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第六单元 阅读鉴赏中外散文考点突破课件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 PPT精品课件6(13份)3
2.结构 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 形式的表现。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出来。
3.思路与结构的关系 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
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
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4.结构技巧 (1)文章开头: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
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
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 为主的,木框里砌上砖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 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 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 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 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
第二节
理清结构、分析句段
专题微语
(一)结构和思路的关系 1.思路
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
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 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
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
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 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2)分析标志性的语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
可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既、又、并且、第一、 一方面、原因之一、进一步说、总之、因此、所以
等。这些语言标志对分析句群,把握段意,从而明
确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很有帮助。
(3)分析承上启下的句子。承上启下的句子承 上是对上文的总结,启下的内容是对下文的概括。 分析承上启下的句子,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和 思路。
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表达方式。对这种语
段,可根据不同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2 . 根据句意归纳。 一个语段有多个句子组成, 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几个句子分别归于 几个意义点中,根据聚集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 疏松处断开。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课件(共36张PPT)
10
A.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 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 未必就是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加强见 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B.第二人称: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 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 拟人化的作用;
C.第三人称:作者从旁叙述,增强了客观性,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3
19. 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 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5分)
(湖北卷《烟花三月下扬州》)
【试题分析】理解“繁华”、“唐代的风流”、“不 【参考答案】(1)今日的扬州依然繁华。(2)“唐 再”的含义和句子表达的情感。 代的风流”代表古时扬州的人文风气和山水风光, 【高考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不再”一词表明这种情境在今日的扬州已难觅踪迹。 【易错提醒】笼统答题,如“唐代的风流”看不出借 (3)它的消逝令人感怀和惋惜,表达了作者怅然若失 代,分析不具体。 的感受。 【备考提示】理解分析句子从本质上说是理解句子中 形象、抽象的词,兼顾句子的情感、在文中的作用。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 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 语等(典雅 含蓄蕴藉 富有文采 质 朴平实 严谨 精确准确 )
清新,平淡,质朴,淡雅,明快,华丽,委婉,富 有哲理,幽默诙谐,情韵悠长,引人回味等等。
题型八:引文的作用 答题格式(要点)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内容作用,③ 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 定,不要完全罗列) 引用: ①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 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 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③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鉴赏》教学ppt课件
考过什么-怎么考的-怎么读的
2006年全国卷1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 “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
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 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
我说: “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 他笑得更得意了: “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
考过什么-怎么考的-怎么读的
2006年全国卷1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 “你深呼吸看 看。 ”
我深深得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 “你吸到什么没有? ”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 ”我说 他开颜得笑了,说: “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声音 色彩 线条 形状 温度 味道 情态
《荷塘月色》: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弯弯的杨柳
的稀疏的倩影……树梢上隐隐约约是一带远 山……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一两点路灯 光, 没精打采的”
《我的空中楼阁》: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 山上的
灯把黑暗照淡了, 淡如烟, 淡如雾山也虚无, 树也缥缈……”
语文的品质,思维的品质 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
写景散文
散文鉴赏 诗歌鉴赏 小说鉴赏 戏剧鉴赏
叙事散文
景
物
人
语文的品质,思维的品质
形象思维能力的要素分析
人
景物
心动 理作 活行 动为
视 听 味温 触 觉 觉 觉觉 觉 形 形 形形 形 象 象 象象 象
情语优先,兼顾物事
语文的品质,思维的品质
形象构成的元素
第九讲
散文阅读与鉴赏(一) 准确把握散文的思想情感与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与学情分析 考点透视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语言鉴赏+课件(共28张PPT)
①作者善用文言词语,如“其时”“较于”“皆为” 等,古朴典雅
,意蕴丰富。
②用较多成语,如“甘居下游”“跋山涉水”“八面威风”“自惭形
秽”等词,也使文章典雅有内涵。2024年可用课件
10
原句: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乡土的一山一水,一 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 一啜,都深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2024年可用课件
9
记得其时我还在上小学,县里开小学生成绩的观摩会,我也 许不像现在的甘居下游吧,由老师选中了。十个八个人,由老 师带队,早饭后出发,步行向西北,过青龙湾,约五十里跋山 涉水很累,但到太阳偏西时候,终于远远地望见南面城墙的垛 口。其时我初见世面,觉得城墙很高,较于小村庄可谓八面威 风。入了门,往前嘹望,直直的一条长街,两旁皆为商店,如 我们这小村庄来的,真不能不自惭形秽了。走到接近北门,住 在北门内路东一个客店里。
2024年可用课件
2
1.用语特点——从用词的角度去鉴赏
鉴赏角度
特点或作用
动词、形容词
①准确;②精练;③生动、形象、传神4.充满动感、想象等
①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语言具有绘画美;②韵律铿锵悦耳,
用词 之美
叠字、叠词
使语言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使语言具有建筑美; 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
改句: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育他的乡土。乡土的山水虫鸟,丝缕 饮啜,寒暑时俗,草木星月,都深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①原句使用了第一人称,使读者更有代入感;
●②从句式上看,原文数词的固定句式,形成排比,有如数家珍之 感,更能表达对乡土的细腻浓烈的热爱;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总复习 课件25张
9
三、散文答题技巧 1.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作用
语境义:词语在文章中的具体意义。包括三种情况: ①词语本身的意义;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褒 贬);③词语隐含的意义。
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应该在理解全文 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推知词的语境义和作用。
10
三、散文答题技巧 2.正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7
强化练习《乡村铁质》
3.文章的最后一段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有什么 作用?
