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燕子
导学目标:
1.会认“俊、俏”等9个字,学会14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导学重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导学准备:
1.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
2.收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能正确读出下列字词。
燕子乌黑轻快翅膀剪刀尾巴活泼机灵微风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生机掠过稻田一转眼偶尔一圈音符演奏赞歌
二、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导学案:
1.展示导学案
(1)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找出有关语句读读体会体会。
(2)为什么说燕子给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有关语句谈一谈。
2.个人自主学习按上面的学案自学,并做好不明白的问题的记录。
3.合作探究
三、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一)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找出描写燕子的语句。
(二)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一段小燕子,为什么?
2.课文第()自然段描写了春天。
春天美在哪里?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3.“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三)师生交流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从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写出了小燕子的美丽可爱,是写它的外行特征,这是作者从近处看到的燕子。读时将“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凑、活泼机灵”几个词语读重,读出喜爱之情。
2.“在微风中……荡漾开去。”这是写飞行中的燕子动作轻快、灵活、速度快,它们是欢快的。读时要读得轻快、语调柔和。
3.“几对燕子倦了,……春天的赞歌。”这是作者在远处看到的情景。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将电线比作五线谱,把燕子比作音符,用“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朗读音调重、高,突出“赞歌”。
4.小燕子从南方赶来……许多生机。”春天花红柳绿,本来就光彩夺目,小燕子飞来,使这个春天更美丽,更有生机。
以上四点,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四)总结提高
看板书进行梳理:作者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观察,从燕子的外形、燕子飞行、燕子停歇几方面来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请同学们看板书背诵全文。
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
第二课时
课堂检测: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羽毛一()翅膀一()鸣叫一()尾巴
一()春雨一()细线一()歌曲一()柳树
二、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春天燕子从南方赶来了。
1.春寒料峭,路旁的野花开放了。
2.一场春雨后,嫩绿的小草从松软的泥土里长出来了。
三、我会填。
1.一身,一对,加上
,凑成了。
2、(按原文填空)。
“才下过几阵()的细雨。微风吹拂着()的柳丝。()的草,()
的叶,()的花,都像()聚拢来,形成了()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为春光()了许多生机。”
3.蓝蓝的,电杆之间连着,多么像
啊!停着的燕子成了,谱成了一支
。
主题阅读:
1.自读主题学习丛书《为地球撑起一把伞》中的《麻雀》、《雪后的小鸟》、《燕子》。2.交流阅读收获。
课外拓展:
积累:
1、描写春天的成语很多,请写四个。
2、描写春天的古诗一首。
板书设计:
燕子
羽毛
外形:翅膀活泼可爱
尾巴
飞行:有的……有的……小巧灵活
停歇:成了音符
教学反思:“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多么优美的文字,多么生动的描述,在我摇头晃脑地为学生朗读《燕子》一课时,却发现学生们并没有被我的激情、被书中的文字所感染。为什么呢?燕子可是学生们经常见到的,而文中又描写得这么形象、这么可爱,怎么会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呢?就在我产生疑问时,我发现班里多半学生的目光都瞅向窗外。原来,窗外正有几只燕子在叽叽喳喳,我突然意识到,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把书中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观察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看风景、学会做文章。我有了深深的领悟──课堂教学是一个用生活验证和丰富知识的过程,语文教学更是一个诗意的旅程,教师应是一个称职的导游,而真正看风景的人是学生。记得有一首歌唱到:“风景这边独好,祖国分外妖娆。”而我想说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看风景,风景哪边都好,生活无限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