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5 储层主要物性

合集下载

08 第三章-1-储层物性

08 第三章-1-储层物性

习惯上:有效孔隙度又简称为孔隙度。 习惯上:有效孔隙度又简称为孔隙度。
一般砂岩孔隙度变化在5 30 之间,多为10 30% 10— 一般砂岩孔隙度变化在5—30%之间,多为10 20%之间,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度一般小于5 20%之间,而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孔隙度一般小于5%。
莱复生将砂岩孔隙度分为5个等级: 莱复生将砂岩孔隙度分为 个等级: 个等级
四、储集层的类型: 储集层的类型:
碎屑岩储集层 储集层按岩石 类型可分为: 类型可分为: 碳酸盐岩储集层 其它杂类岩石储集层。 其它杂类岩石储集层。 其中,杂类岩石储集层主要指泥质岩、 其中 , 杂类岩石储集层主要指泥质岩、 硅质岩以 及岩浆岩和变质岩。 如没有地质外力作用, 及岩浆岩和变质岩 。 如没有地质外力作用 , 这类岩石 储集性能很差, 基本不能作为储集层, 储集性能很差 , 基本不能作为储集层 , 只有在各种各 样的地质外力作用下,如构造破坏、长期风化等改造 样的地质外力作用下 , 如构造破坏 、 下,这类岩石方可成为裂隙性储集层。 这类岩石方可成为裂隙性储集层。
度量岩石孔隙度发育程度的参数是孔隙度(或孔隙率): 度量岩石孔隙度发育程度的参数是孔隙度(或孔隙率): 孔隙度 总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孔隙度) 有效孔隙度(孔隙度) 所谓总孔隙度就是指岩石中的总孔隙和岩石总体积之 比。 Pt= VP /Vt*100% 其中, Pt:总孔隙度 其中, Vp总孔隙体积 Vt岩石总体积
自然界中,储集层的渗透非常复杂, 自然界中,储集层的渗透非常复杂,储集层内常有两 相甚三相( 相甚至三相(油、气、水)。岩石对其中每种相的渗透作 用与单相渗透有很大区别,为此提出了有效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和 用与单相渗透有很大区别,为此提出了有效渗透率和相对 渗透率的概念。 渗透率的概念。 的概念 所谓有效渗透率是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存在时, 所谓有效渗透率是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存在时 , 岩石对其中每一相流体的渗透率。并分别用KO、Kg、Kw 岩石对其中每一相流体的渗透率。并分别用K 、 表示油、 表示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 水的有效渗透率. 而把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 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并分别以K 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并分别以Kg /K、 表示气、 水的相对渗透率。 /K、KO/K、Kw/K表示气、油、水的相对渗透率。

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及开发过程中的变化

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及开发过程中的变化

储层的敏感性特征及开发过程中的变化摘要:由于储层岩石和流体的性质,储层往往存在多种敏感性,即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应力敏感性和温度敏感性等七种敏感性。

不同的敏感性产生的条件和产生的影响都有各自的特点。

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研究分析了储层的敏感性特征。

即:粘土矿物的敏感性;储层敏感性特征;储层敏感性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希望能给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指导合理的生产。

关键词:粘土矿物;储层;敏感性1.粘土矿物的敏感性特征随着对储层研究进一步加深,除了进行常规的空隙结构和空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的研究外,还必须对储层岩心进行敏感性分析,以确定储层与入井工作液接触时,可能产生的潜在危险和对储层可能造成伤害的程度。

由于各种敏感性多来至于砂岩中粘土矿物,因此它们的矿物组成、含量、分布以及在空隙中的产出状态等将直接影响储层的各种敏感性。

1.1 粘土含量在粒度分析中粒径小于5um者皆称为粘土,其含量即为粘土总含量。

当粘土矿物含量在1%~5%时,则是较好的油气层,粘土矿物超过10%的一般为较差的油气层[1]。

1.2 粘土矿物类型粘土矿物的类型较多,常见的有蒙皂石、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以及它们的混层粘土[2]。

粘土矿物的类型和含量与物源、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阶段有关。

不同类型的粘土矿物对流体的敏感性不同,因此要分别测定不同储集层出现的粘土矿物类型,以及各类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

目前多彩采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粘土矿物。

常见粘土矿物及其敏感性如表1所示。

1.3 粘土矿物的产状粘土矿物的产状对储层内油气运动影响较大,其产状一般分为散状(充填式)、薄层状(衬底状)和搭桥状[1]。

在三种粘土矿物类型中,以分散式储渗条件最好;薄层式次之;搭桥式由于孔喉变窄变小,其储渗条件最差。

除此之外,还有高岭石叠片状,伊/蒙混层的絮凝状等,而且集中粘土矿物的产状类型也不是单一出现的,有时是以某种类型为主,与其它几种类型共存。

储层基本性质

储层基本性质
层岩石的储集空间中,油、气、水饱和度的分布亦 将随之变化,即含油、含气饱和度逐渐降低、含水 饱度逐渐升高。此时测得的含油饱和度称为目前含 油饱和度,也可称之为某时刻的剩余油饱和度,即
剩余在油层中石油体积占油层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
残余油饱和度
当油藏能量枯竭,不能够继续产出工业油流的时候,仍留
的必要条件。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
孔隙空间
指储集岩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空间,是储集流 体的场所,也称为储集空间。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
孔隙空间的大小
据孔隙大小及其对流体的作用,将孔隙空间划分为: 超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大于0.5mm,或裂缝宽度大于 0.25mm。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服从静水力学 的一般规律。岩石中一些大的裂缝、溶洞及未胶结砂岩孔 隙,大部分属此种类型。 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之间,或裂缝宽 度介于0.25—0.0001mm之间。只有当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 时,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岩石中的微裂缝和一般砂岩中 的孔隙多属于这种类型。 微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小于0.0002mm,裂缝宽度小于 0.0001mm。流体不能在其中流动。粘土岩和致密页岩一般 属此种孔隙。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
达西定律
单位时间内通过岩石截面积的液体流量与压力差 和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与液体通过岩石的长度 以及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通常以干燥空气或氮气为流体,测定岩石的绝 对渗透率。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
渗透率的测定方法 直接测定法:利用储层岩样在实验室中用各种渗透
率测定仪直接进行测定。一般先将岩样抽提、洗净、
徐守余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年7月
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

