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外国文学中的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外国文学作品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研究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突出人文精神的研究,让学生从外国经典文学中汲取道德、智慧和情感上的精神养分,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择、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评价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
一、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从丰富多彩的外国文学作品中选择与人文精神相关的经典之作。
从英国文学领域可以选择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等作品,从法国文学可以选择雨果的《悲惨世界》,从俄国文学可以选择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作品。
这些作品既具有经典性,又能引发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探讨和思考。
选择这些作品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该注重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文情感的体现和引导。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讨论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体会其中的智慧和道德。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朗诵、情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深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引发对人文精神的共鸣和思考。
我们也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利用等方式,拓展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学生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
了解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中人文精神的感悟和理解,引导他们开展相关的探究和思考。
通过开展文学作品研究、写作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与作品中的人文精神相融合,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人文鉴赏和评价能力。
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展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思维能力。
在学生评价方面,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只看重书本知识的掌握,因此我们要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评价。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文精神理念的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于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也
开始更加注重突出人文精神研究。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作为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承载着更为深刻的人文内涵,让学生们习得语言表达技巧的同时,也学会认真思考人
类在历史进程中面对的道德、文化等等问题。
首先,在选材上,应该选择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学作品。
比如说,在教学中选择
《红楼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狂人日记》等等作品,这些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人文
精神。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力作,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一部
以人物为核心的小说。
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重点挖掘这些主要人物以及他们的命运、性格、情感等方面的显著特点,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内在的意义。
最后,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与文学创造过程,引导学生永葆
人文情怀。
比如,在讲授法国作家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
于人性的思考和寓意,让学生了解到在十九世纪的法国社会中,人性的沉沦和苦难是怎样
地呈现给世人的。
这样的课程能够有效的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思考角度,从而更
加全面的领悟人类文明的历程。
综上,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不仅有益于学生良好的品行
塑造,还能让学生更体验到文学作品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这一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值得教育者们参考。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原创版】目录一、外国文学史的概念与意义二、外国文学史中人文精神的发展1.古希腊罗马时期2.中世纪时期3.文艺复兴时期4.17 世纪至 18 世纪5.19 世纪至 20 世纪三、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发展的影响因素1.社会政治背景2.哲学思想变化3.科技进步与文化交流四、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发展的启示正文外国文学史是指从古至今外国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它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记录了人类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的变迁。
研究外国文学史不仅有助于了解各国文化的特点,也能为我国文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借鉴。
其中,人文精神的发展是外国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从人文精神的发展、影响因素以及启示三个方面对外国文学史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外国文学史中人文精神的发展。
古希腊罗马时期,人文精神起源于对神和自然的崇拜,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等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成为主导,文学作品以宗教题材为主,人文精神相对压抑。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兴起,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但仍受宗教观念的束缚。
17 世纪至 18 世纪,启蒙运动兴起,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倡理性、自由、平等。
19 世纪至 20 世纪,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流派兴起,人文精神日益丰富多样。
其次,分析影响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发展的因素。
首先,社会政治背景是重要因素。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对人文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哲学思想变化也对人文精神产生影响。
例如,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19 世纪的唯物主义等都促使人文精神发展。
最后,科技进步与文化交流也推动了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发展。
