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规定
计量标准实验室管理规定

计量标准实验室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的岗位管理制度、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量值溯源管理制度、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事故报告管理制度、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于建有计量标准的实验室的管理.本制度符合JJF1033-2008要求.1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2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落实责任,保证计量检定校准工作的公正、准确、可靠.3计量实验室负责人岗位责任制4 1.1.1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计量工作的法令、法规和条例,了解计量检定和本科工作人员的思想和业务技术状况.5负责对本部门人员工作量进行统一调配,并对本部门检定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审核、检查.6责对本部门仪器设备、标准器的管理和使用,技术资料的归档及工作进度,室内外卫生,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7负责对检定/校准证书的批准签发.8计量标准负责人岗位责任制9计量标准负责人应按专业项目分工负责计量标准项目的计量特性的研究、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负责指导该计量标准的检定员量值传递,解决技术难题. 10计量标准负责人对所负责计量标准项目筹建、维持正常运行、持续改进负责. 11计量标准负责人应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理论,掌握计量检定和修理操作技能,了解该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12检定/校准和校验人员岗位责任制13检定人员应按专业分工负责专业的量值传递,计量测试和检修.14检定人员对所从事的检定项目、出具的数据负责.15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理论,掌握计量检定和修理操作技能,并持有从事该项检定工作的计量检定员证.16认真执行周期检定制度,确保本实验室计量标准器具的量值准确.17严格按检定规程和操作程序进行工作,按质按期完成检定校准工作,不得擅自减少检定项目和改变检查方法.18严肃认真地做好检定测试原始记录,及时完成检定证书及其它表格的填写,做到数据正确无误,字迹清晰,书写端正.19做好计量器具特别是计量标准器的日常保养及周期保养,使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20负责仪器、设备、标准器、资料、零备件的使用和管理工作.21校验人员应认真对检定人员出具的检定证书、原始记录进行核实,纠正错误,对数据处理、检定/校准证书的正确性负责.22资料管理员岗位责任制23资料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的计量标准文件集的管理,并使其持续改进、现时有效.24资料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的原始记录、证书副本的归档管理.25资料管理员负责实验室测量设备的技术文件、设备档案的管理.26资料管理员对实验室档案室管理的资料妥善保管、安全、外借管理负责.2 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评比的管理制度.计量标准的使用2.1.1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从购进之日起,由保管人员验收做好台帐记录,主要附件必须填写清楚,并统一登记、造册、编号.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均由各专业负责人维护保管,并建立技术档案,人员变更时,要办好交接手续.计量标准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严格按计量标准器周检计划规定及时送检,超周期或不合格的计量标准不得使用.计量标准检定返回,检定机构出具的计量检定证书/校准证书,计量标准负责人应对检定证书/校准证书的数据合格与否进行确认,发现异常和不合格的计量标准器不得投入使用.每套计量标准必须编制正确规范的量值传递系统图和操作规程,使用计量标准检定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及操作规程进行.使用要合理.不能用高精度的计量器具测量低精度工件,更不能用低精度计量器具测量高精度工件.专用检具不能作他用.使用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校对“0”位,擦净油污等.使用中要文明操作,轻拿轻放,放置平稳,更不能将计量标准作其他工具使用.用后要对计量标准作必要的保养.计量标准领用时手续要齐全,用途要明确,不得转借他人或自行调换使用.计量标准的维护使用者发现计量标准有失准的情况,应及时报送标准室负责人处理,严禁自行乱拆乱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使用后的计量标准,要洗擦干净,作必要的技术保养,有包装盒的应放入包装盒内,达到防潮、防锈、防腐蚀.长期不用的计量标准要定期进行保养,如通电、上防锈油等,保证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要定期对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保养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好的给予表扬、奖励,不好的给以批评甚至处理.3 量值溯源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对实验室的测量设备包括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计量器具及在用的、停用的、超过校准/校验周期的、新购置的、改装的、修理后的、借用的仪器设备、量具和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校准、校验等.职责3.1.1实验室负责人批准校准/校验计划、期间核查操作规程的等计量技术文件. 计量标准负责人负责对校准/校验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期间核查进行监督管理.测量设备管理员负责制定仪器设备校准、校验计划,并组织实施,仪器设备校准/校验结果的保存和归档.各相关检定人员负责协助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编制相关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操作规程,并实施期间核查工作组织实施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量值溯源要求对计量标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影响的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包括抽样、辅助测量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确保可追溯到国家计量基准.选择的外来服务机构应是能出具其资格、测量能力和溯源性证明的法定计量检定校准机构或授权机构;并要求提供所需的测量不确定度和或符合确定的计量规范声明的测量结果.对计量标准装置的主标准器应按量值传递图规定,定期定点向指定检定机构送检.量值溯源计划测量设备管理员根据本实验室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关系,每年年初制订年度检定/校准计划,报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年度检定/校准计划内容包括:a测量设备名称、型号、编号;b原检定/校准的证书/报告的编号、有效期;c定点检定/校准机构名称;d计划校准时间.出现下列情况时,由测量设备管理员制定检定/校准的补充计划:a 新购置仪器设备时;b 停用时间超过检定/校准周期的仪器设备需重新启用时;c 改装或修理后的测量设备需投入使用时;d 经期间核查确认测量设备量值失准时;e 借用外部仪器设备时必要时.量值溯源计划的实施测量设备管理员负责按计划组织送校;对新购置的测量设备,根据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依据国家计量校准系统表的要求,就近寻找具有提供溯源服务能力的校准机构;送外校准一般采用集中送取形式,送校前应加强同校准单位的联系,力争一次性完成送、取任务.送校前仪器设备保管人应对仪器设备进行通电检查,发现严重问题时暂不送校;仪器设备检定/校准完毕,测量设备管理员负责将检定/校准证书复印一份交使用科室,原件归档;经检定/校准合格的所有仪器、设备、量具由测量设备管理员粘贴“绿色”合格状态标识,证明其符合测量能力的要求.不合格的,粘贴“黄色”校准状态标识,表示停用.部分性能仍可使用的,粘贴“蓝色”校准状态标识,表示警示:注意限制使用,并提示使用范围.严格按照周期开展检定/校准工作,超过有效期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不允许继续使用.标准物质的使用对所使用的标准物质按照证书有效期内使用管理,必要时用内部参考标准进行核查.期间核查测量设备、标准物质期间核查需求的确定:使用频率较高的;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的;修复后的仪器设备等.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方法:测量设备可定期测量其稳定性、重复性等,也可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需要时可采用比对试验或其它方式进行.测量设备保管人应根据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的使用需求确定各自保管的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是否需要进行“期间核查”;对需进行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写出“期间核查”操作规程包括“期间核查”进行的频次、操作步骤等,经本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生效.经本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的“期间核查”操作规程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进行操作.相关的测量设备保管人应按期做好测量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工作,并填写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情况表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检查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期间核查”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必要时提出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 计量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环境基本条件、安全防护、三废处理等制度.实验室基本条件要求各计量标准项目的实验室的环境应根据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规定,符合温湿度、电磁干扰、振动、机械、无线电、防尘、防盗、防火要求.4.1.2实验室的通风与采光在新建、扩建、改造实验室时,须根据各类不同实验室的特点和要求,考虑房屋结构,使之自然通风换气良好,必要时应配备排风设备和温湿度控制调节设备,以求达到室内空气新鲜;要合理地选择门窗的位置与大小,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增加室内照度,并利用日光良好的消毒作用净化实验室空气.实验室的动力与照明为保障实验室的正常工作,必须保证电源的质量、安全可靠性及连续性.一般实验室,可直接采用市网供电,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须提供稳压或不间断电源装置.实验室照明应达到国家计量实验室评估的标准,照明设备的配备既要保证有良好的照明又要保证实验人员的正常操作,光源一般采用节能灯具照明.