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总结
高考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29dd9d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8.png)
高考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一、化学键的定义和分类在化学世界中,化学键就像是将原子们紧紧“黏合”在一起的神秘力量。
它是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主要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大类。
离子键,通常发生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
比如说,氯化钠(NaCl)的形成就是典型的离子键的例子。
钠原子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钠离子(Na⁺);氯原子则容易获得一个电子,变成带负电的氯离子(Cl⁻)。
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由于静电作用相互吸引,就形成了离子键。
共价键则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比如氢气(H₂)分子中,两个氢原子各自提供一个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从而将两个氢原子紧紧“拉住”。
共价键又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当共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一方原子时,形成的就是非极性共价键,像氧气(O₂)分子中的共价键。
而当共用电子对偏向某一方原子时,就形成了极性共价键,例如氯化氢(HCl)分子中的共价键。
金属键存在于金属单质或合金中。
金属原子失去部分或全部外层电子,形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二、离子键的特点离子键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没有方向性离子键的形成与离子的电荷分布有关,而离子的电荷分布通常是球形对称的,所以离子键在空间的各个方向上的作用强度是相同的,没有特定的方向限制。
2、没有饱和性只要离子周围空间允许,它可以尽可能多地吸引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并不存在饱和的问题。
离子键的强度通常用晶格能来衡量。
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强,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也就越高。
三、共价键的特点与离子键不同,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方向性这是因为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在空间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只有沿着特定的方向进行重叠,才能最大程度地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2、饱和性每个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数目是有限的,取决于该原子所能提供的未成对电子数目。
共价键的键参数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包括键长、键能和键角。
高中化学复习化学键
![高中化学复习化学键](https://img.taocdn.com/s3/m/22e4f25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1.png)
高中化学复习化学键化学键是物质中最基本的结构组成单位之一,它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涉及到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电子的重新分配。
本文将就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键进行复习和总结: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一、共价键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根据电子数目的差异,共价键可以分为单、双、三键。
1. 单键:两个原子共享一个电子对,通过共享电子对的形式形成单键。
例如,氢气(H2)中两个氢原子共享一个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2. 双键:两个原子共享两个电子对,通过共享电子对的形式形成双键。
例如,氧气(O2)中两个氧原子共享两个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3. 三键:两个原子共享三个电子对,通过共享电子对的形式形成三键。
例如,氮气(N2)中两个氮原子共享三个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极性。
如果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较大,通常会形成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使得分子中电子分布不均匀,形成偏向电荷,导致分子极性增强。
二、离子键离子键是由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原子往往失去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非金属原子往往获得外层电子形成负离子,由于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强,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离子键的矿物质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形成电子云,被整个金属晶格中的原子共享。
金属键的特点是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热和电导性,由于金属键的存在,金属元素在熔融状态下不易断裂。
综上所述,化学键是决定物质性质和反应特点的重要因素。
共价键通过电子共享,离子键通过电荷吸引,金属键通过电子云共享,共同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理解并掌握这些键的特点和性质,有助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的性质。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60df85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8.png)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键的分类
化学键是分子中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把两个或多个原子联结在一起形成分子或晶体结构。
化学键可以根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分为五类:原子键、共价键、离子键、分子间键及非共价键。
1. 原子键:原子之间由共用电子而形成的键,也称单原子键,只存在于少量元素的某些化合物中,如H2、Cl2等;
2. 共价键:是指电子对在原子之间共享,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是最常见的化学键,如HCl、H2O、CH4等;
3. 离子键:是指离子之间由相互作用形成的键,一般是金属离子与非金属离子结合而形成的,如NaCl、CaCl2等;
4. 分子间键:是指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键,是化学键中最特殊的一种,如氢键、氯键等;
5. 非共价键:是指原子之间由于氢原子存在而形成的键,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如氨基酸分子之间的氢键等。
二、共价键的类型
共价键是指原子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键,是最常见的化学键。
它可以根据电子对的数量进行分类:
1. 单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电子对数为1的共价键,如H-Cl、H-Br 等;
2. 双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电子对数为2的共价键,如Cl-Cl、O=O等;
3. 三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电子对数为3的共价键,如N#N、C#N 等;
