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代张养浩的散曲

合集下载

论张养浩散曲中的典故运用

论张养浩散曲中的典故运用

毕业论文学生姓名胡静学号010501055 院(系) 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5(2)题目论张养浩散曲中的典故运用指导老师范新阳职称副教授2009 年 5 月摘要:生活在元代的张养浩,素有“曲家高手”的美名。

其散曲创作多方用典,显示了崇隐慕道的思想倾向。

能够巧妙地将典故与口语融为一体,形成既典雅又质朴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曲中用典数量、比例较高,趋向雅化,体现了散曲转型期的鲜明特征。

关键词:张养浩;散曲;典故Abstract:Zhang Yanghao living in the Yuan Dynasty, has been well known as the tune master. His sanqu creation used the standards in every way, showing the thought tendency of admiring hidden life. He could ingeniously merge the literary reference and the spoken language into one organism, which formed the unique language style of elegant and plain. In the tune, the standard quantity and proportion are high, tending to be elegant. They have manifested sanquˊs distinct character at the transition period.Key words:Zhang Yanghao; Sanqu; Literary reference对于张养浩及其散曲创作,研究人员不可谓不专业,研究视野不可谓不开阔,研究成果不可谓不显著,故而,为了不蹈袭前人,笔者拟从典故角度入手探讨一下张养浩散曲的创作特色。

24、山坡羊 潼关怀古

24、山坡羊 潼关怀古

三、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 话?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 苦的都是老百姓,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在这 里,作者对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寄予同情,对封建统 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的死活也有所谴 责。
四、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初读诗歌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luán
tónɡ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chóu chú
xíng
què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
xīng
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整体感知
一、分析结构特点。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 各层大意。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写景)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 所感。(抒情) 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议论)
元曲始于宋代,鼎盛于元。一般来说,元杂剧和 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 同的文学体裁。
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 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 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 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知人论世
当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 _峰__峦__如__聚__,__波__涛__如__怒__,__山__河__表__里__潼__关__路______。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 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 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_伤__心__秦__汉__经__行__处__,__宫__阙__万__间__都__做__了__土______。

《山坡羊·洛阳怀古》赏析

《山坡羊·洛阳怀古》赏析

《山坡羊·洛阳怀古》赏析《山坡羊·洛阳怀古》赏析《山坡羊·洛阳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一首小令。

可能是作者去关中救灾途经洛阳时所写。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山坡羊·洛阳怀古》赏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山坡羊·洛阳怀古元代:张养浩天津桥上,凭栏遥望,春陵王气都凋丧;树苍苍,水茫茫,云台不见中兴将。

千古转头归灭亡。

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赏析洛阳是一座有名的历史古城,东周、东汉、曹魏、西晋、隋炀帝、武则天等先后以此为都,宋以前的许多王朝也曾以此为陪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坡羊·洛阳怀古》的前六句,写作者在九朝古都洛阳的天津桥上依栏远望,追念曾经叱咤风云、建立东汉王朝的刘秀以及他的功臣们,流露出一种低沉哀惋的调子。

天津桥,故址在今洛阳旧城西南,隋唐皇城正南洛水上。

它建于隋大业年间,用铁锁连结大船,南北夹路对起四楼。

隋末焚毁,唐宋屡次改建加固。

它曾是洛阳的一个繁华的名胜之地。

作者来到天津桥上,俯视桥下,洛水滚滚不息地向东流淌着,抬头远望,春陵的王气已丧失不见。

“春陵王气”是刘秀的历史典故。

《后汉书·光武帝纪论》载:“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春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春陵,是个县名,当时属南阳,故址在今湖北枣阳县。

汉光武帝祖父春陵侯刘仁曾迁封于此,故名。

望气,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侯术,认为望云气可以预知祸福吉凶。

这是靠不住的骗人把戏。

苏伯阿望见的春陵的'“佳”气,“郁郁葱葱”,按照方士的说法,即是一种王者之气,预示此地将会出现天子。

后来,果然出现了汉光武帝刘秀。

现在作者在洛阳的天津桥上,已不见春陵之王气了,这地方恐怕再也出现不了刘秀那样的人物。

而帮助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的那些文臣武将们,如邓禹、马武等,也早已成为古人,就连明帝刘庄在永平年间为感念这些前世功臣,而在南宫云台中绘制的二十八将的图象,也早已塌圮不存了。

读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读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读张养浩的散曲作品摘要:张养浩是元代有名的政治家,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有名的散曲作家,结合作者生平,分析了他的散曲作品。

关键词:张养浩;散曲一、张养浩生平根据张养浩年谱,可知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雪庄老人,齐野东人,山东历城人。

历经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泰定帝和元文宗数朝。

张养浩出身于富裕家庭,十九岁时作《白云楼赋》,名噪一时。

1289年,出任东平学正。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到京师,向平章政事不忽木献书,张养浩被提拔为礼部令史。

