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着力建设“数字化”中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市着力建设“数字化”中山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凸显了信息化的重要性……我市每个月都举行一场大规模的信息推广活动,以实现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建设“数字化”、“智能型”的中山。

机遇与压力

【重点】今年4月初,省召开了信息产业会议,提出了在“十一五”期间,我省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实现一个“跨越”、两个“提高”、三个”突破”的总目标

专家预测,“十一五”时期,国内外信息化发展环境将出现一系列新变化,这既给我市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加大了我市信息化发展的压力。

专家分析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其无所不入的技术优势,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加速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信息化使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速,各类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未来10年内,三分之一的国际贸易将以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对我国企业来说,如果不实现信息化,就会失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机会和能力。再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市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国际竞争力。因而信息化建设是我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成绩与目标

【重点】“十五”时期,我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全市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业、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社会信息化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信息化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人才队伍持续成长,信息化工作实现了质的跨越。

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中国中山·政府之窗”网站自2002年1月开通以来,多次升级改版,充分体现为民便民的服务特色。全市党政信息网络统一平台初步建成了连接全市116个党政机关单位(含24个镇区)的内外网隔离的光纤网络,形成了一个上联省电子政务专网,下联各镇区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和信息交换平台。市行政服务在线系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截至去年底,全市有31个行政部门的157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共完成网上审批超过5.5万宗,充分发挥了系统的行政事务办理功能和市民咨询投诉回复功能。

日渐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使政府网络资源与社会各领域信息资源得到有效衔接和整合,提升了党政机关公文流转速度和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广大市民、企业对政府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和有效沟通,推动政府管理模式不断改进,为提高整个城市的社会信息化水平打下了基础。

社会事业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信息化建设在我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建设、交通运输、金融、服务业等各个社会事业领域得到积极推广。“十五”期间,我市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累计达到4亿元。中山教育信息网成为广东省地级市中第一个专业教育信息网站,并获得“广东省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称号,目前全市大部分中小学都已实现宽带接入中山教育信息网,我市也先后被省和国家确定为教育信息化实验市。在医疗卫生方面,人民医院的大规模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得到国家、省有关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该项目还荣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推荐为全省科技创新一等奖的候选项目。在服务领域,金融系统已建立同城电子支付清算系统、全国电子联行中山卫星小站、信贷登记咨询系统。

信息产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电子信息产业迅速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年均增幅达35%,比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高出7个百分点。2005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68亿元,比2000年增长3.5倍,占工业比重26%。与此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极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模式,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打造了以国家中山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龙头,以南头镇中国家电制造基地、小榄镇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产业基地、东凤镇中国小家电专业镇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支撑的区域产业集群,使我市一跃成为珠三角西部乃至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另一方面,我市大部分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已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化、综合化和网络化发展,超过5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网站或网页。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

目前我市已建成较为先进的电信、广播电视、电力三大信息光纤网络,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铺设光缆超过一万多公里长,光纤芯长23.9公里,光纤网络已覆盖到各个镇区;已建成以ATM宽带网作骨干的IP城域网;有线电视已完成市区至镇区的光纤联网,将逐步发展以视频点播、数据广播、网上电视新闻、宽带互联网接入、计算机数据信息交换为主的数据业务。“十五”期间,我市信息化综合指数从2001年的51.9%迅速提升到2005年的78%,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站在新的起点,我市在“十一五”期间,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到2010年,信息化综合指数要达88%。在产业发展方面,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目标要达到1300亿元,增加值275亿元,实现年均增长15%和14%;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要达100亿元,年均增长21%。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全市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要达到40%,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要达到100%;电子商务应用要有较大的普及,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35%,工业、商贸、流通等重点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60%以上要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问题与对策

【重点】结合我市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实际,要实施自主创新,就要在积极跟踪、关注和参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问题

虽然2005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达66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但这个数据后面包含着很大的隐忧,在668亿元的产值中,大部分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外源型成分所占的比重较大,根植性不强,相对来说,内源型经济比较弱小,自主创新的东西不多。

整体上看,我市信息产业存在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投入不足,缺乏高层次、复合型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差,新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低,以及劳动力资源存在结构性矛盾,呈现出普通劳动力过剩、高层次人才短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方面,缺乏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关键器件生产配套,生产主要集中在传统整机和中低端零部件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上,在成套生产设备、新型换代整机、软件和服务、集成电器和光电元器件等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较为薄弱。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研发能力较弱,长期停留在加工、组装的阶段,对外依存度较高,依赖性较大。

同时,企业信息化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进展还比较缓慢。这项工作我市提了多年,有关部门做了不少工作,但效果仍不明显,离中央和省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同时,我市的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协同推进仍有较大差距;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中“重投入、轻应用,重电子、轻政务”,过度超前、需求膨胀等问题仍较为突出,资源整合、统筹规划的力度和深度不够等,都摆在了面前亟待解决。

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