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及解读
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的变化及注意问题
选修 模块
旧 课 程 标 准
经济常识
哲学常识
政治常识
全部 必修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
思想政治 1 (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 2 (政治生活)
四、新课程课时、授课年级的变化
4.3 理解之一 : 课标 “应根据学生的选择 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的规定,实际上是赋予了学生和学校选择顺序的权利。 但是考虑到四门必修模块各自的特点及其逻辑关系,有两种设置建议。 1. 按照模块 1、 2、3、 4 的顺序开设。 2 . 按照模块 1、2、4 、 3 的顺序开设。
5.4 对学校和教师的一些建议
在过去的一年,通过旧教材新教法、建构主义理论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讨等教研活动,广大政治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有所了解和运用,前几年的“小先生教学法”、 “新闻播报暨答记者问”、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法”等教学改革也为新课程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信广大政治课教师能够很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但是新旧课程理念的碰撞、新旧教师角色的转换、新旧教学方式的磨合,必定会激发出不少矛盾。思想政治课的实质是践行教育,思想政治课改革成功的关键必然锁定在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改革实践上。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及时将新理念内化为信念,与时代同步;改进教学方式,将信念外化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行为;用自己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谢谢!)
思想政治 1 (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 2 (政治生活)
思想政治 4 (生活与哲学)
三、新课程标准内容框架、结构体系的变化
3.国家和 国际组织常识
2.科学社会
1.经 济
4.科学思维常识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比较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比较研究作者:陈宵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28期摘要: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于2018年重新进行修订。
通过分析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从旧到新发展的背景,比较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之间的区别,总结新教材在编写依据、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进一步探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提出教材变化对广大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新要求和新启示。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9.28.061本文提到的高中思想政治旧教材,是指按照实验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编写的版本;而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是指按照2017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编写的版本。
比较研究新旧版本的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不仅可以总结教材建设经验,丰富教材理论研究,而且对促进教材的完善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开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从旧到新的背景1.1 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深刻分析了我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许多内容,都是思想政治教材在落实课程设计和确定内容选择时的重要根据。
因此,2018年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教材又进行了修订。
2018版高中政治教材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本必修教材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动。
《经济生活》中增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这一节内容;《政治生活》在最后一课中融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文化生活》改动的篇幅最大,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生活与哲学》是四本必修教材中改动最小的,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一框题改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从这些改动的内容中能看出,党的十九大精神已经作为学校思政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全面融入进中学思政课的教材。
对新课改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实 际 ”的朴 素真 理 不只是 漂 亮 的装 饰 ,而 真正 成为 行 动
的指 为 只 要 满 足 “ 学 生 掌 握 一 让 些 辩 证 法 和 唯 物 主 义 的 一 些 基 本 概 念 和 原 理 ,使 学 生
2在新课改条件下政治教师必须理解和把握好课 能 对 知 识 有 一 定 的 理 解 、巩 固 ” 即可 。 其 实 这 是 远 远 改目标和新课程标 准, 转变教学理念, 这是政治 不 够 的 ,笔 者 认 为 ,政 治 课 教 学 目标 除 了要 满 足 以 上 新课 程 能否顺 利实 施 的前 提 、 础 和最基 本条 件 内容 外 ,还 应 该 至 少 包 含 以下 两 个 方 面 :一 是让 学 生 基
笔 者结 合 一年 多来 的 政治 新 教材 的 教学 实 践及 新课 度 ,对 于弥 补 过去 很长 一 段 时 间政 治教 学 中普 遍存 在 的 程 实施 中所 反 馈 的信 息 ,谈谈 自 己对 新课 改 中 高中政 治
课 教学 的一些 认识和 体会 。 “ 知 识 内容和 结 论 ,轻 学 习过 程和 学 习方 法 ” “ 重 重认 知 教 学 ,轻情 感 、 意志和 价 值 观 的培 养 ”等 倾 向有很 强
交 融 地 “ ”时 政 知 识 于 政 治 课 的基 本 观 点和 原理 之 迫 切 的 、最 具 根本 性 意义 的就 在于 使政 治 教师 转 变教 学 化
中 ,把 两 者有 机地 统 一起 来 。如 在讲 述 “ 界上 各 大 国 理念 ,实现 教 育理 念 的现 代化 。但长 期 以来 ,由于 政 治 世 与 中 国建立 的 各种 伙 伴关 系 ”时 ,联 系 决定 国 际关 系 的 课远 离 学生 实 际 ,使 学生 普遍 失去 学 习政 治 的兴趣 ,从 主 要因 素是 国 家利 益和 国家力 量 ;在 讲述 “ 联合 国的千 教学 效 果看 也不 尽 如人 意 ,往 往 出现 政 治科 考 试成 绩 与 年 首脑 会议 ”时 ,联 系联 合 国宪 章 的宗 旨和 原则 及 联合 学生 实 际政 治 思想 水平 相 脱节 的现 象 ,也就 是 “ 分低 高 国 的作 用 ;在 讲述 “ 鲜 半 岛的和 平 曙光 和 印 巴之 间 的 能 ”现 象 。一些 学 生平 时 政 治课 成绩 优 秀 ,而 参加 集体 朝
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
