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电子结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紫外区 可见区
n1 = 3, n2 = 4, 5, 6, …… 派兴(Paschen)系
近红外区
n1 = 4, n2 = 5, 6, 7, …… 勃拉克(Bracket)系 红外区
n1 = 5, n2 = 6, 7, 8, …… 芬德(Pfund)系
红外区
Planck 旧量子论 (1900) :
Ze 2 4 0 r 2
=
m ev2 r
因为: mevr = nh/(2) 所以: v = nh/(2mer)
Ze 2 4 0 r 2
=
n2h2 42mer3
r=
n 2h 20 Zm ee2
=
a0
n2 Z
( a0 =
h 20 m ee2
)
氢原子或类氢原子(单电子离子:He+, Li2+, Be3+等)
电子在各定态的总能量 E为: E = Ek + Ep
Ek =
1 2
m
e
v
2
=
Ze 2 8 0 r
Ep= -
Ze 4
2
0r
Eh
E
=
Ek
+
Ep = -
Ze 2 8 0
1 r
=
-
Z2 2n2
(
mee4 4h 2
)
=- Z 2 2n2
Eh
( 其中Eh =
m ee4
4
h
2
)
氢原子或类氢原子(单电子离子:He+, Li2+, Be3+等)
r = a0 n2/Z a0 :波尔半径,52.9 pm(即0.529 Å) Z:核电荷数; n:正整数
氢原子各定态轨道的半径:
n=1 n=2 n=3 n=4
r = a0 n2
r = 52.9 (1)2 = 52.9 pm r = 52.9 (2)2 = 212 pm r = 52.9 (3)2 = 477 pm r = 52.9 (4)2 = 634.8 pm
1890年 里德堡(J. R. Rydberg) 提出了描述氢光谱的通用公式为:
(波数) =
1
=
R(n112
1 n22
)
n: 正整数, n2 > n1, R = 1.09737107 m-1 (里德堡常数 )
n1 = 1, n2 = 2, 3, 4, …… 赖曼(Lyman)系
n1 = 2, n2 = 3, 4, 5, …… 巴尔默 (Balmer)系
各定态轨道的能量:
E
Z2Eh 2n2
Eh = 27.2 eV= 1 a.u. Eh: 哈特里能;a.u.:能量的原子单位 e: 1.60210-19 C Z:核电荷数;n:正整数
氢原子各定态轨道的能量:
E
Eh 2n百度文库2
Eh = 27.211396 eV = 1 a.u.
Eh: 哈特里能;a.u.:能量的原子单位;e: 1.60210-19 C
2. 频率条件: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并不辐射出 能量,电子在不同轨道之间跃迁时,原子会吸收或辐 射能量(光子),并且光子的能量为跃迁轨道的能量 之差。
E光 = E = E2 E1
E光 = h = c/
E = hc/
在此假设基础上运用牛顿力学原理 , 计算出氢 原子各定态轨道的半径和能量.
在定态上,向心力和离心力达平衡:
物质吸收或者释放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量 子化的, 也就是说, 能量只能按某一个最小单位一 份一份地吸收或者释放的。这一最小的能量单位 称为“能量子”。
光的能量单位称为“光量子”或 “光子”。
光子的能量大小 E光 = h 总能量 E总= nh
= C/
玻尔理论(1913)中的两个重要假设 1. 量子化条件:核外电子只能在有确定半径和能量的
原子的电子结构
➢ 1803年Dalton 原子学说(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 ➢ 19 世纪发现电子 ( 阴极射线) ➢ 1874年斯通尼 (G. J. Stoney)把在导线内流动的电的基本单元
称为电子
➢ 1897年汤姆逊 (J. J. Thomson) 通过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 中的运动规律,测出了电子的荷质比: e / me = 1.7588196 1011 C·kg-1
个别
约万分之一
金箔
粒子散射实验 (1909, 盖革和马斯登射)
粒子: He2+ 质量数 4 V = 1.60 107 ms-1
卢瑟福 (E. Rutherford)
推测:(1)原子中存在带正电的基本粒子,而且质 量比较大,但体积很小(个别折回);(2)大部分 空间是空的(大部分直线通过)
1911年卢瑟福提出核型原子模型:原子中心有一个 很小的正电荷核心,称为原子核,原子的全部质量 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而数量和核电荷数相等的 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行。
104号元素
1. 氢原子光谱与玻尔理论
紫外区: 10nm 400nm
电磁波谱
红外区: 700nm1000m
可见光区: 400nm700nm
氢原子光谱
紫外区
可见区
红外区
397.007 410.120 434.010 486.074 656.210
氢原子光谱是线光谱(可见区有5条谱线),而不是 连续的带光谱,这一实验结果不符合经典电磁学理论。 按照经典电磁学理论,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原子不 断发射连续的电磁波(即原子光谱),故原子光谱应 该是连续的;而且电子的能量逐渐降低,最后坠入到 原子核里去,使原子不复存在。
1885年 巴尔默(J. J. Balmer) 上述五条谱线的波长可以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
n2 = B
n2 4
B = 364.6 nm
n=3 n=4 n=5 n=6 n=7
= 656.210 nm = 486.074 nm = 434.010 nm = 410.120 nm = 397.007 nm
特定轨道上运动,而且每一个稳定轨道的角动量P
是量子化的,它等于h/(2)的整数倍
P = nh / (2)
P = mvr
定态轨道的半径: r = nh / (2mv)
r = 定态轨道半径 n = 不连续的正整数 h = Planck常数(6.62610-34 J•s) m = 电子的质量 v = 电子的运动速度
➢ 1906年米立根 (R. A. Millikan) 悬浮油滴法测定出: 电子的电荷: e = 1.602177310-19 C 电子的质量: me = 9.11 10–31 kg
➢ 1904年,汤姆逊提出了第一个原子模型:枣糕模型
原子犹如一个体积颇大的带正电球体,一定数量的 电子均匀地分布在这个球体中,与球内的正电荷中 和,因而整个原子呈电中性。松软的蛋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