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症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是一种严重并且常见的外伤性急性肢体缺血病症,主要发生在四肢骨骼、血管和神经所在的骨筋膜室内。
这种综合征常常在创伤性骨折、挤压伤或外伤性肌肉损伤等情况下出现。
骨筋膜室是由骨骼和其周围结缔组织形成的一个封闭间隙。
它覆盖了正常活动中需要进行垂直和水平运动的骨骼、血管和神经。
当骨折或外伤引起骨筋膜室内血管和神经的压力增加时,会导致血液流动减慢,使细胞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骨筋膜室综合征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通常是由于外伤性原因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急剧升高,如高能量损伤、肌肉挤压伤或骨骼骨折。
而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则是由于慢性劳损或反复过度使用引起骨筋膜室内压力持续增加而导致的。
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中,及时识别病情异常是至关重要的。
医护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局部疼痛、压痛、肿胀、活动受限、皮肤发红等。
如果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风险,压力测定仪可以用于测量骨筋膜室内压力。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该注意患者的血流情况,不断观察肢体的颜色、温度和脉搏。
一旦确诊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紧急的护理措施是必需的。
首先,避免使用持续性渗透压溶液,以免进一步增加骨筋膜室内的水肿。
其次,保持患者的肢体处于心脏平面以下,这有助于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减轻肢体充血。
再次,应该立即进行手术减压,以减轻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并恢复肢体的正常血液供应。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长期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术后,患者需要接受康复护理,包括早期活动训练、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等,以帮助肢体恢复正常功能。
此外,对于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术后可能需要进行血流重建手术,以恢复肢体的正常血液供应。
这些护理措施的目的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最后,教育患者和家属也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骨筋膜室综合症
临床表现
1 2
症状
早期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随 着病情加重,出现肌肉坏死、神经麻痹等症状 。
体征
患肢出现张力增高、感觉异常、肌力减弱或消 失、被动牵拉试验阳性等体征。
3
检查
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 等)和电生理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02
病理学特征
骨筋膜室的构成
骨筋膜室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一系列密 闭腔隙,其中容纳肌肉、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
VS
特点
骨筋膜室综合症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 情重的特点,常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 肢体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严重 者可出现肌肉坏死、神经麻痹等严重后果 。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骨折、创伤、长时间受压、缺血、代谢性疾 病、药物过量等。
发病机制
当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压迫血管、神经 和肌肉等组织,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随着病情 加重,肌肉缺血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肌肉坏死和神经麻痹。
骨筋膜室的构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可能因各种原因导 致其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
当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压迫其中的血 管、神经和淋巴管等重要结构,导致血液供应减少、神经 受压和淋巴回流受阻等病理生理过程。
这些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加剧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症状和 体征,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血管损伤
血管损伤常表现为肢体远端苍白或发绀,可有搏动性疼痛,应与骨筋膜室综合征进行鉴别 。
04
治疗与预防
治疗方法
01
紧急处理
一旦怀疑或诊断为骨筋膜室综合症,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包括解除
《骨筋膜室综合症》课件
3
鉴别诊断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例如骨折、关节 炎和神经根病变等。
治疗与预防
治疗方法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治 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 疗和手术治疗。非手 术治疗主要包括物理 治疗、药物治疗和康 复训练等。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骨筋膜室综 合症的常用药物包括 非甾体消炎药、肌肉 松弛剂和镇痛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缓 解疼痛和减轻炎症。
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帮助 改善骨筋膜室综合症的症 状。建议选择适合的运动 方式,避免过度使用肌肉, 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康 复锻炼。
