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残疾儿童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分析指导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智力发展迟缓或受损的儿童,他们的智力水平远低于同龄人。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一般儿童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关注。
本文将从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特殊教育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认知和情绪方面。
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较低,他们往往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
他们对信息的处理速度较慢,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接受新的知识。
智障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也较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情绪失控的情况。
他们常常体验到挫折和困难带来的负面情绪,对待自己的能力和自尊心有着较弱的抵抗力。
对于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认知能力的培养。
智障儿童的智力水平有限,但仍然可以进行一些基础的认知训练。
特殊教育师可以通过简化教学内容和使用具体形象的教具,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充分尊重和理解他们的学习节奏,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学习探索。
智障儿童的情绪管理也是特殊教育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特殊教育师可以通过情绪管理的培训和指导,帮助智障儿童学会更好地处理情绪。
可以教给他们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特殊教育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和艺术活动等方式,帮助智障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缓解负面情绪的积聚。
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也对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给予智障儿童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参与社交和学习活动。
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为智障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让他们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呈现出与一般儿童不同的特点,需要特殊教育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通过关注他们的认知和情绪特点,同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可以帮助智障儿童克服困难,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这样不仅有助于智障儿童的个人成长,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包容和进步。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的一类特殊儿童。
由于智障儿童智力上的缺陷,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社交方面存在着很多困难,这就需要采取特殊的教育和心理干预措施来帮助他们改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因此,孩子的心理问题尤为重要。
智障儿童心理特征是写定的。
首先,智障儿童在学习中难以跟上同龄人的步伐,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成果受限制,因此,他们的自尊、自信心、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力都很低。
其次,智障儿童在生活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他们比较孤独,平时交朋友也较困难,常常面临着难以解决的心理冲突和困境。
为了帮助智障儿童改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特殊教育方案,如下所示:1、对智障儿童进行身心全面的训练。
智障儿童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需要训练。
因此,教师或家长应该采取适当的身体练习,如体育锻炼等,以便他们能够提高身体素质。
同时,在心理方面,教师或家长应该耐心细致地陪伴他们交流、聊天,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意识。
2、加强语言教育和心理疏导。
许多智障儿童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较差,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语言教育和交流。
在这方面,教师或家长可以采用一些语音培训和语言疏导的方法,如对他们进行语言练习、谈心等,以便让他们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
3、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智障儿童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感情上得到支持和鼓励,增强自尊。
此外,我们还需要营造一种平等、尊重、开放的教育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受到同样的教育,赢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
总之,智障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干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
但是,只要我们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关怀,就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智障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智障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对策智力障碍是一种智力发展低于正常人群的状态,智障儿童在心理上存在着某些特点,这些特点会影响到其个体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表现。
教育界对智障儿童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由于孩子成长的多种因素影响,其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模式依旧是一个重要的探究方向。
本文将从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对策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1、认知发展滞后智障儿童的智力水平呈明显偏低,面对新事物的学习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他们对新信息的处理速度、记忆能力、注意力和理解能力都比其他正常儿童明显低下,也因此经常需要别人的指导和帮助,缺乏自我独立能力。
2、情绪行为不稳定智障儿童的情绪比正常儿童更容易波动,表现在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的交替出现、嗓音高、情感表现强烈等。
同时,智障儿童的行为表现也会受情绪影响而波动,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渴望关注、情绪激动等。