教育部于年月印发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给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全新地理念.新地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地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地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强调对知识、能力、态度地有机整合,改变了过去强调地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体现了以学生地发展为本地思想.新地课程标准在其每一细节中都渗透出对学生地生命地关怀.(一)确立学生和社会发展地统一和谐,倡导新地教育、学习、评价模式在过去地学习中,学生养成了一种单一地记忆、接受、模仿地被动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为学习而学习.新地课程标准强化了学习地过程性,强调了一种体验式地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地学习是主动地,通过学生自己地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索,使得以往地枯燥地学习变成了一个个富有个性地过程,这就使得学生学习地过程成为生命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地一部分,很好得和学生地成长融合在了一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新地课程标准在讲到教学观时,认为教学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地过程,并将这种过程升华,认为通过这种互动和交往,可以达到师生之间地共同发展,把学生和教师地发展共同列为对人地生命发展地一种关怀,而这种关怀更全面,更富有人性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知识获取方式多元化地今天,教师和学生作为获取同样“新鲜”知识地“受众”,学生渴望获得与教师互动、交流地平台,而教师也应该在教学地过程中学会和学生分享新地发现,达到一种共进、共识.探究式地学习方式就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地合作,实现对“新鲜”知识地挖掘、发现.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就淡化了知识地简单传授与预设,学生通过研究,慢慢掌握知识生成过程地理念,而教师在其中既充当了学生这种理念形成地引导者,也可以成为这种理念形成地受益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教育价值观上,长期以来形成一种只片面强调学生学习为社会服务地思想.而新地课程理念确立了社会发展和人地发展相统一地价值取向,偏向于对学生地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地关注.所以教师对学生地教育评价方式是多样地,渗透在教师教育、教学地各个方面.通过教育评价,教师要能够更好地对学生地智能发展、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地全面地形成性评价,起到教育评价应有地效果.在教学评价上,一个好地教学评价可以检查出教学与学习地效果.一个不好地评价反而会模糊了原有地教学目标,甚至造成反面地效果.但在有些时候,教师往往是以一个批评者地角度在进行教学评价地,有些教师认为只有居高临下地训斥,才能压得住学生,在限制和纠正学生某些不正确地行为时,这种现象就更为普遍.这种教育评价方式有地时候只能起到一种事倍功半地效果.所以,正确地、有针对性地教育评价应该是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地基础之上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地评价,更应注意自己地语言表达方式,应改变过去大而虚华地评价方式,更应注重学生自身情感、态度地转变.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地学习,尽量多地使用一种欣赏和赞美地语气,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地考察之后再去评价学生,另外教师在内心情感上要赏识、平等地对待学生.协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与肯定自己地能力,并能与他人分享进步地喜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着眼学生发展需求,拓展学生发展空间,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地能力在传统地应试教育中,教育者在加强学生知识能力培养地同时,往往会忽略掉学生最基本地生存能力地培养.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是一个人应该具备地最起码地能力,特别是在社会高速发展地今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地能力、参与现代生活地能力是其生存能力地重要体现.以前地课程标准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新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地可持续发展,并充分考虑到地学生地发展需求和社会地发展需求,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发展还要学会做人.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地能力.学生是学习地主体,教师在学生地学习中起到一种引导地作用,而这种引导就是在培养学生怎样去学会学习,使学生具有终生学习地能力,具备可持续发展地潜力.学生掌握了这种能力就具备了使自己不断进步地不竭动力.这也为学生拓展了无限发展地空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按照新地课程理念,在思想政治课堂上,需要通过师生之间相互地沟通与交流,营造一种平等合作地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地建立就为学生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地条件.另外,教师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地自我发展和个性发展,通过弘扬学生地个性发展,使学生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身地综合素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新地思想政治新课程立足于现实,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为基础,着眼于学生地发展需求,这种学科知识与生活地密切结合就把思想理论观点地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之中,把学习也当作是学生生活地一部分.这其中所包含地丰富地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知识把原理融入到生活题材之中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种融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地学科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多层面、多角度地观察社会地视角,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地生存能力,以及开拓进取地精神.使学生积极地并富有成效地加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并会帮助他们提高自己地分析、评论、解决社会问题地能力.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养成,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地思想政治素质当前学生人文素养地匮乏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地一个突出问题.作为一门重要地人文学科,思想政治课是现代人文教育地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对思想政治课地学习,更加注重自己对精神方面地追求,加深对人生命运地关怀、体验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地养成.而一个人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恰恰正好从不同地方面通过点滴地积累在塑造着这种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主要从这些方面体现出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目前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学生为本”地素质教育价值观地指引之下,政治新课标中一方面注重学科知识地传授,另一方面,与其他人文学科一样,注重学科知识与人文教育地并重,力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地人文素养,使学生更文明、更高尚,培养出一个完整地、和谐地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政治新课标中更加注重学生地实践活动,通过教师地引导,学生去体会并参与政治课堂地学习,这就给学生创造了良好地人文环境,在这种环境地熏陶之下促成学生人文素养地成长.而这种人文素养又包含着学生道德、情感、价值等方面地内容.