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点 明主旨的作用,并且与文章开头作者强调的乡村的重要性相 呼应。
18
重难点! 散文常用写作手法(表达方式)
①议论: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②描写: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气氛。 ③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 ④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⑤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 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内容上:从句子表现 的句意和句子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②结构上:从总领 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点题等作用的角度分析。
11
三、散文答题技巧 2.正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注意:
①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关键词的具体含义。 ②琢磨句子的表达特点,看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 ③看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析其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④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含义及作用。
24
强化练习《一种深久的不安》
3.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第⑥段引用的鲁迅“生存不是 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鲁迅先生的话现在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还 不发达,仍然有一部分人在社会底层艰难地生活,但有些人却已经开始奢侈 和放纵地生活了,缺少社会责任感,让人忧虑。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丢掉勤 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更不能为了钱而苟且偷生,我们的消 费不能放纵,不能冲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三、散文答题技巧 1.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作用
语境义:词语在文章中的具体意义。包括三种情况: ①词语本身的意义;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褒 贬);③词语隐含的意义。
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应该在理解全文 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推知词的语境义和作用。
10
三、散文答题技巧 2.正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17
强化练习《乡村铁质》
3.文章的最后一段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有什么 作用?
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在全文中起到了总结全文,点 明主旨的作用,并且与文章开头作者强调的乡村的重要性相 呼应。
18
重难点! 散文常用写作手法(表达方式)
①议论:揭示主旨、深化主题。 ②描写: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气氛。 ③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 ④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⑤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 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内容上:从句子表现 的句意和句子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②结构上:从总领 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点题等作用的角度分析。
11
三、散文答题技巧 2.正确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注意:
①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理解关键词的具体含义。 ②琢磨句子的表达特点,看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 ③看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析其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④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含义及作用。
24
强化练习《一种深久的不安》
3.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第⑥段引用的鲁迅“生存不是 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鲁迅先生的话现在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还 不发达,仍然有一部分人在社会底层艰难地生活,但有些人却已经开始奢侈 和放纵地生活了,缺少社会责任感,让人忧虑。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丢掉勤 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更不能为了钱而苟且偷生,我们的消 费不能放纵,不能冲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 PPT课件 4
答案: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废墟中引发了思古的幽情和创造的热情 , 生成了残缺美意识。 (浪漫主义运动阶段)人们在废墟中寄托了缅怀田园,喜好远古,追求神 奇和神秘的审美理想。 (1820年“断臂维纳斯”的发现)使人们深化了对废墟残缺美的认知。
点击进入对点精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题思路 1.注意筛选范围 一般而言,确定筛选范围首先是遵循“就近”原则。凡是题干语句所在 的地方,均是答题要点密集的地点。其次是适当扩大筛选范围,这个范围是指 题干原句或原句中的关键词语出现的其他地方。 2.注意内容层次 要对信息集中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层提取要点,这样才可以保证 要点不遗漏。 3.注意加工整合 解答此类题靠的是对某些关键词语的组合,换个角度的转述,用一个更 “上位”的词加以概括;有的则需要自己挖掘概括。全用原文的话太呆板,全 用自己的话太危险,原文的话与自己的话相结合最保险。 4.增强得分意识 这种题多数情况下是一点一分,要根据分值的多寡来大致确定要点的 数目。
“废墟”的词义变化是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早在15世纪,人们从偶 然的废墟挖掘中发现了古代希腊、罗马时代那些生机勃勃的壁画、雕塑等绝 妙艺术品,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于是决心以古代为榜样来复兴文学和艺术。 古代那些巍峨的神庙和宫殿,尽管多半都在战火和天灾中沦为废墟了,但它们 依然令人肃然起敬,不仅引起人们思古的幽情,更激发人们对艺术创造的热情。 从那时起,欧洲人就渐渐养成了对所谓“残缺美”的欣赏习惯。于是各地残破 的古建筑遗址越来越成为文学艺术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文物”的意识也在 人们心中萌发了。 废墟的美学价值及品位的提升,另一个重要进程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 浪漫主义运动。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工业化运动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出来,加上 启蒙运动中提出的“返归自然”的主张,这些都在浪漫主义运动中引起强烈的 反响。一些浪漫派作家厌恶工业化的喧嚣,缅怀中世纪的田园生活和情调,创 作中喜好远古的题材,追求神奇和神秘,爱好废墟的景象。欧洲常见的古堡遗 址很符合他们的审美理想。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
二、句式之美(音韵之美)
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 句子,等等。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 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 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三、修辞之美
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手法,使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而生 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引人入胜。
②中间段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主要物象或议论的 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除结构作用外,内容上的作用一 般有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 前文。
3.结尾句段作用