3、认知操作能力弱智障儿童对于个体认知操作难以熟练掌握,例如细微的品质差异、时间变化和数量判断等,这使得他们在解决生活、学习以及社交困难时感到身心上的挣扎和焦虑。
4、交往技能差智障儿童的交往技能较差,面对不同年龄段和各种性格特点的人群,他们缺乏适应和应对的能力,容易主观判断性状或性格,产生恐惧感或不信任感。
二、教育对策1、通过互动游戏激发智障儿童的兴趣在智障儿童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安排一些互动游戏的活动,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们放松心情,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情感抗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科普、绘本等形式引导孩子们慢慢认识世界,培养其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其语言能力和综合智力水平。
2、适度激发竞争意识通过适度激发竞争意识,教育者可以促进智障儿童的学习动力,这样他们会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的优势,并会不断给予自己心理激励以突破自我。
对于具备强烈竞争意识的儿童,合理提供针对性的奖励制度,鼓励他们面对困难而不屈不挠,这也能够为智障儿童的挑战感和成就感提供保障。
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残障⼉童⼼理健康教育 残疾⼉童如果能在学龄前得到相适应的教育,就能争取时间,使潜能得以开发。
下⾯由店铺为⼤家介绍残障⼉童⼼理健康教育,希望能帮到你。
残障⼉童常见的⼼理困扰 第⼀,敏感与敌对,容易情绪激动。
⾃卑⼼理使他们⼗分在意⾃⼰的缺陷,过多注意别⼈的语⾔、⾏为和态度,对他⼈的评价也极其敏感,对外界的情绪反应强烈,情绪波动较⼤,易发怒,常与⼈发⽣冲突。
第⼆,⾃闭与⾃卑,容易诱发孤独。
残障⼉童学习效率不⾼、失败的经历较多,容易产⽣⾃卑⼼理和⽆能感;由于受过分保护和照料,可能任性、⾃私并伴有强迫、焦虑、⾃闭、情感和⾏为障碍等问题;他们乐于与同伴交往,特别是同为残障的伙伴,他们不愿与周围的⼈交往,久⽽久之就会产⽣孤独感,性格变得内向,甚⾄会出现交往和社会性功能障碍。
第三,抱怨与悲观,容易内⼼消极。
当残障⼉童做事遇到困难或受到嘲笑时就会产⽣抱怨情绪,抱怨亲⼈、朋友,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他们常常认为⾃⼰是⽆能的、多余的,他们常常对⾃⼰失去信⼼,产⽣悲观消极的⼼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残障⼉童⼼理健康教育途径 第⼀,培养积极健康情绪,帮助残障⼉童找到⾃我。
通过教育活动使残障⼉童学会对情绪进⾏⾃我调控,学会表达情绪,疏导负性情绪,如愤怒时,可以听⾳乐、作画、进⾏运动等,悲伤时找朋友倾诉;焦虑时,可以进⾏⾃我放松等。
还可以从残障⼉童的闪光点⼊⼿,逐渐使他们认识到⾃⼰不是⽆能的,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使他们逐步建⽴起⾃信,找到⾃我。
第⼆,优化⽣活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影响⼼理情绪。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因素。
稳定的⽣活和教育场所,必要的物资设备,适当的空间条件,是开展⼼理健康教育的物质基础。
在教室的布置中,推⾏“⼀块语⾔版、⼀个玩具柜、⼀个⽣态窗、⼀个⾳乐⾓”,有利于教师在⼼理健康课上发展学⽣的多种智能。
第三,开展⼼理教育活动,把握好健康⼼理发展⽅向。
通过开展⼼理活动,培养学⽣的⾃主意识,通过开展义务奉献活动,培养学⽣积极融⼊社会、融⼊周围环境的⼼理能⼒。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分析.docx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分析障儿童因为本身身体存在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心理问题。
如果对他们的心理问题不进行有效的疏导,最终势必会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所以,针对现在的智障儿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下成长。
一、智障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智障儿童因为本身原因,其出现的不良适应行为的频率要远高于普通正常儿童,而且他们许多儿童不仅身体上可能承受着痛苦,更为重要的是心理上存在的痛苦,很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而他们心理出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两种。
(一)身体上存在的缺陷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会直接影响到这个人的心理健康,我们任何人都是如此。
抑郁症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在现代的人们生活中,因为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和各种方面的压力,造成了许多人都可能出现抑郁症。
这种情况属于原发性抑郁症,一般情况下比较轻微,容易进行调节。
而一旦人们因为身体健康而产生的抑郁症是很难进行疏导和治疗的,最好的方法是将人身体上的疾病治疗好,这样他们就会瞬间心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这种抑郁症被称为继发性抑郁症。
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出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影响。
而多数的智障儿童不仅是智力出现了先天性问题,而且身体上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残疾,这就很容易造成这些儿童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健康成长。
(二)缺陷来自家庭方面的关爱如果一个家庭中出现了智障儿童,可以说这是家庭的大灾难。
因为许多家长无法面临这样一种现实,对智障的孩子不能做到正常的对待。
家长在看到智障孩子时,经常会出现自卑、自责等心理状况。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家长要么就是拼命的工作,为这个孩子创造更多的财富好让其在未来的生活中,可以好好地活下去。
要么就把这样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进行抚养,很少会对这些孩子进行关心,使得这些孩子在长时间内无法得到父母的爱,严重的缺少了家庭所带来的那份温暖。
还有一些家长,因为这种心理最终会恼羞成怒的状态,对这样的孩子经常是非打即骂,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的生活如同人间地狱一般。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在智力发育上出现了明显偏离正常,程度与限制的一类儿童。
他们在认知、学习、社交和情感等方面都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接受特殊的教育和生活关爱。
对于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特殊教育,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以便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
一、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1. 认知发展滞后智障儿童的认知发展明显滞后于同龄儿童,他们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抽象概念和复杂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因此教学要简化、具体,需要注重重复和巩固。
2. 学习困难智障儿童学习的速度和效率都较低,他们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才能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学要结合其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社交沟通困难智障儿童在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上存在较大的困难,他们往往难以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也难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需要特殊教育老师和家长的耐心指导和帮助,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4. 自理能力差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较差,需要长期依赖他人的照顾和帮助。