骨筋膜室综合症容易复发 和恶化,因此需要避免过 度使用肌肉、过度劳累和 长时间静止不动。及时进 行适当的治疗和康复,可 以减轻症状和预防复发。
结语
骨筋膜室综合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积极对待,采取适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我们一定能够战胜骨筋膜室综合 症,重新拥有健康和活力。
《骨筋膜室综合症》PPT 课件
通过本PPT课件,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骨筋膜室综合症,包括其概述、诊断与 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
概述
什么是骨筋膜室综合症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一种常见 的运动性损伤,其特征为肌 肉骨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导 致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障碍。
病因和发病机制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病原因 多种多样,包括肌肉过度使 用、创伤以及遗传因素等。 这些因素导致骨筋膜室内的 压力增加,引起症状的出现。
临床表现和常见症状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临床表现 多种多样,包括疼痛、肿胀、 压痛等症状。常见症状有肌 肉疼痛、腓肠肌症候群和跖 腓综合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诊断标准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肌肉 骨筋膜室内压力测量和特殊的影像学检查。
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要点
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要点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局部缺血性神经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疲劳、活动受限等症状。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因此在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观察疼痛部位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疼痛部位多为下肢,特别是腓肠肌和胫骨前肌。
在观察患者时需要注意疼痛的部位、程度和性质。
通常来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呈现钝痛或刺痛状。
2、观察肿胀情况骨筋膜室综合征还伴有局部肿胀的情况,因为慢性缺血使得局部血流减少,引起代谢物质的堆积和水分潴留,从而导致局部肿胀。
需要观察患者肿胀的部位、程度和伴随的其他症状。
3、观察运动受限情况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另一个典型症状就是运动受限,患者的疼痛和疲劳会导致其运动能力下降,特别是在下肢运动时会更加明显。
需要观察患者在运动时的表现,如步态、步频、步幅等,以及运动过程中疼痛和疲劳的情况。
4、观察神经系统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神经性疾病的一种,因此在观察患者时需要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感觉障碍、肌力下降、反射减退等。
这些表现能够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观察年龄和生活习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病率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中有所不同。
对于长期从事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走动的人群,如教师、服务员等,患病风险较高。
同时,与缺乏锻炼的久坐人群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因此,在观察患者时需要注意其年龄和生活习惯。
总之,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要点包括疼痛部位、肿胀情况、运动受限情况、神经系统表现以及年龄和生活习惯等方面。
对这些观察结果的综合分析能够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骨筋膜综合症名词解释解析
骨筋膜室综合征名词解释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由肌肉、神经干病变或缺血性坏死所引起的综合征,通常伴有骨痛、局部发麻、红肿等症状。
该综合征的特点是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引起内容物微循环障碍。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周围神经损伤和运动障碍。
骨筋膜室综合征通常出现在四肢受到严重创伤后,发生在肢体骨头内和筋膜封闭的筋膜间室内。
由于组织压力升高,导致筋膜室内容物增多,可能出现肿胀、疼痛、局部软组织高度肿胀、触诊时有异常的紧张感,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压痛明显,皮温降低等症状。
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一般需要进行拍片等检查,以确定病因,对症治疗。
在病情恢复期间,尽量不要吃辛辣食物,不利于胃肠道消化,有可能加重病情。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大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骨筋膜室综合征[专业参考]
专业参考
9
2.病因
引起筋膜间室内组织压升高的因素多为外 伤或挤压。
组织压增高由两方面因素促成,其一是间 室容量减少,其二是间室内容物体积增加。
专业参考
1、筋膜室内容物体积骤增 (1)肢体创伤骨折后出血、水肿 (2)严重软组织挤压伤 、挫伤 (3)肢体血管损伤(断裂、痉挛、栓塞) (4)肢体血管损伤修复后, 反应性肿胀及再 灌注损伤。(通透性↑↑)
专业参考
14
(3)被动牵拉受累区远端肢体时,产生剧烈疼痛, 这是该征早期的可靠体征。
(4)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先出现肌肉无力,进 一步发展则可致完全丧失其收缩力。受累神经支 配区的感觉异常,表现为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
(5)脉搏 肢体远端脉搏在早期可不减弱,因此 脉搏存在不能否定本综合征的存在。脉搏消失和 肌肉坏死挛缩为本征的晚期表现。