①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 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②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③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点明题旨,或奠定感情基调。 • ②引起下文,与下文形成对照,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
念,暗示下文。 • ③奠定基调,开篇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 • ④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 • ⑤景物开篇,烘托渲染
•
2.中间句段作用
①中间段比较短,只有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 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照应开头的作用;呼应结尾 的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引领、引起下 文的作用。
1.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 一点。 2.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特点) 3.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含了什么道理、 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 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考点: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答题模板:
•1.确认本文(段、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2.依据表达技巧的作用,紧扣内容、文句作答。在分 析作用时,一定要把它自身的作用和它在文中的作用结合起来分 析。 运用了……表达技巧,表达了……内容,达到了……效果。
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六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
物象题型答题要点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和环境特点。 2. 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 塑造此形象的意义(运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体现 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
考点二
鉴赏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类的散文中。对于人 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 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 进而理解它对于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
主义正在这个社会各组织各阶层间普遍流行,腐蚀我们多数 人做人的良心、做人的理想,且在同时还像是正在把许多人 有形无形市侩化,社会中优秀分子一部分所梦想所希望,也 只是糊口混日子了事,毫无一种较高尚的情感,更缺少用这 情感去追求一个美丽而伟大的道德原则的勇气时,我们这个 民族应当怎么办?大学生读书目的,不是站在柜台边作行员, 就是坐在公事房作办事员,脑子都不用,都不想,只要有一 碗饭吃就算有了出路。甚至于做政论的,做讲演的、写不高 明讽刺文的、习理工的,玩玩文学充文化人的……出路打算 也都是只顾眼前。大家眼前固然都有了出路,这个国家的明 天,是不是还有希望可言?我们如真能够像卢先生那么静观 默会天空的云彩,云物的美丽景象,也许会慢慢地陶冶我们, 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 不甘心堕落,我以为这才像是一个艺术家最后的
的答案;对于“云的象征意义”则需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
和当时的抗战现实来归纳整合。第四段最后几句话具有很 明显的提示作用,可以“整合”到理想的答案。
答案: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是素朴、单纯。云南的
“云”的象征意义:始终坚守一个庄严伟大的理想——把 个人的发展统一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同一目标上:抗战必胜 (抗战到底)。
问题。
高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ppt课件
16
第二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考点阐述: ▪ 本考点要求考生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语句、
语段乃至整篇文章的中心要点。它常常从 以下三个方面出题:(1)能否对具体的内 容(比如某一段落)加以概括;(2)能否 对整篇材料中心加以归纳;(3)能否对文 中含蓄的内容(比如某些人、某些事的特 点)加以解说。
24
典例精讲:
▪ 例题1:2007江苏高考题《麦天》第17题 ▪ 问: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
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 “滋味”的理解。(6 分) ▪ 答: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 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 亲情的淳厚、和谐。
26
1、关于理解词语的方法:
▪ (1)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是“词不离句”, 即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一般说来, 在这类词语的上下文里,一般会有阐释这 些词语的句子,找到这些阐释性语句,答 案也就出来。
▪ (2)结合修辞手法来理解词语。
27
2、关于理解句子的方法:
▪ (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 句子,即“句不离段”。 答题时要参照主 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 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
22
▪ (6)注意弄清作品的社会背景,揣摩作者 的写作意图,知人论世。
▪ (7)根据题目要求,精确组织答案。解题 时,不但要正确理解作者的原意,更要准 确领会命题的意图。每一道题目,都有其 特定的作答要求,诸如语言、字数、角度、 方式等方面。作答前,我们就应该弄清题 目的具体要求,以免无谓的丢分。另外, 要高度重视语言的运用,一般说来,应尽 可能地使用原文的语句,摘录有概括性的 关键词语。若要用自己的话,也要紧扣原 文意思,使用一些有表现力的语句(如成 语)。
第二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考点阐述: ▪ 本考点要求考生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语句、
语段乃至整篇文章的中心要点。它常常从 以下三个方面出题:(1)能否对具体的内 容(比如某一段落)加以概括;(2)能否 对整篇材料中心加以归纳;(3)能否对文 中含蓄的内容(比如某些人、某些事的特 点)加以解说。
24
典例精讲:
▪ 例题1:2007江苏高考题《麦天》第17题 ▪ 问:文章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
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 “滋味”的理解。(6 分) ▪ 答: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 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 亲情的淳厚、和谐。
26
1、关于理解词语的方法:
▪ (1)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是“词不离句”, 即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一般说来, 在这类词语的上下文里,一般会有阐释这 些词语的句子,找到这些阐释性语句,答 案也就出来。
▪ (2)结合修辞手法来理解词语。
27
2、关于理解句子的方法:
▪ (1)依据文章中心、段落中心来解释重要 句子,即“句不离段”。 答题时要参照主 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 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
22
▪ (6)注意弄清作品的社会背景,揣摩作者 的写作意图,知人论世。
▪ (7)根据题目要求,精确组织答案。解题 时,不但要正确理解作者的原意,更要准 确领会命题的意图。每一道题目,都有其 特定的作答要求,诸如语言、字数、角度、 方式等方面。作答前,我们就应该弄清题 目的具体要求,以免无谓的丢分。另外, 要高度重视语言的运用,一般说来,应尽 可能地使用原文的语句,摘录有概括性的 关键词语。若要用自己的话,也要紧扣原 文意思,使用一些有表现力的语句(如成 语)。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六散文阅读ppt3
【经典例文】 (2014年高考山东卷)原文见课案1“体会文章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类题二。 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请加以概括。
解析:本题的答案区间在第一段、第九段和最后一段。第一段开头写 在蜀道上重读杜诗带来新鲜的感觉:“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 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 贵的才华。”第九段,概括了草堂的环境:“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 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由 此我们得到对杜甫的新的认识。最后一段的“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 的诗人”“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 物的描写”“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 等语句也是写作者对杜甫的新的认识。
