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分析
中国传统缠枝纹样视觉设计语言研究
中国传统缠枝纹样视觉设计语言研究中国传统缠枝纹样视觉设计语言研究导言: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缠枝纹样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传统缠枝纹样的视觉设计语言,从而提供一种美学和艺术的参考,以促进现代视觉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一、缠枝纹样的发展历史缠枝纹样作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起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贸交流,经过千余年的发展演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设计语言。
最早的缠枝纹样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壁画装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逐渐融入到绘画、雕刻、陶瓷、服饰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缠枝纹样的形态特征缠枝纹样以藤蔓、枝叶、花鸟等自然元素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复杂的线条与形状组合,呈现出错落有致、细腻生动的效果。
其线条流畅、曲折,富有变化和动感,呈现出一种自由、富有生命力的美感。
色彩上多采用传统的红、黄、蓝、绿等鲜艳色彩,以及金、银等宝石色泽,增加了纹样的华丽和奢侈感。
三、缠枝纹样的设计原则在缠枝纹样的视觉设计中,有一些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自然主义是缠枝纹样设计的基础,要求纹样的形状和线条与自然界的植物形态相吻合。
其次,对称性与变异性的结合是缠枝纹样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称的基本图案来构建整体的纹样形态,同时也要加入一些变异和变化,以增加纹样的生动性和富有层次感。
此外,纹样的秩序性和有序性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排列,使纹样整体呈现出和谐、平衡的视觉效果。
四、缠枝纹样在现代视觉设计中的应用缠枝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为现代视觉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在印刷、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我们可以常见到缠枝纹样的运用。
通过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可以赋予传统元素新的时尚魅力,并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观赏性。
此外,缠枝纹样还可以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进行创造性的再设计和再创作,以满足不同领域和需求的视觉设计。
【经典范文】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宝相花纹样是中国植物装饰纹样。
植物纹样是中国传统历史装饰纹样中的重要篇章, 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国装饰艺术史之中, 有上千年的历史, 宝相花纹样更是一种本土纹样融合外来纹样的典型代表。
已有的文献资料对宝相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敦煌壁画、藻井等方面, 大都讨论佛教鼎盛时期的宝相花形态, 缺少对其形成过程以及变化的研究。
文章将从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原始时期到秦汉时期的本土莲花纹样、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结合外来宗教文化, 加入葡萄纹, 石榴纹等元素形成宝相花雏形、隋唐宝相花纹样正式形成、宋后宝相花纹样的成熟发展, 以及佛教东传这个时间节点来梳理宝相花的成因以及流变过程。
一、宝相花前身——莲花莲花也是许多世界文明中神圣的代表, 在古印度被看作是英雄气概的象征;在古埃及, 人们看到莲花天亮时开放, 天黑时闭合。
于是埃及人以为太阳是早晨从东方的莲花里出现, 夜晚太阳消失在西方的莲花里;伊朗的雅利安人则将蓝色的莲花当成“水中之光”来崇拜。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一) 佛教中的莲花莲花在印度佛教中代表了再生、纯洁和不受轮回之苦。
佛教创立之后, 也将莲花作为宗教圣物。
在印度原始佛教中还有后来的藏传佛教当中, 对莲花形象的崇拜都十分明显。
在佛教中有四大莲花, 分别是代表菩萨慈悲心的芬陀利花、代表毒物变成美好事物的拘物头花、代表钵头摩地狱的表钵头摩花和代表庄严佛眼的优钵罗花。
莲花也是佛教的八瑞相(图1) 之一, 代表了一切活动的鼎盛时期, 莲花本身也有旺盛生命的内涵。
在佛教和佛教经文里, 莲花又被隐喻成神圣的子宫。
其与象征男性的“金刚”结合, 意味着“空”与“色”的结合, 也象征佛法和智慧的契合以及大乐与空性的自然生成。
莲花也象征着西方红色阿弥陀佛“莲花部怙主”。
佛教中一般的莲花意象有四、八、十六、二十四、三十二、六十四、百、千瓣等;在手持器物中, 它一般有红色和粉红色两个颜色, 花瓣有八个或十六个;在其他的意象中, 它的颜色也有黄色、金黄色、蓝色、黑色或者白色。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狮纹
• 传统吉祥纹样。 在唐宋时甚流 行相传狮为百 兽之王,是权 力与威严的象 征。纹饰一般 皆以雄狮构成, 气势威猛。
虎纹
• 青铜器纹饰之一。一 般都构成侧面形,两 足,低首张嘴,尾上 卷。也有以双虎作成 圆形适合纹的。初见 于殷代中期,流行时 间较长,一直到战国 时代。
蛙纹
• 是陕西、河南及甘肃地 区仰韶文化的彩陶的典 型纹饰,是一种特殊的 少见的纹饰。以蛙类动 物为题材,用绘画或刻 划方法加以简化、变形, 成为装饰图案。这些蛙 纹的身体结构大体相同, 但表现与装饰手法各不 相同,其风格均显示了 所处时代的烙印。它们 之间应存在着一定的传 统联系。
卷草纹