4. 多键:是指原子之间的电子对数超过3的共价键,如C≡N、C≡C等。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df81b5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b.png)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化学键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结果。
在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与性质对物质的化学、物理性质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化学键的分类根据电子的共享与转移,化学键可分为以下几类:1. 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的特点是电子的转移,形成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力。
2. 共价键:由两个原子间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的特点是电子的共享,形成原子间的较强相互作用力。
3. 配位键:一个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另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两者形成的一种共价键。
配位键常见于过渡金属配合物中。
4. 氢键:由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如氮、氧、氟)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氢键是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但在生物大分子中起着重要作用。
5.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金属键的特点是电子的自由流动,形成金属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二、化学键的性质与强度1. 化学键的性质:(1)方向性:共价键具有方向性,成键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程度越大,键越稳定。
(2)饱和性:共价键具有饱和性,一个原子能形成的共价键数目有限,与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有关。
(3)极性:共价键的极性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决定。
电负性相差较大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极性较大。
2. 化学键的强度:(1)离子键:离子键的强度与离子的电荷数和离子半径有关。
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
(2)共价键:共价键的强度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原子半径和成键数有关。
电负性相差较小,原子半径较小,成键数较多的共价键较强。
(3)氢键:氢键的强度较共价键和离子键弱,但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4)金属键:金属键的强度与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原子半径和堆积方式有关。
三、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1. 化学键的形成:(1)离子键:通过电荷的转移,形成正负离子,进而形成离子键。
(2)共价键:通过原子间电子云的叠加,形成共价键。
(3)配位键:通过提供孤对电子的原子与提供空轨道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配位键。
化学键复习知识总结
![化学键复习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95814d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2.png)
化学键知识总结一.离子键1.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注:(1)成键微粒:阴阳离子间(2)成键本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3)成键原因:电子得失(4)形成规律: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如NaCl、Na2O、K2S等(2)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3)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4)铵盐:如NH4Cl判断方法: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
(一般规律)注意:(1)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2)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3)离子化合物不是分子,其化学式不能称为分子式二.共价键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注:(1)成键微粒:原子(2)成键实质:静电作用(3)成键原因:共用电子对(4)形成规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形成共价键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合物中不是离子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3.共价键的存在: 非金属单质:H 2、X 2 、N2等(稀有气体除外)共价化合物:H 2O 、 CO 2 、SiO 2、 H 2S 等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4.共价键的分类: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极性键: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
三.电子式: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原子的电子式:2.阴阳离子的电子式:(1)阳离子 简单阳离子:离子符号即为电子式,如Na +、、Mg 2+等复杂阳离子:如NH 4+ 电子式: 、(2)阴离子 简单阴离子:复杂阴离子:3.物质的电子式:离子的电子式: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用它的离子符号表示;在阴离子或原子团外加方括弧,并在方括弧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与电量。
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及练习(2篇)
![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及练习(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c86c6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0f.png)
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及练习(2篇)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及练习(第一篇)一、化学键的基本概念1. 定义: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或转移电子形成的强烈相互作用,它是维持分子或晶体结构稳定的基本力量。
2. 类型:离子键:通过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例如,NaCl中的Na⁺和Cl⁻。
共价键:通过原子间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例如,H₂中的HH键。
金属键:金属原子通过自由电子海模型形成的化学键。
例如,Fe中的金属键。
范德华力:分子间较弱的相互作用,包括色散力、取向力和诱导力。
二、离子键1. 形成条件:通常发生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2. 特点:高熔点和沸点。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
硬而脆。
3. 实例:NaCl(氯化钠):Na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Cl获得一个电子形成Cl⁻。
