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价格波动货币政策反应与实体经济牵扯
货币政策的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稳定
货币政策的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稳定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以及货币市场的相关政策手段来影响经济总需求及价格水平的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方式。
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于宏观经济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与稳定,也可能引发一系列风险因素。
本文将从积极的影响与潜在的稳定风险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积极的影响1. 刺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的宽松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方式来增加市场流动性,促进投资和消费的扩张,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这使得投资者对于未来盈利前景更为乐观,进而推动企业投资和就业水平的提升。
2. 调节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还可以通过调节经济周期来实现经济稳定。
通过加大货币供给,降低利率等手段,可以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加,缓解经济衰退带来的压力。
相反,在高增长和高通胀的周期中,紧缩的货币政策可以抑制过度投资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3. 稳定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通过改变利率水平和货币供给,可以调整资产价格,并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控制。
例如,通过提高利率来抑制资产泡沫的形成,或者通过降低利率来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
二、潜在的稳定风险1. 通货膨胀风险:货币政策的过度宽松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
当货币供应增加过快,超过了经济实际需要时,可能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发通胀压力。
这种通胀风险会削弱人民币的购买力,对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2. 资产价格泡沫:货币政策的宽松可能会引发资产价格的过度波动,甚至形成资产价格泡沫。
低利率环境和大量的资金流入可能导致某些资产价格过高,超过其本身的价值,并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3. 外汇市场波动:货币政策调整的频繁变动可能引发外汇市场的波动。
利率差异、货币供给等因素的变化会影响汇率水平,进而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特别是当一个国家从紧缩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政策时,可能导致资金的大规模流出,引发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汇率的波动。
货币政策如何关注资产价格
货币政策如何关注资产价格学界有论,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不应该考虑资产价格,但这并不代表中央银行不应当关注资产价格。
中央银行关注资产价格主要是从中长期金融稳定角度关注资产价格。
事实上,如果资产泡沫破裂后,必然影响实体经济,也必然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在日元升值的背景下,日本银行对资产价格关注不够,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加上银行和其他工商企业关联交叉持股,从而形成严重的资产泡沫。
泡沫最终破灭后,导致银行业遭受重创,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最终使得日本经济在长达十年内停滞不前。
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也长期无法有效实施。
所以,日本银行总裁福井俊彦指出,日本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都十分关注资本市场尤其是资产价格的动向。
虽然目前日本并未见到因资产价格上涨而引发的实质风险,但需谨慎防范潜在风险,必须汲取以往的教训。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认为,货币政策是否应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取决于这种资产价格波动是否给宏观经济产生通胀或通缩的压力。
如果资产价格的波动并未给宏观经济带来通胀或通缩压力,则货币政策既不必也不应对这种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如果资产价格的波动预示将给宏观经济带来通胀或通缩压力,则货币政策应当作出反应,以缓解这种压力。
央行应视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为高度互补和相互协调的目标,但金融稳定并不等于金融资产价格的稳定。
美联储在次级债危机爆发后,随即进行降息和注资即为例证。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当·S·波森更进一步的观点是:防止泡沫冲击,最重要的是金融监管而不是货币政策。
他还指出,泡沫破裂的成本主要取决于金融结构。
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一个良好的银行体系和健康的金融市场;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系统拥有更多的证券化的流动性而不是完全依赖商业银行借贷,其受泡沫破裂的影响就会相对较小一些;反之则大。
针对我国当前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周小川明确了央行政策目标的多重性,也明确了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辩证关系。
中国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反应的模拟分析
V0 1 . 3 2.No . 3
Ma r .,201 3
中 国货 币政 策 对 资产 价 格 波 动 反 应 的模 拟 分 析
王 胜 , 田 涛
中 图分 类 号 : F 8 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9 8 0 X( 2 0 1 3 ) 0 3 —0 1 0 5 —0 5
资产 价格 波动 对整 个宏 观 经济 的 冲击 已引起 理
论界 和决 策层 的关 注 。2 0 0 7年 以来 , 房 地 产方 面 的
(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 学院, 武汉 4 3 0 0 7 2 )
摘
要: 利 用 包含 汇 率波 动和 通胀 预 期 的 I S - P h i l i p s 模 型 推 导 考 虑 资 产 价 格 的 货 币政 策 反 应 函数 。 在 此 基
础上 , 分 别 以 股 价 和 房 价 作 为 资产 价格 的代 理 变量 , 模 拟 分 析 了资 产 价 格 波 动 对 中 国 经 济 的 影 响 。研 究结 果表 明: 考 虑 资 产 价 格 的 货 币政 策 在 平 抑 产 出 和 物 价 波 动 方 面 具 有 显 著 作 用 , 但会 增大利 率波动 幅度 ; 考
策是 否需 要对 资 产 价 格 做 出反 应 ?如 果 做 出反 应 , 究竟 对何 种 资产 价格 做 出反应 才 能在社 会 福利 损失 最小 的前 提 下实 现政 策效果 最 大化 ?分 析 与 回答 这 些 问题在 理论 和 实践 上都 具有 重要 意义 。
了考虑 资产 价格 和不 考 虑资产 价 格 的货 币 政策 反应 函数 , 并 分别 将 房价 和股 价 作 为 资 产 价 格 的代 理 变
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效应与机制
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效应与机制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现代经济学关注的焦点。
货币政策通过各种手段调节货币供求的平衡,对经济产生影响。
那么,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效应和机制是什么?一、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效应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价格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收紧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减少,货币价值增加,价格水平下降;货币政策宽松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价值下降,价格水平上涨。
因此,货币政策对物价的波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利率货币政策的调整主要通过利率来实现。
在货币政策宽松的情况下,利率下降,企业可以通过贷款来进行扩张,投资增加,经济活动活跃度提高;在货币政策紧缩的情况下,利率上升,对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影响,投资减少,经济活动疲软。
三、汇率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货币供给量调控来控制的。
在货币政策宽松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增多,本国货币下降,汇率走弱;在货币政策紧缩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减少,本国货币升值,汇率升高。
四、就业和产出货币政策调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节利率来实现的。
在货币政策宽松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利用低利率来扩张业务和投资,从而增加就业和产出;相反,在货币政策紧缩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对业务扩张和投资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就业和产出将受到影响。
二、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机制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
