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韩国社会比较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专题训练:世界现代史主观题.doc

九年级历史专题训练:世界现代史主观题.doc

世界现代史主观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二(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三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依据材料三归纳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3)依据材料分析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政策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4)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布尔什维主义”,有人称新经济政策是“发展资本主义”,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总统再也不能依在我国如此之长的历史中那样仅仅是个国内人物了。

我国的力量和资源上已上升到头等地位,从今以后,我们的总统必须永远是世界列强领袖之一……我们要把他看做是每时每刻都在担任海军总司令的人物,他可以命令我们到世界任何地方去。

——摘自布鲁斯特·C·丹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中韩城市化比较研究

中韩城市化比较研究

作者: 陈颐
作者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江海学刊
页码: 40-44页
主题词: 经验借鉴;大城市;农业;农村;农村人口;城市化;中国;韩国;比较研究;社会保障
摘要:韩国城市化具有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城市拉动型的城市化,即实行以原有城市为依托的工业布局,通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实现人口的城市化;第二,充分、自由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第三,以大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韩国城市化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消极后果,主要是汉城人口过度膨胀,造成一系列深刻的社会问题,以及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农村的衰落.同韩国相比,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征是:城市拉动型城市化和农村内发型城市化同时并举;大中小城市全面发展;积极、稳妥、有控制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韩国城市化对中国城市化的借鉴意义有三个方面:第一,在建设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时,必须注意避免城市规模过大;第二,把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第三,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原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

中国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比较

中国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比较

中国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比较摘要: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灵活多样,主要有直接灌输法、实践教育法、隐性教育法和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综合教育法等。

韩国的做法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丰富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具体的启示有:要善于将显性教育法与隐性教育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形成合力,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重视社会实践在育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借鉴他国有益经验。

关键词:中国与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迅速实现了市场化和工业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一跃而成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被国际社会惊呼为“第二个日本”。

其迅速崛起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韩国人将其根本原因归于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视。

虽然韩国的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与我国有着明显的差异,但韩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与成功经验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一、韩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1.通过开设有关道德伦理课进行直接教育韩国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之一,政府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韩国政府始终把德、智、体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三大指标,并强调德育第一,韩国宪法也明确阐明了德育的重要性。

在韩国,德育目标主要是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具体的公民道德伦理课来实现的。

在小学阶段,学校通过开设“道德”和“生活”课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教育。

在中学阶段,学校通过开设“国民伦理”、“传统伦理”、“伦理与思想”等课程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和“国民精神”教育,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并具有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好公民。

在大学阶段,除了继续开设“国民伦理”作为必修课之外,还开设其他有关政治理论的选修课。

如汉阳大学开设的“国际政治”和“朝鲜政治”等课程, 学校通过开设这些政治理论课以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和民族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在社会制度方面,中国和韩国有何异同?

在社会制度方面,中国和韩国有何异同?

在社会制度方面,中国和韩国有何异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互相学习和借鉴彼此的社会制度。

中国和韩国作为亚洲的两个重要国家,在社会制度上有着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不同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和韩国的社会制度异同。

一、政治制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采用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体系以中央政府为中心的地方组织体系。

而韩国则是民主共和制国家,总统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

相比之下,中国在政治制度上更加集中,但韩国的三权分立能够保证国家权力的合理分配。

二、职业教育中国和韩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都非常高。

在中国,职业教育从2000年开始加强,许多学校开始开设一些职业教育课程,而在韩国,政府也提供了丰富的职业培训机会。

但是,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中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使得一些技能型人才难以得到合适的薪资待遇。

三、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每个国家都应当建立的基础性制度之一。

中国和韩国均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立大约10年左右,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在韩国,政府普及全民社保,包括养老金、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

四、环境保护随着全球化与工业化的加速,环境污染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

中国和韩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中国在环保方面积极推广新能源,并严格控制大气等环境污染物。

而韩国则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方面做得较好。

五、香港与韩国香港和韩国在社会制度方面也存在许多差异。

香港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依据,实行行政长官为首的行政特区的制度。

而韩国依照的是民主共和制,三个部门的分立制度,派不同的人来运作。

总的来说,中国和韩国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着许多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通过对两国的社会制度进行对比和探讨,能够更好地理解两国的社会与政治模式。

同时,中国和韩国也应该借鉴和学习彼此的优点,不断完善和改进社会制度。

中国改革开放与朝鲜改革的对比_4350字【优秀作文】

中国改革开放与朝鲜改革的对比_4350字【优秀作文】

中国改革开放与朝鲜改革的对比_4350字指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8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曾作出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作为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视窗。

1984年4月,又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1985年2月,增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为经济开放区。