1.储层基本特征

1.储层基本特征
B、胶结物
直接从粒间溶液中沉淀出来的化学沉淀物。
碳酸盐类:方解石、白云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菱铁矿 硅质类:石英、玉髓和蛋白石 粘土类: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等 硫酸盐类:石膏、硬石膏、天青石、重晶石 沸石类:方沸石、浊沸石、柱沸石、杆沸石、丝光沸石和光沸石 铁质类: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
二、不同类型储层基本特征
1、碎屑岩储层
世界:油气储量约占总储量的50% 我国:油气储量约占总储量的90%以上
(1)岩性类型:砾岩、砂岩、粉砂岩、火山碎屑岩
(2)结构特征:碎屑颗粒、填隙物、储集空间(流体充填) •颗粒:颗粒本身特征+分选性+排列方式→储集空间的基本格架 •填隙物:填隙物本身特征+胶结方式→使储集空间复杂化
都可以包含多个碎屑颗粒。由成岩、后生期的重结晶作用形成。方解石、 石膏、沸石等易形成这种胶结
•自生加大结构:硅质胶结物围绕石英颗粒生长,二者成分相同,而且表现
完全一致的光性方位。即在正交光下,颗粒与自生加大边同时消光;在单 偏光下,借助原碎屑颗粒边缘的粘土薄膜可以辨别颗粒的轮廓。形成于成 岩或后生期。多见于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中,有时长石也可以发生次生加 大现象
其它岩类储层(火成岩、变质岩、泥岩)
按物性分:孔隙度→高孔储层、中孔储层、低孔储层
渗透率→高渗储层、中渗储层、低渗储层 孔隙度、渗透率→高孔高渗、高孔中渗、中孔高渗、中孔中渗
中孔低渗、低孔高渗、低孔中渗、低孔低渗
按储集空间类型分:孔隙型、裂缝型、孔缝型、缝洞型、孔洞型
孔缝洞复合型
按流体性质分:常规油储层、稠油储层、天然气储层
被这些孔道所连通的孔隙中的水。
Swirr影响因素: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流体性质、油气运移时水动力条件

储层物性特征

储层物性特征

地区层位 砂体类型 砂岩累厚 孔隙度 渗透率 伊 盟地 区西部 东 部西缘逆冲带天环北段陕北中段陕北南段渭北晋西4.3 储层物性特征争论区石炭~二叠系砂岩储层属于一套低渗、特低渗透致密型、非均质性格外强的储集层。

孔隙度一般<1%~21%,渗透率<0.01×10-3μm 2~561×10-3μm 2 之间,争论区南北,东西都具有很明显的差异。

不同的区块,不同的沉积相带, 储集物性差异较大(表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各地区、不同沉积相带物性统计表 表5(m) 〔%〕 〔×10-3μm 2〕 下石盒子组 河道砂体 60~150 7~13 0.3~1.3 山西组 冲积扇砂体 20~80 5.5~8.0 0.1~0.6 太原组 扇三角洲砂体 40~90 6~11 0.1~0.4下石盒子组 河道砂体40~1008~20>0.6 山西组 冲积扇砂体 25~55 6~10 0.3~2.5 太原组 扇三角洲砂体 10~30 5~10 0.1~1.0 上石盒子组 湖泊三角洲砂体50~80 12~16 6.9 下石盒子组 河道砂体50~70 6~16 6.6 山西组 河道、分流河道砂体20~80 4~12 5.0 太原组 扇三角洲砂体 60~90 7~12 15.0 下石盒子组 扇三角洲砂体 50~60 5~8 0.3~2.8 山西组 近海三角洲砂体20~30 2~4 0.1~0.8 太原组 潮坪砂坝10~20 2~3 0.1~3.0 下石盒子组 河道砂体、分流河道砂体 40~80 6~11 0.3~2.0 山西组 分流河道砂体、河口砂坝 30~50 4.5~8.0 0.15~1.3 太原组 潮夕砂坪、障壁砂坝 10~20 5~10 0.25~2.0 下石盒子组 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 40~70 5~10 0.4~2.0 山西组 湖泊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25~50 4~8 0.15~0.12 太原组 三角洲前缘砂体 5~25 5~90.2~1.5 本溪组 河口坝砂体 0~10上石盒子组 浅湖三角洲砂体 30~50 4~6 0.1~0.6 下石盒子组 浅湖三角洲砂体 15~35 5~7 0.1~0.35 山西组 浅湖三角洲砂体 10~25 3~7 0.1~0.15 太原组 宾浅海障壁砂体 10~30 1.24 <0.01 下石盒子组 河道、三角洲砂体 30~70 / / 山西组 河道、三角洲砂体 30~50 //太原组 三角洲浅海砂体 10~15/ /本溪组海相三角洲、潮坪砂体4~8 6~1013.09〔据杨俊杰,2023年〕4.3.1 佳县—米脂地区:盒7孔隙度分布区间主要在6%~12%,平均8.9%, 渗透率分布区间〔0.1~0.5〕×10-3μm 2,平均0.18×10-3μm 2;盒8上部储层孔隙度分布区间4%~8%,平均6.21%,渗透率主要分布区间〔 0.1~0.2〕×10-3μm 2, 平均0.17×10-3μm 2;盒8下部砂岩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于 6%~10%之间,平均7.2%,渗透率主要分布区间〔0.2~0.5〕×10-3μm 2,平均0.3×10-3μm 2;山1孔隙度主要分布区间<4%~6%之间,平均4.97%,渗透率〔0.1~0.2〕×10-3μm 2,平均0.15×10-3μm 2;山2砂岩储层孔隙度主要介于4%~6%至8%~12%之间,平均6.41%,渗透率主要分布区间〔 0.2~0.5〕×10-3μm2,平均0.21×10-3μm2,盒8下、山2 砂体物性好于其它层位。

