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项技术管理制度.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picc置管工作制度

picc置管工作制度

PICC置管工作制度一、目的为确保PICC(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开展PICC置管工作的护理人员。

三、工作原则1. 遵循患者自愿原则,充分沟通,确保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2. 遵循医疗安全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置管过程安全。

3. 遵循专业培训原则,加强护理人员PICC置管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水平。

4. 遵循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四、工作内容1. PICC置管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置管适应症及禁忌症。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PICC置管的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取得书面同意。

(3)准备相关器材和药物,包括PICC导管、穿刺针、敷料、消毒液等。

(4)检查设备性能,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2. PICC置管操作流程(1)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皮肤消毒。

(2)选择合适的静脉,进行穿刺。

(3)插入PICC导管,确保导管尖端位于中心静脉。

(4)固定导管,包扎伤口。

(5)进行X线片检查,确认导管位置。

3. PICC置管后的护理(1)观察患者局部伤口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护理,避免置管侧手臂过度用力。

(3)定期进行PICC导管维护,包括更换敷料、冲封管、更换接头等。

(4)定期评估导管留置情况,必要时进行拔管。

4. PICC置管并发症的处理(1)出血:轻微出血可局部压迫止血,严重出血需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2)感染:加强局部消毒,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静脉炎:停止在此部位输液,给予抗炎、抗过敏治疗。

(4)导管堵塞:尝试正向冲管、负向抽吸,无效时拔管。

五、工作要求1. 护理人员应具备PICC置管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2. 严格执行PICC置管操作规程,确保操作过程安全。

3. 加强置管后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 定期进行工作总结,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常规

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常规

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常规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

可以通过放射显影,为患者提供中期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7天一1年)。

一、置管前护理(一)用物准备治疗车、聚维酮碘、无菌透明贴膜(10cm×15cm)、注射器、生理盐水、肝素钠注射液、治疗巾、PICC穿刺套包、无菌手套棉签等。

(二)患者准备1、在置管前需向清醒患者解释置入PICC导管的必要性及操作过程PICC管的特点及置管的优点,以取得患者配合。

2、置管时的体位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上肢外展90°。

(三)环境准备1、关闭门窗,避免人员走动。

2、避开生活护理,保证环境清洁,降低感染的风险。

(四)置管原则1、获得医嘱,与患者或家属谈话告知置管所有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必须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后才能置管。

2、由受过专科培训、有资质的专科护士进行操作,按照置管操作规范实施置管。

3、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手卫生规范。

4、置管后常规行影像学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位于上腔静脉中下l/3处。

5、置管后建立置管护理记录和PICC患者置管整体管理制度,并在数据库中保存。

二、置管后护理(一)观察评估导管1、置管后妥善固定PICC导管,应用无菌透明贴膜,面积为10cm×15cm,防止导管脱出。

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做好记录。

2、每日评估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上肢有无疼痛、红肿不适,触摸穿刺点周围有无硬结等情况。

3、每12小时测臂围一次,测量时手臂外展90°,在穿刺点以上l0cm的部位测量(同穿刺前测量标记处),并记录。

4、若臂围周长增加小于2cm,继续观察,增加2cm或以上,高度怀疑是血栓的早期表现,应予以相应的检查及处理。

5、若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动;冷/热湿敷,20分钟/次,4次/日;或涂多磺酸动多糖软膏,若二天后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予以拔除。

PICC置管术的护理操作要点和安全管理

PICC置管术的护理操作要点和安全管理

PICC置管术的护理操作要点和安全管理【摘要】PICC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置管操作,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从护理操作要点、安全管理、操作流程、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强调了重视PICC置管术的护理工作,加强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护理水平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学习,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PICC置管术的技巧和方法,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这对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PICC置管术、护理操作、安全管理、操作流程、置管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护理水平。

1. 引言1.1 研究背景PICC置管术(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需求的增加,PICC置管术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由于PICC 置管术操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患者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效果。

在PICC置管术的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多个关键要点,包括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正确选择管道通路、确保插管技术准确无误等。

这些要点在操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对于PICC置管术的护理操作要点和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通过加强对PICC置管术护理工作的重视和安全管理,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安全的护理服务。

1.2 研究意义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给予患者长期静脉内营养支持、药物输注或化疗等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正确的护理操作和安全管理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对PICC置管术的护理操作要点和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PICC操作及管理规范

PICC操作及管理规范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禁忌1.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2.存在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3.有血栓形成史。