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进入今年以来,朝鲜经济改革又出现了新的气象。

首先是金正日1月中旬率领内阁总理来华考察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随后,朝鲜劳动党中央群众团体及首都建设部第一副部长张成泽带着30多位高层经济官员在中国进行了为期11天的经济考察。

4月中旬,内阁总理朴凤柱在朝鲜第11届最高人民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中韩差异

中韩差异

我眼中的中韩文化差异中韩两国虽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韩国历史的源头却与中国纠缠难分,在文化上受到中国的强烈辐射。

同质的社会、一样的文化,两国的民族性当然会有太多的共同点。

然而在诸多相同之下,却隐藏着一些我们不易体会到的微妙不同。

其中的一个差异就是对平等思想的认识。

过去,我一直认为,中韩两国都深受儒学影响,过去的历史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令我震惊的是,与韩国“家长制”的“大男子主义”迥然不同,中国则更类似于“大女子主义”。

韩国人认为,隐身于男人背后,一心一意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才是女性典范。

因此韩国一直都不太尊重女性权利。

但中国男人却和妻子共同分担家务活,而且几乎所有中国女性都和男性一样,是上班族。

中国女性普遍都有“我能行”的自立与自主精神。

中国人还赋予颜色特殊含义。

在韩国,出去散步的时候,总是不时的看到几个年轻人戴着绿帽子走在大街上,给我的第一感觉那真是哭笑不得.在中国,如果你戴着一顶绿帽子走在路上,那你一定会成为焦点人物,吸引路上大多数人的目光."戴绿帽子",在中国是形容自己的妻子有了外遇,所以,走在街上,你不仅看不到绿帽子,而且在商店里也极难买到.自古以来,韩国极重礼仪,在语言方面,年幼者必须对长辈使用敬语,至于饮食方面,上菜或盛饭时,亦要先递给长辈,甚至要特设单人桌,由女儿或媳妇恭敬地端到他们面前,等待老人家举箸后,家中其他成员方可就餐。

至于席上倒酒,亦需要按年龄大小顺序,由长至幼,当长辈举杯之后,年幼者才可以饮酒。

另外,还有一个传统习惯,男女七岁不同席,女孩子到了七岁之后就不与任何男子(包括父亲和兄弟)在同一房间同席。

不过,这种习俗在大城市已渐渐破除,偶尔在乡间仍然可见。

现代的韩国人用餐习惯已有很大变化,不少是使用食品盘,每人的一份饭菜装在盘中,也有些更加摩登的家庭已不用食品盘,而是用碗盛饭了.虽然不端碗,但是你的左手绝不能放置于台面上。

韩国的烟文化和酒文化与中国也有很大的差异.在韩国,如果你给长辈敬酒,一定要用双手斟酒,表示你对长辈的尊敬;喝酒的时候,一定要避开长辈的目光,转身后方可饮酒.抽烟时也一样,路上碰见了长辈,一定要把烟藏在身后(其实长辈可能早已经发现,不过也只会一笑了之).在中国,给朋友让烟的时候,大老远的扔就可以了,但是在韩国,这却是绝对不允许的,韩国人会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当然,以上的这些仅仅是目前我所了解的中韩文化,相信在今后的韩国留学生活中,我还将经历更多有趣的事.不过,丰富自己的出国阅历,那也是一件满有挑战的事情啊.多元文化与单一文化许教授说:“儒道融合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特色,而在古代的韩国,儒教的神圣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北京_伦敦_首尔绿带政策及城市化背景对比

北京_伦敦_首尔绿带政策及城市化背景对比

话题 ΤΗΕΜΕ | 北京:城市脉动60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明确了“分散集团式”的用地布局,在之后的历次总体规划中,绿化隔离地区都是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控制城市蔓延、引导空间发展方向、保护基本农田、构成生态屏障等城市职能。

从1994年开始,北京市制订了实施绿带规划的一系列政策,绿带建设得以真正执行。

然而经过了十多年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中心城与边缘集团之间的绿化带)实施的结果与预定目标还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亟待解决的问题与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通过对比世界上典型的城市—伦敦、首尔的绿带及其政策,研究它们的不同城市化背景、城市中心区及绿带的规模、绿带政策的具体目标及实施效果,可以给北京的绿带建设一些新的启示,从而使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合理。

城市化背景比较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国家。

到1911年,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上升至78.1%,城市化率在世界上一直名列前茅,并始终保持高速发展,实现城市化用了70~80年的时间。

而伦敦绿带政策是在英国的城市化基本完成时才出台的。

1942~1944年,艾比克隆比主持编制了著名的英国大伦敦规划。

该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环:内城环、近郊环、绿带环(内径约40~50公里,外径约60~75公里)和外层农业环。

