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怎样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2019年文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语文教育育人目标的重要实践。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育人工作,既照顾学生的知识、能力,同时又能够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
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实践,关注人的发展和心智成长。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置情境,让他们能够掌握正当的思想和道德。
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背后的价值观,让学生逐渐接纳和坚定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还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的形式,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情感体验。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在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活动,比如写作、翻译、朗读、评析等,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创造力的乐趣和过程,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能力。
再次,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基础性课程,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和体验文学、文化和艺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分析文本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探究古代文化,展示现代文学和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欣赏文化、感受艺术的能力。
最后,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语文教育是交往教育,通过语言表达和沟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环境下应对不同人群,形成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搭建不同的交流平台,包括小组讨论、辩论、分享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意见和观点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个人表达能力。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它既是一种交流工具,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人文素养的承载。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合理的方法引领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品质,是一项重要的育人任务。
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环境和体验。
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应该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阅读、参观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可以创建小小图书馆,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享受语文的乐趣;可以组织绘本朗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背诵诗文和默写古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课文中的情感,引导学生从中找到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分享故事、阅读优秀作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理解他人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并且懂得关心他人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育人的根本任务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育人的根本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里,要体现育人这个根本任务,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就像咱们盖房子,得先把地基打牢了,这育人也是一样,得从基础抓起。
咱就拿教孩子们认字来说吧。
以前我教一个小娃子认字,他总是记不住“鸟”这个字。
我就问他:“你在公园里没见过小鸟吗?”他摇摇头。
嘿,这可不行!我赶紧带着他到公园去,指着树上叽叽喳喳的小鸟说:“你看,那就是鸟,它有小小的脑袋,尖尖的嘴巴,还有一对翅膀。
”小家伙眼睛一下子亮了,从那以后,再也没忘过这个字。
通过这件小事,我就琢磨出一个道理,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光是干巴巴地讲字词句,得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文字背后的东西。
比如说,在教古诗的时候,可不能光让孩子们背下来就算完事儿。
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得给他们讲讲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让他们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不能随便浪费。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诗,还懂得了要珍惜劳动成果,这不就是育人吗?再说说课文。
那些优美的文章,可都是育人的好素材。
就像《狼牙山五壮士》,得让孩子们感受到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精神。
咱可以让他们分角色朗读,想象自己就是五壮士中的一员,体会那种为了国家和人民舍生忘死的情怀。
还有写作文,这也是育人的好机会。
有个孩子写自己帮妈妈做家务,我就引导他:“你帮妈妈干活的时候,心里是咋想的?是不是觉得妈妈很辛苦,想为她分担一点?”孩子一听,恍然大悟,把心里的感受写得特别细腻。
从那以后,这孩子变得更懂事,更懂得体谅父母了。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生活的镜子。
在课堂上,要鼓励孩子们多观察生活,多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说,春天来了,让他们去看看校园里的花花草草有啥变化,回来写一写。
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又能让他们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一颗善良、感恩的心。
总之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就藏在每一个字、每一篇课文、每一次写作里。
咱们当老师的,得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关爱孩子的心,把育人这件大事,融入到点点滴滴的教学中。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小学阶段是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文字和语言的技能,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育人之道是非常重要的。
一、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但只有掌握语感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感性理解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二、培养阅读兴趣,开阔视野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拓展眼界,提高自身素质。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兴趣,让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同时也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内容。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品德素质
小学阶段是孩子的情感敏感期,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从小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重视实践体验,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纸上谈兵,更应该注重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五、注重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
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语文教学也应该注重多元文化,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文字,培养跨文化意识,让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人才。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是多方面的,教师需要注重语感、阅读兴趣、情感教育、实践体验和多元文化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育人的工作,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认识自我、感知世界、尊重他人,从而成长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以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基本素质。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文本,吸收其中的思想和知识,培养审美和思辨的能力。
二、注重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注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以情感教育为目标,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感知世界,以及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加入自己对于文本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用多元视角感受文本;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讲故事、写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爱好文学艺术的习惯,提高其人文素养。
三、注重思维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思维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思考,探索和发现问题,并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编写小作文、小说等作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文创作能力。
四、注重语言实践,培养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互动,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中的语言规范和语法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讨论、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言技能。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是多方面的,而教师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育人工作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
语文教学如何要做到“育人为本”
语文教学如何要做到“育人为本”概要:学生单纯的接受学习,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呈现出一种被动的惰性,思想处于单纯的慵懒状态。
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积极的主体参与意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的学习体现主体性。
现在很多学校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几乎忽视了诵读教学,语文课上从不让学生诵读,只是注重对内容的把握。