• 中国传统图案 之一。多取忍 冬、荷花、兰 花、牡丹等花 草,经处理后 作“S”形波状 曲线排列,构成 二方连续图案, 花草造型多曲 卷圆润,通称 卷草纹。因盛 行于唐代故名 唐草纹
缠枝纹
• 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 之一。是瓷器上最常见的纹 样。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 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 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 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 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 复,变化无穷。缠枝莲、缠 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象纹
•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 之一。多见于青铜器、 玉器、陶瓷上。殷商 时期,中国中原地区 尚有野象。甲骨文中, 有殷王猎象的记录。 图案特征,长鼻、象 牙表现明显,象身饰 螺旋纹,四周填以云 雷纹。通常作主纹应 用。常施于方彝座部, 盛行于商和西周初期。
谢谢观赏
莲花纹
• 自南北朝后流行。 多出现在瓷器上, 作为装饰。其变 化丰富。有独立 纹样,也有四方 连续。南北朝至 唐代,莲花纹常 作为瓷器的主题 纹饰,碗、盏、 钵、盘的外壁或 内划复线仰莲, 有的盘心还饰蓬 莱纹,酷似盛开 的莲花。亦见雕 刻成立体状的莲 花。
中国传统纹样忍冬分析报告
中国传统纹样忍冬分析报告一、简介忍冬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纹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忍冬是一种蔓藤植物,叶子通常呈披针形,花朵小而白,具有芳香味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忍冬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不拔。
二、忍冬的特点忍冬的主要特点是其藤蔓和花朵的形状。
忍冬的藤蔓纤细而柔韧,可以攀附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而忍冬的花朵小而白,芳香四溢,给人以清新和愉悦的感觉。
而忍冬的坚韧和芳香的特点正是忍冬纹样的重要表达。
三、忍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1.生命的顽强:忍冬的藤蔓可以攀附在各种表面上生长,遇到困难时也能顽强生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忍冬被赋予生命的力量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象征着人们对于困境的抗争意志和坚强的生命力。
2.真挚的情感:忍冬花朵小而白,芳香宜人。
因此,它也被视为象征着真挚的情感和对智慧的追求。
忍冬的花朵香气扑鼻,给人以舒适和放松的感觉,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注重内心修养和内在美的价值观。
3.友谊与坚固:忍冬在中国文化中也被赋予了友谊和坚固的意义。
忍冬生长在坚硬的墙体上,象征着友谊的牢固和坚不可摧的力量。
忍冬给人们传递着友谊和团结的信息,鼓励人们保持友谊的长久和坚固。
四、忍冬纹样在中国文化中的运用忍冬纹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它出现在建筑物的装饰、织物、陶瓷、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中,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忍冬纹样的使用在古建筑和传统服装中尤为常见。
这些装饰不仅体现出建筑的美感和艺术性,还带有祝福和庆祝的寓意。
忍冬纹样的运用还表明了人们对于生命的顽强和坚持的追求。
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保有坚持的信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忍冬纹样成为寄托人们情感和愿望的象征。
五、结论中国传统纹样,忍冬,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清新的芳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不拔,以及友谊与坚固的价值。
忍冬纹样的运用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于生命和美好的追求,也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期许和向往。
中国古代纹样分类
中国古代纹样分类中国古代纹样源远流长,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纹样类型。
这些纹样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纹样进行分类介绍,带您一起领略中国传统纹样的魅力。
一、几何纹样几何纹样是中国古代纹样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要由线条和几何图形构成,形式简洁、规整。
几何纹样运用范围广泛,包括在陶瓷、建筑、织锦等方面的应用。
常见的几何纹样有:嵌格纹、回纹、十字纹等。
嵌格纹以方格图案为基础,通过交错排列形成形象,具有规则性和对称性,常被运用于建筑装饰中。
回纹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圆组合成,呈现出回旋的效果,常见于陶瓷器皿上。
十字纹以线条组成多个十字形状,与基地平行或垂直排列,常见于建筑和织锦上。
二、植物纹样植物纹样在中国古代的装饰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把自然界的植物形象化,用以寓意吉祥、美好的寓意。
植物纹样可以分为带花、带叶、带茎三种类型。
带花植物纹样是以植物的花朵为主要元素,形态优美、富有变化;带叶植物纹样以植物的叶子为主要元素,从栩栩如生的叶子图案到充满抽象感的叶片纹样,各具特色;带茎植物纹样则注重植物的茎和枝干的装饰,形成独特的纹样效果。
植物纹样常见的有:花丛纹、草本纹、藤蔓纹等。
动物纹样是中国古代纹样中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类,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动物的崇拜和喜爱。