油田储层物性变化

油田储层物性变化

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性质变化的机理和进本规律班级:石工10-9班姓名:林鑫学号:2010022116 对于大多数油田来说,随着开发的进行,注水量的增加,油田储层的性质也随着变化,大多数情况是储层物性变差,以下,主要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储层岩性、原油性质和润湿性变化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孔隙度在油田开发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注入水的冲刷下,中高渗储层水洗后,孔道内的衬边粘土矿物多被冲刷掉,孔道增大,且连通性能变好,发生了增渗速敏,尤其是“大孔道”在注水开发中变得越来越大, 相应地储层( 尤其是高渗储层)的渗透率增高,从而加剧了注入水的“水窜”,影响油藏的开发效果。

另一方面, 一些泥质含量较高的砂体,孔隙大小一般未发生变化, 甚至有缩小趋势。

在实际条件下,注水井与产出井之间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流体的流动速度不同及岩性的差异,不同岩石中的微粒对注入速度增加的反应不同,有的反应甚微,则岩石对流动速度不敏感;有的岩石当流体流速增大时, 表现出渗透率明显下降。

因此,地层的渗透率变化是受岩性、注入速度等条件限制的,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这种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导致了储层非均质性的加重,加大了储层开发的难度。

例如: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层为砂岩储层,泥质胶结为主,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砂岩中的胶结物不断被冲刷带出,胶结物含量逐渐减少。

开发初期颗粒表面及孔隙间充填较多的粘土矿物,到特高含水期,样品颗粒表面较干净,粒间的粘土矿物减少。

从不同含水期相同能量带的毛管压力曲线对比也可看出,由开发初期到特高含水期, 毛管压力曲线的门限压力减小,说明最大孔喉半径增大,随着最大孔喉半径增大,流体的流动能力增强,渗透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而沙二8层粒度细、孔喉细小、泥质含量高,随着油田注水开发,蒙脱石膨胀、高岭石被打碎等原因部分堵塞喉道,使得孔喉半径变得更小,导致了储层的渗透率降低。

储层岩性的变化对于储层岩性的变化主要从粘土矿物和岩石骨架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3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3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

在注水开发油田,含水百分数不断上升,其变化的含水饱
和度称之为自由水饱和度。 3 、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间的关系 关系较为密切。
四、岩石的比表面
1、概念 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颗粒的总表面积。是度量岩石颗粒 分散程度的物理参数。颗粒越细,比表面越大。 2、岩石比表面的计算
沙姆韦和伊格曼提出的沉积物的颗粒比表面积估算图
晶粒之间形成片状喉道。
(四)碳酸盐岩储集岩中的孔隙结构
捷奥多罗维奇根据孔隙的大小、形状和相互连通关系的分类: 1、孔隙空间由孔隙及相当于孤立的近乎狭窄的连通喉道组 成。
(2)孔隙空间的缩小部分为连通喉道,喉道变宽即成孔隙。
(3)孔隙由 细粒孔隙性 连通带所连

(4)孔隙系 统在白云岩
的主体或胶
(3)相对渗透率 饱和多相流体的岩石中,每一种或某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 率与该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二)碳酸盐岩的渗透率
1、碳酸盐岩总渗透率和渗透率贡献值
2、利用岩心资料计算裂隙渗透率
3、帕森斯的碳酸盐岩储集岩裂隙渗透率公式
(三)渗透率的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因素:粒度和分选,有正相关性。 研究资料:结晶石灰岩和白云岩的粒径大于0.5mm时,
二、砂岩储集岩的孔隙与喉道类型以及孔隙结构特征 (一)砂岩储集岩的孔隙类型 1、原生孔隙
是岩石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形成后没有遭受过溶蚀
或胶结等重大成岩作用的改造。 (1)粒间孔隙 发育于颗粒支撑碎屑岩的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具有孔 隙大、喉道较粗、连通性好以及储渗条件好的特征,是最重
要的有效储集孔隙类型。
分为3大类15种基本类型。
2、根据碳酸盐岩储渗条件的孔隙分类 主要考虑储层孔隙对流体的储集与渗滤影响,采用根据

油气田开发地质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考核试卷

油气田开发地质调查与评价技术方法考核试卷
A.地层的密度
B.地层的孔隙度
C.地层的岩性
D.地层的含水量
5.下列哪种方法不适用于油气藏评价()
A.试油试气
B.油藏工程
C.地质统计
D.生态调查
6.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不需要进行地质调查()
A.预探
B.评价
C.开发
D.生产
7.关于油气藏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确定油气藏的边界
B.估算油气藏的储量
8. ABCD
9. ABC
10. BCD
11. ABCD
12. ABC
13. ABCD
14. ABC
15. ABCD
16. ABCD
17. ABCD
18. ABC
19. ABC
20. ABCD
三、填空题
1. Φ
2. k
3. Vp
4. S_w
5. P_i
6.注水
7.地震勘探
8.地震解释
9. GIP
10.清洁生产
10.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技术与常规油气资源完全相同。()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油气田开发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2.描述油气藏评价的基本步骤,并说明每一步骤的重要性。
3.论述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其具体作用。
4.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说明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如何通过地质调查与评价来优化开发策略和提高油气藏的采收率。
C.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D.减少地下水污染
17.油气藏开发方案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储层物性
B.油气藏压力
C.经济可行性
D.环境影响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油气储层为地下...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油气储层为地下...