其规划的中心思想就是通过绿带限制主城区的无限扩张,通过发展城市远郊区的卫星城镇,以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开发压力。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时的伦敦在不断蔓延,而城市蔓延在严格意义上说是由郊区化引发的,即在城市化后期,由于交通运输的革命,英国开始出现郊区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从城市中心地区外移,这一趋势最明显的地区是伦敦商业中心区及其毗邻地区。

也就是说英国绿带政策所要控制的是由郊区化所引发的城市扩张,而不是由城市化引发的,在19世纪后半期,郊区化已经使得伦敦商业中心区急剧衰落。

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韩国社会比较

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韩国社会比较

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韩国社会比较摘要:《叶落长安》与韩剧《六个孩子》是诠释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韩国社会极佳的影片,通过这两部影片我们看到,在这一时期中国和韩国拥有很多相似之处。

如我们拥有一样的贫困,作为东亚文化我们拥有共同的重男轻女思想、共同的家庭伦理观和教育观。

但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和韩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韩国比我们率先脱掉贫困的帽子,成为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叶落长安;六个孩子中图分类号:k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44-02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十分奇特而又重要的时代,2001年,法国后现代大师德里达说“60年代发生的事,动摇、改变了世界的根基”。

这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向第二次现代化过渡,中国则刚刚开始第一次现代化,第三世界很多国家正处于争取独立或确立发展模式阶段。

作为近邻的韩国和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拥有很多共同点。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叶落长安》和韩国电视连续剧《六个孩子》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时期中国和韩国社会相似之处。

《叶落长安》可以称作“河南人的迁移史”,影片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后半期以白玉兰为代表的河南人如何克服生活的种种艰辛,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在长安奋斗的人生历程。

白玉兰为生活所迫,被迫嫁给了大她二十岁、并已有两个孩子的白老四,后两人又共同生育了五个孩子。

白玉兰和她的七个孩子无论生活多么艰苦,这位母亲始终都充满希望地活着。

《六个孩子》则是韩国人上世纪60年代的奋斗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韩国一片萧条,人民都在逆境中挣扎求存。

一个生于显赫家庭的女孩,因为殖民解放后家道中落,而被迫下嫁一个贫穷的男人,谁知丈夫突然离世,第六个孩子在丈夫去世一百天后出生。

二十来岁的她刹那间成为一家七口的支柱,七口子的艰辛温馨生活亦由此展开。

这两部作品能让我们看到上一世纪60年代中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一、我们拥有同样的贫困。

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韩国拥有共同的贫困。

中国与韩国民主化进程的比较

中国与韩国民主化进程的比较

中国与韩国民主化进程的比较民主化是近代国际社会的普遍发展趋势,而中国和韩国在二十世纪末以及二十一世纪初分别经历了其民主化进程。

本文将对中国与韩国的民主化进程进行比较,以便更好了解两国在推进民主化方面的经历和现状。

一、政治文化的比较中国和韩国的政治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国民普遍存在“君权神授”、“孝为先”的思想。

韩国则较为注重个人自由和人权的保障,其民间智库的发展也较为成熟。

这些差异也会影响两国民主化进程的不同。

二、政治经济体制的比较中国和韩国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不同的道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采取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而在1990年代后已经逐渐改为市场经济。

韩国在1980年代末推行了“民主改革”,掀起了戒严解除以及新宪法制定等发展的浪潮。

1992年后,韩国政府政治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主要导向,在发展经济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中国和韩国的政治制度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能会出现一些代表选举中的违法现象,但相关政策的深入落实,为所代表的民众提供公正合理的声音;而韩国则通过进行多级选举和对选民反映的细节关注,确保了选举的公正性,尽可能给人们带来政治上的信任感。

四、公民对民主化的支持程度的比较中国社会中的不少人对于民主化还存在着一定的怀疑和不理解,但在逐渐推动普及民主思想的后,支持者逐渐增多。

韩国则因长时间的政治动荡,相关事件的不断揭露,民众的对民主的支持度会更高,在韩国,民众意识到了自己的民主权利和利益,进而迫使政府进行全部民主化改革。

“欲速则不达”,这千古名言也同样可以适用于每个国家的民主化经历。

中国与韩国的民主化进程,也同样蕴含着各自的特殊性和独特经验,也许有些许路程曲折,但最终的目标都是推动全社会的普遍民主化。

在中国和韩国,人们对待老龄化的态度如何?

在中国和韩国,人们对待老龄化的态度如何?

