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详]
2015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2015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3665d06a216147917112869.png)
关于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的技术要求一、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标准1.压实厚度要求:水泥就地冷再生层的压实厚度为18厘米;2.水泥剂量要求:a. 18cm厚5.5%水泥就地冷再生:水泥剂量为5.5%,即水泥用量为20kg/㎡;b. 18cm 厚6.0%水泥20%碎石冷再生: 水泥剂量为6.0%,即水泥用量为23kg/㎡,碎石用量为70kg/㎡;3.压实度要求:就地冷再生层的压实度不得低于95%;4.强度要求:就地冷再生层强度达到图纸及有关规范中要求的强度。
二、施工准备工作1.清表:就地冷再生施工前应对旧路路面实施清理,施工范围内的腐殖土、生活垃圾等需清理彻底,清理宽度不低于(冷再生底基层宽度+2×0.3米)。
2.工程开工前必须出具该路段的击实报告和工程所用水泥的试验检测报告,否则,不得开工。
3.对旧路结构材料进行现场破碎取样,在实验室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指导取样地点附近路段的碾压施工。
取样频率为正常路段每2—3km取一个点,特殊路段适当加密。
取样和送样时监理须在场。
4.坑槽处理与计量:a.机械开挖坑槽,人工修整,承包商、监理和业主三方共同认可坑槽面积后,用25%碎石12%石灰稳定土填充并用压路机碾压;b.施工要求:坑槽开挖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槽内布设碎石(碎石厚度为坑槽深度的一半),再布12%石灰土后,进行翻拌,碾压。
碾压完毕后须高于原路面,防止雨水侵入,影响冷再生施工;c.坑槽处理完毕,报监理验收合格后,再报业主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每次验收长度不超过1km;d.深度小于15cm的坑槽用12%的石灰土挖补,费用已包含在相关费用之内,不再单独计量;e.深度较深的坑槽回填时按15cm一层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处理,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防止该位置冷再生施工后弯沉值不符合要求,否则,施工单位自费处理。
5.施工材料准备:a.水泥:采用强度等级32.5级的路用普通硅酸盐缓凝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小时,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
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细则
![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469912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d.png)
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细则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对路面进行检测,确定需要进行冷再生施工的路段。
2.清理路面,清除杂物和积水。
3.维修路面上的裂缝和坑洞,并进行填充和破碎。
二、冷再生技术的选择1.选择合适的冷再生设备,如冷再生铣刨机、冷再生搅拌机等。
2.根据冷再生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在施工前确定施工工艺。
三、冷再生设备操作1.在施工前,进行冷再生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工作。
2.根据冷再生设备的规定,进行设备调整和设置,以确保施工质量。
3.根据冷再生设备的工作原理,对路面进行铣刨和刨拌,将老化的沥青层去除,并与新的沥青混合。
四、冷再生混合料的制备1.根据冷再生技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再生剂和添加剂,并进行配比。
2.对再生剂和添加剂进行检测,确保符合相关要求。
3.对再生剂和添加剂进行搅拌,制备冷再生混合料。
五、冷再生混合料的施工1.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施工面积干净。
2.将冷再生混合料铺设在路面上,压实并整平。
3.根据需要进行额外的处理,如加铺防水层等。
六、施工质量控制1.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对冷再生混合料进行取样和检测,确保混合料的质量合格。
3.对施工面积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施工达到预定要求。
七、施工注意事项1.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人身安全,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2.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和环境条件,确保施工的有效性。
3.根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和工艺。
总结:以上是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的细则。
冷再生技术是一种环保和经济的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效果达到预期。
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
![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280aa86cc22bcd126ff0c76.png)
文 献标 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0 0 3 2 1 )1 0 9 0 1 0 - 3 X( 0 2 0 -0 5 - 5
0 引言
层 的施 工经 验 逐步 成 熟 , 大修 工程 中被普 遍 采用 。4 在 年
内 , 该 项 技 术 推 广 里 程 8 .0 m, 实 施 面 积 达 1 2 7 7 96 9 k 0 .5 5 -
qu ly c tol t M e n hl t e c n ierbl c n ai on r c t e aw i e. h o sd a e e o om i n oca en f s o ol e y l g p o e t er n ca d s il b e i fc d r c ci r j c sw e a — t n
【 摘
要 】 工 程 施 工 过 程 中 的 方 面 , 旧 沥 青 路 面 水 浞 就 地 冷 再 从 配 施 质 对
生 基 层 施 工 技 术 的 应 用 情 况 做 了详 细 的 介 绍 . 时 对 冷 再 生 工 程 所 带 来 的 巨 大 的 经 济 、 会 效 益 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表 同 社
养 护机械 & 施工 技术
M ane a c a hn r itn n e M c i ey& C n t c o e h o o y o sr t nT c n lg ui
沥 青 路 面 水 泥 就 地 冷 再 生 施 工 技 术
Co t uc i Te hno og fCe e l I - a e Re y lng f rAs ns r ton c l y o m ntCo d n- pl c c c i o pha tPa e- l v -
al ed. yz The esuls sho ha d i pl r t w t tcol n— ace r ycl echnol ec i t ng ogy i easi e s f bl and has w i pr de ospec . t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a9dd61adcc22bcd126ff0c5c.png)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一、施工机械冷再生技术是由一系列机械组成的机组来完成的,机组中最重要的就是再生机械的选择。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的机械选择主要受工程规模和类型的影响决定。
冷再生机械及配套设备的最低要求是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并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1.就地再生机就地再生机的一般工作宽度为2438~3048mm,工作深度为500mm。
2. 罐车罐车是再生机的配套设备,用来供水或液体稳定剂。
罐车的容量要与工程规模和道路的几何形状匹配。
在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过程中,要求至少有一台水罐车给再生机提供施工用水。
3. 压实设备重型压路机对新再生层底部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有重要作用,因而其选择非常关键。
在应用WR2500S就地冷再生机施工过程中需要单钢轮压路机进行压实,数量1~2台。
水泥稳定再生结构层应采用16t以上的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结合胶轮压路机碾压,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可以进行强弱振选择。
使用的单钢轮振动压路机静重取决于再生层的厚度,可参照表2-10选择。
WR2500S是轮胎式就地再生机,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到控制平整度和标高的要求,需要配备1台平地机。
5. 洒水车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再生基层进行7d的养护,需要根据天气的变化进行洒水,需要配备洒水车1台。
6. 准备工作在就地冷再生施工前应做以下准备工作:(1)对再生施工中所需要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2)检查各罐车、再生机内所装水和\或稳定剂是否能满足再生路段施工的需要;(3)在第一个作业面,采用推杆将再生机组排成一线;(4)连接所有与再生机相连的管路,排出系统中的所有空气并确保所有阀门均处于全开度位置;(5)检查再生机操作人员是否将与稳定剂添加量有关的数据输入计算机。
再生路段是否有明确的导向标志,所有开始程序是否均已清楚。
这些基础的准备工快速而简单,应成为每次施工开始前的例行工作。