第一章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油气储层为地下深处多孔岩层,因此油气地下储集空间的特征——储层多孔介质的结构、性质决定了油藏的赋存特点、油气的储存丰度与储量、油气井的产能,也决定了油藏开发的难易程度和最终效果。

研究和掌握储层物性是认识储层、评价储层、保护和改造储层的基础,是从事石油勘探、钻井、油田开发开采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

石油与天然气储层主要为沉积岩储集层,而沉积岩又分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表5—1)。

世界上主要含油气区的储集层多为碎屑岩储集层,它包括各种类型的砂岩、砾岩、砾砂岩以及泥岩。

碎屑岩储集层分布广、物性好,是主要的储层岩石。

碳酸盐岩储集层是另一类重要的油气储集层。

根据全球资料统计,以碳酸盐岩为储集层的油气储量,约占总储量的一半,油产量达到总产量的50%以上。

波斯湾盆地是世界碳酸盐岩油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我国也发现了一批碳酸盐岩油气藏。

实践向人们展示了在碳酸盐岩中寻找油气资源的广阔前景。

本篇将以碎屑岩(砂岩)、碳酸盐岩为主要研究对象。

表5—1储层岩石的分类与实例砂岩储层是由砂粒沉积并经胶结物胶结而成的多孔介质,颗粒固体物质构成骨架,颗粒之间存在的间隙为空隙或称孔隙。

本篇研究砂岩的粒度组成、比面等骨架性质,以及孔隙性、渗透性、饱和度、压缩性、热学性质、电学性质、放射性、声学特性等各种性质。

这些性质或参数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受钻井、开发开采作业的影响,储层敏感性(速敏、水敏、酸敏等)及其评价问题,也是本篇研究的一个内容。

第一节储层多孔介质的几何特性本章主要介绍储层岩石的颗粒粒度、孔隙性与流体饱和度等,这些都与多孔介质的几何特性有关。

§1 砂岩的构成砂岩是由性质不同、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砂粒经胶结物胶结而成的。

储层性质主要受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胶结物的成分、数量、性质以及胶结方式的影响。

地质师可以根据粒度分布参数和曲线判断沉积环境,油藏工程师可以根据粒度分布参数和曲线评价储层的优劣。

油层物理知识点总结

油层物理知识点总结

油层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油气储层的物理性质1.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是指岩石在外部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物理特征,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等。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储集能力和渗流性能。

孔隙度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空间所占的比例,其大小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储集能力。

渗透率是指流体在岩石中运移的能力,它受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孔隙结构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的形态和大小分布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岩石对流体的储集和运移能力。

孔隙连通性是指储层岩石孔隙之间的互相连接程度,对于流体的渗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包括油气的密度、粘度、饱和度、渗透率等。

油气的密度是指油气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它直接影响着油气在地下的运移和驱替过程。

粘度是指液体的内摩擦力,它直接影响着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能力。

饱和度是指储层岩石中的孔隙空间中含有流体的比例,它直接影响着储层中的流体储集能力。

渗透率是指储层流体在岩石孔隙中渗流的能力,它受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流体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3. 储层的物理模型储层的物理模型是指将储层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质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以便进行评价和预测储层的性质和行为。

常见的储层物理模型包括孔隙模型、细观模型、孔隙介质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储层的物理性质,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油层物理测井技术1. 测井装备和工具油层物理测井是研究储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性质的一种技术,主要通过在井孔中使用测井装备和工具来获取储层的物理数据。

常见的测井装备和工具包括γ射线测井仪、自感应测井仪、声波测井仪、电阻率测井仪等。

这些测井装备和工具可以在井孔中获取储层的物理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来分析和评价储层的性质。

2. 测井曲线及解释测井曲线是指通过测井仪器在井孔中获取的物理数据所绘制出来的曲线,主要包括γ射线曲线、自感应曲线、声波曲线、电阻率曲线等。

储层主要损害机理

储层主要损害机理

1 储层主要损害机理1.1 储层岩性、物性分析根据冷87 井、冷103 井、冷深85 井和冷科1 井等探井薄片鉴定报告和储层岩样的X2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可知该地区储层泥质含量为6 %~15 % ,粘土含量很高,为13 %~17 % ,蒙脱石含量为10 %~14 % ,伊/ 蒙间层矿物含量为4 %~9 %,伊/ 蒙间层矿物间层比为20 %~58 % ,属于水敏性较强的储层;由冷四 1 井压汞分析结果可知,该地区油气层孔喉半径为2100 ~13136 μm , 渗透率为( 0187 ~554160) ×10 - 3 μm2 ,孔隙度为719 %~2615 %。

