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4.总结:视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视察一棵树让我们发觉了一个生气勃勃的生命世界,则,视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接着视察不同的树。
在视察过程中,培育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了解视察的目标和方法,相识到视察的重要性。
对大树的视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分组材料:一些视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视察记录纸。
一、引言
1.校内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内里的植物最熟识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识植物——大树起先视察探讨吧。
2022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则写教案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我看到了什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看到了什么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进行视察,探讨,体验情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
3、生分小组探讨发觉真正的树的内容比图上看到的多。
4、探讨、师追问――进一步明确为什么会多。
四、引导学生从看树到视察一颗树。
1、设问:
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内容比看图片的内容多得多。假如我们现在到校内里去,站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请估计一下自己:你看到的内容会比图片、比我对大树的回忆多还是少?
2、思索:
1、设问、追问――推动学生想一想视察的内容。
2、组织学生自主探讨、沟通、争辩――希望学生相互启发影响即将起先的视察大树的内容和方法。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_小学自然教案_模板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_小学自然教案_模板课题分析:这是学生接触《科学》课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我们的学生对科学观察没有概念。
本节课是要让学生记录一次学习科学观察的经历。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
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
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标题主要活动内容活动计划我看到了什么什么是观察观察图片,组织讨论我想观察什么明确观察目的,为讨论作准备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大树下进行观察教学要求:·初步了解什么是观察,我们要观察什么?经历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想办法进行观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认真进行观察;·能够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获取一些关于树的知识,并且对自己的科学观察活动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学生观察用:记录本、放大镜等简单的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上《科学》课了。
·科学书看过了吗?·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请大家翻到第一页,书上的大树看过了吗?二、在照片上我看到了什么?·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我看到了什么?·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
(学生上台说,教师记录。
)三、在真正的一棵大树前看到什么?·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们看到过什么?(学生说老师记录)·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肯定!为什么这么肯定?·出示课件。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估计我们现在去观察一棵大树,你能观察到的哪些内容?四、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如果现在我们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想观察关于大树的什么内容?·在一棵大树前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教案2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教案2一. 教材分析《我看到了什么》是教科版科学三上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观察和体验,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户外活动中的所见所感,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三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他们对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走出课堂,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然而,学生在观察和思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观察目的不明确、观察方法不恰当等。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教给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自然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自然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课件。
2.教学器材:自然界的图片、实物等。
3.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积累观察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都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科2001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 植物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_17
《我看到了什么》教案课题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课时1课时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
教科书表达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看照片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回忆看到过的事实,能够丰富我们的信息;实地观察能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
希望学生在与看图片的对比过程中,体会到实地观察与从图片上看对信息的获得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理解,他们对观察手段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个点上,很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
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本课也是植物单元的起始课。
植物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树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
对大树的观察,不但仅是为了获得关于这棵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树看做一个生命体。
观察是有目的的,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秋季是落叶树生长周期中完成繁殖生长的阶段,果实已经成熟,树叶的生长与衰老并存。
新叶生长、果实成熟、老叶死亡,这些都是生命体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实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实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理解。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科2001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 植物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_51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看到了什么》是新课程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教材的第一课。
以生活中常见的大树为观察对象,通过几个依次递进的结构活动,让学生经历并体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方法及其意义的过程。
设计理念: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让学生在经历并体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意义及其方法的过程,为后续科学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协助学生把感知从随意转化到有目的的状态上来,知道有目的地看是观察活动的基本要求,经历一次科学观察方法及其意义的体验过程。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认真实行观察;·能够运办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实行观察,获取一些关于树的知识,并且对自己的科学观察活动实行记录。
1、在课室周围可供学生观察的大树,教师课前实地看一下,并收集一些枝叶。
2、准备一些观察活动中学生可能需要使用到的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1、观看视频(学校周围环境的短视频)2、谈话:同学们,在校园里、在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在公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大树,你有没有仔细地去看过它们?有没有想过要去仔细地看看大树?你能把课室周围的大树特点画出来吗?鼓励学生画一画让学生评一评,议一议画面还要加上什么3、学生看教材首页图片,说说所看到的相关信息,比比谁说得多。
[观察图片上的大树,学生获得的相关大树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
]活动二: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1、这仅仅图上的一棵树,我们看不出更多的东西。
回忆一下你看到过的一棵真正的大树,说说你从树上或树下发现过的一些有趣的情况。
教师投影教材P2六幅图,给学生的汇报描述以提示。
2、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情况比图片大树上发现的为什么要多得多呢?活动三: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利用课本第三页图片)第一阶段:感悟“观察”1、如果我们真的到树下再去看一看,你会不会看到更多呢?2、为什么再去看看会看到更多的内容呢?[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 教学设计【共14套】附反思含板书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植物第一单元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
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
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
