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概括”与“提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概括”与“提炼”
摘要:“概括”与“提炼”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
笔者认为,它们确实是两个关键词。
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概括”与“提炼”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概括提炼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我的读书经验》中写到:“我的读书经验有四点:(1)精其选;(2)解其词;(3)知其意;(4)明其理。
”一语道出了读书的精要。
新课标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就要努力培养学生“概括”与“提炼”的能力,否则,就不能算是学会了语文。
一、“概括”与“提炼”:高效读书的方法
古人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即书不能把要写的都写完,读书的就是把字都认全了,话都读懂了,也未必真能知道写书人的意思。
所以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读诗要弄清“弦外音、味外味”,这就是要求学会“概括”与“提炼”。
教过几年语文的老师,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篇文章读了好几遍,问学生这篇文章写的什么,请说出主要意思,许多学生一脸茫然,就是能说,也是东拉西扯,不着边际,不能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关键。
造成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
传统语文教学,老师只注意讲,只要讲得精彩,就是一堂好课,而老师讲的大多是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是考点,就反复强调,要学生背现成的答案,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产生了依赖性,自己的灵性和创造潜能,被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
挤得没有立锥之地,读书只是随口出声,没有带进自己的思想,也没有投入自己的情感。
要让学生能够高效读书,首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视读书为乐事,让作者的感情和学生的心灵发生碰撞,撞出火花。
教师在方法上要加以指点,比如抓关键词、关键句,透过文字的表面洞察作者的意图,启迪自己的睿智,探索文章的主旨等。
一言以蔽之,就是让学生用心读,读出自己的心得。
二、“概括”与“提炼”:准确答题的窍门
审时度势,与学生命运直接挂钩的要数答题,平时考试,决定学生的名次,中考决定学生的命运。
学会准确答题,很有必要,但真要做到准确答题,却又十分困难,通过阅卷,笔者掌握了第一手材料,阅读题内容多,要回答的内容也不少,不少学生,回答问题写了不少,密密麻麻,可要在里面找几个起作用的词,却又难上加难,会答题的同学,写字不多,一语中的,自然可以获得高分。
他们的窍门在于善于“概括”与“提炼”。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要让学生学会答题,必须教方法。
一要会捕捉阅读内容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一般的问题,肯定在阅读段中有显性的或隐性的答案,必须像平时读书一样,善于圈点勾画,把答案锁定在作的记号之内;二是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只要没有字数要求),能用最精炼的话解决问题,不能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三是遇到“谈感受”之类的题,无标
准答案,但有答案标准,要会锤炼几句掷地有声的话,切中要害,打动阅卷老师。
这当然要求具有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四要注意心理调试,考试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平时语文成绩好的,为了追求答案的完美,往往喜欢多费笔墨,把简单的答案复杂化,而成绩不好的同学,反正无所谓,当答则答,绝不多写一字,更容易赢得阅卷老师的亲睐,这也难怪,高温下,密室中,时间紧,任务重,一天头昏脑胀,谁能全保“吹尽黄沙始得金”呢?因此,学生答题,必须学会“概括”与“提炼”。
三、“概括”与“提炼”:快速作文的途径
作文教学走过的是一条“曲径通幽”之路,从命题作文到半命题作文,再到话题作文,目前又兴起新概念作文。
看起来,是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一展文采。
一接触到实际,却发现不尽然。
就说话题作文吧,“亲情”应该是要写多少,就能写多少的话题,可真正写起来,除了部分同学能写自己的爷爷奶奶之外,其余的写的是别人的爷爷奶奶,明明他住的是土房,却有一个宽宽的阳台,明明他爷爷是种地的,在他的笔下,却变成了一个退休干部,在阳台上浇花。
试想,如果没有现在的“优秀作文”一类的书刊铺天盖地的袭来,那我们学生的笔下不知道要出现多少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人在社会中生活,我们提倡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搜集素材,整理信息,闲时备急时用,这样到关键时刻才不会束手无策,捉襟见肘。
学生哪怕局促校园之中,但也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校园也有生活,也有写不完的故事,放假回家,出门旅游,上山砍柴,下河洗澡,
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导致这样,无非是缺少心眼,对周围的人和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能从身边的人与事中“概括”与“提炼”出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如果能改变这一现状,作文教学就会脱离
尴尬的境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概括”与“提炼”是快速作文的一条途径。
四、“概括”与“提炼”:审视社会的能力
大千世界,千变万化,无奇不有。
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寄托某种感情,提供某些思考,他们当然对生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对社会具有猛烈的穿透力,要赞就赞它个天宽地阔,要斥就斥它个人仰马翻,是胸怀的坦露,是情感的渲泄,为我们带来了阅读的愉悦。
鲁迅希望雷峰塔倒掉,是因为雷峰塔是封建压迫制度的象征,下面压着一个追求爱情幸福的白娘子;朱自清描写背影,是因为父亲
的背影表现了爱子心切的感情,是一个特写镜头……他们都是善于从生活中“概括”与“提炼”的大手笔。
当然,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不是让他们都当作家,可是他们毕竟要走向生活, 走向社会,多一点“概括”与“提炼”的能力,才能辨别是非,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河北省晋州市槐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