基本上可将其定位为中孔中渗和中孔高渗的储层[1 ] 。

1.2 储层敏感性预测及损害机理诊断在缺少具有代表性的岩样和系统的储层岩性、物性资料的情况下,笔者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储层敏感性预测新方法,结合现场调研资料,针对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储层,对其 5 种敏感性潜在损害的程度进行了预测,其结果表明:1) 尽管储层中粘土矿物(即泥质) 含量较高,但由于其中非膨胀性的粘土矿物———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较低,因此因微粒运移导致的速敏损害较弱,储层速敏性为弱;2) 因蒙脱石和伊/ 蒙混层等水敏性粘土矿物含量较高,储层水敏性为中偏强,这一结果与岩石矿物组分分析的结果相吻合;3) 由于地层水矿化度较低,因此发生盐敏损害的危害性较小,储层盐敏性为弱;4) 绿泥石为含铁的粘土矿物,经验表明,储层中少量绿泥石的存在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盐酸酸敏性,储层具有中偏弱的盐酸酸敏性;5) 由于碱敏性矿物含量较低,因而储层碱敏性为中偏弱。

该地区钻井过程中,引起储层损害的主要因素为:(1)钻井液中固相颗粒的侵入;(2)粘土矿物水化膨胀和分散。

因此,必须尽力提高钻井液的抑制性和封堵性,特别是对保护储层暂堵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2 保护储层暂堵方案的优化设计2.1 优选暂堵剂颗粒尺寸分布的新方法理想充填的含义是:对于保护储层的钻井液,需要根据孔喉尺寸加入具有连续粒径序列分布的暂堵剂颗粒来有效地封堵储层中大小不等的各种孔喉,以及暂堵颗粒之间形成的孔隙。

(完整版)第三章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完整版)第三章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完整版)第三章储层岩⽯的物理性质第三章储层岩⽯的物理性质3-0 简介⽯油储集岩可能由粒散的疏松砂岩构成,也可能由⾮常致密坚硬的砂岩、⽯灰岩或⽩云岩构成。

岩⽯颗粒可能与⼤量的各种物质结合在⼀起,最常见的是硅⽯、⽅解⽯或粘⼟。

认识岩⽯的物理性质以及与烃类流体的相互关系,对于正确和评价油藏的动态是⼗分必要的。

岩⽯实验分析是确定油藏岩⽯性质的主要⽅法。

岩⼼是从油藏条件下采集的,这会引起相应的岩⼼体积、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的变化。

有时候还会引起地层的润湿性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岩⽯物性的影响可能很⼤,也可能很⼩。

主要取决于油层的特性和所研究物性参数,在实验⽅案中应考虑到这些变化。

有两⼤类岩⼼分析⽅法可以确定储集层岩⽯的物理性质。

⼀、常规岩⼼实验1、孔隙度2、渗透率3、饱和度⼆、特殊实验1、上覆岩⽯压⼒,2、⽑管压⼒,3、相对渗透率,4、润湿性,5、表⾯与界⾯张⼒。

上述岩⽯的物性参数对油藏⼯程计算必不可少,因为他们直接影响这烃类物质的数量和分布。

⽽且,当与流体性质结合起来后,还可以研究某⼀油藏流体的流动状态。

3-1 岩⽯的孔隙度岩⽯的孔隙度是衡量岩⽯孔隙储集流体(油⽓⽔)能⼒的重要参数。

⼀、孔隙度定义岩⽯的孔隙体积与岩⽯的总体积之⽐。

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特征体元和孔隙度:对多孔介质进⾏数学描述的基础定义是孔隙度。

定义多孔介质中某⼀点的孔隙度⾸先必须选取体元,这个体元不能太⼩,应当包括⾜够的有效孔隙数,⼜不能太⼤,以便能够代表介质的局部性质。

ii p U U U U M i ??=?→?)(lim)(0φ,)(lim )(M M M M '='→φφ称体积△U 0为多孔介质在数学点M 处的特征体元—多孔介质的质点。

这样的定义结果,使得多孔介质成为在每个点上均有孔隙度的连续函数。

若这样定义的孔隙度与空间位置⽆关,则称这种介质对孔隙度⽽⾔是均匀介质。

对于均匀介质,孔隙度的简单定义为:绝对孔隙度:V V V V V GP a -==φ有效孔隙度:VV V V V V nG eP --==φ孔隙度是标量,有线孔隙度、⾯孔隙度、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之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藏工程》期末复习资料三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藏工程》期末复习资料三
油藏工程复习资料
石工 07-5 班
第一章 1、油藏:油(气)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油气田: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内控制的油气藏的总和。 油藏工程: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商业价值的油田,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 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开发结束。油藏工 程是一门以油层物理和渗流力学为基础,进行油田开发设计和工程分析方法的综合性石油科学技术。 2、详探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所开展的工作、及其目的和任务(或成果) 。 解决的问题:1.以含油层系为基础的地质研究;2.储层特征及储层流体物性; 3. 储量估算; 4.天然能量评价; 5.生产能力 开展的工作:1.地震细测工作 4.开辟生产试验区 2.钻详探资料井(取心资料井) 5.基础井网布置 3 .油井试油和试采
石工 07-5 班
汽油比在构造高部位的井中不断升高,当气顶达到构造高部位井时,气油比将变得很高 采收率比溶解气驱大很多,为 20~40%,气顶驱比溶解气驱自喷时间更长 4.水压驱动(刚性水驱) 油层压力保持不变、 边底水或注入水推至油井后油井开始见水、 含水不断上升,产油量开始下降,但液量保持不变 生产汽油比等于原始溶解气油比。 4.水压驱动(弹性水驱) 当压力降到达边缘以后,油层压力将不断下降 若保持井底流压为常数,则产量将不断下降 由于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所以气油比等原始溶解气油比 5.重力驱动 油藏压力迅速下降 构造低部位的井气油比低,构造高部位的井的气油比将会增加 二次气顶形成于未饱和油藏中,直到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重力驱才发挥作用 产水量低或不产水,采收率变化范围大 6.刚性气驱 油藏压力保持不变 驱替前期气油比和产液量保持恒定 后期驱替前缘到达出口端后气油比上升,产液量下降