他们在个人卫生、饮食和穿着方面需要额外的指导和训练,以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二、智障儿童特殊教育的重要性1. 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智障儿童由于认知发展的滞后和学习困难,需要接受特殊的教育和学习辅导,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提高学习成绩。
特殊教育能够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障碍,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和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智障儿童往往因为自身的特殊情况和学习困难而自卑和沮丧,特殊教育能够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和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价值观和自尊心,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
3. 促进其社交和情感发展智障儿童在社交和情感方面存在困难,特殊教育能够通过系统的社交训练和情感培养,帮助他们克服社交障碍,提高情感表达能力,融入家庭和社会,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智力发育迟缓或缺陷,导致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的一类儿童。
他们常常面临着特殊的教育需求,需要特殊的关爱和教育方式。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与一般儿童有很大的不同,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进行特殊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就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进行探讨。
1. 自我意识薄弱智障儿童常常由于智力水平低下而导致自我意识薄弱,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所困难。
因此在教育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如游戏、音乐等形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渐渐提高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增强自我意识。
2. 情绪控制能力较差智障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情而产生情绪波动。
在教育中,需要通过理解和包容,耐心指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培养他们平稳的情绪状态。
3. 注意力不集中智障儿童的注意力通常不够集中,他们对事物的关注度不高,容易分心。
为了帮助他们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教育工作者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如利用游戏、视觉辅助等,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4. 学习难以适应和转变智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新知识和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他们通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指导。
在特殊教育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每位智障儿童的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转变。
5. 社交能力差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通常较差,他们往往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在特殊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特殊教育是指以智障儿童为主要对象的一种教育方式,旨在通过个性化教育方法和特殊教育资源,帮助智障儿童克服他们的学习障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特殊教育需要重视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在特殊教育中,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智障儿童的特点,采用具体的教育方法,如个性化教学、多感官教学等,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和教育。
残疾儿童心理辅导 (2)
专家在这项调查中发现,残疾儿童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达到18.2%。
这些儿童在情感上感到孤独、自卑、敏感;性格上孤僻内向、固执少语、语言认知能力有限。
其负性情绪与自身不良的性格特征密切相关,跟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态度也不无关系。
范力,男,四岁,是我班的一名残疾儿童。
他一出生就没有左手,只有短短的一截前臂,属于先天性的肢体残疾。
肢体残疾儿童的智力正常,因此,他们和正常儿童在身心需求方面并无差异,在教育上也应该和一般儿童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把他当成普通儿童一样进行教育,又要根据他的残疾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教育措施,以满足其基本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求。
一、积极引导、培养其独立生存能力刚开学时见到范力,他的断臂极大地激起了班上老师的母性和同情心。
无论什么活动,老师都给予他与众不同的待遇:来到幼儿园,老师多抱一抱他;洗手后,老师帮他把毛巾挂上;吃饭时,老师把饭菜放在他的面前,有时还要喂喂饭;户外活动,老师也下意识地把他和其他小朋友区分开来,容易摔跤的活动少参加,运动量少些;对他的关怀和照顾无微不至。
渐渐地,他做事不那么积极了,对于新事物,也不敢主动地去尝试;总是喜欢依赖老师,对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肯去做。
面对这种状况,班上老师及时调整措施,用普通小朋友自理能力的标准去要求他,不再对他个别照顾。
别人能做的事情,例如:洗手、洗脸、吃饭、穿脱衣服鞋袜等,我们要求范力努力去做。
首先,我们利用一些故事,让他树立“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观念,并知道别人能做的事,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也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正常地生活。
其次,我们教给他一些正确的方法,使他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例如:穿袜子。
一般3、4岁的孩子穿袜子,都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手有残疾的范力来说就更困难了。
于是,我们自己先尝试用一只手来穿袜子。
对于用惯双手的成人来说,真的很不习惯。
我们通过不断地尝试、摸索,终于找到了一种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法,再手把手地教范力穿袜子。
残疾儿童的心理辅导与支持
残疾儿童的心理辅导与支持残疾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常常面临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挑战。