中国古代的动物纹样常用来象征吉祥、祥瑞的寓意。
动物纹样主要分为神兽纹、鸟兽纹和鱼虫纹。
神兽纹是古代中国独特的创造,将多种动物形象融合在一起,具有神秘、神圣的象征意义。
鸟兽纹则以具体的鸟类和陆地动物为主题,展现了生动的动物形象。
鱼虫纹则强调水生动物的形象,寓意着富饶和亨通。
常见的动物纹样有:龙纹、凤纹、麒麟纹等。
四、人物纹样中国古代的人物纹样主要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物纹样通常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故事背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类纹样。
人物纹样可以分为神仙纹、俊美纹和寿星纹。
壮锦花纹的文化传承与艺术赏析
壮锦花纹的文化传承与艺术赏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壮锦的历史背景 (3)1.2 壮锦在文化中的地位 (4)二、壮锦纹样的分类与特点 (5)2.1 动物纹样 (6)2.2 植物纹样 (7)2.3 人物纹样 (9)2.4 图腾与神话纹样 (10)2.5 综合纹样 (11)三、壮锦纹样的文化内涵 (12)3.1 龙的象征意义 (13)3.2 凤凰的寓意 (14)3.3 四象与五行 (15)3.4 寓意吉祥与美好 (16)四、壮锦纹样的艺术表现手法 (17)4.1 色彩运用 (18)4.2 形状与结构 (19)4.3 线条与质感 (20)4.4 构图与布局 (22)五、壮锦纹样的传承方式 (23)5.1 口传心授 (24)5.2 文献记载 (25)5.3 艺术展览 (26)5.4 现代创新 (27)六、壮锦纹样的保护与振兴 (29)6.1 文化遗产的保护 (30)6.2 传统工艺的振兴 (31)6.3 创新与发展的挑战 (32)6.4 传承与创新的平衡 (34)七、结论 (34)7.1 壮锦纹样的文化价值 (35)7.2 艺术价值的再认识 (37)7.3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38)一、内容概述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档主要围绕壮锦花纹的文化传承与艺术赏析进行阐述。
概述壮锦花纹的起源和发展,壮锦花纹在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图案设计源于自然、生活以及宗教信仰,反映了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介绍壮锦花纹的种类和特点,壮锦花纹丰富多样,包括几何图案、动植物纹样以及神话传说等,这些图案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分析壮锦花纹的图案构成和色彩运用,以及其寓意和象征意义。
阐述壮锦花纹的文化传承,壮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花纹的传承也是文化传递的重要方式。
介绍壮锦花纹的传承人、传承方式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发展,展示壮锦花纹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命力。
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寓意研究
171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寓意研究聂雅丽(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摘 要:“图案”一词最早从日本引入,是一个外来词汇,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称“图案”为“藻饰”或“纹样”。
植物纹样渗透到人类生活发展的方方面面,它的观赏特性、象征意义和审美情趣也随人类生活的发展不断被革新,与一般的绘画相比,“图案”更加抽象,它重形而不重实。
一些纹样经过设计者的主观想象,使得图案来源于现实,却又远远高于了现实,因此装饰性和抽象性是其主要特点。
本文旨在对我国典型传统植物纹样的寓意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现代图案设计与装饰提供更好的借鉴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植物纹样;纹样种类;装饰性;寓意象征;发展演变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171-02收稿日期:2017-03-27作者简介:聂雅丽,女,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一、传统图案纹样的演变1.莲花图案纹样《大阿弥陀经》认为,一切生活在极乐世界的芸芸众生,无不从莲花中化生。
《长阿含经》更把莲花看做是神的象征。
莲花的生物特性很特殊,她生于泥土中,却成长于水中,莲花不仅迎风摇曳,而且伴随太阳的起落而生合,四位一体,具有原生命的意义。
“莲花”本身集中体现了“空”境界,当然也是净世的本真,受莲花的启迪,佛祖释迦摩尼结伽趺坐于莲花台上,象征化生万物和普度众生。
因此,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也因此在佛教众多寺院及雕塑画像中,以莲花的造型最为丰富多样。
如西魏时期莲花大多呈椭圆形,三层结构,突出莲花花蕊和莲蓬;到北周时期的莲花多置于藻井及平棋图案中心,多为伸展似伞,莲瓣有尖、圆、单、复等形状,合成一个大花朵;隋朝莲花广泛应用于藻井、平棋、圆光、背光、桌帏等图案中,经常出现莲花与忍冬、莲花与卷草缠枝等复合图案;唐代莲花的总体特征是膨大变形,具有了团花的形状,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唐气象。
植物纹样
一、忍冬纹忍冬是蔓生植物,忍冬纹即类似忍冬花植物的花纹。
东汉末期开始出现,南北朝时最流行,因它越冬而不死,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
以后又广泛用于绘画和雕刻等艺术品的装饰上。
二、卷草纹中国传统图案之一。
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牡丹等花草,经处理后作“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花草造型多曲卷圆润,通称卷草纹。
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
汉代图案中已有卷草纹。