油藏描述

油藏描述
第一节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
第二节
储层主要物性的描述
一、孔隙度数学模型 二、渗透率模型 三、含油饱和度模型 四、测井资料标准化
一、孔隙度数学模型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地层孔隙度的解释模型与分析
方法,是构成当代测井定量解释技术中最成熟与最重
要的组成部分。 声波孔隙度测井、密度孔隙度测井的应用及其体 积模型的提出,给测井信息与地层孔隙度之间搭起一 个有效而简便的桥梁。
Δtf流体时差,可差为:
砂岩骨架时差, 可采用 184 160 144 us/m; us/m; us/m; 石灰岩骨架时差,可采用 白云岩骨架时差,可采用
Δt为测量的声波时差, us/m;
该公式对于孔隙度小于37%的地层适用
3.地层因素公式计算孔隙度 Raiga等人在重新处理Ramer等人的测井数据,得
b m f m
式中:ρ
b
为地层的体积密度 (g/cm3);
ρ f 为地层孔隙中流体的密度 (g/cm3);
ρ m 为地层岩石骨架的密度 (g/cm3)。
二、 渗透率模型
常用的渗透率解释模型主要有: 1.卡赞公式 K= C · 3/SA 式中:K 为渗透率(um2); C 为常数; 为孔隙度; SA 为岩石比面。
1.应用声波时差测井计算孔隙度方法 (1) 威利(Wyllie)公式 在固结且压实的砂岩地层中,主要考虑有效的粒
间孔隙,可用威利公式计算纯砂岩孔隙度
Δt Δt m Δt f Δt m
式中: 为孔隙度(%) t 为测量的砂岩地层声波时差值(us/m); tm 为砂岩骨架的声波时差(us/m);
2.双水模型
n
1 So
Ro S wb Rt 1 S wb

油层物理考前重点总结

油层物理考前重点总结

第一章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1储层烃类系统的相态储层流体物性天然气地层水原油的高压油气的溶解与分离储层流体的特点:(1)高温高压,且石油中溶解有大量的烃类气体(2)随温度、压力的变化,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同时会出现原油脱气、析蜡、地层水析盐或气体溶解等相态转化现象。

2烃类物质的组成是内因温度、压力是外因➢按流体的组成及相对密度的分类:(1)气藏:以干气CH4为主,含有少量乙烷、丙烷和丁烷。

➢(2)凝析气藏:含有甲烷到辛烷(C8)的烃类,在地下原始条件是气态,随着地层压力下降,或到地面后会凝析出液态烃。

➢(3)临界油气藏:有时也称为挥发性油藏。

其特点是含有较重的烃类。

➢(4)油藏:常分为带有气顶和无气顶的油藏,油藏中以液相烃为主。

不管有无气顶,油中都一定溶有气。

➢(5)重质油藏:又称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相对密度大是该类油藏的特点。

➢(6)沥青油砂矿:相对密度大于1.00,原油粘度大于10000(mPa·s)者。

3双组分体系相图的特点:从低收缩油、高收缩油、凝析气、湿气至干气,油气混合物的相图有如下变化:(1) 临界点从右向左转移,这一规律与双组分体系是一致的;(2) 相图面积逐渐变小,油的两相区较开阔,气的两相区较狭窄;(3) 等液量线由在露点附近密集转变为在泡点线附近密集4亨利定律的物理意义:温度一定,气体在单位体积液体中的溶解量与压力成正比适用条件分子结构差异大、不易互溶的气液体系单组分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

2.天然气在石油中的溶解及其影响因素①天然气的组成天然气中重质组分愈多,相对密度愈大,其在原油中的溶解度也愈大。

②石油的组成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同一种天然气在轻质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重质油中的溶解度。

③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天然气的溶解度下降④压力随着压力的升高,天然气的溶解度增大。

⑤脱气方式一次脱气测得的溶解度大,微分脱气小。

⑥在溶解过程中,天然气和石油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的大小,影响气体的溶解度。

储集层的物性参数~(doc)-下载

储集层的物性参数~(doc)-下载

第一节储集层的物性参数储集层的基本特征是具孔隙性和渗透性,其孔隙渗透性的好坏、分布规律是控制地下油气分布状况、油气储量及产量的主要因素。

一、储集层的孔隙性绝对孔隙度: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是衡量岩石孔隙的发育程度。

Pt=V p/V t*100%按岩石孔隙大小,有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三类。

1.超毛细管孔隙:直径>0.5mm,相应裂缝宽度>0.25mm,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2.毛细管孔隙:直径0.5~0.0002mm,裂缝宽度0.25~0.0001mm,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液体不能自由流动。

3. 微毛细管孔隙:直径<0.0002mm,裂缝宽度<0.0001mm,液体在非常高的剩余流体压力梯度下流动。

有效孔隙度:指彼此连通的,且在一般压力条件下,可以允许液体在其中流动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之和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Pe=V e/V t*100%二、渗透性渗透性:指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

对于储集层而言,指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的流动能力。

其大小遵循达西定律。

K即为岩石的渗透率,国际单位为μm2,常用单位为达西(D)。

国际单位:μ=1Pa.s △P=1Pa F=1m2 L=1m Q=1cm3/s则:K=1μm2常用单位:μ=1厘泊△P=1大气压F=1cm2 L=1cm Q=1cm3/s则:K=1D=1000md1D=0.987μm21D=987*10-6μm2绝对渗透率:单相液体充满岩石孔隙,液体不与岩石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测得的渗透率称为绝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油气水分别用Ko、Kg、Kw表示。

相对渗透率: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油气水分别表示为Ko/K、Kg/K、Kw/K。