在中国和韩国,人们对待老龄化的态度如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们对待老年人和老龄化的态度也越来越重要。

在中国和韩国这两个亚洲大国,人们对待老龄化的态度如何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中国人对待老龄化的态度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人们的对老龄化的态度也越来越重视,逐渐意识到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下面列出几点:1. 社会关注度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明显,社会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例如,政府在享受老年人福利方面,推出了许多措施政策,包括养老保险、免费公交等福利政策。

2. 对老年人的尊重更多。

尊重老年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点。

在中国,人们较多愿意给老年人让座,尊重老年人的生活经验和贡献,并认为老年人应该享有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权益。

3. 老年生活品质上升。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在提高,老年人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的时间在增长。

同时,中国也在推广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动,让他们能够自发的为社会做出贡献。

二、韩国人对待老龄化的态度韩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因此对待老龄化的态度也比较重视。

1. 老年人福利制度完善。

韩国政府比较重视老年人的福利问题,政策亦有很多福利措施,例如:生活保障法、国家老年智障庇护制度、老年人医疗保险等等。

政策的制定也能有效的落实到位。

2. 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尊严问题。

在韩国,人们比较注重对待老年人的尊严问题,认为他们需要被尊重、关爱和照顾。

社会上也有许多志愿活动,通过志愿者来关心照顾老年人,让老年人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3. 重视老年人参与社会的角色。

在韩国,老年人经常参加一些文艺、体育等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参与志愿服务、咨询等社会公益活动。

政府也在推行一些措施,以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挥他们的作用。

结论:老龄化是未来社会的大趋势,不同国家对待老龄化的态度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与中国相比,韩国人对待老龄化的态度注重尊重、关注和重视老年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政府的福利措施也比较完善,为老年人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中韩两国现代文学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比较

中韩两国现代文学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比较

中韩两国现代文学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比较1. 引言1.1 背景介绍现代文学是中国和韩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兴起和发展,中韩两国的文学也受到了深刻影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描绘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批判社会现实中的不公正现象,表现人民阶级的英雄主义精神。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韩两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展现了各自国家的文学风貌。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其代表作品有《红岩》、《平凡的世界》等,这些作品一方面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人民群众发声。

而韩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则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代表作品有《沉重的翅膀》、《我在火车上遇见了你》等,反映了韩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探讨了人性和社会矛盾。

通过比较中韩两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可以发现它们在主题选择、风格表现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也能够看到它们共同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群众的命运和生活,体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独特魅力。

1.2 研究意义研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在中韩两国的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比较中韩两国现代文学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可以深入探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本质提供重要的参考。

对中韩两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比较研究,有助于促进中韩文学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国文学的相互借鉴和发展。

通过对比分析中韩两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和发展趋势,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和借鉴,促进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与创新,为未来的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有益参考。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目前,关于中韩两国现代文学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仍然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

中国与韩国社会阶级意识的比较研究

中国与韩国社会阶级意识的比较研究

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5期中国与韩国社会阶级意识的比较研究李炜Abstract:Basing on a comparison of social survey data came from the studies of social classes and stratification both in Korea and China,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differences in social class structure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and points out that social structure in Korea is more advanced than China in the modernization orientation as well as the class consciousness of its social members is more suite to their own objective class positions.Chinese society is just in transformation period and still lacks of a common discourse for expressing class me mber.s consciousness.In a la ter-developed country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class formation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is the choice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by the guiding states.中国与韩国比邻相居,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中韩两国现代文学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比较

中韩两国现代文学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比较

中韩两国现代文学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比较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不同风格的作品呈现在人们面前。

其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在中韩两国文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将现实主义与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的文学形式,它关注社会的现实问题,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的命运,同时强调社会主义价值观。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了顶峰,在韩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中韩两国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方面,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下面对两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异同。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内涵中韩两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注重的是社会的现实问题,例如阶级斗争、生产生活等。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更多地呈现革命、斗争等主题,而韩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则更多地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和斗争。

二、作品内容及表现风格中韩两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作品内容存在一定的异同。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更多地关注革命、斗争等主题,对于农村和城市社会的问题以及现代性的问题深入挖掘,作品多呈现出壮丽、高亢的气氛。

而韩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则更多地关注普通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小事,作品也更加真实细腻,营造出自然、亲切的气氛。

两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表现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的作品更加注重社会矛盾的冲突和解决,强调救赎和愿景;而韩国的作品则更注重情感细节和角色的刻画,由此呈现出更加平和、温暖的情感氛围。

三、文学互动与交流中韩两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之间也存在一些互动和交流,例如韩国作家金东浩在1952年访问中国时结识了鲁迅,并向其请教了写作的心得,鲁迅也给予了积极的指导和鼓励。

此外,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有很多共同点,例如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韩国的文艺复兴运动都是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和汲取。

综上所述,中韩两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在思想内涵、作品内容及表现风格、文学互动和交流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异同,这也反映了两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特殊性。