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过程:四、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
本次课,对于教师来说,简单方便;但对于学生来说,习惯的养成对于今后科学的学习,乃至于今后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次课的教学板块可以分为:看照片上的大树→回忆中的大树→观察真正的大树→总结拓展。
其中前两个板块与其他科目的课无异,最后两个板块涉及到了实验内容,需要养成习惯,发于形而止于心,且看教学时的状况。
3班是最早上的,在实验前并未有过多要求,强调观察的重点与方法,到操场后如一堆无头的苍蝇,想再集中以已经收不住了,最后分组给予指导,且效果不理想,以致最后没有总结拓展时间。
第二节课1班,我做了小小的改变,在实验前安排好一切:1.将观察小组分好2.规定观察的范围和内容3.责任到位,小组长负责纪律4.时间限制:15分钟观察时间,课结束前5分钟排队集中,给足时间总结通过以上措施,实验质量明显保证。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 植物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_21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1、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理解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实行。
3、用五大感官观察大树,并会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实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5、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理解。
6、培养观察大树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7、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1、懂得真正的观察是充分利用五大感官和借助工具实行的有目的的,有步骤的观察。
2、能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难点】1、懂得真正的观察是充分利用五大感官和借助工具实行的有目的的,有步骤的观察。
2、能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3、对大树的观察,重点要指向大树的什么特征。
【教学准备】1、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
2、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学习新课(一)五大感官的使用1、观察一个物体,我们是用什么实行观察的?(引导学生说出眼、耳、鼻、舌、手五大感官,还能够借助工具测量。
)2、讨论交流五大感官各自的作用。
(二)照片上的大树1、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相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看到过的大树1、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以前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以前看到过……3、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导读:本文是关于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课题分析:这是学生接触《科学》课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我们的学生对科学观察没有概念。
本节课是要让学生记录一次学习科学观察的经历。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
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
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标题主要活动内容活动计划我看到了什么什么是观察观察图片,组织讨论我想观察什么明确观察目的,为讨论作准备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大树下进行观察教学要求:·初步了解什么是观察,我们要观察什么?经历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想办法进行观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认真进行观察;·能够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获取一些关于树的知识,并且对自己的科学观察活动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学生观察用:记录本、放大镜等简单的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上《科学》课了。
·科学书看过了吗?·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请大家翻到第一页,书上的大树看过了吗?二、在照片上我看到了什么?·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我看到了什么?·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
(学生上台说,教师记录。
)三、在真正的一棵大树前看到什么?·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们看到过什么?(学生说老师记录)·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肯定!为什么这么肯定?·出示课件。
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 植物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_19
一、植物单元:(一)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观察、研究大树中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融入自然。
2、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察”的过程,知道怎样才是科学的观察。
3、通过观察、描述获取相关大树的信息。
1、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察。
(校园内)。
2、观察记录本。
3、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1、引入。
你观察过大树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察过?以前看到过什么?2、小组回忆、讨论相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1)学生回忆过去不经意间所看到和记住的相关大树的内容。
(2)学生讨论以前观察过的大树。
(3)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3、怎样观察一棵大树。
(1)如果让你再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你想观察什么?(2)学生讨论。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生成引导: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A、“看”大树,“听”大树,“闻”大树,“摸”大树……B、有顺序,如由远到近的观察。
4、带领学生观察学校中的一棵大树。
(1)观察前的要求:A、注意安全。
B、爱护大树。
C、做好记录。
(用文字,也能够用图画。
)(2)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要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交流、讨论,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2)对照两张记录纸,讨论以前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察到内容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我再去看会知道的更多?(4)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5、后续研究。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实行观察。
(二)我的大树一、教学要求1、继续引导学生实行观察、研究大树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自然,注重自然。
在观察活动中培养情感。
2、用简便的方法描述树的形状、粗细、高矮等。
4、鼓励学生用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
学生拓展树皮用的白纸若干,几张放大树的照片。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 植物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_53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看到了什么》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教材的第一课。
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大树为观察对象,以一个初学科学观察者发展过程为线,通过依次递进的结构活动,让学生亲历并体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方法及其意义的过程,为后面科学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也是植物单元的第一课。
植物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树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
对大树的观察,不但仅是为了获得关于这棵树的形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树也是有生命的物体。
教科书表达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看照片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回忆看到过的事实,实地观察能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
希望学生在与看图片的对比过程中,体会到实地观察与从图片上看对信息的获得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理解,他们对观察手段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个点上,很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
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简单了解树的结构过程与方法:1、初步理解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实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实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理解。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各种科学方法观察这棵树教学难点:尝试用感观感知树四、教学准备1、校园中观察最高大的柏树,教师课前实地看一下,考虑活动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安全问题,加以预防。
2、准备一些观察活动中学生可能需要使用到的观察工具,观察记录纸。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植物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37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课目的】科学观点: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必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实的察看应当是有目的的,制定察看的方法和步骤有益于察看的进行。
用各样感官察看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察看和丈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察看的结果。