天然气勘探开发地质建模与储量评估考核试卷

天然气勘探开发地质建模与储量评估考核试卷
C.天然气开发对生态的影响小于煤炭
D.天然气开发无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以下为其他题型,请按需自行添加)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天然气勘探开发中,以下哪些属于地质建模的主要任务?()
A.确定储层的空间分布
B.预测储层的物性参数
6.水平钻井技术可以提高气藏的可采储量。()
7.天然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温室气体排放。()
8.储层改造技术包括压裂和酸化处理两种方法。()
9.评估天然气储量时,P90、P50和P10的值总是递增的。()
10.任何情况下,天然气的开采都不需要考虑环境保护问题。()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D
4. D
5. C
6. B
7. D
8. C
9. B
10. A
11. D
12. B
13. D
14. D
15. B
16. D
17. D
18. A
19. D
20. C
二、多选题
1. ABD
2. ABCD
3. ABC
4. ABCD
5. ABC
6. ABCD
7. ABCD
8. ABCD
A.地下水污染
B.大气污染
C.土壤污染
D.噪音污染
14.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提高气藏的可采储量?()
A.水平钻井
B.多分支井
C.储层改造技术
D.气藏监测技术
15.在气藏管理中,以下哪些做法是合理的?()
A.定期进行生产数据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 为孔隙度(%)
a,b 为常数,根据关键井岩芯分析数据、
声波测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
2.Ramer公式计算孔隙度方法 Wyllie公式:认为孔隙度与声波时差之间是 线性关系,然而时间表明孔隙度与声波时差 之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Ramer等人提
出如下公式:
V Vm (1 ) V f
tf 为孔隙流体的声波时差(us/m)。
对于胶结疏松未压实的砂岩直接用该公式计算
会有较大误差,需进行压实校正:
Δt Δt ma 1 Δt f Δt ma C p
式中:Cp为压实系数; Cp= s/,为声波解释孔隙度(s)与岩芯
分析孔隙度的比值。
tma 为砂岩骨架的声波时差(us/m);
A3 式中:A0、Al、A2、A3 为经验系数。A1≈1.5;A2≈3.6。 A0、A3 取决于砂岩的胶结程度、孔隙度及岩石的润湿性。 A0 变化范围为0.18~0.36, 随胶结程度变弱和孔隙度增大而减小; A3 变化范围为0.08~0.30, 随胶结程度变弱和孔隙度增大及亲水性增强而增大。 A0 、A3 选值原则为: 高孔、疏松亲水砂岩地层:A0= 0.18,A3=0.18~0.20; 弱~中等胶结,高孔地层:A0= 0.30,A3=0.12~0.14; 中等胶结地层: A0= 0.36,A3=0.08~0.09; 亲水砂岩取A3上限,亲油砂岩取A3下限。 lg S wi A0 ( A1 lg M d A2 ) lg
1.阿尔奇公式:
(1-So)=[a · · w/(Rt · m)]1/n b R
式中:So 为原始含油饱和度(%); 为有效孔隙度(%); Rt 为测量的岩石电阻率(· m);
Rw 为地层水电阻率(· m);
a、b 为岩性系数; m 为孔隙度指数;
n 为饱和度指数。
2.双水模型
n
1 So
Ro S wb Rt 1 S wb
Rw Rwb a Ro m t S wb Rw (1 S wb ) Rwb 式中:t 为总孔隙度(%); Rt 为测量的岩石电阻率(· m); Rw 为地层水电阻率(· m); a 常数; m 胶结指数; Swb 粘土含水饱和度; Rwb 粘土含水电阻率(· m)。
一、孔隙度数学模型 二、束缚水饱和度模型 三、渗透率模型 四、含油饱和度模型 五、孔隙喉道半径中值的求取 六、储层基本物性特征的平面等值线图 七、储层主要物性的描述
一、孔隙度数学模型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地层孔隙度的解释模型与分析
方法,是构成当代测井定量解释技术中最成熟与最重
要的组成部分。 声波孔隙度测井、密度孔隙度测井的应用及其体 积模型的提出,给测井信息与地层孔隙度之间搭起一 个有效而简便的桥梁。
1.应用声波时差测井计算孔隙度方法-Wyllie公式
在固结且压实的砂岩地层中,主要考虑有效的粒
间孔隙,可用威利公式求解纯砂岩孔隙度:
Δt Δt ma Δt f Δt ma
式中: 为孔隙度(%)
t 为测量的砂岩地层声波时差值(us/m);
tma 为砂岩骨架的声波时差(us/m);
孔 隙 度 平 面 展 布 图
渗 透 率 平 面 展 布 图
饱 和 度 平 面 展 布 图
七、储层主要物性的描述
1.孔隙度 可由实验室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方法直接求得,
也可应用地球物理测井方法获得。应描述内容:
(1) 测定总孔隙度;即绝对孔隙度;
(2) 测定有效孔隙度;
(3) 进行实际岩压条件下与地面释压条件下孔 隙度差值校正; (4) 孔隙度分级。一般分五个等级。
式中:A——岩石的截面积
由达西公式描述的流量方程为
若认为二者的流量相等,则有
在这种情况下,岩石的孔隙度为:
代入上式经化简后得
式中: r 可视为岩石的平均孔隙喉道半径,
与孔隙喉道半径中值Rm近似。