而新课程理念却为诵读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为诵读是一种充满个性、体现创新精神的再创作,学生通过诵读不仅可以掌握部分字词的朗读,还可以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十分深厚的文章,在教学中先用沉重悲痛的语调范读课文创设情境,再让学生反复地进行感情朗读,将当时人们悼念总理的无限哀思、肝肠寸断、催人泪下、庄严肃穆的悲壮情景再现出来,学生对周总理的无限崇敬、爱戴和深切怀念之情便油然而生,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再如教学《海上日出》,初读时先指导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光和色是怎样变化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并试给课文划分段落。
细读时引导学生默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从太阳的光和色的变化来描写日出时的景象,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体会文中比喻句、拟人句的含义和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感情朗读,使学生陶醉在美的语言的享受中。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诵读为主,老师把大部分的空间都给了学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去体会,去感悟。
老师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很轻松。
所以,语言文字绝不可以代替诵读教学,是诵读教学给语文装上了翅膀,语文教学一定要把诵读教学提高到母语的高度来重视,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情去领悟感受理解文学作品的情。
一、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发展学生创新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结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实现本学科的课程育人
结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实现本学科的课程育人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本学科的课程育人:
1.注重语文文化熏陶。
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感受语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传承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学会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风采。
2.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程育人不是只要求学生的语文成绩,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语文听、说、读、写、译和文化素养。
因此,教师也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感受语文的乐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除了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还应该结合社会实际,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关心社会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语文学习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激励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实践中,只有注重语文文化熏陶、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等方面,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教学育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格品质。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育人呢?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育人的“道”的一些思考。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展示自己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追求。
教师要注重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对文化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领略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生智慧和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修养。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和思维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爱读书、善读书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他们关注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思维逻辑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教师要通过课堂合作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会与同学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合作。
教师要通过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懂得关心他人、关心社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人格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育人之道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表达工具,而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中领悟语言的魅力和力量,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热爱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色彩,引导学生去领悟情感,例如用心品味课文中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引导学生在感受中领悟生活的情感价值,进而引发内心的感悟和共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道德教育。
语文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汉字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古诗词中也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行为来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讲解寓言故事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引导学生学会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格。
其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智慧教育。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智慧去认识世界、把握真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课文中的知识和智慧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千世界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学会用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解寓言故事和历史典故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要学会思辨和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文化教育。
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汉字和阅读经典,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修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语言技能之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和思想,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尊和自信心以及情感教育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纯粹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让学生有机会进行自主思考。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讨论、辩论、写作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正确的表达方式和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和文化的自信和热爱。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激励,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朗读诗歌、背诵经典文学作品等,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丽和力量,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引导他们去感悟、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学会关心、体谅和帮助他人。
通过开展一些感恩教育和互助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和帮助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包括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尊和自信心以及情感教育等方面。
只有在这样全面的教学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让他们成为有情感、有素养、有思想的合格公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注重用育人之道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朗读、作文写作、诗歌鉴赏等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他们通过书面表达来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语音语调、词汇表达、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正确发音、准确使用词汇和灵活运用句子结构,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和课外读物来拓展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
二、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和情感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知识学习和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文学修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赏析古诗文、亲近名著等方式,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在阅读、写作、朗诵等活动中感受到文字的情感温度,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智慧和情感,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和智慧的力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课外读物等渠道,了解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让他们在品读经典诗文、名著故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意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和了解,是学生感知语言美的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体验语言的魅力和美妙,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优美诗文、欣赏经典故事、品味名家作品等方式,开发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
二、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心灵,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导读、解读、评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书中的道理和真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体验情感,提升品格修养。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四、鼓励学生表达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让学生在表达中增强自信,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情感分享、主题演讲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品格修养。