只要具备上述5项中的3项即可确诊,同时也 具备了手术切开减压的指征。且不可等到 循环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体征均明显时 方确诊和手术。
专业参考
19
(四)预防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形成,是一连续的进行 性的病理过程,对于挤压伤和严重创伤者, 应立即给予护理干预处理。
伤后怀疑本征者,应松解一切敷料及外固 定物。因为只要肌肉组织处于肿胀或受压 状态,即会发生微循环减弱,就会发生缺 血、缺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重者将发 展为骨筋膜综合征。
神经:30min----神经功能障碍 6h ----不完全坏死,部分功能障碍 12h/12-24h后-----永久性功能障碍。
专业参考
12
(二)全身病理变化:
1)低血压和休克 软组织的坏死--析出大量血浆和体液--渗出毛细血 管--低血压和休克。
《骨筋膜室综合征》课件
PART 04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康复与 护理
REPORTING
康复训练
被动运动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对受影响的部 位进行被动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 关节活动。
主动运动
在疼痛可忍受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 行主动运动,如肌肉收缩练习,以增 强肌肉力量。
案例二
一位爱好健身的中年人,在锻炼过程中因为不注意肌肉的拉伸和热身,导致腿部 肌肉拉伤并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经过及时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该患者的病情逐 渐好转,并重新回到健身行列。
PART 03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
REPORTING
保守治疗
01Biblioteka 020304休息与制动
避免剧烈活动,使用石膏或支 具固定患肢,减轻疼痛和肿胀
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有助 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因病痛带来的不便和 困扰。
促进健康意识
加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 防教育,提高公众对健康 的关注和意识,促进整体 健康水平的提升。
预防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位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白领,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导致腰部肌肉疲劳 ,进而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通过调整坐姿、适时起身活动以及进行适当的腰部 锻炼,该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临床表现
患肢感觉异常、疼痛、压痛、牵拉痛、肌肉无力、肿胀、苍 白或发绀等。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 ,如X线平片、CT或MRI,可明确诊断。
PART 02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
REPORTING
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的姿势
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 势,如久坐、久站等, 应适时活动身体,缓解
骨筋膜室综合症及其治疗
骨筋膜室综合症及其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外伤引起四肢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神经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相应肌肉功能丧失的一种骨科严重并发症,常见于前臂和小腿。
1.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解剖基础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与肢体特定的解剖结构有直接关系。
肢体由骨干和深筋膜组成封闭的坚韧筋膜室,内有肌肉、血管和神经通过。
前臂和小腿都是由双根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组成筋膜室,结构更为坚韧,没有伸张余地,外伤造成骨筋膜室压力增加容易压迫血管,造成肌肉、神经缺血、坏死,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2.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怎样发生的如上所述,骨筋膜室是一个封闭的腔室,不能扩张。
外伤后由于骨折出血血肿形成及肌肉肿胀,腔室内压力急骤增高,压迫肌肉、神经组织的毛细血管,造成组织缺血、坏死。
肢体的主要动、静脉损伤将导致远端肌肉、神经缺血,组织渗出增多,也会造成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
肢体长时间受压同样会使肌肉缺血,肌肉肿胀,成为骨筋膜室的又一个原因。
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旦发生会进行性加重。
由于腔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肉缺血、缺氧,肌肉渗出增加。
肌肉肿胀进一步加重会增加腔室内的压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这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发展的特征。
3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较快,一般在受伤24小时内出现。
主要表现是:①疼痛。
这是最主要的症状。
疼痛剧烈,进行性加重。
②活动障碍。
缺血的肌肉肌力减退或瘫痪,表现为相应的手指或足趾活动受限。
③感觉障碍。
因神经缺血,相应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或消失。
④被动牵拉痛。
缺血的肌肉受到牵拉时出现剧痛,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⑤肢体肿胀。
受累肢体肿胀明显,张力大,皮肤发亮,有压痛。
⑥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
⑦骨筋膜室内测压压力增高。
4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要点①外伤后肢体肿胀严重,剧烈疼痛;②被动牵拉试验阳性;③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④测压时骨筋膜室内压明显升高。