除再生机外,建议对所有辅助设备机械及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已经掌握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冷再生的施工技术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冷再生的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d69493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6.png)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冷再生的施工技术摘要:目前,许多老旧的人行道也进入了维修阶段,冷再生技术是旧路面再生的新兴技术,其可以充分利用旧路面和基层的材料,节约材料消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工程成本。
为了解决某公路路面存在的裂缝、车辙、坑槽等病害,决定采用沥青冷再生技术对路面进行维修改造。
本文结合某具体工程项目,探讨了泡沫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U414 文献标识码:A引言再生技术中冷再生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冷再生技术包括就地冷再生和厂拌冷再生,厂拌冷再生技术一般将铣刨后得到的混合料通过拌和楼与乳化沥青、泡沫沥青等结合料充分拌和后制得新沥青,运送至施工场地摊铺碾压养生。
由于厂拌方法拌和设备专业,使得拌和更加均匀,性能得以充分恢复,因此再生的混合料质量更高。
就地冷再生是在施工现场通过专业再生设备对铣刨后的混合料直接再生,该方法节省了运输过程,提高了施工作业效率。
1 冷再生技术概述冷再生技术就是将旧沥青路面材料,经铣刨加工后进行重复利用,并根据再生后结构层的结构特征,适当加入部分新骨料或细集料,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外掺剂和适量的水,在自然环境下连续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添加、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重新形成结构层的一种工艺方法。
冷再生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旧材料,节省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果采用传统工艺进行维修,不仅要采购新材料还会产生报装以及运输等费用。
使用旧材料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将传统施工技术与新技术的成本投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知道采用新技术能节约近 40% 的成本。
与传统工程相比,冷再生技术节省了材料运输成本,可以进行二次施工,减少了施工对道路使用的影响。
此外,冷再生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旧沥青,提高了旧沥青的使用效率,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旧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它对环境保护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2 工程概况某公路全线长15.8km,由于长期经受重载车辆作用,路面表面裂缝频发,经过实地勘察,建议对面层部分路段进行铣刨处理,调查显示病害主要集中在K2+000—K3+400路段,由于该路段处于主要干道,车辆来往频繁,考虑到施工效率和经济成本后决定采用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进行沥青路面维修养护。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5c7ba0abb68a98271fefa39.png)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要求一、冷再生机施工工艺流程二、施工要点1、施工准备⑴旧路结构状况调查沥青混凝土旧路路面冷再生是利用旧路沥青混凝土及上基层(石灰土)经破碎加入水泥均匀拌和,在最佳含水量条件下碾压获得的半刚性结构。
1)对旧路进行弯沉检测,每车道每公里40~50个点,详细了解旧路承载能力。
2)对旧路结构材料进行现场冷再生机破碎取样,确定旧路沥青层的厚度、基层材料及基层厚度等,掌握结构强度;在实验室做级配和配合比试验并确定不同配合比的最大干密度(重型击实)和最佳含水量,取点频率每1000米取三点。
3)对旧路结构材料进行土质分析后,确定添加剂为强度等级为32.5级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⑵机具准备工程开工前,应保证设备机具完好并满足施工需要1)冷再生机;2)平地机;3)洒水车;4)运送水泥汽车;6)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三轮压路机;7)推土机;⑶材料要求1)经破碎旧路面沥混凝土面层及上基层获得的混合料作为冷再生结构的骨料及填充料,大于5mm的骨料含量应在40~75%之间,否则应采取增加骨料或填充料的措施。
2)水泥:采用强度等级32.5级的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4小时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建议采用缓凝“海工牌”。
3)水:采用不含有害物质或饮用水。
⑷级配和配合比1)对取好的混合料由实验人员编号后筛分,确认混合料的实际级配,参考试验级配如下表:2)抗压强度:根据级配对每一编号试块在实验室按含水泥量5%、6%、7%(重量比)试配获取三种水泥含量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并在规定温度下,试件保湿养生6天,浸水24小时后,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获取7天标准抗压强度,根据试验结果最终确定设计添加水泥量。
2、施工程序⑴路面清理冷再生施工前应对旧路路面实施清理,清除路面垃圾、拆除旧路侧石,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高程测量标线,确保规定铣刨宽度及深度。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2b4e7e64afe04a1b171de07.png)
浅谈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f407.89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169 -01前言随着我省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国、省干线公路网逐步形成,新建公路的比重逐年减少,改建、大修工程比例不断扩大。
沥青路面改造如继续采用传统方式,不仅增加了重修路面所需的沥青和砂石材料,破坏周围环境,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1.准备阶段1.1 再生前必须进行路况调查,确定路面损坏是仅限于路面面层,还是属于路面结构问题,了解路面结构损坏的范围和深度。
1.2 再生施工中除进行路面混合料级配检测外,应避免预破碎,在必须采用预破碎的路段,应严格控制铣刨深度。
1.3 进行室内材料配合比设计所需混合料原则上应用再生机进行现场取料(即旧路混合料)。
不同结构路段应独立进行结构组合设计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施工阶段2.1按要求选定试验段。
2.2根据经验和所用再生机械的特点,制定3~5种不同的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的组合方案,按再生深度对旧路进行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送往试验室进行筛分,选择级配最接近理想级配的方案作为施工时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的方案。
2.3按照上条确定的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根据再生深度对旧路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样品送往试验室进行室内配合比设计。
2.4按照室内试验结果,在旧路上摊铺新加料,但不添加稳定剂,按上条确定的方案进行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样品送往试验室进行筛分,如果筛分后的级配与室内设计级配超过工地允许波动范围,应调整再生机速度和转子速度,使铣刨后的级配与室内设计级配相比波动在允许范围内。
2.5按照本指南进行严格施工,采用1-3种压实方案进行施工(包括压路机吨位、碾压顺序、遍数等),以确定最为合理的碾压方案。
3.施工工艺3.3施工放样3.3.1在再生施工之前,应在道路的两侧放置一系列的标桩(杆)作为基线,用来恢复道路的中心线。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2ccfe915b7360b4c2e3f6441.png)
水泥 稳 定就 地冷 再 生 ( Col d recycling with cement as stabili zing agent) 是指在旧混合料( 必要时加入 一定比例新料) 中, 加入一定 剂量 的水泥, 在最佳含水率 状态下拌和形 成再生混合料, 通过整形、碾 压、 养 生 形 成 符 合设 计 要 求 的 道 路 基 层 或 底 基 层 。
1.概述 济聊高速流洪立交连接线的旧路为沥青路面, 原路等级 较低, 路 面破坏严重。本次改建按二级路标准设计, 旧路面进行水泥 稳定就地 冷再生作为底基层, 设计厚度 18cm, 设计强度 2MPa。 2.施工工艺 本 结 构 层 施工 工 艺 流 程 : 封闭交通→施 工放样→准备原 道路→添加新 料→ 摆放洒布水 泥 → 冷再生机拌和→碾压整形→接缝处理→养生。 投入主要施工机械: 维 特根 WR2000 冷再生拌 和机 1 台, PY180 平地机 2 台, 75KW 推土机 2 台, EX210 挖掘机 1 台, YZ18J 振动压 路 机 2 台, 18- 21T 静力压路机 2 台, 25T 胶轮压路机 1 台, 洒水车 5 辆, 自卸运输车 10 辆。 2.1 封闭交通 整个施工及养护 施工过程中, 对施工路段进行 封闭交通, 各 路口 设 置 明 显 警 示 牌。 2.2 施工放样 施工前恢复路中心线, 对旧路标高予以复测处理。 2.3 准备原道路 对原路进行详细调 查, 并对翻浆 、沉陷、波浪、坑槽等病害部 位进 行彻底处理, 使原路基本平整。 2.4 添加新料 2.4.1 根据再生厚 度、宽度 、干密度 , 计算每 平米新料 的具体添 加 量, 并准确标出每车料的体积, 计算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2.4.2 将新加料均匀撒布在旧路面上。 2.5 摆放和撒布水泥 2.5.1 计算出每袋水泥的摊铺面积, 在旧路上 划好格子作为 摊铺 标记。 2.5.2 将水泥均匀布满格子, 确保水泥布撒均匀、一致、等厚。 2.6 冷再生机拌和 2.6.1 冷再生机组推动洒水车在原路上缓 慢、均匀、连续的 行进 ( 速度一般 4- 10m/ min ), 机后设专人 跟随, 随时检查 再生深度、水 泥含 量和含水率。 2.6.2 每次作业段长度以保证后续作业能正 常进行为宜, 再 生作 业长 度尽 可能长 些, 以减 少横向 接缝 , 一 般每 作业 段长 度 100m150m.。 2.7 碾压整形 2.7.1 用轻型钢轮压路机紧跟再生机组初压 2- 3 遍, 完成一 个作 业段的初压后, 用 平地机整平, 再 次用轻型钢轮压 路机在初平的 路段