MgO(氧化镁):Mg失去两个电子形成Mg²⁺,O 获得两个电子形成O²⁻。
三、共价键1. 形成条件:通常发生在非金属原子之间。
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的电子配置。
单键:一对共用电子对。
例如,H₂中的HH键。
双键:两对共用电子对。
例如,O₂中的O=O键。
三键:三对共用电子对。
例如,N₂中的N≡N键。
3. 极性共价键:当两个不同非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
例如,HCl中的HCl键。
4. 特点:熔点和沸点较低。
不导电。
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四、金属键1. 形成条件:发生在金属原子之间。
金属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形成阳离子,自由电子在金属阳离子间流动。
高导电性和导热性。
延展性和可塑性。
熔点较高。
3. 实例:Cu(铜):Cu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Cu⁺,自由电子在Cu⁺间流动。
五、范德华力1. 类型:色散力:瞬时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稀有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取向力:永久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HCl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575b0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1.png)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键是化学物质中原子之间的相互连接,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化学键的形成涉及原子中的电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化学键的一些主要知识点的总结:1.电子共享键:电子共享是指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通常形成于两个原子中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进行重叠或混成的过程中。
共价键形成的分子通常稳定,并具有共享电子对的特点。
共价键的角度和长度可以由VSEPR理论和实验测定。
2.极性共价键:如果一个原子对共价键中的电子具有较高的电负性,那么它将吸引共享电子对更多,并形成一个偏离平衡位置的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会导致分子的非均匀电子密度分布,从而引起分子的极性。
3.离子键:离子键是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电子转移过程中。
金属原子通常失去外层电子成为阳离子,而非金属原子通常接受这些电子成为阴离子。
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的电吸引力形成了离子键。
离子键通常较强,但易溶于极性溶剂。
4.金属键:金属键形成于金属原子之间。
金属原子失去它们外层电子形成正离子(阳离子),而剩下的电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电子"海"。
金属离子通过这个"海"与周围离子相互连接,形成了金属键。
金属键通常很强,但易导电和易形变。
5.氢键:氢键是在氢原子与带有强电负性原子(如氮、氧、氟)的分子中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力。
氢键是非共价键,其形成是由于氢原子与带有孤电子对的原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氢键通常较弱,但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如在水分子中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6.自由基键:自由基键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共价键,自由基是一个具有非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原子。
自由基键容易断裂和重新形成,对于许多化学反应和自然过程(如DNA损伤和氧化反应)起重要作用。
7.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指非化学键或相互作用,包括静电作用力、诱导作用力和分散作用力。
这种力对于许多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具有重要影响,如分子间的吸引力、气体的压缩性和液体的表面张力。
初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fec5e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f.png)
初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总结
在初中化学中,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们决定了
分子的稳定性和性质。
以下是初中化学化学键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离子键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之间
的吸引力形成的。
离子键通常在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例如氯化
钠(NaCl)。
二、共价键
共价键指的是形成于非金属原子之间,它们通过共享电子对来
实现稳定。
共价键通常在非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形成,例如氧气
(O2)。
共价键的强度可以通过化学键的长度和键能来衡量。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说明化学键越强。
三、金属键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金属键可以形成固体金属中的晶格结构。
金属键通常在金属与金属之间形成,例如铁(Fe)。
四、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是由于电子在原子周围的运动而形成的,对于非极性分子是一种相互吸引的力。
它在分子间起到维持分子之间距离的作用。
以上是初中化学中化学键的主要知识点总结,理解这些概念对于学习化学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高一化学化学键的多种类型总结
![高一化学化学键的多种类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05081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c.png)
高一化学化学键的多种类型总结
1. 离子键
离子键是指由正负电荷吸引形成的化学键。
其中,一个原子失
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正离子;另一个原子获得这些电子,形成
负离子。
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晶体。
2. 共价键
共价键是指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
原子间的电子云重叠,并共同占据共价键。
根据电子云重叠的程度,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3. 金属键
金属键是指由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是由金属原
子的自由电子云构成的,这些电子在整个金属中自由流动,形成了
金属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4. 非共价键
非共价键是指化合物中除了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外的其他键。
非共价键包括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等。
氢键是由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强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5. 杂化键
杂化键是指由不同杂化轨道形成的键。
在杂化键中,原子的轨道发生重排,形成新的轨道。
杂化键常见于共价键中,可以增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6. 碳键
碳键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
碳是一种独特的元素,能够形成多种不同的化学键,如单键、双键和三键。