感情、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身察看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察看大树的兴趣,领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活力勃勃的感觉。
在察看过程中,培育与别人合作的习惯。
【教课要点】认识察看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察看的重要性。
【教课难点】对大树的察看要指向生命体这个中心观点。
2.【教课准备】3.分组资料:一些察看用的丈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察看记录纸。
4.【教课过程】5.一、前言6.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各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习7.的是哪些呢?8.就让我们从身旁的熟习植物——大树开始察看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9.教师解说: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认真地看图,你能发现相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10.学生报告: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认真聆听,并勇敢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划分哪些是真实从照片上获取的信息。
)11.三、回想中的大树12.1.教师指引:照片拍得很清楚,可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其实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13.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同样吗?14.学生报告:回想我的大树,我以前看到过什么?15.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报告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素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素来都没真实看过一棵大树呢?是否是?想去仔认真细地看一棵真实的大树吗?4.学生沟通:为何想看真实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否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否是也有小动物?是否是还有其余东西?)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认真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察看活动就开始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 植物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_40
《我看到了什么》教案教科版课标小学科学三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我看到了什么一、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因五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好奇心强,知识水平较低,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均有限,接受知识和新事物慢。
所以,本学期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基本水平为着眼点,做到认真、细致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引导,使他们从《科学》中学到知识、品味生活的情趣。
二、教材分析《我看到了什么》是新课程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上教材的第一课。
在教材的选编上,以生活中常见的大树为观察对象,以一个初学科学观察学生的一般发展过程为线,通过几个依次递进的结构活动,让学生经历并体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方法及其意义的过程。
三、设计理念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以观察为基础。
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设计了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主线,本课作为小学生科学学习、科学观察的入门课,让学生在参与有结构的系列活动中,经历并体验一次科学观察活动意义及其方法的过程,为后续科学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动的基本要求,经历一次科学观察方法及其意义的体验过程。
五、教学准备1、物色校园中或校园周围可供学生观察的大树,教师课前实地看一下,考虑活动中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安全问题,加以预防。
2、准备一些观察活动中学生可能需要使用到的观察工具。
五、教学流程活动一:我看到了什么(观察首页图片上的大树)1、谈话:同学们,在校园里、在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在公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大树,你有没有仔细地去看过它们?有没有想过要去仔细地看看大树?2、这里有一幅大树的图片,仔细看看图上的大树,准备告诉大家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
比比谁看得仔细说得多。
学生看教材首页图片或教师投影图,说说所看到的相关信息,比比谁说得多。
〔观察图片上的大树,学生获得的相关大树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
〕活动二: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1、这仅仅图上的一棵树,我们看不出更多的东西。
回忆一下你看到过的一棵真正的大树,说说你从树上或树下发现过的一些有趣的情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 植物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_40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我看到了什么》教案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理解,他们对观察手段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个点上,很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
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大树的时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教学目标初步理解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
制订观察的计划有利于观察的实行。
用看、摸、闻、听等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实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表格、图画、标本等记录观察的结果。
学时重点让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使用多种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
学时难点让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使用多种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
教学活动【导入】谈话导入师:在校园里,大路旁、公园中,到处都能看到植物。
同学们对校园中哪些植物最熟悉?生自由发言师:今天就让我们从身边最熟悉的大树开始科学研究吧。
【讲授】看图片中的大树电子课件出示大树的图片。
师:大家看这幅图,请你说说在图中“我看到了什么”并板书课题。
生上台指出看到的大树内容,其他同学补充。
【讲授】回忆以前看到过的大树师:这仅仅一幅大树的图片,我们看到的东西是有限的,请同学们回忆下,在真实的大树前,你还看到过什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回忆、交流各自获得的相关真正大树的信息内容。
适时加以补充藤蔓、树瘤、苔藓、小动物等内容。
【讲授】观察一棵大树1、探讨什么是真正的观察。
师:这么多关于大树的内容,有的大家都看过了,有的内容有些同学还没来记得看到。
如果我们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即时引导学生,总结:当我们想要了解更多,知道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师:那么“观察”和“看”的方法一样吗?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观察是能够通过多种感官实行的,看是其中一种。
适时提出必要的时候能够借助工具实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爱护花草树木。
教科2001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 植物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_1
1 我看到了什么【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即是植物单元起始部分,也是学生接触科学课的起始部分,在此之前我们的学生对科学观察没有概念。
本节课是要让学生记录一次学习科学观察的经历。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
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得到的多。
使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实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使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使用水平差。
学生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水平也较弱。
但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初步理解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实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理解。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教学准备】学生:观察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了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走在美丽的校园里、宽阔的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你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今天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教科2001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一 植物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_56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⒈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
1、初步理解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
利于观察的实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实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三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
多的理解。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
受。
3、在观察过程中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请大家仔细地看图,
现相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以前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第一课我看到了
什么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