4.确诊或疑似患者对器材的材质过敏。

5.确诊或疑似导管相关性感染、菌血症、败血症。

6乳腺癌术后患侧臂静脉.7血管外科手术史。

8患者预插管位置有放射治疗史,9拄拐杖患者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适应症1.长时间连续输液。

2.每日取血样〔建议使用4F或以上的导管〕。

3.周边静脉状况不良。

4.同时给与多种静脉输液药物。

5.使用配伍禁忌的药物。

6.输入高渗压或强刺激药物〔TPN或化疗药物等〕。

7.血小板过低或凝血功能障碍不适宜其他深静脉置管。

8.肥胖病或周身严重浮肿。

9.患者本人或医生的选择。

10.快速补液,监测心功能。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间安康宣教根本容:1.置管期间禁忌2.更换敷料的指导3.冲管的指导4.更换接头的指导5.紧急状况的应急处理6.出院指导一.置管期间禁忌:1.制止将胶布直接贴于导管上。

2.制止将导管体外局部人为地移入体。

3.置管侧上肢制止进展举重物及甩膀的活动,制止进展游泳、打球等运动,提重物不得超过10公斤。

4.导管部位制止接触锐器。

5.制止强力推注药物及使用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6.制止强力拔除导管。

7.制止使用酒精消毒管体。

8.置管一侧手臂防止测血压及作静脉穿刺。

二.更换敷料的指导:1.更换敷料的程序。

2.更换敷料的频次。

3.敷料的选择。

4.消毒的方法与要求。

三.冲管的指导:1.冲管的频次。

2.冲管的方法与手法。

3.冲管的程序。

四.更换接头的指导:1.不同接头的更换频次。

2.更换接头的程序。

3.固定接头的方法。

五.紧急状况的应急处理:1.导管断裂或破损:在导管断裂处上方或靠近穿刺点处将导管反折,并用胶布固定,到医院进展处理。

2.导管进入体或体局部断裂:加压固定导管,用手指按压导管远端的血管或立即于上臂腋部扎止血带,病人制动,立即送入医院行静脉切开术或在放射科DSA下取出导管。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及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操作及护理

经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

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某些药物渗出所致的静脉炎、静脉硬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PICC成本高,如置管失败,或置管后护理不当,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痛苦及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减少并发症,是PICC专科护士研究重点。

现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1 PICC置管1.1置管前宣教与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优势、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费用情况,使患者及家属对置管心中有数,消除紧张心理,配合置管,并签署PICC置管同意书。

1.2合理选择穿刺部位首选贵要静脉,其直、短且静脉瓣少。

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左侧的静脉路径较右侧长、弯曲,插管时难度较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故穿刺最好选择右侧肢体。

最佳穿刺点为肘窝下两横指处,穿刺点过高可能损伤神经及淋巴管,穿刺点过低则血管相对较细,易引起血流障碍和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1.3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治疗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

接触导管前尽量将手套上的滑石粉冲洗干净。

1.4置管注意事项置管前将患者床头抬高15度。

当导管送至腋静脉时需要让患者头部转向置管侧,下颌尽量贴近肩峰,低于置管侧锁骨下窝,或让助手协助用手压迫置管侧的颈静脉,防止导管向上进入颈静脉。

选择贵要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90度为宜,选择头静脉置管时,手臂外展与身体角度小于30度,摆放体位合适,可减少导管异位几率。

穿刺时严禁来回探测血管,以免对血管内膜造成机械性损伤。

1.5避免PICC尖端异位导管进入静脉后不能准确进入上腔静脉的中下1/3处,即导管异位。

导管异位会引起血液不畅,并发深静脉血栓;导管尖端进入右心房会引起心律失常、损伤心肌或瓣膜,甚至发生心包填塞。

为此,PICC置管后我科均进行DR胸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一旦发现PICC尖端异位,立即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常用老年护理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

常用老年护理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

常用老年护理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老年患者多病共存,由于自理能力缺陷及各种疾病的并发症,所需护理技术也复杂多样。

老年护理专业人员需具备为老年患者提供基本生活照护的技能,并掌握护理专业操作技能以及处理突发病情变化的急救技能。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了解患病情况、合作程度及PICC穿刺时间。

2.评估意识状态。

3.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导管置入及外露长度。

(二)操作要点。

1.打开PICC换药包,无菌方式取出治疗巾,在置管侧肢体下铺治疗巾。

2.测量双侧肘横纹上方10cm处臂围,与置管前臂围对比。

3.揭开固定输液接头的胶布,用75%酒精棉棒清除导管及接头下皮肤胶痕。

4.消毒双手,戴清洁手套,取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或注射器,安装输液接头,排气备用。

