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的名词解释
小儿腹泻的名词解释
小儿腹泻,俗称“拉肚子”或“拉稀”,是儿童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
以大便性状改变(稀便、水样便、黏液及脓血便)、大便次数(每日≥3 次)比平时增多为特点,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消化功能不够完善,肠黏膜的防御功能差,且因儿童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消化系统的负担较重,加之正常的肠道菌群尚未建立,容易出现腹泻。
小儿腹泻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儿童,是造成小儿
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小儿腹泻的信息,建议咨询儿科医生或查阅儿科医学书籍。
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
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烂或呈水样,伴有腹部胀气、腹痛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对于小儿腹泻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明确诊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临床表现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多样,具体表现因年龄、病因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小儿腹泻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排便次数增多:小儿腹泻时,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常达到每天3次以上。
2. 大便性状改变:小儿腹泻的大便常常呈现稀烂或水样,有时带有黏液或血丝。
3. 腹部胀气:小儿腹泻时,腹部常出现胀气的感觉,患儿可能会有腹胀、腹痛的不适感。
4. 全身症状:小儿腹泻时,患儿可能会出现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发热等症状。
二、体征检查在诊断小儿腹泻时,医生通常会进行一些体征检查,以帮助明确诊断。
常见的体征检查包括:1. 腹部触诊:医生通过轻柔触诊患儿的腹部,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肠蠕动增快、肠鸣音亢进等体征。
2. 腹部B超:腹部B超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小儿的肠道情况,了解是否存在肠道梗阻、炎症等病变。
3. 骨龄测定: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患儿,可以进行骨龄测定,以排除肠道吸收不良引起的腹泻。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明确小儿腹泻的病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1. 大便常规检查:通过对患儿的大便进行化验,可以了解大便中是否存在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等异常物质。
2. 大便培养和毒力因子检测:对于疑似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可以进行大便培养,以确定病原菌类型。
同时,还可以检测细菌的毒力因子,以判断致病菌的致病性。
3. 血常规:血常规可以了解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性腹泻或贫血等情况。
4. 免疫学检查:对于疑似免疫相关的腹泻,可以进行免疫学检查,如IgE水平、T细胞亚群等检测。
四、诊断标准根据上述的临床表现、体征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小儿腹泻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排除器质性病变:首先需要排除小儿腹泻的器质性病变,如肠道感染、消化道出血、肠道肿瘤等。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
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标题:小儿腹泻的健康教育引言概述: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时期浮现的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便臭味浓烈等症状。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给孩子带来不适和痛苦,也给家长带来困扰。
正确的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和治疗小儿腹泻至关重要。
一、饮食调理1.1 合理饮食: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1.2 补充水分:腹泻会导致水分丢失,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喂孩子适量的白开水、果汁、椰子水等。
1.3 忌食生冷食物:避免给孩子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冰镇饮料等,以免刺激肠胃。
二、卫生习惯2.1 洗手:养成孩子勤洗手的好习惯,避免因手部不洁导致细菌感染引起腹泻。
2.2 清洁卫生:保持家庭环境清洁整洁,定期清洗玩具、床上用品等物品,减少细菌滋生。
2.3 避免交叉感染:患有腹泻的孩子应单独使用餐具、毛巾等,避免交叉感染其他家庭成员。
三、药物治疗3.1 补充益生菌: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适量补充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腹泻症状。
3.2 药物治疗:严重腹泻症状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需注意用药剂量和频次。
3.3 避免滥用止泻药:孩子腹泻时不宜滥用止泻药,以免影响病情恶化。
四、定期体检4.1 就医诊断:孩子浮现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腹泻。
4.2 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复诊,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3 注意观察: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
五、预防复发5.1 饮食调理:预防腹泻复发,家长需注意给孩子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
