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创新合作模式,打造家校共育新生态
53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往往局限于单一的信息传递和任务布置,缺乏互动和深度参与,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如何创新家校合作模式,构建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家校合作的新格局,提升家校共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家校合作模式创新的内生逻辑学校推动家校合作模式创新,是基于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质量提升、促进家长参与、优化教育生态等多元需求,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展现出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和家庭往往“各自为营”,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
通过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学校与家庭之间可以形成合作更为紧密的教育联盟,加强沟通和信任,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
创新家校合作模式要求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与教师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问题,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
同时,家长也要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为学校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资源,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的完善。
在和谐的家校共育氛围中,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需要。
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其深度参与有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家长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教育安排,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与路径。
基于共育理念的新家校合作模式为家长提供了更大的参与空间,通过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教学评价、学生管理等,家长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学校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此外,家长参与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方法的优化和教育内容的更新,使学校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实现持续发展。
家长深度参与的家校合作模式有助于形成积极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提升教育质量。
促进家长参与教育的需要。
创新家校合作模式不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能够增强家长的教育获得感。
2024年家校共育计划(三篇)
2024年家校共育计划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家校共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
2024年,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家校共育计划,打造一个更加和谐、高效、创新的教育生态圈。
二、目标1. 构建紧密互动的家校关系,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2. 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培养家长的教育意识、方法和技能。
3. 积极开展校本课程设计,使学校课程内容与家庭教育需求相结合。
4. 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共同为学生成长提供支持。
三、策略1. 制定详细的家校共育实施方案,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任务。
2. 开设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培训、讲座等活动,提升其教育能力。
3. 设立家校共育工作室,建立家校合作平台,发布实用的教育资源。
4. 推进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共同组织教育活动,增强家长的参与感。
5. 组织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和家长代表,共同探讨家校共育的实践与创新。
四、具体措施1. 丰富家长学校的内容,包括家庭教育理念、亲子沟通技巧、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
2. 通过家长课堂,邀请学校老师为家长示范实际教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 开展家校互动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采摘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4. 鼓励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
5. 配备专门的家校共育工作人员,负责家校沟通、信息传递等相关工作。
五、评估与反馈1. 设立定期评估机制,收集家长和学生对家校共育计划的反馈意见。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计划的具体措施,以达到最佳效果。
3. 每年举办一次家校共育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家长和学生在共育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进步。
六、资源保障1. 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家校共育计划的顺利实施。
2. 配备专业人员,担任家校共育工作人员,保证工作的高效进行。
3. 利用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提供家校共育所需的信息和资源。
如何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如何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强化宠物家校合作,共促学生生命成长:统合教育生态共同体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基石,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必然趋势。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加强家校协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体系,打通沟通渠道,实现信息互通组建多元化的沟通平台: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应积极探索线上沟通平台,如家长群、学校网站等,实现家校之间及时、高效的沟通。
加强信息共享:学校应及时将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学习情况等信息转达给家长,家长也应将孩子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等反馈给学校,实现信息互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
建立家访制度:定期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习惯以及家长对教育的期待,为制定并执行有效的教育方案提供参考。
二、达成共识,制定教育目标,携手育人明确教育目标:家长和学校应共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目标,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育目标,并达成一致认知。
协商制定教育方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家校双方应协商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内容涵盖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等方面,确保学习目标的顺利达成。