最后,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我们应该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同时,我们要善于借鉴外国文学的优秀成果,促进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总之,外国文学史是人文精神发展的重要载体,了解外国文学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的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
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角度,探讨如何在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
在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时,要注重作品的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强调对人类的尊重、关怀
和理解,因此选用的作品应该关注人类的宿命、人性的善恶、社会的道德等人文主题。
可
以选择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该作品通过描绘主人公变成虫子的遭遇,引起了对
人性、人类困境和社会对个人的影响等人文问题的深思。
在解读外国文学作品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
通过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分析鲁滨逊独自在荒岛上生活的经历,从中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孤独、自由、生存等
人文主题的感悟。
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通过让学生深入思考作
品中的人文问题,引发学生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在教学《傲慢与偏见》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社会阶级、爱情与婚姻、男女平等等人文议题,并引发学生对
当代社会中的这些问题的思考。
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选用关注人
文问题的作品、培养学生人文思维、引发学生人文情怀和关怀,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使他们具备面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教学中应该加
强对人文精神的研究和突出。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发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
以下是论述方式:
外国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从古代到现代逐渐发展演变。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学的兴起展示了人文主义的初步形式。
希腊的史诗、哲学和戏剧以及罗马的演讲、历史和修辞都强调人类的尊严、智慧和道德,提倡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
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学在人文精神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尽管中世纪基督教文学主要以信仰为核心,但它也强调人类的罪与赎和个体的灵魂救赎,展现了人类困境下的尊严和希望。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迅速兴起,成为塑造欧洲文学的重要力量。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尊严,强调人类的自由意志和才能,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热衷,并倡导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观念。
启蒙时期是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启蒙思想家们强调理性、科学、人权和个体的自由,批判封建主义和迷信,并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自由、平等和公正的理念。
启蒙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对权威的质疑和对人类理性的信仰。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则对人文精神进行了重新审视。
浪漫主义作家强调情感、想象和个体的自由,并表达了对自然、爱情、艺术和革命的热情,追求真、善、美的完美统一。
现代主义文学则在20世纪初为人文精神带来了新的挑战。
现代主义作家对现代社会的冷漠、心灵的孤独和存在的无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同时也在技巧和实验性的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
总的来说,外国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发展表现为对人类尊严、人类权利和个体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个体的情感、理性和创造力的重视。
它不仅影响了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也对社会和文化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
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发展论述题(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外国文学史的概念与意义二、外国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1.古希腊罗马神话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3.18 世纪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4.19 世纪浪漫主义的人文精神5.20 世纪现代主义的人文精神三、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影响与启示正文一、外国文学史的概念与意义外国文学史是指除我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各国文学发展的历史。
它包含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学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地域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研究外国文学史不仅有助于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也能为我国文学研究提供丰富的比较视角。
二、外国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1.古希腊罗马神话古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神话中的诸神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他们既有神性,又有人性,反映了古希腊罗马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探索。
2.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强调个性解放、人的价值和尊严。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但丁的《神曲》等都表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推动了人性的觉醒。
3.18 世纪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18 世纪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主张用理性的光辉照亮世界,反对迷信和偏见。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伏尔泰的《哲学书简》、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都倡导理性思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4.19 世纪浪漫主义的人文精神19 世纪浪漫主义强调情感、自然和个性,反映了人们对工业化社会的反叛。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都展现了浪漫主义的人文精神,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5.20 世纪现代主义的人文精神20 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以反传统、反理性为主要特征,体现了现代人对世界的多元化认知。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卡夫卡的《变形记》等都展示了现代主义的人文精神,拓展了文学的边界。