答案:①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②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③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④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 ⑤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类题二 赏析作品表现手法 方法突破 常见命题 1.××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为了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本文在艺术表达上有何特色?请结合本文,谈谈这对你的写作有何 启示。
答题方法 1.要区分概念、记牢概念 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表达特色”“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手 法”概念的异同,因为它们决定着答题方向。 2.多角度切入 除题干明确规定的角度外,一般都要求多角度切入鉴赏。如果是局部鉴 赏,则优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其次是表现手法和语言。在每一个角 度切入后还要注意多种技巧综合运用的鉴赏。 3.有赏有析,重点在赏,关键在析 分析时要把握好两个结合。一是与文章的中心结合;二是与语言 结合。 另外,有时分析表达技巧不单单要看所给文字本身,还要联系上下文才 能准确判断。
高考专题复习:高考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课件
A、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 “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B、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
C、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
D、驼爷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 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 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题型示例
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高考《门》)
方法指津
1)将要求解释的词语/短语还原到文章中。
第一段,但该段很简单,并不能找到解释词语 的相应内容。
2)研究解题要求, 确认有效区间。
要求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不是写 “门”的含义和种类,所以第二、三、五段应排除; 也不是写开门或关门的方式,所以第四段要排除。 剩下的段落含有直接解释词语含义内容的是第六段, 因此确认有效区间是第六段。
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
不少人沉洒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
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
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
世界。答案
因为冬天的树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
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
2、归纳法 要求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用自 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一定要思路清楚、用 语准确、抓住要点。
(一)预想寻旨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阅读散文,应迅速把握文 章的中心。许多学生由于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 以致无法准确答题。
一般来说,可抓住文章的标题、结尾和开头段 进行预想。
(二)抓点连线
预想之后,须快速浏览全文,根据不同类 型散文的特点,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 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画出在文章的结 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 画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B、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
C、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
D、驼爷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 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 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题型示例
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高考《门》)
方法指津
1)将要求解释的词语/短语还原到文章中。
第一段,但该段很简单,并不能找到解释词语 的相应内容。
2)研究解题要求, 确认有效区间。
要求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不是写 “门”的含义和种类,所以第二、三、五段应排除; 也不是写开门或关门的方式,所以第四段要排除。 剩下的段落含有直接解释词语含义内容的是第六段, 因此确认有效区间是第六段。
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
不少人沉洒于人间丰腴,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
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
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
世界。答案
因为冬天的树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
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
2、归纳法 要求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用自 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一定要思路清楚、用 语准确、抓住要点。
(一)预想寻旨
主旨是文章的灵魂,阅读散文,应迅速把握文 章的中心。许多学生由于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 以致无法准确答题。
一般来说,可抓住文章的标题、结尾和开头段 进行预想。
(二)抓点连线
预想之后,须快速浏览全文,根据不同类 型散文的特点,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 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画出在文章的结 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 画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 PPT课件 6(13份)2
④秋天就要过去,天气仍很暖和。地里的活儿 已经做完,再有一场雨,就可以把冬小麦种好,那 时的庄稼人就可以享受一年中最安逸的季节了。林 这些天的习惯性动作,就是仰望天空,蓝,蓝,白 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 趁着这样的间隙,邻居开始盖房,林和妻儿前去帮 工。他的老父亲则挑着柿子到河边的石头上晾晒, 顺手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以利于它的水分很快蒸 发,以便在冬天贮存。河边的大石头献出了自己的
题型二 表现手法
典例剖析
[典例2] (2014·湖南,《粮食》节选) 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 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 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 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 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 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 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 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 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 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
爱神是有一对粉嫩的肉翅的。挨开拉斯(Icarus)是 人类飞行史里第一个英雄,第一次牺牲。安琪儿(那 是理想化的人)第一个标记是帮助他们飞行的翅膀。 人类初次实现了翅膀的观念,彻悟了飞行的意义。 挨开拉斯闪不死的灵魂,回来投生又投生。人类最 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飞!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选(1918~1949)》,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有删节]
