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生素、心脑血管药物,外用制剂(软膏、涂膜)、口服制剂(片剂)、避孕药物(膜剂、栓剂)、中成药、保健品、食品(蒜粉胶囊)等九大类百余个品种。
其中最新研制的产品有:阿赛松〔由安西龙片〕,经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临床验证,副作用小且疗效好;尤卓尔(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洛恩{酮洛芬凝胶},具有很强的消炎、镇痛药理作用;莫家清宁九,是以现代生产技术生产的祖传秘方产品,治疗“里实热证”有效率达100%。
天马药业有限公司在国内有30个驻地销售网点,同时在美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分别设立了分子公司和贸易公司,直销其产品。
本案例截取了天马药业有限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讲述了该公司上世纪80-90年代依靠科技力量、规模经济和提升管理降低成本,取得地塞米松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故事。
2、地塞米松生产“从上到下”的无奈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我国医疗用地塞米松完全依赖进口,地塞米松是一种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一种药物,而地塞米松又因药效高,副作用小,生产工艺复杂,被称为“激素之王”,由于生产难度大,药效高,以前人们把它当作一种稀贵药品。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4章)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4章)](https://img.taocdn.com/s3/m/44645a81ec3a87c24028c46b.png)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案例1:公园门票降价或涨价的启示2001年夏,苏州乐园门票从六十元降到十元。
一时间趋之者众,十天该园日均接待游客量创下历史之最,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四百万元以上。
10元门票引来25万人盛夏的苏州乐园,十分过瘾地火了一把。
"火",是自7月20日傍晚5时点起来的。
这是该园举办"2001年仲夏狂欢夜"的首日,门票从60元降至10元。
是夜,到此一乐的游客竟达7万之多,大大出乎主办者顶多“3万人”的预测这个数字,更是平时该园日均游客数的15至20倍,创下开园4年以来的历史之最。
到7月29日,为期10天的“狂欢夜”活动落下了帷幕。
园方坐下来一算,喜不自禁:这天累计接待游客25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400万元以上,净利润250万余元。
正常情况下,苏州乐园的门票每人每张60元,每天的游客总数在3000-4000人之间,营业时间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
而“狂欢夜”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即从每天下午5时到晚上10时,门票却降到10元。
就是说,“狂欢夜”这10天,这家乐园在不影响白天正常营业的情况下,每天延长了5小时的营业时间,营业额和利润就翻了一番以上。
“狂欢夜”与该园举办的“第四届啤酒节”是同时进行的。
42个相关厂家到乐园助兴--其实,厂家是乘机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
据园方介绍,以往搞啤酒节,乐园是要收取厂家一定的“机会”费用的,但是,这次却基本不收或少收些许,而厂家须向游客免费提供一些“小恩小惠”--企业的广告宣传品等。
减免了货币的支付,厂家岂有不乐的?园方也承认,众厂家的参与,带来大笔场地费,降低了乐园搞“狂欢夜”活动的风险,不过,它并非这次活动最后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火”一把的关键,是原先60元一张的门票陡降到10元钱。
非但如此,每位到乐园过“狂欢夜”的,凭门票,还可以领到与10元门票同等价值的啤酒、饮料和广告衫等。
需要说明的是,白天购60元门票入园后,园内的多数活动项目就不再收费;而购10元门票入园后,高科技项目和水上娱乐项目等仍要适当收取一点费用。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01b85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c.png)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行为和决策的学科。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的原理和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逻辑,从而为实际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个真实的微观经济学案例,来探讨市场竞争、价格形成和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经济学原理。
案例背景:某市场上有两家冰淇淋店,分别为A店和B店。
这两家店的位置相邻,销售的产品相似,价格也基本相同。
在一段时间内,A店的销量一直较高,而B店的销量较低。
分析与解释:首先,我们可以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
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竞争双方通过价格、产品差异化、营销手段等方面展开竞争。
在本案例中,A店和B店的产品相似,价格也相近,因此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等方面。
其次,我们可以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分析。
消费者在选择购买冰淇淋时,会考虑产品的口感、口味、包装、品牌知名度等因素。
A店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产品口感和包装上做了更多的投入,或者通过一些促销活动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最后,我们可以从价格形成的角度来分析。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A店能够取得较高的销量,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或者通过一些促销手段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另外,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敏感度也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A店可能在价格定位上做了更好的把握。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企业应该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品牌形象,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其次,消费者行为对市场竞争至关重要,企业应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最后,价格形成是供求关系的体现,企业应该灵活运用价格策略,把握市场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6913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e.png)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0篇1. 垄断市场下的价格歧视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中价格歧视的策略和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弹性和支付意愿,垄断者可以巧妙地对不同群体设定不同的价格,从而提高市场利润。