三、外国文学史人文精神的影响与启示外国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启示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人文精神。
探讨外国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以《老人与海》为例
探讨外国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以《老人与海》为例人文主义精神是外国文学作品中重点强调的精神内核之一,其在很多外国文学家的作品中都被深入表现过,可以说,外国文学作品的特殊魅力之一就在于其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老人与海》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性作品,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身上所表现的人文精神是海明威对人性、对社会的思考。
深入解读这部作品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这对于全面、深入地解读《老人与海》的思想内核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分析研究《老人与海》当中的人文精神对于作品整体解读有着突出的现实价值。
一、人文主义的渊源及内涵对欧洲历史进行总结和分析会发现人文主义源自14世纪的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运动席卷欧洲,人文主义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就人文主义精神的具体解读来看,其提倡“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神为核心”,该观点和封建宗教神学思想水火不容。
在17、18世纪的时候,启蒙运动由法国开启,人文主义再次获得大的发展。
和文艺复兴时期不同的是这个阶段的人文主义精神更加的理性,但是其与宗教神权依然是水火不容。
随着世界经济的普遍好转和思想的逐步解放,人文精神获得了更加显著的发展,时至今日的“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体现的也是一种人文精神。
可以说,人文精神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其本质所体现的是人类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以及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
就人文精神的具体解读来看,时至今日其依然存在着争论,但是基于对人文精神的具体了解进行概括,其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1.对人性的倡导,主张尊重人;2.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倡导;3.建立人类和未来的良好发展关系,强调内心理想世界的构筑。
总的来讲,人文主义精神在人类精神品质充实,和谐社会构建和人类发明发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许多富有责任感的文学家的作品中,人文精神是他们探索的重要对象。
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对人文精神探索比较深刻的是英国文学家、剧作家莎士比亚和20世纪美国文学巨匠海明威,其中海明威笔下的人物表现的是更加理性的思考以及在面对困难时不被摧毁的信念。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外国文学作品则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国际视野。
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应该突出人文精神的研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学作品所传达的人文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要选择具有深刻人文主题的外国文学作品进行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具有深刻人文主题的外国文学作品,如《傲慢与偏见》、《罗密欧与朱丽叶》、《麦田里的守望者》等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引领学生深入思考人生、家庭、爱情等人文问题。
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中的人文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中的人文主题,分析作品中表现的人性、人情、人生等人文问题。
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思想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文问题,探讨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观。
要注重教学中对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绍。
在教学外国文学作品时,教师应该注重对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创作作品的动机和目的。
通过对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
要鼓励学生开展与作品相关的人文主题研究。
在教学外国文学作品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与作品相关的人文主题研究,如组织学生开展“人文主题赏析”、“作品与人文价值观探讨”、“人文主题写作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作品所涉及的人文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研究能力。
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引导。
在教学外国文学作品时,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情怀,引导学生用人文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理解生活,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英美文学史上的人文精神透视探讨
英美文学史上的人文精神透视探讨摘要:英美文学这门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主干必修课,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有效学习英语的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提高英语文化知识的基础。
文章分析英美文学史上的人文精神透视,期望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美文学;人文精神;透视人文精神是英美文学在实际追求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在该思想的正确引导下,英美文学才能生动体现对价值、生命的理解透彻,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英美文学能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与认知,其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人们对相关人格给予充分肯定。
英美文学自身包含着浓厚的人类精神与价值,其是关注并推广人类价值的重要体现。
一、英美文学史上人文精神的概述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价值追求,英美文学史的科学性与人文精神的相容性进行有机结合,本质为实现人类的所有价值。
人文是指与自然现象规律进行区别,将信仰、理想、人文模式以及价值取向贯穿于人类的思维与言行中。
人文精神是将人类文化世界的进行开拓和发扬,确保人类能不断发展进步。
其次,人文精神也是人类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完善自己,在提升自身涵养的同时,能将自我的自在形态转变为自为形态。
另外,与关注人生活真谛、理性认识人类命运相比,人文精神主要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充满渴望。
人文主义的内涵主要划分为三个层次:不断追求人类的幸福与尊严,也就是人性;不断追求人类的生存真理,也就是理性;不断追求生活意义,也就是超越性。
我国文化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实际与伦理,将交际关系放在研究首位,进而对人类内在心灵的透视进行不予理睬。