冷再生施工说明
![冷再生施工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05ed15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6.png)
道路冷再生施工说明道路基层冷再生施工工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道路基层施工工艺,该工艺是对旧路沥青面层和稳定土类基层采用冷再生机进行拌合,同时掺加相应级配的碎石和水泥形成的稳定土集料,整平后重新碾压形成稳定土类基层。
由于冷再生施工规范不尽完善,根据市多条道路施工经验建议施工时参考如下做法:一. 施工准备a) 材料准备:提前两天备好试验合格的碎石、水泥。
骨料选用2cm~4cm碎石,石料压碎值不大于30%,软石含量不大约5%。
水泥选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6h以上的水泥。
水采用普通饮用的自来水或者不含有害物质而且清洁的井水、河水等,其ph值不得小于4。
b) 机械准备:冷再生机1台、26t振动压路机1台、22t振动压路机1台、12t光轮压路机1台、轮胎压路机1台、平地机1台、水车2台。
c)人员准备:开工前,所有工程技术管理人员都应到位,关键岗位人员还应考虑替换准备,所有上岗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考核。
d)交通安全准备:施工前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和公共交通疏导的详细方案。
施工路段两端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施工标志,与交警部门配合,发布禁行通告,在施工现场设立围挡及安全警示标志。
e)旧路准备:施工前应将旧路表面垃圾、杂质等清扫干净,对冷再生层下层出现的病害处理干净,然后按照设计要求补修完毕,按照双向车道每100m5点的频率检测旧路弯沉值,将实测弯沉值大于计算弯沉值的点周围底基层挖开,进行补强处理。
将路两侧路缘石移开冷再生施工范围。
对两侧路肩路面基层上的路肩土要清除干净。
对收水井、各种检查井做降井处理,降低40cm,覆土回填并在附近做明显标志,以利恢复。
f)试验准备:要根据冷再生施工检测要求,按照规定建立工地试验室,配备完善的检测设备,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养生室。
g)施工放样:先将原状路面进行复测,并将原道路高程进行调整,每20m设中心桩及边桩;二、配合比确定a)将原沥青路面及基层刨起取样,并将取样材料送试验室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4e2c76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3.png)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振动压实试验法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2022年5月,《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22】127号)批准该地方标准的制定起草工作。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应用马歇尔设计方法。
然而,随着交通和施工工艺的发展,马歇尔法已落后于生产实际,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马歇尔击实标准明显滞后于交通现状:在60年代小交通量的条件下,当时马氏试验采用双面锤击50次;到了70~80年代,随着交通量的迅猛增长,击实标准提高到了双面锤击75次,由于压实功的提高,最佳沥青用量也普遍降低了0.1~0.3%,提升了路面的稳定性。
现时交通条件下,击实标准仍然沿用70~80年代标准,导致室内混合料密度偏低,同时为了满足VMA、VFA、VV的要求,又使得沥青用量偏高,在大流量、重轴载作用下路面易出现车辙及由此引起的top-down裂缝等早期损坏。
(2)马歇尔试件与现场性能相关性差:在设计沥青混合料时,除了要求设计密度与多年实际交通作用下路面最终密度相等之外,还期望得出设计密度下的沥青用量,并对性能作出预测。
马歇尔设计方法对于中、轻交通条件下的低等级公路不失为一种较好设计方法,但已经跟不上当前重交通发展和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需要。
为此,有的国家增加了Marhall击实次数,如印度尼西亚就规定重载路段采用双面击实100次的做法,但集料在压实过程中的破碎也随之增加,进一步影响了马歇尔试件与现场性能相关性。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搓揉压实方法,典型代表有GTM法、Superpave法和Hveem法,工程实践也证明搓揉成型试件在物理和力学性能方面均与现场钻取的芯试件大体相当。
但搓揉成型设备目前没有国产化,进口产品价格昂贵;且这些方法法对我国工程单位来说比较陌生,且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之中。
因此,搓揉压实方法在我国推广应用有较大难度。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T 5521-2019)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T 5521-2019)](https://img.taocdn.com/s3/m/4bbdbd53763231126edb11cb.png)
目录目次1 总 则 ............................................................................................................ ‐ 1 ‐2 术语和符号 .................................................................................................. ‐3 ‐2.1术语 .................................................................................................... ‐ 3 ‐2.2符号 .................................................................................................... ‐ 6 ‐3 基本规定 ...................................................................................................... ‐ 8 ‐4 再生沥青路面结构 ..................................................................................... ‐ 11 ‐4.1原路面调查 ....................................................................................... ‐ 11 ‐4.2再生方式的选择 ............................................................................... ‐ 11 ‐4.3结构组合与结构厚度 ....................................................................... ‐ 15 ‐5 材料 ............................................................................................................ ‐ 17 ‐5.1沥青 .................................................................................................. ‐ 17 ‐5.2乳化沥青 .......................................................................................... ‐ 17 ‐5.3泡沫沥青 .......................................................................................... ‐ 18 ‐5.4沥青再生剂 ....................................................................................... ‐ 18 ‐5.5集料 .................................................................................................. ‐ 19 ‐5.6水泥、石灰、矿粉 ........................................................................... ‐ 19 ‐5.7水 ...................................................................................................... ‐ 20 ‐5.8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 ‐ 20 ‐5.9无机回收料(RAI) ......................................................................... ‐ 21 ‐6 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 ................................................................................. ‐ 23 ‐6.1厂拌热再生混合料 ........................................................................... ‐ 23 ‐6.2就地热再生混合料 ........................................................................... ‐ 23 ‐6.3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 ................................................................... ‐ 24 ‐6.4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 ................................................................... ‐ 26 ‐6.5无机结合料冷再生混合料 ............................................................... ‐ 28 ‐7 厂拌热再生施工 ......................................................................................... ‐ 30 ‐7.1设备要求 .......................................................................................... ‐ 30 ‐7.2施工准备 .......................................................................................... ‐ 31 ‐7.3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回收、预处理和堆放 ..................... ‐ 31 ‐7.4拌和 .................................................................................................. ‐ 33 ‐7.5运输 .................................................................................................. ‐ 34 ‐7.6摊铺 .................................................................................................. ‐ 34 ‐7.7压实 .................................................................................................. ‐ 35 ‐7.8养生及开放交通 ............................................................................... ‐ 35 ‐7.9施工质量控制 ................................................................................... ‐ 35 ‐8 就地热再生施工 ......................................................................................... ‐ 37 ‐8.1设备要求 .......................................................................................... ‐ 37 ‐8.2施工准备 .......................................................................................... ‐ 37 ‐8.3加热、翻松与拌和 ........................................................................... ‐ 39 ‐8.4摊铺 .................................................................................................. ‐ 39 ‐8.5压实 .................................................................................................. ‐ 40 ‐8.6养生及开放交通 ............................................................................... ‐ 40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8.7施工质量控制 ................................................................................... ‐ 41 ‐9厂拌冷再生施工 .......................................................................................... ‐ 43 ‐9.1设备要求 .......................................................................................... ‐ 43 ‐9.2施工准备 .......................................................................................... ‐ 43 ‐9.3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的回收、预处理和堆放 ...................... ‐ 44 ‐9.4拌和 .................................................................................................. ‐ 44 ‐9.5运输 .................................................................................................. ‐ 44 ‐9.6摊铺 .................................................................................................. ‐ 45 ‐9.7压实 .................................................................................................. ‐ 46 ‐9.8养生及开放交通 ............................................................................... ‐ 46 ‐9.9施工质量控制 ................................................................................... ‐ 47 ‐10 就地冷再生施工 ....................................................................................... ‐ 51 ‐10.1设备要求 ........................................................................................ ‐ 51 ‐10.2施工准备 ........................................................................................ ‐ 51 ‐10.3铣刨与拌和 ..................................................................................... ‐ 52 ‐10.4摊铺 ................................................................................................ ‐ 52 ‐10.5压实 ................................................................................................ ‐ 53 ‐10.6养生及开放交通 ............................................................................. ‐ 54 ‐10.7施工质量控制 ................................................................................. ‐ 54 ‐11全深式冷再生施工 .................................................................................... ‐ 56 ‐11.1设备要求 ........................................................................................ ‐ 56 ‐11.2施工准备 ........................................................................................ ‐ 56 ‐11.3铣刨与拌和 ..................................................................................... ‐ 56 ‐11.4摊铺 ................................................................................................ ‐ 56 ‐11.5压实 ................................................................................................ ‐ 56 ‐11.6养生及开放交通 ............................................................................. ‐ 57 ‐11.7施工质量控制 ................................................................................. ‐ 57 ‐附录A 再生混合料设计参数 ....................................................................... ‐ 60 ‐ 附录B 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取样与试验分析 ................................. ‐ 61 ‐B.1 现场取样 ......................................................................................... ‐ 61 ‐B.2 拌和厂料堆取样 .............................................................................. ‐ 61 ‐B.3 