5.卸下旧接头,用酒精棉片消毒导管口,擦拭15s,待干,连接输液接头与预充式导管冲洗器(或注射器)。

6.抽回血,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或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进行正压封管。

7.由导管远心端向近心端除去原有透明敷料,防止导管脱出体外。

8.消毒双手,戴无菌手套。

9.用75%酒精棉棒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3遍,避开穿刺点,消毒直径为15cm并大于贴膜面积,充分待干。

10.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溶液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3遍,充分待干。

11.调整导管位置,预摆放导管固定装置,涂抹皮肤保护剂并待干,安装导管固定装置。

12.以穿刺点为中心,透明敷料下缘对齐导管固定装置下缘,塑形透明敷料,边按压边去除纸质边框。

13.用无菌胶带固定导管。

14.填写PICC患者维护手册及PICC维护记录单。

(三)指导要点。

1.告知PICC维护的目的及配合要点。

2.告知居家老年患者如出现胸闷、气促,并伴有穿刺肢体疼痛,应及时就诊。

3.告知居家老年患者PICC导管脱出时,严禁自行将导管送入血管,应保留导管并及时联系护士。

4.告知居家老年患者置管侧肢体避免剧烈活动、负重不超过5kg、不提举过重物体、不做引体向上及托举哑铃等动作。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摘要】对790例picc置管患者穿刺静脉的评估,穿刺血管的选择、置管方法、注意事项、术后护理及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护理,以保证picc置管后的护理质量,达到置管的长期使用。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不良反应;护理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为患者建立一条无痛性治疗的中心静脉通路,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有效避免了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伤和局部组织刺激,保证用药全过程的顺利进行。

【1】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科对790例行picc置管病人进行观察及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1.picc置管静脉选择主要选用肘部静脉: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第三选择头静脉,最好选择右侧路径【2】。

2.置管方法2.1询问患者准确的身高、体重或为患者进行测量。

2.2取仰卧位,拟穿刺上肢外展90°,操作者用尺子测量。

从穿刺点至右侧胸锁关节,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的距离为体内留置长度。

2.3留置picc导管后协助患者进行胸部x线透视,确认导管头端位置于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svc)内。

3.血管评估【3】:0级静脉血管明显凸起于皮肤表面,能触摸到粗直静脉,柔软、有弹性、固定;ⅰ级静脉血管较充盈,能隐约触摸到静脉部分,血管变硬、易滑动;ⅱ-ⅲ级静脉血管不充盈或塌陷,静脉触摸不到,血管变硬、静脉炎、滑动。

4.注意事项有出血倾向的病人要注意加压止血。

穿刺前应了解静脉走向及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静脉瓣处穿刺。

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放松,以确保穿刺时静脉的最佳状况,穿刺时避免损伤静脉内外膜,以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或渗漏。

注意避免穿刺过深而损伤神经,注意避免刺入动脉。

穿刺进针角度约20~30度,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少许,再送套管。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新)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新)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新)附表4.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细则【定义】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隐静脉(新生儿)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导管具有以下特点:①避免颈部和胸部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如气胸、血胸。

②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

③保护外周静脉。

④可在患者床旁插管。

⑤保留时间长,可留置1年。

⑥感染发生率较CVC低,<3%。

⑦适合医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及慢性病需长期输液者。

【适用范围】1.有缺乏血管通道倾向的患者。

2.需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血或血制品的患者。

3.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等。

4.输注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胃肠外营养液、脂肪乳等。

5.其他:如家庭病床患者等。

【禁用范围】1.缺乏外周静脉通道(无合适穿刺血管。

)2.穿刺部位有感染或损伤。

3.插管途径有放疗史、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

4.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后患侧。

5.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

【护理要点】1.血管的选择(表1)(1)首选静脉:贵要静脉——管径粗,解剖结构直,位置较深。

(2)次选静脉:肘正中静脉。

(3)末选静脉:头静脉——表浅,暴露良好,管径细,有分支,静脉瓣相对较多。

表1 静脉血管直径及血流量比较2.穿刺点选择肘下两横指处进针最佳。

3.导管的选择(表2)(1)导管型号选择:成人通常选择4Fr;儿童3Fr;婴儿1.9Fr。

(2)导管种类选择:可选择尖端开口式PICC导管、侧孔式PICC 导管。

表2 导管规格及流速4.测量导管长度(1)患者平卧,手臂外展与躯干成角90°。

(2)测量自穿刺点起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止。

(3)测量长度:头静脉要长于贵要静脉,左臂应长于右臂。

5.穿刺部位消毒(1)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

(2)消毒剂及消毒方法:①乙醇和碘伏:先用乙醇清洁脱脂,再用碘伏消毒。

静脉输液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基础护理课件)