以上是骨筋室综合征诊断的主要依据,其中,被动牵拉痛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应仔细检查可疑病人。
骨筋膜室综合症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骨筋膜室综合症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个等级。
按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分类标准
按病程发展速度分期
骨筋膜室综合症按病程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三个阶段。
按病情严重程度分期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骨筋膜室综合症可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三个阶段。
分期系统
早期临床表现与诊断
非手术治疗
对于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早期患者,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方法,如抬高患肢、冷敷、使用抗生素等。
功能锻炼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
治疗方案
康复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
护理
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必要的关心和鼓励,同时注意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一种国际性的疾病,需要各国医学界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来研究和防治。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推进骨筋膜室综合症的研究和防治工作。
加强基础研究
推进临床研究
加强国际合作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发现了许多与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病有关的基因和分子。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通过早期诊断和预防,可以有效地降低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2023
骨筋膜室综合症
CATALOGUE
目录
概述分类与分期诊疗流程并发症及防治最新研究进展
概述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概念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概念一、前言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下肢的前、外、后三个骨筋膜室。
本文将从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
二、定义骨筋膜室综合征,又称为前、外或后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因为下肢前、外或后三个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这种疾病通常与运动有关,特别是长时间的跑步和步行。
三、病因1. 长时间运动:长时间进行跑步和步行等高强度运动会导致下肢肌肉过度使用,从而引起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
2. 肌肉损伤:下肢肌肉受到损伤时,会引起局部水肿和压力增高。
3. 先天性畸形:某些人天生就存在下肢骨骼结构异常或者神经系统异常,容易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4. 外伤:下肢骨折或者软组织损伤等外伤也会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四、临床表现1. 疼痛: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通常出现在运动时,也可以在休息时出现。
疼痛的程度和位置取决于受影响的骨筋膜室。
2. 感觉异常:患者可能感觉到下肢沉重、胀痛或者刺痛等不适感觉。
3. 运动障碍:由于下肢运动时会加重骨筋膜室内压力,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如跑步困难、步态异常等。
五、诊断1. 体格检查:医生可以通过检查患者的下肢外观和按压受影响的骨筋膜室来判断是否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
2. 影像学检查:X线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下肢骨骼结构和软组织情况,有助于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
3. 压力测量:通过测量受影响的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可以确定是否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
六、治疗1. 休息:患者需要停止运动并休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骨筋膜室内压力。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牵引和电疗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血液循环。
3. 药物治疗:非类固醇消炎药和止痛药可以减轻疼痛和减少局部水肿。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包括开放性或微创手术,旨在减少骨筋膜室内压力并恢复下肢功能。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骨筋膜室综合征(Compartment Syndrome)是一种紧急情况,指的是由于特定肌群周围的骨筋膜室内压力的急剧升高,从而导致肌肉、神经和血管功能异常的疾病。
这种综合征通常发生在四肢,尤其是前臂和小腿。
骨筋膜室指的是肌肉周围由韧带和骨筋膜构成的包裹物。
当某个骨筋膜室内压力骤增时,会导致循环障碍和氧供不足。
压力升高的原因可以是创伤引起的出血或水肿,也可以是剧烈的活动引起肌肉的膨胀。
即使是短暂的压力升高也可能导致神经和血管的损害。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症状通常包括以下三个特征: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和肌力丧失。
剧烈疼痛是最为明显的症状,常常不能被药物缓解。
受累区域的压痛也是常见的体征。
活动受限是指患者在受累区域活动时出现明显的疼痛和僵硬感,可能会导致关节活动的异常。
肌力丧失则是指由于肌肉受到压迫和缺血,导致肌肉功能受损。
