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采后生理(第七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发病期
四、潜伏侵染 1 概念
•一些病原菌侵入果蔬组织后,并不会 立即导致果蔬发病,而是经过一段休 止阶段,待果蔬生长发育到成熟阶段, 甚至到贮藏期,病原菌才开始发病, 这种现象称为潜伏侵染
2 潜伏病原菌侵入时期、途径和潜伏部位 时期:果实生长前期或开花期 途径:自然孔道,或穿透表皮
部位:果皮或皮下组织中
第二节 果蔬采后病害病程
一、侵染途径
重点: 1、主要侵染途径 2、侵染过程 3、潜伏侵染的概念及潜伏侵 染产生的原因
二、病害传播途径
三、侵染过程 四、潜伏侵染
一、侵染途径 1 表皮直接侵入
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表皮而侵染果蔬组 织
影响因素 成熟度:成熟度高较难入侵; 空气湿度:湿度高较易入侵; 温度:温度高较易入侵。
刺盘孢属( Colectotrichum )和盘长孢属 ( Gloeosporium )
•(1)病症:炭疽病 •(2)症状表现:病部表现为轮纹腐烂斑,初期 为淡褐色小圆斑,逐渐发展为深褐色或黑褐色, 病斑边缘整齐,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先果皮腐烂, 而后造成全果腐烂 •(3)香蕉、芒果、桃子
2、子囊菌亚门
3 潜伏侵染产生的原因
•未成熟的果实中存在抗菌物质
寄主内生 理生化因素
•病原菌缺乏侵染寄主的酶或相关 酶受到抑制
•营养物质不能满足病原菌的需要
真菌入侵后被寄主产生的抗菌物质的抑制 寄主本身物理方面的因素(如木栓化、誁祗 体的沉积等)
第三节 寄主感病后的生理变化
一、呼吸作用的变化
重点: 1、感病果蔬组织呼吸强度增 高的原因 2、病原菌刺激乙烯释放增加 (出现应激高峰)的原因
•产生附着胞或侵染钉;分泌软化 酶。 •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 蛋白酶等
二、寄主抵御病原菌侵染(防卫反 应) 细胞结构的变化 •木质化过程加强; •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HRGP)含量增 加; •聠骶质(β -D-呋喃葡萄糖残基通过β -1, 3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沉积
诱导抗性化学物质的产生 •植保素的产生与积累
生物防治机制 通过利用拮抗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拮抗菌与 病原菌之间营养、空间、氧气的竞争;直接在 病原菌上附生以及诱发寄主抗病性,从而抑制 病原菌的生长与繁殖 •抗生作用(分泌抑菌物质) •寄生作用(直接与病原菌作用) •营养与空间竞争(竞争生态位与营养 物质) •诱导抗性(诱导寄主产生抗性)
二、采收时侵染控制
1、适时采收 •成熟度的掌握; •采收时天气情况的掌 握
2、科学采收
•避免机械损伤; •采收时的卫生 管理
二、采收后侵染控制
1、贮藏环境的控制
低温贮藏
改变贮藏环境气体成分
•气调贮藏 •减压贮藏
2、杀菌剂防治
保护剂:如代森锌、退菌特、 波尔多液(无机铜素杀菌剂)
主要杀菌剂
治疗剂:如多菌灵、特克多、 苯来特、仲丁胺等
侵染难度:*
二、病害传播途径 •水媒 •风、雨、虫传播
•接触传播 •土壤传播
三、侵染过程 1 侵入期
•是指从病原物入侵寄主开始,到与寄主开 始建立寄生关系的阶段 侵入时间分类: 采前侵入
采后侵入
2 潜育期
•是指病原菌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后,到开 始显现症状为止的阶段; 吸收营养 扩展 •是指病原物不断增殖,并开始形成各种形 状、大小和颜色的病斑,果蔬组织被破坏, 果肉腐烂的阶段
疫霉属(Phytophthora de Bary)
•(1)病症:褐腐病、疫霉病 •(2)症状变现:产品病部开始出现水渍状,局 部变色,然后扩展使整个瓜果腐烂,长出白霉状 物。 • (3)柑橘为主要感染对象,此外还侵染草莓、 苹果、梨、番木瓜、番茄、甜瓜和马铃薯等。
二、细菌病害 •欧文氏杆菌属(Ewina) •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anus)பைடு நூலகம்