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影响经济的送料和就业产出等方面的变量。
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变化,反过来也会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影响货币需求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一、利率水平。
货币需求与利率呈负相关,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低。
二、收入水平。
收入越高,货币需求越高。
三、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上升,货币需求上升。
四、通货膨胀预期。
通货膨胀预期越高,货币需求越高,货币政策收紧时,人们会带着通货膨胀预期去购买商品和服务,引发通货膨胀进一步升级。
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它还扮演着调节经济活动、影响价格水平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
良好的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货币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对实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适度的货币供应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因为它提供了经济活动所需的流动性。
流动性充裕的货币市场有助于提高企业以及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能力,推动实体经济的增长。
然而,如果货币供应过剩,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利率和汇率来实现。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资金的成本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如果利率较低,企业和个人倾向于增加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
而较高的利率则会对投资和消费产生抑制作用。
此外,汇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出口和进口,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影响。
二、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实体经济的增长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随着实体经济的扩大,企业对融资和资本投入的需求将增加,进而带动货币需求的增长。
企业需要货币来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以及进行生产和销售等活动。
此外,个人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也需要使用货币。
因此,实体经济的增长会刺激货币需求的增加。
实体经济对货币需求的变化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结构、人口规模和技术进步。
经济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不同产业对货币需求的差异。
人口的增长和技术进步也会改变货币的使用方式和需求水平。
因此,对货币需求进行准确的分析对货币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以保持货币供应与实体经济需求的平衡。
三、促进货币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为了促进良性的货币与实体经济互动,需要科学合理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应根据实体经济的状况和目标来进行调整。
例如,在经济增长乏力时,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提振实体经济。
央行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央行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对经济的波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调整不仅会影响金融市场,还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探讨央行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层面上,央行货币政策主要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为手段。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央行可以影响市场上的流动性;通过调整利率,央行可以影响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和投资行为。
这些调整直接影响着资金价格、企业成本和消费者信贷状况等因素,从而对经济产生波动。
首先,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非常显著。
央行通过购买或出售国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来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
当央行通过购买国债等方式增加流动性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增加,银行体系的资金供应充裕,企业和个人贷款容易获得,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相反,当央行通过出售国债等方式减少流动性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减少,银行体系的资金供应紧缺,企业和个人贷款难以获得,这会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受阻。
其次,货币政策调整利率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央行通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等方式,来影响资金价格。
当央行降低利率时,资金价格下降,企业贷款成本降低,激发投资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相反,当央行提高利率时,资金价格上升,企业贷款成本增加,抑制投资需求,对经济产生较大的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还与市场预期密切相关。
市场对货币政策调整的预期可以反映市场对经济未来走势的判断。
如果市场预期央行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整力度,可能会导致投资者资金异动,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因此,央行需要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注重市场预期的引导,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以减少市场波动。
此外,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还会传导到其他领域,如外汇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调整会影响汇率的波动,进而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货币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可以被理解为货币市场利率变动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过程。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应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市场利率,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货币市场阶段: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调整货币市场利率。
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增加货币市场利率,降低市场流动性,从而抑制信贷扩张。
相反,当中央银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降低货币市场利率,增加市场流动性,刺激信贷扩张。
2. 资产价格阶段:货币政策传导的第二个阶段是资产价格阶段。
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债券市场的利率,进而影响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提高市场利率,债券价格下降,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也相应下跌。
相反,当中央银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降低市场利率,债券价格上升,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也相应上涨。
3. 实体经济阶段:货币政策传导的第三个阶段是实体经济阶段。
资产价格的波动会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决策,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增长和通胀水平。
当资产价格上涨时,企业和个人的净资产增值,增加了消费和投资的意愿,推动实体经济增长。
相反,当资产价格下跌时,企业和个人的净资产减值,减少了消费和投资的意愿,抑制实体经济增长。
二、货币政策效应货币政策的效应是指货币政策通过传导机制带来的影响结果。
货币政策的效应通常包括对通胀、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1. 对通胀的影响: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运行,进而影响通胀水平。
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降低市场流动性,抑制信贷扩张,缩小经济总需求,进而对通胀起到抑制作用。
相反,当中央银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增加市场流动性,刺激信贷扩张,扩大经济总需求,进而对通胀起到刺激作用。
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研究
