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凝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X
IX
Blood X Sampling X
IX Trisodium IX VIII Citrate VIII
without
VII
VII
V
V
IV without
IV
III without
III
II
II
I
I
APTT Reagent
Intrinsic System
Activator
Ellagic acid, silica etc.
第一阶段 凝血酶原酶生成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第二阶段 凝血酶生成 第三阶段 纤维蛋白生成
凝血系统
凝血模式
凝血系统
凝血因子
1.内源性途径凝血因子 XIIa、XIa、IXa、VIIIa、Ca 2+
2.外源性途径凝血因子 III、VIIa、Ca 2+
3.共同途径凝血因子 Xa、Va、IIa、Ia、XIIIa、 Ca 2+
4.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
II、VII、IX、X
凝血系统
抗凝因子
一、体液抗凝作用
1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 抗凝血酶(AT)、肝素辅因子-II、 2巨球蛋白、 1抗胰蛋白酶、C1-抑制物等
2 蛋白C 抗凝系统 PC、TM、PS、PCI 凝血酶和TM结合后,激活PC为APC,在PS的 辅助下,APC灭活Va、VIIIa,并激活纤溶系统
in Blood
in Plasma
Fbg Reagent
XIII
XIII
XII
XII
IX
IX
Blood X Sampling X
II
Thrombin
without
IX Trisodium IX VIII Citrate VIII
VII
VII
V
V
IV without
IV
III without
III
II
贫血:CR%= CR% 100/(100-Hct)
临床意义:退缩不良见于
1 血小板减少 Plt〈50 109/L ; 2 血小板功能异常 血小板无力症; 3 凝血因子异常 VIII 缺乏; 4 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显著降低
血小板的有关检验
三、血小板粘附试验 四、血小板聚集试验 五、血小板激活的分子标志物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检查
(2)其他应用
一、基础理论
(1)止血机制(血小板) (2)凝血系统和抗凝机制 (3)纤溶系统 (4)血液流变学改变
止血机制
一、血管的止血功能
血管破损 反射性收缩(15—30s);
血小板
释放产物引起收缩
二、血小板的止Hale Waihona Puke Baidu和促栓作用
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形成血小板血栓
四、APTT测定的临床应用
* 肝素治疗的监测的理想实验 APTT比(1.5-2.5)
* 血友病的筛选:血友病甲、乙、丙
(缺VIII、IX 、XI因子),APTT明显延长 * DIC的诊断 * 内源凝血因子异常的筛选 * 血栓倾向的诊断 * 手术前常规(代替凝血时间) * 抗凝物质的检测
Principle of Fbg (Clauss Method)
抗凝物质的检查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 抗凝血酶III活性和抗原测定 蛋白C抗原、游离蛋白S测定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测定 肝素定量 狼疮抗凝物质
纤溶功能的检查
•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 t-PA活性测定 .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 PLG活性测定 • PAI-1活性测定 . D-Dimer测定 • 2-PI:A活性测定 •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 PAP测定 • 纤维蛋白肽B1-42和B15-42
标准化出血时间测定器法测定BT
血管壁的检验
三、血管内皮细胞的检验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vWF:Ag)
血浆 6-酮-前列腺素 F1测定 (PGI2的降解产物)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抗原测定(TM:Ag)
血浆内皮素-1测定
血小板的有关检验
一、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
参考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4)BT正常,Plt正常:血管壁异常(过敏性紫癜、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检验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2 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试验 凝血异常、抗凝物质
(1)APTT延长, PT正常 内源途径因子缺乏,VIII、 IX、XI
(2)APTT正常, PT延长 外源途径因子缺乏,VII (3)APTT延长, PT延长 共同途径因子缺乏,X、V、
三、检验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1 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试验:血管壁、血小板
(1)BT延长,Plt减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分特发和继发性
(2)BT延长,Plt增多:血小板增多症,分原发
和继发性
(3)BT延长,Plt正常:凝血因子缺乏(低纤维
蛋白原血症、血管性 血友病);血小板功能 异常(血小板无力症、 PF3缺乏症,贮存池病)
血栓与止血的检验
•南京中医药大学西内教研室 徐庆
本章提纲
一、基础理论
(1)止血机制(血小板) (2)凝血系统和抗凝机制 (3)纤溶系统 (4)血管内皮细胞系统
(5) 血液流变学改变
二、检验项目
(1)血管壁的检验 (2)血小板方面的检验 (3)凝血功能检验 (4)抗凝物质检查 (5)纤溶功能检查
三、检验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3.纤溶系统抑制因子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
纤溶酶抑制因子(2-AP)
纤溶系统 纤维蛋白生成和降解

二、检验项目
(1)血管壁的检验 (2)血小板方面的检验 (3)凝血功能检验 (4)抗凝物质检查 (5)纤溶功能检查
血管壁的检验
一、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CRT),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束臂试验
(白色 血栓)
一期止血
三、凝血因素
激活内、外源凝血途径,形成纤维蛋白网, 形成止血血栓(红色血栓)
二期止血
凝血机制
一、 凝血因子:
12种国际命名因子 (I--XIII,缺VI) 激肽释放酶原(PK) 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
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是糖蛋白, 在肝内合成。
凝血系统
二、凝血过程:
凝血因子相继激活的逐级放大的“瀑布”学 说
PL
Phospholipid
CaCl2
XII
IV
Calcium (Ca2+)
XI
IX
Ca2+, PL VIII
Measure
37癈
Clotting Time
X
Ca2+, PL
V
II
I
Fibrin
Normal Range 32-43 sec
凝血功能的检验
一、APTT试剂组成
磷脂:经氯仿或乙醚浸提的组织凝血活酶 (部分凝血活酶)