5.2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减少腹泻发生的可能性。
5.3 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发生。
结语: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正确的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和治疗腹泻至关重要。
小 儿 腹 泻
治
疗 Treatment
静脉补液:
适应症:中度以上脱水,经口服补液不见 好转或呕吐、腹胀严重者 ★ 三定:
补液总量 补液种类 补液速度
治
疗 Treatment
★静脉补液的原则: 三先:先快后慢、先浓后淡、先盐后糖
三见:见尿补钾、见抽补钙、见酸补碱
合理选择抗生素
水样便患者:一般不用抗生素,当明显中毒症
稍差
明显 低 精神萎靡
极差
不明显 很低,易休克 嗜睡 昏迷或惊厥
尚可
极明显,烦渴 正常或稍低 惊厥 肌张力增高
不同病原所致腹泻的大便特点
大便特点
轮状病毒肠炎 致病性和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空肠弯曲菌肠炎 真菌性肠炎 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 蛋花汤样或水样、含有粘液 大便呈粘液脓血便,有腥臭味 由黄色水样后转为血水便,有特殊臭味 暗绿色似海水样,含粘液和伪膜, 脓血便 稀黄,泡沫较多,可见豆腐渣样细块
非感染性----各季节
腹泻分类
感染性 非感染性
急性 迁延性 慢性
按病因 按病程 按病情
腹泻 分类
轻型 重型
☆腹泻病因
腹泻
1.婴幼儿消化系统 发育尚不成熟 细菌感染 上感、肺炎 2.生长发育快 致腹泻大肠 中耳炎等 3.机体防御能力差 杆菌为主要 4.肠道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 病原
肠内 感染
肠外 感染
易感 因素
饮食 因素
气候 因素
【发病机制】
肠道功 能异常 渗出性 渗透性 分泌性
临床上不少腹泻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发病机制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 渗透性的物质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摘要】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护理方面,饮食护理和水分补充是关键措施。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可以减轻症状加重的可能性。
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也至关重要,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安排和生活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疲劳导致腹泻发作。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有效帮助小儿腹泻患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不仅仅是对症治疗,更是对孩子健康的全方位关注和呵护。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措施、儿童、饮食、水分补充、刺激性食物、观察、症状变化。
1. 引言1.1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小儿腹泻是常见的儿童疾病,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
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和恢复至关重要。
在孩子患上腹泻时,家长和护理者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水分补充和症状变化等方面,以确保孩子的身体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在护理小儿腹泻时,首先要了解引起腹泻的原因。
常见的腹泻原因包括感染性病原体、饮食不洁和食物过敏等。
在了解病因的基础上,要采取正确的饮食护理措施,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和油腻食物。
在小儿腹泻期间,孩子容易失水,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家长可以给孩子喝水、果汁或含电解质的饮料,以帮助孩子补充体液。
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变化,如腹泻次数、粪便性状和是否出现发热等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2. 正文2.1 儿童腹泻的原因儿童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和饮食不当等因素。
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轮状病毒、腺病毒等可以引起小儿腹泻。
细菌感染也是导致儿童腹泻的常见原因,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会引起腹泻症状。
寄生虫感染也是小儿腹泻的原因之一,如钩虫、蛔虫等寄生虫会导致胃肠道感染,引起腹泻。
除了感染因素外,饮食不当也可能成为儿童腹泻的原因。
例如食用过多生冷食物、油腻食物、辛辣食物等,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腹泻发生。
《小儿腹泻》PPT课件
感染、饮食不当、过敏、气候因 素等均可引起小儿腹泻。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可伴 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
分型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 泻和慢性腹泻;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型 腹泻和重型腹泻。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大便次数、性状改变及伴随症状进行诊断,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便常规 、便培养等。
《小儿腹泻》PPT课件
目录
• 小儿腹泻概述 • 小儿腹泻流行病学特点 • 临床治疗原则与方法 • 护理干预措施与实践经验分享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小儿腹泻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 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 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疾病 。
预防措施