题目: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研究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研究摘要: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研究了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关系,但鲜有人具体针对我国不断变化的环境研究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
在我看来,由于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资产价格(主要指股票)渠道机制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影响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一定是在不同环境下引起了不同变化,所以研究这一课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第一部分概括了货币政策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阐述了有关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本文特指股票)渠道机制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就目前中国所处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股票市场实体经济一、货币政策相关含义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运用各种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等进而调节总需求及总产出的各项措施的总称。
(一)货币政策目标在本文中,我们所讲的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形势,我国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在不同的时期,中央银行可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对多重目标的某一个或一些内容有所侧重。
(二)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可具体划分为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是指侧重于直接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工具,在我国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与回购)和准备金率调整两类。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侧重于间接调控的工具,我国的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
二、有关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股票价格渠道机制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在西方金融理论中,股票价格的变化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五条途径实现: 1.Tobin的q理论经济学家提出,货币政策通过对普通股价格的影响而影响投资支出。
即q=V/P·K(企业的资本重置投资成本=每单位实物资本的价格pX企业的实物资本总数k)。
政府政策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政府政策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摘要: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时,对市场价格波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政府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政策在价格波动中的作用,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政策建议。
一、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市场价格波动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
供求关系的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周期、外部冲击、自然灾害等。
这些因素导致的价格波动可能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来干预市场价格波动。
二、政府政策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可以直接影响市场价格波动。
下面将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三个方面论述其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1. 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紧缩和宽松对市场价格波动有直接影响。
当货币政策收紧时,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市场资金紧张,进而推动物价下降,降低市场价格波动。
相反,货币政策宽松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市场资金充裕,物价上升,市场价格波动加剧。
2. 财政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
财政政策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财政政策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成本和投资环境,从而对市场价格波动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财政政策的稳定和可预期性对市场价格波动起到重要作用。
当财政政策稳定、可预期时,市场参与者更有信心,价格波动相对较小。
3. 产业政策的影响产业政策是指通过调整各个产业结构和布局,以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的政策。
产业政策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优化供求结构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
通过鼓励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产业政策可以增加供给的弹性,减少价格波动。
三、有效的政策建议为了降低市场价格波动,政府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有效的政策措施:1. 加强货币政策调控,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通货膨胀或通缩现象的发生。
2. 建立健全的财政政策框架,提高财政政策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减少不确定性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理解金融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影响
理解金融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求、利率水平和信贷政策等手段来影响金融市场,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过程。
理解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于分析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原理、路径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原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央行通过货币政策的影响途径,将货币政策的改变传导至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从而影响经济总需求和供给的过程。
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率传导央行通过改变政策利率对银行的借贷行为产生影响,进而通过影响银行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来影响企业和居民的借贷和储蓄行为。
当央行降低政策利率时,银行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也会下降,从而鼓励企业和居民增加借贷和消费,提高经济的总需求。
2. 资产价格传导央行通过市场操作、利率政策等手段对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和价格进行调控。
当央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降低利率水平,进而推动股票、债券、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
这种上涨的资产价格会增加资产持有者的财富,激发他们的消费需求,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央行通过信贷政策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产生影响,通过调控信贷规模和结构,进而影响资金的流向和分配。
当央行实施紧缩性信贷政策时,收紧银行信贷发放,减少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对经济的总需求产生冲击。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传导路径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主要包括银行体系传导、资本市场传导和信用传导三个方面。
1. 银行体系传导银行体系传导是指央行通过改变政策利率、准备金率等手段,对银行的存贷款行为产生影响,进而通过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来传导货币政策。
央行通过改变政策利率,影响银行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从而调节企业和居民的借贷和储蓄行为,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和投资水平。
2. 资本市场传导资本市场传导是指央行通过市场操作、利率政策等手段,对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和价格进行调控,影响资本市场的运行和资产价格的变动,进而通过资产价格的变化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浅析资产价格波动与央行货币政策的选择
金融 资 产 的价 格 。根 据 货 币传 导 机 制 中 的 “ 贷 观 信
点 ” 金 融 资产价 格对 实体 经济 产生 影响 . . 具体 表现在 对 消费 、投 资和 金融 体系 的影 响 。“ 资本 市场快 速发
展 , 模 迅速 扩 大 . 融 资产 占国 民经济 的 比重 越来 规 金
该采 取 怎样 的选择 呢 ?
