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之上天入地
能上能下典型案例
能上能下典型案例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工作和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而是涉及到多个领域。
因此,现代人需要具备一种能上能下的能力,即能够在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冷静,同时也要能够在休息和娱乐中放松自己。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能上能下的典型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种能力。
案例一:贾跃亭贾跃亭是一位著名的企业家,他是乐视网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乐视生态系统的核心人物。
贾跃亭的事业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他的公司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赢得了广泛的用户认可。
然而,随着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贾跃亭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他需要在公司高层管理和市场竞争中保持清醒和冷静,同时也需要在私人生活中保持平衡和放松。
为了实现这种平衡,贾跃亭经常参加音乐会、看电影和旅游等活动,以保持自己的精神状态。
在2017年,贾跃亭面临了公司的巨额负债和资金困境,他需要在这个时候保持冷静和果断,同时也需要在私人生活中保持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贾跃亭展现了他的能上能下的能力,他在公司的危机中保持冷静,同时也在私人生活中保持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案例二:杨洁篪杨洁篪是中国外交部的一位高级官员,他曾经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大使和外交部副部长。
杨洁篪在外交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知识储备,他的工作需要他在国际舞台上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和关系。
然而,杨洁篪也需要在私人生活中保持平衡和放松。
他喜欢阅读、听音乐和打高尔夫球等活动,以保持自己的精神状态。
在他的工作中,杨洁篪展现了他的能上能下的能力,他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危机时保持冷静和果断,同时也在私人生活中保持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案例三:马云马云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一位著名人物,他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马云在互联网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的公司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赢得了广泛的用户认可。
然而,马云也需要在私人生活中保持平衡和放松。
他喜欢唱歌、打太极和打高尔夫球等活动,以保持自己的精神状态。
“通天着地”——民企交班的挑战与出路
放初 期意气 风发的新 生第一代 企业 家群 体 已经必 须直面企 业经营管理 权传 承问 题, 民营企业交接班问题尤其突出。倘若 管理不过是单纯的家庭私事 , 民营企业 交
接 班 问题 则 不 同 , 虽然 表 面 上 也 不 过 是 私
富二 代接 班最 为引人注 目, 因为这种情形
仅仅是工薪 阶层人家 , 其财产跨 代传承与 下 的企业 传承面临一系列突 出的挑战 。
交接班都会 比较平稳 。 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相 比 ,海归派 企业继 承人往 往更难 以理
者子弟交 接班 , 因为他们 的业务 能力和社 准确地实施激励和监督。
不是一家两家企业 ,而是一大批企业 , 政
府就有必要为企业平稳交接班创造条件 , 在必要 时以适 当形式和力度进 人。 在温州
由于接收者早 已参 与公司事务多年 , 亲身 经历 了公 司创 建 、 发展 的大部分过程 乃至 全程 , 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社会 关系都已 经在 实践 中得 到了相当充分 的证 明, 这种 的是没有 参与 企业创业 发展过 程 的创业
起 民营企业 继承权 之争 因不 良律 师等
业经 营者能够 跨越这 道鸿 沟理解 员工 的
既 然 民 营 企 业 富 二 代 接 班 的 挑 战 在 于 “ 不 通 天 , 不 着 地 ” 要 解 决 好 这 一 上 下 , 问 题 ,顺 理 成 章 地 就 需 要 从 “ 地 气 ” 接 与
消费者心 态 , 他们能否处理 协调好 与政府 方面 , 归派企业 继承人也面临类似 的问 海 题。 久居海外的他们 能否 准确理解 中国大
多数居 民生活方式 的现状及其变 迁趋势? 能否准确理解 中 国大 多数 居 民的真实需 求 和消费心态 ?只有在 这些 基础上 , 家 一 的产 品开发和营销方式 。看 看百思买 、 家 戟, 不难 推而广之 明白这一点 。 假如 继承者 所继 承的这 家企业 绝 大 向西方市 场 ,是那种 单纯 的 出 口加工 工
优师乐乐学培训实践案例分析
优师乐乐学培训实践案例分析案例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专心听课。
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大班主题案例:中国人上天了
大班主题优秀案例:中国人上天了探究型主题活动是我们幼儿园近两年来正在实践着的课程,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自主观察、探究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宜、适度地予以支持与引导的系列活动。
我也在不断地探究和尝试着,并且更在不断地思考着。
我觉得探究型主题活动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展示、表现的舞台,也让我们教师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反思……下面我以我在上学期做过的一个主题活动“中国人上天了〞为例,来谈谈我在探究型主题活动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探究型主题活动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主题形成阶段、主题实施和展示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在主题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和形成新的主题,也有阶段性的成果展示。