为降低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改善卫生条件、提供安全饮用 水和食品、推广母乳喂养、及时接种疫苗等。同时,家长应加强对婴幼儿的护理 和观察,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及时就医治疗。
03
临床治疗原则与方法
Chapter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治疗
01
02
03
饮食调整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及饮 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 食方案,如低脂、低渣、 易消化等。
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
小儿腹泻的定义、分类和临 床表现
01
02
03
诊断方法和标准
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04
05
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
新型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通过补充肠道益生菌,恢复肠道 菌群平衡,提高肠道免疫力。
小儿腹泻的处理与护理方法
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如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小便 等。家长在照顾小儿时也要注意手
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饮食卫生
保证食物的新鲜、干净,避免食用 过期、变质的食物。生熟食物要分
开存放和加工,避免交叉污染。
环境卫生
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打 扫房间、清洗玩具等。避免带小儿 到人群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公共场 所。
用。
抗生素
对于细菌性腹泻,医生可能会开 具抗生素处方。但需注意抗生素 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滥
用导致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
饮食调整建议
01
清淡饮食
给予小儿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如稀粥、面条等,避免油腻
、辛辣、刺激性食物。
02
适量蛋白质
适量摄入蛋白质食物,如鱼、 瘦肉等,以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
03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观察口腔黏膜
注意观察小儿口腔黏膜有无溃疡、 糜烂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
臀部护理方法
及时更换尿布
腹泻时小儿臀部容易受到粪便和尿液的污染,因此要及时 更换尿布或纸尿裤,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温水清洗
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
使用护臀用品
清洗后涂抹护臀膏或爽身粉,以减轻皮肤摩擦和保护皮肤 。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 同时增加喂养次数以补充水分。
鼓励小儿饮用清洁的水,如白开水、绿豆 汤等,以补充体内水分。
药物治疗选择及注意事项
益生菌
可选用含有益生菌的制剂,以调 节肠道菌群,缓解腹泻症状。但 需注意选择适合小儿年龄和症状 的产品,并按照说明书或医生建
议正确使用。
止泻药
在医生建议下,可选用适当的止 泻药以减轻腹泻症状。但需注意 药物副作用和使用方法,避免滥
《小儿腹泻》课件
病因与分类
病因
感染、过敏、乳糖不耐受、抗生素使 用不当等。
分类
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等 。
病程与预后
病程
病程长短不一,急性腹泻病程通常在1-2周内,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可能持续数 月甚至更长时间。
预后
大多数小儿腹泻预后良好,但长期腹泻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
02
小儿腹泻的危害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案例二:反复腹泻的小女孩
总结词
反复发作,季节性腹泻,易感染
详细描述
小女孩每到秋冬季节就容易发生腹泻,反复发作。经医生诊断为季节性腹泻,可能与气 候变化、病毒感染有关。通过预防感染、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措施,病
情得到有效控制
突然发病,水样便,脱水症状
VS
详细描述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病毒和 细菌滋生的机会。
05
小儿腹泻的常见误区
腹泻就是着凉了
总结词
腹泻不一定是着凉引起的,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消化系统 问题。
详细描述
着凉只是腹泻的一个可能原因之一,而并非所有腹泻都是由 着凉引起的。腹泻可能是由于感染、过敏、肠胃功能紊乱等 多种因素导致的。因此,将腹泻简单地归咎于着凉是不准确 的。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对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吸收减少,增加营养 不良和贫血的风险。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对蛋白质的 吸收减少,影响身体的生长发 育。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衡,影响肠道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如肺炎、心脏疾病等。
长期腹泻可能导致小儿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增加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
小儿腹泻健康教育宣教
小儿腹泻健康教育宣教
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期出现的大便次数增多、稀软甚至水样,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腹泻对于小儿的健康影响非常大,因此家长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饮食调整:腹泻期间,可以给宝宝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汤等。
避免给宝宝吃辛辣、油腻、难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2. 补充水分:腹泻会导致宝宝失水,家长要确保宝宝充足的水分摄入。