试样存放 ......................................................................................... ‐ 62 ‐B.4 试样缩分 ......................................................................................... ‐ 62 ‐B.5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评价 ..................................................... ‐ 62 ‐附录C 泡沫沥青发泡试验方法 ................................................................... ‐ 65 ‐C.1一般规定 .......................................................................................... ‐ 65 ‐C.2 仪器与材料 ..................................................................................... ‐ 65 ‐C.3方法与步骤 ...................................................................................... ‐ 65 ‐C.4沥青发泡试验报告 ........................................................................... ‐ 67 ‐附录D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 ‐ 70 ‐D.1 一般规定 ......................................................................................... ‐ 70 ‐D.2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 ‐ 71 ‐D.3选择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的掺配比例 ................................. ‐ 71 ‐D.4 选择新沥青标号和再生剂用量 ...................................................... ‐ 72 ‐D.5确定材料性质 .................................................................................. ‐ 73 ‐D.6估算新沥青用量P nb及新沥青占总沥青用量的比例 ..................... ‐ 74 ‐D.7矿料配合比设计 .............................................................................. ‐ 74 ‐D.8确定最佳新沥青用量 ....................................................................... ‐ 75 ‐D.9 配合比设计检验 ............................................................................. ‐ 76 ‐D.10 配合比设计报告 ........................................................................... ‐ 76 ‐ 附录E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 ‐ 77 ‐E.1一般规定 ........................................................................................... ‐ 77 ‐E.2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 ‐ 77 ‐E.3 矿料级配设计 .................................................................................. ‐ 77 ‐E.4确定再生剂用量 ............................................................................... ‐ 77 ‐E.5马歇尔试验 ....................................................................................... ‐ 79 ‐E.6确定最佳新沥青用量 ....................................................................... ‐ 79 ‐E.7配合比设计检验 ............................................................................... ‐ 80 ‐E.8试验段检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 ................................................... ‐ 80 ‐ 附录F 乳化沥青(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 ‐ 81 ‐F.1 一般规定 .......................................................................................... ‐ 81 ‐F.2 沥青路面回收料(RMAP)取样与分析 ......................................... ‐ 82 ‐F.3 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 ‐ 83 ‐F.4材料选择与试验 ............................................................................... ‐ 83 ‐F.5 矿料配合比设计 .............................................................................. ‐ 84 ‐F.6确定最佳含水率 ............................................................................... ‐ 84 ‐F.7确定最佳乳化沥青用量、最佳泡沫沥青用量及水泥用量 ............. ‐ 86 ‐F.8配合比设计检验 ............................................................................... ‐ 88 ‐F.9配合比设计报告 ............................................................................... ‐ 89 ‐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 ‐ 94 ‐1 总 则1.0.1 为规范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应用,提高技术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工艺标准[详]
![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工艺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84aa3f2c6c175f0e7cd13761.png)
浅谈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工艺冷再生是指在常温下对其进行加工改造,使其成为新的道路基层,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工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道路基层施工工艺,该种施工工艺是指充分利用旧路沥青道路面层及基层铺层材料,采用冷再生机进行拌和,同时掺加相应级配的碎石骨料,并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水泥、泡沫沥青、石灰、粉煤灰等),在常温下就地连续地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拌合、摊铺及整型压实,从而形成新的道路基层。
道路就地冷再生属于道路维修、改造的范畴,它主要解决沥青路面上基层破损的问题。
其使用范围广泛,不仅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维修与改造,也适用一般市政道路主次干道及乡间公路的维修与改造。
沥青路面或基层在接近使用寿命期或者遭到严重损坏,传统的对旧路面铣刨修补已不能满足道路使用要求,此时采用就地冷再生,可以100%的利用原有路面的废旧材料,节省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提高路面维修速度和生产率。
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其主要优点如下:1、工期短道路就地冷再生机械施工一次性可以完成铣刨、破碎、添加、拌和及摊铺,传统的清挖、外运、废置、新材料购置、摊铺及碾压成型等施工工序,按顺序施工,相比可简化施工程序,从而缩短施工工期。
使用就地冷再生机械,每天施工大约可完成6000m2的工作量。
例如08年5月份我公司参与某市城市主干道和平路冷再生改造工程中,一台冷再生机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道宽12.5m,长1km路段的就地冷再生施工任务,养生5天后始铺筑沥青面层。
此路是某城市商业街,车辆行人来往稠密,客观上要求施工紧迫,采用冷再生工艺施工工期短,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
2、成本低较原来的修路成本可节约成本20%-40%。
道路就地冷再生由于全部利用了旧的铺层材料,可节约道路维修或改造时旧铺层材料的挖起运输、废置费用及新材料购置费用,从而可以降低成本。
采用道路就地冷再生比传统方式相比,随着再生层厚度的不同,大概可以降低成本20%—40%,厚度越深,降低成本越多。
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细则
![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622c0d050029bd64793e2ca0.png)