大德九年春1305,张养浩被授为堂邑县尹。

黄溍评述其功绩曰:“初尹堂邑,抚人有恩,用狱不失有罪,能使豪强折服,而盗贼化为良民。

”《张文忠公祠堂碑铭》。

可知张养浩为官公正清廉,刚正不阿,至治元年1321年,正月初七上疏《谏灯山疏》,在疏中批评了皇帝奢侈浪费的行为,此事数月后就辞官还乡。

对于这次离奇的辞官,张养浩只在《郊居许敬臣廉使见过》中述说过:“从仕非不佳,其奈多掣肘。

所以明哲人,往往去之陡。

”从后来发生的历史事件来看,这次辞官也的确是明智之举,就在至治三年1323八月,御史大夫铁失杀右丞相拜住,弑英宗。

张养浩因为辞官避免遭到杀戮。

据《元史》载,泰定至天历年间,中国大旱“陕西自泰定二年至是岁不雨,大饥,民相食。

”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朝廷征召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负责赈灾。

本来张养浩是决定以老母需要奉养为由拒绝朝廷的征召的,但是又改变了主意,从后来他的所作所为看,他是想为民尽力,才改变了主意。

天历二年二月,张养浩离开济南赴陕西,四月二日到任。

令人感慨的是,由于赈灾劳累过度,张养浩于天历二年七月二十七日死于任所。

1二、张养浩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张养浩的人生由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出仕,在任和辞官三个阶段。

他的作品因此也呈现了不同的阶段特征。

【朱履曲·警世】“才上马齐声儿唱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

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

祸来也何处躲?天怨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描写一副活脱脱的官吏欺压百姓的场景,作者对此也做了警戒,告诫统治者长此以往恐怕日后起祸端的时候就没有这等威风了,看够了官场的黑暗后,作者恐怕也难免归隐之情了。

论张养浩的山水情怀与山水散曲

论张养浩的山水情怀与山水散曲

论张养浩的山水情怀与山水散曲张养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画家、文学家,以山水画和山水散曲著称于世。

他的山水情怀深厚,笔下的山水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一、张养浩的山水情怀1.1 山水情怀源远流长张养浩的山水情怀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山水诗人和画家,如王维、李白、郭熙等。

他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山水情感和体验,将这些情感和体验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1.2 精神财富的升华在张养浩的山水画中,不仅仅是美景,还有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思考。

他认为,山水可以激发人的内心情感,可以让人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因此,在他的画作中,常常融入了自己对生命、自然、人类等问题的思考和反思。

1.3 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张养浩在表达自己的山水情怀时,不仅仅是感性的表达,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

他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和哲学思想,将这些思想应用于自己的山水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张养浩的山水散曲2.1 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张养浩的山水散曲采用了诗歌的语言形式,但与传统的诗歌不同,他在散曲中注入了自己深厚的山水情感和思考。

在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下,张养浩的笔触更加自由,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

2.2 描绘千姿百态的山水景色张养浩的山水散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学才华,更多的是因为他成功地将自己对山水的感性体验,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描绘出来,让读者在想象中也能感受到山水的美丽和神韵。

2.3 深度反思和哲学启迪张养浩的山水散曲不仅仅是表达山水之美,更多的是能够引发人们对自然、生命、人类等问题的反思和思考。

他的散曲充满着哲理和思想,在读者的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印记。

总之,张养浩的山水情怀和山水散曲充分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和独特见解。

他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自然的窗户,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哲学启迪。

试论张养浩散曲

试论张养浩散曲

[ 收稿 日期] 0 卜l — 4 2 1 0 1 [ 作者简 介] 爱萍 (96 ), 回族 , 马 18一 女, 甘肃 陇南 人 , 究生 , 研 主要 从事 中 国古代 文学 元 明清方 向 的研 究.- a lma l1@ 13cr E m i : pO 4 6. n o
邢台学院学报

