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大全第29章 多元分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多元统计分析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多元统计分析思考题答案

《多元统计分析》思考题答案记得老师课堂上说过考试内容不会超出这九道思考题,如下九道题题目中有错误的或不清楚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更改、补充。

1、 简述信度分析答题提示:要答可靠度概念,可靠度度量,克朗巴哈α系数、拆半系数、单项与总体相关系数、稀释相关系数等(至少要答四个系数,至少要给出两个指标的公式)答:信度(Reliability )即可靠性,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信度指标多以相关系数表示,大致可分为三类:稳定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等值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和内在一致性系数(跨项目的一致性)。

信度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1)、重测信度法这一方法是用同样的问卷对同一组被调查者间隔一定时间重复施测,计算两次施测结果的相关系数。

重测信度属于稳定系数。

重测信度法特别适用于事实式问卷,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导致被调查者的态度、意见突变,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

由于重测信度法需要对同一样本试测两次,被调查者容易受到各种事件、活动和他人的影响,而且间隔时间长短也有一定限制,因此在实施中有一定困难。

2)、复本信度法复本信度法是让同一组被调查者一次填答两份问卷复本,计算两个复本的相关系数。

复本信度属于等值系数。

复本信度法要求两个复本除表述方式不同外,在内容、格式、难度和对应题项的提问方向等方面要完全一致,而在实际调查中,很难使调查问卷达到这种要求,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者较少。

3)、折半信度法折半信度法是将调查项目分为两半,计算两半得分的相关系数,进而估计整个量表的信度。

折半信度属于内在一致性系数,测量的是两半题项得分间的一致性。

这种方法一般不适用于事实式问卷(如年龄与性别无法相比),常用于态度、意见式问卷的信度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态度测量最常见的形式是5级李克特(Likert )量表。

进行折半信度分析时,如果量表中含有反意题项,应先将反意题项的得分作逆向处理,以保证各题项得分方向的一致性,然后将全部题项按奇偶或前后分为尽可能相等的两半,计算二者的相关系数。

多元方差分析.ppt

多元方差分析.ppt
备选方法: 1 对各因变量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用Bonferroni修正的两两比较.
MANOVA实际操作 ——以SPSS16.0为例
潘璐
分析实例
为了研究某种疾病特征表现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是 否有差异,对一批人同时测量了四个指标:
β脂蛋白(X1)、甘油三酯(X2)、α脂蛋白(X3)和前β脂 蛋白(X4),对人群按年龄分为低(10-25岁)、中(2540岁)、高(40---65岁)三组,分别对应编号1、2、3。 试验数据见表3.1,试做统计分析。
• MANOVA过程各水平与各水平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即Deviation对比(Deviation Contrast)。
GLM Multivariate Analysis ——SPSS操作
GLM Multivariate Analysis ——SPSS操作
正态性检验
GLM Multivariate Analysis ——SPSS操作
Wilk’s Lambda近似F值的计算
其中:
ANOVA post hoc comparison
multiple comparison : Fisher’s LSD Tukey’s W Student-Newman-Keuls Duncan’s Scheffé’s S …
MANOVA post hoc comparison
(重复) 用ni表示各处理的重复数 N=n1+n2+…+ng
One-way ANOVA举例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广布种。欲检验产 于黑龙江、北京、江苏、广东4省的芦苇在光合效 率(A)上有无显著差异,每地各量测10株。
黑龙江(h) 北京(b) 江苏(j) 广东(g)

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步骤

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步骤

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步骤
一、主成分分析
步骤(详细步骤见算法大全低二十九章:多元分析)
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
3)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要对特征向量进行正则化,即特征向量值/sqrt(对应的特征值),这一步需要自己计算)
4)根据累计贡献率得到主成分P,计算综合评价值
5)②计算综合得分
二、因子分析
步骤(详细步骤见算法大全低二十九章:多元分析)
1.选择分析的变量
2.计算所选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3.提出公共因子
4.因子旋转
5.计算因子得分
用SPSS解决步骤:
注:以上为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对应的操作步骤,对得到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可以参考《SPSS 统计分析高级教程》中的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公式速查手册多变量情况下的重要指标计算

多元统计分析公式速查手册多变量情况下的重要指标计算

多元统计分析公式速查手册多变量情况下的重要指标计算多元统计分析公式速查手册在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时,常常需要计算各种重要的指标,本文为您提供了一个多元统计分析公式速查手册,方便您在实践中进行准确的计算。

1. 均值(Mean)多元变量X1, X2, ..., Xn的均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μ = (ΣXi) / n2. 方差(Variance)方差是一个衡量数据分散程度的指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σ^2 = Σ(Xi - μ)^2 / (n-1)其中,Xi代表第i个变量的取值,μ代表均值,n代表样本容量。

3. 协方差(Covariance)协方差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质,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ov(X, Y) = Σ((Xi - μx)(Yi - μy)) / (n-1)其中,X和Y分别代表两个变量,μx和μy分别代表对应变量的均值,n代表样本容量。