、
引言
一
般来说 . 出于对通 货膨胀 对 国民经 济 危害 的严
重性 的认识 . 国中央银 行 长期 以来 一直 将控 制通 货 各 膨胀 当作其重要 或 者说是 首要 的任 务 。 经过 各 国的努
力. 通货 膨胀水 平 已经得 到有效 的 治理 。但是 在这样
越 大 . 国资 本流 动越 来越 频繁 资本市 场价格 的波 跨 动 对实体 经济 的影 响远 远大 于 过去 ”。[ 1 1
非理 性上 升 .最 终 面临严 重 的通 货 膨胀 压力 。9 0年
代 . 国同样 经历 了与上 述两 国相 似 的资产价 格急 速 美 膨胀 过程 、 票市场 的非 理性 繁荣 以及 随之 而来 的网 股
二、 资产 价 格 波动 影响 实体经 济 金融 资产 价格取 决 于对 未来 的预期 . 融资产 价 金 值则 取决 于货 币政 策 的制定 和实施 这 样 . 随着金 融
资产 的价格 围 绕着其 价 值上 下波 动 . 人们 对未 来货 币 政策 的预期 必 然会 影 响 到 一 些具 有 名 义货 币 收入 的
的背景 下 .多数 工业 化 国家 的市 场 经济在 过 去 2 0多 年的运行 中有一 个显 著特 点 : 融 资产价格 的持续上 金 升和 急剧 下跌 发生 在 消 费物 价 下 降并 且 宏 观经 济稳
资产价格波动与我国货币政策的相关性研究
险 降低 , 行 的信贷 风 险变 小 , 银 企业 获 得 贷款 的可能 性和贷 款额度 随之增 加 , 业 企 可 支配资金增 多 ,导 致企业 的投 资加 大 ,
产 出增 加。
价格 水 平 , 表 示资 产 的数 量 。 由此 可 Q
2 动性效应 。流动 性是指一种 资产 . 流
格 的波动可 以通过托 宾 q效应 、 富效应 财 等影响 消费和投 资 , 降低 了货 币总量 与市 场总需 求 、 社会 总产 出 、 价 水平 等 变量 物
之间 的相 关 性 ,削弱 了货 币供 应 的可 控 性、可测性 及其与 国民经 济的相 关性 。 大
见, 资产价 格波 动将会 影响实体 经济 中货
价格 为主的资产价 格却 发生 了大幅波 动 , 世界 经济 出现 了低通 胀 和高 资产 价格 并 存 的现 象 , 中资产价 格的大 幅波动 给实 其
体 经济 带来了严重 的冲击 ,比如 1 9 年 92
币的需 求。
( ) 二 资产价格对货 币政 策传导机制 的 影响
当局都 将货 币供 应 量作 为本 国央行 货 币 政 策的 中介 目标 , 主要原 因是 货 币供应 量
与 实体 经济 中 的市 场总需 求 、 社会 总产 出 和 物价 水 平等 变量 之 间存 在 着高 度 的正 相 关。但是 随着资产 市场 的不断 发展 , 资
产 总量不断 增大 , 而且金融 资产具 有较 强 的流动性和 高收益特 征 , 因而资产 对货 币
资 产 价 格 波 动进 行 调 控 的 可行 性 、 力  ̄Z 我 国货 币政 策传 导 渠道 之 间 的相 互作 用进 行 了深 入 的 探 讨 , 得 出结 论 : 能 .L t 并 目前 不 应将 资 产 价 格
理解金融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理解金融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是指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及通过其他手段影响金融市场,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一种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则是指货币政策通过什么渠道、方式和机制将货币政策的变化传导到实体经济中产生影响。
正确理解和把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视角分析和探讨理解金融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相关问题。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逻辑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货币政策的调整与金融市场、实体经济的变化相连接。
它体现了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及市场利率、汇率、流动性等一系列金融变量的影响路径,并通过这些传导路径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三个传导路径:通过利率传导机制影响金融市场、通过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影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通过货币信用传导机制影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
1. 利率传导机制利率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核心。
它通过调整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影响银行体系的贷款利率,从而改变整个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
当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政策利率时,银行体系的贷款利率相应下降,这将促使市场参与者增加借款需求,从而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投资需求。
与此同时,降低利率还可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借款成本,刺激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2.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资产价格,进而通过财富效应和借贷效应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当货币政策宽松时,短期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从存款转向购买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等资产,使得这些资产的价格上涨。
这会提高市场参与者的净资产价值,从而刺激其消费和投资意愿,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3. 货币信用传导机制货币信用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信贷的供给和需求,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当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政策利率或其他政策工具增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时,银行可以提供更多的信贷资源,降低贷款成本,从而刺激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影响分析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影响分析引言:货币政策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来影响经济的各个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其所造成的影响。
一、货币市场的传导货币市场是货币政策最基础也是最直接的传导机制之一。
央行通过利率调整来影响货币市场。
当央行出台紧缩货币政策时,通过提高利率,使得货币市场上的资金变得更加紧缺,从而抑制了信贷活动。
相反,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降低利率,促进信贷扩张。
二、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货币市场的变化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主要通过影响投资和消费来实现。
在紧缩货币政策下,高利率会增加企业的借款成本,降低投资意愿。
此外,对消费者而言,利率的上升也会减少借贷需求,进而影响消费水平。