另外,还要根据实验室的专业性质和特殊要求安装专门的照明设备.实验室的供水与排放需要供水的实验室,对供排水设施要精心设计和安装.一般废水可排入城市下水网道或作循环用水;特殊废水必须按规定进行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以免污染环境,确保卫生清洁.实验室面积实验室实际使用面积应达到国家计量实验室评估的标准.计量实验室的检定区域与维修办公区域应有有效隔离.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实验室危险物品的管理1实验室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及其他危险物品,必须建立严格的贮藏保管和领用登记制度,做到手续齐全,责任到人.2实验室使用危险物品,必须经计量项目负责人批准,并由授权计量检定人员按操作规程正确操作,安全使用.3危险物品必须有明显的标牌或标志,决不允许私自分装、分藏或移作他用.4贮藏和保管危险物品必须做好防火防爆工作,未经批准,实验室内严禁烟火、明火取暖和明火照明,必须做好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和安全防护工作.5使用有毒物品时,事先应充分了解其性质并熟悉使用注意事项及补救措施.使用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要特别注意人身安全,远离精密仪器,严防引起燃烧和爆炸.实验室空调、电炉等电器设备的管理1需要购买空调、电炉等电器设备的实验室,必须提出申购报告,报公司有关部门同意后,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购买和安装使用.2空调、电炉等电器设备是根据计量检定工作需要而配备的,为节约用电、保证安全,严禁将这些电器设备私自用于烧水做饭或取暖降温,违者按公司有关规定严肃处理.3要加强上述电器设备的管理,严格执行防火安全制度,凡因违章使用而酿成火灾或其它事故的肇事者,要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实验室“三废”处理化学毒品及其废渣、废液必须进行消毒处理,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时,方可排放.剧毒化学物品的包装容器需要报废时,也须进行消毒处理,不得随便抛弃. 为了防止废气污染实验室环境,应在废气排放口采取相应的净化措施..3实验室废液、废渣及污水的处理,必须根据国家“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 的规定,进行净化处理后方可排放.放射性污染物,应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处理.实验室应配备污物处理容器,对废液、废渣要进行及时处理和清理.使实验室具有一个良好的、洁净的、安全的工作环境,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5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6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的计量检定规程、技术规范等技术文件的管理. 7职责8 5.1.1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计量技术文件的批准.9计量标准负责人负责计量技术文件的审核.10文件资料管理员负责计量检定规程等技术文件的受控、发放、归档并保持现时有效.11计量技术文件的分类12外来文件:国家计量检定体系及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校准规范、国家标准等技术文件;13内部技术文件:计量校准方法、计量检定操作程序、量值传递溯源图等计量技术文件.14外来文件收集与识别15文件资料管理员通过技术文件发行机构,收集外来文件特别是标准、规程规范的颁布、修订和作废信息、识别并决定是否受控,若不作受控管理,应作为资料处理.并对受控技术文件有效性实施确认,以保证文件有效和适用.16文件发放17文件发放范围由计量标准负责人确定,并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执行.文件发放范围应确保受控文件在需要的场所都能得到.18文件资料管理员按批准的发放范围制定“文件发放领用登记表”,由文件领用人签收.19向法定管理机构、认证/认可机构提交文件时,也要办理发放手续,一般由业务承办人签收.20文件资料管理员每年底对所发放的文件进行一次清查,并编制下一年度“有效文件控制清单”.21文件更改22文件更改时,由更改申请人应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说明更改的理由和内容,必要时提供更改依据,经负有该文件批准职责的人员审批后,由原文件起草者或被指定者进行更改,若由被指定者进行更改时,更改者应获得编制文件的相关背景资料.23文件的更改分为:划改、换页、换版等形式.在文件再版前,若采用划改或换页方式更改文件,应在“文件更改申请单”中注明更改方式,并在更改记录栏进行标识.24更改文件涉及换页、换版时,文件资料管理员按“文件发放领用登记表”收回旧文件后再发放新文件,并保留所有文件实施更改的记录.25文件作废26文件因换版、不适用、过期等原因作废后,由文件资料管理员对作废文件实施控制.27文件资料管理员按文件发放记录,及时从文件使用场所收回作废文件,以防止误用.对需要保留的作废的文件应加盖“作废”印章,妥善保存.28不须保留的作废文件由文件资料管理员登记后,经业务室负责人批准后销毁. 29文件的借阅和复制30文件资料管理员负责文件借阅、借阅登记和收回.复制、借阅体系文件需经业务室负责人批准.借阅者应在指定日期归还.复制者应登记编号.31文件的母版不得借阅,防止丢失或损坏.32文件的保存33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划改,不准私自外借或复制,确保文件的清晰、易于识别.34受控文件及母版应在文件发布后,由文件编制/更改者及时交业务室文件资料管理员存档,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文件应进行备份.35执行本制度所形成的质量记录,由文件资料管理员按记录的控制程序整理归档.36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37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的计量检定/校准原始记录及检定/校准证书的编制、收集整理归档管理.38职责396.1.1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计量原始记录、证书格式文件的审批.40计量标准负责人负责计量原始记录的审核、证书格式设计文件.41计量检定/校准人员负责相应的计量检定项目原始记录的设计.42原始记录的设计应按照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和计量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尽可能保证检定现场的足够信息,便于数据追溯.数据修约处理应符合GB/T8170-1987 数值修约规则要求.记录的修改应采用杠改,保全修改前信息,修改人应在修改处签名.43凡经实验室检定/校准、比对的计量器具、装置均应有原始记录及检定/校准证书副本,经授权核验员审核后,实验室应由指定人员统一保存,年底整理后送文件资料室归档,管理期限不少于2个检定周期.44向上级法定计量检定部门送检获得的检定证书原件统一由文件资料员存挡.实验室需要时可提供复印件.45由实验室检定/校准比对的计量器具记录,由检定员填写原始记录或出具检定证书或报告单,有计量检定管理软件可以用打印机打印,否则一律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由项目核验员审核,主管领导签字后或存或发.46编写,审核证书报告单,各级人员应负下列责任:47检定员检定证书做到书写整齐,字迹清楚,数据完整,结论正确,签注全名,应有检定机构印章;48报告编写人对整个试验报告负全部责任;49报告审核人把好报告质量关,使报告完整无缺,结论正确.50上述检定证书或报告单经审核后必须盖上检定/校准专用章后方能生效.出具证书以印戳印钳型式的,应符合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办法.7 事故分析报告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发生的设备和工作事故的分析报告制度.职责7.1.1实验室负责人负责计量事故组织处理、分析报告文件的审批.计量标准负责人负责计量事故的现场取证、事故分析报告的审核.计量检定/校准人员负责相应的计量事故证据保全、事故分析报告的起草.事故严重性分类因工作人员造成标准仪器,仪表设备损坏者定为设备事故;因计量工作原因造成其他部门相关损失的为责任事故.按事故损失具体价值分为六种:严重事故造成损失在10000 元以上者;重大事故造成损失在 5000 元以上者;事故造成损失在2000元以上者;障碍造成损失在 500元以上者;异常造成损失50元以上者;过失造成损失在50元及以下者;发生设备事故和责任事故,当事者均应立即口头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按职责将事故分析书面报告按规定逐级上报,不得隐瞒和不报.事故发生后,应按“三不放过”的原则,组织有关人员总结教训,改进工作.认真贯彻执行计量标准操作程序和检定规程,所有工作人员,应经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资格后方能工作.每季必须坚持不少于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学习活动,并做好各方面的记录.8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标准技术档案文件集管理制度.职责8.1.1实验室资料管理员负责计量标准技术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计量标准项目负责人和计量检定/校准人员负责各自计量标准技术文件的编制、起草、审核、报批工作.实验室的计量标准技术资料应设专职或兼职人员分类、统一保管.计量标准技术档案必须按标准项目分类整改,装订成册归档,妥善保管,以便查询.下列计量标准文件集应存档管理:文件集应当包含如下18个文件:1计量标准考核证书;2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如果适用;3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4计量标准技术报告;5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6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7 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如果适用;8 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如果适用;9 计量标准履历书;10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如果适用;11 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12 计量标准操作程序;13 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使用说明书如果适用;14 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15 检定或校准人员的资格证明;16 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量值溯源管理制度;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事故报告管理制度;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17 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副本;18 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档案的查询公司有关部门或外来人员需借阅质量档案时,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办理查询手续.对外提供计量标准档案资料,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建立技术档案借阅制度,保证资料无涂改、损坏、丢失、缺页,保证清洁完整,外借时应登记,不得转借他人,按期归还;若发现技术档案的资料有丢失或损坏后,保管人员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新建计量标准装置包括标准设备,随箱所带技术资料,开箱取出后,应先交计量专职资料保管员登记注册后才能借阅.各类计量检定/校准能力比对、计量标准期间核查的原始记录经审核后,交资料管理员存档.。
计量规章制度