南北朝时期,卷草纹大量运用于碑刻边饰,风格简练朴实,节奏感强,在波状组织中以单片花叶、双片花叶或三片花叶对称排列在主干两侧,形成连续流畅的带状花纹。
敦煌莫高窟的北朝壁画中多绘有卷草纹,其素材多取忍冬。
唐代卷草纹广泛流行,多取牡丹的枝叶,采用曲卷多变的线条,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叶片曲卷,富有弹性;叶脉旋转翻滚,富有动感。
总体结构舒展而流畅,饱满而华丽,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华美的风格,并成为后世卷草纹的范模(见图[唐代壁画中的唐草纹图案])。
唐代以后,唐草纹传承不断,素材除忍冬、牡丹以外,又有石榴、荷花、菊花、兰花等。
明代中期重视以荷花为主体的唐草纹,后由荷花图案演变为串枝花图案,并广泛运用在织锦上。
明清两代的唐草纹风格趋向繁缛、纤弱,失去了唐代的生气,但仍然是重要的传统图案。
现在,唐草纹多见于建筑装饰及染织、家具、陶瓷等装饰。
三、缠枝纹缠枝纹与莲瓣纹、卷云纹、如意纹、回字纹等一样,都是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重要装饰纹样,广泛用于雕刻、陶瓷、家具、漆器、编织、刺绣、玉器、年画、剪纸、碑刻等,甚至连糕饼木范都离不开缠枝纹。
缠枝纹,又名“万寿藤”、“转枝纹”、“连枝纹”。
它是一种以藤蔓、卷草为基础提炼而成的传统吉祥纹饰。
缠枝纹所表现的“缠枝”,常常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银花、爬山虎、凌霄、葡萄等藤蔓植物为原型。
这些植物本系吉祥花草,多为世人所赞咏,例如金银花,又称“忍冬”,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久服轻身,长年益寿。
探析唐宋染织图案中的花卉纹样
探析唐宋染织图案中的花卉纹样2019-06-06我国的染织图案艺术历史悠久,花卉作为⼀种装饰元素,在染织图案艺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经久不衰的永恒题材。
中国传统的染织花卉纹样繁盛于唐,在宋代趋于定型,其花卉纹样在造型、⾊彩、组织形式上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不仅技艺精湛⽽且具有优秀⽂化内涵。
本⽂通过对唐宋柒织花卉纹样的⽐较,加强对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认识,弘扬民族特⾊⽂化,为当代花卉纹样题材的设计创造灵感来源。
染织花卉纹样的兴盛在现代染织图案中,花卉图案仍然占据重要的位置。
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度抽象、概括的花卉纹样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和刺绣织物上,汉代,茱萸纹、花叶纹、柿蒂纹成为主要的花卉纹样,其中,因茱萸被当时⼈们认为具有消灾避邪的功能,⽽最为流⾏。
但是,在汉代以前,动物纹和⼏何纹仍然占据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佛教艺术和外来⽂化的影响,忍冬纹、莲花纹成为流⾏纹样,同时,葡萄纹、⽯榴纹等新的纹样也开始出现。
盛唐时期,逐渐形成了以植物花卉纹样为主的图案新格局,牡丹、宝相花、海棠、卷草、秋菊等花卉成为主要题材,同时,形成了团花纹、联珠纹、唐草纹等图案构成形式。
宋代,染织图案的题材更加丰富,花卉纹样有万寿藤、牡丹、梨花、菊花、芙蓉、芍药、海棠、⽉季、桃花等,图案的组织构成⽅式主要以团花式、折枝花式、缠枝花式为主,染织花卉纹样在这时期也开始趋于定型,此后,明清时期,图案构成⼤多在既有形式上进⾏演变。
唐宋染织花卉纹样的演变宋代虽然沿⽤了店代染织图案的构成形式,但由于两个朝代政治、经济、思想⽂化的差异以及审美观念、审美情趣的不同,因此,染织图案的艺术风格有很⼤差异。
1.唐代与宋代花卉纹样的风格特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繁荣昌盛的时代,⾼度发达的经济、⽂化和频繁往来的对外交流,共同影响着染织图案艺术的风格。
在图案题材上,更加世俗化、艺术化,更加富有⽣活⽓息,并与外来⽂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形成⾃⼰的民族特⾊。
汉代植物纹样之柿蒂纹
柿蒂纹作为中国早期植物纹样之一,被学者称其为“方花纹”“侯纹”“莲花纹”“四叶纹”。
在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上均出现过柿蒂纹最原始的形象,此时仅为写实风格,在后来不断发展中,其造型变得丰富,内涵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但最基础的形状均为“十”字模式,以此为母体,从而衍生出不同的形式,此“十”字模式反映了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和他们的宇宙观。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柿蒂纹内涵也从最原始的自然崇拜演变为对宇宙的认知,大兴道教的汉代成为该纹样发展应用的鼎盛时期,其作为主题纹饰在青铜器、玉器、漆器、墓室、绘画、服饰等装饰纹样中被广泛使用,且在不同的载体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总体遵循从繁复转变为简洁这一规律。
现以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出土文物为例,简述柿蒂纹所蕴含的意义及其在现代生活的传承与应用。
葬具上的四叶柿蒂形铜装饰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期间,四叶柿蒂形铜饰在葬具上广泛使用。
如济南市魏家庄墓地出土了一批汉代柿蒂形铜饰件,以M128为例,在棺南侧的器物箱里,出土了3件形制一致的四叶柿蒂形铜饰件,整体呈扁平四瓣柿蒂状,四瓣大小一致,整体近方形,中部一长方形孔,内置较长桥形纽,正面纽内衔一圆环,穿过柿蒂背面后兼有插榫作用,边长约3.8厘米,环径1.9厘米(图1)。
其他墓葬出土的此种饰件外形均一致,呈方形,仅有少数近长方形,如M55出土的一件四叶柿蒂形铜饰,两瓣较大,两瓣较小,整体较扁长,长8.5厘米,宽5.65厘米(图2)。
汉代植物纹样之柿蒂纹济南市考古研究院 常 祥 郝素梅 刘丽丽图2 汉柿蒂形铜构件 M55图1 汉柿蒂形铜构件 M128:20根据发掘出土时情况得知,这些饰件均用在棺木和器物箱上。
四叶柿蒂形铜饰,是以圆形中心为基点,向四面均匀衍射出四片叶片,中间的圆点作为饰片和被装饰物的固定点,在孔中插上泡钉。
这种造型寓意深奥,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