同样,在主题形成阶段也包含着幼儿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幼儿和教师在主题开展的不同阶段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我以图表的方法对这三个阶段中幼儿和教师的行为表现作一表述:那么,(中国人上天了)这个主题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开展的?幼儿在主题中的表现如何?教师又是如何推进的呢?下面我以问题的形式展开这个话题:标题一:主题是怎么形成的?问题:1、幼儿会自主“生成〞主题吗?2、教师在幼儿自主生成主题的过程中该扮演怎样的角色?3 、幼儿生成的活动需要目标吗?实录:10月16日早上,正当我们两位老师高兴地交流着昨天关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上天的好消息时,许多孩子也围到我们身边,手舞足蹈地讲述着他们的发觉:“老师,我也看到了,我们中国的一只宇宙飞船到天上去了〞;“老师,我看到我们的火箭飞到天上去了〞;“老师,我了解乘飞船上去的叔叔叫杨利伟〞“我还看见那个杨利伟叔叔在飞船上向我们问好呢〞“太空里有很多星球,还有外星人呢〞……我们惊喜地发觉原来孩子也了解得不比我们少,他们也在热切地关注着这个举过上下为之沸腾的事情,他们更对浩瀚而神奇的太空充满了向往和好奇。
我们说:“你们想了解更多太空、太空人以及飞船的事吗?我们大家在回去看一看、听一听、找一找,看看还能了解些什么?〞于是,一个关于太空的探究性主题活动就此展开。
开学第一课的教学案例与教学效果分析
开学第一课的教学案例与教学效果分析第一节:引言开学第一课是教师们为学生们准备的一堂重要的教学活动。
本文将从教学案例和教学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在开学第一课中如何设计合理的教学案例并评估其教学效果。
第二节:教学案例的重要性教学案例是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工具。
好的教学案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学案例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学期、新学科的认知和兴趣。
第三节:合理设计教学案例的原则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体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第四节:案例一分析以一位小学教师开学第一课的活动为例,她设计了一场主题为“我的暑假成长”的故事分享。
通过学生们的自我介绍和分享活动,让他们回顾了暑假期间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这样的教学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第五节:教学效果的评估评估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反馈问卷或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评估教学效果。
同时,还可以从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判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第六节:案例二分析以一位中学教师开学第一课的活动为例,她设计了一个探究性的教学案例。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讨和个体思考,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对学习的概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新学年的学习的主动性。
第七节:教学效果的评估针对这个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思考记录、小组展示和个体观察等方式来评估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观察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动力的变化来综合评估教学效果。
第八节:教学案例的可改进之处在实施教学案例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通过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师可以找到教学案例的可改进之处,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案例中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提供更多的实例分析等。
错例分析,从这里起飞
错例分析,从这里起飞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轻人追逐梦想的故事。
他叫李明,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但他有一个特别的愿望,那就是成为一名飞行员。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飞行梦之旅。
李明从小就对飞行非常感兴趣,他常常跑到机场旁观察飞机起飞降落。
每当一架飞机从他眼前飞过时,他总是感到一种无比的向往和兴奋。
他知道,只有在那个蓝天之上,他才能真正释放自己。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李明报考了飞行学校。
他开始学习飞行的理论知识,学习如何驾驶飞机。
虽然他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坚持下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李明终于通过了飞行考核,获得了飞行员资格。
他成为了一名正式的飞行员,可以驾驶飞机进行飞行任务了。
从那一刻起,李明的飞行之旅才真正开始。
他有机会驾驶各种类型的飞机,飞行到各个不同的目的地。
每每飞行在那片无边无际的蓝天之上,他都感到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
就在他飞行人生的巅峰时刻,突然出现了一场意外事故。
他的一架飞机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失事,虽然他奋力控制飞机,但最终还是坠毁了。
幸运的是,李明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但这次事故让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李明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驾驶过飞机。
他陷入了对飞行的恐惧之中,他害怕再次面对那种危险的情境。
他觉得自己已经无法再从这里起飞了。
李明的朋友并不愿意放弃他。