定期评估反馈: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共同分析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育方案,保证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三、发挥资源互补,协同育人学校发挥专业优势:学校应结合自身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课程设置、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并积极开展家教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长发挥家庭优势: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行,同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与学校沟通交流,共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四、建立协作机制,形成育人合力建立家委会:家委会应发挥桥梁作用,沟通家校之间的信息,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学校工作改进。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家校双方应联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亲子互动,增进家校感情,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不容忽视,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关注也显得不可或缺。
本文针对当下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大教育观;搭建合作平台,促进教育融合;建设家长学校,提升家教品质”三种措施,以改善当下的家校合作育人效果。
标签:家校合作育人共同体教育理念健康成长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认知来自家庭,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关注家长教育素质的培养,关注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已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所以,加强家校育人共同体建设,凝聚家校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成为众多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当前的家校合作工作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第一,家校合作理念陈旧。
家校合作关系中,学校处于主体和支配的地位,而家长处于客体和服从的地位。
家校之间需要沟通协作时,学校讲,家长听,学校布置安排,家长支持配合,接受学校分派的任务。
学校里各级家长委员会也仅限于协助班主任和学校处理一些事务,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主”“宾”关系、从属地位非常明显,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沟通与协商,这种陈旧的合作理念显然不利于家校之间实现教育理念与方法上的共向融合。
第二,家校合作形式单一。
大多数学校按规定成立了各级家长委员会,以此承担家校之间沟通合作的任务。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工作策划中去的机会还是很少的,家校之间的合作基本上流于开会等单一的形式。
一方面,学校不指望家长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家长对学校工作参与的热情没有被激发,角色定位局限于听话、配合、支持,主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合作的形式一般为一年开一次家长委员会。
第三,家校合作效率低下。
流于形式的家校合作并不能真正化解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家校之间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共同体。
如何让家校合作成效更高?如何引导家长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形成有效的家校协同共育的崭新局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家校共育构建和谐教育新生态
家校共育构建和谐教育新生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
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而关于教育的话题中,家校共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家校共育,顾名思义即是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的理念和做法,是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的一种合作模式。
这种合作模式构建了一种有机的、和谐的、全面的教育新生态。
在这种新生态下,学校和家庭相辅相成,相互支持,共同育人使学生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会围绕家校共育构建和谐教育新生态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剖析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探究家校共育的实施路径,并提出一些促进家校共育的具体措施。
一、理论分析家校共育其实是一个古老而又时新的理念。
古代有“家天下”的说法,旨在强调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而现代教育也强调家校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两个场所获得更全面的教育。
家校共育的概念和实践一直被各国重视。
在中国,家校共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家校共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首先是家校共育的理论依据。
家校共育是基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
从社会发展来看,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场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是孩子性格、态度和行为的第一个形成场所;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园,是孩子学习、思考和交往的主要场所。
从教育发展来看,家校共育是基于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提出的。
全面发展要求学校的教育必须融入家庭的教育,学校和家庭之间必须进行积极的合作,才能使孩子获得更全面、更丰富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从孩子的成长全过程来看待教育,要求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性情养成和个性发展。
可见,家校共育理论依据是确凿的。
其次是家校共育的价值观基础。
家校共育是基于家庭和学校的共同价值观而提出的。
家庭和学校都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场所,都要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幼儿园共育共享:家校协同合作方案
幼儿园共育共享:家校协同合作方案幼儿园共育共享:家校协同合作方案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幼儿园的共育共享已成为教育行业中的热点话题。
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家校协同合作方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采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共育共享的意义,家校协同合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合作方案。
二、幼儿园共育共享的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幼儿园共育共享是指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幼儿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提高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培养家庭教育合作意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
幼儿园共育共享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家长的教育合作意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3.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社会情感发展和认知语言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做好铺垫。