骨筋膜室综合征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压力升高发生较快的情况,常常是由于外伤引起,需要紧急处理以避免组织坏死。
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压力升高较缓慢的情况,常常是由于过度使用某个肌群或者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导致,可以经过适当的休息和物理治疗缓解。
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可以进行测压术来测量压力升高程度。
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减轻压力,如提升患肢、松解绷带等来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常采用紧急疏松术,即打开骨筋膜室,减压缓解肌肉的压力。
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包括适当的休息、不过度使用肌肉群、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外伤以及及时处理损伤等。
总之,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紧急情况,通常表现为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和肌力丧失,主要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引起的血管和神经损害。
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以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和并发症。
同时,预防措施的采取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减少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风险。
第三节 骨筋膜室综合征
第三节骨筋膜室综合征【概述】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组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室内压力增高、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常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闭合性严重创伤,间隔内组织进行性水肿、出血,或因肢体包扎过紧、严重局部压迫导致相应间隔内压力增高、肌肉、神经急性缺血,如不及时治疗,常造成缺血性坏死、挛缩(如V olkmann挛缩),带来严重病残。
【分类】1.濒临缺血性肌挛缩指严重缺血早期,经积极处理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可避免发生或只发生少量的肌肉坏死,而不影响患肢的功能或影响很小。
2.缺血性肌挛缩时间较短的完全缺血,或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经积极治疗,恢复其血供后,有部分肌肉组织坏死,由纤维组织修复,形成瘢痕挛缩,出现特有的畸形如爪形手、爪形足等。
3.严重的完全缺血性组织坏疽。
【诊断】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
只是在持续缺血,发生广泛坏死时,才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搏增快、血压下降、血沉加快、尿中出现血红蛋白等。
临床表现为:1.患肢持续进行性剧烈疼痛,为早期症状,到晚期疼痛消失。
2.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障碍出现早,表现为受压神经支配区感觉麻木、异常。
3.手指或足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缺血的早期症状。
4.患肢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髙、肿胀、压痛、张力增高,到晚期出现患肢苍白或发绀。
5.早期患肢远端脉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可能正常,晚期脉搏消失。
【治疗】1.本症一旦确诊,应立即切开所有内压增高的骨筋膜间隔。
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坏死的唯一有效方法。
如张力过高,伤口可不缝合,待消肿后进行二期缝合或植皮闭合伤口。
2.处理全身症状,包括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处理肾衰竭。
3.必要时截肢。
第四节挤压综合征【概述】挤压综合征通常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富部位,遭受外界重物长时间的挤压或长时间固定体位下躯体的自压,而造成肌肉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出现以肢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征的急性肾衰竭。
骨筋膜室综合症课件
提出针对骨筋膜室综合症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05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CHAPTER
基础研究进展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病理生 理机制
深入探讨了骨、筋膜、肌肉和神经之间的相 互作用,以及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分子机 制
研究发现了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关键分 子和信号通路,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疼痛、感觉异常、肌肉无力、患 肢肤色苍白或发绀等。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 检查,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如X 线、CT等)进行诊断。
02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治疗
CHAPTER
非手术治疗
休息与制动
避免剧烈活动,给予患肢适当 的固定制动,减轻肿胀和疼痛
。
冷敷与热敷
急性期采用冷敷收缩血管,减 轻肿胀和疼痛;慢性期可采用 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