可以给宝宝喝一些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如轻盐水或者成人专用的盐糖水。
3. 注意卫生:腹泻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因此家长要注意保持宝宝周围的卫生环境。
勤洗手、勤换洗宝宝的衣物和床上用品,可以有效减少传染风险。
4. 及时就医:如果宝宝的腹泻情况严重,伴有高热、持续呕吐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给予适当的治疗和指导,帮助宝宝尽快康复。
5. 避免交叉感染:家中有腹泻宝宝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免传播病原体。
同时,要做好家庭成员的个人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总之,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
的症状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和治疗措施。
及时就医和保持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小儿腹泻的关键。
小儿腹泻的护理方法
小儿腹泻的护理方法韩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若救治不及时或不当,会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与日常生活。
由于儿童年龄较小,自控力低,在接受临床治疗时极易产生不配合行为,影响治疗效果。
为促进腹泻患儿康复,临床在行对症治疗时,还需辅以必要的护理干预。
什么是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是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可分为生理性腹泻与病理性腹泻。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其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出生不久后便产生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达十几次,每次量不一定多。
生理性腹泻一般不需要用药便可自行恢复,但自愈时间并无具体标准。
可通过更换奶粉或调整饮食改善症状。
若小儿腹泻仍反复发作,但精神状态良好,添加一定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无须特殊处理。
病理性腹泻指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患儿常排黏液便或脓血便,伴有腹痛、呕吐、发热、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是引发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理性腹泻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如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加以改善。
为什么小儿容易出现腹泻(1)生理特点:与成年人相比,小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承受不了食物中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加之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使得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风险大大提高。
(2)生长特点:小儿生长发育速度较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进而增加了胃肠道负担。
(3)肠道菌群失调:新生儿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改变饮食或应用抗生素时,均会导致其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腹泻。
(4)喂食不当:饮食或喂养不当均可引起腹泻,比如夏天给小儿断奶或者突然改变饮食内容等。
(5)气候变化:比如小儿在天气转冷时容易受凉,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而天气过于炎热和穿着过多时,小儿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
这些可能会引起腹泻。
(6)食物过敏:如果父母有相关食物的过敏史,应避免小儿进食此类食物。
一旦发生食物过敏,除了会引起皮疹外,还可能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
招聘考试题目简述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招聘考试题目:简述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出现的一种急性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性状稀薄、含水量多,常常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因此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口服口服补液盐或者其他电解质溶液,以维持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2. 饮食调整:在腹泻期间,应该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而应该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清淡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
3. 抗菌治疗:如果腹泻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4. 对症治疗:对于严重的腹泻,可以采用止泻药、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5. 观察病情变化: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腹泻的次数、性状、伴随症状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饮食调整、抗菌治疗、对症治疗和观察病情变化。
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小儿腹泻PPT课件