三、家校协同合作的重要性1. 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两种教育资源,通过家校协同合作,可以有效整合和利用这两方面的资源,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2. 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家校协同合作可以将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家庭的期望和关怀相结合,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3. 促进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家校协同合作可以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增强双方的合作意识和共识,为孩子的教育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四、家校协同合作方案1. 家校互访学校定期组织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可以邀请教师走进家庭,深入了解家庭环境和孩子的成长状况,促进双方更好地了解对方,取得更好的合作效果。
浅谈凝聚家校合力共建和谐教育
浅谈凝聚家校合力共建和谐教育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而家庭和学校则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家庭是孩子人生最早的教育场所,学校则是孩子接受正式教育的场所。
如何使家庭和学校实现凝聚共建和谐教育,是我们亟需思考的话题。
一、家校合作共建和谐教育的重要性家校合作共建和谐教育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需求。
首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孩子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是他们一生中最基础的教育。
如果家庭教育不足,或者与学校教育产生冲突,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其次,学校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也至关重要。
学校是孩子接受正式教育的核心场所,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如果家庭和学校不能形成良性互动,不能形成协同作用,会导致孩子教育质量的下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家校合作共建和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家校合作共建和谐教育有多种方式,以下是几种具体的方式:1、加强沟通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沟通合作,做到互相尊重和支持,共同打造孩子的成长环境。
首先,学校应该与家庭保持沟通,告知孩子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和日常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家长也应该与学校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情况,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2、搭建平台教育平台是实现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者微信公众号,向家长发布学习资料、考试成绩、教育政策和学校活动等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教育平台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及时反馈。
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家长会议,让家长与教师互动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
3、家访家访是家校合作共建和谐教育的另一种方式。
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上门拜访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情况和家庭环境等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特点和生活情况。
全环境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典型案例
整体评估:全环境立德树人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涉及到教育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培养。
这一主题涵盖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要求教育者在不同环境中共同育人,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本文中,我将根据这一主题撰写一篇深入分析的文章,从多个维度探讨全环境立德树人家校共育的典型案例,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进行展开。
全环境立德树人家校共育典型案例1.案例一:XX学校的“全员育人计划”在XX学校,通过建立“全员育人计划”,实现全环境立德树人的目标。
学校将教师、家长、社会资源充分整合,共同育人。
在这一计划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积极参与学生的家庭教育;社会资源包括企业、社会组织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环境。
这种家校共育的模式使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得到更多关爱和支持,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2.案例二:XX地区的“立德树人示范街道”在XX地区,通过创建“立德树人示范街道”,促进了全区范围内立德树人的工作。
在这个示范街道中,政府、学校、社区共同协作,制定并实施了立德树人的具体措施。
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学校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社区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促进家庭教育。
通过这一示范街道的建设,让全社会都参与到了立德树人家校共育的进程中,有效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全环境立德树人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家庭、学校、社会是孩子成长的三大环境,它们之间不应该是孤立的,而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只有全社会都参与到教育中来,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在家校共育的模式下,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和个性。
我认为,家校共育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模式,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学校和地区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总结回顾:全环境立德树人家校共育是一项复杂而深远的工程,需要教育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以“四共一体”构建家校共育的新生态
以“四共一体”构建家校共育的新生态作者:夏晓菲陆斌沈麒来源:《中国德育》2023年第22期学校德育是一项整体性工作,离不开学校、家庭的协作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要求将家校共育作为协同育人的重要方式。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太炎小学通过共识、共振、共进和共创的“四共一体”,构建完善了家校共育成长的健康新生态,不断推动家校共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成为“城市新中心余杭好教育”优质教育品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一、营造共同学习氛围,凝聚家校教育共识在教育观念上形成共识,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同步,是开展家校共育的重要前提。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通过搭建多种平台,引导家长准确理解学校的育人方向、建立科学的育人观念、积极落实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2012年,学校成立了太炎小学家长学校,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开展讲座,为家长提供专业的、高质量的学习资源,确保家校教育步调一致。
同时,学校积极拓展学习途径,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开展亲子诵读活动,引导教师、学生和家长以学习促行动,以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同步提升家校共育的意识和执行力,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同频共振。
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会开展假期诵读《论语》活动,学生可以选择自愿报名参加。
这项活动已经持续多年,参与活动的学生和家长人数众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活动是自愿性质的,学校对参与者提出了要求,要求家长也要参与到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诵读。