因此,这种人文素养就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地人文精神方面了,而是融合了一个健全、高尚人格所应具备地各个方面地素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另外,学生地成长、成才,要求学生具备地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应该具有同等重要地意义,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思想道德素质地重要性会超过科学文化素质.在目前情况下,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需要高层次人才,而这种高层次人才之所以能称之为人才,其本身首先就要具备这个基本地政治素质.因此学生地终身和全面发展就首先要奠定这种思想政治素质.按照新课程标准地精神,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成长中,在奠定这种思想政治素质中要起到旗帜地作用,起到把握方向地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注重学生道德、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知识与情感地认同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人生观地问题随之产生.学生也在思考哪些行为和想法是高尚地,哪些行为和想法是和道德相违背地.思想政治课不仅要解决学生内在知识地问题,而且要解决学生外在行为地问题,实现知识和行为地统一.只有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地时候,道德情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地精神财富.而从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到亲自去实践是一个复杂地形成过程,这其中学生个体地情感和意志地起着非常重要地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思想政治教育地目地就是想通过学生地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地道德认识,具有健康地道德情感.而在以往地教材中教材对学生提地要求过高,逾越了学生地发展.这与学生地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尤其是道德行为相距甚远.这使得教学目标很难完成.在这种传统地思品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地道德认识,而忽视对学生地道德情感地培养,使得教学内容过于空洞.没有达到知识与情感地认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新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与学生地交往和互动,通过这种交往使教师对学生起示范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敬仰乃至模仿行为.另外,学生在各种各样地道德实践中体会到地自豪感和满足感,在帮助他人地过程中所获得地快乐感等等都是一种十分积极地自我教育和十分有效地人生观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种模仿和切身体验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地道德情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种道德情感地养成,就使得社会地道德伦理准则变为学生自己地做人准则,他地道德行为就会更多地是从自我地信念出发,他地道德感就会成为其人格地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新课标中地新地理念就是要使得思想政治课不仅仅是一门知识地传授,还要在学生地人格养成和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因此要培养学生知识与情感地认同,就必须发挥学生地德育主体性地位,改变德育被动地灌输局面.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把枯燥地道德要求变成无形地渗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地吸引力,将德育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地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地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较强地道德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道德实践地体验成为知行统一地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提高自己地个人修养,对学生地世界观和人生观进行一种渗透,通过情感地感化,帮助学生去理解高尚地道德准则,为学生地成长与全面发展提供一种指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新课标中所渗透地人文精神和教育理念值得每一位教师去仔细地研读和体会,并切实地贯彻到日常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促进学生地全面、健康成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及教学启示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及教学启示发布时间:2021-06-22T09:47:59.48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期作者:刘红玲[导读]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在2018年进行重新修订的,本文通过对比高中思想政治的新旧教材刘红玲陕西省商洛市镇安中学 711500 摘要: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在2018年进行重新修订的,本文通过对比高中思想政治的新旧教材,比较新旧教材的区别,总结出新教材在修订后的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以及思想观点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教师需要进一步探讨高中政治教材的变化,针对于教材的变化认真备课,通过新课程改革后的教材更好地让学生拓宽学习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根据教材的变化对高中政治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和启示。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教学启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重点是要关注人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都能够有所提升。
因此,高中政治教材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紧跟时事,这样根据实时的道德标准才能帮助学生提升道德认知。
通过比较新旧版本的政治教材,教师不仅可以总结教学经验,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更多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材的完善并且教师可以有效地开展更多的教学内容。
一、高中思想政治新旧版本教材的变化(一)编写依据的变化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
旧版本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2004年的实验版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的,而目前的新版本教材是2017年所颁布的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
根据这两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两个版本教材存在着一些相同之处。
例如,在教材的前言部分都针对课程性质、课程内容以及基本要求进行了一定的设计;在课程评价方面都提醒教师需要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但是两个版本的教材也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例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求方面、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标准等方面都根据社会的进步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使得教材内容更加严谨。
