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复习第9课资料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矛盾的特殊性 ①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表现: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 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 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 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③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 位 ,起着主导作用的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的, 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 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 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 ①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 ②方法论: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观点 和一点论。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①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横向);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纵向)。 ②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 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 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第九课 唯物辨证法的 实质与核心
考纲 展示 唯物辩证 法的矛盾 观点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3)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从考 查内容 考 情 分 析 2.从考 查形式 上看 上看
本课历来是高考的考查重点, 高频考点集中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 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知识点。
第九课矛盾观
【易错易混点拨】 1.矛盾就是斗争 。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 没有统一,或者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 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因 此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 的多少为标准来判读是好还是坏,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 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 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3.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 (不足之处有两点①只看到矛盾的斗争性,而忽略了矛盾 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②只看到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而忽略了事物之间的 这种关系。)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对立)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三种表现
资 产 阶 级 无 产 阶 级
同化 异化
教
学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资本主义社会
学校教学
相互排斥
相互斗争
相互区别
矛 盾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 同 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 统 一 一个统一体中。 一 性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个性(特殊性)
水果:能吃的水分多的植物的果实 共性(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 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苹果、三华李、菠萝等不同类别、 品种的水果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 都具有共同的东西(水果的共性)
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
生 苹 水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 植 物 果 果 物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201909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矛盾复习(+题目)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城市 书房的建设和管理如何体现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5分)
1、从满足广大读者更多需求出发,体现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 际1分(要求材料和知识点全部写出,否则不给分); 2、改变原有图书馆单纯由政府拨款建设管理等做法1分,体现了 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1 分; 3釆用众筹合作建设、志愿服务的模式,延长服务时间1分,体现 了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 观念,开拓新境界1分(4个‘新’只要写出2个‘新’就可得1分)
突破一 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含义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体现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 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事物的性
作用 主要方面决定的
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系 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化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要全面,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 要求 盾的次要方面,同时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 要方面,抓住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的影响
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 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 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 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 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 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6分)
生活与哲学第9课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探究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矛盾的含义(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4)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理解:(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2)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3)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4)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应运:(1)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2) 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3) 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4)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能力目标(1)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含义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2)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4)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5)提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3)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4)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二、【重点难点】:(1)矛盾的概念;(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合作初探】:第一学时本课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一)第一框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课堂探究1(P67):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和漫画《你敢吗?》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探究提示: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观点。
教材中引用这幅漫画,形象、生动地说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
图中的两人分别悬挂在山崖两边,他们两人之间的平衡是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
哲学与人生第9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对下列说法请回答是或否: 1、我没有马上去做突然想到的事情的习惯;
2、我的言语变化很快; 3、我不太注意别人忽略的事情; 4、别人向我的提问多于我向别人提问;
5、我厌烦猜谜语和给别人猜谜语;
6、喜欢对对联和作诗; 7、我喜欢用行之有效的同一个途径解决相同问题; 8、无论做什么事情我总想提高效率;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会给实际工作带 来很大危害。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三十五分。
(二)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 1.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以正确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 2.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运用辩证 思维的方法。
• 3.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 辑的要求,正确地运用形式逻辑。
18位,而中国是第44位。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三十五分。
工作哲理趣闻——让生命负重
有两名大学生,毕业后进了政府某部门同一个办公室。大学生甲出身农村,为人老实
而踏实;大学生乙自幼在城市长大,为人圆滑。刚开始,两人分别干着分配给自己的 那份工作,都干得很不错。不久大学生甲发现主任竟把一些本属于乙的工作分给自己
两个推销员的启示:许多人常常抱怨难以开拓市场,
实际上新市场就在你面前,就看你怎样对待它而已。
蔡伦造纸
自古以来都是把字写在丝绸上或刻在竹片上,再编成册。 这就是最早的书。
鉴于丝绸很贵而竹片又太笨重,并且不便于人们使用, 东汉时的蔡伦于是想出了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 纸的方法。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二点 三十五分。
不穿鞋!从国王到贫民、从僧侣到贵妇,竟然无人穿鞋 子。当晚,杰克逊向国内总部老板拍了一封电报:“上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9课第三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9课第三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9课第三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第三单元讲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其中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引导学生认识X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第九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三框,主要讲解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3.3 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二、教材分析本框主要讲述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两目内容。
教材还辅以相关链接,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理解怎样建设文化强国。