在活动中,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以“同学”的身份互相鼓励、互相交流,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也磨炼了精神和毅力,同时增进了相互之间的理解,加深了親子感情。
教师在活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带头诵读,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与家长的心态变化,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安抚。
活动结束后,学校还向完成活动的学生和家长颁发电子荣誉证书。
家校协作活动让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渠道更加通畅、教育共识更加坚固。
创新协同育人机制 构建家校教育生态
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家校教育生态作者:卜朝辉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年第09期大兴区积极探索家校协同育人的机制和模式,对学生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获得感,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学校努力构建家校协同教育机制,形成“5+X”德育团队管理模式,研发了菜单式家长课程。
1.构建“5+X”团队管理模式,形成家校协同教育共同体实施“5+X”德育团队管理模式。
学校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补充的德育网,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成立了以校长、德育校长、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以全体干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体,以家长为组成部分的“5+X”教育团队,形成了家校协同教育共同体。
注重层级家委会建设,建立逐级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
由校级家委会成员组织,民主选举会长,并由会长组织开展研讨活动。
家委会设组织部、宣传部、后勤部等。
2.依托年级“菜单式家长课程”,架起家校协同育人同心桥学校研发并实施“菜单式家长课程”,形成了年级必选+自选的个性化菜单。
围绕年级的个性化需求,精准确定授课内容。
学校通过调研,制定年级个性化菜单式课程。
课程分别以习惯养成、安全教育、学习方法、亲子活动等为主题设定内容。
充分利用家長优质资源,扎实推进家长授课。
学校成立家长讲学团,精选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的内容,讲学团成员在校级、班级中授课或开展活动,逐步形成了菜单式家长课程自治化管理。
重视家长言传身教,狠抓作业及时反馈。
“菜单式家长课程”的作业就是家长将课上所学用到孩子的教育上,同时规范自身的言行。
3.创新实施精准化入户家访,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新模式完善家访制度,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以全校为面,实现家访筹备精细化。
制定《家访工作实施方案》《家访工作制度》,设计了“教师家访记录单”“教师家访提纲”“家访总结提纲”。
以年级为线,实现家访对象精准化。
教育家校共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关注的焦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家校共育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其中,亲身感受到了家校共育带来的积极影响。
以下是我对教育家校共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家校共育的重要性1. 增强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校共育能够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 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校共育有助于学校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更好地制定教育教学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家校共育为教师与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双方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心理状态,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4. 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家校共育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二、家校共育的实践1. 建立健全家校共育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家校共育机制,如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为家长提供了解学校教育、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2. 加强家校沟通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3.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可以邀请专家或优秀家长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4. 丰富家校共育活动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动,如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家长沙龙等,增进家长与学校的了解,形成教育合力。
5. 创新家校共育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家校共育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实现线上交流,提高家校共育的效率。
三、家校共育的感悟1. 家校共育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家校共育不是单方面的努力,而是需要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参与。
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校协同教育文章范文
家校协同教育文章范文家校协同教育文章范文篇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实《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十条刚性举措,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家委会、家长会、家访等工作机制,强化主体责任,织密防范网络,切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河口镇景安小学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月”系列活动。
一、开办一期家长学校“夏尽蝉鸣远,秋来影斑斓。
”每一份温暖的教育,都是从相遇开始,每一份美丽的盛开,都是从相拥开始。
为架设学校与家庭协同教育的桥梁,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实效,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10月14日景安小学召开了“沟通交流暖心田家校共育促成长”线上家长会。
由于防控疫情原因,虽然是线上家长会,但是老师们都积极准备,为孩子们的成长贴心指导:发放邀请函、撰写详实的发言稿、制作精美的课件、拍摄孩子精彩瞬间的视频,向家长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每一个细节都凸显着老师们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对家长学生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本次线上家长会的召开为家校合作搭建起了沟通、理解、关爱的桥梁。
二、开展一次全员家访家访是加强家校合作,增进师生了解,改善教群关系,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有效沟通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
“家庭教育促进月”活动期间,我校全体教师明确任务分工,深入开展全员家访活动,家访率100%。
三、举行一次辅导培训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中小学校家访制度提高家访实效的通知》要求,10月10日对全体教师举行一次家访专题辅导培训,提升教师家访的专业能力。
活动中,景安小学德育校长曹校长就家访前的准备工作、访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结合着相关视频,进行精心细致的讲解,并围绕家访工作的重要性、专业性、有效性等方面作具体指导。
四、摸排一批重点人群每种色彩,都值得心灵期待。
每个孩子,都值得深情相待。
每份梦想,都值得全心灌溉。
景安小学各班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习情况、家庭情况、成长环境等,重点排查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学生家庭、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重视对重点学生关心辅导工作。