对高中政治新课改一些认识
对高中政治新课改的一些认识【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要改革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要求变革高中的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的创新。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资源、教学评价和教师素养等几个方面对政治新课改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政治新课改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学,尤其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的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需要和促进学生发展。
通过新课程培训,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个人对高中政治新课改的几点认识。
一、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服务于生活。
新课标要求,思想政治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构建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
这一要求将教学内容首先就实现了生活化,而不是一味地陷于理论分析和学习上。
新教材的课程内容配合学生身心发展、能力发展的历程,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结合。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除了继续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的教育外,同时结合了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特别是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品质教育。
这些要求在高一经济常识、高二政治常识两本教材中都有体现,在高三的哲学常识中也有所体现。
三个版块的教材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内容作为教学主要内容是对原有教材的一大突破。
让学生感到政治课也是可信、可受、可用的,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对政治课的认同度。
二、教学模式丰富多样课堂教学模式不能一成不变,如果每节课按照“设问——讨论——总结”的方式,时间久了,学生会感到枯燥腻烦。
浅谈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及内容设置的优缺点
浅谈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及内容设置的优缺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中国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尤其是新的思想政治( 高中) 课程的设置,使德育和社会教育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我认为新课程在显示出它的明显优势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些问题。
在此发表我的一些意见,希望有助于课程改革的深化。
一、新课程的优点1、注重生活性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思想政治”新课程突破了“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它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鲜明的体现在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特别是必修课强调的是“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
这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
同时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2、突出实践性“实践性”是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开展的高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遵循高中生活的逻辑,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前、课后、课内、课外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
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他们无拘无束地谈认识,谈感想,知识的多维性和立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高中政治新课标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标解读作者:杨坦荡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上)》 2019年第7期杨坦荡摘要:高中政治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政治价值观念的关键性学科,开展高效的政治教学是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之一。
在新课标下,高中政治内容有所变化,在文本内容、编制原则以及教材之间的联系上都有所改变,本文对高中政治新课标进行了简要解读。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标;解读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7-0019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能否准确解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会影响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
通过对教材文本内容、教材编制原则以及各个模块知识间联系的比较,揭示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新变化,会对具体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文本内容更加全面与旧的课程标准相比,高中政治新课标内容更加全面,在结构上也更加完善,主要包括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以及附录部分。
其中,课程结构包括了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等基本内容,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三大类。
在学业质量方面更是明确指出了学生成绩与学习质量之间的关系,这一内容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转变由学生的书面成绩决定其学习评价的情况。
附录部分的内容更加全面,既包括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划分,又有具体的案例,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并为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具体的教学提供一定的意见和参考。
由于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文本内容更加全面,涉及领域更加广泛,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教师理解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知识性内容,还可以明确自己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二、与时事政治教育相补充能够与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是政治这门课程的特征之一,反映在新课标中,很多内容都能够反映当下的国家发展情况。
政治新教材:个人学习感悟
政治新教材:个人学习感悟引言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新教材的推出旨在更好地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政治素养。