2.理解坚定文化自信。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相信学习本课关于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探究怎样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
【公共参与】努力学习先进文化,促进我国文化发展。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怎样建设文化强国。
2.教学难点:理解坚定文化自信。
五、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在学习各民族、世界各国文化知识,但文化自信不够。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理解观点,力戒枯燥乏味的教学。
因此,教师应穷尽一切手段设计教学。
高三一轮哲学复习第九课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学会感激——凡事感激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 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你成长 人。
典型案例分析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2、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符合对立统一规律。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存于一 个统一体之中。 3、苦尽甘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吃一堑,长一智。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相互贯通,一定 条件下); 4、教学相长——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5、 一劳永逸 这是违背对立统一规律的形容词。不能把劳和逸割裂开来。正确的应该是有劳有逸, 劳逸结合。 6、物极必反; 7、否极泰来; 8、乐极生悲; 9、因祸得福; 10、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1、吃一堑,长一智; 12、失败是成功之母: 1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4、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1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典型案例分析
• • • • 1、见微知著; 2、一叶知秋,一燕知春; 3、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4.万变不离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 的普遍性。 • 5、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的辩证关系。 • 6、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在复杂事物的许多对矛盾中 同一矛盾的矛盾双方中 对复杂事物的发展方向 起决定作用 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对某一事物的 性质起决定作用 着重把握矛盾的 主要方面,抓主流。
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9课 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导学案【复习目标】1、矛盾含义2、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3、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4、矛盾普特关系原理及方法论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及方法论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7、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预习案】一、矛盾的含义(一)含义:反映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二)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和 (矛盾的统一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属性、趋势。
(1)矛盾双方,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双方中。
(2)矛盾双方,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可以。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的倾向和趋势。
Ps:哲学所讲的“斗争性”≠生活中所说的“斗争”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联系:①同一以为前提,没有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依赖。
Ps: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②之中,并为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矛盾的普遍性:(纵向)、(横向)Ps:承认矛盾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矛盾,矛盾,勇于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矛盾。
(二)矛盾的特殊性:指及其各有其特点。
1、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2、的不同矛盾(主次矛盾),各有其特点(矛盾主次方面)3、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各有其特点方法论:坚持、。
(P7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1、相互区别①普遍性:即共性(一般),是指各种矛盾普遍具有的共同点、共同性,或叫“”②特殊性:即个性(个别),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特性,或叫“”。
2、相互联结①普遍性特殊性的之中,并通过表现出来,没有就没有普遍性;②离不开普通性。
必修4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考点展示】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命题特点1.从考查内容上看,本课考查的重点有矛盾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法等。
2.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试题,且分值较高。
3.在能力考查上,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核心提示一个概念:矛盾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三个重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课前复习案【考点梳理】依据下列问题,结合一轮复习资料整理教材相关内容。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根本观点、实质与核心是什么?1、矛盾即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失败是成功之母;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几个“两手抓”;分析各种形势。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什么?其关系如何?(1)含义:(2)关系:3.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1)矛盾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问题;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德治和法治的关系;几个“两手抓”;分析各种形势。
9哲学第九课复习课件
考点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考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考 点
考点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通
考点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览
重点 把握
1、对立统一的原理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5、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2021/1/4
2021/1/4
7
考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不存在的,即事事有 矛盾; 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 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 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021/1/4
3
考点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要点提示: 1、不能把“对立”“统一”理解为矛盾的双方,而是应理解为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 2、矛盾的斗争性(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相互转化)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生活中的“矛盾”主要是指对立和斗争,哲学中的矛盾既指对立和斗争,又包含了二者的统一。
2021/1/4
9
考点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例3: 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 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2021/1/4
同时,我国积极开展高层外交,推动国际对话与合作。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出席二十 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和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会等国际会议,全面介绍中国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 表达了中国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诚意与决心,也表达了中国为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 球性问题作出新贡献的诚意与决心。
河北定州中学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定时练: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Word版含答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选择题1.下列包含冲突观点的有(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③刻舟求剑④居安思危⑤固步自封,夜郎自大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2.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科技、政治高速进展的必定产物,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进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展带来了有利的因素,也带来了不利的因素。
这说明( ) A.冲突双方的转化是任意的B.事物自身包含着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C.任何事物自身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D.冲突双方在肯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3.一个小孩站在大路边大哭,一个大人问小孩为什么哭,小孩说自己的硬币掉进下水道了。
大人给小孩一枚硬币,以为小孩会破涕为笑,没想到小孩哭得更厉害了。
大人纳闷:给了你硬币了,为什么还哭?小孩答:假如那枚硬币不掉进下水道,我现在就有两枚硬币了。
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寓意的是( )A.冲突是人们主观想象的B.冲突双方可以相互转化C.冲突时时存在D.冲突处处存在4.宋朝诗人卢梅坡有《雪梅》诗两首。
一首是:‘“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另一首诗是:“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格外春。
”这两首绝妙的诗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冲突双方是相互转化的②坚持两分法、两点论③冲突双方是相互依存的④事物是既对立又统一的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5.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全都的是( )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B.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D.祸兮福倚福兮祸伏6.春秋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需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
齐国蚕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
几年后,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
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
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 )①既要看到运动的确定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②既要留意量变,更要促成质变③既要生疏冲突的统一性,又要把握冲突的斗争性④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7.灰太狼虽然是反面角色,但他勤劳、能干、专一,有模范丈夫之称!懒羊羊好吃懒做,见到灰太狼只会逃跑,简直一无是处,但他淡定、朴实、信任身边的人,不无可爱之处。