因此,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整来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资产价格的传导货币政策的变化还会对资产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当央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低利率会刺激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等资产的上涨。
这是因为投资者倾向于通过购买股票或房产来获取更高的回报率。
相反,紧缩货币政策则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下跌。
四、通货膨胀预期的传导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当央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紧信贷,能够抑制通货膨胀预期的增长。
反之,宽松货币政策则会导致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进而引发实际通胀。
五、汇率的传导货币政策还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
当央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提高利率会吸引外资流入,从而提高本国货币的汇率。
相反,宽松货币政策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
六、跨国金融市场的传导货币政策的变化在全球范围内也会产生连锁反应。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整时,其他国家的经济也会受到影响。
例如,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变化将对全球资本流动和跨国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七、结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渠道影响到实体经济、资产价格、通货膨胀以及汇率等方面。
央行通过利率调整和其他货币工具来控制经济的发展。
然而,货币政策并非完美无缺,需要在实施过程中权衡利弊。
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政策在实体经济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以达到调节经济活动、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而实体经济则涵盖了生产、流通、消费和投资等方面,是经济运行的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首先,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投资活动的调节上。
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直接关系到资金的供给和成本,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
例如,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降低,企业容易获取低成本的资金,从而鼓励投资扩张,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反,当货币政策收紧时,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投资意愿可能减弱,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
其次,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货币政策的支持,而货币政策的制定也需要基于实体经济的需求和运行情况。
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通过有效调控,推动实体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例如,在经济增长进入瓶颈期或通缩压力较大时,适度扩大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可以通过刺激投资和消费来推动实体经济的复苏。
而当实体经济出现过热现象时,货币政策的收紧能够通过调控信贷流动性,遏制通胀风险。
此外,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充分注意风险。
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预期、金融体系的稳定、资产价格波动等因素。
如果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可能导致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引发金融风险,给实体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宽松的货币政策被认为是导致房地产泡沫和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货币政策制定者需要权衡不同风险因素,保持稳健的政策立场,以确保实体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还体现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
货币政策的实施并非直接影响实体经济,而是通过金融机构、借贷市场等传导渠道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信贷政策等手段传导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经济波动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经济波动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管理方式。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对于经济波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传导机制的角度来探讨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可以分为直接传导和间接传导两种方式。
直接传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调整银行体系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实体经济的决策行为。
间接传导则是指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运行,进而影响实体经济。
这两种传导机制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经济波动。
首先,直接传导机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直接影响实体经济。
中央银行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来调整市场上的流动性,进而影响市场利率。
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市场利率,从而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借贷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抑制过度投资和过度消费,避免经济泡沫的形成。
相反,当中央银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利率,刺激企业和个人的借贷需求,增加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间接传导机制通过影响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运行来影响实体经济。
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市场上的利率会上升,这会导致债券市场收益率的上升,使得债券市场价格下降。