本文将结合个人学习体验,对新教材的内容、形式及其实际效果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新教材内容概述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新教材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被融入到各个章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2. 政治理论的现代化:新教材结合了最新的政治理论成果,反映了国家的政策方向和社会热点问题,使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
3. 案例分析与讨论:新教材引入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新教材形式分析1. 图文并茂:新教材采用了大量的图表、插图和漫画,使抽象的政治理论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性增强:新教材设计了多种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增强了学习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3. 数字化教学资源:新教材配套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多媒体教案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手段。
三、学习感悟1. 政治意识的提高:通过学习新教材,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思辨能力的培养:新教材的案例分析和讨论环节,让我学会了如何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我的思辨能力。
3. 社会责任感的加强:新教材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应该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论新教材的推出,是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它不仅丰富了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政治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新教材的学习对我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此文档旨在表达对新教材的敬意与肯定,同时希望每位学习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启发,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比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比是一个关于比较高中政治课程新旧两个版本的文档。
本文将针对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和变化。
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是指最近实施的高中政治课程的标准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通常会引入一些新的知识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新标准的制定通常需要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讨论,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旧课程标准旧课程标准是过去实施的高中政治课程的标准和要求。
旧标准可能已经存在一段时间,并且可能已经过时或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
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进步,旧课程标准可能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
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新旧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显著的差异和变化。
这些差异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点:新课程标准可能引入一些新的知识点,以反映当今社会和政治的发展。
旧课程标准可能不包含或较少包含这些新的知识点。
2. 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可能鼓励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
旧课程标准可能更加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
3. 考核方式:新课程标准可能对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可能引入更多开放性和综合性的考题。
旧课程标准可能更注重记忆和应试能力的考核。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旧课程标准的差异和变化。
这有助于我们评估新课程标准的优劣,并为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结通过对比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新标准在知识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与旧标准的不同。
这些差异和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
了解并评估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动高中政治课程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上是对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比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改革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改革摘要:课改前的高中政治课的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理论性太强,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滞后于学生的实际,导致学生对学习政治失去兴趣,把政治课简单地归结为死记硬背。
新课程改革就像一支强生剂,让传统的政治课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转变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课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整合教材情境导入双案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就在于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使政治课从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实践型转化,实现教学理念的现代化。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围绕课程目标,遵循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学会处理教材1、依据教材,挖掘内涵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选用经典的情景材料,呈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是师生教学关系的“纽带”,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媒介。
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研究和吃透教材,挖掘内涵,明确“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设计“怎么讲”。
否则,就会因为“挖得过深”而嫌课时不足,教学就会失去方向。
2、整合教材,科学取舍教材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本。
教材是相对固定的,而教育对象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和能力存在客观差异。
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调整、整合教材内容,合理选取,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的飞跃。
3、充实教材,回归生活新教材内容通俗易懂,许多例子虽然经典,但难免陈旧。
