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育人为本

合集下载

为人师者育人为本

为人师者育人为本

为人师者育人为本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支撑,而教师作为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承担着育人的神圣使命。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始终坚守育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放在首位,致力于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个性和能力。

一、了解学生的需求与特点为人师者,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与特点。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各自的兴趣、特长和困扰。

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在了解学生的特点上,教师应该关注他们的学习方式、交流特点以及心理需求等方面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发展潜能。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教师应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针对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培养他们在对应领域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充分发展个性和才能。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的情感需求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础,而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理解。

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思想,倾听他们的心声。

在面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扰时,教师应该及时与他们交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只有在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学生才能安心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引导学生积极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更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和班会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小培养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作为为人师者,除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外,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和基本价值取向。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把教育的重点转向人本身,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坚持育人为本。

这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任务。

全面、准确地认识育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深刻理解和把握育人为本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前提。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

人的发展既包括人自身的发展,也包括社会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条件。

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就是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使之能够在复杂多元、快速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正确进行知识选择和创新。

第三,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

人类发展的目的是使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改善,使人们的价值得到实现,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优化,使人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最大需要。

教育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教育需要,特别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及其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权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四,坚持以促进人的持续发展、人的终身发展为本。

《联合国首届可持续发展教育会议宣言》指出,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育作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的持续发展,以及人的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既要能满足人当时发展的需要,也要能保证人身心和谐、均衡与持久的发展而不受伤害,具有全面、长久与强劲的发展能力。

如何坚持育人为本

如何坚持育人为本

如何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是学校的最终工作目标和价值追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党和国家赋予学校和教师的庄严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思考过去,谋划未来,我们深切地感到我们任重道远,但也信心百倍速。

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倡导身教重于言教,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开展多种形式的行为养成活动和心理疏导。

拓展德育渠道,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

二、始终不忘推进素质教育。

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开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改革,再次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重视学生、家长和社会评价,使评价多元化,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使量化考核和奖励机制更加合理。

三、不断创新,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贯彻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观念,注重能力培养,让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

要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更新学校和班能管理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有多种,而管理方式和目的各有不同,有侧重也有缺陷,要寻找适合各自学校或班级的综合的管理模式,在总结和继承的基础上,把别人或外单位的先进管理体系引入到自己学校或班级的管理中来。

四、改善办学条件,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实践和推进素质教育,不但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还要有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设备及相关条件,提高网络水平,扩大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视野,探索、新题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的全局,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人民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

坚持教书育人为本的根本宗旨

坚持教书育人为本的根本宗旨

坚持教书育人为本的根本宗旨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国家进步的根本力量。

在教育工作中,坚持教书育人为本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宗旨。

本文将详细探讨教书育人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并阐述坚持教书育人为本的原因。

一、教书育人的含义和重要性教书,是指传授知识、技能和方法论的过程。

通过教书,学生能够掌握各类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实践技能。

教书不仅仅是简单地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育人,是指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通过育人,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育人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教书育人是紧密联系的,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

教书为育人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而育人则赋予了教书以深刻的内涵。

只有将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才干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坚持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教书育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知识的传授和德育的培养相互促进,使学生在知识和品格两方面都得到提升。

其次,教书育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的传递与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只有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最后,教书育人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能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积极投身社会建设。

二、坚持教书育人的实施方法1. 教书与育人相融合教师应当将教书和育人作为一体来处理,将知识的传递与德育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 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人物,教师应该自身具备良好的师德和专业素养。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成长。

教师要积极参加师德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育人为本心得体会

育人为本心得体会

育人为本心得体会
育人为本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意味着教育的目标和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品德上,而不仅限于传授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我对育人为本的心得体会:
1.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育人为本的核心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他们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技能,还要注重他们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只有全面发展,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有价值和有作为的人才。

2. 以德育为先:在育人为本的理念中,德育是首要的,也是其他育人要素的基础。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3. 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育人为本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

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自主发展,学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适应并脱颖而出。