此时,投资者往往会将资金从债券市场转移到股票市场,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上升。
这种情况下,股票市场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
相反,当中央银行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时,市场上的利率会下降,这会导致债券市场收益率的下降,债券市场价格上升。
此时,投资者往往会将资金从股票市场转移到债券市场,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降。
这种情况下,股票市场的下跌可能会导致实体经济衰退。
然而,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经济主体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有时具有滞后性,这就可能造成货币政策影响经济波动的短期和长期效应不同。
在短期内,货币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利率和市场价格的波动,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短期的波动。
关于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思考
关于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影响的思考作者:贾雷赵洪进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30期【摘要】伴随着资产市场的发展,以股价和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给一国经济带来消极影响,同时也对央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挑战。
本文从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货币供给结构、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关注资产价格波动、灵活微调货币政策、有效释放预期的政策建议,并指出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资产价格货币政策股价房价一、研究背景资产市场在为经济增长提供杠杆推动作用的同时,出现了资产市场不稳定而导致宏观经济大起大落,尤其是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膨胀和破灭,正成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的重要原因。
此次因美国次贷危机便是一次深刻教训。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十多年来,居民资产结构中有价证券份额持续增加,2009年股票市值总额达243939亿元,占GDP的比值攀升至72%。
我国房地产自1998房改开始,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相伴随的是我国房价的连年高涨,持续高位运行。
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都为资产价格影响货币政策提供了基础。
资产存量的不断增长以及资产价格的波动,既体现了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资产存量与货币供应量M2之比),又意味着货币供应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之间稳定性的弱化。
因此研究资产价格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关系1.资产价格改变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资产价格变化之所以会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是因为它改变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一,资产价格变化会改变人们的货币需求偏好;二,在资产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情况下,较高的收益率使大量的存款转化为资产而产生转移效应,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和结构发生变化;三,资产存量的增加使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之间的相关性有所增强;四,在资产存量不断膨胀、资产价格迅速上扬的情况下,货币的预防需求会下降,实际货币需求与货币政策的数量目标之间出现较大差异,宏观调控中需求管理的有效性有所减弱。
论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关系
但 是 ,我 们 要 注 意 到 , 住 房 价 格 的持 续 上 涨 与 住 房 抵 押 贷 款 的 迅 速 扩 张 是 美 国 次 贷 危 机 爆 发 的 原 因 之 一 。次 贷 危 机 为 我
最 大 化 。 这 样 ,理 性 的 消 费 者 将 依 据 效 用 最 大 化 的 原 则 ,根 据
碉l l
中 国 外 资
够
也仔 在 流 动 性 效 应 和 向银 行 借 贷 的 信 用 效 应 。
期 望 更 多 的 资 金 投 向 股 市 的 时 候 ,众 多 的 敖 户 即 使 在 股 市 上 有 较 高 的 收 益 ,他 们 投 资 的 资 金 也 相 当 有 限 ,投 资 总 量 还 是 不 会 因 为 这 个效 应 而 有 很 大 的 提 高 。 所 以 就 这 样 分 析 起 来 ,股 票市
场 的 q效 应 剌 激 投 资 的 功 能 可 能 十 分 有限 , 这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弱 化 了 中央 银 行 利 率 政 策 的 有 效 性 。
H 、模型构建 和实证检验 三
1 理 论 分 析 .
基 于 莫 迪 利 安 尼 的 生 命 周 期 假 说 , 收 入 、 财 富 等 因 素 对 于 消 费水 平 有 影 响 。 生 命 周 期 假 说 阐述 了 消 费 与 收 入 和 财 富 的 关 系 ,该 假 说 先 假 定 消 费 者 是 理 性 的 ,能 以 合 理 的 方 式 使 用 自 己 的 收 入 进 行 消 费 ;其 次 , 消 费 者 行 为 的 唯 一 目标 是 实 现 效 用
2 股 票 价 格 对 于 消 费 的 影 响 . 随 着 各 国 金 融 市 场 的 发 展 ,股 票 任 成 为 对 丁 消 费 者 仃 为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实体经济波动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实体经济波动在现代经济中,货币政策不仅仅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更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也给实体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波动和困扰。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实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寻求解决之道。
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在我国实体经济中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货币政策的时点和程度。
首先,货币政策的时点,即政府何时采取何种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
政府的决策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全球经济形势、国内经济发展态势等,这些变量使得政府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更加困难。
当政府变动不断,甚至出现政策失调时,实体经济难以适应并做出有效应对,从而产生一定的波动。
其次,货币政策的程度,即政府调控货币供给的力度。
