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教程薄松年考研笔记重点之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

一、二里头文化青铜器

豫西、晋南的二里头文化,早于商代早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有戈、戚、铃、斝[jiǎ]、爵和兽面纹牌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爵和兽面纹牌饰。青铜工艺处于初期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二、商代青铜器

商代是奴隶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也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其品种相当丰富,以酒器和食器最为突出。装饰图案多为兽面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以及云雷纹。

商代前期,以河南郑州二里岗与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土者为代表,造型规整庄重,器壁较薄,花纹铸造较浅,且无底纹,风格简洁疏朗。

商代后期,器种很多,形质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特色。后期以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江西新干商代大墓出土的虎耳四足大铜甗等为代表。

☆司母戊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为商代后期王室所铸的祭器。此鼎高133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在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鼎身为长方形,四个柱形足的外侧有突起的饕餮;鼎腹中间光洁,四周皆饰以龙纹组成的兽面装饰带;直立的鼎耳上铸有双虎相向而立,中间夹有一浮雕的人头形象。鼎由耳、身、足分别铸成后再合铸成整体的。司母戊方鼎以其超重、超大、超强的体量感,和谐。匀称的比例关系以及具有神秘、狞厉的装饰风格,表现出雄伟庄严之美,给人精神以巨大的震撼,从而成为最高统治者政权与神权合一的象征。

☆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宁乡的商代晚期的重要青铜器。高58.3厘米,重34.5公斤,器口张开,口沿下饰以开放的蕉叶纹,器身遍布云纹、夔龙纹和兽面纹,四角以立雕形式各雕出一羊,羊头犄角卷曲,神态安详,四脚挺立,支持者尊体,将动物形象与器形巧妙结合起来。四羊方尊设计新颖,结构复杂,制造精巧,

是商代青铜器乃至铸铜雕塑中的成功之作。杜岭方鼎商河南郑州司母戊鼎商河南安阳虎耳方鼎商江西新干四羊方尊商湖南宁乡

三、西周青铜器

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仍沿袭商代后期的风格样式,开始出现若干新的因素。鼎、尊、卣等器下腹部膨出,有倾垂的特点。纹饰流行饕餮纹、夔纹、不分尾鸟纹、蚕纹、乳钉纹等。不少器物有突起的扉棱和大角兽作装饰。同时铭文开始逐渐增加。酒器明显减少,组合性的鼎和簋多见,鼎为奇数,簋为偶数,以此代表贵族的身份和等级。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饕餮纹、夔龙纹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并出现了长篇铭文。

大孟鼎:大孟鼎为西周前期所铸,清代道光年间在陕西岐山礼村出土,高101.9厘米,重153.5公斤,圆腹三足,口沿下装饰一条兽面装饰带,花纹庄重舒朗,足部亦有兽面装饰,其他部位则光洁无饰,口沿方折,鼎腹下部略向外凸张,颈部向内收,造型匀称丰满,具有庄严典雅之美,鼎腹内铸有长篇铭文,共19行291个字,记康王对贵族梦的册命与赏赐。

☆毛公鼎: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传清道光末年陕西岐山出土。口沿方折,双耳稍向外移,口沿下装饰有一条简单的重环纹,圆腹,三足作兽蹄形,全鼎朴实无华,形成优雅朴素的艺术效果。鼎内的长篇铭文记王室对毛公的册命,不仅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而且也是书法艺术的重要遗存。(铭文铸于鼎腹中,计32行498字,是青铜器中铭文最长者。内容记叙周宣王以四方动乱,策命毛公辅佐王室,毛公感恩戴德,将周王委以重任及厚赐之事铸鼎以纪念之。书法气势雄伟,浑厚庄重,有庙堂气象,被誉为金文之冠,深为金石学家所赞誉。)