要 :张 养浩是 一位 恪守儒 家思想道德 的散 曲作家, 继元代著名作 家马致远之后有 重要 影响 的豪放 派代表 作 家。 是
他 的散 曲作品, 不但 思想 内容 方面有许 多过人之 处, 而且 艺术成就较 高。
关键词 :张养浩 ;散 曲
中图分类号 :10 . 2 7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6 82 1) 1 0 60 6 24 5 (0 20 . 7 .2 0
21 0 2年第 1 期
7 7
[ 中吕 ・ 山坡羊] 骊 山怀古》之 中: 骊山四顾 ,阿房 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 处?只见 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 楚 ,赢,都变做 了土;输 ,都 变做 了土。 秦始皇吞并六国,名极一时,把大量的人力、 物力营造成富丽 堂皇的阿房 宫,想用来寻欢作乐。 最终 ,却让天下人耻笑,阿房宫也化成 了一炬焦土。 曲家在这里想 劝诫 当朝的统治者要 以史为鉴,多为 黎 民百姓着想 ,结束个人 的享乐,把奢侈的生活变 成给百姓 的恩惠,这样就不会像秦始皇那样,一切 最后亦无非变成 了一捧黄土。他 的这种思想,既有 儒家 民本 思想的基础 ,又有着老庄清心淡泊观念的 倾 向。 张养浩遭贬之后又再次 回到朝 中,担任参议 中书省事,正当亨通之 时,又 因劝英宗停办元 宵宫 廷张灯之事触怒君王,差一点引来杀身之祸。从而, 他深切地体会到朝 中的险恶,如 [ 中吕 ・ 红绣鞋】 所 写 到: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 ,只这的便是送人地根苗。 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 处躲,天怒也 怎生 饶 ?把就来时威风不见 了。 [ 中吕 ・ 红绣鞋】 一共有九首,都是写官场 的险 恶。这首曲子写为官者作威作福,但到头来免不 了 天怒人怒,大祸 临头,同时也揭露 了统治者 内部的 矛盾和官场的险恶。 三 、救 灾忧 民 尽管张养浩弃官归隐长达八年之久,其 间还 曾 七次谢绝朝廷召聘 ,并不为吏部尚书之类的肥缺所 动心;然而,当元文宗天历 二年关中一带发生 了特 大灾害,他不顾 自己年迈体 弱,毅然赴灾区赈 济百 姓[ 南吕 ・ 西番经】 三首、 [ 中吕 ・ 喜春来] 四首, 以 及[ 得胜令】 四月一 日 春雨》、 [ 一枝花] 咏喜雨》 套数, 就真实地表现 了他上任、救灾的内心情感和 实际行动。 如散曲[ 中吕 ・ 喜春来】 : 路逢饿殍亲问,道遇流 民必细询 ,满城都道好 官人。还 自哂,只落的白发满头新。 此 曲描写 了一个体恤黎 民疾苦且鞠躬尽瘁 的老 臣,以此来对照当时那批大发 国难财的贪官们 ,更 加 突出了张养浩的清廉 、忧国忧 民的高贵 品质 。全 曲用 语 通俗 、简 洁 明 白。 在救灾中, 他亲 自 检查钞库, 并监督米商粜米, 这 样 一来官吏不敢作弊, 使人 民的生命有所保障。 [ 喜 春来] 四, 其 就是表 现的这 一实情:“ 乡村 良善全生 命, 廛市 凶顽破胆心 。满城都道好 官人, 自哂, 还 未 戮乱朝 臣”, 作者的是非、爱憎态度是何其鲜 明, 而 且他还从救 灾中联想到现实的种种弊端, 希望 能戮 “ 乱朝 臣”, 使天下的民众都不受贪官暴吏的压榨, 其爱 民之心何其深厚。

7 散曲(张养浩)

7 散曲(张养浩)


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可说是文人咏怀的 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先秦到两宋,凡是进步的文 无论怎样昏酣遗世,在内心深处总还多少保留着 一点立功立德的理想。但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 曾象元代这样善恶颠倒、是非不分;这样把文人 打入社会的最底层。因而元代文人对现实大多是 彻底绝望的:“青史内不标名”、“把功名富贵 都参破”(张养浩《辞官》),“无是无非快活 煞”(孛罗御史《辞官》),仕途顺利的文人尚 且作如是之想,压在社会下层的文人也就可想而 知了。马致远的《秋思》正是将这种看穿一切的 普遍情绪提到历史的高度来认识,更集中更凝炼 地反映了元代愤世疾俗者的共同心理状态。


张养浩 马致远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文学史地位

这是元代现实批判性最强烈、社会历史 内容最丰厚的一只散曲;同时也是我国文学 史上思想认识最深刻,概括性最强的艺术精 品和千古绝笔。就后者而言,其以下的作品 都显得分量稍逊。
主题思想
揭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的历史真谛。

艺术特色
1、措辞精当,意象丰瞻; 2、怀抱深弘,高度概括; 3、拟人对比用典,情景理相交融。


下面我们看元代散曲四大家(关汉卿、 王实甫、马致远、白朴),最著名、散曲作 品最多的作家马致远。他的散曲被推崇为 “元代第一大家”。一。 长期以来,人们由这一题目生出的无数感慨, 已使秋思的词义本身便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 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而马致远《秋思》 更是包孕弘深、独具一格。这一套曲将参透 名利、离绝是非的处世哲学寄托在叹古讽今、 嘲风弄月的牢骚里,浓缩了他在《陈抟高 卧》、《黄粱梦》等剧目和其他散曲中反复 宣泄的内心苦闷,表现了他因半世磋跎、饱 谙世情而形成的纵酒肆志、超然尘外的人生 态度。

简述张养浩散曲创作的艺术特点

简述张养浩散曲创作的艺术特点

简述张养浩散曲创作的艺术特点
张养浩散曲的创作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结构宏伟,曲调悠扬:张养浩创作的散曲,结构一般以三段式形成,前段充满诗意的曲调,中段张力十足,难度增大,最后段张力释出,整个曲调悠扬动人。

二、技巧多变,表现力强:张养浩创作的散曲,不仅在技巧的运用上多变,而且表现力也很强。

他既能使用正统的散曲技巧,如和弦曲调、和弦移调等,也能运用各种辅助技巧,如滑音、分解等技巧表现出旋律的生动性和现代性,如“缥缈”、“残雪”等曲。

三、融合多样,大胆革新:张养浩的创作思路总是大胆革新,他一方面在技巧运用上有不同于传统构成上的融合,另一方面也不断将西洋乐曲元素融入中国民族音乐中,使旧曲新,形成listen与融合的音乐语言,从而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优美散曲。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词翻译赏析《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相关注释①山坡羊——曲排名,决定这首散曲的形式;“潼关怀古”才是标题。