但是西方文化较为重视哲学与宗教,其将人类本性、社会研究放在首位。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西方文学主要受到希伯来主义、古希腊理性主义以及古罗马征服态度的深刻影响,其对自我张扬的个性发展较为重视[1]。
二、英美文学史上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与发展艺术具体表现为独特的精神,其不仅是人类的智慧之花、也是人文精神的实际载体,是属于人类特有,因人而存在,是人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继承与发扬过程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国文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探析
外国文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探析康晓旭绥化市老年大学(绥化广播电视大学)摘要: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外国文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历史非常悠远和深厚,始于古希腊时期。
外国文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出以人为本、平等、自由、博爱等高尚的思想,这与我国传统的价值观不谋而合,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极具意义且深渊的影响,所以,对其人文主义精神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关键词:外国文学;人文主义;精神;探析前言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频繁,我国的文化也逐渐发展为多元化,外国文学不仅承载了文学理念和作家的思想,还含蕴了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一点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富了人类历史文化。
接下来我们将从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一是外国文学中人文精神的介绍,二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方法。
一、外国文学中人文精神的介绍1从古希腊神话开启人文主义精神的探索我们通过对古希腊文学的学习,了解了当代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古希腊人较重视现实生活,并且对于现实生活抱有美好的幻想。
从一些神话故事里可以看出,神话描写中,非常肯定人间的生活,说明人文主义精神在古希腊时期开始萌芽,同时,在文学中悲、喜剧都极力的表达对人类永不服输、拥有无穷力量的赞美。
所以,从古希腊的文学开始,探索外国文学的起源,这对于外国文学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分析极为重要。
2基督教对中世纪文学影响很大基督教在中世纪的文化领域占有极高的地位,基督教“以神为本”的思想占有主导地位,在当时的西方,基督教的思想深入人心,导致当时的人们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上帝身上,这种思想对人本主义的思想做到了某种压制的作用。
同时,基督教宣传“上帝造人”思想,而其中最主要就是博爱的思想,这种博爱的思想对后期的人本主义精神影响很大。
3人文主义精神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伴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原始宣扬的人本主义于13世纪开始复兴,本次文艺复兴来势凶猛,其主要思想是尊重人性,以人为本,极力的反对“以神为本”思想,从此,基督教的思想逐渐被抛弃,人文主义精神成为当时的主流。
关于人文精神教学外国文学的论文
关于人文精神教学外国文学的论文“文学是人学”,在人类开展的过程中,人类在不断地围绕着人类自身进展书写着,“人”贯穿于始终.人文精神以不同的姿态表达在外国文学不同时期的作家创作中,各个时期各具特色,但本质上都呈现出肯定人的价值、地位及人性的高贵等特点.第一,在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方面,古希腊-罗马文学作为人类童年时代的记忆,反映了原始初民与自然别离之后所呈现的社会状态.它以神话、史诗或悲剧的形式出现,无一例外地都蕴含着以“张扬个性、放纵原欲”的原始人本精神.古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神系中,以主神宙斯为首,都极为注重人的本性的张扬.在《希腊的神话和传说》中,有一那么故事,是关于宙斯和欧罗巴的,宙斯被阿芙洛狄忒的箭射中,于是爱上了人间女子欧罗巴,但惧于赫拉发怒,他变成一头牛,在吸引欧罗巴爬上他的脊背后,飞越过千山万水后终于在一片水草肥美的大陆上着陆,并最终收服了欧罗巴,那个地方便以“欧罗巴”命名,即现在的欧洲.这是一那么关于欧洲历史的美丽传说,但其中宙斯作为宇宙主神,为了博得一名女子的喜爱,不惜变成牛,降低自己的身份来取悦于她,既表达了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更表现了对人的世俗本性的肯定和张扬.《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游历及回到家乡消灭觊觎他财产的贵族后和家人的团圆,同样展示的是以生存为根底、以合生命原那么为价值取向的世俗人本精神.同样,文艺复兴中兴起的人文主义文学,将人的位置加以提升,注重人的世俗生活,坚信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肯定人的权利,用理性反对蒙昧,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以人为本.莎士比亚以其深刻的艺术笔调将人文精神阐释的最全面、最完美,在他早期的诗歌和喜剧创作中,以人欲天然合理为原那么,让美战胜恶、爱情战胜偏见、友谊消弥仇恨,正面传达了以善良、无私、坚毅、真诚、宽容为前提的理想精神.在历史剧创作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诗歌和喜剧中的理想精神内涵.而个性解放口号下的为所欲为、一味放纵欲望的满足却带来了社会的罪恶,悲剧创作主要描绘那颠倒的时代,欲念为所欲为的逼真图景.哈姆莱特的忧郁、李尔王的刚愎、麦克白的野心、奥瑟罗的轻信,都反映了作者对人文精神的思考.第二,在重视人的自由与尊严方面,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开展,但带有更加强烈、更加明显的政治革命的性质,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以“自然法那么”和“天赋人权”的理论,来反对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自由与平等成为启蒙运动中最鲜明的旗帜.卢梭的自传体小说《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彼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他说“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不管善与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了出来……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我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这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侮辱的还击,其中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以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形象出现,历经了知识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艺术悲剧和事业悲剧后,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真理———“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够作自由与生活的享受”.浪漫主义是在对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开展起来的.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在创作中张扬绝对自己及强烈的主观性.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的立场出发,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等,将人的自由与尊严提升至理想境地.拜伦笔下的唐璜冲破禁欲主义,与贵夫人朱丽娅恋爱,在荒岛生存危机中保持人性,与海盗女儿海黛幸福地自然相爱,在土尔其宫廷、俄土战场、欧洲上流社会的欲海、血海中保持人性;他天真纯洁热情、富于人性、酷爱自由,“是一张白纸,作者用‘人类感觉的永恒色彩'在上面涂抹出’人性图画”(雪莱语).