“四”在古人的心中具有神秘非凡的含义。
在《礼记·孔子闲居》《管子·四时》《周月》等篇幅中,记载了“四”最初的含义,它产生了四象、四时、四神、四帝等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
【经典】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四个阶段探析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宝相花纹样是中国植物装修纹样。
植物纹样是中国传统历史装修纹样中的重要篇章 , 几乎贯串于整其中国装修艺术史之中 , 有上千年的历史 , 宝相花纹样更是一种本地纹样交融外来纹样的典型代表。
已有的文件资料对宝相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敦煌壁画、藻井等方面 , 多半议论佛教鼎盛期间的宝相花形态 , 缺乏对其形成过程以及变化的研究。
文章将从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 , 即原始期间到秦汉期间的本地莲花纹样、秦汉期间到魏晋南北朝联合外来宗教文化 , 加入葡萄纹 , 石榴纹等元素形成宝相花雏形、隋唐宝相花纹样正式形成、宋后宝相花纹样的成熟发展 , 以及佛教东传这个时间节点来梳理宝相花的成因以及流变过程。
一、宝相花前身——莲花莲花也是很多世界文明中神圣的代表 , 在古印度被看作是英豪气派的象征 ; 在古埃及 , 人们看到莲花天亮时开放 , 天黑时闭合。
于是埃及人认为太阳是清晨从东方的莲花里出现 , 夜晚太阳消逝在西方的莲花里 ;伊朗的雅利安人则将蓝色的莲花当作“水中之光”来崇敬。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一 ) 佛教中的莲花莲花在印度佛教中代表了重生、贞洁和不受轮回之苦。
佛教创办以后, 也将莲花作为宗教圣物。
在印度原始佛教中还有以后的藏传佛教中间, 对莲花形象的崇敬都十分显然。
在佛教中有四大莲花 , 分别是代表菩萨慈善心的芬陀利花、代表毒物变为美好事物的拘物头花、代表钵头摩地狱的表钵头摩花和代表威严佛眼的优钵罗花。
莲花也是佛教的八瑞相 (图 1) 之一 , 代表了全部活动的鼎盛期间 , 莲花自己也有旺盛生命的内涵。
在佛教和佛教经文里 , 莲花又被隐喻成神圣的子宫。
其与象征男性的“金刚”联合 , 意味着“空”与“色”的联合 , 也象征佛法和智慧的切合以及大乐与空性的自然生成。
莲花也象征着西方红色阿弥陀佛“莲花部怙主” 。
佛教中一般的莲花意象有四、八、十六、二十四、三十二、六十四、百、千瓣等 ;在手持器物中 , 它一般有红色和粉红色两个颜色 , 花瓣有八个或十六个 ;在其余的意象中 , 它的颜色也有黄色、金黄色、蓝色、黑色或许白色。
中国传统纹样分类
中国传统纹样分类中国传统纹样是指汉族文化所创造的各种纹样,这些纹样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而被广泛传承和使用。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中国传统纹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几何纹样几何纹样是指以线条和几何形体为主要构成元素的纹样,如波浪纹、火焰纹、螺纹、八卦纹等。
这些纹样的特点是简约明快,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视觉效果。
二、植物纹样植物纹样是指以各种植物为主要构成元素的纹样,如花卉、果实、叶子等。
这些纹样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形态优美,富有自然之美和生命之力。
三、动物纹样动物纹样是指以各种动物为主要构成元素的纹样,如龙、凤、狮、麒麟、鱼等。
这些纹样的特点是神秘、华丽、威武,寓意吉祥和祥瑞。
四、人物纹样人物纹样是指以人物形象为主要构成元素的纹样,如仙女、舞女、天使、神仙等。
这些纹样的特点是优美、典雅、富有神秘色彩,寓意吉祥和美好。
五、器物纹样器物纹样是指以各种器物为主要构成元素的纹样,如花瓶、扇子、鼓、瑶琴等。
这些纹样的特点是造型精美,寓意吉祥和美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幸福纹样幸福纹样是指以吉祥图案和吉祥寓意为主要构成元素的纹样,如福字、喜鹊、金鱼等。
这些纹样的特点是形象生动、寓意吉祥,常用于装饰中国传统节日和庆典场合。
七、文化纹样文化纹样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构成元素的纹样,如古诗词、书法、绘画等。
这些纹样的特点是文化内涵丰富、意蕴深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
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不同种类的纹样在不同的场合和文化背景下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纹理简介
中国传统纹理简介
中国传统纹理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国传统纹理:
1. 忍冬纹:又称卷草纹,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
因忍冬花又称卷草,所以常被民间用来装饰器物。
它繁茂而不失规则,疏朗而不显凌乱,广泛应用于各种材质的器物上。
2. 云头纹:又称“如意云”,其形状犹似下垂的如意,是一种典型的云纹瓷器装饰纹。
因多装饰在瓶、罐、壶等器物的肩部,也称“云肩纹”;也有装饰在盘、碗的内心部位,称作“垂云纹”。
3. 回纹:造型如同“回”字,是由直线横竖连接折绕形成的回字形。
根据回纹构成的回环往复的特性,人们认为它是吉祥永久的象征,民间还有“富贵不断头”的说法。
4. 缠枝纹:缠枝纹作为瓷器上最常见的纹样,盛行于元代以后。
明代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变化无穷。
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5. 龙凤纹:龙凤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渊源。
龙和凤在中国文化中是
祥瑞、神圣、力量和独立性的象征。
龙凤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形式和装饰设计中,常常作为皇家或高级官员的象征。
除此之外,还有蒲纹、象纹、蟠虺纹、夔龙纹、璎珞纹等多种中国传统纹理,它们都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这些纹理随着时代变迁和历史背景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和发展,但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纹样整理