骨筋膜室综合症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骨筋膜室综合症概述 •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治疗 •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预防 •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案例分析 •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骨筋膜室综合症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一种由于骨、骨间 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 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产生的症 状。
临床研究进展
早期诊断方法的优化
通过影像学和血液生物标志物的联合 检测,提高了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新型治疗策略的探索
除了传统的切开减压和药物治疗外, 还探索了如高压氧、低温冷冻等新型 治疗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研究展望与挑战
骨筋膜室综合症外科名词解释
骨筋膜室综合症外科名词解释骨筋膜室综合症,又称为肩关节症,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骨关节炎,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他们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
骨筋膜室综合症主要由于慢性骨关节炎和肌腱受损所致,影响肩部运动,常伴有肩关节疼痛、肌肉僵硬和局部肿胀等症状。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名称源于由某特定的结构组成,包括肩关节的多个结构,如肩袖、肩峰、腕关节等。
肩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结构十分复杂,它由两个骨头肩胛骨和上臂骨组成,连接通过肩袖,肩袖又由肩胛骨头,合肌,肌肉张力杆和肿瘤结缔组织构成。
肩关节外部有肩峰穹窿、肩袖缝线和韧带结构,与肩关节环境密切相关。
骨筋膜室综合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骨关节炎,它能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他们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肩部疼痛、功能障碍和关节活动受限,伴有局部炎性反应。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诊断通常是在全面检查性诊断技术基础上,以明确症状为基础,包括物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肩部磨损性病变和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检查往往伴有肩关节的肩部症状,如疼痛、发热、活动受限、肩部僵硬或凹陷等,并且可能伴有关节陈旧和炎性反应。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治疗一般分为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的措施,包括物理治疗,比如肩关节激励操作;软组织治疗,如肩部手法操作、电疗、激光疗法,以及形体操等;同时还包括心理治疗,该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药物治疗的措施,包括使用消炎止痛药和激素,用于减轻肩痛和改善活动受限;药物治疗也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改善炎性反应;还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增加肩关节代偿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针对特定病例,骨筋膜室综合症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内固定、外固定或微创外科手术,来纠正滑膜缺损,减轻病情,改善活动能力,恢复正常的肩部功能。
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症方面,早期发现和治疗会有更好的效果,因此重视及早就诊和定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
骨筋膜室综合征
环,根据其缺血的不同程度而导致
症状
1
1濒临缺血性肌奎缩-缺血早期,及时处理恢复血液供应后,可不发
生或仅发生极小量肌肉坏死,可不影响肢体功能
2缺血性肌挛缩-较短时间或者程度较重的不完全缺血,恢复血
液供应后大部分肌肉坏死,形成李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肢功能
3
2
3坏疽---广泛,长时问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坏疽,常需截肢
1
2
PART 2
概述
概述
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
问隔和深筋膜所构成
最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PART 3
症状
症状
常由创伤骨折的血肿和组织水肿使其室内
内容物体积增加或外包扎过紧,局部压迫
使骨筋膜室容积减小而导致骨筋膜室内压
力增高所致。 当压力到达一定程度,小
腿7.3kpa(55mmHg)】可使供应肌肉的小
14
-
XXX
感谢各位观看
xxxxxxxxx
演讲人:XXX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
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及时诊断和处理。至晚期,当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
感觉即消失,即无疼痛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
的早期表现
3.患室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胜,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
临床表现
4.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但应特别注意,骨筋膜室内组织压上升到一定
程度:前臂8.66kPa(65mmHg)、小腿7.33kPa(55mmHg),就能使供给肌血运的小动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肉及神经组织进行性坏死 大量渗出液
酸中毒 高钾血症
肾功能衰. 竭
休克
心律不齐
10
根据缺血的不同程度
•濒临缺血 性肌挛缩
•【早期】
•缺血性肌 挛缩
•【中期】
•坏疽 •【晚期】
.
11
以上三种结果是骨 筋膜室或肢体缺血的三 个不同阶段,发展很快, 急剧恶化,直至坏疽,所 以临床界限不是很明确, 只是根据病理转归而进 行的分期。
术是不必要的,一条伤疤是其唯一后果,
但如果应行筋膜切开术而未施行时,将可
能发生更为可怕的后果 。
.
19
好发部位
前臂 上肢最好发生 于前臂掌侧及 背侧筋膜间隙 。
双骨部位
小腿 下肢好发生于 胫后深间隙及 胫前间隙,其 次为胫后浅间 隙。
.
20
切开减压术:前臂
.
21
切开减压术:小腿
.
22
定义
病理生理
.