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公平和效率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来平衡利益。
2. 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外部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
外部性是指某些经济活动对非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通过研究公共物品供给的外部性,我们可以理解市场机制在解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方面的局限性,并探讨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3. 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之间的关联。
价格弹性是指市场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供需关系则说明了价格对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产品和市场的价格弹性与供需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和弹性。
4. 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之间的关系。
景气循环是指经济活动周期性波动的现象,而经济衰退是指经济活动下滑的阶段。
通过分析景气循环与经济衰退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经济波动的动态和应对策略。
5. 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需要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纠正。
通过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不同类型的公共政策,我们可以评估政府干预的效果和限制。
6. 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竞争市场下的价格竞争策略。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过调整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和与竞争对手竞争。
通过研究不同的价格竞争策略和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我们可以了解竞争市场的运作机制和企业策略。
7. 垄断与垄断定价案例分析该案例分析了垄断市场和垄断定价策略。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主要供应商或卖家的情况。
通过研究垄断者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影响,我们可以了解垄断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8. 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案例分析本案例分析了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定价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
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到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
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
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
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
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
这也是一种成本。
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
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
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体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它就是一项合理的制度。
下面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1)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
当然,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低价,即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
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
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
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因此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2)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如果你已经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因为你为此付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一行为的边际收益则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时,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方式的回报。
这种情况,通俗地讲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3)固定占座人——发挥相对优势使交易群体获利。
如果一个寝室每天需要有一个人负责占座,还是固定专人占座好。
这体现了人们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并将之与具有其他相对优势的人进行交易,从而使得交易各方从中获利的经济学原理。
规定轮流占座并非不可,大家的收益并未改变,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在这件事情上的机会成本是不同的。
各自发挥相对优势,结果使整个交易群体从中获利。
刘德华星路历程的经济学原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刘德华的门票为什么这么贵(最高票价达1680元)?汪先生答道:对天才,我们就是要给予额外高的报酬。
这个问题就像问我们这个社会该不该残障人士有额外的照顾,既然我们对他们会照顾,对天才就应该有额外的报酬一、刘德华是什么?一种商品——当人们习惯于探讨各类明星的身价时,其实已经默认了其是作为商品而存在的——不是商品,何来价格?承认明星刘德华是一种“商品”,是本文立论的前提。
刘德华不同于经济学中一般意义的商品,它的效用、出售方式均很特别,刘德华可以同时被无数人共同消费和“使用”——可以数万人共同观赏他的演唱会而不相互冲突。