4. 培养社会责任感:育人为本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关注他人,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才能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总之,育人为本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品德和自主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教育理念。

只有以育人为本,才能培养出真正有价值和有作为的人才。

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

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

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
要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将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教育机构提供相关指导和支持。

2. 教师培训和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育人能力的发展。

3. 教材教法改革:对学校教材、教法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发展能力。

教材和教法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加育人内容和渠道:增加育人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交能力、创新意识等。

同时,拓宽育人渠道,通过社团活动、实践课程、志愿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5.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和家庭作业,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使教育真正回归育人为本的初衷,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 1 页共 1 页。

学校如何做到育人为本

学校如何做到育人为本

1 切实改变思想观念,即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要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全社会要改变思想观念,改变那种片面追求成绩的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受封建科举制度所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世俗理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特别是受到我国七、八、九十年代高考体制只按书本分数录取,分配工作制度的影响,认为只要考分高,就可以有工作,从此不愁吃不愁穿,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这种观念造成了各级各类学校无不片面追求成绩,并且美其名曰“提高高办学质量”。

还有就是歧视职业教育,没有家长愿意送子女去读职业学校。

这些观念至今还深深存在于社会之中,如果不改变这种片面追求成绩的思想观念,素质教育的推进就面临很大的阻力。

所以,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包括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和注重因材施教三个方面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人类文明缘于劳动,劳动开发智力,文学、艺术的创造更是来源于实践,这是一个很富有哲理的科学常识,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劳动实践。

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更应该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

3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尤其是要改变现在以单一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状况。

要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4.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5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实现育人为本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实现育人为本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实现“育人为本”?
《规划纲要》对我国未来十年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

育人为本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在教育实践中我具体是这样来体现的:1.坚持德育为先。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使学生从小树立了敬廉崇洁、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理想信念。

2.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数学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具体为:(1)注重学思结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优势潜能。

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他们学习的要求是不同的;在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问题的根源。

3.坚持优化数学教育质量评价的方式方法。

对待调皮的孩子我采用激励优点,叙述不足,使其想象自身所造影响,自我感化的方式进行教育,绝不武断的去直接批评。

对待学困生也以找他们的点滴闪光为入手点,使他们重新获得成功的体验,愿意自觉学习。

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

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

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
是指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心,贯穿教育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德育、智育和体育的有机结合。

要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 建立健全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育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宣传弘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引导教师、家长和学生意识到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2. 制定完善育人为本的教育体系:建立起完整的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确保教育环节的衔接和质量。

注重德育、智育和体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水平。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身作则,起到榜样和引领作用。

4. 加强学校日常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学生课外活动的引导和管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5. 强化学生思想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只有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
更大的贡献。

同时,也能为学生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成长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成长

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成长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2023年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成长。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有道德、文化、思想、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人才,以满足自身和社会的需求。

首先,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发扬传统美德以及推崇新的教育理念。

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包括爱国、孝道、礼仪等。

我们应该通过朗诵经典、讲述历史,教育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同时,新的教育理念也需要被推崇,比如全人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些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并在学生人生的各个阶段中得到实现。

其次,我们需要注重学校设施和师资。

学校设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育质素和成长,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舒适、安全、卫生而且便利。

此外,学校师资也尤为重要。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并有高度的教学热情和敬业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再次,我们应该在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上进行改进。

学生的个体差异需要得到充分重视,教师需要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课堂管理也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能够使学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学习,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最后,考虑到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应该推广教育科技的使用。

其中,AI技术可以被用于发现学生的个体素质和需求,并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同时,数字化教育可以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成长,不仅是全国教育事业的重任,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未来,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与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为本的目标,培养更多有才干、有品质、有追求的人才。

基础教育要坚守育人为本根本任务

基础教育要坚守育人为本根本任务

基础教育要坚守育人为本根本任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第一层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公民,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坚守育人为本的原则。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师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方法与评价等方面探讨基础教育要坚守育人为本的理念。