家校共育构建和谐教育新生态
家校共育构建和谐教育新生态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社会化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价值观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则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是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场所。
如何更好地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是当前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家校共育如何构建和谐教育新生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接受的教育,它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和道德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教育不仅包括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还包括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塑造。
孩子在家庭中学习到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将深刻影响其一生。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
他们的行为举止、言传身教,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
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够具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态度,那么孩子在个性、智力、情感等方面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家庭的生活氛围也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
和睦的家庭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和温馨感,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相反,紧张的家庭关系、冷漠的家庭氛围,则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障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尽职尽责地履行教育责任,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学校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学校教育作为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有着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责任。
学校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个人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教育的责任在于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也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德修养。
学校应该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品质。
家校合作点燃梦想,协同共育成就美好
家校合作点燃梦想,协同共育成就美好【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家校合作已经成为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更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而共同努力的一种方式。
通过家校合作,可以让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力。
家校合作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关爱与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在实践中,家校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理念不同、沟通不畅等问题。
但只要双方能够坦诚沟通、互相尊重,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家校合作的效果必将更加显著。
未来,家校合作将会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可以点燃孩子们的梦想,也是实现共同努力和美好未来的基石。
通过家校合作,我们可以共同育人,共同促进教育改革,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机会。
【关键词】家校合作、梦想、协同共育、重要性、具体举措、效果、挑战、未来发展、关键、共同努力、象征、美好未来、基石1. 引言1.1 家校合作点燃梦想,协同共育成就美好在当今社会,家校合作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和认可。
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不仅仅是教育工作中的一种必要手段,更是激发孩子们潜能、引导他们实现梦想的重要途径。
家校合作点燃梦想,协同共育成就美好,这是一个深刻而又美丽的主题。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能够了解他们的需求、陪伴他们成长;而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的地方,有着专业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
当家长和学校能够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孩子就能够得到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教育,梦想也将更容易实现。
家校合作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宣传和表态,更需要通过具体的举措来实践。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校也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教育决策,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密切合作,才能够真正实现家校互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家校共育:构建幸福教育生态圈
家校共育:构建幸福教育生态圈家校共育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师生、亲子和相关参与者共同成长的有效方式。
有效的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构建幸福教育生态圈的四种思维幸福教育实践旨在以儿童为中心,建设充满幸福感的校园。
如何提升教师、家长的共育能力,从而有效保障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人本思维:把孩子放在正中央把孩子放在正中央,让孩子在阳光下蓬勃成长。
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服务学生”和“指导家长”的相结合。
坚持服务学生。
聚焦聚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家庭等提供的丰富课程资源,如开展“大阅读”工程,通过书香家庭创建活动,培养书香少年,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读书、博览全书的良好习惯。
构建“互联网+”共育互动平台,借助互联网优势,搭建简便易操作的共育互动平台,如学校公众号上的“家校共育”专栏、“育儿小百科”微课堂等,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便捷、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关爱特需学生,开展“一个孩子的研讨会”,特需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有轻度智力障碍的,二是有行为问题的,如易激惹,爱打人。
其中后者牵扯教师更多的精力,更需要教师关注。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帮助特殊学生成长,召开由年级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共同参与“一个孩子的研讨会”,采取以班主任为主体,全体任课教师一起参与的帮扶策略。
注重指导家长。
建立新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通过专业引领,孵化一批家庭教育种子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形成家校共育的团队力量,“人人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个个成为家庭教育践行者”;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引航指导,吸引学校教师积极加入,鼓励有兴趣的家长热情参与,打造“家校共育共同体”;通过参观家庭教育博物馆,开设家教讲座,引领家长系统学习家教知识;举行各类主题活动,帮助孩子培养美好品格;邀请家长加入“好父母联盟”,与孩子共同成长;定期指导召开家庭会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家长参与志愿者活动,做孩子的榜样;指导家庭开展亲子研学旅行活动,传承优良家风。
