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教案

外力作用教案

【篇一:外力作用教案】

第三节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所形成的不同地貌。

(二)过程与方法 1.以黄河流经地区典型侵蚀和沉积地貌为例,分

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学会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地表形态的差异及形成

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由于外力作用形成的一些优美

自然风光,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美的观念。

2.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知道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办事,

做到趋利避害,保护环境,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二、教学重点:以流水和风为例分析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对地表形

态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根据景观图分析各种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成因。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媒体:主要外力作用的景观图片、河口三角洲模拟实验视频,多媒体课六、教学过程:【导入】介绍黄河概况。

黄河流域景观图欣赏:v 型峡谷,宽阔的河道,千沟万壑的黄土高

原,山前冲积扇,华北平原,黄河三角洲等。

(师)如此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我们不得不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景观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板书】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转承】设问一:结合图片,分析不

同河段黄河对于地貌的形成产生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学生的概括进行简单地总结)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板书】流水侵蚀和沉积(教师讲解)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设问二:对比黄河上游与中游形成河谷特点,说说侵蚀作用的差异。(板画)下蚀与侧蚀形成的河谷形态。

河流上、中游在山区、高原流经时,受重力作用,河水不断下切,

使河床不断加深,河流落差越大,流速越快,冲刷越严重,往往形

成“v” 字形的峡谷。横断山区的山高谷深、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都是

流水侵蚀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典型例子。

河流进入中游后,受地形影响,流速减小,河流以侧蚀为主,使得

河床不断加宽,显得比较开阔。

【过渡】流水对西南地区岩石的化学侵蚀作用形成了奇特的石林,

地下溶洞等喀斯特地貌。

(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其成因。(讲解)雨水冲刷泥地会使一些泥沙随水流流动,冲积扇是因为河

流流出山区后,水流流速急剧降低,碎石泥沙沉积形成;到了下游,河水流速减慢,便将泥沙沉积下来,形成宽阔平坦的沙洲或平原;

在入海口地区,由于地势低,水流速度继续减慢,便将挟带的泥沙

堆积下来,形成宽广平坦的三角洲。组成沃野千里的冲积平原。这

里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是良好的农耕地区。

【总结】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峡谷、沟壑等沟谷地貌,流水的沉积

作用形成冲积扇,河漫滩等平原地貌。在自然界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地表形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地貌。

(过渡)另一条旅游路线:自沙坡头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河西走

廊到乌鲁木齐,沿途的地貌景观。

【知识迁移】材料:沙漠,沙丘,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的相关资料。(设问四) 1、结合以上资料,结合资料,试总结风力作用形成的地

貌类型。

2、沙漠里细小的沙粒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回答)沙丘的形成是风

力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在干旱地区,形成风蚀地貌(如:风蚀城堡、雅丹地貌、戈壁沙漠、裸岩荒漠)。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丘、沙垄、

黄土高原黄土的来历)(讲解)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

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

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

天岩石表面温度高于内部温度,夜晚表面迅速冷却,使得岩石发生

崩解,进而成为碎屑物。地表形态为风化地貌。

(教师小结)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形成风蚀地貌,雅丹地貌,戈壁沙漠、裸岩荒漠。

除流水,风力外,还有高寒地区的冰川作用,海边的海水作用形成

不同的地貌。

【升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修建梯田,围湖造田,植树造林,开采地下水等人类活动地表形态产生影响。对地表形态的改变

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例如不合理地开挖地表,使地表失去平衡,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这种对地表的改变就是不合理的。植树

造林,修建天利用改良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遵循自然规律,趋利避害,保护环境,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作业布置)试总结其他外力作用影响形成的地貌类型。

【板书设计】第三节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地貌形态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风化作用流水型峡

谷冲积扇风化壳千沟万壑的黄河漫滩土高原河口三角洲喀斯特地貌风力风蚀地貌雅丹地貌沙丘戈

壁沙漠冰川海水

【篇二:外力作用教案】

番禺区石楼中学冯翠容 1 本条课标的具体要求及注意问题如下:⑴

本条课标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地貌,要求的重

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

⑵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

第一、全球大地构造,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

布和变化;第二、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

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第三、在大地构造基础

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以说明地表形态的再变化。

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

说明。

⑶本条标准的要求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

面认识地表形态。

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一直处于不断的

运动和变化之中。

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 2 本条课标的具体要求及注意

问题如下:⑴本条标准旨在学习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⑵学习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需要把握三个递进的观念。