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细则Technical Rules for Cold Recycling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目次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符号及代号 (3)5 冷再生路面结构 (3)6 材料 (4)7 冷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 (6)8 厂拌冷再生施工 (9)9 就地冷再生施工 (10)10 全深式冷再生施工 (12)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沥青发泡试验方法及最佳发泡条件的确定 (13)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RMAP试验评价 (14)附录 C (规范性附录)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7)附录 D (规范性附录)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0)附录 E (规范性附录)劈裂试验 (23)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沥青冷再生采用的材料、再生混合料组成设计、施工准备、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中的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城市道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4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552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https://img.taocdn.com/s3/m/afe3e71831b765ce04081456.png)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法1. 前言目前,我国许多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即将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急需大修或改建、扩建。
传统的路面大修对策主要包括两种:翻修和补强(或加铺结构层),而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再生基层以其环保、进度快、质量稳定且不破坏老路承载力的优点正越来越多应用于老沥青路面改造中。
本工法是对阜阳市G105国道2009年及2010年大修工程的成功施工经验进行总结形成的。
2. 特点2.1可以充分利用旧路的沥青、石料等材料,减少了新材料的开采,具有重大的环保效益。
2.2由于无需对老路面进行挖除,因此工期缩短。
2.3节省成本,包括材料和运输成本。
2.4不损坏路基,提高旧路等级,且能够精确控制铺层厚度。
3. 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采用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大修、改建的各等级公路的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城市出口路基层、底基层的施工。
4. 工艺原理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 底基层) 技术是指把旧沥青路面面层、基层加入一定规格、数量的新集料、稳定剂、水, 按照一定的厚度, 用冷再生机设备进行破碎处理后, 就地进行拌和、整形、碾压, 并经后期养生, 使其达到新建路面基层或底基层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5. 路况调查在施工前,应对老路的结构层厚度进行检查,对老路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区域,应洒布符合级配要求的新加料,避免出现再生机组将下层的灰土破碎拌入冷再生结构层内。
6.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1工艺流程摆冷接整准放封施再整缝理备和闭工平养生处原新撒生交放机碾的道加布通样压拌处路料水和理泥6.2操作要点6.2.1施工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对路线中心线、边线进行测量放线。
在路线两旁布设临时水准点, 每隔100m 左右设置一个, 便于施工时就近对路面进行标高复核, 在冷再生施工过程中, 要做到勤测、勤核、勤纠偏。
6.2.2 整理原路面对设计宽度内的硬杂物逐个清理出工作面, 然后将原路面清扫干净( 对施工区域的交通必须用隔离板等措施严格封闭, 采用路面半幅施工等措施保证施工的正常工艺、工序进行) 。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设计施工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设计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d8d4ea5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9.png)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设计施工1.绪论1.1前言近年来,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进展,国家加大了对大路建设的投入,使得我国各种等级的大路里程均有了飞速的增长,其中沥青路面是我国道路的主要形式。
沥青路面改造如连续采纳传统方式,不仅增加了重修路面所需的沥青和砂石材料,破坏四周环境,而且简单造成环境污染。
假如采纳冷再生技术,将沥青面层和基层旧料加以再生利用,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筑路材料,充分利用旧路材料,恢复和提高旧路强度,还有利于节省能源,避开环境污染,降低工程造价,促进我国可持续进展。
由于冷再生技术在国内的讨论进展时间较短,所进行的相关科研和工程实践比较有限,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献在国内外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讨论成果的基础上,综合提出一套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方案,以期能够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1.2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定义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是将旧沥青路面材料,包括面层和部分基层材料经破裂加工后进行重复利用,依据再生后结构层的结构特征适当加入新骨料或细集料,按比例加入肯定量的外掺剂(如水泥、石灰、粉煤灰、泡沫沥青或乳化沥青等)和适量的水,在自然环境温度下连续完成材料的铣刨、破裂、添加、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重新形成具有所需承载力量结构层的一种工艺方法。
再生后,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或做封层处理。
1.3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冷再生技术方案本方案适用于采纳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大修、改建的各等级大路的底基层和二级及二级以下大路、城市出口路基层的施工。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路面设计应采纳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的半刚性基层设计理论,设计内容包括交通量猜测与分析、旧路混合料分析、混合料协作比设计、设计参数确定、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与厚度计算,在进行路面结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方案。
1.4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优点在旧路修理改造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现场冷再生面层基层技术,具有多项优点:简化施工工序,不存在旧路材料的运输和弃置问题;可以同时耙松和破裂,保证了结构的整体性,对旧路路基(下承层)的影响和破坏很小;利用旧路面和路基材料,大大削减了新材料的用量,爱护了资源;可以通过基层承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实现大路等级的提高;铣刨、破裂、添加、拌和、摊铺可一次完成,施工工序的简化导致了工期的缩短;现代再生气械有效地防止了粉尘的飞扬,满意了环境爱护的要求,是一项绿色大路修理改造技术。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冷再生的施工技术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冷再生的施工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8b1e32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c.png)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冷再生的施工技术摘要:沥青路面的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合理使用道路面层材料和部分基础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首先按照设计比预先铺洒硅灰、沥青等添加料,再后加入新型骨料以及粉煤灰综合利用、乳化沥青、适量水,并按照设计厚度,采用地冷再生机铣刨、粉碎旧路基,并将传统民族文化料充分拌和后找平,最后经由压路机将再生的基层材料碾压成形和养护,从而构成了性能优异、品质达标的新路面基础。
就地冷再生技术,具有节约资源、减少能源、节约资本、环保和对交通环境的影响较小等技术优点。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前言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是在道路建设中使用的一项道路修复技术,一般是对付沥青路面基础损伤严重的问题。
冷再生法是使用有沥青混凝土道路耐久性的旧铺层料作为基底,再添加上适当的新骨材,把所需要使用的添加剂按的一定配比掺入其中并拌和均匀,所使用的添加剂分为泡沫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等。
在所有材料全部生产完毕之后,再通过粉碎、浇筑、调拱、调坡等工艺,使道路或路面得到原有的承载强度,提高了道路的品质。