计量规章制度编制:审核:批准:20015-06-01发布广东******有限公司2015-06-01实施目录一、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二、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三、量值溯源管理制度四、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五、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六、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七、事故报告管理制度八、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一、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本制度明确了实验室管理人员、计量标准负责人和检定、核验人员具体分工和职责。
1 、实验室是本站计量标准存放的地方,也是计量检定、核验人员进行量值传递的场所。
因此实验室所有人员都应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工作。
2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国家各项计量法令、文件和有关校验规程,负责本室所属计量器具的送检、校验及维护。
本室最高计量器具必须按上级计量部门在所规定的周期及时送检,送检率达到100 ℅,超期的标准计量器具一律不得使用。
3 、各项目的计量标准负责人要按本站程序文件的要求,保管、保养好各自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确保计量标准的正确、完整、齐全。
4 、计量检定及核验人员都应熟悉本职工作范围内的计量器具的检定规程和检定方法,正确维护、保养和使用标准计量器具,并能熟练操作。
5 、计量检定员要严格按国家现行的计量检定规程认真检定,负责把计量器具检定结果的标识固定在计量器具上,做好检定原始记录,出具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字迹应清晰、准确。
原始记录认真保存以备核查,做好实验室环境条件的监测和记录。
6 、核验员要对计量器具的检定结果的正确性、检定证书及检定结果通知书的规范化等给予校核,并在检定结果书上签名。
7 、做好防盗防火工作,遵守保密规定。
二、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本制度明确了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保存、修理、更换、改造、封存及撤销以及恢复使用等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1 、计量标准的使用必须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具有称职的使用、维护、保管人员,非检定人员不能任意使用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1.计量标准技术档案包括:国家、部省及有关部门、企业颁布的检定规程和检
测办法,标准装置的使用说明书、设备履历表、重复性、稳定性考核记录、技术报告、考核申请书、现场考核报告、计量标准证书、溯源系统表等。
2.每台计量标准装置、标准器具均应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并妥善保管。
3.计量标准技术档案由标准管理专责负责收集、建档,由档案员统一保管。
4.标准管理专责负责组织检定人员做好每年一次的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试验,并将试验数据及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妥善保管并填充到技术档案中。
5.计量标准装置、标准器具要求严格按照周期进行检定,在取得检定证书后,
将检定证书填充到技术档案中妥善保管,并及时填写计量标准履历书。
6.计量标准技术档案应准确无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当进行修理、升级等技
术改造后,应及时对技术档案进行充实和修改,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7.本公司内部借用计量标准技术档案资料,需由标准管理专责批准,办理借用
登记手续,按期归还,不得涂改、损坏和丢失。
8.本公司外部借用计量标准技术档案,必须经主任批准,方可外借。
9.赤峰蒙检计量标准技术档案应遵守国家档案管理条例,严守机密。
10.本制度自2016年5月10日起执行。
赤峰蒙检科技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计量管理实施细则(4篇)