政府通过调整利率、存贷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影响实体经济的需求和投资情况。
然而,政府在调控货币时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实体经济的需求状况,因此会出现供求失调的问题,导致经济波动。
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实体经济波动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不确定性导致企业难以做出长期规划和投资决策。
在不确定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企业往往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感到迷茫,不敢轻举妄动。
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会选择延缓投资计划,导致经济增长的放缓。
其次,不确定性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货币政策的变动会引起市场情绪的波动,进而导致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大幅震荡。
这种情况下,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会对实体经济的融资和运营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不确定性还会影响消费者信心。
当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时,他们往往会选择更加保守的消费方式,从而对实体经济的需求产生冲击。
这可能导致企业销售下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增长。
面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实体经济波动,我们应该探索解决之道。
首先,政府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协商,提高政策的透明度。
政府可以通过发布定期公告或与企业代表进行座谈等方式,及时向企业传递政策意图和变动情况,从而减少企业的不确定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价格波动货币政策反应与实体经济牵扯资产价格波动货币政策反应与实体经济牵扯李浩,王璞2010-10-20摘要: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会带来宏观经济、金融的不稳定。
次贷危机的发生,更是让入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对资产价格的波动作出反应。
货币政策要针对资产价格作出反应面临的种种困境:资产价格膨胀往往与通货膨胀的目标不相容;货币政策作为一种很“钝”的工具,在平抑资产价格膨胀上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反而会对实体经济造成更大的负面冲击;金融创新和开放经济条件下资本自由流动更是削弱了货币政策应对资产价格的效力。
从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实践来看,中国应对资产价格膨胀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资产价格,货币政策,实体经济,政策困境过去的20多年,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在控制本国通货膨胀方面都做得相当成功,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理论。
随着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资产市场的发展,居民、企业、政府手中的货币资源分配到这些资产上的比重也越来越高。
而相比商品物价指数,资产价格波动的原因更加复杂多变,波动幅度更大、程度更加剧烈,从而给整个宏观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20世纪80年代日本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导致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衰退;还有同时期北欧国家房地产价格暴跌带来的银行危机:以及距今不久缘起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和经济紧缩。
这一切引发了学术界对传统货币政策理论的思考,学者们就货币政策是否也应该针对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作出反应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1911年,欧文·费雪在《货币购买力》中提出:政策制定者应致力于稳定包括资产价格及生产、消费和服务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数。
Alchian和Klein在1973年提出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该考虑到更广范围内的价格水平,而不仅仅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或者是消费物价加权指数,通货膨胀测量值应选择传统方法测量的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水平的加权平均值。
至今支持此种观点的人仍不在少数。
Kent和Lowe(1997)研究得出结论,央行可以运用货币政策来影响资产价格泡沫产生的路径.以此可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即使这样会使期望的通货膨胀率短在期内偏离央行的目标。
Cecchetti,Genberg,Lipsky,Wadhwani(2000)认为应该采取“逆风行事”的策略来应对资产价格的膨胀,如此可以降低资产泡沫发生的概率,提高宏观经济绩效,并减少人们对未来发生通货膨胀的预期。
Bordo和Jeanne(2002),Detken和Smets(2004)均提出货币政策应该采取前摄的又称为预先防范的做法来应对资产价格大幅波动。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货币政策不应该主动针对资产价格变动作出反应。
Bemanke和Gertler认为货币政策应该致力于保持价格稳定,不应该对资产价格变化做出反应,除非资产价格的波动显示出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
Gilchrist和Leahy(2002)运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出货币政策不应该针对资产价格波动做出反应。
国内的研究中,谢平(2004)认为如果货币政策过多地关注股票市场,不仅会丧失其的独立性,而且会影响市场的正常秩序:如果想通过货币政策来刺激股票市场,会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
王维安(2005)认为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关注房地产价格,但他没有从实证角度研究我国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的具体关系。
王擎、韩鑫韬基于BEKK模型和GARCH均值方程模型分析了房地产价格、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波动相关性以及它们的各种波动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发现房价的波动以及房价与货币供应量的联动对GDP增长速度有显著影响:但房价的波动对经济增长的波动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应该控制房价波动.但目前央行没有必要动用货币政策去直接干预房产价格。
二、资产价格影响宏观经济、金融的机制资产价格影响宏观经济、金融主要通过三条渠道:一是家庭的财富效应。
资产价格上升,增加了居民的财富,促使其增加消费和投资。