他们一直鼓励着李明,告诉他应该重新振作起来,战胜恐惧,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最终,李明意识到他不能被恐惧所束缚。
他决定重新站起来,重新面对飞行。
他重新回到飞行学校,接受必要的训练和装备,重新获得了飞行员资格。
从那时起,李明再次展翅高飞。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重新拥抱了那片蓝天,重新追逐自己的梦想。
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飞行员,带领着人们飞翔在那片广阔的天空之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会有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被它们所打败。
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努力奋斗,就一定可以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无论我们现在身处何地,只要我们敢于重新起航,梦想就会启程。
4.2地貌的观察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同步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鼓励学生将地貌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地貌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2.提出问题:“你们对黄土高原有什么了解?为什么黄土高原的地貌如此独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察观念,懂得地貌观察不仅是一种科学方法,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3.通过对地貌观察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4.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壮丽景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貌的神奇与美丽。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探讨黄土高原的形成、演变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地貌观察任务。
2.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积极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具体的地理情境,如模拟黄土高原的降雨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地貌观察的重要性。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如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激发学生对地貌观察的兴趣和热情。
4.创设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地貌观察资料,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交流。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关于地貌观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貌观察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例到底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全文)
一例到底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全文)B XX:1002-7661(2021)12-001-01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地理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这些都要求教师,将一门科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
同时,针对地理学科的特性,采用多样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在此,笔者就自身浅薄的教学实践经验,就“一例到底”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的优缺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一例到底”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一例到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开始讲授课程之前,针对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选择一个适当的案例,并在后续的教学中将这个案例贯穿课程的始终,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基本上可以把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全部知识点都囊括进去的一种案例教学方法。
与“一例到底”案例教学法相对应的是“一理多例”案例教学法。
“一理多例”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为了说明或印证某一个理论,或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熟练掌握某一理论,列举多个例子对某些知识或理论进行分析。
如教师对农业区位条件的讲授,若采用“一例到底”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话,可采用给出几种学生熟悉的农作物,给定种植地点,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选出最适合在该地种植的作物,一则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兴趣浓厚。
二则学生在思考、讨论、选择的过程中,就是对农业区位因素选择的过程,考虑的因素,即是农业区位因素。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形成自主分析的方法、能力,还能加深印象,教师稍加引导即可。
学生通过“案例阅读——提出问题——自主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总结提升”的这样一个过程,实现地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获得。
而“一理多例”案例教学法,则相反。