莲花纹
• 自南北朝后流行 。多出现在瓷器 上,作为装饰。 其变化丰富。有 独立纹样,也有 四方连续。南北 朝至唐代,莲花 纹常作为瓷器的 主题纹饰,碗、 盏、钵、盘的外 壁或内划复线仰 莲,有的盘心还 饰蓬莱纹,酷似 盛开的莲花。亦 见雕刻成立体状 的莲花。
莲瓣纹
• 莲瓣纹是古代陶瓷最为流行的花 纹装饰,始于春秋,盛于南北朝 至宋,流行于整个封建时代。春 秋战国多用立体莲瓣作壶盖上的 装饰。魏晋至隋代,莲瓣纹常用 堆塑手法装饰在器物腹部,有的 分几层装饰在器物的颈、腹、足 各个部位,使器物显得繁缛华丽。
绣球花纹
• 一种瓷器装饰 纹样,因花朵 形状颇似绣球 而得名,常以 大小不等的花 头或龙凤等主 体形象,做圆 形或椭圆形的 适合构成,疏 密均匀的排列 在器物的装饰 带中,适用于 各种造型的器 物。
兰花纹
• 传统寓意纹样。 《本草经》: “兰草主杀虫毒, 辟不祥,久服轻 身不老。”《楚 辞》:“级秋兰 以为佩。”古人 认为:“德芬芳 者佩兰,古之佩 者,各家其德。” 故而古人以幽谷 兰喻隐逸之君子。
卷草纹
• 中国传统图案 之一。多取忍 冬、荷花、兰 花、牡丹等花 草,经处理后 作“S”形波状 曲线排列,构成 二方连续图案, 花草造型多曲 卷圆润,通称 卷草纹。因盛 行于唐代故名 唐草纹
缠枝纹 • 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 之一。是瓷器上最常见的纹 样。盛行于元代以后。明代 或称为“转枝”,以植物的 枝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 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 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 复,变化无穷。缠枝莲、缠 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
柿蒂纹
• 古代寓意纹样。顾 名思义如同柿子下 部之蒂子一样,四 瓣或五瓣。俗谓之 柿盘。”建筑图案 多用柿蒂纹,寓意 建筑物的坚固、结 实。柿蒂纹起源极 早,我国古代的陶 器、青铜器上已可 见到。在汉代的玉 剑首上也常有发现, 在汉代以后就不多 见了。
浅析荆楚传统几何纹样的题材样式与特征
浅析荆楚传统几何纹样的题材样式与特征荆楚传统几何纹样是中国传统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在建筑、工艺品、服饰等方面广泛应用,同时也反映了荆楚地区独特的文化风貌。
本文将从题材样式与特征两个方面对荆楚传统几何纹样进行浅析。
一、题材样式荆楚传统几何纹样的题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动植物、自然界景物、神话传说等,其中主要表现了其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审美情趣。
1. 动植物纹样荆楚地区的动植物纹样主要包括虎、麟、凤、龙、牡丹、梅花等。
虎、麟、凤、龙等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在当地被视为祥瑞之物,常被用来装饰建筑、绣制衣饰等。
梅花、牡丹等花卉则是代表了华夏传统审美观念,寓意着美好、高雅之意。
2. 自然界景物荆楚地区的自然界景物主要包括山、水、云霞、桥梁等。
这些景物常常被运用到建筑装饰和工艺品上,展现出了荆楚地区的山清水秀、云雾缭绕的独特风光。
3. 神话传说除了动植物和自然景物外,荆楚地区的神话传说对于传统几何纹样的题材样式也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传说中的主题常常被运用到绘画、刺绣等艺术品中,反映出了当地人民对于神话传说的崇拜和热爱。
二、特征荆楚传统几何纹样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纹样构图、色彩运用、线条处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艺术表现力。
1. 纹样构图荆楚传统几何纹样构图简洁、规整,线条流畅,形式美观。
在构图上常常运用几何图形如圆形、方形、六边形等,并通过这些几何图形的重复、排列、变化来形成丰富多样的纹样。
2. 色彩运用荆楚传统几何纹样的色彩运用鲜艳大胆,以红、绿、黄、蓝等鲜艳色彩为主,运用灿烂的颜色来彰显出当地人民的热情和豪迈。
3. 线条处理线条在荆楚传统几何纹样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构成纹样的基本要素,更是表现荆楚地域特色的主要手段。
线条处理清晰流畅,具有韵律感和动感,能够为纹样增添生动的艺术魅力。
荆楚传统几何纹样在题材样式与特征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特色。
这些纹样既体现了荆楚地区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和神话传说,同时也展现了当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中国传统美学中植物纹样的特点
还有牡丹纹样呢。牡丹啊,那可是花中之王。它开起来的时候,花朵又大又艳丽,就像一个华丽的女王。牡丹纹样常常出现在衣服上。我见过一件古代的戏服,上面绣满了牡丹纹样。那牡丹的颜色红得像火一样,花瓣层层叠叠,感觉都要从衣服上跳出来了。我就想啊,穿上这件戏服的演员,在舞台上肯定就像牡丹一样耀眼。我跟我的小伙伴们讲起这件戏服的时候,小伙伴们都瞪大了眼睛,说:“哇,肯定超级好看。”我就特别得意地说:“那可不,牡丹纹样就是这么厉害。”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植物纹样还有很多特点呢。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案,更像是一种语言。它们在讲述着中国人的故事,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像这些植物纹样,它们都有着吉祥的寓意。莲花代表着纯洁、高尚,梅花代表着坚强、不屈,牡丹代表着富贵、繁荣。这些纹样就像是一个个小使者,把美好的祝福带给人们。
在建筑上也有植物纹样呢。我家附近有个古老的庙宇,庙宇的柱子上就刻着一些植物纹样。那些纹样经过了这么多年,虽然有些模糊了,但还是能看出它们的精致。我每次经过那里,都会停下来看一会儿。我就在想,以前的工匠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把这些纹样刻上去的呢?是希望庙宇里的神仙也能感受到植物的美好吗?