1就地冷再生施工的特点与原理1.1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特点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属于路面修理、改建的一部分,不但适合于高级路面的修理和改建,而且适合于普通路面和乡村路面的修理和改建。
它主要是解决柏油路面上基础损伤的主要问题。
更具体说,在过去大多是作为级别降低的路面或铺砌基础用,在国外则多用作普通乡间路面的改造,但近年来已开始运用在重交通路面上。
该装备一般由柏油路面的耐久性铣刨装置、乳化沥青料喷射装置、螺旋分料装置、熨平装置以及运行管理系统和控制器等装置构成。
其基本工作流程是:随着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铣刨设备将旧路基刨削并粉碎,通过喷涂设备根据配比的需要喷人乳化沥青,同时,通过铣刨设备将各种物料拌和平均,再通过分料螺线在摊铺长度区域内平均分料,然后再通过熨平设备熨平,最后通过用压路机压实路基而成形。
对于较低一级道路尤其是乡间道路,这些路基就是最终路基;而对于高等级公路,这些路基也可以视为高等级公路的基础。
公路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
![公路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https://img.taocdn.com/s3/m/07fc93d231126edb6e1a10d1.png)
公路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材料要求、原路面调查及分析、水泥就地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以及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中采用水泥作为再生结合料的路面基层就地冷再生施工,可用于一级及以下公路路面的底基层,二级及以下公路路面的基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T F2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JTG H2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DB32/T1246-2008 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水泥就地冷再生 cold in-place recycling with cement采用专用的就地冷再生设备,对路面原结构层进行现场铣刨、破碎,根据需要添加一定比例的集料、再生结合料(水泥)和水,在常温下进行拌和、摊铺和碾压,形成结构层的再生技术。
3.2路面基层回收料 recycled materials from road-base,简称RMB采用专用设备(如就地冷再生机)从路面基层上获得的半刚性基层回收料。
3.3水泥冷再生混合料 cold recycling mixture with cement使用水泥作为主要结合料,与路面基层回收料在常温下进行均匀拌和后形成的一种混合料。
3.4冷再生混合料级配 gradation of cold recycling mixture冷再生混合料中RMB与新掺集料的合成级配。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旧沥青路面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df180083968011ca30091fe.png)
ICS XXXX XX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2013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范Construction Technology guide of Cement Stabilized Base Cold In-place recycling on Old asphalt pavement(编制说明)2013—××—××发布 2013—××—××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随着陕西省公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如何能够使沥青路面既保证良好的路用性能,又保证较低的全寿命成本,一直是公路建设和管理部门关心的问题。
同步碎石封层相对于其它养护技术具有施工快捷方便、高效廉价等优点,可以起到预防沥青路面水损坏、治愈路面轻微裂缝、恢复抗滑性能、防止路面沥青老化等作用,是能有效解决路面早期病害的一种预防性养护措施。
目前,同步碎石封层已在沥青路面下封层、应力吸收层、上封层中普遍采用。
但是,在同步碎石施工过程中,仍存在材料控制不严,施工工艺不规范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该技术的使用效果。
为适应陕西省公路建设和养护发展需要,提高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施工质量,结合陕西省沥青路面结构和早期病害的特点,特编写本标准,以指导陕西省同步碎石封层施工。
1.2 协作单位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的《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2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由西安公路研究院、陕西省公路局主持承担陕西省地方行业标准《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起草工作。
1.3 工作过程2012年3月由西安公路研究院和陕西省公路局联合向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的《同步碎石封层施工技术规范》标准获得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批准立项。
本标准制订任务下达后,西安公路研究院积极组织,成立标准编写小组,明确标准编写任务。
DB36-T987-2017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
![DB36-T987-2017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0ea63356edb6f1aff001ffa.png)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RAP) 采用专用设备(如铣刨机或就地冷再生机)将旧沥青路面铣刨、破碎所获得的旧路面材料。 3.2 沥青路面冷再生 asphalt pavement cold recycling 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对旧沥青路面或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进行处理,掺加一定比例的集料(必 要时)、再生结合料、活性填料(必要时)等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技术。 3.3 水泥就地冷再生 cold in-place recycling with cement 采用专用的就地冷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现场铣刨、破碎,添加一定比例的集料(必要时)、 再生结合料(水泥)和水,在常温下进行拌和、摊铺和碾压,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3.4 冷再生混合料 cold recycling Mixture 常温下进行再生时含有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混合料。 3.5 冷再生混合料级配 gradation of cold recycling Mixture
I
DB36/T 987—2017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西省公路管理局;参与起草单位:江西省公路学会、宜春市公路管理局、 新余市公路管理局、九江市公路管理局、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晓文、熊洪滨、冯义卿、陈翔、黄结友、凌云志;参与起草人:何祖林、郑 磊、孔练军、廖根宝、敖国云、蔡浔泉、刘林平、徐旸、范秋华、颜义、涂青峰、江文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备案号:DB江西省地方标准DB XX/ XXXXX—XXXX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of construction for Cold In-place Recycling with cement onHighway Asphalt Pavement(送审稿)201X-XX-XX发布201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材料要求 (2)4.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2)4.2 水泥 (2)4.3 新掺集料 (2)4.4 水 (2)5 施工工艺 (3)5.1 施工流程 (3)5.2 一般规定 (3)5.3 施工前准备 (3)5.4 试验段施工 (4)5.5 铣刨拌和 (5)5.6 碾压整形 (5)5.7 接缝处理 (6)5.8 养生 (6)5.9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6)6 施工质量管理 (7)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9)附件《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DBXX/XXXX-XXXX)条文说明 (12)前言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公路管理局、江西省公路学会、宜春市公路管理局、新余市公路管理局、九江市公路管理局、维特根(中国)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晓文、熊洪滨、冯义卿、陈翔、黄结友、凌云志、何祖林、郑磊、孔练军、廖根保、敖国云、蔡寻泉、范秋华、颜义、涂青峰、江文杰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负责解释。
引言截止2016年底,江西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基本建成6000公里,国省干线一、二级路的总里程已经超过1万公里。
随着我省干线公路网的规划完成,新建公路的比重逐年减少,改(扩)建、大(中)修公路里程不断增加。