基于《登上地球之巅》案例分析论一堂好课的三大要素
基于《登上地球之巅》案例分析论一堂好课的三大要素作者:金林娟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6年第01期摘要:什么样的课是好课?这是个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本文基于部级优课《登上地球之巅》案例,谈一堂好课的三大要素——真实、创新、个性。
关键词:好课;要素;案例分析2015年12月我执教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获得了全国专家评审团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国家部级优课。
上好课是语文教师的职业追求。
对好课的界定,却众说纷纭。
我觉得好课应具备三个特点:真实、创新、个性。
一堂好课学生是在进行真实的学习、真实的思考、真实的训练,一堂好课应该有创新的思想以及教学举措,一堂好课是充满教师教学智慧的个性的课。
真实体现在对学情真实把握后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体现在真实地开展与文本、作者、教师、学生自我有效深入的对话上。
创新体现在对教材的独到解读和创新的教材处理上,还体现在与时俱进,将现代技术与语文课堂深度融合上。
个性体现在课堂风格,这与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格魅力有关。
教师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能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为人的智慧、意志和伟大感到骄傲。
从长远的角度看,这种个性能丰盈学生的人生。
一、真实1.教学目标适宜、明确(1)教学目标要与教学目的要协同发挥作用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是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教学目的是终点,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到达终点的一个个路标。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层次不同,教学目的是在较高的层次,是用来指导教学的方向,教学目标则是指导教学的具体操作。
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需要协同发挥作用。
(2)教学目标要有提升点教学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教材是经历时间淘洗的经典篇目,绝大多数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信息。
《登上地球之巅》一文是通讯,它不单单是学习知识的材料,也是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材料。
上天入地上的意思
上天入地上的意思摘要:1.天入地的概念2.天入地的象征意义3.天入地的文化背景4.天入地的现代解读正文:一、天入地的概念“上天入地”这个词语出自于古代神话传说,是形容神灵或能人异士具有超凡能力的说法。
其中,“天”代表高高在上的天空,寓意着崇高的地位和强大的力量;“地”则指代坚实的大地,象征着稳固的基础和丰富的资源。
当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上天入地”的概念,意味着某个存在既能驰骋于天空,也能深入地底,具有无比的神通和能力。
二、天入地的象征意义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上天入地象征着人类对神秘世界的向往和敬畏。
古人认为,天地之间存在着无数神灵和异士,他们能够操控自然力量,实现惊人的奇迹。
因此,上天入地成为了一种对超自然现象和非凡能力的向往和追求,寓意着人类试图突破自己的局限,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此外,上天入地还象征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对于富饶的土地和丰收的果实有着强烈的渴望。
因此,上天入地的概念也寓意着人类希望能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美好的生活。
三、天入地的文化背景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上天入地的故事屡见不鲜。
例如,神话人物孙悟空、哪吒等都具备上天入地的神通。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超自然现象的想象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这些神话传说中,上天入地的神通往往与正义、勇敢、智慧等品质紧密相连,传达了古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崇尚。
四、天入地的现代解读在现代社会,上天入地这个词语已经逐渐从神话传说中脱离出来,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
它不再仅仅是对超自然现象的描述,而是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同时,上天入地也寓意着人类在科技、文化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以期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上天入地”这个词语承载了古代神话传说的丰富内涵,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探索和发展的渴望。
MBA案例分析题带答案2013
【案例】——管理学案例分析题15例管理学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1某建筑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知名的建筑龙头企业。
总结企业成功的经验,许多管理人员归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如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当地政府、银行的良好关系,几十年形成的固定客户和良好的信誉,良好的员工素质等等。
在2008年北京奥运景气鼓舞下,公司确立了打破地区界限,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建筑企业的远景和使命。
当企业树立这样的远景和使命并为之努力时,发现曾经作为优势的“天时、地利、人和”似乎不在。
例如,就在前不久,日本一家建筑企业在与公司谈判时,让公司在两天内给出一个项目的报价。
由于公司没有既懂建筑专业又精通日语的人员,没有能够及时报价,很遗憾地没有抓住公司项目。