中日韩三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对比研究

中日韩三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对比研究

中日韩三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对比研究金益基林明鲜【内容摘要】东亚的中国、韩国和日本在地理位置上是紧密相关的,除了地理上的相近外,这三个国家还共同拥有很多社会、文化上的相似点。

虽然有很多的相似点,三个国家还是存在着不少的差异。

本文要探讨的是中国、韩国和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比较问题。

就这个主题而言,本文旨在说明三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人口转型的趋势。

之后,本文将根据这三个东亚国家经历的相似点和异同点讨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韩国;日本;老龄化【作者简介】金益基,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博士,韩国东国大学教授;林明鲜,名古屋大学社会学博士,山东工商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教授。

同属东亚国家的中国、韩国和日本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既相连又相邻。

除了地理上的相连相近外,这三个国家在社会、文化上还有诸多相似之处,不仅如此它们更拥有一些共同之处(Sodei,1996)。

第一,他们同属于儒家文化圈或者说是中国文化圈。

这三个国家的人民曾经而且现在还部分使用着相同的汉字,尽管这些文字在这三个国家间的发音和所表达的意义往往有时不尽相同。

和中国国土相连的韩国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响,其后,儒家思想在隋唐时期又通过朝鲜半岛传入了日本。

在儒家思想影响下,这三个国家都实行了父权制的家庭制度,承袭崇拜祖先和男性支配女性的传统。

孝道是儒家思想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一点与西方国家是不同的。

虽说儒家思想对这三个国家的影响从时间早晚、程度深浅上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当今“全球化”浪潮的趋势下这三个国家仍不同程度地保持着儒家的传统文化。

第二,这三个国家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人口转型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

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在16年的时间里下降了一半,从1947年的4.54下降到了1963年的2.22;韩国的人口出生率1960年为6.0,1975年为2.92,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就下降了一半;而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速度更快,从1965年的6.06到1976年的3.32,十年时间几乎就下降了一半,到1980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了2.55。

中韩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

中韩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

中韩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摘要:有比较,才会有鉴别。

前期的经济建设肯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最近又提出了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有必要了解国内外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验。

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关键词: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企业集团产业政策1.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计划和市场要结合,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学术界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国家垄断的凯恩斯资本主义(宏观调控)市场经济。

1.1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1 分配收入。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收入高低和盈亏状况首先取决于市场价格,价格高低决定着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利益。

1.1.2 传递信息。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向商品生产者传递经济信息,价格上升表示供不应求,反之则供过于求,生产者可根据价格信息自主调节生产。

1.1.3 刺激生产。

市场在分配收入和传递信息的同时,又可以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从而推动生产的不断发展。

1.1.4 调节供求。

供求平衡,各部门的生产比例得到合理分配,资源配置实现合理化。

1.2 市场经济具有以下普遍特征: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

市场主体不管是人还是企业,必须具有独立的产权,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

市场经济是平等经济。

由于价值规律作用,商品交换只能在等价的基础上进行。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生产者都力图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然存在竞争。

论韩国的现代化历程

论韩国的现代化历程

论韩国的现代化历程王青兰(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朝鲜语(中韩经贸关系方向),121601124)摘要:在中韩两国经济贸易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探讨战后韩国经济增长的过程及其原因,特别是60年代初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方方面面,深入分析导致韩国成功的各种国内外有利因素,从经济要素与非经济要素;政府的主体干预作用与企业的主力军作用;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计划指导;经济立法;市场的开拓与发育;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企业管理等进行多维的深层分析。

关键词:“指导的资本主义”;儒教;殖民地;政府干预;“官僚威权主义”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间的交往源远流长。

韩国经济的起飞时在六十年代初开始的,他的是时序是“先政治变化,后经济发展”。

从1962年韩国政府开始实施第一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起,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努力,就是一个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的穷国实现了工业化,变成了一个令人艳羡的新兴国家。

韩国在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方面的巨大成功理所当然的引起了世人瞩目。

世界上包括经济发达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认真研究韩国发展经济的经验.一、韩国的经济背景韩国经济是由韩国人民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构成.朝鲜半岛的地理政治位置、气候和自然资源是一些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它们影响着韩国经济的基本进程。

韩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方向也是由韩国人民自己决定。

盛田昭夫先生曾这样形容日本资源的贫乏——除了水之外,这片土地几乎不出产任何原料,而且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土地时可耕地——这几乎也是对韩国资源贫乏状况的描述。

韩国和日本一样,大多数矿产资源,如石油、铁矿石、铜、金、银等都依赖国外,而这些矿产对工业化又极为重要。

如果要把韩国同日本加以比较的话,那么,在资源的天赋方面,日本似乎还要比韩国幸运一些。

如日本人均土地比韩国多,日本的国土大体上和加利福尼亚相当,而韩国的国土面积只是日本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强。