家校合作点燃梦想,协同共育成就美好
家校合作点燃梦想,协同共育成就美好家校合作,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承载着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对孩子教育抚养的一种行为,更是对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对学校育人责任的一种追求。
家校合作,点燃梦想,协同共育,成就美好。
一、搭建通畅沟通桥梁,促进双方合作共育家校合作,首先要搭建通畅的沟通桥梁,促进双方的合作共育。
学校与家庭作为学生成长教育的重要主体,需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流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支持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要积极主动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宗旨和发展规划,向家长汇报学生学习情况、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学业、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反馈,共同探讨解决之道。
而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与学校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学校义务教育的活动。
只有通过沟通渠道的畅通,学校和家庭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共育,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家校齐心协力促进学生成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学校则是孩子的第二个家。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在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两者齐心协力,促进学生成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导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对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庭教育。
而学校则应该更了解每一个家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因材施教,做好个性化教育。
只有家校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才能真正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定更健康。
三、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价值观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决定一个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石。
学校和家庭都有责任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通过学校教育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自律、尊重、守纪、诚实等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家校共育构建和谐教育新生态
家校共育构建和谐教育新生态一、家校共育的意义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家校共育将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教育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通过教育教学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而家庭则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和人格培养。
家校共育将学校和家庭的育人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
家校共育意味着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
学校和家庭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和保障。
通过家校共育,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分工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了共育合作模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
3.促进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家校共育模式下,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三方互动的良好局面。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与学生接触,同时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和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
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关爱和支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二、家校共育的实施方式1.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家校沟通渠道,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家长与学校进行联系和沟通。
家长也需要保持与学校的联系,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与教师充分交流,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2.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
家长也可以邀请教师到家庭参观,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教育教学上的交流。
学校还可以组织家校联谊活动、亲子活动等,拉近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增强家校合作的氛围。
3.建立家校互助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家校互助平台,家长可以在平台上互相交流子女的学习经验和养育经验,解决一些育人问题。
家校合作共育: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共育: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摘要家校合作共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本文从家校合作的意义、现状、存在问题、有效途径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论述。
通过分析家校合作的内涵与价值,探讨当前家校合作的现状与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合作策略,旨在为构建和谐、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校合作,共育,孩子健康成长,教育理念,有效途径一、家校合作共育的意义家校合作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
它强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最终实现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1 家校合作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学校是孩子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场所。
家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奠定了孩子性格、行为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基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孩子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场所,老师是孩子的引导者和启迪者。