心理辅导和支持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残疾儿童的心理需求,介绍心理辅导和支持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一、残疾儿童的心理需求残疾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他们可能面临身体上的不便,缺乏某些基本能力,或者经历长期的医疗和治疗过程。
这些因素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残疾儿童可能面临着自信心和自尊心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缺乏自信和自尊。
这种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残疾儿童往往需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他们可能需要面对身体上的痛苦、学习上的困难以及一些特殊需求。
这些问题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和负担,需要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最后,残疾儿童可能会面临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偏见。
他们可能被他人误解或误解他们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这种社会压力会对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感到无助和沮丧。
二、心理辅导和支持的重要性针对残疾儿童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心理辅导和支持的重要性:首先,心理辅导和支持可以帮助残疾儿童建立自信和自尊。
通过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价值,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残疾儿童可以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尊。
其次,心理辅导和支持可以帮助残疾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和应对困难。
倾听他们的感受和烦恼,提供正确的信息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困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心理辅导和支持可以减轻残疾儿童面临的社会压力。
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减少对社会歧视和偏见的影响。
三、帮助残疾儿童克服困难的建议和方法为了帮助残疾儿童更好地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可以考虑以下建议和方法:首先,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与残疾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是实施心理辅导和支持的基础。
残障儿童心理辅导
残障儿童心理辅导撰文时间:2021年10月29日在当前社会中,残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残障儿童因身体上的不足而可能面临各种挑战,这些挑战常常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利用专业知识和技巧来开展残障儿童心理辅导的方法。
一、了解残障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残障儿童的心理辅导,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
每个残障儿童都有独特的背景和情况,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其身体条件以及发展水平。
例如,在与视力受损儿童进行沟通时,应该采用更多听觉和触觉方面的手段;与听力受损或语言困难儿童交流时,则可通过手势或使用辅助设备进行沟通。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到残障儿童在情绪和社交上可能存在的困难,需要针对性地提供支持。
二、创造积极有益的环境为残障儿童提供一个积极有益的环境是心理辅导的重要一步。
这包括了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环境。
首先,在学校中,可以进行同伴支持项目,鼓励其他学生主动与残障儿童接触,并尝试与他们建立友谊。
家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父母和兄弟姐妹应该给予积极正面的支持和鼓励。
此外,整个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平等友善的氛围,以便残障儿童可以自信地参与各种活动。
三、倾听和沟通当进行心理辅导时,我们要非常注重倾听和沟通。
通过认真聆听残障儿童内心深处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和需求,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并提供恰当的帮助。
虽然部分残障儿童可能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画画或者使用其他形式的媒介帮助他们表达情绪。
同时,我们应该避免给予过多指导和批评,而是鼓励他们通过积极行为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四、培养积极心态培养残障儿童内心的积极心态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目标之一。
对于面临困难和挑战的孩子们来说,正向思维和情感管理能力将是他们未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
在辅导中,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学会认识自己身上和周围环境中所存在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优秀范文五篇]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当前,在残疾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
其中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
心理健康是指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和谐的精神状态。
包括自我身心知觉明确,能正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情绪稳定、乐观、有生活目标、乐意和胜任工作,人际关系和谐等。
著名的心理学家西塞罗曾说:“心理的疾病比起生理问题的疾病为数更多。
为害更烈。
”那么,当前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如何对待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呢?我们来做以下的探讨。
一、当前残疾儿童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㈠一般心理障碍1.自卑:表现为不能正视自己的生理残疾。
认为自己总比健全儿童矮一截,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由于升学、就业等的限制及社会传统的偏见,对未来丧失信心,有些残疾儿童更是自暴自弃,不思奋发。
2.孤僻:由于生理缺陷,而游离于普通儿童之外,喜欢独处,只爱与同类残疾儿童交往。
3.多疑:常常表现为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仅依据感性认识和事物表象作出推断。
当周围事物出现时,不管与自己有无联系都会表现疑虑、反感等情绪,并通过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充分流露。
4.依赖:一些残疾儿童在家庭受到过多的照顾,养成依赖的习性,其中盲童依赖性最强,即使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愿做,一味地等、靠、依附于他人,自主自立能力很差。
5.虚狂: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一触即发,对人无礼貌,好表现自己。
6.过度激动: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曲解其原意时,极易激动,举止冲动,待人态度生硬,乱发脾气,不听劝告。
㈡行为偏差 1.偷窃:这在听觉障碍儿童及智能低下儿童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的思维质量带有明显的缺陷,同时听不到和不理解社会舆论对此行为的评价。