②潼关——古关口名,现属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非常险要。

③山河表里——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④西都——陕西长安,是汉代的西京。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⑤踌躇——徘徊不定,心事重重。

⑥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京城咸阳,西汉(前206-25)的京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经过。

⑦宫阙——皇宫建筑。

阙,皇门前面两边的楼。

作品译文群峰众峦连绵起伏,波涛如黄河奔腾,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地势坚固。

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

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唉!大兴土木之时,百姓服劳役;一朝灭亡,百姓流离失所。

[作者简介]张养浩(1270-1329) 元名臣兼散曲作家。

字希孟,号云庄。

济南人。

自幼嗜学,于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

年19作《白云楼赋》。

延佑二年(1315),以礼部侍郎知贡举,主持首次科举考试。

继之出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擢礼部尚书。

英宗初年,又命参议中书省事。

后弃官告归,隐居济南云庄别墅,屡召不赴。

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早,复起任陕西行台御史中丞,赈济灾民,夜以继日。

又整顿币制,杜绝吏弊,以苏民困。

莅任仅四个月,以忧劳致疾卒。

张养浩散曲

张养浩散曲

张养浩散曲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和白朴一起被称为元代四大家。

在他所创作的散曲中有不少是描写北方人民生活疾苦的,如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小时候读书,老师让我们背诵过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长大后读史,对其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深有感触。

读史书会发现,每个朝代都有盛世,也有衰落的时候,而作为统治阶级,能安享太平,当然也就不会考虑天下黎民百姓的疾苦了,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

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从秦至清,开国之初一片繁荣景象,歌舞升平,帝王将相无不“天下太平”,但没多久,统治阶级就骄奢淫逸,欺压黎民百姓,最终导致灭亡。

1。

南宋灭亡2。

朱元璋明初,经过残酷战争,基本结束了蒙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

统一全国以后,朱元璋对原来的旧制度进行了改革,裁汰冗员,惩治贪污。

并采取了许多安抚措施,他还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朱元璋在经济方面的措施获得了巨大成效,明朝政治清明,政府的财政状况也有所好转,这样朱元璋就可以集中力量打击日益壮大的割据势力。

朱元璋还继承了刘邦和曹操的一些好的传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

在政治上实行“众建诸侯,少封功臣”的政策。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六部制,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还规定不许再用丞相一职,形成了“一职独任”的体制。

3。

唐玄宗唐玄宗注意任用贤才。

他用人主要看人品,而且求才不拘一格,用各种手段网罗人才。

魏征直言劝谏的精神赢得了唐玄宗的尊敬,这使他敢于纳谏。

唐玄宗也很善于从谏言中选拔人才,杜正伦就是被他从谏言中发现的一位。

杜正伦有真才实学,但性情耿介,刚直不阿。

唐玄宗认为这种人缺乏圆通的处世态度,在德行上有很大缺失,不适宜委以重任。

杜正伦因此郁郁不乐,没多久就死去了。

张养浩《退隐》赏析

张养浩《退隐》赏析

张养浩《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赏析【摘要】张养浩是元代‎有名的政治家‎,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有名的散‎曲作家,结合作者生平‎,浅谈了他的散‎曲作品,着重分析散曲‎《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关键词】张养浩;散曲;描写艺术特色‎;韵意一、张养浩生平及‎文学创作简介‎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他“幼年好学,读书不辍”,二十岁被荐为‎东平(今属山东)学正,后历任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官。

为官清正廉明‎、直言敢谏。

任职期间,曾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罢官。

英宗至治元年‎,又上疏谏元夕‎内廷张灯,惹"帝大怒",深感仕途险恶‎,随弃官归隐,后屡召不仕。

公元1329‎年(文宗天历二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到任四月,就以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历经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泰定帝和元文‎宗数朝。

张养浩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据《全元散曲》所辑,今存小令16‎1首,套数2首)以及诗文集《归田类稿》等。

张养浩的人生‎由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任、辞官、出世。

他的作品因此‎也呈现了不同‎的阶段特征,其作品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一)、为参破世事,揭露官场黑暗‎与仕途险恶之‎作。

如《朱履曲·警世》:“才上马齐声儿‎唱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

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

祸来也何处躲‎?天怨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描写一副活脱‎脱的官吏欺压‎百姓的场景,作者对此也做‎了警戒,告诫统治者长‎此以往恐怕日‎后起祸端的时‎候就没有这等‎威风了,看够了官场的‎黑暗后,作者恐怕也难‎免归隐之情了‎。

(二)、为追求隐居闲‎适,讴歌自然山水‎之作。

如《寨儿令·辞参议还家连‎次乡会十余日‎故赋此》、《雁儿落兼清江‎引》、《水仙子·咏遂闲堂》及《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等。

张养浩散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有哪些

张养浩散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有哪些

张养浩散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有哪些?
元代后期散曲家张养浩(1269—1329)的散曲作品多写于辞官退隐期间,对宦海风波和世态炎凉已看透,醉心于自然美景中,创作了不少意象清新的山水佳作。