学校教育为孩子提供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家庭和学校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时,能够有效地整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共同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并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共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1.2 家校合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需要家校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家校合力,实现教育“同频共振”
家校合力,实现教育“同频共振”【摘要】家校合作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家校互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目标。
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只有家校紧密配合,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成果。
家校合力,实现教育“同频共振”。
【关键词】家校合作,教育沟通,学生发展,教育生态,综合素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事业,同频共振目标,教育成果。
1. 引言1.1 家校合力,实现教育“同频共振”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两个支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
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将极大地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家校紧密合作,才能实现教育的“同频共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成果。
家校合作是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学校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是教育的主体。
家校合作可以有效地衔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实现教育的无缝连接。
只有家校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好互动,才能实现教育的“同频共振”目标。
家长的支持和参与是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保障,学校的资源和教育经验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家校共同努力,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成为社会上有价值的人才。
2. 正文2.1 加强家校沟通,促进教育有效对接加强家校沟通,促进教育有效对接,是家校合作的基础和关键。
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进而共同制定更合理的教育方案。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定期举行家长会议、家长日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计划和学生成绩等信息。
学校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等平台及时发布学校的相关信息,方便家长获取学校动态和教育资源。
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如家长志愿者、家长讲座等,与学校老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结合共育生态教育
发表时间:2011-03-15T13:14:20.3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2期上供稿作者:苏宏兵[导读] 德育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比赛只不过是一个载体。
——“祖国发展我成长”德育活动案例苏宏兵江苏省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225800 2010年秋季学期,是我教学生涯中的又一次挑战:教了十几年高年级的我一下子站在一年级小朋友面前与他们共同学习、生活。
孩子的率真让我也回到了童年,享受着童言、童事、童趣……
一天中午,组织孩子们整队放学时,我突然发现整齐的队伍中出现了极不和谐的一幕:小鹏走路时两脚外摆像在滑旱冰。
走近一看,令我忍俊不禁:小鹏的鞋带全散了,像四条可爱的黄蛇在舞动。
“小鹏,鞋带散了我们暂时可以离开队伍到旁边系鞋带,完成后立即归队。
”“老师,我不会系呀!”望着他那无奈的双眸,我一时无语。
“小鹏,你过来,老师帮你。
”我蹲下帮他扎上漂亮的蝴蝶扣。
“谢谢老师!”他如春风般归队了。
回到办公室我就纳闷: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竟然连鞋带都不会系。
想想儿时的我们已会帮父母做很多事了,真是搞不懂。
更令人喷饭的是下午到班上一问:“会系鞋带的站起来。
”大家都在东张西望寻找明星,就是没人站起来。
唉!大家都不会!我失望极
了,在与孩子们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几近于零。
既然大家都不会,家长又不给他们机会,那就何不来场比赛,以赛促学呢?要知道家长对于学校里组织的各项比赛关注度是极高的。
晚上,我结合十月份教育月主题制定了“祖国发展我成长”挑战赛方案。
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与孩子们作了如下交流:“同学们,你们脚上的那双鞋对你有过哪些帮助?”学生议论纷纷,列举种种。
“既然鞋子帮助了我们这么多,那么鞋子有困难你会不会帮它呢?”“会!”“现在鞋带散了,你愿不愿帮它系好呢?”“愿意!”“可是你又不会系,怎么办?”“学!”“好,老师给你们一周的时间去学习。
下周班会课上,八个小组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系得快!”孩子们闻此言群情激动。
课后,我通过校信通平台将我的设想与家长们进行了交流,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一周以后,比赛如期举行。
孩子们展示的不仅仅是娴熟的技法,更展示了他们的自信。
望着他们额头上的“大拇指”朱砂印,我醉了,醉在他们甜蜜的笑容里。
临近下课,我神秘地对大家说:“同学们,月底,学校将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挑战赛,我们大家都要参加,从开始到最后一个完成的同学为结束,又好又快的班级获胜。
大家有没有信心参加?”“有!”“这次大赛,除了系鞋带之外,还有穿衬衣、整书包等等,有没有信心为班级争光?”“有!”“那就赶快准备吧!”
晚上,我又与家长作了进一步的交流。
从此以后,每天晨会我都与各小组了解他们的进展情况。
大赛前夕,我组织孩子们在班级内搞了一次小组赛。
从系鞋带到穿衬衣再到整书包,每一个环节都那么投入,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老练,我真有点不敢相信。
当他们背着书包跑到终点时,名次对我们来说已不再重要,四十七只小鸟在“成功”的森林里尽情言欢。
决赛那天,我们赢了!我奖给他们每人两块奶糖,其实他们的心比糖还甜。
活动到此本可结束,但我总觉得有什么缺失,是什么呢?对,是引领!月底总结会上(班会),我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一个月过去了,在这个月里,我们学会了很多很多,祖国妈妈很想知道,你们愿不愿意将自己学到的本领悄悄告诉她呢?”此时,歌唱祖国的乐曲声响起。
“祖国妈妈,我会系鞋带啦!” “祖国妈妈,我会帮爸爸妈妈系鞋带啦!” “祖国妈妈,我只告诉你一个人,我不再要家里人帮我穿衣服啦!” “祖国妈妈,我会洗碗啦!” “祖国妈妈,我还会学到了很多本领!” ……
孩子的表情亦严肃亦神秘亦快乐亦自豪,一切的一切都在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让祖国妈妈高兴。
“同学们,我们可以将自己告诉祖国妈妈的话用笔写在纸上,写好后放进成长记录袋。
以后如果又学会了新本领,别忘了写下来告诉祖国妈妈,她会在睡觉的时候来看你的成长记录袋的。
”
从此以后,整个一年级的小朋友一下子在享受成功中成长了许多许多,自理、自立、自律的比学赶帮的氛围空前浓厚,令我们的家长刮目相看。
反思:
德育活动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比赛只不过是一个载体。
本次活动全员参与,既发展了全体学生的能力,又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团结合作意识。
整个活动过程始终将所有学生作为教育引导的对象,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收获了成功,在成功中得到了成长。
教育活动不是精英的展现场,不是他们的专属领地。
教育活动是要面向全体的,让每个孩子都享受成功。
这一活动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德育工作要始终为孩子的精神世界服务。
活动要取得好的效果,离不开家庭的配合。
要知道,德育活动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它需要家庭、社会鼎力相助,仅仅只有学校教育的教育是遗憾的教育、畸形的教育。
育人应是社会化的,每一次的活动都应该积极主动联系家庭、社区,使教育形成合力,不能让5+2=0的悲剧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上演。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望子成龙心切,只要文化成绩好,其他的不用过问,就是天塌下来也不用管。
家长们,放开你那双善良的手吧,我们的幼苗需要风雨的洗礼,让我们家校结合,共育孩子成长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