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异地高考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异地高考现象
教育学双学位11级呈贡3班刘挺113160168
异地高考:特指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动地参加高考。即考生在本人户口所在地区以外的地区参加高考,习惯上是指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动地参加高考。
异地高考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发展中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资源分布不均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分配,以及社会的发展促使大量劳动力向外地的转移从而导致大量的外来人口子女为求公平的教育从而出现的社会现象。
其实,异地高考之所以成为难题,不仅仅是单纯的考试问题,还涉及户籍、教育经费投入、录取指标等,牵动着教育资源调整分配的方方面面。因此,这项政策的出台,需要解决很多难题。比如,流入地外来务工人员人数不同,异地参加高考者也有多有少,如何及时调整高考资源,使之合理分配;再比如,如何确定异地高考资格,以缓解异地高考参加人数增加带来的压力;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避免变相的“高考移民”,以致出现新的不公。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从而促使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大多外来人口及其子女在新的环境中长久的生活下去,但其户口并未得到解决,从而使得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从2008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再到《教育规划纲要学习辅导百问》,“异地高考”这个议论了两年多的问题,在2011年两会上颇有“拨云见日”的迹象。同时,这个极具统筹性质的改革之举也让教育改革有了新的契机。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曾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
随迁子女高考问题完全是高考户籍限制和分省命题制度造成的,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教育,却不能在当地高考,是对他们平等受教育权的严重限制,允许他们在学籍地高考是走向教育平等的第一步。
异地高考作为一个微观改革,经常被认为与宏观的户籍制度相冲突,也正因为异地高考属于社会系统性改革中的一环,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尽管有人呼吁要以微观变量促进宏观变革,但由于诸多因素的掣肘,高考仍难与户籍剥离开来。一些外来务工者的子女,从学前就在流入地接受教育,向所在地缴纳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赞助费、借读费,却在高考来临时被打回原籍。且不说此举罔顾了外来工的劳动贡献,单从如今各地高中课改、自主命题的角度而言,在流入地学习、回原籍考试,必定出现的“水土不服”已令这些学生未考先输。
外来工子女在流入地高考无门的尴尬与无奈,有关部门并非不知,长期以来之所以此项改革难以向纵深发展,牵涉的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之类的老话题。一些重点大学招生越来越地方化,在办学所在地的招生比例居高不下,甚至出现教育割据的现象。而这些局面的形成又固化了所在地维护现有利益的心态,不难相信,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市有着担心外来人口挤占本地考生利益的隐忧。
教育部此次的明确表态及实际作为,无疑令所有人期待与喜悦。在地域及户籍博弈中进行了多年的高考,或许有望通过此次变革产生渐进式的变化。而纵
观几十年来高考制度的微调措施,实施“异地高考”制度也已具备了成熟的条件。统一教材、统一命题时代的结束,可以让“异地高考”有效避免投机式的“高考移民”,而上海、北京这两大城市的积极响应也为其他城市起到了带头和促进作用,再加上一些高校在“按各省市的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指标”方面的试水,可以乐观地预见,“异地高考”已不再是梦。
在“统筹”即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公平公正的主旋律的当下,“逐步推进异地高考”无疑与这种理念暗合,它所释放的不仅仅是高考制度的破冰信号,更是对外来工及其子女人性化关怀的具体举措。同时,这种带有统筹性质的高考变革也让户籍制度的樊篱得以松动,让教育在追求公平、共享的路径上具有了正确的姿态。
但是在人们为之高兴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让人们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倘若异地高考能简单的解决,便也就不用人们去为此担忧那么多年。异地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的升学问题,教育部会同发改委、公安部、人社部经过深入调研,起草了一个文件。2012年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该意见通知。
袁贵仁说,文件主要精神有三点:
一、要积极解决。文件规定各地在年底前要出台解决办法。
二、是要有条件准入。首先家长要符合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
家长基本条件是:你在地方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住所,有稳定的收入,并且缴纳各种保险,你是这个地方的常住人口,尽管你不是户籍人口。
学生本人条件是,这个学生有可能在这里学了小学、初中、高中,也可能只是高中才来,也可能高中三年都在这里,也有可能高中一年在这里,因此各地会根据实际情况,什么样的学生跟我的本地学生是一样的。还有一个是城市条件,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我这个城市能发展到多大规模,不是说城市越大越好,要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
三、要因地制宜。各地根据人口流动的具体状况,制定具体的办法,提出具体的条件。
然而,在对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做出这些的硬性要求外,国家也不断在为异地高考奋斗着,不断减少学生及其家长的压力。
在发展的过程中,党和政府认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要把握三大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作为重大民生问题来抓。二要统筹考虑,多方协调,积极稳妥推进。三要以地方为主实施,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解决。
教育部曾召开座谈会,邀请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湖北、黑龙江、安徽、云南等9个省(市)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研讨“异地高考”政策。其中就提到,要尽快明确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好实施方案。一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为方案制订提供可靠依据。二要按“三个根据”要求,即: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资源承载能力,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在当地的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年限,根据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进一步细化准入条件,确定操作办法。三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