中国传统美学中植物纹样的特点
《中国传统美学中植物纹样的特点》
我呀,一直觉得中国传统美学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装满了数不清的好东西。植物纹样就是这个宝藏里特别闪亮的一部分呢。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宝相花纹样是中国植物装饰纹样。
植物纹样是中国传统历史装饰纹样中的重要篇章, 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国装饰艺术史之中, 有上千年的历史, 宝相花纹样更是一种本土纹样融合外来纹样的典型代表。
已有的文献资料对宝相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敦煌壁画、藻井等方面, 大都讨论佛教鼎盛时期的宝相花形态, 缺少对其形成过程以及变化的研究。
文章将从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原始时期到秦汉时期的本土莲花纹样、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结合外来宗教文化, 加入葡萄纹, 石榴纹等元素形成宝相花雏形、隋唐宝相花纹样正式形成、宋后宝相花纹样的成熟发展, 以及佛教东传这个时间节点来梳理宝相花的成因以及流变过程。
一、宝相花前身——莲花莲花也是许多世界文明中神圣的代表, 在古印度被看作是英雄气概的象征;在古埃及, 人们看到莲花天亮时开放, 天黑时闭合。
于是埃及人以为太阳是早晨从东方的莲花里出现, 夜晚太阳消失在西方的莲花里;伊朗的雅利安人则将蓝色的莲花当成“水中之光”来崇拜。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一) 佛教中的莲花莲花在印度佛教中代表了再生、纯洁和不受轮回之苦。
佛教创立之后, 也将莲花作为宗教圣物。
在印度原始佛教中还有后来的藏传佛教当中, 对莲花形象的崇拜都十分明显。
在佛教中有四大莲花, 分别是代表菩萨慈悲心的芬陀利花、代表毒物变成美好事物的拘物头花、代表钵头摩地狱的表钵头摩花和代表庄严佛眼的优钵罗花。
莲花也是佛教的八瑞相(图1) 之一, 代表了一切活动的鼎盛时期, 莲花本身也有旺盛生命的内涵。
在佛教和佛教经文里, 莲花又被隐喻成神圣的子宫。
其与象征男性的“金刚”结合, 意味着“空”与“色”的结合, 也象征佛法和智慧的契合以及大乐与空性的自然生成。
莲花也象征着西方红色阿弥陀佛“莲花部怙主”。
佛教中一般的莲花意象有四、八、十六、二十四、三十二、六十四、百、千瓣等;在手持器物中, 它一般有红色和粉红色两个颜色, 花瓣有八个或十六个;在其他的意象中, 它的颜色也有黄色、金黄色、蓝色、黑色或者白色。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纹样在各个时代的特征
1。
在夏商西周的基础变化上,更加程式化和抽象化。
这一时期的纹样由最初的祭司和礼器作用转向实用,摒弃了前代的怪兽纹,由原来的以鸟兽纹,几何纹为主转向了以表现现实生活的纹样为主。
2.由商代的“祭”和周代的“礼”渐渐转向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越来越多。
如宴饮、狩猎、舞乐、攻战等.3.流行纹样。
主要有:蟠螭纹、蟠虺纹、攻战纹、渔猎纹、小几何纹饰中的锦勾连纹、锦塔形纹等等。
四.秦汉时代的纹样特征该时期的纹样多构图紧凑,既写实又夸张,注重气势的描绘,纹样质朴但具有动感.汉代的纹样风格细腻、色彩丰富,常用数个动物合体穿插、盘叠,或植物体共生,构成了龙飞凤舞的形式美。
代表纹样。
龙凤纹、流云纹、各种动物纹及四神纹、铭文、几何纹、汉锦茱萸纹。
五.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纹样特征这一时期的纹样种类与前代答题相同,但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变化。
圆形或方形对称图形中填充动物或植物的纹样图案十分普遍。
传统纹样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较深,纹样的题材很多,内容大都与佛经有关。
代表纹。
狮子纹、忍冬纹、八宝纹、莲花纹、玉鸟纹、鹿纹、飞天纹及禽兽、经络、树纹等。
六.隋唐时代的纹样特征隋唐时代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以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发展。
图案纹样前代亦有大的发展,花鸟题材不断增多。
隋代岁采用朵花,卷叶纹样,并将之巧妙地穿插,交替排列,组成不通图案。
唐代纹样整体造型体现出丰满圆润、奔放流畅的风格特点,以生活类居多,并且花卉纹样取代了动物纹样的主流地位.1.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一)在瓷器方面。
其装饰纹样有几何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之分,手法多采用印花等。
(二)在染织和丝织方面.色彩斑斓,纹饰多样,明快大方,别具一格。
花鸟、联珠团花和缠枝www。
纹样的创造,极大地丰富了两汉以来的装饰传统。
