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古诗词鉴赏专题(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专题

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偶来

顾炎武①

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②老一丘。

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③无求。

柴车向夕逢元亮,款段乘春遇少游④。

鸟兽同群终不忍,辙环非是为身谋。

注释: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他为了抗清而在多地辗转。②栖迟:游息。

③故:通“固”。④款段:驽马。少游:指汉代的马少游。

12.下列对这首诗前四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C

A.“湖上”即“湖边”,作者偶然来到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B.“老一丘”是说作者若愿意,可以选择在此地生活到终老。

C.“赤米”是颜色发红、高品质的米,“足”是说物资充足。

D.用“青”“绿”来描写自然风光,色彩丰富,颇具画面感。

【解析】C赤米不是高贵的米,自足指的是精神上的知足。

13.本诗后四句用“元亮”“少游”“鸟兽同群”“辙环”等典故来表达心志,下列对这几处

典故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B

A.“元亮”是陶渊明的字;作者能够在精神上与陶渊明相遇,可以过上闲适的生活。

B.马少游乘马车疾驰,气势煊赫,但坐在简陋柴车上的作者不羡慕那样的富贵生活。

C.“鸟兽同群终不忍”化用了孔子的“鸟兽不可与同群”,作者与孔子的想法类似。

D.“辙环”,既指孔子周游列国而车辙往复,也指作者自己为抗清在多地奔波辗转。

【解析】B.马少游,是汉将马援从弟。其志向淡泊,知足求安,无意功名,他认为优游乡里即足以了此一生。马少游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

掾史,守坟墓,乡里称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馀,但自苦尔。”(《后汉书·马援传》)后世把马少游作为士人不求仕进知足求安的典型。

14.有些古诗在拟题目时,只借首句前两字来代题,实际相当于无题。但对于这首诗的题目,有评论家说,本诗“以‘偶来’二字为题,似同无题,然全首寓意尽在此二字中”。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偶来”二字体现了全诗怎样的寓意。(6分)

答案示例:

“偶来”指自己偶然来到湖边,因而有难得的机会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清静、闲适的生活。“偶来”也指自己享受隐居式的生活只能是偶尔的、暂时的,最终还要去为抗清事业奔波。“偶来”中既有对闲适生活的留恋,又有投身抗清事业的坚决,二者交织,寄寓了作者为了抗清事业而“终不忍”自我享受、还是选择舍己为公的情怀。

【评分参考】 6分,“享受生活”“为抗清奔波”“二者相较,舍己为公”三个要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未结合诗歌内容酌情扣分。

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完成13~15题。(共12分)

十二月一日三首

其一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椒花媚远天。明光起草人所美,肺病几时朝日边。

其二

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新亭举目风景切,茂陵著书消渴长。春花不愁不烂漫,楚客惟听棹相将,【注】①杜甫流寓云安时曾计划出峡以避乱、返长安。②远天:指云安,荆楚有采椒花制酒祝寿俗。③明光:指起草文诰的明光殿,诗人曾于宫中落笔为文。日边,指朝廷。

13.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其一首联上句写时值腊月寒天,却已春意萌动;下句写云安寒冷,江面肃杀面令人伤悲。

B. 其一颔联“何处”句写听觉,听到大雁的鸣叫;“谁家”句写视觉,看到江船逆流上行。

C. 其二首联写“寒轻”“日满”,呈现“山烟碧”“江雾黄”的美景,以色彩凸显冬日之美。

D.其二颔联写女子背盐出井,男子打鼓发船,既写民情,也体现了云安多盐、临江的特点。

14.雁是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下列诗句中的“雁”,与“一声何处送书雁”句中的“雁”,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曹操《蒿里行》)

B. 孤雁不饮啄,飞鸣念群声。(杜甫《孤雁》)

C.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李峤《汾阴行》)

D.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李愚《思妻诗》)

15. 两首诗的尾联非常巧妙地抒发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从手法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异同。(6分)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共12分)

高斋视事

谢朓【1】

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

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

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

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

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2】。

安得扫蓬径,锁吾愁与疾。

注释:【1】些朓,南朝齐文学家。出任宣城太守时,曾于城关陵阳山顶建造一室,取名“高斋”。视事,

处理政务。【2】纷诡,指官场混乱。非一,不能一致、难以治理。

1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写寒雾消散,白日显露出来,“映”字写出了远处尚未消尽的白雪与青山相互

映衬的景象。

B.三四句,写江边村落与树木隐约可见,其中“暧暖”与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中的“暧暖”

意思相同。

C.五六句,写起身披衣,洗漱之后坐在窗前开始写字作画,体现出志趣高雅、悠然自得

的诗人形象。

D.七八句,说丰盛佳肴只吃一菜足矣,排场显赫所居不过一屋,由此可见作者不以优渥

的物质生活为乐。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高斋周围的景色,以动衬静,虚实相生。

B.五句至八句叙事,多角度展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

C.最后四句抒发情怀,“空”字意蕴深厚,耐人寻味。

D.诗歌融景、事、情于一体,景中含情,事中寓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