第一,自然条件是人类活动的基础。

人类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从事活动的,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有

着深刻的影响,甚至有制约作用。

例如,耕作农业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较为湿润的或有足够灌溉水源

的平原地区,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种植的农作物、生产方式、作物熟制等也不同。

第二,人类可以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在人地关系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类可以并且必须对

不利于活动的一些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例如,坡地不适宜耕作,改造成梯田就可以耕作了。

但是要注意,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是有限度的,例如,较陡的山坡也不适宜建梯田。

第三,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条件的利用程度在不断加深、利用范围在不断扩展。

⑶本条标准的设计思想是形成以上观念,而不是要系统学习各种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方方面面的影响。

所以,按照案例教学的方法,在自然条件中选择地表形态为案例,

并规定学习其对聚落和交通线分布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应通过

举实际的事例说明,而不要求做纯理论的阐述。

1 ⑴知道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的表现形式⑵通过阅读图片,

理解外力作用在地表形态形成、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⑶理解河

流地貌对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影响⑷理解河流地貌对山区聚落分布

的影响⑸理解冲积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 ⑴初步学会通过模型、

景观图,判断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理景观图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3:⑴使培养学生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

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⑵使学生理解地表形态对人类生产生活所产

生的重大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变化所起的极大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人类必须根据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环境,初步树立正确

的人地关系的观点。

1.外力作用的几种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 3.自然条件对聚落的影响外力作用各种表现形式所

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及其原因分析教材对外力作用地貌的呈现是

通过景观图片举例说明,在教学过程吵需要把各种地貌向学生做全

面系统的介绍,而用举例加以分析,或让学生发现、举出身边熟悉的例子或图片,启发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

的形成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在外力作用的四种方式中,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一般没有形成具

体的地貌形态;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是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形式。

因此,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来获得其形成过程。

指导观察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媒体呈现与开

放式教学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岩石标本、实验器具、外力

作用地貌的景观图、中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 1 课时【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内力作用,它使得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不平,就

好像是一个雕塑作品的粗毛坯,要完成这座雕塑还需要用刻刀精心

雕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这把细致的刻刀外力作用。

【板书】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启发提问】外力作用与内力

作用相比,从发生条件、能量来源和作用方式等方面有何区别?阅

读教材相关的内容,填写下表:(见隶书部分)小组合作填写内

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

产生的热能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其次是重力能表现形

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高山或

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球表

面趋向平坦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一般一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讲解】外力作用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多种表现形式,下面我们逐一来学习。

【演示岩石标本】老师手里拿的这块岩石叫花岗岩,这是自然界中

最坚硬的岩石之一,人类经常用它作为建筑材料,要使用它铺路几

十吨重的坦克都压不坏。

【将风化的岩石轻轻碾碎】同学们看,我把这块花岗岩很容易就碾

碎了,是否老师成了一个大力士呢? 【启发提问】肯定不是因为老

师的力气大,那是什么原因使坚硬的花岗岩变得如此松软了呢?请同学们联系你们学过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想一想在自然界中有哪

些原因使花岗岩变得松软了?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相互启发补充。【教师小结】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温度的变化,水的溶解,氧气

的氧化,生物的活动等都能使岩石遭到破坏。

我们就把这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

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

【板书】一、风化作用【出示投影片提问】 (花岗岩的风化情况图)

这幅投影片所显示的就是在野外的花岗岩景象。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这些岩石都圆乎乎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想,一块四四方方的砖头,最容易被破坏的

是砖头的角,其次是棱,没有了棱角,砖头就会变得圆乎乎了。

在自然界中也是这样,所以这幅投影片所显示的是受到风化后的花

岗岩景象。

【转折过渡】风化作用的风化产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为外力作用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条件。

外力作用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在一个大托盘内盛一些沙子,学生将沙子堆成山的

形状,将托盘放到水头下,用细小的水流冲刷,观察水对沙子的作用。

【启发提问】同学们观察到水对沙子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水把沙子冲了下来,还把它带到了山下,最后在托盘

的另一端,水和沙子都停了下来。

这就是外力作用的另外三个表现形式: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

作用。

【板书】二、侵蚀作用【分析讲解】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观察到的,流水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就叫做侵蚀作用,当然这

