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散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的散曲

孔令彬

一、元散曲概说

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体诗。我们通常所称的“元曲”是指杂剧和散曲两种文学形式,散曲的兴起比杂剧要早,但其成就不如杂剧高。散曲和词一样,来自民间,都是合乐歌长的长短句。单词发展到南宋时,在文化人手里典雅化因而走向了衰落,而民间的俗谣俚曲却得到了发展。宋金对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和汉族北方地区慷慨粗犷的民间歌曲相结合,便逐渐形成了散曲这种形式,散曲是我国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文学形式推陈出新的结果。

散曲是在词的乐曲衰亡,文字僵化之后,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革新而创造出来的,具有民间情调和地方色彩的一种新体抒情诗。

散曲和剧曲的区别:剧曲是用于演出的,除了歌唱,还有说白和动作;散曲则只是歌唱,只用管弦乐伴奏。剧曲一定要具备人物和故事;散曲则主要用来抒情(少数套曲也叙事,如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等)。

散曲的体制:散曲大致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之中还有重头和带过曲。

小令:又叫…叶儿‟起源于词中的小令,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重头:又称重头小令,是指用同一个曲调重复来歌咏一些类似的景色或一个连续的故事。是一种联章体,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如张可久[中吕-卖花声]《四时乐兴》,以四支同调小令分咏春、夏、秋、冬,构成一支组曲。

带过曲:是一支曲子不足以表现作者思想情感,就再用一支或两支不同曲调的曲子续成一篇完整的歌词,最多只能三支,且须是同一宫调中的曲牌。如[雁儿落带得胜令]、[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等,曲牌最多不能超过三首。它是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一种特殊体式。

套数:则起源于宋代的大曲、鼓子词和诸宫调。又称“套曲”、“散套”、“大令”,其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小令和套曲的区别:小令是以一支曲子为单位的;套数则是由同一宫调之中至少两支以上,按照音乐上排列顺序的规律,联合成套。小令每首一韵;套数则从头到尾的多支曲子都一韵到底。

散曲与词的异同:

同点:都是长短句样式,都是音乐文学。

异点:

1、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更自由活泼;

2、可以增加衬字(在曲调规定之外自由加添的字),既保持曲调的腔格,又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为酣畅淋漓;

3、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更显活泼流畅,顺口动听;

4、诗词力避字句重复,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

5、散曲直露明快,更具民间色彩。

散曲的特点:

其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散曲可以增加衬字,也可以增句。尤其衬字被广泛运用于散曲中,使曲词不至于过分被格律束缚,可以极尽长短变化之能。尤其可以用许多叠字、象声字来描摹事物,使得曲词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有绘声绘色之妙。

其二、散曲平、上、去三声通协,用韵加密,几乎每句都要押韵。

其三、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赋”的手法使用较多。不尚比、兴。

其四、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最显著的风格是尖新活泼,袒露率真。

其五、散曲作家追求两种风格:豪迈奔放和清丽雅秀。前期作家多豪放之作,倾向于追求壮丽之美;后期作家则逐渐向婉约词风接近,尚俊雅之美。

其六、散曲一些独特的技法:叠字、顶真、短柱对、鼎足对、合璧对、连璧对等。

元〃乔吉: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引)

万云骏《诗词曲欣赏论稿》指出:":"曲能容俗,曲尚显露,曲贵尖新,曲带戏谑,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元曲的本色。或者简单地归纳为几条:口语化、通俗化、戏剧化(包括滑稽调笑、着重刻划动作等)。"

二、元散曲的主要作品

散曲的发展概况:今人隋树森编辑《全元散曲》共收散曲四千二百多首,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套数四百多。作家有名者二百一十三人,无名氏作家一批。

以元仁宗延祐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北方,后期则向南方转移。

前期:散曲多表现对功名利禄的鄙薄,对封建礼教的藐视,对山林隐逸生活的赞颂,对男女爱情的歌唱,对自然风光的神往,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流露出逃避现实的情绪。艺术上富有通俗化、口语化特点,饱含北方民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调。代表作家是关汉卿、王和卿、马致远和白朴等。

后期:散曲缺少前期作家那种横溢于作品中的牢骚和不平,在艺术上刻意求工,用词典雅华美,且追求格律严整,创作风格从前期以豪放为主转变为以清丽为主。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徐再思,比较重要的作家还有张养浩、睢景臣和刘时中。

1、爱情类:具有鲜明特色,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新,比之于诗词中的同类作品,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显得大胆泼辣,坦诚率真。主题:纯真爱情的讴歌,男欢女爱的柔情,离别相思的愁苦,痴心女子的怨恨,卑贱女子的心声。强烈的市民意识,平民化的女性形象,肆意畅情的审美特征。原因:传统文化断裂对伦理观念的冲击,异民族伦理观念的淡薄,城市经济文化的畸形繁荣。

[中吕]阳春曲-题情白朴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慊。

笑将红袖遮银烛,不放才郎夜读书。相偎相抱取欢娱,止不过迭应举,及第待何如?

[仙吕]寄生草无名氏

有几句知心话,本待要诉与他。对神前剪下青丝发,背爷娘暗约在湖山下,冷清清湿透凌波袜。恰相逢和我意儿差。不剌!你不来时还我香罗帕。

[双调]沉醉东风-春情徐再思

一自多才间阔,几时盼得成合?今日个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瞧科。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要识得声音是我。

[双调]蟾宫曲-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症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