《哲学》1-9课复习提纲
基本观点
认识论根 源
总体评价
主观 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
把人们认
(如人的目的、意志、 识世界离不开
感觉、经验、心灵等) 感觉夸大为世
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 界的存在依赖
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 于人的感觉
观事物以致整个世界,
△局限 性:二者归根 到底,都是把 人的意识当作 世界的本原, 其根本观点是
客观 唯心 主义
《哲学概述》 一、哲学 (一)全面理解哲学的内涵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 世界的思考,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世界观人人都有, 而哲学只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才能掌握。③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
2、理解意识概念。 (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本质、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或意识是客观 存在的主观映象) 注意: (1)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 反映。 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的反映。 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 总结,以及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 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 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 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B.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 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 ②意义: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 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生活与哲学第9课第二框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美国 爱因斯坦 高密五中高二政治新授课教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 No.17352 349怨。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A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B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C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0.下列对俗语、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11.绿色GDP 的核心就是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
发展决不能“一条腿短,一条腿长”,决不能“满了口袋,空了脑袋”,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材料体现了①做工作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③要善于全面地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 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12.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常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编写:赵长荣 审核:邰杰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2014.1.7【预习案】【学习目标】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9课第三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优质说课稿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9课第三框《文化强国
与文化自信》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9课第三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第三单元讲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其中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引导学生认识X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第九课分三框题,本框是第三框,主要讲解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从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方面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承担着实现本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3.3 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
二、教材分析
本框主要讲述了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本框以“阅读与思考”为线索贯穿全文,从而引起学生对如何建设文化强国,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步步深入地思考。
包括“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两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论: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正确理解矛盾概念要澄清的几种错误观点
①不能将对立和统一分别理解为矛盾的双 方。
事物包含两个方面,是指事物的两个 因素,这两个因素不应称为矛盾,两个因 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才称为矛盾。而 “对立”和“统一”则是矛盾的两种基本 属性,不能认为“统一”是矛盾的一方, 而“对立”就是矛盾的另一方。
②不能把具体矛盾等同于矛盾概念
矛盾概念是对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对立 统一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矛盾则是矛 盾的具体表现。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③ 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 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不能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每个同学既有优 点又有缺点”
“每个同学都是 三好学生又都不
是三好学生”
(1)同一性,即“统一”,是指矛盾双 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 两种情形:① 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相互依赖, 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 提,双方同处于统一体中。 ②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 互转化。(相对的、有条件的)
可以是内部条件又可以是外部条件
右上图漫画告诉我们:
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斗争的。
学校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
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区别的。
还存在着哪些对立斗争着的矛盾双方?
•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 •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
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暴力与和平 •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
(单选)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失败是成功 之母③塞翁失马④刻舟求剑⑤夜郎自 大,目中无人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① ② ③ ⑥ B、① ② ④ ⑥
C、② ③ ④ ⑥ D、③ ④ ⑤ ⑥
A
与《经济生活》知识的渗透
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
而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
所以危则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
安是因为:
C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包含 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斗争性,即“对立、差 异”,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 互分离的属性、趋势。
哲学上的“斗争” =暴力冲突=阶级斗争= 同学分歧?它与这些斗争有何关系?
斗争性(对立性)和同一性(统一性)的关系
区别: ①含义不同: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结的属性和趋 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属性.
②表现不同:
a.一定条件下相互依赖;b.相互贯通(相 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③条件不同: 相对的,有条件的;绝对的,无条件的。
联 系:
①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 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 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
右图漫画的寓意在于说明: A.同一离不开斗争 B.斗争离不开同一性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
(绝对的、无条件的)
提示:
不能把哲学上的斗争等同于 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 “斗争”,这两者是共性与个性 的关系。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 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
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资本主义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是统治者,剥 削者,而无产阶级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
性质不同。哲学上讲的矛盾是客观的,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逻辑矛盾是主观的。
④ 不能把“两点”仅仅理解为优
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两点 论”具有广泛的哲学意义,应根 据不同的事物具体考察各自的 “两点”是什么。
(单选)哲学上讲的“一分为二”与 “合二而一”,体现了事物矛盾双方:
C A、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 生产与消费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 劳动者权利与义务之间;效率与公平之间;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之间;五个“统 筹”……。
与《政治生活》知识的渗透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 民主和专政之间、政治权利和义务之 间、政府的权力和责任之间、和平与发展 之间……。
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
析 体分析
的
方
法 善于把
握重点
和主流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一、矛盾的含义及其属性
1.矛盾的含义(观点)及方法论:
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 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
(单选)“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 这些缺陷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这其 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单选)“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
D 后。”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A.矛盾双方是可以转化的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A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解析:漫画蕴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的 转化,对手在人生的道路上的激励能 起到与朋友搀扶同样的效果——对自 己的帮助,这说明矛盾双方是可以相 互转化的。B、C、D表述正确,但不 符合漫画主旨。
高考考点: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事物都
坚 持分 问题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