碳键在有机化合物中起到连接不同功能团的重要作用。
以上是高一化学中常见的化学键类型的总结。
了解这些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注意:以上内容为简洁总结,不包括详细解释和例子。
】。
化学键要点总结
![化学键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2b285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19.png)
一、化学键概念的理解⒈定义: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注意: ⑴必须是相邻的原子间。
⑵必须是强烈的相互作用。
所谓“强烈的”是指原子间存在电子的转移, 即共用电子对或得失电子。
⒉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内部或晶体中的相邻原子间及阴、阳离子间。
对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来说, 就是分子内的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对由离子形成的物质来说, 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这些作用是物质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
⒊化学键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二、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键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叫做离子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叫做共价键。
成键方式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成键粒子阴、阳离子原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形成条件大多数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形成离子键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共价键(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表示方法电子式结构式、电子式存在离子化合物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三、非极性键与极性键的比较键型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特点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共用电子对偏向一方原子形成条件相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配对成键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配对成键举例Cl2HCl四、化学键与反应过程中的吸放热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旧物质的消耗和新物质生成的过程, 因此化学反应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并形成新化学键的过程。
必须注意: 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新键的形成一般释放能量。
对于一个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就是比较需要吸收的总能量和释放的总能量的大小。
如H2 + Cl2 ==== 2HCl可以从以下两点理解:⑴反应需要点燃, 是由于断开H—H、Cl—Cl键需要能量。
⑵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是因为反应过程中断开旧键需要的总能量小于形成新键释放的总能量。
五、物质中化学键的判断规律1.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可能还有共价键。
化学键知识总结
![化学键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e4a53887c24028915fc361.png)
化学键知识总结一、经典共价键理论(八电子规则)基本思想:当n s、n p原子轨道充满电子,会成为八电子构型,该电子构型是稳定的,所以在共价分子中,每个原子都希望成为八电子构型(H原子为2电子构型)。
二、近代价键理论1.经典价键理论遇到许多困难:(1) 两个电子配对后为什么不相互排斥?(2) 在有些化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价电子总数超过8, 为什么仍然稳定存在?(3) 根据静电理论,原子核对成键电子对的吸引只具有共价键能的5%,那么大部分共价键能从何而来?(4) 经典共价键理论不能解释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2.近代价键理论的内容(1) 两个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时,两个原子必须各提供一个未成对电子(即单电子)且它们的自旋方向相反。
(2) 两个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成键轨道能量要相近。
例如H2中1s~1s轨道成键;HF中H的1s与F的2p轨道成键等。
(3) 共价键的形成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一定要采取在电子云密度最大方向上进行重叠(即获得最大的键能,使分子处于最稳定的状态)−−解决了共价键的方向性。
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s电子云是球形的,所以s-s形成的共价键无方向性。
3.共价键的特点(1) 饱和性: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可以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形成共价键。
(2) 方向性:s-s原子轨道的重叠无方向性,s-p、p-p、p-d原子轨道的重叠都有方向性。
(3) 共价键的类型a.σ键:沿着键轴的方向,发生“头碰头”原子轨道的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σ键。
b.π键:原子轨道以“肩碰肩”的方式发生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
4.杂化轨道理论(1) 问题的提出:a.基态C原子只有2个单电子,为何可以与4个H原子形成CH4分子?即如何来解决共价键的饱和性呢?b.水分子中的∠HOH = 104.5︒,与根据2个H原子的1s原子轨道与O原子的2p x、2p y原子轨道重叠,形成90︒角不符。
即如何来解决共价键的方向性?(2) Pauling 的杂化轨道理论−−解决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内容:由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成能量相等的新的轨道的过程,称为原子轨道杂化。
初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1668d5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6.png)
初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相对强度。
化学键的类型和性质对于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涉及的化学键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指由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在离子键中,两种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力相互吸引而结合在一起。
通常情况下,金属元素会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非金属元素会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
离子键的特点有:1. 离子键通常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
2. 离子键的化合物在固态下通常形成晶体结构。
3. 离子键的化合物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指通过电子互相共享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实现稳定的构型。
共价键的特点有:1. 共价键通常由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