小儿腹泻PPT课件目录•引言•小儿腹泻概述•小儿腹泻的预防•小儿腹泻的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小儿腹泻的并发症与预防•总结与展望引言提高医护人员对小儿腹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小儿腹泻的规范治疗和护理降低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的和背景010204课件内容概述小儿腹泻的定义、病因和分类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小儿腹泻的治疗和护理小儿腹泻的预防和健康教育03小儿腹泻概述定义和分类定义小儿腹泻是指儿童期出现的以排便次数增多和粪便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综合征。
分类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如轮状病毒、大肠杆菌等。
感染性因素包括饮食因素(如喂养不当、食物过敏等)、气候因素(如腹部受凉等)、药物因素(如抗生素使用不当等)。
非感染性因素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涉及肠道炎症、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损伤等多个方面。
发病机制发病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和粪便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血常规等。
对于迁延性和慢性腹泻,还需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小儿腹泻的预防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功能。
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避免过度喂养根据婴儿的年龄和生长发育需要,按时添加适当的辅食,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过度喂养可能导致婴儿消化不良,进而引发腹泻。
因此,要控制婴儿的饮食量,避免过度喂养。
030201合理喂养婴儿餐具要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保持餐具清洁给婴儿食用的食物要保持新鲜,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食物新鲜卫生家长和婴儿在饭前便后都要洗手,防止细菌通过手口途径传播。
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增强免疫力预防接种及时为婴儿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小儿腹泻名词解释儿科
小儿腹泻名词解释儿科
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其病因复杂,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感染性腹泻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例如轮状病毒、细菌、真菌等。
非感染性腹泻则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气候变化、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的,例如气候变化引起的腹泻、过度喂养或喂食过多过快等。
小儿腹泻的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呈黄色或绿色、水分增多、恶臭、食欲减退、发热等。
严重的腹泻可能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小儿腹泻的关键在于保持肠道健康,建议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适当限制孩子的进食量、避免过度喂养等。
此外,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腹泻引起的脱水和营养不良。
如果孩子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小儿腹泻名词解释
小儿腹泻名词解释
小儿腹泻指的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是由于消化系统细菌、病毒、寄生虫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日常排便次数明显增多或粪便性状改变,伴有腹泻、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
1. 腹泻:指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性状改变,通常为水样、软稀状或拉丝状。
2. 小儿腹泻:指婴幼儿的腹泻,多发生在12个月以内的儿童。
3. 日常排便:指每天至少有一次正常的排便行为。
4. 细菌性腹泻:指由于细菌的感染引起的腹泻,如大肠杆菌、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等。
5. 病毒性腹泻:指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如腮腺炎病毒、嗜血病毒、轮状病毒等。
6. 寄生虫性腹泻:指由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如鞭虫、蛔虫、毛虫等。
7. 其他原因:指由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营养不良、肠炎、肠道功能紊乱等因素而引起的腹泻。
8. 伴随症状:指腹泻伴有发热、腹痛、腹胀、脱水、乏力、皮肤斑丘等其他症状。
9. 预防:小儿腹泻这种消化道疾病,可以采取遵守卫生措施,加强室内通风,保证婴幼儿吃饭清洁,定期检查,避免食用污染食物等预防措施。
10. 治疗:小儿腹泻病情轻重不同,治疗手段也不同,一般采取应用抗生素,补充营养,控制发热,消除病毒,预防传播,以及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脱水和全身中毒症状
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
➢ 重型
急性腹泻
急性起病,胃肠道症状较重
大便10-40次/日,水分较多
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全身中毒症状
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
辅助检查
➢ 血常规:WBC、中性粒是否↑ 嗜酸粒是否↑
➢ 大便检查:有无RBC、WBC 细菌、真菌培养
➢ 血生化检查: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有腥臭味;大便常规可见无或少量WBC;
大肠杆菌肠炎
➢ 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可为血水 便,有特殊的臭味;大便镜检可见大 量红细胞,常无白细胞;
大肠杆菌肠炎
➢ 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常伴腹痛和里 急后重,严重中毒症状、甚至休克; 大便呈粘冻状,混有脓血;大便镜检 可见较多WBC、脓细胞,甚至RBC。
发病机制
➢ 饮食不当 内源性感染; 糖类消化不良,引起渗透性腹泻; 有机酸协同腐败性毒性产物刺激肠壁(肠 功能异常)
临床表现