2.打架及其他侵犯性行动。
㈢青春期心理障碍1.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并且伴有适应行为能力缺陷的儿童。
他们的智力发展迟缓或受损,使得他们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进行学习和生活。
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和特殊教育是关注他们发展的必要方面。
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波动:智障儿童常常由于无法理解自身的困境和与周围环境的不协调而产生情绪波动。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易激动、焦虑、沮丧等情绪,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2. 自卑感:智障儿童常常因为智力上的差异而产生自卑感。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并认为自己不如正常儿童。
这种自卑感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
3. 社交障碍:智障儿童往往无法适应正常儿童之间的社交交往,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行为怪异、社交能力差、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等问题。
这种社交障碍会使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感到困惑和孤立。
4. 学习困难:智障儿童在学习上面临很大的困难,他们可能无法理解教材内容、记忆困难、语言表达能力差等。
这会导致他们在学校中与正常儿童之间出现明显的差异。
针对智障儿童的特点和需求,特殊教育应该提供以下方面的支持:1. 个别化教学:特殊教育应该根据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注重教育中的差异性。
教师应该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制定个别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 情感支持:特殊教育应该关注智障儿童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辅导。
教师应该鼓励智障儿童积极面对自己的困境,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并提供适当的情感支持和指导。
3. 社交技能培养:特殊教育应该注重培养智障儿童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逐步适应社会和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往。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团体活动等形式,帮助智障儿童学习适当的社交行为和与他人的沟通技巧。
4. 家庭支持:特殊教育应该与智障儿童的家庭建立紧密联系,提供必要的家庭支持和指导。
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智障儿童的教育计划,在家庭中创造一个积极支持的教育环境。
残疾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策略-精选文档
残疾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不断增多,残疾学生受教育的比例不断增加,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
一、残疾学生心理特征分析残疾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人群,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1.敏感自卑。
残疾学生由于身体的原因,生理上的缺陷使得残疾人各方面都会遇到困难,也更为敏感。
与健全人相比,他们始终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低人一等,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生活的信心与勇气,其表现就是不愿在人多广众之下做事。
由于常常受到厌弃与歧视,极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情绪。
自卑是个人愉快生活和进步的天敌,它使许多人失去信心和勇气。
所以具有自卑心理的残疾学生就表现为心境消沉,少开笑颜,不愿谈吐,很少交往,拒绝在公众场合露面,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
2.逆反心理。
由于生理上的残缺,造成了其它方面的差别,同时又有部分残疾学生是贫困生,加上社会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公正、不公平、不公道的现象,就使得残疾学生把自己的“窘迫”从归罪于“老天”迁移到归罪于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公平。
他们对一切正面的教育不信任,持怀疑态度。
产生逆反心理后,他们会以逆反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他们对老师的管理反感,对学校稳定学生思想的教育反感,对学校的政治课反感,认为是骗人的,专拣好的说,现实生活并没有说的那么好。
他们也对所学的专业反感,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反正自己都是个残疾人。
所以他们有时和学校、老师的要求对着干,以发泄心头的不快。
3.冷漠心理。
由于生理上的残缺,在社会群体中,残疾学生处于一种弱势地位。
这样就造成了他们一方面要照顾自己,还要在不同的场合中掩饰自己,以维护自尊;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真诚的关心和帮助。
这样由于自己更多地关注自身和希望他人关注自己,从而变得较少关注他人。
对别人了解少,也就较少有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冷漠心理。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个案分析与教育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个案分析与教育一、案例研究背景目前,在我国残疾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叛逆、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残疾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性行为、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残疾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因此,重视和加强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特殊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和无法回避的课题。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著名的心理学家西塞罗曾说:“心理的疾病比起生理问题的疾病为数更多、为害更烈。
”那么,当前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如何对待残疾学生的心理障碍呢?我们以具体案例分析的形式来做以下的探讨。
二、案例实录(一)基本情况辅导对象:李敏(化名)性别:男年龄:14岁身体状况:患有先天愚型成长背景:出生后被遗弃,后被一位好心奶奶收养,直至12岁时,奶奶去世,被社区送到特教学校学习能力:身体柔韧性和模仿能力强,喜欢运动、舞蹈,语言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差,对写字、画画、做手工很感兴趣主要表现: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好晃椅子,伸腿,随意进出教室,经常惹同桌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但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课余活动中不大合群,听不懂老师的安排,自我意识很强,好搞“恶作剧”,如有时接连用头把几个同学撞倒,自己却满不在乎;在日常生活中则表现得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大人不能满足,便大喊大叫,甚至摔门而去,精力显得特别充足,过后会自己躲在角落哭泣,等着老师安慰;当受到批评时,先是怒气冲冲大吼,朝其他同学发脾气,骂人、动手打人,老师耐心教育后,他会哭着抱住老师;他对看电视很感兴趣,碰到爱看的节目,如武打片、动画片,能一连看上一、二个小时,如果谁换台了,他又会脾气暴躁,对喜欢吃的菜饭和零食,自己一定要多多的,喜欢拿别人的东西。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