他散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⑴把咏史怀古引入曲中,叙事抒情言志,写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如《潼关怀古》中“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⑵他的散曲创作较注重立意和构思,意境风格近于诗,而于声调格律不太重视。

⑶以诗入曲,把曲作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来写,具有奔放浩荡的气韵,是张养浩散曲创作的特点,如《潼关怀古》中一开始便写气势雄浑、苍凉沉郁。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概括出千古兴亡的结局。

⑷张养浩作为元散曲豪放派大家,以这篇怀古曲作为体现其豪放风格的代表作。

解析张养浩、陈草庵《山坡羊》

解析张养浩、陈草庵《山坡羊》

解析张养浩、陈草庵《山坡羊》《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是张养浩所作的一首散曲的曲牌名,这首散曲的全名是《山坡羊潼关怀古》。

这首散曲是张养浩在前往陕西的路途中游览潼关古塞时,见到那里的景色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一篇历史名作。

《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散曲的前三句主要描绘了潼关古塞中华山峰峦叠嶂,黄河水波涛汹涌的景象以及静待在远处的古都长安城,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还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前三句话主要表达了张养浩在欣赏到如此雄伟壮阔的景象后起伏不定的激动心情,以及追忆往昔后既深感难过又有些许悲愤的心情。

作品的中间两句是张养浩在看到古都遗址后所展开的想象,表达了历史终会变迁,世事无常。

而作品的最后两句是整首散曲的点睛之笔,张养浩直言表达了封建王朝更替中最受难受苦的就是平民百姓,感叹了百姓的命运的悲惨之处。

整首散曲中张养浩巧妙地将潼关古塞的景象与历史两者结合在了一起,情景结合,整部作品散发着一种沉重感,将潼关古塞作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历史朝代的更替造成了众多百姓的悲惨命运,无论是一个朝代的兴起还是另一个朝代的衰败,抒发对此件事实的感慨与叹息。

《山坡羊伏低伏弱》陈草庵伏低伏弱①,装呆装落①,是非犹自来着莫①。

任从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农过①,蚕怕雨寒苗怕火。

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注释】:①伏:屈服。

②落:衰朽。

③着莫:招惹。

④妨农过:妨碍农时之罪过。

【译文】:屈服比自己低下的,屈服比自己弱小的,装呆装老,是非还会自己找上你来的。

听从他,又能怎么样啊,天公尚且还有妨碍农时之罪过,春蚕最怕大雨,寒苗最怕的是大火。

天阴了也不对,晴了也不对。

【赏析】:小令用深刻的笔触,揭露了封建社会人们动辄得咎、生活处境极为险恶的现实,以及百姓无可奈何的痛苦处境。

后半以天公为例,用调侃的手法,进一步讽喻了社会的黑暗。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元曲注释翻译赏析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元曲注释翻译赏析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元曲注释翻译赏析“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这三句回顾了骊山的历史,曾经的阿房宫何其奢华,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曾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宫从骊山建起,再向西直达咸阳,规模宏大,设施奢华。

然而,公元前 206 年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被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作者在这里用“今何处”一个问句,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感慨。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这几句描绘了如今的骊山景象,只见衰草稀疏,河水蜿蜒流淌。

曾经的繁华已不再,只剩下一片荒凉。

“遗恨迷烟树”则进一步烘托出了历史的沧桑感,那些曾经的奢华与辉煌,如今都已消散在如烟的往事之中。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作者将视角扩大到了整个中国历史,周、齐、秦、汉、楚等国的兴衰更替,无一不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匆匆而过。

无论是胜者还是败者,最终都化为了尘土。

这种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首散曲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以生动的形象、深刻的寓意,揭示了封建王朝的兴衰规律,给人以启迪和警示。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和关注社会现实为主。

他的散曲风格豪放洒脱,语言优美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除了《山坡羊·骊山怀古》外,他的代表作还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坡羊·骊山怀古》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元曲佳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元曲名家-张养浩

元曲名家-张养浩

元曲名家:张养浩篇一:张养浩《退隐》赏析张养浩《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赏析【摘要】张养浩是元代有名的政治家,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有名的散曲作家,结合作者生平,浅谈了他的散曲作品,着重分析散曲《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关键词】张养浩;散曲;描写艺术特色;韵意一、张养浩生平及文学创作简介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他“幼年好学,读书不辍”,二十岁被荐为东平(今属山东)学正,后历任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官。

为官清正廉明、直言敢谏。

任职期间,曾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罢官。

英宗至治元年,又上疏谏元夕内廷张灯,惹帝大怒,深感仕途险恶,随弃官归隐,后屡召不仕。

公元1329年(文宗天历二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到任四月,就以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历经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泰定帝和元文宗数朝。

张养浩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据《全元散曲》所辑,今存小令161首,套数2首)以及诗文集《归田类稿》等。

张养浩的人生由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任、辞官、出世。

他的作品因此也呈现了不同的阶段特征,其作品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一)、为参破世事,揭露官场黑暗与仕途险恶之作。

如《朱履曲·警世》:“才上马齐声儿唱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

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

祸来也何处躲?天怨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描写一副活脱脱的官吏欺压百姓的场景,作者对此也做了警戒,告诫统治者长此以往恐怕日后起祸端的时候就没有这等威风了,看够了官场的黑暗后,作者恐怕也难免归隐之情了。