大克鼎:又称膳夫克鼎,为周厉王时期器物。高93厘米,重201公斤,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收藏于上海博物馆。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8行,共290字,鼎口之上竖立双耳,底部三足已开始向西周晚期的兽蹄形演化,显得沉稳坚实。鼎颈下铸有窃曲纹,腹部装饰环带纹,雄浑粗壮,口沿方棱突出,造型气宇轩昂,装饰洗练典雅

㝬[fú]簋:铸于西周后期周厉王时,高59厘米,重60公斤。内有铭文12行124字,出土于陕西扶风县法门寺,是存世商周青铜簋中最大的一件,堪称“簋王”。器腹作扁圆的鼓形,圆口折沿,圈足下部有方形底座,簋两侧的双耳装饰为夔龙文形,于庄重中增加了活泼华丽,口沿和圈足上装饰以窃曲纹,腹和方座上装饰着直立平行的条纹,增加了庄重典雅气氛。

☆虢[guó]季子白盘:虢季子白盘,商周时期盛水器,出土于陕西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镇馆之宝。该器铸于西周中晚期,盘为长方形,口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为当今所见最大青铜盘。盘身以环带纹装饰,两侧铸有兽头及圆环,造型典雅庄重。盘内铸有长篇铭文111字,讲述虢季子白在与猃狁[xiǎn yǔn]的战争中立功受赏之事,铭文为韵文体,极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孟鼎西周陕西岐山大克鼎西周陕西扶风毛公鼎西周陕西岐山虢季子白盘西周陕西宝鸡

四、春秋时期青铜器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制逐渐瓦解,青铜冶铸业不再为周王室垄断,各诸侯国铸器增多,形成不同地区风格。鼎,壶,鉴三器流行,形制有新变。纹饰也有很大变化,饕餮、夔纹等淘汰,代之蟠螭纹和蟠虺纹。铸造技术大有进步,春秋中期,出现模印法与失蜡法等新工艺,细线刻纹、金银镶嵌的装饰手法开始应用,呈现出繁缛精巧、华丽活泼的崭新风貌。

☆立鹤方壶(莲鹤方壶)

:立鹤方壶为春秋中期所铸,河南新郑出土,一对,高118厘米。器上遍饰卷曲缠结的龙纹,两侧有龙

形双耳,四角装饰有兽形,圈足下有两个回头的怪兽承托。壶顶四

周装饰盛开的双层莲瓣,壶盖上立一展翅欲飞的仙鹤,形象生动,

气宇轩昂,自由舒展,使庄重的铜壶添加了昂扬活泼的情调,与商

代和西周青铜器的风格大异其趣,寓示这新时代的变革。

五、战国时期青铜器

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青铜器中的礼器成分已大大减弱,以致基本消失,日常生活用品得到发展。鎏金、镶嵌等工艺流行,增加了青铜器的富丽华贵的程度,使器具具有辉煌灿烂的效果;表现农桑、

弋射、狩猎、宴乐、舞蹈、攻战等人事活动及动物的装饰纹

样增加了生活情趣,在造型和装饰方面一扫前代的凝重沉闷

之气。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了异常丰富又别具一格的

青铜器。其中有错金银龙凤方案、十五连盏灯以及银首人形

灯尤为出色。

十五连盏灯:通高82.9厘米,整体设计成树形,有大小

八节连枝,可以拆卸。其主干上端雕有蟠龙,顶端立着金鸡,

树杈上有群猴嬉戏和栖鸟鸣啼,枝端置灯盘,共15个,下

端为三只虎驮着灯座,座上有两人向上抛食戏猴,设计上具

有丰富而独特的想象力。战国时期青铜灯呈多样化面貌,此灯可称其中之杰作。

战国时期铜镜以出土于湖南、湖北的楚国镜最为杰出。镜背图案有武士斗兽纹、龙纹、凤纹和山字纹等造型活泼,

线条流动,具有较高工艺水平。

◆◇◆◇◆◇◆◇◆◇◆◇◆◇◆◇◆◇◆◇◆◇◆◇◆◇◆◇◆◇◆◇◆◇◆◇◆◇◆◇◆◇◆◇◆

◇十五连盏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