在沥青路面维修中如继续采用传统方式,不仅增加了重修路面所需的沥青和砂石材料,而且破坏周围环境,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为此,大力发展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将废旧路面材料再生应用于沥青路面的养护和维修,变废为宝,可以避免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减少道路对建设材料的需求,降低筑路成本,促进节能减排,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是将沥青面层和基层等旧路面材料加以循环再利用,采用水泥作为再生结合料,再生稳定后的材料接近于半刚性材料,用来铺筑道路的底基层或基层。
因此,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适用于国省干线的大(中)修或改(扩)建工程。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函告江西省公路管理局(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中大道1426号,联系电话:0791- 86243850,邮编:330038),以便修订时研用。
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管理。
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大(中)修和改(扩)建工程中采用水泥作为再生结合料的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
城市道路的沥青路面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JTG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1-2008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J 073.2-200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回收沥青路面材料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RAP)采用专用设备(如铣刨机或就地冷再生机)将旧沥青路面铣刨、破碎所获得的旧路面材料。
3.2沥青路面冷再生asphalt pavement cold recycling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对旧沥青路面或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进行处理,掺加一定比例的新集料(必要时)、再生结合料、活性填料(必要时)等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技术。
3.3水泥就地冷再生cold in-place recycling with cement采用专用的就地冷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现场铣刨、破碎,添加一定比例的新集料(必要时)、作为再生结合料的水泥和水,在常温下进行拌和、摊铺和碾压,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3.4冷再生混合料cold recycling Mixture常温下进行再生时含有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混合料。
3.5冷再生混合料级配gradation of cold recycling Mixture冷再生混合料中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与新掺集料的合成级配。
3.6最大干密度maximum dry density通过击实试验所确定的冷再生混合料干密度峰值。
3.7最佳含水率optimum water content最大干密度时冷再生混合料中水与烘干后固体(包括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添加的新集料和水泥)的质量百分比,表明冷再生混合料在此含水率下能达到最佳的压实效果。
4 材料要求4.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级配应尽量满足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要求,若不能满足级配要求,则应保持级配稳定,通过添加新集料调整级配,使其满足级配的要求。
4.2 水泥4.2.1 作为再生结合料的水泥可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水泥的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应大于6h而小于10h,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
水泥应疏松干燥、无聚团结块、受潮变质。
水泥强度等级可为32.5或42.5。
4.2.2 水泥的剂量应以满足设计要求的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试验结果为准。
4.3 新掺集料4.3.1 水泥就地冷再生中掺入新集料的目的是改善或调整冷再生混合料级配,使其满足本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要求。
集料的掺配比例应根据配合比试验确定。
4.3.2 集料的强度、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等技术指标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中的有关规定。
单一粗、细集料质量不能满足要求但混合料性能满足要求时,可以使用。
4.3.3 集料堆放、运输途中,必须进行覆盖。
4.3.4 材料堆放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同时做好排水设施,各种材料应分开堆放,避免受潮、互相交叉混料和污染。
4.4 水冷再生拌合用水和养护用水一般采用可饮用水。
使用非饮用水,应经试验验证,不影响产品和工程质量时方可使用。
5 施工工艺5.1 施工流程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流程宜按照图5.1所示的顺序进行。
图5.1 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流程5.2 一般规定5.2.1 水泥就地冷再生层只能作为底基层或基层。
5.2.2 水泥就地冷再生基层的厚度不宜大于25cm,且不应小于15cm。
5.2.3 采用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旧路面沥青层厚度占再生层厚度的比例不宜超过50%。
5.2.4 水泥就地冷再生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
5.2.5 水泥就地冷再生使用水泥作为结合料,从添加水泥开始至混合料碾压完成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
5.2.6 就地冷再生施工时如遇下雨,则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必要的遮盖措施,避免刚施工完的再生层遭雨淋。
5.2.7 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所有路用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以后方可使用。
5.2.8 冷再生施工所用到的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的吨位根据再生层的厚度来选择,可参考表5.2.8。
表5.2.8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吨位选择5.3 施工前准备5.3.1 施工前应对现场技术管理人员、所有施工机械及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落实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清楚如何操作;所有施工人员均应清楚施工程序。
5.3.2 根据旧沥青路面实测弯沉值结果,对于弯沉值的突变点、可疑点,应做进一步核实。
查看道路的病害情况:根据道路病害的大小、严重程度,分段、分幅进行归类划分,若坑槽较深、路面沉陷、弹簧、翻浆等病害严重,需对路面下基层进行挖补处理,然后上基层进行冷再生处理;对于高出原路面设计标高5cm以上的拥包、波浪、车辙等部位要进行铣刨或挖除;低于原路设计标高的路段可用铣刨料或加新骨料进行修整,使原路面基本平整;5.3.3 对再生施工路段实施交通管制,确保过往车辆有序分流,保证施工安全。
5.3.4 施工前需将原路面清扫干净,避免有杂质混入混合料中,影响冷再生混合料质量。
5.3.5 再生施工前,应在道路的两侧放置一系列的标桩(杆)作为基线,用来恢复道路的中心线,并据此来确定再生工作范围。
5.3.6 检查再生施工中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是否工作正常。
5.3.7 新掺集料应保持干燥,集料的撒布宜采用集料撒布车进行,无条件时也可以采用人工来撒布。
人工撒布应预先根据集料的用量计算每车料所覆盖的面积,在路面上用石灰做好标记,摊开后保证厚度均匀。
5.3.8 有条件的应优先采用水泥撒布车或水泥稀浆车来添加水泥。
无条件时可采用人工撒布需要添加的水泥,根据再生深度、配合比设计提供的水泥剂量和冷再生混合料的干密度等,计算每包水泥(50Kg)的摊铺面积,用石灰划网格并均匀摊铺水泥,水泥一旦撒布完成,除了再生机以外其他车辆或机械设备一律不得进入施工区域。
5.3.9 再生施工前应检查再生路段旧路面材料的含水量,可采用冷再生机取样来测定其含水量,以此为依据来计算再生料的外加水量。
5.4 试验段施工5.4.1 开工前应铺筑试验段,试验段应位于施工路段以内。
试验段应根据道路结构形式和损坏状况选取有代表性的路段,长度宜为100~200m。
5.4.2 级配及生产配合比调整应选择不同的再生机行进速度、转子转速以及破碎梁开度等不同的组合再生,每种组合至少再生50m,取中间段材料进行筛分试验,以筛分试验结果接近配合比试验级配曲线的组合作为再生机施工工作参数。
若调整再生机工作参数不能使冷再生混合料满足级配要求,应添加新集料调整级配,同时取样进行重型击实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验证和调整配合比,修正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等。
5.4.3 确定合理施工段长度根据再生路面的宽度和再生机的工作速度,综合考虑现场施工组织、保通情况、整形和碾压以及水泥初凝时间等因素,确定正式施工时每个作业段合理的施工长度。
5.4.4 确定碾压方案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确定合理的碾压方案(碾压顺序、碾压速度和遍数等),保证再生层的压实度达到要求。
5.4.5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试验段的施工过程中,应按规范制作试件,测定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以此来验证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