五、启发学生思考六、注重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是多方面的,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品格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表达,启发学生思考和注重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格修养。
希望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潜能,积极育人,努力打造更加优秀的一代接班人。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环节,同时也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语言,思维敏捷,富有创造力,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为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坚守以下“道”。
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守生活之道。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母体,语文是服务于生活的工具。
教师要教会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身边的美和智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判断力。
生活为学生展开了一幅丰富多彩、充满诗意的画卷,小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去读懂这幅画卷,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深刻。
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守启迪之道。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思辩的习惯。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语文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守审美之道。
语言是一种艺术,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目标。
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美,感受语言的魅力。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阅读和写作中追求美的追求。
教材内容要注重选取一些具有审美价值的文章,培养学生对艺术形式和内容的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守德育之道。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包容他人。
要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要身教重于言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有价值观的人。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是:坚守生活之道,坚守启迪之道,坚守审美之道,坚守德育之道。
只有在这些道上坚守,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不仅仅是学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水平,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育人之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写作、表达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感的人。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走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表达。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的载体,文字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因此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生活中的点滴,用心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语言文字产生敬畏和热爱,并通过阅读、写作等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的魅力,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文学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通过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中汲取营养,培养对美的感受和追求。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通过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之美,感受文学之情,培养他们对优美文字和深刻思想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
只有通过文学作品的感染和影响,学生才能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感恩、责任、宽容和正义。
小学语文教学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语文学科不仅仅是单一的阅读与写作,它还包括口头表达、听力理解、语言规范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朗读、演讲、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听写、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通过语法、修辞、写作等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能和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语言环境的挑战,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格素养。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精神,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通过文学作品、名人故事等教材,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感悟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观。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当今社会更是承载着育人之道。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原则、方法、手段和实践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育人之道。
一、语文教学的育人原则语文教学是育人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育人原则应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
首先,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发挥其个性潜能。
其次,要注重思维方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形成自主思考和独立分析的能力。
第三,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使其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等思想品质。
第四,要采取交流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知识的传授来帮助学生自我实现,并与他人形成交往和合作,从而培养合作精神,拓展视野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语文教学的育人方法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可以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
首先,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教师的提示或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探究。
其次,要采取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的科技手段,让学生在教学中和学习中更好地获得知识。
三、语文教学的育人手段语文教学的育人手段包括教材、课堂、评价等多个方面。
首先,教材的编写要引入文学经典和现实任务,如通过文艺作品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现实问题。
其次,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课堂演讲、课堂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激发话题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外,对学生的评价也是育人教育的重要环节。
评价应该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培养个性化为出发点,注重自我评价和对等评价。
四、语文教学的实践案例1、发现学生个性差异,发挥学生潜能在语文教学中,要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如对于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要求他们再次进行阅读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发挥学生个性。
2、采取体验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亲身体验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或制作游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
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就是要引导学生热爱语文、
用心学习语文、用心体验语文,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态度。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情感投入。
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
氛围中学习语文,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语文学习氛围,培
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和情感认同,使学生从内心喜爱语文,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去。
引导学生用心体验语文的审美意境。
语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心体验语文的美和情感。
教师要通过讲解课文的背景、内涵、情感等,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来感受课文所表
达的美和情感,让学生沉浸其中、陶醉其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逐渐形
成对语文美的感知和感受,增强对语文的欣赏和领悟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修养。
教师要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注入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功用,注重培养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倡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良好的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德育目标和促进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育人为本,重视德育与知识传授的统一,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品德和能力。
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进行探讨。
一、以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生命体验和情感认同的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感悟、思考、实践,跳出传统教育方式的框架,让他们真正理解与生命相关的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的家乡、家庭、父母和自己的感受等,这样学生就会在写作中与生命接触,让学生的感触来源于生命体验,而不是单纯的背诵记忆。