如果照本宣科,根本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回归生活,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新课程下,教材不再是呈现知识的唯一源泉,课堂所涉及的知识由教材提供的知识、教师自己拥有的知识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所形成的新知识三方面构成。
教师应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内容,并将这些基础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已有经验紧密联系起来。
2017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与不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中的“变与不变”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新课标在文本结构、编写依据、课标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一)文本结构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旧课标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新课标的结构变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课程容(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涵、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对地方和学习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以及附录部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教学与评价案例)。
(二)编写依据旧课标的编写依据是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新课标的编写依据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党的教育的方针和教育思想、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三)课标容在课标的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具体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性质中的“变”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新课改视角下对比高中政治新旧课程目标
新课改视角下对比高中政治新旧课程目标摘要:课程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指明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变化,将教学目标进行融合,将教学的唯一目的指向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本文运用李艺的“三层架构”理论对新旧课程目标以统一的维度进行了划分,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明确了课程目标四个指向的三个层次与三维目标的差异。
厘清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和新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教师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设计和实施教学,提升教师参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维目标;核心素养;三层架构;比较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为了在21世纪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核心素养”这一舶来品逐渐出现在教育界中,并应用于我国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普通高中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教育任务。
2017年,教育部发布《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构建了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新课程标准。
规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强调要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此课程目标与以往的三维目标大不相同。
一、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目标的认识(一)以核心素养为依托的新课程目标所谓课程目标,就是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是通过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而使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
与以“三维目标”为依托的旧课程目标不同,高中政治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是以核心素养为依托的,目标指出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具体来说,要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素养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素养的学生、具有法制意识素养的学生、以及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从政治学科角度,为了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科学生活和适应社会需求而提出的,是由政治课程抽提而成的学科必备品质与关键能力,它比三维目标更加具体化、功能化和整合化,把学科本质、特有价值的内涵外显了一些。
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反思和启示
关 于 有 效 课 堂 的 思 考
◆ ◆ ◆ ◆
对 高 中政 治 新 课 程 教 学 的反 思 和 启 示
◆ 郑力宏
( 河北 省正定县第三中学)
【 关键词】高 中政 治
一
新课程教学
教 学实践
新 课 程 教 学 中 出现 的 困惑 及 问题 落实。一节课 中哪怕有一点突破就可 以。 1 . 困惑。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困主要有 : 新教材 内容多 , 课 时少, 教学 2 . 加强课标 的学习 , 正确理解 “ 三维”目标及其 关系, 进一步认识把握 任务难完成 ; 教材探究活动 、 探 究问题设置 比较 多 。 探 究活动没有 时间组织 新课程 、 新教材。深入学习和研究 新课程《 思 想政治课课程标 准》, 明确课 开展 ; 新 教 材 与 旧 教 材相 比 , 感 觉 知 识 体 系 弱化 、 不够 规范 , 知 识 显 得 有 些 程性质 、 课程 的基本理念、 课 程设计 的思路、 课程 的总 目标 和分类 目标 , 在 散乱 。 没有旧教材好把握 ; 教 材编写过 于匆忙 , 教材不 完善 , 教 辅资料不 配 学习的过程 中领悟新课 程。加强对新课 程高考 考纲、 考试 说 明的研究 , 明 套; 高考制度与课 程改革不相适应 , 发生背离。 确 高考 能 力考 核 的 目标 与 要 求 。
、
2 . 出现的问题 : ( 1 ) 新课程观念 的转变 、 理念的理解不到位 。多年从事 新课程考试说明中对学生 四个方面能力的要 求, 简单地理 解就是要加 旧教材教学的老师, 对旧教材 的把握和处理 已十 分娴熟 、 得心应手 了。 重新 强和注重对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 : 审题能力 、 迁移能 力、 解题 能力以及语言 开始新课 程 , 又 得重新 开始备 新教材 、 备新 内容 , 有些教 师从思想 上有顾 表达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 中要通过培 养学 生的审题 习惯、 审题 能力 , 提 虑, 心 里面都不太 接受, 有抵触情绪 , 无形 中这也给新课 程的实施增添 了一 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 从而提高答题针对性 , 为学生运用 知识 分析、 解决 问题 些 主 观 上 的 障碍 。 能 力 的展 开 提 供 广 阔 舞 台 。 ( 2 ) 对新课程课标学 习重视 不够 , 对教 学产 生一定 的影响。有的教 师 3 . 整合教材、 活 用教 材 、 不 断 开 发课 程 资 源 , 实现由“ 教教材 ” 向“ 用 教 虽然参加了课标 的学 习培训 , 由于教学任 务繁 重, 没有 更多时 间对 课标进 材 教 ” 转 变 。 现代 教 材 观 认 为 , 教 材 不是 陈述 真 理 的 圣 经 , 不 是 主 要 表 达 知
2024高中政治与法治教材变动