计量管理实施细则一、总则为了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达到计量管理的目标,规范计量行为,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计量设备的管理(一) 选择合适的计量设备1. 根据计量要求和使用范围,选择适合的计量设备。
2. 优先选择具有国家计量认证的计量设备。
3. 对于关键性计量设备,应优先选择具有跟踪监控功能的设备。
(二) 计量设备的采购与验收1. 采购计量设备应提前编制采购计划,明确需求和规格,并进行比价和谈判。
2. 对于重要设备,要进行公开招标。
3. 计量设备的验收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设备符合使用要求。
(三) 计量设备的校准和检验1. 计量设备的校准要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校准应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周期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精度要求确定。
3. 校准记录要完整准确,包括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
(四) 计量设备的维护与保养1. 计量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定期检查设备的状态和性能。
2. 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维修或更换,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3. 维护保养记录要完整准确,包括维护保养日期、维护保养人员、维护保养内容等信息。
三、计量人员的管理(一) 人员的培训与评估1. 对计量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计量理论和实践技能。
2. 定期对计量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鼓励其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二) 人员的资质和权限1. 为计量人员设立相应的资质等级,根据资质等级,确定其计量工作的权限。
2. 对于关键性计量工作,要设立专门的核验人员,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计量管理的文件与记录(一) 编制计量管理手册1. 详细规定计量管理的目标、范围、职责和要求。
2. 对计量管理的重要事项,要有明确的流程和操作指导。
(二) 计量管理的文件和记录1. 编制计量工作规程,详细规定计量工作的流程和要求。
2. 编制计量记录表,记录计量设备的校准、维护和使用情况。
3. 对于关键性计量工作,要编制核验记录,记录核验过程和结果。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 1033-2008)引言为了加强计量标准的管理,进一步规范计量标准的考核工作,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传递的一致性、准确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计量监督管理提供准确的检定、校准数据或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计量标准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并参照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对计量标准的要求,制定本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新建计量标准的考核、已建计量标准的复查考核以及计量标准考核的监督管理。
2 引用文献本规范引用下列文献: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139-2005 《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JJF 1117-2004 《测量仪器比对规范》JJF 1094-200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GB/T 4091 - 2001 idt ISO8258 : 1991 《常规控制图》使用本规范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 术语3.1 计量标准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标准)物质或测量系统。
注:本规范所指计量标准约定由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组成。
3.2 计量标准考核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评定和开展量值传递资格的确认。
3.3 计量标准的考评在计量标准考核过程中,计量标准考评员对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评价。
3.4 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在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中,由计量标准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它包括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注:如果计量标准中的计量标准器或配套设备所提供的标准量值通过检定方式进行溯源,则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可以由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通过B 类评定得到。
如果计量标准中的计量标准器或配套设备所提供的标准量值通过校准方式进行溯源,则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由校准证书得到。
关于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文件集管理几点思考