浅谈智障儿童心理的特点及特殊教育智障儿童是指由于生理、病理、遗传等因素所致的智力发育迟缓或缺陷,并且对于学习和适应环境存在严重困难的儿童。
心理方面,智障儿童存在着一些特点。
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自我意识淡薄智障儿童往往缺乏自我认识和意识。
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自己的存在和意义,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这样一来,他们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支配,导致自我认识缺乏、意识淡薄,进而对于社会适应存在困难。
二、情绪稳定性差智障儿童在情绪方面往往是比较动荡的。
他们的情绪反应较为迟缓,对于环境的变化缺乏适应性。
同时,他们的情绪往往比较极端,容易因为小事情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智障儿童在情绪上无法良好地控制自己,进而对于生活和学习的适应存在困难。
三、社交能力差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往往较差。
他们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求。
同时,由于语言和认知方面的障碍,他们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从而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智障儿童在社交方面存在困难,无法很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四、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智障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
他们在遇到危险或困难时,无法很好地保护自己,容易受到伤害。
同时,他们也不能很好地辨别好坏,会受到不良环境和人的诱惑,进而导致自己受到伤害或危害他人。
为了解决智障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需要进行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应该根据智障儿童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帮助智障儿童克服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培养其自我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教师要与智障学生亲近,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立一个人,从而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自信心。
只有这样,智障儿童才能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进步,获得更好的未来。
残疾儿童的心理特征 -回复
残疾儿童的心理特征-回复残疾儿童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尊心脆弱、适应困难、容易产生挫败感、社交障碍、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具有特殊兴趣等。
首先,自尊心脆弱是残疾儿童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残疾儿童与其他正常儿童有一定的差异,他们常常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同龄人的非议和歧视,这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残疾感到羞愧和自卑,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从而导致他们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和态度。
其次,适应困难是残疾儿童心理特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残疾儿童的身体和功能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们可能需要依赖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一些常规的任务,这会使他们感到无助和无能。
同时,由于他们的身体状况不同于一般儿童,他们需要进行特殊的学习和康复训练,这也给他们的适应带来了困难。
除此之外,残疾儿童容易产生挫败感是其心理特征的另一个表现。
由于他们在某些活动或任务上受限制,他们可能经常面临失败或困难。
这使得他们容易感到挫败和失望,产生自卑感和自怜情绪。
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无法做到与正常儿童一样的事情,这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此外,残疾儿童常常面临社交障碍。
由于他们的身体或功能存在一定的障碍,他们可能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自如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和与他人相隔离,缺乏与同伴建立深入友谊的机会。
这种社交障碍可能会使他们在心理上感到孤立和排斥,增加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焦虑和抑郁情绪是残疾儿童心理特征的另一个显著方面。
残疾儿童常常面临来自社会和自身的压力,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身体和功能,担心其他人的评价,担心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
这些焦虑和抑郁情绪可能导致他们无法专注于学习和日常活动,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最后,残疾儿童常常具有特殊的兴趣。
由于他们的身体功能存在一定的限制,他们可能会培养出一些特殊的爱好和兴趣,例如艺术、音乐、体育等。
这些特殊的兴趣可能成为他们寻求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的途径,也会使他们在特定领域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案(通用8篇)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案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案(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案(通用8篇),欢迎大家分享。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案1一、学生的基本情况:xxx,二年级学生,男,7岁。
二、家庭情况:父母均在外打工,爷爷做监护人。
并且父母关系不很好,有离婚的倾向,母亲几乎不回家来,也很少联系孩子和关心孩子。
三、个性特征:该生虽很然聪明,但极为的不爱学习,讨厌写作业,爱与别的同学追逐打闹玩耍,并且也很胆大,经常和高年级孩子对峙,身上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品质。
1.该生不太讲卫生,生活习惯差。
2.上课不听讲,不写作业。
3.有时在班级还拉帮结伙制造一些事端。
四、原因分析:1、父母的监管不到位,而监管人爷爷却又溺爱管不住。
2、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能缺失,孩子的认知及行为习惯都有待家长的培养和提高。
3、陈玉宝胆子大,很多事要自己做主说了算,所以在班级就有一帮小哥们。
五、具体措施:1、与家长沟通。
首先,让家长了解家长在孩子跟前陪伴的重要性,明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肩负的责任,懂得家长才是孩子更好的老师。
2、教家长如何加强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走上积极向上的道路,并懂得如何家校共管。
3、孩子在校,作为教师的我要严格要求他。