整首诗充满了对正义事物的爱、对失去自由的人的同情和对被压迫者的战斗号召,在深入批判和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法律及道德风气的同时,表达了宽恕、仁慈、博爱等理想.第三,在注重对理性的追求方面,中世纪被看作是欧洲最为黑暗、蒙蔽的时期,基督教文化、宗教神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学反映的人主要表现为向神的归附.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的但丁,在其名作《神曲》中,以中世纪梦幻文学的方式,表达了人类由原罪、惩罚至获救的深邃主题,隐喻人类灵魂、探索人生至善之路.这一过程中,诗人在维吉尔、贝亚特丽丝的带着下,幻游三界,最终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其中,维吉尔代表理性和哲学是很有象征意味的,说明人只有借助理性,才能区分善恶,抵御私欲丑恶的诱惑.但以希腊罗马哲学为内容的理性达不到至善的终极目标,还必须通过信仰或爱的浸润,才能到达至善之境.所以,让代表信仰和爱的贝亚特丽丝带着诗人游历天堂,表现了作者要到达自我完善的终极追求,也是这个时代对宗教理性推崇的表现.现实主义文学延续理性主义思想,并接纳与借用了自然科学的方法与理念,形成了“真实”、“写实”等原那么,在客观再现的过程中,展开了对人的灵魂空前真实、细致的剖析,表现了人的原欲与理性的冲突.在处理冲突中,现实主义作家强调理性对原欲的贬抑与限制,并由此对人物作出道德评价,对人的生命存在给予普遍的尊重、重视和同情.巴尔扎克通过《人间喜剧》再现了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的发家史,描绘了人被金钱异化的历史悲剧,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和对社会理想的探索.《高老头》是其中一部,它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沙龙为舞台,以高里奥老头的“父爱”悲剧和拉斯蒂涅良心堕落的故事为主要线索,形象地描写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阶级的日趋没落与资产阶级步步进逼、日益上升的阶级变化,突出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金钱占有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消灭性的腐蚀,控诉了资本主义的金钱社会的罪恶.为了承载上述内容,作品是通过两个人物的塑造完成的:一是高老头的形象.从社会角度看,他是拜金主义社会牺牲品典型.从个人性格矛盾上看,他是封建宗法制家庭观念与资产阶级金钱享乐意识冲突中丧失理性控制的“盲目父爱者”典型.因此,他是一个在新旧交替时代具有浓厚封建意识的资产者典型.二是拉斯蒂涅的形象.他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野心家形象,他外省,是一个破落贵族子弟,年青漂亮,聪明机灵,单纯善良.他来到巴黎大学苦读法律,以求进身之阶.巴黎的花花世界给了他强烈的刺激,“出人头地的渴望,加强了10倍”,于是按捺不住心中的诱惑,便遍寻家谱,终于找到了在巴黎贵族区的远房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以之为引进人,顺利地踏进了上流社会,在学习“人生三课”,历览了资产阶级和贵族社会的种种悲喜剧之后,性格蜕变,最后走向了堕落(在另外几部小说中,写了他的丑恶履历).通过这两个形象的塑造,客观地再现了十九世纪社会现实中金钱的罪恶,理性地批评成为巴尔扎克惯用的利器.综上所述,通过对不同作家创作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文精神以它特有的内涵呈现于其中,强调了人对自身地位、价值和理性的追求,重视人自身存在的意义.外国文学课程主要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对文学作品进展欣赏、理解及分析等,它本身是一种知识教育的过程.而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精神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以人为本、个人的自由与尊严、完人理想、人的精神文化品格以及当代人文精神”,这既是时代的诉求,更是学生身心安康开展的精神食粮.人文精神在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努力来实现.第一,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具有主导性,并具表率的作用,教师自身的喜好、品质等素养会直接感染到学生.昆体良认为,“假设教师以自己理智的爱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学生就视教师如同自己的父母,教师和学生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引导学生的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是人文精神在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中进展渗透的关键.因此,教师有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详细可从三个方面做起:①加强对外国文学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强化文学现象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的动态开展过程.从横向联系上讲,外国文学课程把文学现象放在特定国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考察,以期更好地理解它的特点和意义,更深入地解读它.从纵向动态开展过程上讲,外国文学课程关注历史的、开展的线索,追踪源流,强调文学现象的宏观系统性,从而更恰当地了解重要作家和作品的历史地位、特色、奉献及影响.同时,关注学术动态,了解学科前沿,将人文精神与时代相结合,不断地填补知识的空白点,提高专业水平.②注重对外国文化知识的涉猎,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哲学、文化、时事等相关领域.文学的产生、开展往往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相关,因此,在讲解作品时,了解与文学开展相关的政治、社会、文化等背景并涉猎相关知识,把握作家作品所处时代的时代特征,将作品的分析放到大的文化背景下进展,在了解哲学思潮、宗教信仰、历史事件等外在因素的同时,深入地理解作家的创作,拓展知识视域,开阔心胸和眼界.③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审美判断.审美能力是对美的欣赏、品味及创造的能力,是合理判断、分析、评价文学创作的内因.因此,在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中,把握安康的审美观,通过培养审美情感来逐步提升审美敏感度,在审美实践中获得美感,并深化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彰显审美创造性,为深入地分析文学作品提升内在的审美修为和赏析能力.由此,通过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扩展相关的知识范围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三个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第二,要不断地完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完善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参加到对人文精神的思考中,这对于文化疏导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详细可从三个方面做起:①在授课前设置能够引发讨论和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作品、查找资料,增强阅读体验.②在授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入相应的视频选段,利用图文并茂、声像同步的特点,直接以视听的方式将陌生的、难于理解、抽象的与人文精神相关的材料重点展示(如与特定时代同时出现的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等),增加学生的印象.③增加课堂讨论的学时,给学生展示个人见解的时机,以不同的视角体会文化的多样性,强化人文精神,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以教授狄更斯的《双城记》为例,在上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双城记》,了解其中的主要情节、人物、事件,初步感受作品的人文气息,并思考“哪些人物能表达人文精神”的问题.在上课时,结合作品中的人物梅尼特医生、代尔那、卡尔登所经历的不合理、不人道的事情来谈他们面对困境、苦难、公理、正义时的态度及所作的抉择.其中,主人公梅尼特医生,是作者赞赏的理想人物,在与各类人物交往联系中被塑造为人道主义精神的典范.他否认贵族统治者的种种恶行,但对革命者暴力复仇行为的道德理想也不认同,相较于法国大革命中极端利己复仇的行为,更具有人性意味.其中以视频的方式播放梅尼特医生在面临抉择时的内心独白选段,增强学生的视听效果,加深印象.这样结合详细作品的分析,将贯穿着深沉而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外国文学化入对学生的审美熏陶中.课程接近尾声时,总结《双城记》,将狄更斯以冷静的现实主义笔触传达的宽恕、仁慈人道主义思想加以概括,并以文学联系当下生活,引导学生在汲取知识的根底上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得到人格的提升.由此,通过对课程设计的完善和改良,可以在外国文学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有效地将人文精神渗透给学生,以期开阔学生的心胸,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3结语外国文学是一门以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目的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地感受异域文学“史”的开展,更要体悟各个作家在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在精神.通过人文精神在外国文学课程中的渗透,让学生真正感知人文精神的内涵,并内化为个人的品质,从而使学生在感知世界、认识人生、表达情感、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所提升,能从更高层面上感知异域文化,开展完善人生观、价值观,在理想的指引、境界的提高和激情的点燃后,成为真正有理想、有追求、有爱心的全面开展的人。