由于日本只是一个岛国,因此有比韩国更为丰富的海洋资源。

中国朝鲜族与韩国韩民族风俗对比及在对韩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朝鲜族与韩国韩民族风俗对比及在对韩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朝鲜族与韩国韩民族风俗对比及在对韩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6-01T08:50:45.234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21年第1期作者:王炳媛[导读] 中国朝鲜族风俗与韩国韩民族风俗由同源文化发展而来,二者有极强的相似性,也有各自的独特性。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 133000摘要:中国朝鲜族在中国所形成的生产生活文化正在受到来自其母体文化韩国生活文化的影响,清楚认识本民族文化以及保护自身文化的独特性,成为朝鲜族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这种现实,本文从二者的饮食风俗、礼仪风俗方面进行阐述,论述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对于韩文化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中国朝鲜族;风俗差异性原因;文化教学应用一、中国朝鲜族与韩国韩民族渊源“中国朝鲜族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概念,是指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朝鲜族,而不是泛指居住在中国的一般朝鲜人。

”[1]中国朝鲜族是由朝鲜半岛迁入到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人。

早期主要迁入途径有两种,第一因为战争被动迁入中国的朝鲜俘虏。

第二由朝鲜半岛发配到中国为奴的人。

中国朝鲜族风俗与韩国韩民族风俗由同源文化发展而来,二者有极强的相似性,也有各自的独特性。

二、中国朝鲜族与韩国韩民族风俗对比中国朝鲜族的饮食结构与韩国韩民族相似。

可分为主食和副食。

朝鲜族主食以米饭、糕、粥为主,迁入中国的朝鲜族逐渐学会了制作并食用面食,而韩民族一直是以米饭为主食。

中国朝鲜族的辅食主要由泡菜、酱汤组成。

中国朝鲜族的泡菜同韩国韩民族相同,是每个家庭的必备品之一。

汤文化是饮食风俗的另一个重要体现。

中国朝鲜族的酱汤与韩国韩民族的砂锅酱汤十分相似,但口味做法均不同于韩民族的砂锅酱汤。

韩民族的饮食结构同样也是以主食和辅食为主,韩民族不喜食面食,一方面他没有食用面食的传统,长期以水稻种植为生,长期食用米饭以及用米制作成糕(米糕、打糕)。

另一方面食用西餐越来越普遍。

“泡菜也称辣白菜,是韩国饮食中最具特色的传统风味菜肴,几乎家家必备,每餐必食。

亚洲社会的发展与历史变化的比较

亚洲社会的发展与历史变化的比较

亚洲社会的发展与历史变化的比较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也是文化最丰富、社会最多元化的地区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亚洲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比较亚洲各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变化,以探讨其不同的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特点。

第一部分:历史变化的比较封建社会时期的亚洲国家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十分发达。

例如中国、印度、伊朗和韩国等国家都建立了大规模的封建社会和帝国。

然而,封建社会在近代经历了各种矛盾和危机,很多国家不得不迎来后现代化和现代化。

中国是亚洲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文化发展成为了一个十分复杂的体系,影响着其整个历史。

但在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中,文化和社会仍然经历了许多变化,并逐渐拥抱西方的文化、经济和政治模式。

今天的中国保留了中华文化的丰富遗产,也体现了现代文明的各种特征。

印度是亚洲另一个宏伟的古代文化,同样受到了近代化和现代化的影响。

封建社会之后,印度经历了宗教改革,从而发展出了其宗教哲学,如耆那教和佛教等。

印度也经历了不少社会和政治的转变,现在正以其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快速发展的技术而出名。

伊朗和解,也加入了现代化进程。

22年前,伊朗经历了伊斯兰革命,自1991年以来,经历了持续的内部和外部冲突。

然而,这些挑战并没有站在伊朗走向现代化道路的路上。

伊朗仍然保留着其古代和中世纪的文化遗产,并以其能源和全国经济在亚洲地区发挥重要作用。

韩国也是一个让人们叹为观止的国家,它是亚洲另一个具有古老文化的国家。

20世纪初,韩国成为了殖民地,经历了日本统治的苦难时期。

1948年,韩国真正走向了重新成为独立国家的道路。

现在,韩国成为了一个自主发展的现代经济体,全球化的科技制造成为了民族经济的一种新型态。

第二部分:社会变化的比较现代的亚洲社会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方面都发生了广泛的变化。

各国的经济状况、文化习惯、社会结构和政治情况将影响亚洲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中国的社会经历了十分显著的变化。