请分析该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1)天、地、人是对公司内外部环境的概括描述。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公司过去的成功来自天时、地利、人和,构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当公司重新确立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建筑企业”时,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政府、银行关系方面、在地理方面、在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所谓的天、地、人已经不再成为优势。
(2)因此公司要真正认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确定公司的使命和愿景,并围绕天、地、人等制定相应措施。
具体措施应围绕培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技能;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更好的售后服务能力;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开发产品特性方面的创新能力;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准确迅速满足顾客定单的系统;整和各种技术创造新产品的技能等方面。
案例分析题2某地方生产传统工艺品的企业,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销售额和出口额近十年来平均增长15%以上。
员工也有原来的不足200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
企业还是采用过去的类似直线型的组织结构,企业一把手王厂长既管销售,又管生产,是一个多面全能型的管理者。
最近企业发生了一些事情,让王厂长应接不暇。
上天入地的意思四年级
上天入地的意思四年级
升上天空,钻入地底。
比喻神通广大。
1、升上天空,钻入地下。
形容神通广大。
唐李復言续幽怪录卢僕射从史吾已得炼形之术也,其术自无形而炼成三尺之形,则上天入地,乘云驾鹤,千变万化,无不可也。
2、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三国演义第四一回赵云又着二卒扶护简雍先去报与主人我上天入地,好歹寻主母与小主人来。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看他那股上天入地的劲头吧!为了筹办进山的事务,下堡村一跑,黄堡镇一跑。
以上统下的案例
以上统下的案例摘要:一、引言二、以上统下的概念和背景1.定义2.发展背景三、以上统下的优势和应用1.优势a.提高工作效率b.促进协同合作c.优化资源配置2.应用领域a.企业管理b.项目管理c.个人时间管理四、以上统下的实施方法1.明确目标和任务2.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策略3.落实执行并跟踪进度4.定期评估和调整五、以上统下的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2.实施过程3.结果和启示六、总结正文: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面对各种繁杂的任务和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一种名为“以上统下”的管理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以上统下的概念、优势、应用以及实施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其实际效果。
二、以上统下的概念和背景1.定义以上统下是一种将目标分解为多个子目标,并将子目标具体落实到个人或团队的管理方法。
通过明确目标和任务,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策略,落实执行并跟踪进度,以及定期评估和调整,从而实现整体目标的高效达成。
2.发展背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管理需求的日益复杂,传统的管理方法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许多企业和组织开始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以上统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三、以上统下的优势和应用1.优势a.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将目标分解为多个子目标,使得任务更具体、明确,有利于提高执行效率。
b.促进协同合作:将任务具体分配到个人或团队,有利于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促进团队间的协同合作。
c.优化资源配置:以上统下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企业或个人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2.应用领域a.企业管理:通过以上统下,企业可以更好地对各部门、各项目进行管理,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b.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上统下有助于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保证项目按计划进行。
c.个人时间管理:对于个人而言,以上统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
教学案例之五
教学案例之五小俪,女,十二岁,白白净净,爱打扮是家中的小公主,长这么大从不会自己洗头洗澡,铺床,什么家务也不会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平时看着满头大汗的父母却无动于衷。
评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家庭条件的改善,孩子有了比较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但参加劳动和锻炼独立生活水平的机会相对减少,究小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父母对小俪过度溺爱,很多孩子的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宝贝”,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享受得好就是爱,这样导致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着伸手”的生活,养成了懒惰习惯。