首先,基础教育应当确立以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育人为本意味着在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素质。

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并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其次,教师专业素养是基础教育坚守育人为本的核心。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而他们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基础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深入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论,同时,他们还应具备良好的教育伦理和教育智慧,理解学生的需求,懂得引导和激励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实施有效的教学。

只有教师具备了充分的专业素养,才能够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

第三,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与评价应当与育人为本的理念相匹配。

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

基础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评价体系也应当更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科知识的考核,而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并给予学生的优点和成长空间。

总之,基础教育要坚守育人为本的根本任务,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以及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基础教育的使命,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和基本价值取向。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把教育的重点转向人本身,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坚持育人为本。

这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任务。

全面、正确地理解育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深刻理解和把握育人为本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前提。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动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

人的发展既包括人自身的发展,也包括社会为人的发展所提供的条件。

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为本,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水平、提高人的品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就是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将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起来,将个体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养成统一起来,使之能够在复杂多元、快速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正确实行知识选择和创新。

第三,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

人类发展的目的是使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改善,使人们的价值得到实现,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优化,使人们的水平得到提高。

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最大需要。

教育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教育需要,特别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渴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及其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权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四,坚持以促动人的不断发展、人的终身发展为本。

《联合国首届可不断发展教育会议宣言》指出,教育在可不断发展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促动作用。

教育作为促动社会可不断发展和促动人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的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既要能满足人当时发展的需要,也要能保证人身心和谐、均衡与持久的发展而不受伤害,具有全面、长久与强劲的发展水平。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的主要内容是:
1、育人为本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

2、育人为本重点要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着力提高幼儿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育人为本就是要大幅提高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都要重视打牢创新基础,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

4、育人为本就要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以幼儿为主体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

育人为本
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首先是作为人而存在,
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只有其主体地位确立,主体作用才
能发挥。

我们首先的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
其次是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更有人,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促使学生把从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中建立的
主体意识迁移到知识世界中来;其三是相信学生,在学
习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在生活上给学生更多的空
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
束。

二、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在教育教
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
个性化的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

这需要教育者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对所谓学习
成绩差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绝不能放弃,而要让每一个
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
坚持“育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

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教育者要放下“师道
尊严”的架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
生,相信学生,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说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是当代教育给教育者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育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育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育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1. 要尊重学生啊!就像对待自己的宝贝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潜力。

比如咱班的小李,虽然调皮但思维特别活跃,咱就得尊重他的这种特点,不能打压呀!
2. 得理解学生呀!想想自己小时候不也有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吗。

像小王有时候会闹情绪,咱得理解他为啥会这样,而不是一味批评。

3. 信任学生很重要哦!别总觉得他们做不好,要放手让他们去尝试。

咱班的小张,给他个任务,充分信任他,结果完成得特别出色,这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
4. 要关爱学生哟!就像爱护花朵一样精心呵护着。

就说小赵那次生病,多关心关心他,让他感受到温暖,这多重要啊!
5. 鼓励学生不能少哇!他们遇到困难多给他们鼓鼓劲。

就像那次运动会,大家都有点没信心,多鼓励鼓励,结果取得了好成绩呢!
6. 引导学生要耐心呀!不能急吼吼的。

比如说他们对某个知识不理解,得慢慢引导,就像牵着蜗牛散步,急不得啊!
7. 帮助学生得真心啊!切实为他们解决问题。

比如有的同学学习方法不对,那咱就真心去帮他找到适合的方法。

总之,育人为本真的太重要了,做到这些才能让学生茁壮成长啊!。

坚持育人为本,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坚持育人为本,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坚持育人为本,提升德育工作水平2023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尤其是在德育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坚持育人为本,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面对当前教育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德育工作,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和现代价值的育人模式。

首先,我们要把德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

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人格塑造,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智力、体质、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能力,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其次,我们要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认知水平。