F1+2(凝血酶原片段1+2) FPA (纤维蛋白肽A) SFMC(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 TAT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PT 试验原理
in Blood
in Plasma
PT Reagent
without
XIII
XIII
XII
XII
IX
IX
Blood
Sampling
X
X
IX Trisodium IX VIII Citrate VIII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凝血功能的检验
三、纤维蛋白原测定 (2-4g/L) 四、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 五、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 六、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七、组织因子测定 八、凝血酶生成分子标志物检测
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抑制VIIa和Xa
二、细胞抗凝作用
单核-巨噬系统、肝细胞
抗凝因子
1 抗凝血酶(AT) 占体内总抗凝活性的50-67%
2 蛋白C抗凝系统示意图
纤溶系统
纤溶系统及其抑制因子
纤溶酶原(PLG)
纤溶酶 (PL)
1.内源性纤溶的激活
XIIa、激肽酶
2.外源性纤溶的激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Normal Range 11-13 sec
凝血功能的检验
一、PT实验结果报告形式
PT时间:11-13s,超过 3s为异常 PT比值(PTR):10.05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RISI,10.1
二、临床意义:
PT延长 见于外源及共同途径凝血因子异常 先天性或获得性(DIC、Vit K缺乏,肝病等)
1 减少:〈100109/L (1)生成障碍:再障、放射线损伤、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 (2)破坏或消耗增加:a 免疫破坏:血小板自身抗体、过敏性
药物损伤、血小板同种抗体;b 消耗亢进:DIC;c 血小板自 身异常: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2 增加:〉400109/L (1)原发增多:慢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血小板增多症 (2)反应性增多: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肿瘤
1、-血小板球蛋白( -TG)和 血小板第4因子(PF4)测定
2、P-选择素 3、血浆血栓烷B2(TXB2)测定 六、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 七、血小板抗体检查
凝血功能的检验
一、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综合检查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 PT)
二、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综合检查
II
I
I
37℃
I
Fibrin
Measurement Clotting Time
Calculated for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
Normal Range 200-400 mg/dL
凝血功能的检验 纤维蛋白原测定的临床应用
1 FIB参考值:2 - 4 g/L 2 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
判定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的必查项目, 常见疾病如 脑血栓形成、心肌梗塞、结核、风湿病、 肺炎、恶性肿瘤等
3 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
a/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 b/DIC诊断的重要筛选实验 c/溶栓治疗的监测 d/原发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原发性纤溶活性亢进、
恶性贫血及肺、甲状腺、子宫、前列腺手术等
受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影响,其次受血管壁完整性和收缩功 能影响,凝血因子影响较小
参考值:标准化出血时间测定器法(template
bleeding time,TBT):6.9±2.1min, 超过9min为异常
临床意义:延长见于:
1 血小板明显减少 原发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血小板功能异常 血小板无力症; 3 严重缺乏血浆有关因子 vW病、DIC; 4 血管异常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5 药物影响 乙酰水杨酸
VII
VII
V
V
IV without IV
III without
III
II
II
I
I
Extrinsic System
III IV
Tissue Factor Calcium (Ca2+)
VII III
Ca2+, PL X
Ca2+, PL
V
II
37癈
I
Fibrin
Measure Clotting Time
接触因子激活物:白陶土、鞣花酸等
二、参考值 32-43s,延长10秒以上为异常 三、临床意义
APTT延长见于内源性及共同通路凝血因子缺乏 1 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甲、乙型血友病等 2 后天性多种凝血因子缺乏:严重肝病、 DIC 等 3 循环抗凝物增加:SLE
APTT缩短见于DIC、妊高征等高凝状态
凝血功能的检验
原理:对毛细血管施加压力,观察血管壁、血管
内皮细胞、 血小板综合止血作用
参考值:5cm直径圆圈内,男性<5个出血点,
女性及儿童<10个出血点 临床意义:抵抗力减弱:血管病变;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性血友病 举例: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血管壁的检验
二、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测定 原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主要
PT缩短 见于高凝状态、多发性骨髓瘤等
凝血功能的检验
三、PT试验的临床应用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INR最好在2.0-3.0) 肝疾患严重程度的分类 维生素K缺乏 DIC诊断标准 外源性途径出血筛选 手术前常规检查
APTT试验原理
in Blood
in Plasma
XIII
XIII
XII
XII
凝血功能的检验 凝血酶生成分子标志物检测原理
F 1+2:反映凝血酶生成总量及凝血酶原酶活性
凝血酶原
凝血酶
F1+2
FPA:代表凝血酶生成后对纤维蛋白原水解能力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非连接性纤维蛋白单体
FPA、FPB SMFC:反映凝血酶作用后纤维蛋白单体的形成
TAT:反映凝血酶被抗凝血酶中和的程度
血小板的有关检验
二、血块退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 原理:血液凝固后,血小板释放血栓退缩蛋白,使纤维蛋白
网退缩,挤出血清。与血小板质、量,纤维蛋白原的质、 量,其他凝血因子的质、量,纤溶功能有关
参考值:退缩时间:凝固后1/2-1h 开始,24h 退缩完全
退缩度测定:析出血清量与全血量之比(65.8 ±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