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教学策略调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教学策略

调研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是培养师范专业学生信息化教学能力,适应信息社会下未来教师角色的必经之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西北师范大学)也于2008年9月首次面向3个学院、16个公共教学班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由于课程首次开设,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如何来上”、“如何上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等问题也就凸显出来,并且由于授课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改变,任课教师是否能够适应,他的教学行为又有怎样的变化?当然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任课教师教学策略的问题,因此,我们研究小组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任课教师教学策略展开了相关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任课教师教学策略的个案追踪,分别从学生的学习期望调查、教学流程、教学类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课堂互动质量六个个方面,分析出教师教学策略的特点及变化,以期总结出较为合理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教学策略,并为课程今后的开展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与启示。

三、研究的过程

(一)确定研究对象

我们任意选取三位任课教师及所在班级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三位教师分别用A、B、C 代替,三位教师所在班级分别为A班、B班、C班)。由于16个公共教学班均来自历史、数学、英语等非教学技术学专业,并且都为全日制本科三年级,所以我们默认为三个研究班级的教育技术水平是相同的。

(二)制定研究思路

要对A、B、C三位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比较,我们首先得对“教学策略”进行界定。乌美娜教授在其主编的《教学设计》中认为,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类型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三)收集研究数据

我们对A、B、C三位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了近十周的课堂观察,分别以模块为单位(共四个模块,分别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情境教学法》、《概念图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记录下了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A、B、C三位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了全程追踪(且利用摄像机拍摄),并利用田野日志的方式记录下了整节上课过程。另外,我们采用S-T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课堂录像的采样分析,定量、客观的描述了A、B、C 教师的课堂教学类型。对于课堂互动质量的研究,我们采用了目前较为成熟的、课堂互动质量量化分析的方法——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简称FIAS)。

图2 研究导航图(以一个教学内容模块为单位)

四、研究的结果

(一)学生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认识与态度

教育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认识和理解的时候

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本学期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在西北师范大学是首次开设,为了了解学生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认识情况,我们在课程开设初期采取了座谈访问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主要设计了以下5个问题:

(1)您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技术?

(2)您认为对于咱们师范生而言,是否有必要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3)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学习,就您个人而言最想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4)您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应该讲授什么方面的内容?

(5)您以前是否在MOODLE平台上进行过学习?您认为基于MOODLE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形式如何?

我们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于问卷和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图1 学生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习内容的期望通过座谈访问我们发现,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很少有学生能说出它的具体内涵,只是模糊的认为应该是“讲授和计算机有关的知识”,更有甚者认为是“讲授如何制作课件的课程”;学生普遍认为这个课程的开始是必要而且有意义的,认为在这个信息时代,学生有必要掌握一些信息技术来应用于以后的教学过程,但是认为一周两个课时的时间太少,教师讲授的内容过多,所以上课总有赶时间的感觉,总觉得“教师讲的太仓促,没有时间仔细消化”;

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习目标和内容的看法学生的态度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上:(1)学生普遍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就是一门学习技术的课程,应该主要讲授课件的制作、各种软件工具的使用等技术性知识,而对于一些理论概念性的知识,没有必要涉及,因为“这些离个人的需求相差很远”而且“枯燥乏味”;

(2)部分同学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也需要一定能够的理论讲授,但应该与具体是实践过程结合起来,应该“以某种案例来讲,具体怎么设计一节课,从而包括的整个知识模块的知识点,最后给大家一些练习的时间来巩固知识内容”;

通过随机抽样的学生座谈访问我们发现,很少有学生在MOODLE平台上进行过学习,而对于这种学习的方式,他们并不认同,主要原因是“平台总是打不开,登陆麻烦,几乎不知道平台上有什么资源”。而这主要跟平台的服务器硬件配备有关。

(二)教师讲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流程分析

“对于首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到底应该如何讲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直接进入教学现场,选择A,B,C三位教师的课堂进行为期半学期的全程跟踪,参与式观察日常课堂的学习活动,并采用田野观察日志的方式进行记录。田野观察是被用来泛指研究者深入被研究对象的实际生活领域,研究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行为模式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可以客观的记录一节课的流程。我们以“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块的内容为例,列出A 教师的教学流程:(见图3)

通过田野日志的记录观察,我们发现,对于教师授课的教学流程方面,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 课程讲授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 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资源的利用

3. 形成性评价的运用

(三)《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堂类型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形式,我们对于每个模块的授课过程进行了全程追踪(且利用摄像机拍摄),并运用S-T分析软件分析了课堂教学类型。

以B,C教师的“情景化教学法”模块第一次课堂讲授为例,进行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