2. 共价键的化合物通常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3. 共价键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共价键又可以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这取决于原子之间共享的电子对数目。
单键由一个电子对共享而成,双键由两个电子对共享而成,三键由三个电子对共享而成。
双键和三键相比于单键有更强的键能,因此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也有所不同。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
在金属键中,金属原子通过电子云的共享而形成金属结构。
金属键的特点有:1. 金属键由金属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
2. 金属键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3. 金属键的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金属键的形成导致金属元素形成了特殊的结构,其中正电荷被电子云所包围。
这种结构使得金属物质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性质,如高的熔点、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四、键能和键长键能是指化学键形成时释放出的能量,也可以理解为键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键能的大小与键的类型和构成原子的性质相关。
例如,离子键的键能往往比共价键大。
键长是指化学键两端原子之间的距离。
通常情况下,键长与键能成反比关系,即键长越短,键能越大。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b4c915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1.png)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键的基本概念1.1 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是原子或离子之间通过电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强烈吸引力,它将原子或离子结合成分子或晶体。
化学键的存在是物质稳定性的基础。
1.2 化学键的分类化学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离子键: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
共价键: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的自由电子形成的键。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虽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化学键,但对分子间相互作用有重要影响。
二、离子键2.1 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通常形成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力结合在一起。
2.2 离子键的特点高熔点和沸点:由于离子键的强度较大,离子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和沸点。
导电性: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离子可以自由移动,因此离子化合物具有导电性。
易溶于水:许多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因为水分子可以有效地分离和稳定离子。
2.3 离子键的实例NaCl(氯化钠):钠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氯获得一个电子形成Cl⁻,两者通过离子键结合。
CaCO₃(碳酸钙):钙失去两个电子形成Ca²⁺,碳酸根离子(CO₃²⁻)通过离子键与钙离子结合。
三、共价键3.1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通常形成于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实现电子的稳定配置。
3.2 共价键的类型单键:共享一对电子,如H₂(氢气)。
双键:共享两对电子,如O₂(氧气)。
三键:共享三对电子,如N₂(氮气)。
3.3 共价键的特点方向性:共价键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几何结构。
饱和性:每个原子能形成的共价键数量有限,取决于其未成对电子的数量。
极性:根据共享电子对的偏移情况,共价键可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4 共价键的实例H₂O(水):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结合。
CO₂(二氧化碳):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通过双键结合,形成线性分子。
化学键的种类及其特点总结
![化学键的种类及其特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922b34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f.png)
化学键的种类及其特点总结化学键是指化学元素之间通过共用电子或者电子转移而形成的连接,它们在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总结化学键的种类及其特点,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概览。
1. 离子键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
它通常发生在一个元素通过电子转移将电子转移到另一个元素上时。
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强吸引力形成了离子键。
离子键主要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如氯化钠(NaCl)和氧化镁(MgO)等。
离子键的特点包括:- 强度:离子键通常非常强,因为正负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很大。
- 溶解性:离子键化合物在水中通常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因为水分子能够与正负离子进行相互作用。
- 熔点:离子键的熔点通常很高,因为需要克服离子间强电荷吸引力才能破坏化学键。
2. 共价键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形成的化学键。
它通常发生在非金属元素之间。
共价键的特点包括:- 强度:共价键有不同的强度,取决于电子对的共享程度。
不饱和键通常较弱,而双键和三键则较强。
- 长度:共价键的长度取决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以及电子对的共享程度。
- 极性:根据电子云的分布不均匀程度,共价键可以是极性或非极性的。
极性共价键中,电子云更靠近电负性较高的原子。
3. 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原子间形成的强大力量,可以解释金属的高导电性和高热导性。
金属键的特点包括:- 电子云:金属键是通过原子核周围的自由电子云之间的排斥力和吸引力而形成的。
- 导电性:金属键中的自由电子使得金属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因为电子能够自由地在金属结构中移动。
- 可塑性:金属键还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因为金属原子可以相对容易地移动而不破坏金属键。
4. 氢键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它是通过氢与较电负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氢键的特点包括:- 强度:氢键较弱,相对于共价键和离子键而言,它的能量较低。
- 方向性:氢键是高度方向性的,氢原子与电负性较高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特定的。
高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70fd6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6.png)
高中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形成的键,用于连接原子或分子。
它在化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的基础。