二、以理解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文言资料,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去体会汉字的变化、句法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一些社会话题,让他们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开发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以品德为根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小学语文教学也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师可以以文学作品为例,让学生感悟品德、学会品格。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讲述一个有温度的故事,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到品德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也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学会欣赏美的东西。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演讲、音乐、美术等形式,让学生学会欣赏好的文章、作品、音乐、美术作品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以实践为借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也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和探究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比如实地考察、写作、朗诵、辩论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提高语文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以启发为方法,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小学语文教学也要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语文世界中去探索无限可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特点、育人目标和育人之道三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一、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包含了文字表达,更包含了思想感情、社会文化、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突出启发性、趣味性和可持续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语文教学还要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道德价值的引导和文化修养的培养。
在落实这一育人目标的过程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遵循一些育人之道,才能有效地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
1.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语文教学要注重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朗诵和创作,引导学生形成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热爱学生、耐心倾听、尊重学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注重道德价值的引导语文教学要注重通过文本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善恶、美丑,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3.注重文化修养的培养语文教学要注重通过古代诗词、经典故事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国家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怎样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怎样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贯彻落实育人理念。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思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
基于此文章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高质量育人理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育人理念;课堂建设;一、小学语文学科育人理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没有理解育人内涵,导致教学方法摇摆不定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深入思考育人理念的内涵,也没有全局意识,不能根据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育人教育。
绝大多数教师将注意力放在文字阅读和理解方面,而对教材内容和作者思想深入探究的比较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语文育人功能的发挥,导致学生学习体验差。
由于教师缺少对学生思想和精神方面的教育,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枯燥,育人价值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学科育人推行程度有待加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却没有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重视语文教学的育人作用。
尽管近些年育人理念普及,但是很多教师仍然没有转变教育思想,过于注重学生学习成绩,忽略了育人环节。
(三)课程内容枯燥脱离实际虽然当前很多教师对育人理念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仍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学内容很多都是老生常谈。
由于受到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导致小学语文德育思想没有发挥出来。
一些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注重与生活进行结合,导致教学脱离实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科育人价值。
而造成这一个问题的很大原因是教师将语文教学与外界环境隔绝开来,导致语文教学丧失实践性。
其实,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
因此,教师应该传递这些文章的思想内涵,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否则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即使学生能够理解,也可能出现“读死书,死读书”的问题,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语文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它充分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全面而协调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课程,精选人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视每一个人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己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
课程功能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课程功能的转变,必然会对课程性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语文课程功能的转变,我们对语文课程有了新的认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知识本位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只是重视语文工具性的一面。
同样的道理,语文新课程把语文素养作为核心概念,注重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只是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构建了全新的立体化标准体系,而不以知识点能力点来组织教学的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而不只是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注意语文课程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重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二、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实现育人为本语文新课程把汉语拼音教学作为公民素质教育,定位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
在以往大纲的基础上调整了教学目标:不再要求直呼音节;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汉字、独立认字、查阅字典;而不要求辅助阅读和辅助写作。
在教学策略方面,要求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大力采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手段,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和语境。
语文新课程明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的学段的教学重点。
”要求在低、中年级多认识一些字;重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识字的习惯;重视逐步培养学生凭借汉语拼音和字典、词典独立
识字的能力。
教学策略方面强调:“识”与“写”要求分开,不再要求每学一个字都要会读、会写、会讲、会用;低年级“多认少写”,以便尽快地凭借汉字阅读。
在阅读教学方面,语文新课程力纠时弊,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重视阅读在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中的意义,重视教材课文的构成,重视学生阅读的面和阅读的量,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文化的积淀。
关于写作,语文新课程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往往能综合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
”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要求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杜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见识。
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作要重内容,不能只重形式和技能,只是在字词句上雕琢。
要言之有理,写出真情实感。
语文新课程进一步强化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重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比以往的“听”与“说”更多地体现“对象”意识,提示更多地注意交际过程中的情意态度方面的要求,注意到交际中的文明素养。
“口语交际”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交际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
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儿童感兴趣的话题,营造一种口头交际的氛围,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创造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模拟活动,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加实际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各种场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新课程充分考虑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考虑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建立起新的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和制度,提出了一些语文评价的对策。
如整体性、开放性、描述性、重视运用定性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鼓励有独到的思路和见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