企 业 管 理129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11.129关于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文件集管理几点思考①沈泽丹(萧山区质量计量监测中心 浙江杭州 311200)摘 要:在日常工作中,计量标准负责人由于对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理解的不同,计量标准文件集内存放的文件五花八门,很多文件集需要的内容没有存放,有时多了不必要的。
因此本文介绍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方法,并就《计量标准考核规范》2008版本和2016版本对计量标准文件集制定、管理、使用等有变化的情况做了相应的说明。
关键词:计量标准 文件集 考核规范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4(b)-0129-02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包括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环境条件及设施、人员、文件集及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确认等6个方面。
可以看出计量标准文件集在计量标准考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包括《计量标准考核申请书》、《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等18方面的文件。
但在日常工作中,计量标准负责人由于对考核规范理解的不同,计量标准文件集内存放的文件五花八门,很多文件集需要的内容没有放,不需要的放了很多。
为此,本人结合新出版的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对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提出几点参考意见,并就其中几项与JJF1033-2008相比,变化比较大的文件做解释说明。
1 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所谓计量标准的文件集是指关于计量标准的选择、批准、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集合。
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对文件集的管理要求每项计量标准应当建立一个文件集,文件集目录中应当注明各种文件的保存地点、方式和保存期限。
为此,本人设计了文件集目录格式供参考,见表1。
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

计量标准的建立、考核及使用一、建立计量标准的依据和条件(一)建立计量标准的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全国人大通过,国家主席令28号,1985年9月6日发布,1986年7月1日起实施)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及第九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国务院1987年1月19日批准,1987年2月1日起实施)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及第十条。
(3)《计量标准考核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2号,2005年1月14日发布,2005年7月1日起实施)(共24条)。
(二)建立计量标准的技术依据(1)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 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2008年1月31日发布,2008年9月1日起实施)。
(2)国家计挝检定系统表以及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
(三)计量标准的使用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了计量标准器具(简称计量标准,下同)的使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经计量检定合格;(2)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3)具有称职的保存、维护、使用人员;(4)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二、计量标准考核的原则和内容(一)计量标准考核的原则1.执行考核规范的原则计量标准考核工作必须执行JJF 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2.逐项考评的原则计量标准考核坚持逐项逐条考评的原则,每一项计量标准必须按照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规定的六个方面30项内容逐项进行考评。
3.考评员考评的原则计量标准考核实行考评员考评制度。
考评员须经国家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计量标准考评员证,方能从事考评工作,考评员承担的考评项目应当与其所取得的考评项目一致。
(二)计量标准考核的内容《计量标准考核办法》第六条规定,计量标准考核应当考核以下内容:(1)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齐全,计量标准器必须经法定或者计量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检定合格(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应当通过校准、比对等方式,将量值溯源至计量基准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配套的计量设备经检定合格或者校准;(2)具备开展量值传递的计量检定规程或者技术规范和完整的技术资料;(3)具备符合计量检定规程或者技术规范并确保计量标准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温度、湿度、防尘、防震、防腐蚀、抗干扰等环境条件和工作场地;(4)具备与所开展量值传递工作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应当配备2名以上获相应项目检定资质的计量检定人员,开展其他方式量值传递工作,应当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5)具有完善的运行、维护制度,包括实验室岗位责任制度,计量标准的保存、使用、维护制度,周期检定制度,检定记录及检定证书核验制度,事故报告制度,计量标准技术档案管理制等;(6)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和稳定性符合技术要求。
计量标准实验室管理规定

计量标准实验室管理规定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计量标准实验室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的岗位管理制度、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量值溯源管理制度、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事故报告管理制度、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建有计量标准的实验室的管理。
本制度符合JJF1033-2008要求。
1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2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落实责任,保证计量检定校准工作的公正、准确、可靠。
3计量实验室负责人岗位责任制4 1.1.12 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评比的管理制度。
计量标准的使用2.1.13 量值溯源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对实验室的测量设备(包括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计量器具及在用的、停用的、超过校准/校验周期的、新购置的、改装的、修理后的、借用的仪器设备、量具)和标准物质的量值溯源(校准、校验等)。
职责3.1.14 计量实验室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环境基本条件、安全防护、三废处理等制度。
实验室基本条件要求各计量标准项目的实验室的环境应根据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的规定,符合温湿度、电磁干扰、振动、机械、无线电、防尘、防盗、防火要求。
4.1.25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6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的计量检定规程、技术规范等技术文件的管理。
7职责8 5.1.19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10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的计量检定/校准原始记录及检定/校准证书的编制、收集整理归档管理。
11职责126.1.17 事故分析报告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发生的设备和工作事故的分析报告制度。
职责7.1.18? 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标准技术档案文件集管理制度。
职责8.1.1。
计量室管理规定

计量室管理规定一、计量室岗位管理制度二、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三、量值溯源管理制度四、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五、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六、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七、事故报告管理制度八、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一、计量室岗位管理制度本制度明确了计量室管理人员、计量标准负责人和检定、核验人员具体分工和职责。
1 、计量室是本站计量标准存放的地方,也是计量检定、核验人员进行量值传递的场所.因此计量室所有人员都应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工作。
2 、计量室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国家各项计量法令、文件和有关校验规程,负责本室所属计量器具的送检、校验及维护。
本室最高计量器具必须按上级计量部门在所规定的周期及时送检,送检率达到 100 ℅,超期的标准计量器具一律不得使用。
3 、各项目的计量标准负责人要按本站程序文件的要求,保管、保养好各自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确保计量标准的正确、完整、齐全。
4 、计量检定及核验人员都应熟悉本职工作范围内的计量器具的检定规程和检定方法,正确维护、保养和使用标准计量器具,并能熟练操作。
5 、计量检定员要严格按国家现行的计量检定规程认真检定,负责把计量器具检定结果的标识固定在计量器具上,做好检定原始记录,出具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字迹应清晰、准确。
原始记录认真保存以备核查,做好计量室环境条件的监测和记录。
6 、核验员要对计量器具的检定结果的正确性、检定证书及检定结果通知书的规范化等给予校核,并在检定结果书上签名。
7 、做好防盗防火工作,遵守保密规定.二、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本制度明确了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保存、修理、更换、改造、封存及撤销以及恢复使用等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1 、计量标准的使用必须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具有称职的使用、维护、保管人员,非检定人员不能任意使用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施要放置在固定地点,不得随意挪动,更不得随意拆卸和组装。
计量管理制度最新规范