以下是对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键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而形成的。
在离子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以离子键相连,具有高熔点和脆性。
1. 电离能与电子亲和能金属离子的电离能较低,容易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能,更容易获取电子形成负离子。
2. 离子半径离子半径是离子在晶体中静止状态下的半径。
通常,阳离子的半径较小,阴离子的半径较大。
离子半径之间的差异会影响离子键的稳定性。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由同或不同原子间的电子对之间的共享而形成的。
共价键通常形成于非金属之间,常见的共价键有单键、双键和三键。
1. 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共价键的形成需要原子轨道之间的重叠。
sigma(σ)键是轴向重叠,pi(π)键则是平行重叠。
2. 价电子的数目和结构共价键的强度和键长取决于参与共享的价电子对数量。
较多的价电子对会导致较强的键和较短的键长。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中的自由电子形成的。
金属键通常在金属元素间形成,具有高熔点和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
1. 金属晶格金属结构由正离子构成的离子晶格和自由电子组成的电子海构成。
正离子在离子晶格中排列有序。
2. 电子的流动性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能够自由地在金属结构中移动,形成电流和热传导。
四、氢键氢键是由含有氢原子的化合物与带有较电负性的原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形成的键。
氢键在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1. 氢键的形成条件氢键的形成需要一个氢原子,一个带电负的原子(通常是氧、氮或氟)和一个可供氢作电子给体的基团。
2. 氢键的稳定性氢键比较强,但相对于共价和离子键而言,仍较弱。
所以氢键在许多化合物中都可以形成和断裂。
以上是对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学键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化学键的性质和结构知识点总结
![化学键的性质和结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83a10a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8.png)
化学键的性质和结构知识点总结化学键是指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它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本文将对化学键的性质和结构进行总结。
一、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例如,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
离子键通常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
离子键的特点:1. 强度高且可以形成晶体结构,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2. 离子键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溶解性,可以导电并在水等极性溶剂中溶解。
3. 具有电荷平衡,正负离子数量相等。
4. 离子键在晶格中呈均匀排列。
二、共价键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
原子通过共享外层电子以填充各自不完整的轨道,从而形成共价键。
例如,氢气(H2)中的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的特点:1. 共价键的强度较弱,通常要求较多的能量来打破它。
2. 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但较离子键弱。
3. 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非极性溶剂。
4. 共价键通常在非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
共价键又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1. 极性共价键是由电子密度的不均匀分布形成的。
一个原子的电子云会更靠近另一个原子,形成偏离电负性较高的那个原子的电子云。
例如,氯化氢(HCl)中的氢原子电子云相对氯原子靠近。
2. 非极性共价键是由电子密度的均匀分布形成的。
原子之间的电子云相对平均。
三、金属键金属键是金属元素原子通过电子海模型形成的。
金属元素中的外层电子会从原子核上释放出,形成一个电子海,其他金属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力被吸引到电子海中。
金属键的特点:1. 金属键非常强大,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2. 金属键是电子自由流动的,导致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
3. 金属的形态通常是固体,具有可延展性和可塑性。
四、氢键氢键是由氢原子与高电负性原子(如氧、氮、氟)之间的电负性吸引形成的弱键。
氢键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而不是原子间的化学键。
氢键的特点:1. 比其他化学键弱,但比分子力强。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04e22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1.png)
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键知识点知识点一化学键的定义一、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叫做化学键。
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离子或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对定义的强调】(1)首先必须相邻。
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2)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3)“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一定要注意“相邻..”和“强烈..”。
如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而两个氢原子之间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
二、形成原因:原子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是原子体系能量降低。
三、类型:离子键化学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知识点二离子键和共价键一、离子键和共价键比较二、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知识点三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键为主,该化合物也称为离子化合物(3)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称为共价化合物。
(4)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NH 4+例外)注意:(1)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 4NO 3,是离子化合物,但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
(2)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1C13、BeCl 2等是共价化合物。
二、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知识点四电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方法一、电子式:1. 各种粒子的电子式的书写:(1)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2)简单离子的电子式:①简单阳离子: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 +、Li +、Ca 2+、Al 3+等。