一个企业集团,这个集团“生产”诸多产品:刘德华牌电影、刘德华牌歌曲、刘德华牌演唱会、刘德华牌慈善会、刘德华牌广告……一个人的企业集团,生产如此多的产品,你不能不对这种现代商业模式感叹!二、刘德华的商品效用效用是指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类某种(些)欲望的能力,探讨刘德华的商品效用,须先探讨刘德华可以满足消费者那些需求。
笔者认为,刘德华可以满足消费者如下几种需求性本能需求——这主要对女性fans和同性恋者有效,刘德华的歌影迷女性占的比例很多。
审美需求——刘德华具有超凡俊俏的外表,他的歌声对其歌迷来说是一种高度的美,他的演唱会的舞台设计、舞蹈表演等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刘德华具有超凡脱俗的美,能高度满足fans的审美需求。
归属感——为数众多的刘德华的歌影迷在事实上成为一个存在许多共性的“族群”,他们通过诸如加入刘德华歌迷会等形式获得一种归属感。
刘德华满足了fans的社会归属需求。
时尚需求——明星向来是时尚的引领者,刘德华对于其fans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超强的时尚号召力和影响力。
综上,刘德华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欲望,用经济学的语言描述,刘德华具有审美效用、社会归属效用、时尚效用、好奇心效用、荣誉效用、虚荣效用、浪漫梦幻效用等多重商品效用,刘德华是一种多重效用综合的名牌产品。
三、经济学分析:刘德华何以“长盛不衰”?“型”与效用函数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明星的效用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效用函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
媒体经常报道各种明星“转型”的新闻,那么什么是“型”呢?“型”就是一种路线,它表明的是明星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现给世人。
具体地说,一种特定的“型”限定了明星在外型、言行举止、所唱歌曲类型、所演电影类型等各方面必须符合某种套路和风格。
从经济角度看,“型”就是一种市场定位,是经纪人通过对明星本人特征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方面考虑,为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为明星量身定做的一种发展路线。
例如,一歌星如被定位为“叛逆型”,就应当表现得如同谢霆锋,当有在演唱会上摔“吉他”之举。
不同的“型”可以吸引不同的消费群体,其本质含义是不同的型具有不同的商品效用,不同的效用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从经济学出发,每一种“型”都对应一个效用函数。
我们发现,当一个明星走上一种“型”之后,其走红之后,马上又会逐渐冷下来。
这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星的效用递减,于是,以时间为自变量,以效用为因变量可建立效用函数,如图一所示。
需要解释一下选用时间作为横轴的含义,其并不单纯指时间本身的流逝,其隐含的意义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种特定的“型”的各种因素“生产”效用的能力越来越弱,用通俗的话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喜新厌旧,先前的明星越来越不能吸引消费者。
对“常青树”刘德华的经济学剖析转型效用函数如前所述,在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昙花一现的明星数不胜数“转型”就是一种可以有效抑制效用递减、延缓明星衰退的一种办法。
“转型”就是指明星有一种“型”转变为另一种“型”,比如,由“偶像派”转变为“实力派”。
“转型”之妙在于可以改变效用曲线。
当一个明星的效用在最初的“型”所确定的曲线上不断地递减时,通过“转型”,又跳到了另一条曲线上,达到一种新的高效用开始新递减(如图二所示,“转型”使明星从曲线一跳到曲线二)。
四、经济分析:刘德华为何昂贵——以演唱会为例高效用形成高需求刘德华,历次成功的转型,保证了他的高效用,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保持了极高的吸引力,某年刘德华武汉演唱会,竟然有数万没买到票的歌迷在场外一起欢呼,可见,需求的旺盛甚至导致刘德华没能力满足所有的消费者了。
这种需求旺盛的局面价格歧视策略提供了前途条件。
价格歧视与利润最大化如前所述,我们还可以把刘德华看成是一个企业集团,它是一个典型的垄断性企业——世界上只有这一个企业能生产出刘德华牌的商品,对于他的fan s来说,刘德华的产品无可替代,票价过高不会产生经济学所谓的替代效应,任何一个fans 不可能通过观看别的明星而得到同等满足。
垄断意味着厂商可以自己控制价格,而不必按照市场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定价,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厂商还可以采取价格歧视的作法,即对完全一样的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我们以2004刘德华杭州演唱会(即本文开头提及的那次)为例说明价格歧视问题。
如表二所示,此次刘德华的演唱会票价为:1680、1280、880、680元/内场票,550、400、30 0、200、100元/看台票,这种定价是典型的价格歧视做法——对于同样的刘德华,有不同的价。
出售给不同的消费者,就其如此多个价格层次来说,其非常接近于一级价格歧视,即每一单位的商品都出售给愿意出最高价的人,这种情形只能在垄断情况下出现,一般的商品只能有一种定价,垄断情况下,刘德华无可替代,它可以尽可能地使每一张演唱会门票都卖给出价最高者,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如此巨额的门票收入,一方面是以旺盛需求为前提的,另一方面,也与价格策略的实际操作分不开,几乎一级价格歧视的票价安排,使得演唱会可以尽最大可能把刘德华fans中从穷人到富人都一一“搜刮。
票价昂贵的原因其实上面的分析已经可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下,刘德华这个垄断企业用价格歧视的做法实现利润最大化,需求旺盛情况下的价格歧视结果必定是价格昂贵。
折扣和优惠券王大爷刚过完他的60岁生日,这天,他带着孙女去看电影。
他很高兴地发现他可以得到老年人的50%电影票折扣,但是他也很惊讶地发现,在他买爆米花时却必须付全价。
王大爷的经历引起了两个关于厂商定价决策的问题:(1)对老年人实行折扣是慷慨之举,还是一种利润最大化手段?(2)如果对老年人的电影票实行折扣价是明智的,为什么爆米花的折扣就不明智呢?电影票的老年人折扣价格并不是一种慷慨之举,而是为了增加利润设计的定价策略的一部分。
老年人对电影愿意支付的价格往往比其他人低,因此电影院将消费者分为两个集团——老年人和其他人,并为老年人提供折扣。
价格歧视通过向老年人提供折扣,增加了电影院的利润。
而与电影票不同,爆米花可以很容易地被转卖。
如果老年人可以以正常价格的一半购买到爆米花,那么很多年轻人就会请老年人替他们购买爆米花,这样以正常价格售出的爆米花的数量就会下降。
从而,价格歧视就无利可图。
与折扣相似的,就是消费品生产商与零售商,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经常发行的一些商品优惠券。
凭这类优惠券在购买产品时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比如,正常价格下买一个汉堡包需付10元,凭优惠券却可以以8元的价格购买到同样的汉堡包。
为什么厂商不降低产品的价格而是发行优惠券?发行优惠券实质上也是一种价格歧视的手段。
研究表明,大约只有20%-30%的消费者会有心去保留优惠券并在购物时使用它们。
采用优惠券后,将消费者分为两类:使用优惠券购物的消费者和不使用优惠券购物的消费者,前者对商品价格的变动较敏感,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就同一商品支付较低的价格;后者对商品价格变动不太敏感,需求价格弹性较小,按原价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