计量管理制度最新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计量管理工作,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依据《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计量管理机构及其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开展计量管理活动。
第三条计量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准确、可追溯、调查对比和统一度量原则。
第四条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计量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保障计量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五条计量机构及其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计量管理经验,提高计量管理水平。
第二章计量管理机构第六条计量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配备合适的人员和技术设备,确保计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七条计量管理机构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的标准化文件,规范计量管理工作流程,加强内部监督和自查评估,提高服务质量。
第八条计量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确保计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九条计量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仪器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精度,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条计量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提高数据收集、存储和分析的效率,保障计量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
第三章计量管理活动第十一条计量管理活动应当遵循计量基本原则,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计量管理活动应当明确测试目的和测试方法,保证测试过程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第十三条计量管理活动应当加强对测试环境的控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计量管理活动应当加强对测试人员的管理,确保测试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计量管理活动应当加强对测试工具和仪器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测试工具和仪器的稳定性和精度,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第十六条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计量管理机构和计量管理活动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计量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BY/GZ015-2010
第一条、为切实履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职责和要求,保证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全部文件的适用有效和处于持续控制中并得到及时的更新,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实验室的全部文件分为三类:
1、管理性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2、技术文件:检定规程、校准规定、校准实施细则、校准方法、作业指导书;
3、其他管理文件及记录:工作计划、总结和质量活动的各类记录。
受控文件的标识编码按照程序文件规定编制。
第三条、本实验室各类文件分为受控本和非受控本二种,受控本用于本校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向政府认证或认可机构申报,受控本必须加盖受控印章,失效及过期的文件加盖作废章,外来文件和技术文件的受控本也同样加盖受控章,过期失效文件加盖作废章。
第四条、本实验室的全部文件由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并负责文件的安全保密。
未经主任批准不得复印本校准实验室内部的技术及管理文件。
第五条、计算机中保存的文件,备份保存时必需设置密码。
第六条、文件的借阅、保存和注销按照相关管理程序办理。
第七条、本管理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水表检定站计量标准管理制度

水表检定站计量标准管理制度*****水表检定站计量标准管理制度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为明确计量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落实责任~保证计量检定工作的公正、准确、可靠~特制订本制度。
负责人岗位责任制A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计量工作的法令、法规和条例~了解计量检定和本科工作人员的思想和业务技术状况.B负责对本部门人员工作量进行统一调配~并对本部门检定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审核、检查。
C负责对本部门仪器设备、标准器的管理和使用~技术资料的归档及工作进度~室内外卫生、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定人员岗位责任制A检定人员应按专业分工负责专业的量值传递~计量测试和检修。
B检定人员对所从事的检定项目~出具的数据负责。
C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理论~掌握计量检定和修理操作技能并持有从事该项检定工作的计量检定员证。
D认真执行周期检定制度~确保本室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
E严格按检定规程和操作程序进行工作~按质按期完成检定,校准,工作~不得擅自减少检定项目和改变检查方法。
F严肃认真地做好检定测试原始记录~及时完成检定证书及其它表格的填写~做到数据准确无误~字迹清晰~书写端正。
G做好计量器具特别是计量标准器的日常保养及周期保养使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H负责仪器、设备、标准器、资料零备件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水表检定站计量标准管理制度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A科室内计量标准器及其配套~由科内使用人员负责保管维护。
B建立计量标准档案~科室内计量器及其配套设备登记造册。
C按照规程规定对超周期和不合格的设备~检定员不得使用。
D计量标准器具必须专人管理~严格按照说明书及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未取得检定员证的~不得使用计量标准器具~按检定规程要求进行工作。
E计量标准器按规定周期及时送上级计量部门检定~防止计量标准器超期使用和误检~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F计量检定人员必须按照检定规程进行工作。
*****水表检定站计量标准管理制度量值溯源管理制度A标准器应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严格进行周期检定~超过检定周期的标准器一律视为失准~严禁使用。
探讨计量技术机构的文件管理及信息要求

为 了加强计量 标 准 的管 理 , 障 国家计 量 单 位 制 的 保
值传递这一重要的工作 , 因此 , 必须满足计量技术法规规
定 的计量 性 能指标 的要 求 , 量 器具 的特 性分 为工作 范 计
统一和量值传递的一致性 、 准确性 , 为国民经济发展以及
计量 监督 管理提供 公 正 、 确 的检 定 、 准 数 据 或 结 果 , 准 校
的程度 、 计量标准仪器设备操作 的熟练程度和维护保养 要求的熟悉程度、 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的掌握程度、 数据
处理 和误差 分析能 力 、 检计量 器具 的 的使 用情 况等 , 被 从 中可 以 了解 到检定 人员在所 从 事或将 要从 事 的项 目的能
件, 原始记 录是检定过程和结果的客观证据 , 必要时对其
h a u e n e h oog n t u o s t e M e s r me tT c n l ly I s t t n i i
顾 擂 李 晓 明 曹玉林
( 南通市计量检定测试所 , 江苏 南通 260 ) 20 1
摘 要 : 本文讨论了计量技术机构文件管理模式 , 以测量要求进行分类 , 体现文件管理 的合理性。
定 人员 的 学历 、 职称 、 简历 、 资质 等基 本情 况外 , 应详 细 还
《 计量s潮试技.) o 1年第, 2s 3 8誊第 1 2期
人员 的综 合 能力 和素 质 的材 料 , 勒 出技 术能 力 逐渐 成 勾
长 的脚 印 , 为今后 计量 技术 人员 的职称 评聘 、 对其技术 能
必 须对 每 次检定 或 校 准后 的结 果 进行 确认 。 因此 , 器 仪
计 量标准 考核证 书 、 会公用 计量标 准 证书 、 社 计量 标准 考
计量标准建标实验室内管理制度

