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元《中国宪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大2024宪法学第九版教学课件第四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人民大2024宪法学第九版教学课件第四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原则与类型
(一)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原则 1.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 2.尊重历史传统 3.各民族共同协商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类型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从民族构成看,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治地方,如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延边朝鲜 族自治州。 (2)以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包括其他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建立的自治地方(3)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地方,如湘西土家 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分类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分类 在现代国家中,单一制和联邦制是其基本的国家结构形式。 1.单一制 2.联邦制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
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我国采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理由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原因 2.民族原因 3.社会长期稳定的需要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
第四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 行政区制度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分类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按照一定原则划 分国家内部区域,调整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 相互关系的国家外部总体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 是统治阶级对国家的领土如何划分,以及划分以后如何规范国家整 体与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权限的问题。 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政权组织形式同属国 家形式。

2024中国宪法ppt课件

2024中国宪法ppt课件

中国宪法ppt课件•宪法概述•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与宪法实施•宪法的修改与解释01宪法概述宪法的定义与性质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的性质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是其他一般法律的立法基础,任何法律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基础。

世界宪法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英国宪法、美国宪法和法国宪法等几种类型。

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中国宪法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旧中国宪法和新中国宪法两个时期。

旧中国宪法包括清朝末年的《钦定宪法大纲》、北洋政府的几部宪法和国民党政府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等。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即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现行宪法。

世界宪法的发展历史宪法的历史发展VS宪法的价值与功能宪法的价值宪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认和巩固国家根本制度;二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三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四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宪法的功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多种功能。

一是规范功能,即对国家权力的运行进行规范;二是保障功能,即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三是制约功能,即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四是协调功能,即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02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宪法课件

中国宪法课件

美国的公民教育
• 在美国,公民教育的主要价值和信念源 于《独立宣言》和《美利坚合众国宪 法》,它所强调的正当程序、平等保护、 自由表达和公民参与也正是美国多数民 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共识,是 植根于自由、公平、公正、责任和义务、 多元化、隐私权等价值基础之上。
宪法学的基本功能
• 3、宪法学是整个法学知识体系 的基础。
经济生活
文化生活
精神生活
皈依宗教
科学研究
艺术创作 …
(宗教信仰自由) (科研自由)(艺术自由)
政治生活
参加选举 担任公职 监督政府 ……
(选举权被选举权 结社自由 监督权 言论自 由……)
经济生活
工作 自己创业 纳税 失业救济 ……
(劳动权 经济自由 纳税义务 社会保障权 生存权)
第一讲 导言
第四、宪法学的开放性
宪法学的综合性
• 山西黑砖窑事件
• 2007年5月,山西洪洞警方破获一起黑砖 场虐工案,解救出31名民工,其中有部 分童工。之后,数百失踪儿童的父母在 网上联名发帖寻子。案件引起中央震动, 胡锦涛等作出批示。逃逸工头衡庭汉16 日落网。山西省长于幼军道歉。
宪法学的实践性: (一)宪法是“政治法”
参考书目
1、许崇德等著《宪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韩大元主编《中国宪法事例研究(一)》, 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3、胡锦光 韩大元《中国宪法》,法律出版社 2007年第二版。 3、胡锦光:《中国宪法问题研究》,新华出版 社1998年版。
4、韩大元 胡锦光主编《宪法教学参考书》,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胡锦光 韩大元主编《中国宪法发展研究报告 (1982-2002)》,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王磊:《选择宪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张千帆:《宪法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04 年版。

宪法学习ppt课件

宪法学习ppt课件
准和经验。
法治原则
法律的至上性
01
宪法规定,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法
律的权威性得到了保障。
法律的公平公正
02
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公平公正性得到了保障

法律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03
宪法规定,公民有权获得政府的公开信息,政府的决策和执行
过程也应当透明和可预测。
联邦制原则
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 由,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 信仰自由、宗教自由等,这些权 利的行使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
保障。
人权的法律保障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 由的法律保障措施,包括司法独 立、公正审判等,这些措施有助
于实现基本人权原则。
人权的国际标准
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 和自由时,不仅考虑了国内实际 情况,还借鉴了国际上的人权标
联邦制的基本特点
联邦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它 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组成,各 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下行使自己的权力。
联邦制的权力分配
在联邦制下,各地方政府拥有一定 的权力,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权力,这些权力的行使有助于实现 地方自治。
联邦制的协调机制
在联邦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之间需要协调合作,以实现国家的 统一和发展。
宪法。
中世纪宪法
中世纪欧洲封建国家的宪法, 如英国的《大宪章》、法国的 《三级会议条例》等。
近代宪法
近代欧洲和美洲国家的宪法, 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 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等。
现当代宪法
现当代各国的宪法,如中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日

中国宪法课件(1)

中国宪法课件(1)