2024高中政治与法治教材变动一、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在2024年的高中政治与法治教材中,关于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的内容将会有一些变化。
一方面,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将得到更深入的阐述,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另一方面,国家机构的相关内容也将有所更新,以反映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最新变化。
二、政党制度与协商民主政党制度和协商民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教材中也将有相应的更新和调整。
教材将更全面地介绍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协商民主的重要性和实践形式。
此外,教材还将增加关于政党制度和协商民主的新理论和实践成果。
三、民族区域自治与基层治理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治理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教材中也会有相应的更新。
教材将更深入地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地位、自治机关的组成和职权等。
同时,教材还将增加关于基层治理的新理论和实践成果,以反映我国基层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变革。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新的教材中也将有更深入的阐述。
教材将更全面地介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等方面。
此外,教材还将增加关于法治建设的新理论和实践成果。
五、宪法法律与公民权利宪法法律与公民权利是高中政治与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教材中也将有相应的更新和调整。
教材将更全面地介绍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法律程序和法律责任等。
同时,教材还将增加关于公民权利保护的新理论和实践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
2017年12月,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修订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
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在以下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1.课程性质中的“变”
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内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并没有明确的告知高中政治课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怎样课程,这门课程讲授了
哪些内容,目的是培养什么的学生,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的。
学习解读: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
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变”
课程的基本理念由过去的五点变成了四点,而且在这四点中只能看到老的课程理念中的“政治方向”和“评价机制”的相关表述,但表述内容和方向也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变化如下:
(1)“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变为“坚持政治的思想政治方向”;
(2)由“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变为“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3)除此之外,新增加的表述有“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4)被删掉的基本理念有三点,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学习解读:新课标中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更加强
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以往的基本理念是以课程为核心,而新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
3.新增“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部分的内容,旧课标中没有核心素养的相关阐述。
学习解读:新增“学科核心素养”这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学科课程之中。
长期以来,宏观育人目标是明确的,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容易造成微观的教学目标只关注具体的知识学习。
4.课程目标发生改变
旧课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分目标又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
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是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的,目标变成了:“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科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目的在于培养四种学生:具有政治认同的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养的学生,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
学习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变化,将教学目标进行融合,将教学的唯一目的指向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重要性。
5.课程结构的优化调整
旧课标中的必修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
活与哲学》四个模块,选修是六门课程。
新课标中在教考关系方面,把学习内容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一高考相关要求以及学生兴趣特长发展需要相适应。
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四个模块,并规定了选择性必修是《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选修是《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最大的变化是将大学的很多知识放到了高中阶段。
6.学业质量要求的补充
(1)学业质量内涵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学业质最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并描述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
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是阶段性评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学员水平等级性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2)学业质量水平
思想政治学科学业质量水平分为4级。
(3)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学业质量水平二是高中毕业生在本学科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
学业质量水平三是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
学生到水平四的相关表现可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中予以呈现,作为普高等学校招生录取、
自主招生的参考。
学习解读:新课标增加“学业质量”,明确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确立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也为考试评价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