②简单阴离子:书写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时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
例如:氧离子、氟离子。
③ 原子团的电子式:书写原子团的电子式时,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或“n+”电荷字样。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知识总结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b6ad89a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d.png)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知识总结化学键和分子间力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它们在化学反应、分子结构和物质特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对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进行总结。
一、化学键1.共价键:共价键是两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的强度取决于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云重叠程度。
根据电子云重叠的程度不同,可以将共价键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共价键的特点是强度大、键长短稳定。
2.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它通常发生在一个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另一个原子获得这些电子的情况下。
离子键的特点是极性强、熔点高。
3.金属键:金属键是由于金属原子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原子通过释放外层电子形成一个电子海,使得金属原子之间形成了一种类似于离子键的电子云。
金属键的特点是导电性好、延展性强。
4.配位键:配位键是指由一个配体通过与中心金属离子上的空轨道配对形成的化学键。
配位键的特点是形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常见于过渡金属化合物。
二、分子间作用力1.范德华力: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由于电子云的不规则运动而产生的瞬时极化。
这种极化会导致分子产生瞬时的偶极矩,进而产生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的强度取决于分子极性、电子云的体积和形状。
范德华力的特点是弱而短程。
2.氢键:氢键是一种分子间的特殊化学键。
它是由一个带有氢原子的电负原子和一个接受氢原子的电正原子构成的。
氢键的强度比普通的范德华力强,但比共价键弱。
氢键的特点是方向性强,在生物分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离子-离子相互作用:离子-离子相互作用是由于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而形成的作用力。
它是离子键的基础,因为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使离子形成一个晶体结构。
4.疏水作用:疏水作用是一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它使非极性分子聚集在一起,远离极性溶剂。
疏水作用的强度取决于分子的疏水性和溶剂的极性。
疏水作用在蛋白质折叠和脂质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π-π堆积作用:π-π堆积是由于共线的π键电子云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二、化学键1、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表2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比较(一) 离子键:1、通过电子得失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离子键形成:阴、阳离子接近到一定距离时,静电引和斥力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键。
共价键形成: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作用使双方最外电子层均达到2电子或8电子稳定结构,形成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可以有共价键) 判断依据:熔融态下是否能电离导电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能有离子键)2、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可以有共价键)思考思考哪些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1)、活泼的金属元素(IA ,IIA )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 ,VIIA )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 、Na 2O 、Na 2O 2等。
2)、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形成的盐。
如Na 2CO 3、MgSO 43)、铵盐。
如NH 4Cl4)、碱。
如NaOH (弱碱NH 3.H 2O 例外)3、离子化合物与电解质: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
在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
在水溶液中:有的可以导电,有的不可以导电(此类物质易与水反应或不溶于水)。
Na +Cl-电子转移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不稳定较稳定在氯化钠中Na +和Cl - 间存在哪些作用力?思考:1、所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都能形成离子键吗?举例说明。
2、所有非金属化合都不能形成离子键吗?举例说明。
练习: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1、H2O2、CaCl23、NaOH4、H2SO45、Na2SO46、CO27、Na2O28、NH4Cl9、NH3 10、CH4 11、NH3.H2O 12、AlCl3 13、HAlO2离子类型:1、金属离子:Na+ 、Mg2+、Al3+2、带负电荷的非金属离子: F-、Cl-、O2-、S2-3、带电的原子团:SO 4 (硫酸根离子) CO 3 (碳酸根离子) NO 3 (硝酸根离子) OH (氢氧根)NH 4(铵根离子)4、 离子:1.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离子所带电荷数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2、离子的分类:阳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Na + 、Mg 2+、Al 3+、 NH 4+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F -、Cl -、O 2-、S 2-、OH -、SO 42-切记:带电的原子团也是离子。
5、电子式: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 “×”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⑴、原子的电子式:如Mg2ClO2-Na①阴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阴离子:复杂的阴离子:OH-⑵、离子的电子式:②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的阳离子:复杂的阳离子:即离子符号如NH 4+:.N H +HH H一般用表示Rn-使每一个原子达到稳定结构要注明最外层电子数及电荷数并应用括号“[ ]”括起来H +S2-H OCMgNa⑶、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阳离子的电子式和阴离子的电子式组合而成.注意: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写(每个离子都要单独写),一般对称排列. 如:Mg2Cl×Cl Na Na O 2-Na Mg2Cl ClNa 2 ×O 2-AB 型AB 2型A 2B 型Mg2Br BrBrMgBrS 2-K K SK K 例:⑷、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左侧写原子的电子式,右侧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连接.注意:用弧形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练习:用电子式表示出K : S : K+: S2- : K2S : Na2O : Na2O2: NaCl : MgO : MgCl2: NH4Cl :练习: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根据上题,用“=.>或<”符号填写:①原子的核电荷数____质子数_____核外电子数。