静脉输液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基础护理课件)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测量导管置入长度及臂围
• 病人平卧 • 病人臂与身体成90度角 • 穿刺点首选肘窝区肘下两横指处 • 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
第三肋间为预置入导管长度 • 成人测量肘关节上4横指处臂围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皮肤消毒
• 戴无菌手套,患者臂下铺垫无菌治疗巾 • 2%碘酒、75%酒精或75%酒精、碘伏 • 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消毒皮肤 • 消毒范围:穿刺点上下各不小于10cm
• 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 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 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概概述 述
PICC静脉选择--肘正中静脉
• 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较多 • 故应于静脉穿刺前确认定位
• 理想情况下,肘正中静脉加入贵要静 脉,形成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 锁骨下、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
概概述 述
(即上下直径不小于20cm),左右至臂 缘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预冲导管
• 用无菌生理盐水预冲导管 并湿化导丝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修剪导管
• 撤出导丝比预计长度短0.5~1cm处, 剥开导管护套
• 在预计长度处,使用切割器减去 多余部分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穿刺
• 以15-30度角进行静脉穿刺 • 见回血后,放平穿刺针继续推进0.5-1cm,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撤出并移除导入鞘
指压套管端静脉稳定导管
从静脉内退出套管,远离穿刺部位
劈开套管并从置入的导管下剥下导入鞘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撤出导丝
• 轻压穿刺点上方,轻柔、缓慢撤出导丝
操操作流作程流程
冲管封管
• 抽吸回血 • 冲管 • 确认通畅撤去洞巾 • 连接肝素帽和输液装置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eriphera l 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远端到达上腔静脉的方法,该技术是―种全新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操作快速简便、创伤小,减少了反复浅静脉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为危重患儿的药物治疗及长期输液提供了安全、可靠、有效的途径。

目的1、补充液体、营养。

2、是药物快速进入体内。

准备1、护士准备了解患儿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对输液的认识程度、心理状态,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及血管状况;根据患儿的年龄做好解释工作;操作前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PICC穿刺包(包括套管针和硅胶导管)、输液器,5ml注射器、皮肤消毒剂、胶布、止血带,2副无菌手套、生理盐水、肝素盐水稀释液(IU/ml)、肝素帽、液体及药物。

3、患儿准备:平卧,手臂外展呈90°角。

因贵要静脉直粗、静脉瓣较少,为常用穿刺静脉。

4、环境准备清洁、宽敞,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扫地及更换床单。

操作步骤1、使小儿放松,以确保穿刺时血管的最佳状态。

2、扎止血带,消毒肘前区皮肤,戴无菌手套。

3、一手绷劲皮肤,一手持穿刺针,穿刺时进针角度约20°,在血管上方直刺血管,见回血降低角度再进少许,压迫导管尖端上方1cm处之血管,退出针芯,送导管至预计长度,退出套管,导管外翼夹住导管紧贴皮肤,用透明贴膜覆盖固定。

4、连接输液装置或用肝素帽封管。

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观察picc穿刺点有无红、肿、热、痛,液体渗出或硬结,发生静脉炎。

2、每天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次,抽血后应立即冲洗,每日更换输液器。

3、保特导管牢闭连接,注意预防空气栓塞。

4、正确封管,输液后用生理盐水10ml冲管再用稀释肝素封管。

5、穿刺处用无菌透明膜固定,防止出血,透明膜应在导管置入第一个24小时更换,每两天换一次,如有污染、潮湿,脱落,随时更换。

6、穿刺部位有炎症反应、疼痛和原因不明发热者应拔出导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

2.护士需要取得PICC操作的资质后,方可进行独立穿刺。

3.置管部位皮肤有感染或损伤、有放疗史者不宜进行置管;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或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术侧肢体、锁骨下淋巴结肿大或有肿块侧、安装起搏器侧者,不宜进行同侧置管;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上腔静脉压
迫综合征的患者不应进行置管。

4.穿刺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最后选头静脉。

肘部静脉穿刺条件差者可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塞丁格技术)。

5.禁止使用<10ml注射器给药及冲、封管,使用脉冲式方法冲管。

6.输入化疗药物、氨基酸、脂肪乳等高渗、强刺激性药物或输血前后,应及时冲管。

7.禁止在CT和MRI检查时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8.PICC置管后24h内更换敷料,并根据使用敷料种类及贴膜使用情况决定更换频次;渗血、出汗等导致的敷料潮湿、卷曲、松脱或破损时立即更换。

