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课课堂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概课复习资料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从唯物论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道路。

(2)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答案要点:

(1)第一,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第二,我国现阶段人口过多、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影响社会的健康发展(国情),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意识)。第三,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文明健康发展。

(2)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第二,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自觉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使之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否则不仅会影响当前的发展,而且会殃及后代,祸及子孙。

2、结合我国改革开放,运用对立统一学说,分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核心。辩证法认为: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两者紧密结合共同推动事物发展。辩证法要求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反对只讲同一或只讲对立的形而上学观点。(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对立、斗争的一面,又有相互依赖,同一的一面。都建立在社会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扼杀社会主义的同时,也从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借鉴一些东西,用以缓和自身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经济、政治、思想、军事斗争的同时,也继承和吸取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壮大自己。(3)我国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应大胆吸收、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反对“全盘西化”和“盲目排外”。

3、运用辩证法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当前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要点:(1)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和结构形式上的变化能引起事物的质变。

(2)我国当前经济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组织管理落后、区域经济条块分割、产品雷同、产能消耗高、消费畸形等等。对我国经济结构重新调整、排列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可在现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4、材料一,在美英发动的对伊拉克的战争中,战争的第一阶段是名为“斩首”的打击行动。

材料二,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非典”疫情的情况下,中央提出要把目前防治“非典”工作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试分析两个事例中所包含的哲学观点,并加以说明。

要点:

(1)善于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抓重点。

(2)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

矛盾,叫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斩首”、防“非典”,体现了要抓主要矛盾。

5、辨析: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要点:(1)必然性是由内部根本矛盾决定的事物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因素决定的事发展的不确定趋势。两者辩证联系,不可分割。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2)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偶然性发现必然,偶然性是科学活动中的“机遇”,认为是敌人就无法认识必然,实际也取消了科学。

6、辨析:并非所有的现象都是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要点:(1)本质与现象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现象是事物外部的联系,生动、多变、易逝、表面;本质是事物内部联系,稳定、深藏。没有离开本质的现象,也没有离开现象的本质。

(2)事物的本质要通过各种现象的总和才能表现出来,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也从不同侧面、程度表现本质。以上错误在于割裂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材料: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热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一名医生给一位濒死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

答案要点: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而发现羊血可以治病救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又一次惊人死亡,直到发现血型系统,从而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4)探索输血失败的原因,直到掌握血型系统的理论都是为了治病救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2、辨析:

(1)“有用的”就是真理。

(2)真理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组织起来的经验。

上述观点以“有用性”、“普遍意义性”作为真理的评判标准,属于主观真理论,其实质是否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3、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