4、教孩子要学会感激,利用各种节假日为父母做事,让父母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能做事了,加强孩子和家长的沟通。
5、改善同学关系,把在小帮派里发挥的作用引导为班级集体作贡献上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出他的积极性。
六、初步结果: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工作,该生改变学习的态度,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与写作业。
特别是思想境界提高了,坏习惯和毛病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他知道了要学会感激,学会关心他人,爱护班集体,并且热爱老师。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乐意在群体中表述自己对名字的想法。
残疾儿童的心理特征
残疾儿童的心理特征残疾儿童是指因生理或心理原因而在身体或智力功能上有缺陷的儿童。
他们与其他儿童相比,可能面临着更多的心理困扰和挑战。
了解残疾儿童的心理特征对于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关怀至关重要。
残疾儿童往往面临着自尊心的挑战。
他们可能感到自己与其他儿童不同,并因此产生自卑感。
这种感觉可能来自于他们无法像其他儿童那样自如地进行日常活动,或者因为其他儿童对他们的态度和言行。
因此,我们应该尽力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残疾儿童也可能面临着社交障碍。
他们可能会被其他儿童排斥或孤立,因为其他儿童对他们的残疾缺乏了解和接纳。
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一个包容和理解的环境,鼓励其他儿童与残疾儿童建立友谊并共同参与各种活动。
残疾儿童可能面临挫折和焦虑。
由于他们的身体或智力上的限制,他们可能无法像其他儿童那样轻松地完成一些任务或达到一些目标。
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沮丧和失望,并且担心自己无法胜任。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残疾儿童的心理特征还包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
他们可能担心自己的残疾会影响他们的未来,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希望和信心,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未来展望,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了解残疾儿童的心理特征对于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关怀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尽力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提供一个包容和理解的环境,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和未来展望。
通过我们的关爱和支持,让残疾儿童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拥有快乐和有意义的生活。
残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残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可见育人是一项十分漫长而艰巨的智能工程,特别是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教育好残障儿童(指盲、聋、自闭症、肢残和智残学生,由于生理上有缺陷,造成生活学习和交往等方面特别困难,而需要给予特别帮助和照顾的学生),不知要比常人多洒下多少心血和汗水,下面笔者拟就如何对残障儿童进行“育人”谈点粗浅的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商榷。
1.以“爱心”抚之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教师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道德情感,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极其重要的教育手段。
学生是教师的特定工作对象,教师的一切工作内涵都应浓缩于—个“爱”字。
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特别是残障儿童是一个生理上有残疾,心理上有创伤、求医无望的不幸学子,由于社会上的种种偏见,人们对他们的了解认识不够,关心和尊重不够,有些学生在家庭里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
于是,他们迫切希望在学校里能得到在社会上和家庭里得不到的东西——关爱、信任、尊重、鼓励、和蔼、温馨,尤其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关心和爱护。
为此,一个称职的特校教师必须懂得“爱”的艺术,把“爱”体现在“关怀、理解、支持”这六个字上,在学习和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用无私的爱去感化、温暖他们那已经冷却的心,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带领他们走出迷茫,使他们感受到校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为他们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提供保障。
在工作中,我常常蹲下身子与残障学生平视交流,与其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还用自己的钱带感冒生病的学生到医院治疗,回来后坚持守护在床边端水喂药和护理;学生的衣扣掉了帮其补上;学生的牙膏、香皂等日用品用完了及时帮其买回来。
让残疾学生在爱的暖流中增强信心,重塑自我。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是转变残疾学生永不衰竭的原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害羞,排队吃饭,必须在旁边。要求走的时候 说再见。知道你去找的时候,躲起来。怎样改变 害羞的状态。
学生,很少和别的同学在一起玩,对学习一点兴趣 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理你,自己想自己的事情,学习成绩退 步。封闭在自己的世界,达成好的沟通。
星期天学生在外面上网,怎样制止,不爱学习,不 爱制止。
• 学生,听力稍弱,可以看口说话,但是不 说,家里五口人,有四个人哑。怎样让他 开口说话。
听力障碍,智力没有问题,存在学习障碍, 一次两次,他要哭,接收不了哭。做心理 调整,一定要努力。不敢让他来讲台。
一个学生,没当班主任,优秀,篮球,舞蹈 不错,不喜欢参加。怎样让他参加?
男孩,聋哑,破坏行为,班级板凳,把螺丝 拆了,水管,什么都拆。
• 什么是心理? • 残疾儿童心理有什么特点?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人格
认知
情绪情感、意志8
人格倾向性
人格基本特征
感觉和知觉3
需要、动机7
能力、气质、性格9
记忆4
思维、言语及想像5
意识与注意6
• 心理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一: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
1、正常孩子思维特点
案例:一妈妈咨询,说孩子上5年级了,最近学习成绩下降,比较贪玩。我很着急, 经常对他进行个别谈话,讲道理,从明确学习目的讲到端正学习态度,从个人的前途 讲到祖国的未来,费心费口舌,他瞪着大眼睛听,就是听后不改,气得我直掉眼泪。 您说这是怎么回事 ?
• 智力障碍儿童好的时候可以,心情不高兴的时候 遍地打滚,哭还攻击老师。
• 有个学生,爱偷,没有用,做思想教育不听
• 听力障碍,高中学生,从小生活,上面有姐妹比 较关照,有同性恋倾向。
• 一年级听力障碍,男孩,不听老师讲课,超级破 坏能力。书写能力弱,先写A后写2.写在黑板上, 矫正破坏行为
入了三次学,退三次学,正常人,语言障碍 孩子,有一定的暴力倾向,退学是自残、 非常想家。
(优选)残疾儿童心理特点和 心理健康分析指导
龙里县洗马镇中心小学
陈老师;你好,我是宋兴辉,上次你提 供的关于留守儿童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经 过我和另外一老师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效 果,特向你表示感谢!