北京与美国、日本、韩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比较与借鉴

北京与美国、日本、韩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比较与借鉴

北京与美国、日本、韩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比较与借鉴发表时间:2010-02-24T16:37:58.030Z 来源:《今日财富》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谷军,彭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0)[导读] 目前,北京市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也得以大力发展,但也随之带来诸多问题。

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科研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校级重点课题。

批准号:2000xjz001.摘要:目前,北京市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也得以大力发展,但也随之带来诸多问题。

其中,以城乡收入差距最为突出,并已基本上成为中国独有的“特色”。

针对此问题,本文以北京现状为基点,通过分别对美国、日本、韩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发展过程以及政府是如何缩小其城乡收入差距的方法手段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学习和借鉴他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方法和经验教训。

关键词:美国;日本;韩国;城乡收入差距;对比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人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各种矛盾也不断显现。

其中以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最为突出。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中心,保持北京的稳定,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协调城乡发展,就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中。

笔者试图用对比分析法,以目前北京市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为基点,通过对美国、日本、韩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

一、北京、美国、日本、韩国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一)北京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在经济水平整体提高的情况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很大。

虽然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总量来看,北京市高于同期全国水平,但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仍然突出。

见附表1附表1 北京市城乡收入对照表年份城镇居民家庭每人每年现金收入(元)农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纯收入(元)城乡收入差距(元)城乡收入差距之比20041563871728466 2.18 20051765378609793 2.24 200622417862013797 2.60 200724576955915017 2.57 2008276781074716931 2.58 2009(1-10月份)223161174610570 1.90数据来源:北京统计信息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韩国社会比较摘要:《叶落长安》与韩剧《六个孩子》是诠释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韩国社会极佳的影片,通过这两部影片我们看到,在这一时期中国和韩国拥有很多相似之处。

如我们拥有一样的贫困,作为东亚文化我们拥有共同的重男轻女思想、共同的家庭伦理观和教育观。

但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和韩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韩国比我们率先脱掉贫困的帽子,成为现代化国家。

关键词:叶落长安;六个孩子
中图分类号:k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244-02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十分奇特而又重要的时代,2001年,法国后现代大师德里达说“60年代发生的事,动摇、改变了世界的根基”。

这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向第二次现代化过渡,中国则刚刚开始第一次现代化,第三世界很多国家正处于争取独立或确立发展模式阶段。

作为近邻的韩国和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拥有很多共同点。

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叶落长安》和韩国电视连续剧《六个孩子》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时期中国和韩国社会相似之处。

《叶落长安》可以称作“河南人的迁移史”,影片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后半期以白玉兰为代表的河南人如何克服生活的种种艰辛,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在长安奋斗的人生历程。

白玉兰为生活所迫,被迫嫁给了大她二十岁、并已有两个孩子的白老四,后两人又共同生育了五个
孩子。

白玉兰和她的七个孩子无论生活多么艰苦,这位母亲始终都充满希望地活着。

《六个孩子》则是韩国人上世纪60年代的奋斗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韩国一片萧条,人民都在逆境中挣扎求存。

一个生于显赫家庭的女孩,因为殖民解放后家道中落,而被迫下嫁一个贫穷的男人,谁知丈夫突然离世,第六个孩子在丈夫去世一百天后出生。

二十来岁的她刹那间成为一家七口的支柱,七口子的艰辛温馨生活亦由此展开。

这两部作品能让我们看到上一世纪60年代中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一、我们拥有同样的贫困。

20世纪60年代,中国和韩国拥有共同的贫困。

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中国经历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恶劣的自然天气加上各种虫灾病害造成粮食大幅减产,百姓们生活困难。

《叶落长安》中的白玉兰挺个大肚子在街上帮人家拉车赚钱,结果在拉车的时候发现自己丈夫白老四也在瞒着自己偷偷拉车。

《六个孩子》里则讲道母亲面对贫苦的生活,在丈夫的姐姐的劝说,被迫把小女儿卖给城内一对不能生育的院长夫妇,换来的却只是一包白米。

因为贫困,这一时期两国都面临着简单的物物交换。

老百姓生活非常清苦艰困,经常以物换物方式换取所需,《六个孩子》中大头妈等街坊以旧报纸及旧衣服换取糖果。

这一时期,因为现代科技还没有广泛运用农业领域,再加上这时商业尚未进入全球时代,很多国家都面临着贫困问题。

作为当时头号国家的美国在这一时期也同样面临这一难题,因此美国掀起了
向贫困宣战运动。

很多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面临的贫困化问题比美国要严重的多。

中国因为有庞大的人口和近代的屈辱与彷徨,面临的贫困化问题比美国尤为严重。

韩国的朴正熙于1961年5月16日发动政变,他领导韩国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大力推动韩国经济发展,与贫困宣战。