细胞壁水解酶 几丁质酶 β -1,3-葡聚糖酶 与活性氧相关的酶 (SOD, POD, CAT)
诱发病程相关蛋白(PRs蛋白)的生成
第五节 果蔬侵染性病害的控制
一、采前侵染控制 二、采收时侵染控制 二、采收后侵染控制
一、采前侵染(潜伏侵染)控制
1、选育抗病性品种 2、做好田间卫生 3、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力 4、配合施用杀菌剂
毛霉属(Mucor Mich.Ex.Fr)
•(1)病症:软腐病(毛霉病) •(2)症状表现:病果表皮变为深褐色,焦干状, 病斑下的果肉变成灰白或褐色,逐渐变软和水化, 但没有臭味。 •(3)苹果、梨、葡萄、草莓、猕猴桃
4、鞭毛菌亚门真菌
腐霉属(Pythium pringsh)
•(1)病症:腐霉病 •(2)症状表现:初为水渍状,扩展迅速,病部 出现变色和长出白色的霉状物 •(3) 主要侵染匍匐于地上的瓜果类
广义:所有与抗病有关的化学物质 狭义:病原物或其它非生物因子刺激后寄主产生的一类对 病原物有抑制作用的低分子化合物; 激发因子:指能够激发或诱导植物组织(寄主)产生防御 反应的因子,通常由病原体产生。 主要包括黄酮、酚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等
•植保素的作用 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或菌丝生长;钝化病原菌分泌的 水解酶活性;促进细胞壁木质化。
二、乙烯生物合成的变 化
三、次生代谢酶系及其 产物的变化
一、呼吸作用的变化
果蔬组织遭病原菌侵染后,其呼吸强度增高
•感病组织发生了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作用; •感病组织合成过程加强,使ATP消耗增加, 从而积累ADP和无机磷,促进呼吸自动催化 过程; •伤呼吸; •病原物诱导果蔬组织增加乙烯的释放,有 些病原物自身甚至也可释放乙烯;
地霉属(Geotrichum)
•1)病症:酸腐病 •(2)症状表现:患病区呈水渍状、发软,容易刺 穿,腐烂蔓延迅速,最初侵害果实内部,最后祸及 整个果实。患病区域表皮往往裂开,通常填满白色、 乳酪样或泡沫样真菌。另外,在表皮有一层水渍状, 薄而密集的奶油色的菌层,内部变酸并水化,出现 臭味 •(3)柑桔、番茄、胡萝卜等。
二、乙烯生物合成的变化
乙烯具有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如诱导成 熟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呼吸跃变 和生长发育中相关基因的表达; 乙烯的另一种生理功能是参与植物对逆境 胁迫的反应,其中乙烯合成增加(出现病 原菌侵染引起的应激乙烯高峰)是植物病 理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病原菌刺激乙烯合成增加的原因 •刺激ACC的合成; •增强ACC氧化酶的活性
第四节 病原菌与寄主的相互作用
一、病原菌对寄主的致病 重点: 1、病害对寄主的致病途径 途径 二、寄主抵御病原菌侵 染途径
2、寄主遭病原菌侵染后发生 的积极的生理生化变化
一、病原菌对寄主的致病途径 对寄主细胞结构的破坏 产生寄主细胞壁降解酶 产生毒素 对植物激素产生影响 影响寄主基因组功能
3、采后物理控制技术
热处理
电离辐射
臭氧 紫外线照 射
4、诱导抗性防治病害
化学诱抗 •水杨酸、茉莉酸及茉莉酸 甲酯、植物生长调节剂、 壳聚糖、钙处理等 物理诱抗
•紫外线 •热处理
5、生物技术防控采后病害 生物防治的概念 利用一种或多种对果蔬无害的微生物来减少 病原菌数量或病害发展,以实现病害防治的 方法。被利用的无害微生物称为拮抗菌 拮抗菌的种类与来源 种类:酵母、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等 来源:果蔬表面(健康果蔬)
靑霉属(Penicillum)
•(1)病症:靑霉病和绿霉病 •(2)症状表现:青霉腐烂最初呈现变色、充水、 发软的斑点,病层较浅,很快向深入发展,在室温 下只要几天大部分果实就会全腐烂,腐烂表皮靠近 斑点中心出现白色菌丝,以后开始产生孢子,孢子 区为蓝色、淡绿色或橄搅绿色,通常外面一圈为白 色菌丝带,环绕菌丝外围是一条水浸状组织。 •(3)柑桔、苹果、梨、葡萄、甜瓜、无花果、甘 薯等。
核盘菌属(Sclerotinia Fuck.)