经典解读与人格塑造--论外国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开掘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经典解读与人格塑造--论外国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开掘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外国文学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它能
够给读者以极强的文化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影响。
经典解读与人
格塑造中,外国文学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开拓他们
的精神视野,从而更好地把握大学生活。
首先,外国文学对于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理念有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的年龄,外国文学可以激发他
们的反思思维,增强自身判断和思考能力,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
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等。
其次,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外国文化精髓,这也是
大学生丰富自身精神层面的一些思想经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
塑造自身的人格。
比如作家所表达的坚韧不拔的努力精神,真挚
的友谊,和及其包容与欣赏等等,都可以成为大学生培养美好人
格的理想范本。
再者,外国文学中的精神风貌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吻合,他们
可以从中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抚慰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并让他
们形成正确的有益的思维。
大学生有强烈的追求,外国文学中的精神风貌可以令他们相信自己的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健康人格的价值感与追求。
由此可见,外国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无疑可以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外国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更能够引发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思考和体会。
人文精神作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主题之一,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激发他们对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意识。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注重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而忽视了对人文精神的深入挖掘和探究。
这导致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不够深入,无法真正领悟到文学作品所传递的人文情怀和价值。
有必要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作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来塑造学生的人文情怀,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如何突出人文精神,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类情感、思想和文化,培养其人文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外国文学作品对人文精神的体现,探讨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塑造学生人文情怀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具体探讨如何将人文精神融入教学实践中。
本研究旨在深刻剖析人文精神的启示,为今后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他们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推动高中语文教学向更加人文化、情感化和价值导向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和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外国文学作品对人文精神的体现许多外国文学作品通过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类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通过对主人公内心挣扎和矛盾的描写,反映了人类对于自我认知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些作品引发了人们对于自身处境和命运的思考,激发了人们对于人生的热爱和珍惜。
探讨外国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以《老人与海》为例
yw n ji àn sh è| 文 学 |担灵魂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即使她们都有着反抗意识,但是由于观念不同,所以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秀拉享受着生活,而她的外婆却一直受制于灵魂。
秀拉敢于从思想层面来探索自己的情感,她不认为自己有义务去取悦男性和任何其他人,除非是其他人带给她快乐,她才会自愿去感受别人的痛苦和给予别人快乐。
这是秀拉的一种探索式生存方式。
在这种大胆的探索下,秀拉进入了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她勇于追求身体的解放和思想的自由。
她进入大学,学习很多知识,结识很多朋友,她的男性朋友很多,但她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应该作为传统女性去承担妻子、母亲的责任。
因而她常常换男朋友,这种做法在当时男权至上的社会使得很多男性的优越感不复存在。
和传统的女性特征相比,秀拉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自由的。
从秀拉敢于用自己的身体进行反抗这一点我们看出,她身体的自主意识非常强烈,作为书中女性主人公的代表人物,秀拉清楚地明确了女性的自我价值与生存处境,秀拉认为女性是唯一能够掌握自己命运和保持独立完整人格的存在,她的身体不屈从于任何压迫,她要突破现有处境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莫里森所塑造的人物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不确定性,这一点在美国文学界已经有人提及。
例如,特瑞·欧顿指出,托尼·莫里森所塑造的人物大都是“优缺点共存”,从他们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被扭曲的善意”,也可以看到“被净化的缺点”。