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重智育忽视劳动教育,只要求孩子写好字、念好书,学习成绩好,而对孩子参加劳动则认为是浪费时间,说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干活,凡事不让孩子动手,不让实践,结果不但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发展,而且孩子的身体也得不到锻炼。
方法与途径:1教育孩子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质特征,劳动不但创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要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果实,使孩子懂得每天吃的粮食、住的房屋、穿的衣服、学习用的文具等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而使孩子们确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2、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孩子参加劳动是具有选择的,往往以兴趣作为主导,他们经常对大人的劳动显得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对他们实行劳动的启发教育,首先,教师在劳动中应多作示范,用以感染、影响他们,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要保护孩子们的劳动兴趣,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劳动,对劳动中取得的成绩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假如劳动结果不令人满意,也不能随便否定,而理应肯定成绩,并善意地协助孩子分析找出不足的原因,和孩子们一起完成劳动任务,使孩子获得劳动成功的快乐,这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劳动兴趣,再次,劳动时间不宜过长,应注意劳动强度,否则,孩子会把劳动看作是一种负担,从而失去劳动兴趣,产生消极影响。
3、培养孩子的劳动自觉性,孩子的劳动自觉性的形成,很大水准上受家长的影响,如果父母勤劳,辛辛苦苦地干活,必然促使孩子们自觉地协助父母分担一些劳动的任务,教师能够每天适当分配一些劳动岗位和劳动任务给孩子,并增强对完成任务的检查,促使孩子主动去完成,养成劳动的自觉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A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诉南京B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违约案原告(反诉被告):南京A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南京A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A 设计院)被告(反诉原告):南京B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京B公司)【案情简介】(一)具体案情2012年2月15日,南京B公司与 A设计院签订《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一)(附件1)。
合同约定,由A设计院承担南京B公司建设的“南京通济门外大街7号工程”的工程设计,设计费估算为1099340元人民币。
南京B公司向A设计院提供已通过报批并符合国家规范编制深度的报批方案、地质勘察报告、地块周边市政管线资料,南京A设计院向南京B公司交付达到《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要求的各单位施工图、总图及水电管网。
后经适当调整,双方于北京市朝阳区鼎成路9号世纪宝鼎大厦三层签订《建设工程设计合同补充合同》(以下简称《补充合同》)(附件2)。
补充合同约定:“本补充合同与原合同不一致的以本合同为准”,确定暂估合同总价为1339274元,预付款为暂估合同总价的20%,全部施工图完成并提交给发包人后7天内付至92%,项目竣工备案合格后7天内付至100%。
后因南京B公司要求,在本项目设计工作原合同基础上增加了规划方案调整及配合等设计内容且施工图多次反复调整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双方协商一致确定导致A设计院增加工作之费用为600000元整(前期所有原合同增加工作之费用),并于2012年6月26日拟定了补充协议(附件3)。
协议约定付款时间为2012年7月份支付300000元整,2012年8月份支付剩余300000元整,但此补充协议未正式签订。
2012年3月22日,被告向原告支付预付款267855元,2012年4月17日,被告向原告支付桩基设计费30000元,2012年6月6日,被告向原告支付96814元,2012年7月18日,被告向原告支付300000元(附件11)。
后原告多次催告被告交付剩余设计费及应在8月份支付的300000元,被告均未予回应。
2013年7月3日原告A设计院向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附件4),申请法院在被告B公司的银行账户里冻结1390000元,同时提起诉讼,诉称:A在《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一)签订后,按照合同约定在2012年4月底完成了通济门大街7号工程第一轮施工图纸85%的工作量,并于5月2日提交通济门项目施工图(附件5)。
但因南京B公司自行负责的方案报批未能通过导致施工图纸作废,南京B公司拟制了补充协议,约定南京B 公司向A设计院支付600000元的补偿款。
本协议双方并未签章,但被告已实际履行了其中的300000元。
6月18日南京B公司的总图方案被规划局窗口接受,公示10天,但南京B 公司7月25日才将总图方案(《南京市规划局建设工程规划审定意见通知书》)提交给A 设计院(附件6、附件7),A设计院在7月31日将全部施工图纸提交到审图窗口,并在第一次审图后应南京B公司要求对施工图内审外审意见进行统一修改(附件8)。
因南京B公司对施工图的内审意见反复改变,导致A设计院对施工图不断修改。
根据补充合同2.4条之规定,A设计院在合同约定时间内履行了合同义务。
因全部施工图纸已全部提交给南京B公司(附件9),A设计院在2012年8月2日向南京B公司催要第二阶段施工图设计费用七十多万元,以及按补充协议应当在8月份付的300000元。
此外,直到8月6日和8月21日,B公司才分别将作为地块周边市政管线资料的外网管线图和地面的荷载图发送给A设计院。
8月底,A设计院的审图意见已与审图专家沟通好,并做好回复。
之后,设计总监曹某让A 设计院与其另一家子公司改签合同,称只要保证能让A设计院拿到300000元补充款即可(附件10)。
但A设计院仍一直未拿到该补偿款及剩余设计费,故B公司仍拖欠原告设计费1244605元,违约金119022元(现暂计算至2013年7月3日,诉请至最终支付日)。
被告南京B公司答辩称:之所以选择与A设计院合作是因该设计院表示其有多位有经验的教授,还表示有多位学生在规划局工作,设计方案较易通过。
在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和补充合同签订后,按补充合同约定于2012年3月23日支付了预付款267855元,于2012年4月18日支付了招标用桩基图设计费30000元,后又提前支付了设计费96814元和300000元(附件11)。