②阳离子的核电荷数___质子数____核外电子数。
③阴离子的核电荷数___质子数_____核外电子数2+8628+16813、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微粒的序号填空8+1662+162+1182+108②①③⑥1.其中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与__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4.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与____,______与_______5.请写出的微粒符号____________⑤Na +(二)共价键:通过共用电子对成键二、共价键问题:1.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不能,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子的倾向2.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核外电子排布是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稳定结构的?H ··H +→·H H ·H ﹣H (结构式)以H 2、HCl 分子的形成为例探讨:···Cl ··:H ·+→Cl ····H····H ﹣Cl (结构式)结论:在H 2、HCl 分子的形成过程中,没有发生电子的得失,而是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稳定结构的用一根短线表示一个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2. HCl3. H 2O 1. H 25. NH 34. CO 2··+··H ·H ····:+·HH ··H +→H H···Cl ··:H ·→Cl····H ··→···O ····+H ·+O ···H ::+··O ···+:C :··O ··→C ::O ···O ····:3H ·→:·N ···N H ::··H注意:不标电荷和中括号“[ ] ”H H O H H ﹣H﹣Cl H O=C=O H H-N -结构式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和结构式1、氯气: 4、甲烷CH42、溴化氢3、氮气 5、过氧化氢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非金属单质(除稀有气以体)、共价化合物、部分离子化合物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存在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得失形成过程以为HCl 例NaCl 为例电子式非金属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之间成键元素共用电子对阴阳离子间静电作用成键本质原子阴、阳离子成键微粒共价键离子键键型[设计P42表][ ]+-·Na Cl ··::·Cl····H ····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的区别:如何判断化合物类型①存在的键型物质的构成离子化合物:指离子通过离子键直接构成物质(一定有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价键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只有共价键)。
②只要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全部是共价键⑴NaOH、⑵H2S、⑶MgCl2、⑷H2SO4、⑸KNO3、⑹CO2、⑺NH3.H2O、⑻AlCl3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区别[设计P41表]电子对不偏移H 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不偏向任何一原子吸引共用电电子对发生偏移的共价键的共价键定义HCl 、H 2O 、NH 3、CO 2等2、N 2、O 2、Cl 2等实例吸引电子能力强的显负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显正电性不显电性成键原子的电性方个原子共用电子对有无偏移不相同相同子对能力不同种原子同种原子原子种类极性键(HCl )非极性键(H 2)巧记为:同非判断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依据: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 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二、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分子内电荷分布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
极性分子:分子内电荷分布不对称(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
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非极性分子如:H 2、O 2、N 2、O 3极性键极性分子如:HCl 、H 2O 、NH 3、HFSO 2非极性分子因为分子空间构型对称,如:CH 4CO 2双原子分子极性键→非极性键→多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键→有极性键几何结构对称→几何结构不对称→极性分子HCl,CO,NO非极性分子H2,O2,N2非极性分子如:CO2,CH4极性分子如:NH3,H2O非极性分子P4,C60判断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依据:常见分子的类型与形状比较小结: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结构对称非极性分子:结构不对称物质相似相溶原则: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
例如:碘(非极性分子)易溶于四氯化碳(非极性分子),但是在水(极性分子)中溶解度很小。
练习:下列物质中,A、KFB、H2OC、N2D、F2E、CS2F、CaCl2、G、CH4H、CCl4 I、CO2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①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②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③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④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⑤水溶液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⑦在气态单质分子里一定有共价键•⑧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共价化合物中不存在离子键9、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10、由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一定是非极性分子11、由极性键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极性分子答案:1、正确2、错,如:NaOH Na2SO4 3、错,如NH4Cl 等铵盐4、错,如AlCl35、错,如:HCl ,H2SO4 等酸6、正确,如:Na2O27、错,如:He 、Ne等稀有气体8、正确9、错,如铵盐:NH4Cl 10、正确,如H2 ,O2,P411、错,由极性键构成对称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如:CO2,CH4,CCl4三、分子间作用力:一、分子间作用力概念:分子间存在的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称为分子间作用力,又称为范德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