二、东亚文化中共同的重男轻女思想
通过这两部影片我们看到当时的中国与韩国都面临着重男轻女思想。

中韩两国都是传统的儒家国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两国在20世纪60年代仍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叶落长安》中白玉兰的儿子东京因为是男孩,获得了读书机会,比他大的姐姐莲花却因家庭贫困无法读书。

影片描写莲花因无法读书在屋子里面哭了起来,后来白玉兰终于凑够了钱终于让莲花去读书了,可是每当家里没有钱要交学费时,白玉兰就又不想让莲花上学了。

莲花因此曾经感慨过因为自己是女孩所以无法获得和弟弟妹妹同样的读书机会。

《六个孩子》也有类似的情节。

作为大哥的昌熙想放弃学业工作照顾家人,却被母亲和姑姑拒绝。

姑母却让作为家中老二的女儿淑熙放弃自己优异的学业,为其觅得一份假发厂的工作,淑熙不愿就此放弃学业,难过得整天饮泣。

这两部影片都描述了男孩才是家庭里的支撑这一思想。

三、东亚文化中共同的家庭伦理
通过这两部影片,我们看到这一时期中韩有共同的家庭伦理观念,都强调尊老爱幼。

在影片中,两位伟大又普通的母亲不辞劳苦
养育他们年幼子女,即使孩子犯错亦不离不弃、苦心教导。

两部影片都表达了为人父母者对子女的谅解与包容,亦道出了世间母爱的伟大。

《叶落长安》中的莲花虽然想读书,但是为了让自己的弟妹读书,还是放弃了读书,去帮自己的舅舅照看孩子。

《六个孩子》中的淑熙思前想后终于含泪牺牲学业到工厂,以让自己的弟妹和哥哥读书。

当母亲被迫把小女儿卖给城内一对不能生育夫妇换来一包白米养家,懂事大儿子和大女儿不忍与妹妹手足分离遂冒险潜入医院把妹妹带回家中,此举触动了母亲,她决定要咬紧牙关守护着这个家每个孩子。

这两部影片让我们看到了浓浓的家庭温馨气息,即使是面临温饱无法解决,我们仍能看到普通家庭里的温暖。

这两部影片都描述了东亚文化中的邻里互助。

《叶落长安》中梁大爷花了五十块钱买了一块上好的木料做风箱,第二天他去集市上的时候看见跟自己买的一摸一样的木料才二三十块钱,他心里面生气的不行。

梁大爷回去之后找了卖给他木料的的邻居老宁,他说这才两天自己就赔了二十多块钱,但是老宁媳妇说那是行情的事,跟自己没有关系,梁大爷吃了个哑巴亏回到了家里面。

他心里面窝火犯起了旧病,白玉兰找到了老宁,老宁决定退给梁大爷四十块钱,玉兰自己再贴十块钱,让老宁把木头给退了,解决了梁大爷的心痛病,邻里间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

《六个孩子》中李母看到房客真实拿着新婚所穿的新皮鞋及衣服去当铺典当,以换取金钱缴交电费,李母知道真相后,坚决不肯收下。

另一房客张太太看到美发店需要人帮忙送牛奶,急赶回来通知真实,为人泼辣的张太太,显示
了她心地善良的一面。

四、东亚社会极其重视教育
这两部影片都反映了东亚文化对教育的重视。

《叶落长安》中的白玉兰再苦也要让孩子读书,《六个孩子》中的李母也是想尽办法为子女凑学费,让子女获得读书机会。

传统的儒家社会一直重视教育,将其放在治国治民的首要位置,通过教育培养士、君子和成才,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一思想深入中国和韩国老百姓心里。

60年代的韩国朴正熙政权受传统影响也十分重视教育,科技教育在高等院校得到发展。

1963年,韩国《工业化教育推动法》出台,朴正熙竭力强调教育促进经济发展,1968年公布了《国民教育宪章》,该宪章要求大家发扬祖辈的优良传统,以自信的姿态出现,并以此为对人类的共同繁荣作贡献。

韩国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汉江奇迹”的出现。

20世纪60年代,对于中国和韩国一样我们拥有共同的贫穷,但是正是在这一时期,由于所采取的措施,走的道路不同,以至于韩国率先脱掉贫困的帽子,成为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金焕利,苏慧云.韩国60-90年代的教育改革简况[j].国际观察,1994,(01).
[2]王庆安.美国20世纪60年代反贫困运动及其影响[j].历史教学问题,2010,(06).
[3]郑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世界与中国(上)[j].百年潮,
2004,(6).
[4]郑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世界与中国(下)[j].百年潮,200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