由上式可以看出,岩石的渗透率数值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孔隙喉道半径的大小。将上式变形:
lg r=a lg(K/φ ) + lg b
此式表明,孔隙喉道半径中值与地层的渗透率
及孔隙度有直接关系。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这一
形式确定其系数。
例如对非团结的砂岩有下列相关方程:
lg Rm = 0.629 lg(K/φ ) - 1.324
六、储层基本物性特征的平面等值线图
编图方法:
1.利用已确定的各种物性参数的数学模型结 合测井资料,对各单砂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
该公式对于孔隙度小于37%的地层适用
3.地层因素公式计算孔隙度 Raiga等人在重新处理Ramer等人的测井数据,得到新
的统计规律,对Ramer模型进行了修改,忽略了第二
项,并将第一项中的指数作为经验系数:
V Vm (1 )
x
x
tm 1 t
式中:x称作岩性系数,其余参数的意义同前式 实践表明,该公式适用于孔隙度小于50%的地层。
tf 为孔隙流体的声波时差(us/m)。
在泥质含量较大的地层要做泥质校正:
Δt Δt ma Δt sh Δt ma 1 1 Vsh Δt f Δt ma C p Δt f Δt ma C p
式中:Vsh为泥质含量(%); tsh为纯泥岩的声波时差(us/m)。 可利用伽码测井资料求取泥质含量 Vsh G 在新地层取3.7,在老地层取2。
4.应用密度测井计算孔隙度方法
密度测井是测量地层孔隙度的有效测井
方法,其计算孔隙度的公式为:
b ma f ma
式中:ρ
b
为地层的体积密度 (g/cm3);
ρ f 为地层孔隙中流体的密度 (g/cm3);
ρ
ma
为地层岩石骨架的密度 (g/cm3)。
二、束缚水饱和度模型
1. 高、中孔隙度(≥20%)砂岩地层:
3.电阻率指数模型: 实验证明,含油气岩石的电阻率除了与地层水电阻 率、孔隙度、孔隙形状有关外,还与含油气饱和度及油 气在孔隙中的分布状况有关。 当地层岩性一定时,电阻 增大系数(电阻率指数I)只与含油气饱和度有关,公式为: Rt b I= —— = ————— Rw (1-So)n 式中:So 为原始含油饱和度(%); Rt 为测量的岩石电阻率(· m); Rw 为地层水电阻率(· m); b 为岩性系数; 0.6~1.4 n 为饱和度指数。 1.6~2.4
┌─────────┬──┬───┬───┬───┬──┐ │级 别 │特高│高 │中 │低 │特低│ ├─────────┼──┼───┼───┼───┼──┤ │有效孔隙度值(%)│>30│25~30│15~25│10~15│<10│ └─────────┴──┴───┴───┴───┴──┘
2.渗透率
应描述内容: (1) 测定水平渗透率及垂直渗透率,并建立两 者之间的关系。 (2) 沉积构造发育时应测定不同方向的水平渗 透率,并求得渗透率的各向异性。 (3) 渗透率分级,共分五级。 渗透率分级表
┌───────┬────┬──────┬────┬────┬───┐ │级 别 │特 高 │高 │中 │低 │特 低 │ ├───────┼────┼──────┼────┼────┼───┤ │K(10-3um2) │>2,000 │500~2,000 │100~500│10~100 │<10 │ └───────┴────┴──────┴────┴────┴───┘
3.流体饱和度 (1)用特殊方法(密闭或油基泥浆)取心井钻 取岩心直接测得原始含油、水饱和度; (2)研究饱和度与岩性、物性以及其他参数之 间的关系; (3)通过毛管压力资料计算油水饱和度; (4)研究饱和度沿生产层垂向上的变化,以确 定含油高度对油、水饱和度的影响。
4. 绘制储层主要物性图件
孔隙度平面展布图、
2.我国曾文冲等提出的以孔隙度、粒度中值为自变 量的经验关系式: lg K = D1+1.7 lg Md+ 7.1 lg lg Md = C0+C1 GR 式中:K 为渗透率; Md 为粒度中值; 为孔隙度; D1、C0、Cl 为常数。
实际工作中,建立渗透率模型的步骤∶ (1) 对样品进行分析,分类∶ ①高、中渗透率;②低渗透率;③特低渗透率; (2) 找出各类样品中与渗透率相关性最大的两个因素∶
渗透率平面展布图、
含油饱和度平面展布图等
思考题
1. 孔隙度数学模型 2. 束缚水饱和度模型 3. 渗透率模型 4. 含油饱和度模型 5. 孔隙喉道半径中值的求取
五、孔隙喉道半径中值的求取
孔隙喉道半径中值是表示地层的孔隙结构,度量 地层孔隙半径分布的一个重要参数。求准油田范围内 的孔隙喉道半径中值对于研究油藏的微观非均质性有 重要意义。 对于实际的岩石可以按体积模型进行简化,如图 把岩石孔隙空间的孔道简化为由一组等直径的平行毛 细管束所组成的通道。
若粘度为u的流体,在压差为Δ p的状态下,通过 由n根长度为L厘米,内壁半径为r厘米组成的单位面积 毛细管束作层流或粘滞性渗流时,其流量将服从毛管 滞性渗流的“泊稷叶”定律,即
2 1 SHLG GMIN Vsh = G 2 1 G GMAX GMIN
G G
SHLG 为自然伽马测井曲线,GMIN 和GMAX 为在该
曲线上表示的纯砂岩或纯泥岩的最小和最大值。
在实际研究中,一般直接依据关键井岩芯分 析数据、声波测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经验 关系式
=a t – b
三、 渗透率模型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渗透率解释模型主要有两种类型: 1.欧美学者通常所采用的卡赞公式和铁木耳方程 K= C ·3/SA 式中:K 为渗透率(um2); C 为常数; 为孔隙度; SA 为岩石比面。 K= Ka ·b/Scwi 式中:K 为渗透率; Ka、b、C 为常数; Swi 为束缚水饱和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