(二)、为追求隐居闲适,讴歌自然山水之作。

如《寨儿令·辞参议还家连次乡会十余日故赋此》、《雁儿落兼清江引》、《水仙子·咏遂闲堂》及《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等。

这一时期的散曲大多抒写个人心境与所见所闻,故乡的湖光山色,优美的自然景致,使张养浩寻求到一个与污浊官场完全不同的美好世界。

张养浩《退隐》赏析

张养浩《退隐》赏析

张养浩《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赏析【摘要】张养浩是元代有名的政治家,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有名的散曲作家,结合作者生平,浅谈了他的散曲作品,着重分析散曲《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关键词】张养浩;散曲;描写艺术特色;韵意一、张养浩生平及文学创作简介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著名散曲家。

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

他“幼年好学,读书不辍”,二十岁被荐为东平(今属山东)学正,后历任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官。

为官清正廉明、直言敢谏。

任职期间,曾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罢官。

英宗至治元年,又上疏谏元夕内廷张灯,惹"帝大怒",深感仕途险恶,随弃官归隐,后屡召不仕。

公元1329年(文宗天历二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到任四月,就以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历经元世祖,元成宗,元武宗,元仁宗,元英宗,泰定帝和元文宗数朝。

张养浩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据《全元散曲》所辑,今存小令161首,套数2首)以及诗文集《归田类稿》等。

张养浩的人生由此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任、辞官、出世。

他的作品因此也呈现了不同的阶段特征,其作品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一)、为参破世事,揭露官场黑暗与仕途险恶之作。

如《朱履曲·警世》:“才上马齐声儿唱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

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

祸来也何处躲?天怨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描写一副活脱脱的官吏欺压百姓的场景,作者对此也做了警戒,告诫统治者长此以往恐怕日后起祸端的时候就没有这等威风了,看够了官场的黑暗后,作者恐怕也难免归隐之情了。

(二)、为追求隐居闲适,讴歌自然山水之作。

如《寨儿令·辞参议还家连次乡会十余日故赋此》、《雁儿落兼清江引》、《水仙子·咏遂闲堂》及《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等。

这一时期的散曲大多抒写个人心境与所见所闻,故乡的湖光山色,优美的自然景致,使张养浩寻求到一个与污浊官场完全不同的美好世界。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译文鉴赏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译文鉴赏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译文|鉴赏《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

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曲吧!《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译文及注释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

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

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注释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íchú)”。

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散曲代表作

散曲代表作

散曲代表作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张养浩曾在《山坡羊》中说:“我来吊古,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也许只是想念起繁华和人事兴衰交替,又或者想表达些什么。

无论怎样,其实都可以理解为对世俗繁华和富贵的不满,和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向往。

八百里秦川,英雄豪杰曾驰骋战场,今天却已变成荒草丛生的一片沙漠;几度辉煌,昔日的都城也早已经看不见踪迹,唯有残垣断壁诉说着它曾经的历史;往事如烟,回首三百年前的宋朝,却再也寻不到丝毫痕迹,只能感慨如今的衰落与沧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如果说六朝金粉犹如诗意般绚烂的昙花,那么这元代就像过眼云烟,即使是昙花,也总是会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

忽必烈、阿合马统治时期,整个国家腐败不堪,甚至连自己的皇室血脉也不放过。

许多宫廷权贵们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占据着最好的田地,掌握着最多的财富,收刮民脂民膏,把原本有希望振兴起来的国家彻底毁灭。

当时人们称呼这段日子为“水火无情”,很多文人墨客也因此发出过“王孙公子、富豪将相,高歌酣饮于楼台,把流民弃之道路,置若罔闻。

”的感慨。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却有这样一群人,在灾难来临时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救济百姓,疏导河道,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这是怎样的胸襟与气魄啊!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让当时的局势得到了暂时的稳定,百姓的生活得以恢复平静,社会得以恢复生机,正是他们用爱心,铸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

每个人对美有自己不同的认识,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张养浩就是在赞扬那种真善美。

这是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所写的名句,也是他的散曲代表作。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借古讽今,张养浩表达出自己对时政的不满,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向往,寄托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但是他的不满并没有因此停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而更加激励他去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元代张养浩的散曲摘要:张养浩的散曲主要分为怀古、警世讽世、哀民、山水、隐逸五大类题材。

儒道兼容的思想和清明的心境,使其散曲具有浓厚的文化意味。

关键词:张养浩散曲文化意味Abstract:Zhang Yanghao Sanqu main means of cultural expression in tone, warning the world satirical, sad people, landscape, the top-five subjects in Seclusion. Compatible with the idea of Confucianism and the clean state of mind is, he implies that Sanqu cultural factors.Keywords:Zhang Yanghao Sanqu Cultural meaning元代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体诗。