多以羊、马及龙、凤为题,纹饰设计,新颖别致一富有生气.(三)在佛教植物装饰纹样方面。
(卷草纹):卷草纹又称蔓草纹,它吸收了宝相花和缠枝花的特点,因其卷曲状的花草纹样而得名,是传统装饰纹样之(宝相纹):宝相花本为佛教中的一种代表性装饰纹样,佛教中用“宝相庄严”一词称谓佛相,因此得名宝相花。
明代缠枝纹视觉艺术形式特征探析
缠枝纹是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
一般说来,它是藤蔓型卷草纹的延续和深化,其基本构成是使植物的枝茎成藤蔓状,骨骼呈曲线形分布,以波浪形、回转形或蜗旋形等枝茎样式进行扭转缠绕,并配以叶片、花朵或果实,其中花朵和果实为表现主题,而枝茎和叶片则为陪衬骨骼(见图1)。
在明代缠枝纹形态造型中,叶片、花朵或果实以及枝茎是组成其造型语言的组成要素,它们在相互对比和呼应的形式关系中展现了良好的组织性,使得看似复杂多变的组合形式,体现出丰富而又均衡有序的视觉特征。
通过大量收集相关图像资料,并对这些图像进行比较研究,我们从中总结出明代缠枝纹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视觉艺术形式特征:繁复里体现秩序,延展间彰显整体,绕转中包容多样。
1、繁复里体现秩序正如上文所言,明代缠枝纹是由各式植物的叶片、花朵或果实在枝茎的引导下重复组合而成,其中叶片数目众多、变化丰富;花果个体突出、主题鲜明;枝茎绕转起伏、延绵流长。
它们之间相互组合、互相映衬,构成了明代缠枝纹繁复扩展的装饰风貌。
而它的繁复并非是毫无规矩的拥挤和杂乱,相反,从其组成要素的基本形态到骨骼结构的构成方法,都表现出有机的秩序性特征。
这种秩序性的特征既是自然界的生态面貌,又是人类在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心理需要。
也就是秩序存在于自然生态中,秩序感积淀于人在适应生活的体验中,又体现在艺术形式的关系中。
[1](P.38)从明代缠枝纹的形态造型来看,其秩序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纹样中植物题材所具有的形态秩序和生长秩序;另一个是在此基础上组织而成的结构秩序和重复秩序。
明代缠枝纹艺术形式的秩序性特征体现在植物自然形态上。
缠枝纹的构成形式是以植物茎叶等要素呈藤蔓状起伏绕转而成,在这个形态造型中,植物的枝茎和叶片的组合形态占到很大的画面比例,也是最能突出表现缠枝纹装饰特征的构成部分,故而植物生态中的诸多秩序性形态特征,就成为了缠枝纹艺术形式的重要表象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植物纹样分析
视传三班刘雅静
在远古时期,我们以捕猎为主,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各种动物,因此那个时期,动物是在传统装饰纹样中占有主要地位的,但日后,随着我们人类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生活得到满足,我们便把整个自然界特别是花草植物纳入了我们视线作为审美的对象。
用现代的眼光去看中国的传统纹样,他们之间有个共通点,即“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的有机生成论和时空一体化动态模
式的宇宙观,对于古代的设计文化和传统造物观有着深刻的影响。
如茱
萸纹(见左图),它形式优美,线条流畅呈椭圆心形的叉
刺状,其在汉代织物中出现较多,常见和云纹组合一起,
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在当时寓有辟除不祥,祝颂长寿的
涵意。
这体现了当时人们祈求吉祥健康的强烈愿。
还有,
如具有宗教意味的植物纹样如莲花纹和卷草纹,卷草纹
也被称之为蔓草纹,及其与之相近的忍冬纹,(如右图)
它们都传达出人们渴望吉祥安泰的心里愿望,是出自人本身的最真实的想
法。
就我而言,我更加喜欢富有韵律的卷草纹(右图),卷草文的线条十分
的流畅,具有很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不光只是在古代的传
统美术上有很广泛的运用,现代的设计中卷草纹也有恨广
泛的运用,如室内装饰上的墙纸,指甲上的雕花,灯饰上
的造型等。
中国传统的植物纹样远不止这几种,比较常见的还有牡丹,寓意着儒雅等
意;还有菊花,予以着延年益寿,举家欢乐等意;兰花,寓意人得性格或
者品格高尚;还有竹子,象征着美好的祝愿。
中国传统的植物纹样的运用
有一个恨大的特点,即喜欢运用谐音字,如菊对“举”,竹对“祝”,藕对“偶”,寓意夫妻幸福,这样一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至今,许多的广告都是利用中国的谐音字来打“噱头”。
现代的设计其实和传统的设计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都是以人为出发点,希望人类自身可以更加好,中国传统的植物纹样,不仅仅是在古代得到广泛运用,现在的现代化设计之中也不乏有许多借鉴古代传统纹样的,只是在不断地变化统一之中,逐渐具有了现代的设计感。
但“万变不离其宗”,现代的设计也是同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