种作用不只来源于流水,风力、冰川、波浪也都有侵蚀作用。

【出示投影片】风蚀蘑菇、石灰岩溶洞、海蚀、冰蚀等地貌景观片。

【指投影片讲解】风对岩石侵蚀的结果:风可以吹扬起岩石的碎屑,并夹带碎屑磨蚀岩石,投影片所展现的景观为沙漠地区常见的风蚀

蘑菇。

冰川侵蚀的结果:高寒地区巨大的冰可以刨蚀流经的地面.形成冰斗、角峰和 u 形谷等地貌。

海浪对岩石侵蚀的结果:海浪打击岩石,也会对海岸起破坏作用,

这幅图就是海蚀地貌,矗立在海中的岩石称为海蚀柱。

流水对岩石侵蚀的结果:这幅图不是常见的流水冲蚀而是水的溶蚀,这个地下的洞穴就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和冲刷石灰岩所形成的,从洞顶垂下的称为石钟乳,从洞底长出(沉积)的称为石笋,连在一

起的称为石柱。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了解了侵蚀作用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地貌,现在再让我们回到刚才的小实验上来。

流水把沙子侵蚀下来以后又怎么样了呢?把沙子带走了,这就是搬

运作用。

【板书】三、搬运作用【启发提问】流水搬运能力的大小和什么

有关呢?请同学们将水流略微调大看看会有什么?学生观察实验、

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流水推动物体的力量和流速成正比,所以当水流变大后,水带走了更多、更大的沙粒。

除了水以外,风也具有搬运作用,尤其在沙漠地区和海滨地区风力

的搬运也很显著。

【转折过渡】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

导致物质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为沉积作用【板书】四、沉积作用【启发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托盘中被水冲下来的沙粒,其大小和位

置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

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在自然界也是如此,可以看到砾石、沙、粉砂、粘土等颗粒大小不

同的沉积物。

【出示投影片提问】 (河流下游三角洲示意图)这是一幅河流下游三角洲的示意图,你能用沉积作用的原理来解释它的形成过程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河流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到达下游时由于流速降低,

泥沙大量沉积,常常会形成宽广平坦的三角洲和冲积平原。

在那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通常是良好的农业区。

【转折过渡】流水的沉积作用给人类带来了肥沃的冲积平原,风力

的沉积作用给人类又带来了什么呢? 【分析讲解】在沙漠中有大量

的沙丘,这些沙丘在风力作用下会成为流动沙丘,掩没农田和村庄,甚至是整个城市。

人类正在探索控制沙漠扩展的方法。

【转折过渡】沉积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又会重新变成坚硬的岩石,这种作用叫做固结成岩作用。

【板书】五、固结成岩【启发提问】以上就是外力作用的五种表

现形式,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出示投影片】学生根据

投影片讨论、总结。

【教师总结】风化为侵蚀提供了条件,风化侵蚀的产物又为搬运沉

积提供了条件,固结成岩又是新一轮风化的条件。

所以外力作用这几种表现形式是紧密相连的,又是互为条件的,正

是在它们长期缓慢的作用下,才形成了今天的地表形态。

【转折过渡】以上介绍的都是自然界对地表形态的作用,人类活动

与地表形态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板书】六、人类活动与地表形

态 1.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示投影片提问】 (四大文明

古国示意图)投影片上的四个圆形符号代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心的

位置,对照世界地形图分析它们在地表形态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看图、分析、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些地方都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

通便利,这些地表形态上的特征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反,在地表崎岖的高寒地区或是极端干旱的沙漠中心至今仍是人

迹罕见。

这充分说明了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出示投影片提问】阅读下图,回答问题: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

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⑴图中所示地区属于哪种地貌形态?该种地貌形态是由什么作用形成的?⑵请分析该地貌类型的成因。

⑶该地区城市密集,请从河流地貌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学生看图、

分析、讨论、回答。

【转折过渡】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也越来越大。

【板书】 2.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启发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录

像片中有哪些人类改变地表形态的活动,它们对地球环境产生了积

极的还是消极的影响。

【放映录像片】录像片中包括人类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镜头,以及不合理的开发所带来的后果。

学生看录像后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在世界人口日益增多,人类活动更加频繁的今天,人

类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也必然加深,但我们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去办事,只有这样地球环境才会向着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