假如只是通过这些人物的善举来评判,无疑他们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如果只是经由他们所做过的坏事来评价,就会觉得他们是恶劣透顶,这些人物既善良又恶劣,既让人尊敬又受到谴责。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秀拉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
秀拉的一生都在大胆地尝试,找寻生存的真正意义,在她面对生命的终结时没有丝毫的悔恨,而是表现出了超然的洒脱和平静。
在她看来,所有人最终都会面临死亡,而她在这个世界中自由地生存过,而不是像其他女性一样屈辱地生活。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与深入。
在这种背景下,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外国文学的教学也开始注重突出人文精神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突出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所包含的一系列文化因素。
在高中外国文学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指的是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强调作品体现的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这些纽带所反映出的文化价值观和文化认同。
1.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高中外国文学作品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和发展。
通过学习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观,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有重要作用。
2. 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学习外国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为国际视野的拓展和国际交流的促进奠定了基础。
3.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越来越重要。
突出人文精神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1.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是塑造作品情绪和意境的重要元素。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分析作品所描写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因素等。
2. 强调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作品中的文化因素是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的关键。
通过对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重要性和多样性,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价值每个作品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价值,从文化、道德、审美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总之,在高中外国文学教学中,突出人文精神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以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中外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观念
中外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它们反映了作家对人类生活、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感悟。
中外文学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有着诸多共通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外文学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一、人文精神的体现人文精神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精神追求,它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和人性的复杂性。
无论是中外文学作品,都体现了人文精神的不同侧面。
首先,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核心。
中外文学作品中常常关注人类的痛苦、苦难和困境,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传达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同情。
例如,中国作家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通过主人公的疯狂行为,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扭曲的关切。
其次,人文精神强调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
无论是中外文学作品,都反映了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例如,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中国作家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通过对阿Q的形象塑造,揭示了人性的软弱和自欺欺人的心理,引发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最后,人文精神强调对人类命运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中外文学作品中常常通过对人类命运和人际关系的描绘,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中,通过对贫穷和不公的描绘,反映了人类命运的悲剧性和社会的不公正,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和改善人际关系。
二、价值观念的体现价值观念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思想观念,它反映了作家对人类生活、社会问题和道德伦理的看法和态度。
中外文学中的价值观念有着一定的共通性和差异性。
首先,人道主义是中外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
无论是中外文学作品,都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人的幸福和福祉。
例如,中国作家鲁迅的小说《药》中,通过对医生救人的描写,表达了对人道主义的追求和呼吁。
同样,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通过对黑人奴隶吉姆的形象塑造,反映了对人的平等和自由的追求。
论外国文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传授和培养
论外国文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传授和培养摘要: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对教育好大学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教师在注重对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传授和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外国文学课程集中了人类心灵的精华。
因此,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树立大学生的人本思想,加强道德素养,培养审美的能力是传授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精神外国文学教学在当今时代,社会浮华,人心躁动,功利主义盛行。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传授和培养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没有或缺乏人文精神,即使这个人再有知识和能力,我们也很难指望其造福社会,可见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这不仅仅是家庭、社会的责任,对教师而言更是责无旁贷。
外国文学课程集中了人类心灵的精华,[1]故在教学中履行这一责任也就理所当然。
如何理解所谓的人文精神,怎样传授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便是我关注的焦点。
一、西方人文精神探索与东方文化截然不同的是,西方文化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深沉的人本精神。