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一、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对本部门人员工作量进行统一调配,并对本部门检定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审核、检查。
二、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对本部门仪器设备、标准器的管理和使用,技术资料的归档及工作进度,室内外卫生,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计量标准负责人对所负责计量标准项目筹建、维持正常运行、持续改进负责。
并负责对检定/校准证书的批准签发。
四、计量标准负责人应努力钻研学习业务技术理论,掌握计量检定和修理操作技能,了解该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五、检定员严格按检定规程和操作程序进行工作,按质按期完成检定(校准)工作,不得擅自减少检定项目和改变检查方法。
六、检定员要严肃认真地做好检定测试原始记录,及时完成检定证书及其它表格的填写,做到数据正确无误,字迹清晰,书写端正。
七、校验人员应认真对检定人员出具的检定证书、原始记录进行核实,纠正错误,对数据处理、检定/校准证书的正确性负责。
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一、计量标准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严格按计量标准器周检计划规定及时送检,超周期或不合格的计量标准不得使用。
二、计量标准及配套设备,均由各专业负责人维护保管,并建立技术档案,人员变更时,要办好交接手续。
三、每套计量标准必须编制正确规范的量值传递系统图和操作规程,使用计量标准检定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及操作规程进行。
四、使用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校对“0”位,擦净油污等。
使用中要文明操作,轻拿轻放,放置平稳,更不能将计量标准作其他工具使用,用后要对计量标准作必要的保养。
五、使用者发现计量标准有失准的情况,应及时报送标准室负责人处理,严禁自行乱拆乱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六、使用后的计量标准,要洗擦干净,作必要的技术保养,有包装盒的应放入包装盒内,达到防潮、防锈、防腐蚀。
量值溯源管理制度一、用于检定、校准和检测的所有设备,其量值均应符合国家计量检定系统的要求,各业务工作室根据本工作室管理的计量标准情况编制量值溯源图二、计量标准及辅助设备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规定的周期检定、校准,为确保性能稳定、可靠,计量标准在相邻的两次检定或校准间隔内应安排中间核查,核查要按检定规程进行。
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模版(3篇)

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模版1、全厂汽车维修技术标准和计量器具由厂部负责,并确定由计量员进行统一管理。
计量员应按技监部门要求取得岗位证书,并接受技监部门的技术指导。
2、汽车维修技术标准、相关标准和本厂主修的各种车型技术资料等,必须分类保存,并建立索引目录。
借阅者应按规定办理借用手续,用后迅速归还,不得私自留存,不得损坏遗失。
3、要及时收集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资料。
当新标准代替旧标准或某种车型淘汰后,原保存的该标准和资料经厂长批准后可以不在保存,但不得擅自处理。
4、全厂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计量法规和规章。
计量员应认真实施计量监督、检查和管理,建立有关台账,制定有关计划等,保证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可靠,以确保维修质量。
5、计量器具的检定和维修必须严格按技监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国家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如压力表、声级计、有关量具等),必须按规定的检定周期送技监部门检定,不得自行检定或维修。
6、一般计量器具和检测仪器的检定,由计量员每年进行一次,对计量精度高或使用频率高的计量器具和检测仪器,每半年进行一次。
如遇本厂无能力检定和维护的,应送有关部门进行检定和维护。
7、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取得计量合格正后才能使用;对损坏修理后的计量器具和检测仪器,必须有计量合格证(即MG标志)方准使用。
8、凡超过检定周期而未送检的计量器具一律不准使用;对达不到精度要求或误差较大的计量器具和检测仪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计量规定,作降级使用或报废更新。
检定和维修结果及降级使用原因等必须及时记入设备台账中,以备后查。
9、使用计量器具和检测仪器必须轻拿轻放,不准撞击。
精密量具不得在粗糙的表面上测量。
量具用后应擦干净,要防锈、防腐、防碰。
使用检测仪器前必须先调____位,仪器如有失准或损坏,应送制造厂定点的维修站进行修理,严禁擅自修理。
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模版(2)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标准和计量管理制度,以确保组织在各项业务中能够依据标准规范操作,并通过计量管理实现监控和改进。
2024年计量管理实施细则(三篇)

2024年计量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华南公司计量工作,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在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根据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相关管理办法,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公司计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有关计量的法律法规;执行政府计量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规章制度;完善公司计量管理体系:建立计量器具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体系;不断提高计量测试水平。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计量工作机构及职责第四条生产运行部是公司计量工作的职能管理部门。
第五条计量职责(一)公司计量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1.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计量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执行上级有关计量的规章制度,制订公司计量管理实施细则,指导公司各有关单位执行,并监督、考核其执行情况;____组织制定公司计量工作年度计划和发展规划,并负责其协调和实施;3.负责组织建立、健全公司计量器具量传体系和计量量值溯源体系,监督检查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4.负责组织计量器具的选型和计量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验证和推广应用工作;5.负责新建、改(扩)建项目中计量技术方案的审查和竣工验收;6.负责计量器具、计量数据与计量资料的归口管理和业务指导;7.负责申报计量培训项目,组织开展计量人员的培训工作;8.负责公司所属单位计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计量纠纷的协调处理;9.负责天然气流量的监视测量和天然气输差的监督控制工作;10.负责公司最高标准器的建立、维护工作;11.负责公司最高标准器的周期送检,督促检查公司所属各单位对在用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的执行情况;12.负责对公司各类计量器具作业指导书的起草及操作使用的业务指导;13.负责计量器具及其零配件购置计划的汇总、审核;14.负责组织实施计量巡检,确保计量器具合格使用,督促公司所属各单位落实本实施细则各项要求;15.负责内外计量业务的协调。
(二)公司基层单位主要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计量的法律法规和上级计量管理部门有关计量的管理规定;2.负责本单位计量工作年度计划的编制并组织实施;3.负责本单位计量操作人员培训计划的制订和实施;4.负责本单位计量器具、计量人员的建档管理;5.负责本单位量值传递工作的开展,确保量值的溯源和计量器具的有效使用;____组织本单位计量巡检的实施,确保所属各站或单位按规定要求实施各项计量操作及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7.负责本单位天然气输差的监控、分析和处理。
最新计量标准管理制度汇编