【答案】 顺叙(以时间为线索)。与标题相呼 应,使文章条理更加清晰(或“能更好地展现农村一 天的生活场景”),暗示了千百年来农村的生活节奏。
方法归纳
1.设问方式 (1)作者主要用第×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 (2)某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人称,原因是什么? (3)起始句中,作者称某人为××,结尾句改你 ××,为什么措辞发了变化? (4)本文采用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精选
2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 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 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 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 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 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ppt精选
4
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 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 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 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 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 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 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 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第6单元 阅读鉴赏中外散文
1. 真 题 演 练 2. 考 情 梳 理 3. 考 点 突 破
ppt精选
1
题:(2014·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22 分)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 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所 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 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 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 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ppt精选
3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 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 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 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 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 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 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 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 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 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 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
E.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 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ppt精选
7
〖试题解读〗★★ 本文是郁达夫写的一篇谈山水欣赏与艺术、人生
关系的随笔,内涵丰富,启示人们珍爱自然,亲近自然,在自然山水中陶 冶性情,提升修养。本题综合考查散文阅读的多种能力:A 项考查“分析 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B 项考查“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 能力,C 项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D 项考查“赏析作品的 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E 项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 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答题时只要找出与每个选项对照的相应原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 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 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 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 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 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 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ppt精选
5
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 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 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 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 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难度不大。A.“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 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错。文章第①段作者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 的模仿”“太独断,太笼统”,对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持否定的态度;后 文也提到“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 再者,本文中心论点应该是第①段最后一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 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而不是“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 C.“清凉散”不是“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 赏”。文章第⑤段最后指出它是“治疗利欲熏心的良药”,它是“使人性 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答案:A、C。
ppt精选
8
16.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 分)
〖试题解读〗★★ 本题考查“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本题 的题干要求“结合全文”,是考查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回答这类 题仍要先确定取答区间,然后在文中筛选出相关的词句和信息,再 根据题目要求对筛选出的词句和信息进行加工,得到答案。由第② 段第一句“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 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可以得出,要欣赏山水及自然 景物就必须关注自然的变化,做一个有准备的欣赏者,这是第一点。 第④⑤段意在表明现在很多人被世俗所牵累而无法感受山水之美, 而第⑥段中提到“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 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第⑧段中也提到“要想欣赏自然的人,
⑨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 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 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 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 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 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 初步欣赏者了。
(有删改)
ppt精选
6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 )
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 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 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