它不仅描绘市井生活,刻画闺情幽思,而且感叹人世间的繁华相替、荣辱变迁,抒发作者散诞逍遥的山林之兴、泉石之志。

而这种文人的感慨与吟啸,使散曲具有了文化意味,张养浩的散曲便其卓越的代表之一。

本文试对张养浩的散曲作以探析。

一、张养浩散曲的五大类题材在元代,学识修养如张养浩的文人并不是很多,在较高的个人修养之中又把散曲作为抒发抱负、反映现实的工具犹难能可贵。

从他的散曲中品味到他崇高的人格美。

其散曲敢于面对现实,把当时社会的黑暗、民众的苦难写入曲中,并用散曲来抒写深沉的历史兴亡感、关注国计民生的社会责任感等。

同时他还用散曲来描绘祖国风光,把神州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张养浩的散曲提高了这一新兴文体的文化意味,拓宽了题材视野,推动了元散曲的健康发展。

(一)怀古之作:评价历史,感叹兴亡,吊古伤今。

“元散曲中咏史怀古之作,数量不太多,而且主题也较为狭隘,思想缺乏高度与深度。

大多数作家都是借历史幻灭以抒写自己内心的现实虚幻感,从而表现为一种人生如梦、富贵无常、居官得祸的悲哀”(1),具有一种历史虚无感。

而张养浩的咏史怀古之作别开生面,打破了元散曲借历史虚幻以抒写作家内心的现实虚幻这种窠臼。

以【中吕·山坡羊】曲牌创作的小令就有《骊山怀古》、《洛阳怀古》、《未央怀古》等九首。

这些作品大都借古写今,抒发作者对历史兴亡、居民关系等问题的看法和感慨。

其中《潼关怀古》可以说是元散曲中的绝唱: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名为“怀古”,实为“伤今”,抒发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结句斩截有力,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为百姓呐喊的勇敢精神。

作者将诗歌中常见的内容用散曲的形式写出,让人觉得亲切。

【山坡羊】的另一首《骊山怀古》也有异曲同工之效: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张养浩在散曲中唱出:无论封建国家兴衰与否,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惟一亘古不变的是平民百姓受苦受难。

作者的历史观是进步的,见解是深刻的,审视历史的目光是深邃的。

(二)警世讽世之作:揭官场污浊,叹功名凶险。

张养浩自小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他把救世济民、勤政奉公、有所作为当成他的政治思想和人生追求。

因此,当他踏入仕途行使权利的时候,便对为官的行为准则进行了严格的自我规范和约束:“那的是为官荣贵,止不过多吃些筵席,更不呵安插些旧相知。

家庭中添些盖作,囊箧里攒些东西。

教好人每看做甚的。

”(【中吕·朱履曲】)此曲是作者对荣华富贵的否定。

那些所谓的“荣贵”其实不过是官场应酬,一桌桌盛筵填塞了满肚满脑的肥油;安插自己人,干些排除异己的勾当;替儿孙盖些富丽堂皇的房子,攒些金银珠宝。

所谓的“为官荣贵”,实质就是犯罪的证据!张养浩还写了一组【沉醉东风】曲,共七首。

每首都以“因此上功名意懒”为结局,如第二首:“班定远飘零玉关,楚灵均憔悴江干。

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张柬之老来遭难。

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因此上功名意懒!”前六句写了六个历史人物及其不幸遭遇,这六个人,历史跨度包括了战国、秦、汉、晋、唐、宋,时代不同,类型各异,而其结局之可悲足已使人看到,在求取功名富贵的道路上布满了各种危机。

从张养浩一生经历来看,三次出仕的时间共约三十年,两次弃官的时间只有十年,而且第一次弃官是避祸逃遁;再从其出仕期间的表现看,初则向不忽木献书自荐,在任堂邑县尹时,敢于兴革,卓有政绩;任监察御史及参议期间,以遇事直言敢谏见称;最后出任救灾工作,以垂暮之年全力以赴,死而后已。

这些事实说明,致用、济世乃其本愿,全身逃世非其初衷。

从这一点回过来再看这首【沉醉东风】曲,其深层内涵并不是他不愿建功立名,只是在是非功过被当权者颠倒、祸福生死任当权者摆布的政治环境中,建功立业是与凶险相伴的。

(三)哀民之作:反映百姓疾苦,抒怀忧国忧民。

儒家的民本思想在张养浩的思想深处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他的散曲继承了儒家诗教的现实主义精神,弥补了元散曲在抒写社会时事、哀悯民生疾苦方面的薄弱,表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天历二年,他听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的情况,恰巧朝廷第七次征他为官,出任陕西行台中丞,负责赈灾。

这期间,他写下了不少散曲:亲登华岳悲哀雨,自舍资财拯救民,满城都道好官人。

还自哂,比颜御史费精神。

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满城都道好官人。

还自哂,只落的白发满头新。

乡村良善全生命,廛市凶顽破胆心,满城都道好官人。

还自哂,未戮乱朝臣。

——【中吕·喜春来】前两首是写他忧民勤民的种种善举;后一首是写他保善除恶的作为。

也许是他忧国忧民的的诚心和种种义行善举终于感动了上苍,就在他“道经华山,祈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时,“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元史·张养浩传》)张养浩也万分高兴,又写诗又写曲,来抒发他的兴奋之情。

他的【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写道:“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