计量标准实验室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的岗位管理制度、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量值溯源管理制度、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事故报告管理制度、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建有计量标准的实验室的管理。
本制度符合JJF1033-2008要求。
1 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了计量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落实责任,保证计量检定校准工作的公正、准确、可靠。
1.1 计量实验室负责人岗位责任制1.1.1 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计量工作的法令、法规和条例,了解计量检定和本科工作人员的思想和业务技术状况。
1.1.2 负责对本部门人员工作量进行统一调配,并对本部门检定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审核、检查。
1.1.3 责对本部门仪器设备、标准器的管理和使用,技术资料的归档及工作进度,室内外卫生,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1.4 负责对检定/校准证书的批准签发。
1.2 计量标准负责人岗位责任制1.2.1 计量标准负责人应按专业项目分工负责计量标准项目的计量特性的研究、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负责指导该计量标准的检定员量值传递,解决技术难题。
1.2.2 计量标准负责人对所负责计量标准项目筹建、维持正常运行、持续改进负责。
1.2.3 计量标准负责人应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理论,掌握计量检定和修理操作技能,了解该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1.3 检定/校准和校验人员岗位责任制1.3.1 检定人员应按专业分工负责专业的量值传递,计量测试和检修。
1.3.2 检定人员对所从事的检定项目、出具的数据负责。
1.3.3 努力钻研业务技术理论,掌握计量检定和修理操作技能,并持有从事该项检定工作的计量检定员证。
1.3.4 认真执行周期检定制度,确保本实验室计量标准器具的量值准确。
1.3.5 严格按检定规程和操作程序进行工作,按质按期完成检定(校准)工作,不得擅自减少检定项目和改变检查方法。
计量管理实施细则范文(二篇)

计量管理实施细则范文第一章总则一、背景与目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市场压力和管理挑战。
因此,建立并优化有效的计量管理体系,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本实施细则的目的在于明确和规范计量管理的各项工作,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适用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计量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检测、环境监测、实验研究等相关领域。
三、术语定义1. 计量:通过测量、实验和比较,确定被测量对象的数量或特性的过程。
2. 计量管理:指对计量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评价和改进的全过程管理。
3. 计量不确定度:对测量结果的估计,表示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测量结果的离散程度。
4. 标准参照物:用于与被测量对象进行比较,确定被测量对象的数量或特性的基准。
5. 校准:利用标准参照物,对计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和调整,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二章计量管理组织一、计量管理组织结构公司应设立计量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管理和协调公司内部的计量工作。
计量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1. 制定和修订计量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2. 确定计量设备和测量方法的校准要求;3. 定期组织计量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工作;4. 提供计量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服务。
二、计量管理人员职责与要求1. 计量管理部门应设立专职的计量工程师或技术人员,负责计量管理工作;2. 计量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保持业务水平的更新和提升;3. 计量管理人员要严守职业道德,保证工作的客观、公正和保密。
第三章计量设备管理一、计量设备采购1. 计量设备采购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要求,制定采购计划,并依据公司的采购管理制度进行采购;2. 采购计划应明确计量设备的性能指标、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确保所购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对于重要的计量设备,应进行供应商的资质评估,确保供应商具备相关的认证和资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统一保管。计量标准技术档案必须按标准项目分类整改, 装订成册归档,妥善保管,以便查询。
3、下列计量标准文件集应存档管理:
文件集应当包含如下18个文件:
1)计量标准考核证书;
2)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如果适用);
3)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
4)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5)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
6)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
7撤销)申报表(如果适用)
9)计量标准履历书;
10)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如果适用);
11)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
12)计量标准操作程序;
13)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使用说明书(如果适
电气检修分场
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规定
批准:
审核:
编写:
霍煤鸿骏铝电公司电力分公司
2017年01月03日
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规定
本制度规定了计量标准技术档案文件集管理制度。
1、职责
1.1标准实验室资料管理员负责计量标准技术文件的
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1.2计量标准项目负责人和计量检定/校准人员负责各
自计量标准技术文件的编制、起草、审核、报批工作。
16.7)故障报告管理制度;
16.8)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
17)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检定 或校准证书副本;
18)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
术资料;
4、档案的查询
4.1公司有关部门或外来人员需借阅质量档案时,须经 标准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办理查询手续。
4.2对外提供计量标准档案资料,必须经标准实验室负 责人批准。
5、建立技术档案借阅制度,保证资料无涂改、损坏、丢失、 缺页,保证清洁完整,外借时应登记,不得转借他人,按期 归还;若发现技术档案的资料有丢失或损坏后,保管人员应 立即报告主管领导。
6、新建计量标准装置(包括标准设备),随箱所带技术资料, 开箱取出后,应先交资料保管员登记注册后才能借阅。
7、各类计量检定/校准能力比对、计量标准期间核查的原始 记录经审核后,交资料管理员存档。
用);
14)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检定证书或校准 证书;
15)检定或校准人员的资格证明;
16)标准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
16.1)标准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
16.2)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
16.3)量值溯源管理制度;
16.4)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
16.5)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
16.6)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