当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来源中占的比重越高时,这种效应越显著。
当资产价格下跌时,也会抑制居民的消费和投资。
二是托宾a效应。
托宾q是指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
资产价格上升带来企业市场价值上升,一旦市场价值高于企业资本重置成本,并且上升速度快于重置成本的上升速度,企业就会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低成本的融资来购置新设备,增加投资。
三是资产负债表效应。
资产价格上涨,使得企业资产净值上升.资产负债表状况得到改善,从银行获得信贷的可得性增加,并且资产价格上涨往往带来企业抵押物价值上升.促进企业获得外部性融资。
当资产价格下跌时.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抵押物价值下跌,信贷减少,企业投资减少。
Bemanke和Gertler用金融加速器机制,更好地诠释了资产价格和信用的交互作用对宏观经济、金融不稳定的影响:由于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市场的不完全,资产价格上涨对企业现金流和资产净值有正向冲击.有利于企业获得信贷等外部融资,当企业用外部融资增加投资时,生产效益提高,或者对资产需求进一步上升,又有利于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进一步给企业现金流和资产净值带来正向冲击,这种资产价格和信用的交互作用,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呈螺旋式放大。
而一旦资产价格下跌,给企业现金流和资产净值带来负的冲击,企业获得的信贷等外部融资立即减少.企业减少投资,生产效益下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企业的抵押物价值下跌,银行坏账增加,信贷进一步紧缩,资产价格下跌给经济金融带来的紧缩效应也呈加速放大。
在美国1929-1933年大萧条、日本20世纪经济泡沫的破灭,以及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这种金融加速器效应得以体现。
日本的主银行制度本来就使得企业和银行之间建立了很紧密的关系,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在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前,房地产和资本市场价格不断走高,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更加容易,信贷规模快速上升,二者的交互作用把泡沫越吹越大。
泡沫经济崩溃后,产生了大量的坏账,日本经济也因此一蹶不振,导致了日本“失去的十年”。
次贷危机前美国房地产价格上涨,一些以前不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资信较差的居民,也可以很容易从银行获得次级住房抵押贷款。
一方面因为银行看到房价在不断上涨.不用为抵押物贬值问题发愁,就算借款人还不起贷款,房产的价值也足以抵补借款人未偿还的部分:另一方面因为房地产价格上涨,伴随着良好的流动性,似乎也为借款人提供了还款的保证.即使资信不佳的借款人也不需要一直偿还贷款,过段时间将房产转手卖掉,不仅能还清银行贷款,还可以从价差中赚一部分。
房价与信贷交互作用的机制已经决定了后续危机的严重程度。
三、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作出反应的困境和局限如上所述,资产价格波动能带来宏观经济、金融的不稳定,而将控制一般物价水平的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亦已得到最广泛的认可,如果货币政策能像应对通货膨胀那样应对资产价格波动,削弱资产价格影响宏观经济、金融的作用机制.那么货币政策就能大大降低宏观经济、金融的风险,一些学者基于此点提出了货币政策应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的主张,但这在理论上和实践操作中都存在种种困境和局限。
(一)传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膨胀的目标不相容Alchian和Klein认为资产价格是居民财富和今后支出贴现值的真实反映,资产价格上升导致居民财富增加,居民会增加各期消费支出,从而带来消费物价指数的上升:资产价格上升也会导致居民住房等资产支出更多,使福利下降,因此资产价格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今后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趋势和居民对消费物价的预期。
通胀水平应该以消费物价指数和资产价格水平的加权平均值来加以表示,也就是货币政策应该对一个充分考量了当期消费物价水平和资产价格的综合指数做出反应。
Cecchetti(2007)通过加权的方法,将2000~2006年美国房屋租金或房价纳入消费物价指数,算出的指数远高于同期平均CPI.但是随着所选取的房价指数不断改变.得出的结果相差很大。
操作实践中,各国央行若将资产价格直接纳入通货膨胀将会面临以下问题:资产价格波动幅度往往较大,将其与消费物价指数加权平均后,会大大提高通货膨胀指标,货币政策针对其做出反应也难以把握松紧力度。
资产价格波动频率较高,货币政策操作如果过多考虑资产价格的波动,就需要十分频繁地进行操作,这会直接损害中央银行信誉并破坏日常利率操作规则,让市场主体难以根据利率路径来做出投资决策。
资产价格波动的原因复杂多变,即使在同一个资产价格上涨时期的不同阶段,原因也可能不同,比如上世纪美国以互联网、IT蓬勃发展为标志的新经济,一开始由于新经济带来了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股票价格不断上涨.后来网络科技的概念让投资者普遍产生了过于美好的预期,互联网泡沫也越来越大。
但是,美联储难以识别其中究竟有多少是泡沫.或者说难以判断应该对技术水平提高带来的资产价格上涨之外的泡沫做出多大的反应。
此外,对于究竟应该将哪些资产价格纳入通货膨胀的考虑范围,以及各种资产与CPI在综合指数中所占的权重也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争论,而这将直接影响货币政策参考操作的目标。
那么资产价格与消费者物价指数之间是否存在先行或者其它的某种关系呢?理论上,资产价格有财富效应和托宾q效应。
资产价格上涨会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加.消费和投资的增加都会带来物价指数的上升。
但是,通过比较分析美国20世纪90年代和日本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以及资本市场指数的环比增长率(图一、图二),发现大部分时间美国CPI同比上涨幅度都是保持在4%以下的水平,甚至低于3%,即使是在20世纪互联网泡沫和21世纪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时期里也是如此。
甚至在不少年份里CPI与标准普尔指数出现了背离。
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泡沫时期,日本的CPI在2%左右的水平,绝大部分时间低于2%.反倒是在泡沫经济破灭的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CPI却出现了上涨。
很明显,传统衡量通货膨胀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与资产价格之间目标不相容,资产价格也没有起到对消费物价指数的先行预示作用。
在资产价格大幅上涨、下跌时,CPI表现平稳。
并且在货币政策首要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甚至已经被各国写入法律的情况下,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操作难度很大。
图三(见下页)描述了中国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CPI、PPI月度同比增长率和上证指数走势,同样在股票价格与物价水平之间没有发现一贯的相关性:2003-2006年两者甚至出现了较大的背离,只有2007-2008年股指表现出了先行于物价水平的特征,但是一次的相关并不能成为货币政策执行的依据。
图1:美国1993年第1季度至2008年第4季度CPI、PPI、S&P指数数据来源:商业电子数据出版社金融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