但A设计院却一直未履行合约义务,迟迟拿不出可送审的施工图。
直到2012年7月31日,A设计院才将部分施工图纸送交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管理中心进行图审,但送审结果是竟有一百余项不合格,且存在大量违反国家和地方强制性规范条款及安全隐患问题,还出现了引用废止的规范文件和少用规范文件的低级性和常识性的错误(《南京市规划局建设工程规划审定意见通知书》(附件6)、《工程施工图设计技术审查意见》(附件12)。
此施工图无法通过审查,因此南京B公司要求A设计院进行修改,但A设计院并未进行修改,更发函(《林某给总公司董事长的信》(附件13)单方面停止设计工作不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南京B公司又于2012年8月30日向A设计院发函要求更换设计负责人(附件14),A设计院对南京B公司的要求未作回应,合同约定的设计工作也不再进行,实际上A设计院已终止了合同。
故要求A设计院返还已预付的设计费694669元,及停工损失381914.13元。
(二)双方争议的主要焦点1、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A设计院认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原告按约定将施工图交予被告,被告就应该支付合同约定的剩余设计费及补偿款。
被告经催告仍不按约定支付,构成违约。
因此,原告请求法院:①判令被告支付设计费144605元;②判令被告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119022元(现暂计算至2013年7月3日,诉请至最终支付日)。
2、被告的反诉请求被告B公司在收到起诉书后,依法提起反诉。
被告认为,A设计院违约在先,A设计院迟迟拿不出施工图,后送审的施工图更是有一百余项不合格,且存在大量违反国家和地方强制性规范条款及安全隐患问题,还出现了引用废止的规范文件和少用规范文件的低级性和常识性的错误;更单方发函停止设计工作不再履行合同义务,对B公司要求更换项目负责人不作回应。
原告的行为损害了被告的合法利益,因此反诉原告A设计院,请求法院:①判令反诉被告A设计院返还已预付的设计费694669元;②判令反诉被告向反诉原告支付停工损失381914.13元。
【律师代理词】(一)原告律师的代理词原告的代理人认为:关于本诉部分:①根据《补充合同》约定,被告必须在原告将全部施工图完成并提交给被告后7天内将设计费付至暂估合同总价(1339274元)的92%。
每逾期支付一天,应承担支付金额万分之三的逾期违约金。
原告A设计院已按照合同约定于2012年7月31日向被告交出施工图,但被告未按约定支付设计费。
②由于被告原因致重复设计,大大增加了原告的设计工作量,为此双方约定被告向原告追加支付60万元“增加工作之费用”,约定此费用于2012年7月和8月分别支付30万元。
但被告仅于2012年7月支付30万元,另30万元至今未付,其行为显属违约,严重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依法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设计费和违约金。
关于反诉部分:①关于被告所说的“原告迟迟拿不出可以送审的施工图”的情况不属实。
原告在7月25日收到被告的总图方案,7月31日交付了施工图,合同约定的交图期限是收到方案后30日内,并未违约。
②关于被告所说的“送审的施工图100余项不合格”的情况虽属实,但这在常规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也不是不可修复的,并且原告也按照审图意见进行了修改。
此外,设计条件的不确定及时间的紧急也是原因。
原告急被告所急赶出施工图,被告是予以认可的,并承认可能存在不少需要修改的地方,这在双方短信往来可见。
③关于被告所说的“原告设计人不但不对施工图进行修改,还发函表示停止设计工作不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情况不属实。
此函非解除函,不可据此推定原告单方面终止合同履行,且通过双方电子邮件往来可看出:原告方仍在积极履行合同义务,合同并未终止。
④关于被告所说的“希望原告尽快对施工图进行修改完善以便通过图审而原告不履行”的情况不属实。
原、被告双方往来的邮件表明是被告的内审意见一直在变化,并不是原告不进行修改。
⑤关于被告诉请中的“停工损失”不属实。
媒体的报道可以证明被告的停工不是因为施工图,而是被告无证施工、与施工现场周围居民的阳光权纠纷导致的。
(二)被告律师的代理词被告的代理人认为:1、原告交的施工图严重不合格、不符合合同约定,违约在先(1)原告的施工图纸出现了100多项不合格,不仅违反了国家和地方强制性规范,引用了废止条款而且存在众多安全隐患的问题。
(2)根据《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第5条,施工图完成并提交给发包人。
此处“完成”应该是一份质量合格的能够通过图审的施工图。
(3)按照《补充合同》第4条施工图要求以及7.2.1条约定:原告设计的施工图应符合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及发包人提出的设计要求并按照我方要求的文件份数提交质量合格的设计资料。
按照以上约定,原告应向被告提交全部施工图包括1#、2#、3#住宅楼、地下车库、幼儿园、社区中心、总图及水电管网施工图在内的7项施工项目,每一项施工图为8套即原告应提交总计56套质量符合要求的施工图纸,才符合《补充合同》6.2条中“全部施工图完成并提交”这一条件。
(4)2012年8月10日,林某的信中明确表示不愿继续合作,即有终止合同的意思表示。
后来经过双方的多次协商,原告最终也没有将其修改后的施工图交给被告,被告因无施工图停止施工遭受严重损失。
请求法院判令反诉被告A设计院返还反诉原告B公司已预付的设计费694669元和停工损失381914.13元。
2、30万元是被告预支给原告的设计费,而不是原告所谓的“增加工作之费用”(1)《补充合同》第7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发包人造成设计人设计需要返工时,双方需要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重新明确有关条款。
原告要求增加设计费的前提应该是补充协议签订并生效,但是被告并没有在这份协议上签字。
(2)被告已经支付给原告的30万的发票上明确注明了是“设计费”,原告当时也没有提出异议。
【法院判词】法院依法将本诉、反诉合并审理,由法官朱某,陪审员周某和人民陪审员魏某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合议庭认为:本案争议的主要问题是合同履行过程中,哪方存在违约;被告B 公司支付的300000元是设计费还是补偿款及补充协议是否生效的问题。
根据原合同第4条和补充合同2.4条,原告在规定时间里,提交给被告施工图纸,履行了合同义务。
而由规划局出具的审核意见中标明被告送审的由原告完成的施工图中存在一百多项的不合格,包括违反了国家和地方强制性规范,及引用废止条款而且存在众多安全隐患的问题,且按合同规定原告应向被告提交全部施工图包括1#、2#、3#住宅楼、地下车库、幼儿园、社区中心、总图及水电管网施工图在内的7项施工项目,每一项施工图为8套即原告应提交总计56套施工图纸给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