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组教学论文

【摘要】孩子编入了慢班,有的家长感觉没面子,则对之挖苦讽刺,责骂孩子不争气,导致家庭气氛紧张或致使孩子离家出走,为以后家庭教育和家庭和睦埋下了隐患。

【关键词】分组教学;快慢班;教育规律;教育生态

一、快慢班设置的背景及现状

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借助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了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方式。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并且一直沿用至今。随着班级授课制的推广,尽管有利于普及教育,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逐渐显现出了它的不足: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就是不利于因材施教。于是,各国教育人士开始致力于对班级授课制的改良,分组教学应运而生。

分组教学,是指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由于实施效果并不理想,20世纪30年代以后,分组教学受到了批评和阻碍,没有继续下去。随后,一些欧美国家又开始了对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和应用。一般有两种形式: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内部分组是指常规班级不变,只在班级内部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者学习成绩进行分组教学;外部分组则是打破常规班级的界限,对同一学段的所有学生按照能力水平进行分组教学。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部分学校多数采用的是外部分组,本

应是按照能力来划分,在我国划分方式很简单,几乎是按照现时的考试成绩,划分快慢班俨然已是外部分组教学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产物,即在新生入学时进行成绩测试分班,或者在学期末进行测试分班。

不可否认,在教学实践中会出现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要从问题的根源入手,从大局出发,遵循教育规律,而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分组教学的初衷是作为班级授课制的补充,而经过一番改头换面,却成了急功近利的教育管理者作为提高升学率的一种手段。所谓的“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也只是学校管理者愚弄师生和家长的噱头而已。尽管义务教育法明文禁止,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依然没能止住中小学设置快慢班的热情,分班教学之风盛行,愈演愈烈,甚至有的幼儿园也在效仿,声称按“接受能力”分班。分快慢班就像臭豆腐一样越嚼越香。

二、设置快慢班,弊大于利

(一)分班依据不科学,违背教育规律

学生的考试成绩本身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结果,并不能客观地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并且中小学生可塑性大,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单凭一次考试成绩就给学生的能力盖棺定论了,岂不是有失偏颇?如果按照能力来分班,那么怎样能够科学、合理地鉴别出学生的能力?尽管目前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只依据考试成绩分班必定是片面的。

教育经不起失败的折腾,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要遵循教育规律。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等级,配以相应级别的教育资源,“合并同类项”的做法貌似因材施教,实则是拔苗助长,违背了教育规律。教育的本质是传递经验培养人。为学生创造轻松活泼和谐的校园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传递知识只是育人的手段。如果学校错把手段当目的,一味地重视学生的成绩,会给教师群体错误的暗示:教师只需传递知识,不必育人。

(二)忽略了教育公平,助长了不良风气

随着现代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呼吁教育公平、民主。当然,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相对的公平则指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尽管学校打着“因材施教“的旗号,但是师生和家长是心知肚明的,学校会给学优生组合配备优质教育资源;给学差生组合配备一般的教育资源。显然,这既是对学生的不公平,也是对教师的不公平,与教育公平的理念背道而驰。或许有人说了,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的,也有个别学校把优秀教师分配给了学困生组合,一般教师分配给学优生组合。试想,尽管学优生组合学习自觉性高,若是有了优秀教师的指导,学优生或许还能更上一层楼,将优质资源分配给学困生难道就是公平吗?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快班,既要花钱又要托关系。一方面,会让孩子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另一方面久而久之会形成一股不正之风,误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如果是自觉性差的学校管理者未必不

从这里动歪脑筋,中饱私囊。

(三)扭曲了学生的人格,破坏了教育生态

划分快慢班对学生的副作用相当大。它在把学优生和学困生划分界限、区别对待的同时也破坏了教育生态的平衡。一个班级就像多元化的小型社会,有的学习能力强,有的音体美表现突出;有的调皮开朗,有的文静内向……不同个性的学生能够博采众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班集体生活也会丰富多姿、生动和谐。如果人为地把学优生和学困生“合并同类项”,一个班级里要么全是学优生要么全是学困生,这个班级生态的平衡就会被破坏,学生的人格发展也会有所缺失。

在应试教育阴魂不散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负荷超重,如果还要面临被编入慢班的威胁,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将学优生组合到一个班里会造成一种沉闷压抑的班级气氛,尤其是处在中下游的学生,反而没有在原来班级的信心大,面临很大的压力;而学困生原本或多或少有些自卑心理,这样一来,被学校烙上了“后进生”的印记,仿佛没有了翻身的希望,更容易自暴自弃。中小学生处在心理敏感期,由于编入了慢班而受不了这种挫败感而自杀的极端事件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四)冷却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分化了教师队伍

分配到快班的老师自然感觉荣耀,但是荣耀之余不免有些纠结:本来快班就是学校的尖子生,教学出成绩了,自然而然认为是快班学生聪明的缘故;教学出不了好成绩,就被看成误人子弟。

分配到慢班的老师,自然有种能力不如快班老师或者不被校领导重视的心理,教师的这种不平衡心理容易浇灭教师的工作热情,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群体的团结协作。如果教师消极怠工,可以借口学生原本就素质差;如果教师积极工作,但由于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教学效果一时显现不出来,难免会力不从心,产生职业倦怠的心理。如此一来,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五)辜负了家长的教育期望,引发家庭矛盾

学校设置快慢班,也引来不少家长的抱怨和质疑。学校本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在学生的成长关键阶段却给学生早早地贴上了“快”、“慢”的标签,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家长的信心,也使家长对学校的育人功能产生了质疑和失望。

孩子编入了慢班,有的家长感觉没面子,则对之挖苦讽刺,责骂孩子不争气,导致家庭气氛紧张或致使孩子离家出走,为以后家庭教育和家庭和睦埋下了隐患。

参考文献:

[1]湛卫清.义务教育的大忌—快慢班[j].教育与管理,2007,(1):43.

[2]周龙腾.学校快慢班设置的利弊剖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9.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