(一)宪法内容的广泛性
宪法规定的内容则具有广泛性,涉及政 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 国防、外交、卫生、体育等各方面。 一般法律所规定的内容更为具体、富有 细节性,它们所涉及的往往只是国家生 活、社会生活某些或某一领域的内容。
民法规定的是民事领域平等主体的财产 关系和人身关系方面的内容。 刑法规定的是刑事领域的定罪、量刑和 行刑问题。 诉讼法规定的是民事、刑事或行政领域 的法律适用程序问题。
(二)案例 1、《宪法学案例教程/高等教育法学专 业案例教材》 作者:姚国建 著 丛书名:高等教育法 学专业案例教材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 社 2、《宪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 胡锦光 主编 丛书名: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法律硕 士研究生用书 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0-1
(二)中国的宪法词义及其演变 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在《盛世危 言》一书中,首次使用“宪法”一 词。 1908年清政府为了敷衍民意,颁布 了《钦定宪法大纲》。从此,“宪 法”在中国成为了特定的法律用语。
二、宪法概念
(一)国外关于宪法的概念 1强调宪法规定的内容 2强调宪法表现的形式 3强调宪法的功能和作用 4强调宪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 地位 5强调宪法的政治性
法律效力,指国家赋予法律的约束力和 保护力。 (一)宪法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普 通法律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依据,其内 容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母法”、“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 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宪法(八讲)课件

中国宪法(八讲)课件

*孟德斯鸠分权观的主要观点: 三权、分立(“如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
一执政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将害怕同一 个国王或议会将制定暴虐的法律,并以暴虐的方式执行这 些法律。”“如司法权不从立法和行政权中分离出来,自 由也不复存在。如司法权与立法权合二为一,公民的生命 与自由将被置于专断的控制之下,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如司法权与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将对公民施以暴力和压 迫。”“如同一个人,或同一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即立 法权,执行公共决议和审理个人间案件的权力,则一切都 完了。” )
第四节 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

一.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的含义
*现代宪法制约国家权力的三种途径: 国家权力、社会权力、公民权利 *亚里士多德权力制约思想的核心:
选举、限任、监督和法治(法治优于人治、法律至上、
“良法”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与政体的相应性以及法 治为主、人治为辅等思想,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法治观的基本 内容。 )

(四)以宪法形态论分类
安定〈--〉脆弱

(五)以国家体制分类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立宪主义〈--〉专制主义 民族主义〈--〉民主民族主义
第五节 宪法的功能

一.宪法发挥功能的基本条件
正当性(内容、形式、程序) 宪法文化(国家宪法传统、个人宪法意识)

二.宪法的具体功能
确认 保障 限制 协调
美国模式(总统中心):权力制衡 美国两党政治:建国之初,美国就已出现了两大党派以汉密 尔顿为首的联邦派,这是现今共和党的前身;以杰斐逊为首 的反联邦派,这是现今民主党的前身。1874年美国著名画家 汤姆斯· 纳斯特创作了一幅政治讽刺画,他用驴表示民主党, 象表示共和党。美国政党制度成为“驴象之争”。 美国政治核心是分权制衡。权力机构横向制衡(三权分立) 和国家体系纵向制衡(联邦制)的立体制衡模式。

第8章 国家标志 《宪法》PPT课件

第8章  国家标志  《宪法》PPT课件
第八章 国家标志
➢国家标志概述 ➢我国的国家标志
第一节 国家标志概述
➢一、国家标志的概念 ➢二、国家标志的表现形式
一、国家标志的概念
➢ 国家标志即国家的象征。用以向 世界表明本国作为独立主权国家存在 的客观性,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同 时也向本国人民显示政权的稳定和国 家的安定,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 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3.正确使用国旗,维护国旗尊严
二、国徽
➢1.国徽图案: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
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2.国徽的制作 ➢3.国徽使用的规定
➢ 1)应当悬挂国徽的场所 ➢ 2)一些机构的印章应当刻有国徽图案 ➢ 3)应当印有国徽图案的文书、出版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禁止使用国徽及其图案的场合
三、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 ➢2.国歌奏唱的规定:
二、国家标志的表现形式
➢1.国旗 ➢2.国徽 ➢3.国歌 ➢4.首都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标 志
➢一、国旗
➢二、国徽
➢三、国歌
➢四、首都
一、国旗
➢1.我国国旗的图案:五星红旗 ➢2.我国国旗的意义
1)旗面的红色 2)黄色五星 3)大五星的象征 4)四颗小五星的象征
➢2.国旗的使用
1)升挂国旗的范围 2)升挂国旗的时间和仪式 3)关于下半旗的规定
1)可于奏唱国歌的场合 2)不得奏唱国歌的场合 3)集会奏唱国歌时,应肃立致敬,
不得交语、击节或鼓掌 4)国歌不得与其他歌曲紧接奏唱
四、首都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宪法是根本法》ppt课件