9.禁止在PICC导管处抽血、输血及血制品,严禁使用10ml以下注射器封管、给药。

10.禁止将脱出体外的导管再送人体内。

完善PICC护理管理的流程与规范

完善PICC护理管理的流程与规范

完善PICC护理管理的流程与规范PICC(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护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需要长期输液治疗、输入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液体的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

然而,要确保 PICC 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完善的护理管理流程与规范必不可少。

一、PICC 护理管理的重要性PICC 置管的患者通常病情较为复杂,治疗周期长,对护理的要求也更高。

有效的护理管理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血栓形成、导管堵塞等,还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

同时,规范的护理管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促进护理团队的协作和沟通。

二、当前 PICC 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置管操作不规范部分护理人员在置管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此外,置管位置选择不当、导管固定不牢固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影响了导管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护理记录不完善护理记录是评估护理质量和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护理记录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无法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三)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对 PICC 导管的维护知识了解不足,容易出现自行拔管、不按时维护等问题,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四)护理人员培训不足部分护理人员对 PICC 护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掌握不够,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践经验,影响了护理质量。

三、完善 PICC 护理管理的流程(一)置管前评估在置管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血管条件、治疗方案等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和导管型号。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 PICC 置管的目的、方法、风险及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置管操作规范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洗手、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2、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如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尽量避免在有感染、损伤或瘢痕的部位穿刺。

3、采用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一、目的(一)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二)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化疗、胃肠外营养(PN)等。

二、实施要点(一)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出凝血情况。

2.评估患者局部皮肤组织及血管情况。

3.由医生负责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PICC置管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 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环境。

2.选择合适的静脉:(1)在预期穿刺部位以上扎止血带。

(2)评估病人的血管状况,选择贵要静脉为最佳穿刺血管。

(3)松开止血带。

3.测量定位:(1)测量导管尖端所在的位置,测量时手臂外展90o。

(2)上腔静脉测量法: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

(3)锁骨下静脉测量法: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胸骨切迹,再减去2厘米。

(4)测量上臂中段周径(臂围基础值):以供监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新生儿及小儿应测量双臂围。

4.建立无菌区:(1)打开PICC无菌包,带手套。

(2)应用无菌技术,准备肝素帽、抽吸生理盐水。

(3)将第一块治疗巾垫在患者手臂下。

5.消毒穿刺点:(1)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范围穿刺点上下10厘米两侧至臂缘。

(2)先用酒精清洁脱脂,再用碘伏消毒。

等待两种消毒剂自然干燥。

(3)穿无菌手术衣,更换手套。

④铺孔巾及治疗巾,扩大无菌区。

6.预冲导管。

7.扎止血带,实施静脉穿刺:穿刺进针角度约为15-30度,直刺血管,一旦有回血立即放低穿刺角度,推入导入针,确保导入鞘管的尖端也处于静脉内,再送套管。

8.从导引套管内取出穿刺针:(1)松开止血带。

(2)左手食指固定导入鞘避免移位。

(3)中指轻压在套管尖端所处的血管上,减少血液流出。

(4)从导入鞘管中抽出穿刺针。

9.置入PICC导管:将导管逐渐送入静脉,用力要均匀缓慢。

10.退出导引套管:(1)当导管置入预计长度时,即可退出导入鞘。

(2)指压套管端静脉稳定导管,从静脉内退出套管,使其远离穿刺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专项技术管理制度(2)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管理制度
一、PICC置管从业人员资质
(一)执业资格:具备执业护士或执业医师资格,且有5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二)职称:具有护师以上或住院医生以上职称。

(三)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

(四)培训及考核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市级及以上PICC专业培训及考核,并获得相关资质认可。

二、科内管理要求
(一)各科开展PICC时,要成立“PICC管理小组”,各科护士长担任组长,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二)各科开展PICC之前,必须对全体护士进行PICC理论知识培训,以便及时的观察和处理患者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术前须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并签署《PICC术知情同意书》。

(四)严格执行PICC相关护理规范,加强置管期间的观察与护理,预防PICC相关并发症,并完善护理记录。

(五)未经培训,擅自开展PICC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医院相关规定追究管理责任。

三、执行会诊制度
(一)院内会诊:需要会诊吋向被邀请科室送会诊申请单。

(二)院外会诊:由邀请医院发函到我院护理部,护理部同意后被邀请人才可外出会诊。

四、操作安全制度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二)严格实行无菌操作规程。

(三)置管前检查导管的完整性。

(四)保持静脉穿刺处清洁干燥,穿刺部位按护理计划及时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