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

农夫舞破蓑衣绿。

和余欢喜的无是处!”张养浩的胸怀国计民生,以天下为己任,本着一颗为国为民之心,为实现“使千门万户家豪富”的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的一生,始终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即他在《风宪忠告》中所说的:“不荡于富贵,不蹙于贫贱,不摇于威武,道之所在,死生以之。

”他的这种磊落的人生观、悲天悯人的伟大胸怀、一心为民的为官原则,使他的哀民散曲与他的人格一样,震烁古今,至今不朽。

(四)山水之作:泉石之韵,悠游之乐。

明代朱权在其《太和正音谱》中评论张养浩的散曲云:“张云庄之词,如玉树临风。

”乃指张养浩归隐后所著散曲的艺术风格。

张养浩是元代大力创作山水散曲的第一人。

他隐居期间常寄情山水,他的山水散曲是其山水情怀的结晶,代表了张氏散曲的主要成就。

在元散曲中,以田园山水为题材的作品非常之多,但大都缺乏醇厚悠远之韵。

那是因为元代文人社会地位低下,绝大多数的文人不仅无进身之价,甚至失去了谋生之路,因此他们失落、苦闷、愤懑,许多人在困顿于现实之时,往往将目光投向山水,希望由此获得心灵的慰藉,但是由于前途的艰险与内心的焦虑始终难以散去,所以田园山水并没有成为他们心灵的憩园,而是成了他们发泄心中愤懑的地方。

故而在他们的山水散曲中,抒发的主要不是宁静悠远的泉石之志,而是浓郁的弃世、愤世之情。

但张养浩与此不同。

张养浩在仕途上比大多数汉族文人要幸运得多,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因此他没有一般文人的命运之叹。

尽管在他的山水散曲中也掺入了“黄金带缠着忧患,紫罗襕裹着祸端”(【双调·水仙子】)、“说着功名事,满怀都是愁”(【南吕·西番经】)的感叹,但这只是在经历仕途之后对历史和人生的回味,也正因为经历过宦海风波,对宁静闲适的生活才会越发的喜爱和珍惜,并能以难得的心态去享受泉石之韵和悠游之乐。

例如:【中吕·朝天曲】《咏四景》春:远村,近村,烟蔼都遮尽。

阴阴林树晓未分,时听黄鹂韵。

竹杖芒鞋,行穿花径,约渔樵共赏春。

日新,又新,是老子山林兴。

夏:自酌,自歌,自把新诗和。

人间甲子一任他,壶里乾坤大。

流水当门,青山围座,每日家叫三十声闲快活。

就着这绿蓑,醉呵,向云锦香中卧。

秋:就咏水仙妆白菊花此花,甚佳,淡秋色东篱下。

人间凡卉不似他,倒傲得风霜怕。

玉蕊珑葱,琼枝低压,雪香春何足夸。

羡煞,爱煞,端的是觑一觑千金价。

冬:此杯,莫推,雪片儿云间坠。

火炉头上酒自煨,直吃的醺醺醉。

不避风寒,将诗寻觅。

笑襄阳老子痴,近着这剡溪,夜黑,险冻的来不得。

从以上散曲我们可以看到,张养浩确实是在以纯然的审美眼光,细心地品味着清丽隽秀的山水风光,春夏秋冬、鸟语花香等等,都能够给作者以欣慰和欢愉,亦能够体会到作者无欲无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我本真。

同陶渊明的“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相似,张养浩也是“平生原自喜山林”(【双调·水仙子】),因此,他投身于自己喜爱的故乡山水之中,并把他的别墅起名为“云庄”。

为何以“云”名庄?“云”纯洁、自由、轻灵,象征了他的人格,因此他把云和山描绘得无比美丽,【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出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

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这首曲描绘了一幅云山飘渺的优美图画,流露出作者对云山图景的依恋和挚爱。

作者的心灵被如画的云山胜景所净化,尽情释放才情。

云山的变幻之美,迷离之美,若隐若现的飘忽之美,同作者的率性而为、随情而动达到了空间的和谐交汇,浑然一体。

总之,张养浩的山水散曲的确是发自内心的真乐,山水情怀极深挚、真实,毫不矫揉造作。

他将人品与诗品投身于山水泉林中,使内在精神同外在的自然美景交融,渲染出美妙的意境,而他峻洁的人格美也在其中折射出来。

(五)隐逸之作:远离功名利禄,欣于辞官归隐。

张养浩为官期间,切身体验过大祸临头的感受:至大三年(1310),上《时政书》,抨击朝政时弊,为当国者不容。

后构罪罢官,沦为一介平民;至治元年(1321)正月,英宗欲建灯山取乐,耿介正直的张养浩又上《谏灯山疏》劝谏,惹得英宗大怒。

他由于屡经仕途险恶,早已看透宦情,于此年六月,选择了辞官归隐、淡泊功名、寄情山水的道路。

他的隐逸散曲首先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厌恶,这种思想是他对自身经历及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中产生的。

他把官场的明争暗斗比喻为“傀儡棚头闹”(【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高竿上伎俩争赛”(【双调·水仙子】),又把自己三十年的官场生涯比做是一场梦:“三十年一梦惊,财与气消磨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