• 71期学员 2012-9-25 23:38:36
陈老师。您好。那天千校万师的培训虽然
是针对未成年人教育的一个心理讲座。但 是联系到自己的一些实际问题。解开了我 不少困惑。。以前遇到事情就是属于急躁 的那种。感觉自己心胸不开阔。。不肯低 头的那种。所以吃了不少亏。听了老师您 的讲座以后。感觉心里平静了很多。没有 以前那么浮躁了。
一: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
4、孩子在乎的价值 案例:案例一个初一的女生不想上学校, 就是因为自己学习不好得不到关注,想去 酒吧唱歌,认为自己的歌声有好多人关注 自己。
有机会得到肯定,得到关注 !
挑战、竞赛
对于差生,特别是爱打架的,可以举办 武术比赛,给孩子奖励,授予班上最佳勇 士,保护全班同学,保护学校同学。给与 肯定,转换学生。
神秘、新奇、意想不到
魔术:一朵玫瑰花 魔术口袋
• 变化多、节奏快
• 可帮助人、证明有能力。
让学生参与班级活动,分批给学生适当的 任务,体验完成任务的成就,比如给班上 同学领取午餐。
残疾儿童心理健康分析指导
残疾儿童常见的心理及行为问题?
• 一个给另外一个比一个鄙视的手势,相互打架, 后来打情绪很冲动,控制不下来。
有一个智力障碍,用嘴咬手,咬的变形,多次教育, 没有提醒手到嘴里。
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策略
理念上的人本、操作上的具体。 了解基础的心理机制
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策略
一:关系大于教育 建立良好关系的五大要诀 尊重 热情 真诚 同理心 平等的沟通姿态
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策略
视力残疾孩子 听力残疾孩子 智力障碍孩子
情绪不易控制,情绪表达较少有掩饰性, 冲动,脆弱。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 天,说变就变 .
情感特点
六年级小浩,觉得和老师沟通有问题, 语言表达对方不理解。从三年级开始,语 文由任老师换为刘老师,认为刘老师不喜 欢自己,有偏见,自己不喜欢刘老师。
情感上比较稳定,容易产生晕轮效应, 喜欢老师就喜欢老师上的课程,不喜欢老 师就不喜欢一切。
• 案例:李礼塬,男,10岁,中度智力障碍,右脚有轻度的 肢体残疾,该儿童跟父母一起生活(三口之家),父亲做 小生意,母亲在企业工作,父母都早出晚归,平时与孩子 的交流不多,常把孩子一人关在家中。该儿童没有进过幼 儿园,没有受过任何学校教育,由于他的智力障碍和身体 残疾,父母对其比较溺爱,任何事情都顺着他,久而久之 孩子养成了倔强、任性、散漫、多动的个性和习惯,凡事 都按自己的意愿去办,稍有不如意就乱发脾气,搞破坏。 进学校时,他一分钟也不能安静,经常大喊大叫,无故离 开座位,甚至不停的撕书,撕别的同学的作业本,严重影 响课堂纪律。如何帮助孩子?
视力残疾孩子 听力残疾孩子 智力障碍孩子
二:正常孩子行为特点
女儿现在读小学3年级,今年寒假我把她送到我哥那里小住一段时间,因 为我哥的女儿比她大2岁,两个孩子的感情自小一直不错。但最近孩子回来后, 却不时冒出一些脏话。孩子说是从姐姐那里学来的,是种时尚。我欲哭无泪, 解释了半天孩子才半信半疑地表示以后不说了。但我很担心,不知道她还从 姐姐那里“学到”了什么?
哑孩子,没带班主任,采用报复家长,用什 么方法批评孩子,比较好,做到心服口服。
小男孩,班长,看见老师很积极,不在时就 不做。事情离不开小男孩,怎样让他自觉 行为
• 工作压力大,觉得自己抱怨,爱唠叨,把 情绪带给孩子,孩子成绩吓,恶性循环, 自己压力,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感觉特殊 压力,从,校园文化等,工作要求,把压 力给家庭里面。带来负面情绪
视力残疾孩子
听力残疾孩子
智力障碍孩子
行为易模仿:通过观察学习(同伴教育) 班杜拉的实验。
一: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
3、正常孩子情绪情感特点
情绪特点: 8岁的董培现在见到老师就手抖、脚麻、抽经。原来上课时被老师喊到
讲台上罚站,站了一节课,从而感到委屈,想哭哭不出来。在医院查不出 任何原因,原来是对教师的恐惧反映产生了躯体化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