因此,我们要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德育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培训、研讨活动和德育成果展示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德育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我们要注重德育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创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格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注重德育课程的理论研究、教学设计和实施效果评估。

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德育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德育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推进德育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实践。

最后,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德育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数字化教育产品、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视频等手段,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管理、数据分析等方式,加强德育教育的精准化管理和评估,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总之,德育工作的提升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精诚合作,共同努力。

只有坚持育人为本,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富有活力和内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

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

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
是指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工作中,以培养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要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完善教育体制:建立健全以教育为中心的体制机制,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构建充分发展的教育体系。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具有育人能力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3. 推进课程改革: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技能培养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思想道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强化家校合作:积极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育人格局,共同培养学生。

6. 加强学生发展评价:建立科学、客观、全面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机会。

落实育人为本基本制度,需要政府、教育机构、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育人为本的教育氛围和机制,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均等、优质、多元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第 1 页共 1 页。

立德树人 育人为本

立德树人 育人为本

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在教育中,立德树人是一项重要任务,育人是教育工作的核心。

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只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入学生的心灵,才能真正实现育人为本的理念。

第一,要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

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基础。

学校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道德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操守。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第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

学术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

体育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第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育能力。

美育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方面。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艺术才华和创新精神。

总之,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只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体育健康和美育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育人为本的目标。

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不断探索,努力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心得体会
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文试着从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因、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如何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措施三个方面做一些浅显的论述。

关键词: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为何要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纲要》的指导思想
《纲要》里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可以看出,我们培养的人才要能适应社会,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纲要》还指出:“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要,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说明国家把素质教育做为制订中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最重要的地位。

这一指导思想的提出,是由于我国现在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所决定的。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2.《纲要》的工作方针体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纲要》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基于此,必须培养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纲要》尤其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这段论述深刻地指出了我们教育教学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纲要》的战略主题是“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这包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三个方面。

二、我国素质教育现状浅析
1999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但是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素质教育还是处于说多于做的阶段。

各级各类学校还是处于片面的追求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造成了当今的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尤为突出,学生身体健康堪忧,心理承受能力极低,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社会责任感……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尤其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是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扭转。

二是来自社会升学压力、教育体制、家长认识、学校师资能力等的影响。

三是学校领导对综合素质教育认识观念淡薄。

学校领导普遍不重视音、美、科学自然、体等副科的教育,他们认为,首先社会评判他们的教学成绩是学生的考分,其次是客观因素,副科专业教师紧缺,比如美术,一个学校仅有一名,或是根本没有。

还有就是职业教育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造成了一方面是每年几百万大学生毕业造成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各企事业单位出现用工荒的局面的畸形就业现象。

三、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措施
1.切实改变思想观念,即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要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全社会要改变思想观念,改变那种片面追求成绩的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受封建科举制度所影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世俗理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特别是受到我国七、八、九十年代高考体制只按书本分数录取,分配工作制度的影响,认为只要考分高,就可以有工作,从此不愁吃不愁穿,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这种观念造成了各级各类学校无不片面追求成绩,并且美其名曰“提高高办学质量”。

还有就是歧视职业教育,没有家长愿意送子女去读职业学校。

这些观念至今还深深存在于社会之中,如果不改变这种片面追求成绩的思想观念,素质教育的推进就面临很大的阻力。

所以,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包括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和注重因材施教三个方面
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人类文明缘于劳动,劳动开发智力,文学、艺术的创造更是来源于实践,这是一个很富有哲理的科学常识,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劳动实践。

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更应该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

3.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尤其是要改变现在以单一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状况。

要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4.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

职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职业教育,学生升学不成,但就业无忧,有了一技之长,这也是素质教育培养的目标。

6.注重副科的教学
在中小学,要加强地理、历史、科学等副科的教学,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尤其是要加强音、体、美、信息等课程的教学,全面培养强健的体魄、高尚的兴趣素养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

7.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熟悉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尤其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关爱学生,严格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得和引路人。

参考资料: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改革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