•(1)病症:绵腐病 •(2)症状表现:病部组织出现 水渍状褐色病斑,上面长出棉絮 状的白色菌丝,并出现黑色的菌 核,病部组织变软、汁液外流、 无臭味。 •(3)柠檬、甘蓝、大白菜叶、 黄瓜、辣椒(白霉病),栗子 (黑腐病)
链核盘菌属(Monilinia Honey)
•木质素的生成与积累
果蔬组织感病后,在细胞壁、胞间层和细胞质等部位产生 和积累木质素;
•木质素的作用
建立阻止病原物进一步侵染的有效屏障,使病原物难以穿透 细胞壁; 增强了细胞壁抗酶溶的作用; 木质素的前体物质及其多聚产物可以钝化或破坏真菌膜、真 菌酶和毒素。
酶活性的改变 抗病性物质酶系
•苯丙烷类代谢途径酶系的变化(PAL) •过氧化物酶(POD)(参与果胶物质的交连 与聚合,木质素与木栓质的合成等) •多酚氧化酶(PPO)(产生抑菌物如醌类物 质,形成木质素的前提物质如预苯酸促进木 质化)
镰刀菌属(Fusarium)
•(1)症状: 粉红色或黄色、白色霉变 •(2)症状表现:受害组织最初为淡褐色,以后变 成深褐色略干,随着腐烂区域扩大,表皮皱缩、凹 陷,出现淡白色、粉红色或黄色的霉丛,组织较软 的蔬菜,如番茄、黄瓜镰刀菌发病较快,其特征是 有粉红色茵丝体和粉红色腐烂的组织。 •(3)根菜类、鳞茎类、块茎类;而果实类如黄瓜、 甜瓜、番茄也常常受害。
•(1)病症:褐腐病 •(2)主要症状表现:初期病部为浅褐色软腐状 小斑,数日内迅速扩大及全果,果肉松软,病斑 表面长出灰褐色绒状菌丝,上面产生褐色或灰白 色孢子,呈同心圆的轮纹状排列 •(3)核果类、仁果类。
2、接合菌亚门真菌
根霉属(Rhizopus Ehrenb. Ex. Corda)
•(1)病症:主要引起软腐病 •(2)症状表现:水渍状圆形小斑,逐渐变成褐 色病斑表面长出蓬松发达的灰白色菌丝体,有匍 匐丝和假根。胞囊根丛生,从匍匐丝上长出,顶 端形成肉眼可见的针头状子实体(孢子囊),开 始为白色,稍后转变为黑色。病部组织软化,易 破,有酸味 •(3)主要侵染苹果、梨、葡萄、桃、李、樱桃、 油桃、香蕉、菠萝、番木瓜、甜瓜、南瓜、番茄 和甘蓝
病原菌刺激乙烯合成增加的差异性 •病原菌的致腐力; •果蔬成熟度 •果蔬耐藏性
三、次生代谢酶系及其产物的变化
•影响PAL(苯丙氨酸解氨酶)、POD(过氧化 物酶)及PPO(多酚氧化酶)活性,从而影 响苯丙烷类物质的代谢途径产物的产生(如 多酚、木质素、香豆酸酯及类黄酮等); •病原菌侵染果蔬组织产生胞外酶和毒素,对 细胞与组织结构造成破坏,引起寄主的过敏 性坏死,组织崩溃、死亡。
侵染难度:****
2 自然孔道
指通过气孔、皮孔、花器进入果蔬组织
侵染难度:***
3 伤口入侵
侵染难度:*
指病原物从果蔬表面各类伤口,伤疤处 侵入;这种入侵方式是果蔬采后病原物 的主要入侵途径。
4 生理损伤组织
指由于冷、热、缺氧和药害等等不良环 境因素引起的生理损伤使果蔬组织失去 抗病性而造成的病原物侵入。
葡萄孢霉属(Botrytis)
•(1)病症: “灰霉”或灰色霉腐病。 •(2)症状表现:初期表现为水渍状,以后变成淡 褐色,迅速扩展到组织内部。多数果蔬在潮湿的条 件下,腐烂区表面产生淡灰色或浅灰褐色、团粒状、 柔软的霉层 •(3)没有一种新鲜果蔬在贮藏 期间不被葡萄孢霉所侵害。其中 有些果蔬如生菜、番茄、 柑桔、 洋葱、草莓、梨和苹果、葡萄等 在田间接近成熟阶段就被侵害。
第七章 果蔬采后病害
第一节果蔬采后的病害种类
一、真菌性病害 二、细菌性病害
采后果蔬的严重腐烂大都 是由真菌引起的 1、半知菌亚门真菌 一、真菌性病害
链格孢属(Alternaria)
•(1)病症:黑腐病、黑斑病、蒂腐病、心 腐病等。 •(2)症状表现:通常为褐色或黑色。扁平 和塌陷的斑点,可能表现为带有明显的边缘 或表现为大的弥散腐烂区,浅或深入到果蔬 肉质部分,在腐烂区域的表面通常先是白色 菌丛,以后变褐发黑。 • 采后的梨、桃子、油桃、杏、李、樱桃、 葡萄、草莓、黄瓜、番茄、甜椒、茄子、苹 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