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4《列夫·托尔斯泰》预计课时二课时课型新授执笔审核时间:2013年月日星期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和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学情预设学情分析
学法设计诵读法,联想法。

指点迷津
课时设计第一课时(总第 1 课时)
导学设计教学设计斯帝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
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他为著名文学和历史人物所作的评论和传记,使他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五、六十年代托尔斯泰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从90年代中期开始,托尔斯泰增强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对自己宣传的博爱和不抗恶思想也常常感到怀疑。

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
教学要点: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整体感知托尔斯泰的外貌。

一、导语
(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

二、作者及列夫·托尔斯泰介绍
三、掌握正确读音
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摄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1904年写信给日皇和沙皇反对日俄战争。

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火车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他的坟上没有竖立墓碑和十字架,茨威格称之为“世间最美丽的坟墓”.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 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
(1)给加线字注音
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
(2)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禁锢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轩昂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广袤无垠
三、整体感知
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
阅读、观赏和讨论后明确:
四、精研第一部分髯(rán ):黝(yŏu)黑:鬈(quán)滞(zhì)留:愚钝(dùn ):器宇:禁锢(gù)轩昂(xuān’áng )髭(zī):
犀(xī)利:侏儒(zhūrú)酒肆(sì):尴尬(gān gà):炽(chì)热一绺绺(liŭ)锃(zèng )亮:甲胄(zhòu ):粲(càn )然:粗制滥(làn )造:藏污纳垢(gòu ):颔(hàn )首低眉:广袤(mào )无垠(yín ):
四、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
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五、精读文本
1、精读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1须发特点须2面部轮廓结构3面容表情4长相平平5拜访者的失望。


找出刻画人物的语句
外貌
1、须发特点:面部多毛须发浓密
2、面部轮廓: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3、面容表情:消沉忧郁丑陋可憎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3.
3.读了这一部分,再次观看彩色插图思考: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
交流讨论,总结如下:
五、总结
本部分前几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生动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

同时通过阅读,我们又全方位的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这样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你觉得作者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熟读课文,找出表明代表作者思想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长相平平:普通平常大众一员
5、令拜访者失望:期望眼见巨大反差
2、精读第二部分(6-9),找出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的语句。

眼睛
6、目光犀利黑豹似的;锃亮的钢刀;像枪弹;像金刚刀(比喻)
7、感情丰富热泪涟涟---闪闪发光---黯然失色---冷酷锐利---意趣盎然……
8、眼睛威力敏锐深刻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

9、赞美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支配世界缺少幸福
(肖像画)突出重点,大肆铺张某一局部精雕细刻。

3、小结写法
外貌平庸丑陋普通,眼睛精美
丑————反衬——————美
崇敬赞美
形欲扬先抑神
相反相成
印象深刻
六、作业:“感悟”基础识记、整体感悟部分。

语文早班车
升起心中的太阳
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在繁华都市中,无数的美好等待我们探索。

无数的磨难等待我们经历。

直面人生,笑对磨难,升起心中的太阳,让生命绽放奇葩!
升起心中的太阳,需要感悟可敬的生命。

文天祥告诉我,当你跌落人生低谷时,没关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苏轼告诉我,当你内心充满阴霾时,无所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李白告诉我,当你满心惆怅时,笑一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漫漫人生路上,总有一束曙光照耀着你,如风如雨,让你升起心中的太阳,感悟自己可敬的生命。

升起心中的太阳,需要带着微笑扬帆起航。

汨罗江边,屈原仰天长笑曰:“世人皆浊而我独清,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后沉入江底,带走了尘世的哀怨,将自己心中的太阳留在了人间。

延安脚下,毛泽东浩然长叹曰:“独立寒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毛泽东心中的太阳是亿万人民。

当新中国成立时,他笑了,因为自己心中的太阳升起来了。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升起自己心中的太阳,带着微笑出发,成功的曙光将会环绕在你身边。

升起心中的太阳,我们会发现每个人心中的太阳都是不同的。

小至一个鼓励、一次表扬、一个握手、一个微笑,大到一次成功、一次获奖,抑或是终生的幸福。

所以,找寻适合自己的那轮太阳,让充满生机的阳光播种在心间。

涓涓细流因为心存阳光,才得以汇成江海;寥寥树丛因为心存感激阳光,才得以棵棵成林;点点基石因为心存阳光,才得以座座成山。

升起心中的太阳,使前途光明无限;升起心中的太阳,使沿路生机盎然;升起心中的太阳,使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课题 4 《列夫·托尔斯泰》预计课时二课时课型新授执笔审核时间:2013年月日星期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和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重点难点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学情预设学情分析对于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指导
学法设计体验法、品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指点迷津学会对说明文的分析
课时设计第一课时(总第 2 课时)
导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课前检测
1.前一部分主要描写的内容是什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找出表明代表作者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举例如下:
二、感悟研读文本
学生推荐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第二部分,其他同学听读思考:
1.本部分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2.课文通过描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标画原文回答)
3.在写法上,与第一部分异同点是什么?教学要点:品味语言特色,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一、品味语言特色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分析其妙处。

例: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坚。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

(比喻中有联想,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例: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把额头比作树柴,皮肤比作墙,树材是胡乱劈成的,墙是用枝条扎成的。

运用比喻极力渲染出面貌的丑陋,生动形象,想象丰富。


2、找出文中的夸张修辞,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目光:……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竖直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对在额头上,……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4.茨威格的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讨论进行:
让学生讨论:最美的坟墓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说是最美的?
学生结组讨论、交流,并确立中心发言人在全班讨论、明确:
三、总结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流的作品。

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只有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才会理解茨威格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做出如此的评价。

四、质疑问难整理
五、探究讨论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六、作业
1.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托尔斯泰》并进而有计划地阅读三大代表作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这些夸张性的描写,不仅使托尔斯泰的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3、小结修辞手法的作用。

本文的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

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喻意深刻,韵味无穷,把读者带进无穷想像的空间,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1)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

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悲凉之地解冻。

(这段话主要是通过外貌描写来说明他的精神世界。

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否定土地私有制,抨击国家和教会,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养。


(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全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它们的主人
补充资料:《世间最美的坟墓》
作品全名:《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选自《当代世界散文名作》。

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到俄国旅行,拜谒了托尔斯泰墓,他有感于托墓的逼人的朴素,称颂它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

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

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准确的。


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

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3、小结:人物刻画形神俱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铺排渲染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揭示了托尔斯泰的深邃精神世界。

三、课堂练习
四、拓展阅读
课外收集有关托尔斯泰的介绍或传记,结合课文,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思想。

有条件的可以找托尔斯泰的作品来阅读。

五、写作训练
写一段人物肖像,300-500字。

要求:
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恰当地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

准确地使用丰富的词语。

教学反思
语文早班车
《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

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

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

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

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

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