13
Painless
由疼痛至无痛
Pallor
由紫绀至苍白
当出现:5 P
征时,它已经 发展为缺血性 肌挛缩和坏疽
Pulselessness
由有脉至无脉
Paresthesia
由感觉异常至无感觉
.
Paralysis
由肌力减退至肌肉瘫痪
14
诊 断
贵在“早”
• 根据病因、病史 • 肌肉主动活动障碍(肌力减退) • 张力高、明显压痛、被动牵拉痛(疼痛) • 末梢血运障碍(紫绀、脉搏异常) • 感觉障碍(感觉异常) • ICP(筋膜压)测定
重
点
5P征
好发部位
治疗特点
.
23
谢谢!
.
24
.
15
Whitesides测定组织压力定室内组织的压 力 ICP , Whiteside法:简单有效 骨筋膜室内 压:正常是<10mmHg; 10-30mmHg ----为增高 ;30~40mmHg------明显增高 ,被 认为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迫近期
二:外科治疗
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 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性坏 死的唯一有效方法。切不 可等到出现5“P”征后行 切开减压术。切开的皮肤 一般多因张力过大而不能 缝合。待消肿后行延期缝 合,或游离皮片移植闭合 伤口。切不可勉强缝合, 失去切开减压的作用。
三:全身治疗
应积极防治失水、酸中 毒、高血钾症、肾衰竭、 心律不齐、休克等严重 并发症,必要时还得行 截肢术以抢救生命。
.
9
筋膜下血肿 肌肉组织水肿
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增加
肢体挤压伤 外包扎过紧
骨筋膜室内容积减少
病 理 生 理
水肿
骨筋膜室内压力增加
静脉被压
动脉痉挛
休克
抬高患肢
渗出增加
毛细血管压上升
小动脉压下降 小动脉壁内外压力差下降
组织灌注压下降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组织灌注就减少
小动脉关闭
(早期大动脉搏动仍可存在)
肌球蛋白尿
骨筋膜室综合征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
.
1
.
2
.
3
.
4
一、定义
骨筋膜室综合征: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即
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 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 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又称急性筋膜间室综 合征、骨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当 > 30mmHg/比动脉舒张压低10-30mmHg----可确诊为骨筋膜室综合征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组织压较之动脉舒张压低1030mmHg 时,即已达到小动脉的临界闭合压力,小 动脉内血液停止流动,导致组织缺血。
.
17
一:保守治疗
临床早期,要特别重视 甘露醇的应用,可以和 七叶皂苷合用脱水治疗, 早期冷敷及牵引均能有 效缓解骨筋膜室压力。 必须严密观察,酌情积 极外科干预。(氧饱和 监测)
骨筋膜室综合征不仅 是局部问题,而且是全身 问题。肾衰竭、酸中毒、 高血钾、心律不齐、休克, 这些严重的全身反应实质 上是挤压综合征的表现, 既可在解除室内压以前出 现,又可在解压后加重。
.
12
四、临床表现
1
局部表现(5P征)
全身表现:体温升高、脉率增快、 血压下降,血中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
2
,尿中出现肌球蛋白等
治疗
.
18
切开减压指征
病程在 6小时内,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
1
,ICP<30mmHg,可酌情行保守治疗
。
2
测定ICP>30mmHg, 增高比动脉舒张压低 10-30mmHg时,就要切开减压。
总的原则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
个),如果有手术指征,就应该尽早切开
3
筋膜室,勿迟疑。如果事后证明筋膜切开
.
5
深筋膜 骨筋膜室
小
腿
断 肌间隔
面 图
骨筋膜室
肌间隔 腓骨 深筋膜
.
骨间膜 胫骨 骨筋膜室
肌间隔 骨筋膜室
6
二、病因
1 骨筋膜室容积骤减
(外因)
2 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骤增(内因)
.
7
骨筋膜室容积改变的原因
敷料包扎过紧 严重的局部压迫
缺血后水肿 损伤
小腿的激烈运动 出血
.
8
三、病理生理
缺血
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