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指导探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职业指导探析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就业问题,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加强他们的职业胜任力,在高校开展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

梳理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本人多年的实践经验,对高校职业

指导工作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寻找到推动该项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职业指导探索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0)12-065-02

随着金融危机蔓延,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职业指导"在媒体的曝光度

也越来越高。各高校本着"以生为本,力促就业"的宗旨,职业指导工作成了高校

教育的重中之重。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去迎接一

份工作、一次面试、一条特定的职业道路,而是为他们提供可持续生涯所需的认

知能力。[1]对于如何有效开展和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切实有效地帮助大学生

更好就业,是大家共同面对与探讨的重要话题。

一、职业指导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理念存在偏差

目前在许多高校已充分认识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却存在将"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概念等同的误区,片面地把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等同

于职业指导。正是这种对高校职业指导内涵、任务和作用的认识不清,导致了许

多高校把职业指导看成是一次性落实单位的问题,只要学生能找到一份工作,那

么职业指导就已经完成,至于这份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否能充分

发挥学生的能力,则很少关注。 [2]

2、指导方式缺乏吸引力

职业指导中所使用的方法比较单调,利用讲座和课程的方式开展职业指导。

对学生往往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照本宣科"的单向教学方式,不能联系实际,缺乏个性化指导,案例分析不足,不符合年轻人的特点,无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参

与的积极性。职业指导也往往选择在课堂中进行,形式单一,对于国内外出现的

一些先进的职业指导方法未能充分借鉴和利用。[3]

3、教学研究相对滞后,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从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工作的内容调查看,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做一些事务性工作。调查对象中有21.05%从事学生档案管理,55.26%负责毕业生派遣相关手续

的办理工作,如签发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发放报到证等。1/3左右的教师既负责

开设职业指导必修课或选修课,又负责对学生进行职业咨询和生涯规划,而从事

职业指导工作研究与教学研究的教师很少。[4]

调查显示,不少大学生认为"职业指导无法吸引人",这让高校教育工作者倍

感尴尬。从侧面反映出指导人员专业化、专家化程度不高,从事职业指导的教师

往往由学生工作部门和就业工作部门的行政人员或学院辅导员担任,他们缺乏扎

实的职业指导知识和过硬的指导技能。职业指导工作仅仅停留在就业形势、就业

政策、职业道德、择业技巧、收集信息等方面,关于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

内容涉及较少,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4、运行机制不够完善,高校教育处于"边缘化"的尴尬位置

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大多缺乏系统思路、科学规划,职业指导形式五花八

门,职业指导活动呈分散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职业制度化、个性化、人性化服务

机制不够完善。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机制仍旧不够完善,突出的问题是尚未形

成校、院(系)、任课教师、学生等各方面力量充分参与的职业指导体系,缺乏对

职业指导队伍的督导、评价和激励机制,而人员编制少、经费不足等则导致利用

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和测评工具等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匮乏,个性化职业指导和咨

询服务缺失。

5、缺乏个性和针对性的指导

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许多国家把个性化教育作为培养

创造性人才的先决条件提到了国民教育的议事日程。而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职业指

导工作由于主客观原因,在这方面表现为明显不足,虽然学校有职业指导部门,

也有很多关于就业的讲座,但所提供的内容大多缺乏针对性,而且所进行的多是

团体性的大众化的职业指导。就业指导部门或专业咨询机构不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做不到"量体裁衣",针对不同毕业生的求职意向,呈现出千人一面的指导效果。

二、完善职业指导的思考与建议

1.极力纠正思想理念上的偏差

辨别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将"就业安置指导"向"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转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就业市场的需要,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不仅落实学生就

业问题,还应从根本上转变学生一些观念,树立全方位的多渠道的新就业观,准

确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寻找一份真正适合自己工作。

2.改进指导方式,加强课程建设

在课程教授的同时,增加实训环节,以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整个课程的讨论,并尝试生涯体验、试错式等新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职业指导。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建

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的专门队伍。要将就业和创业指导课程

切实纳入高校教学计划,提倡所有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就业和创业指导必修课

或必选课,并依据各校自身具体情况制订教学计划。"[5] 在大一新生中开设"职业

生涯规划"课,让学生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积累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并给大三、大四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让高校学生全程参与职业指导中,让职业指导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3、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

相对于专职职业指导老师匮乏的现状,高校大学生对职业指导的愿望却极为

迫切。《中国大学生就业》和新浪网于2004年7月开展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曾经接受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群体仅为5.2%,面对职

业困惑,70%以上的人表示需要或者非常需要职业指导。这都说明提高职业指导

教师的专业水平已刻不容缓,我们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培养高素质的专职职业指导师,从目前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来看,主力

军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我们应加强对这支队伍的培训,可以把他们建设成专职的职业指导师。学校应鼓励、支持他们积极参加国家"职业指导师"和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将他们的直接

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鼓励他们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走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

道路,从而形成学校专职的职业指导师。

二是聘请校外专家充实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工程,高

校的职业指导一定不能脱离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和支持,为了拓宽大学生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