➢ 急性腹泻:病程<2周 ➢ 迁延性腹泻:2周﹤病程<2月 ➢ 慢性腹泻:病程>2月 ➢ 生理性腹泻
➢ 轻型
急性腹泻
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大便次数增多(3~10余次/日)及性 状改变
空肠菌弯曲菌肠炎
➢ 人畜共患,可散发或爆发流行; ➢ 多见于夏季,6个月~3岁的婴幼儿发
病率高; ➢ 以侵袭性感染为主
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
➢ 散发或爆发流行,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以粪-口传播为主;
➢ 多见于冬春季节,婴幼儿发病率高; ➢ 5岁以下的患儿以侵袭性感染为主。
鼠伤寒沙门小肠结肠炎
➢ 可在新生儿室和小婴儿病房中爆发流行, 传染源为病人、感染的动物等,主要经粪 -口传播;
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出血性大肠杆菌(EGEC) 粘附-耶尔森菌、沙门氏菌
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
其它:金黄色葡萄球菌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等
感染因素
➢ 病毒(80%) 轮状病毒 肠道病毒(柯萨奇 埃可 腺病毒等)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 真菌:念珠菌 曲菌 毛霉菌 ➢ 寄生虫:蓝氏贾弟鞭毛虫 阿米巴原虫
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
分类
➢ 根据感染的部位分为: 肠道内感染(常见) 肠道外感染(症状性腹泻) 继发于其他感染 症状不严重 年龄越小越多见
非感染因素
➢ 食饵性腹泻:多见于人工喂养儿 ➢ 过敏性腹泻:蛋白过敏 ➢ 药物影响:西沙必利、红霉素等 ➢ 其他: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缺乏
婴幼儿发育未成熟
➢ 胃酸和消化酶少,酶活力低,不适应食物 质和量较大变化
➢ 体液分布不同,细胞外液比例高,代谢旺 盛,水、电解质易失衡
➢ 神经、内分泌、肝、肾功能发育未成熟
机体防御功能差
➢ 胃酸低、胃排空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 灭能力弱
➢ 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差:血清免疫球蛋白 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肠粘膜免疫防 疫反应及口服耐受机制均不完善。
➢ 营养不良儿患病率高
➢ 胃的杀菌屏障作用减弱,肠道有效吸收 面积减少,双糖酶活性降低,各种营养物 质消化吸收不良;
气候突然变化或过热
发病机制
➢ 分泌性 ➢ 渗透性 ➢ 渗出性 ➢ 肠道功能异常
这四种机制并非独 立起作用的,常常 共同发挥作用
发病机制
➢ 感染性腹泻 1)细菌性肠炎:肠毒素性肠炎
侵袭性肠炎 2)病毒性肠炎 ➢ 非感染性腹泻:饮食不当
发病机制
➢ 肠毒素性肠炎 肠毒素与小肠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 导致小肠液总量增多,超过结肠的吸收限度 而排出大量水样便--分泌性腹泻
➢ 肠毒素的种类:不耐热肠毒素(LT) 耐热肠毒素(ST)
发病机制
➢ 侵袭性肠炎 病原菌直接侵袭肠壁,表现为菌痢样粪便 -渗出性腹泻; 结肠炎症对小肠液吸收障碍; 部分致病菌可产生肠毒素--分泌性腹泻
发病机制
➢ 病毒性肠炎 肠粘膜细胞变性、坏死,消化吸收功能障 碍; 双糖酶缺乏,活性降低--渗透性腹泻; 双糖分解不全导致钠转运功能障碍
肠道菌群失调
➢ 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改变食物使肠 道内环境改变,或由于使用抗生素引起 菌群失调。
➢ 维生素K的合成有赖于肠道正常菌群的 参与。
人工喂养
➢ 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 乳铁蛋白、溶菌酶、SIgA、巨噬C、粒C
➢ 牛乳中上述成分在加热时易被破坏 ➢ 人工喂养的食物、食具易污染
感染因素
➢ 细菌(不包括法定传染病) 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轮状病毒肠炎
黄色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可伴少许黏液, 无腥臭;大便Rt偶见少量WBC
轮状病毒肠炎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约3~8天 感染后1~3天有大量病毒自大便排出,最 长可达6天 病毒直接分离(电镜或免疫电镜)和抗原 抗体检测(ELISA、PCR等)
大肠杆菌肠炎
➢ 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5-8月份 ➢ 可在集体机构流行 ➢ 营养不良小儿、人工喂养小儿多见 ➢ 可伴发热、呕吐;大便有较多黏液,可
➢ 以夏季最多见,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高, 尤其是1岁以下者;
➢ 临床表现以侵袭性感染为主,病程迁延。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
➢ 抗生素滥用,营养不良、先天性或获 得性免疫功能低下;
➢ 婴幼儿病情较严重。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伪膜性小肠结
肠炎、真菌性肠炎
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 病因:感染、过敏、酶缺陷、免疫缺陷、 药物因素、先天畸形、人工喂养、营养 不良等
小儿腹泻病
(infantile diarrhea disease)
广东药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儿科 黄云燕
定义
➢ 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 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 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儿科常 见病。
中国腹泻的发病情况
易感因素
➢ 婴幼儿发育未成熟 ➢ 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且以
液体为主,胃肠道负担重 ➢ 机体防御功能差 ➢ 肠道菌群失调 ➢ 人工喂养
好发季节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 轮状病毒肠炎 ➢ 大肠杆菌肠炎 ➢ 空肠菌弯曲菌肠炎 ➢ 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 ➢ 鼠伤寒沙门结肠小肠炎 ➢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
➢ 秋季腹泻 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 6-24个月的婴儿多见 急性起病,常伴发热,呕吐多先于腹泻 大便次数增多、量多、水分多 易并发脱水、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