小贴士 一 些 国 家 的 宪 法 日
美国:9月17日 丹麦:6月5日 俄罗斯:12月12日
新知讲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民浴血奋斗的结果。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 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一直的集 中体现。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管理国家。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 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在我国,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任何法律不得与宪 法相抵触。
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 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课堂练习
填空题: 1.在法律体系中,(宪法)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要依据(宪法)制定。 3.任何公民在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 宪法规定的(义务)。
自学与思考
1.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怎样的地位? 2.宪法与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3.其他法律可以与宪法相抵触吗?一旦抵触怎么办? 4.举例说明我国宪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5.举例公民必须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畅所欲言
我国的法律体系是 怎样的?
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与其他法律法 规不同,它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是国家的根本法。
自学与思考
1.宪法规定哪些内容? 2.我国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我国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 3.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为什么国家设立宪法日? 4.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的形式有哪些? 5.你知道2014年至2018年国家宪法日活动的主题分别是什么吗? 6.我们如何加深对宪法的认识?
畅所欲言
你对宪法了解有多少?
学校:设置国家宣传日的宣传栏、黑板报、演讲比赛等。 书店:设置宪法图书专柜。 政府机关: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宪法
1
第四讲 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人民主权原则 三、基本人权原则 四、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 五、单一制原则
2
一、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 宪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指通过宪法规范所体现的宪 法内容的基本标准、基本准则或者基本界限。
• 宪法的共同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 2、基本人权 3、权力制约 • 各国因其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有各自不同的特 有原则
22
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起草 人
23
基本人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1、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 规定
2、国际人权条约的加入 3、2004年宪法24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
障人权”
24
四、权利制约和监督原则 分权学说 1、洛克《政府论(下篇)》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学家格劳休斯(1583-1645),他提出
“自然权利乃是正当理性的命令。”他的
追随者斯宾诺莎(1632-1677)提出,每
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权利。这些观念被英
国的政治经济学者霍布斯(1588-1679)
和洛克(1632-1704)继承和发扬。前者
指出:“自然权利就是每个人按照自己所
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天性
21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 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 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 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 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 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这新的政 府,必须是建立在这样的原则的基础 上,并且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组织它 的权力机关,庶几就人民看来那是最 能够促进他们的安全和幸福的。
9
人民主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1、宪法明确确认人民主权原则
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 中虽然没有出现“人民主权”的概念,但人民主权原则的 含义已经非常明确。
2、宪法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实现的 基本途径和方式 3、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 由
的自由”;后者则对人类的自然状态、自
然权利和自然法做了论证。
• 来源:《维基百科》
13
法 国 人 权 宣 言
14
法国《人权宣言》
国民议会在主宰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 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 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 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 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 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 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7
这些条款无疑地也可以全部归结为一句话, 那就是: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 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
8
结合的行为包含着一项公众与个人之间的 相互规约;每个个人在可以说是与自己缔约 时,都被两重关系所制约着:即对于个人, 他就是主权者的一个成员;而对于主权者, 他就是国家的一个成员。
主权者既然只能由组成主权者的各个人所 构成,所以主权者就没有、而且也不能有与 他们的利益相反的任何利益;因此,主权权 力就无需对于臣民提供任何保证,因为共同 体不可能想要损害它的全体成员;而且我们 以后还可以看到,共同体也不可能损害任何 个别的人。
3
二、人民主权原则
• 人民主权原则又称为“主权在民”原 则,是指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为人 民所有,来源于人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布丹关于主权的论述 • 卢梭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
4
让布丹《论共和六书》
主权的六大特点:
(一)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supremacy); (二)主权具有不受限制性(unlimitation); (三)主权的永久性(perpetuality); (四)主权具有普遍性(universality); (五)主权的不可分割性(undivisibility); (六)主权的不可让予性(inalienability)。
5
6
卢梭《社会契约论》
我设想,人类曾达到过这样一种境地,当时 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 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 运用的力量。于是,那种原始状态便不能继续维 持;并且人类如果不改变其生存方式,就会消灭。 然而,人类既不能产生新的力量,而只能是结合 并运用已有的力量;所以人类便没有别的办法可 以自存,除非是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 能够克服这种阻力,由一个唯一的动力把它们发 动起来,并使它们共同协作。
15
第七条 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 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 任何人。凡动议、发布、执行或令人执行 专断命令者应受处罚;但根据法律而被传 唤或被扣押的公民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则 构成犯罪。
第八条 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 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 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 处罚任何人。
16
第九条 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 推定为无罪,即使认为必须予以逮捕,但 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 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第十条 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 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 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 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 著述和出版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 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17
第十六条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 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 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 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18
《独立宣言》签订场面
19
独立宣言
20
美国《独立宣言》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 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 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 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 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 幸福的权利。
10
三、基本人权原则 • 人权是人之为人的权利。 • 自然权利学说 • 法国1793年《人权宣言》 • 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
11
自然权利
• 天赋人权,一译“自然权利”,基 本精神是强调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权 利,这些权利是人生而有之的,不 是别人赋予的,因此绝不应该被剥 夺。
12
• 较系统的天赋人权理论可以追溯到荷兰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