文学从属于文化并受其直接影响,因此,西方文学自然有其深层的人性意蕴和人文内涵。
[2]追溯历史,人文精神孕育于古希腊。
古希腊人对现实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对人的力量给予肯定和赞美,重视生命对于个体的价值。
中世纪为人文精神的发展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在那个一切以神为本的时代,人只是神的奴仆。
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包含了以人为中心,赞美人、尊重人、重视人的含义,并且极力强调人的力量。
17世纪崇尚理性,这种理性依然是以人为本,仍然是和神性作斗争。
到了18世纪,资产阶级思想家们重视启迪教化民众,宣扬理性和自由是上帝赋予人的,并提出了“自由、平等”的口号。
19世纪,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和封建落后国家充斥着罪恶、暴力,因此张扬个性、赞美人性受到社会斗争的制约,人文主义思想增强了社会批判色彩。
20世纪开始注重人的心灵关怀。
人文主义传统在现实生活中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其表现退回到人的内心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外国文学中的人文精神
作者:朱桉东
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13期
摘要;外国文学作品当中,字里行间体现着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对世界上至真至善至美事物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们能幸福生活,追求自由,无拘无束。
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首先分析了人文主义精神对于外国文学的影响,其次讨论了作品《老人与海》中所透射出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外国文学作品;人文精神;老人与海;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3-0240-01
一、人文主义精神对于外国文学的影响分析
(一)启蒙主义时期,作家作品中对人文主义的探索
在启蒙运动阶段,很多作家作品的囊中,蕴藏着许多古希腊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想,传承了大量的民间故事,同时也创造出了许多蕴含人本主义思想的作品。
(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对人文思想理想化的追求
外國文学作品当中所呈现出的浪漫主义,是外国作家们对人文主义理想永无止境的追求。
他们渴望利用文字,来唤醒人性意识形态。
在很多外国文学作品当中,我们都能够充分的感受到作家对于人性解放的无限追求。
(三)现实主义对于人本思想的大胆呼唤
蕴含在许多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思想,实则主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情境的再现。
这种思想和浪漫主义思想相比较而言,更加注重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生活的无限思考。
在19世纪30年代,文学领域对于现实主义的批判,更为充分展现的是现实世界对人性丑恶嘴脸的抑遏。
二、《老人与海》中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
(一)屡败屡战,永不言弃的进取精神。
我们都知道,没有谁的一生一直是万事亨通,得心应手的。
不经历风雨怎能遇到彩虹,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会遇到一定的艰难险阻,遭受到挫折,经历众多的困难。
当我们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始终保持不放弃的理念,是我们走上成功的法宝。
作品中的老人虽然接连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大家都认为他是“倒了血
霉”,就连他唯一的朋友小男孩都不得不离开了他,到了别的船上捕鱼。
可是老人自己并没有沮丧,他坚持出海,并且出发得更早,去到更远的海域。
没有想到真的有鱼上钩了,但是这条大马林鱼却有着足够的力量,他一时无法将它拉上来,但是老人却并没有放弃。
他在背部勒伤,左手抽筋的情况下,奉陪马林鱼战斗到底。
当鲨鱼来袭的时候,老人想尽了一切办法来战斗,鱼叉、小刀、木浆、短棍、舵,通通用了个遍,虽然这些战斗的武器,都被鲨鱼咬去了。
但是老人却依然没有放弃。
在我看来,老人并不是为了生存下去和鲨鱼战斗的,更多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而战斗,为了能够证明自己并不弱小,还具有强大的能力而战斗。
但是,出海捕鱼,仅仅是桑迪亚哥证明自己生存力量的一个过程。
当他面对来自他人的嘲笑的时候,他并没有一蹶不振;在经历了八十四次失败之后,他也没有退却。
因为老人始终坚信,在接下来的路上,必将会面临更多、更大的苦难,而当前自己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迎难而上,坚持信念,永不退缩,最终取胜。
现如今,人们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避之不及。
而困难那么多,若不勇敢面对又怎么会迎来成功呢?
(二)直面自我、挑战人生的奋斗精神。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人就像一幅有瑕疵的画,你不能一味的去逃避它的缺陷,这样并不能让瑕疵消失,反而显得你懦弱无能。
只有正视缺点直面自我,才能一次次挑战自己,获得成功。
桑迪亚哥老人在面临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接受了八十四天两手空空的事实,遭受到了同行的嘲笑,不得已的情况下,孩子也弃他而去。
更重要的老人无论是在精力方面,还是在体力方面,都在逐渐衰退,并且还承受着失败的巨大压力。
在这个时候,摆在老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就此罢手,余生受尽他人的嘲笑与冷漠,另一条路就是爬起来继续战斗,充分挽回属于自己的尊严。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命运抗争到底,铮铮硬汉的坚强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沉稳平和,不急不躁的良好心态。
海明威笔下的桑迪亚哥是一个丰满而又鲜明的人物。
在遇到事的时候,往往会缜密的去思考,并不是一个莽夫。
当一个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许多险阻,经历许多挑战,也许结果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呢?在小说当中,告诫我们应该这样做: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不变应万变。
所以,当老人在出发打渔之前,他将一些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他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当老人和大马林鱼战斗的时候,老人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它。
当老人继续和鲨鱼战斗的时候,也是抱着必须要胜利的信念。
但是老人最终却清醒的意识到“斗也不会赢了”。
当老人在失败了之后,他认为是自己走得太远所导致的,然后接着为下一次的捕鱼,做着相应的准备。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一种积极的心态,始终贯穿于老人的整个捕鱼过程当中。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海明威运用笔下的人物使得一个榜样逐渐显现出来。
(四)关爱人类,关注未来的博大情怀。
可以说老人与海是一部面向未来的作品。
该小说让我们为之动容的就是作者对于人类、社会以及未来的思考。
以桑迪利亚哥为写照,海明威希望我们人类能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学会和命运、自然、社会的正确相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外国文学作品当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
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深入研究分析了该作品当中所折射出的人文主义精神。
加强对外国文学作品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研究分析,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境界,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柳.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与学生人文性的培养――以《哈姆雷特》和《老人与海》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