4.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系数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 = Cov(X, Y) / (σx * σy)其中,Cov(X, Y)代表协方差,σx和σy代表对应变量的标准差。

5. 多元回归系数(Multivariat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在多元回归分析中,通过最小二乘法可以求得多元回归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β = (X'X)^(-1)X'Y其中,X代表自变量矩阵,Y代表因变量矩阵,(X'X)^(-1)代表X'X的逆矩阵。

6. 协方差矩阵(Covariance matrix)协方差矩阵用于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Σ = (X'X)^(-1) * XX' * (X'X)^(-1)其中,X为变量矩阵。

7.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在因子分析中,常需要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和特征值,计算方法如下: - 因子载荷矩阵:λ = Φ * √D- 特征值:λ = (n-1) * eigvals其中,Φ代表因子旋转矩阵,D代表对角矩阵,eigvals代表特征值。

《多元统计分析》目录

《多元统计分析》目录

《多元统计分析》目录前言第一章基本知识﹍﹍﹍﹍﹍﹍﹍﹍﹍﹍﹍﹍﹍﹍﹍﹍﹍﹍﹍﹍﹍﹍﹍﹍﹍﹍5 §1·1总体,个体与样本﹍﹍﹍﹍﹍﹍﹍﹍﹍﹍﹍﹍﹍﹍﹍﹍﹍﹍﹍﹍﹍5 §1·2样本数字特征与统计量﹍﹍﹍﹍﹍﹍﹍﹍﹍﹍﹍﹍﹍﹍﹍﹍﹍﹍﹍6 §1·3一些统计量的分布﹍﹍﹍﹍﹍﹍﹍﹍﹍﹍﹍﹍﹍﹍﹍﹍﹍﹍﹍﹍﹍9 第二章统计推断﹍﹍﹍﹍﹍﹍﹍﹍﹍﹍﹍﹍﹍﹍﹍﹍﹍﹍﹍﹍﹍﹍﹍﹍﹍﹍15 §2·1参数估计﹍﹍﹍﹍﹍﹍﹍﹍﹍﹍﹍﹍﹍﹍﹍﹍﹍﹍﹍﹍﹍﹍﹍﹍﹍15 §2·2假设检验﹍﹍﹍﹍﹍﹍﹍﹍﹍﹍﹍﹍﹍﹍﹍﹍﹍﹍﹍﹍﹍﹍﹍﹍﹍19 第三章方差分析﹍﹍﹍﹍﹍﹍﹍﹍﹍﹍﹍﹍﹍﹍﹍﹍﹍﹍﹍﹍﹍﹍﹍﹍﹍﹍32 §3·1一个因素的方差分析﹍﹍﹍﹍﹍﹍﹍﹍﹍﹍﹍﹍﹍﹍﹍﹍﹍﹍﹍﹍32 §3·2二个因素的方差分析﹍﹍﹍﹍﹍﹍﹍﹍﹍﹍﹍﹍﹍﹍﹍﹍﹍﹍﹍﹍37 §3·3用方差分析进行地层对比﹍﹍﹍﹍﹍﹍﹍﹍﹍﹍﹍﹍﹍﹍﹍﹍﹍﹍44 第四章回归分析﹍﹍﹍﹍﹍﹍﹍﹍﹍﹍﹍﹍﹍﹍﹍﹍﹍﹍﹍﹍﹍﹍﹍﹍﹍﹍49 §4·1概述﹍﹍﹍﹍﹍﹍﹍﹍﹍﹍﹍﹍﹍﹍﹍﹍﹍﹍﹍﹍﹍﹍﹍﹍﹍﹍﹍49 §4·2回归方程的确定﹍﹍﹍﹍﹍﹍﹍﹍﹍﹍﹍﹍﹍﹍﹍﹍﹍﹍﹍﹍﹍﹍49 §4·3相关系数及其显着性检验﹍﹍﹍﹍﹍﹍﹍﹍﹍﹍﹍﹍﹍﹍﹍﹍﹍﹍52 §4·4回归直线的精度﹍﹍﹍﹍﹍﹍﹍﹍﹍﹍﹍﹍﹍﹍﹍﹍﹍﹍﹍﹍﹍﹍55 §4·5多元回归分析﹍﹍﹍﹍﹍﹍﹍﹍﹍﹍﹍﹍﹍﹍﹍﹍﹍﹍﹍﹍﹍﹍﹍56 §4·6应用实例﹍﹍﹍﹍﹍﹍﹍﹍﹍﹍﹍﹍﹍﹍﹍﹍﹍﹍﹍﹍﹍﹍﹍﹍﹍60 第五章逐步回归分析﹍﹍﹍﹍﹍﹍﹍﹍﹍﹍﹍﹍﹍﹍﹍﹍﹍﹍﹍﹍﹍﹍﹍65 §5·1概述﹍﹍﹍﹍﹍﹍﹍﹍﹍﹍﹍﹍﹍﹍﹍﹍﹍﹍﹍﹍﹍﹍﹍﹍﹍﹍﹍65 §5·2“引入”和“剔除”变量的标准﹍﹍﹍﹍﹍﹍﹍﹍﹍﹍﹍﹍﹍﹍﹍66 §5·3矩阵变换法﹍﹍﹍﹍﹍﹍﹍﹍﹍﹍﹍﹍﹍﹍﹍﹍﹍﹍﹍﹍﹍﹍﹍﹍67 §5·4回归系数,复相关系数和剩余标准差的计算﹍﹍﹍﹍﹍﹍﹍﹍﹍﹍69 §5·5逐步回归计算方法﹍﹍﹍﹍﹍﹍﹍﹍﹍﹍﹍﹍﹍﹍﹍﹍﹍﹍﹍﹍﹍70§5·6实例﹍﹍﹍﹍﹍﹍﹍﹍﹍﹍﹍﹍﹍﹍﹍﹍﹍﹍﹍﹍﹍﹍﹍﹍﹍﹍﹍74 第六章趋势面分析﹍﹍﹍﹍﹍﹍﹍﹍﹍﹍﹍﹍﹍﹍﹍﹍﹍﹍﹍﹍﹍﹍﹍﹍﹍80 §6·1概述﹍﹍﹍﹍﹍﹍﹍﹍﹍﹍﹍﹍﹍﹍﹍﹍﹍﹍﹍﹍﹍﹍﹍﹍﹍﹍﹍80 §6·2图解汉趋势面分析﹍﹍﹍﹍﹍﹍﹍﹍﹍﹍﹍﹍﹍﹍﹍﹍﹍﹍﹍﹍﹍81 §6·3计算法趋势面分析﹍﹍﹍﹍﹍﹍﹍﹍﹍﹍﹍﹍﹍﹍﹍﹍﹍﹍﹍﹍﹍83 第七章判别分析﹍﹍﹍﹍﹍﹍﹍﹍﹍﹍﹍﹍﹍﹍﹍﹍﹍﹍﹍﹍﹍﹍﹍﹍﹍﹍90 §7·1概述﹍﹍﹍﹍﹍﹍﹍﹍﹍﹍﹍﹍﹍﹍﹍﹍﹍﹍﹍﹍﹍﹍﹍﹍﹍﹍﹍90 §7·2判别变量的选择﹍﹍﹍﹍﹍﹍﹍﹍﹍﹍﹍﹍﹍﹍﹍﹍﹍﹍﹍﹍﹍﹍91 §7·3判别函数﹍﹍﹍﹍﹍﹍﹍﹍﹍﹍﹍﹍﹍﹍﹍﹍﹍﹍﹍﹍﹍﹍﹍﹍﹍92 §7·4判别方法﹍﹍﹍﹍﹍﹍﹍﹍﹍﹍﹍﹍﹍﹍﹍﹍﹍﹍﹍﹍﹍﹍﹍﹍﹍96 §7·5多类判别分析﹍﹍﹍﹍﹍﹍﹍﹍﹍﹍﹍﹍﹍﹍﹍﹍﹍﹍﹍﹍﹍﹍﹍104 第八章逐步判别分析﹍﹍﹍﹍﹍﹍﹍﹍﹍﹍﹍﹍﹍﹍﹍﹍﹍﹍﹍﹍﹍﹍﹍﹍110 §8·1概述﹍﹍﹍﹍﹍﹍﹍﹍﹍﹍﹍﹍﹍﹍﹍﹍﹍﹍﹍﹍﹍﹍﹍﹍﹍﹍﹍110 §8·2变量的判别能力与“引入”变量的统计量﹍﹍﹍﹍﹍﹍﹍﹍﹍﹍﹍110 §8·3矩阵变换与“剔除”变量的统计量﹍﹍﹍﹍﹍﹍﹍﹍﹍﹍﹍﹍﹍﹍113 §8·4计算步聚与实例﹍﹍﹍﹍﹍﹍﹍﹍﹍﹍﹍﹍﹍﹍﹍﹍﹍﹍﹍﹍﹍﹍115 第九章聚类分析﹍﹍﹍﹍﹍﹍﹍﹍﹍﹍﹍﹍﹍﹍﹍﹍﹍﹍﹍﹍﹍﹍﹍﹍﹍ 125 §9·1概述﹍﹍﹍﹍﹍﹍﹍﹍﹍﹍﹍﹍﹍﹍﹍﹍﹍﹍﹍﹍﹍﹍﹍﹍﹍﹍﹍125 §9·2数据的规格化(标准化)﹍﹍﹍﹍﹍﹍﹍﹍﹍﹍﹍﹍﹍﹍﹍﹍﹍﹍125 §9·3相似性统计量﹍﹍﹍﹍﹍﹍﹍﹍﹍﹍﹍﹍﹍﹍﹍﹍﹍﹍﹍﹍﹍﹍﹍126 §9·4聚类分析方法﹍﹍﹍﹍﹍﹍﹍﹍﹍﹍﹍﹍﹍﹍﹍﹍﹍﹍﹍﹍﹍﹍﹍131 §9·5实例﹍﹍﹍﹍﹍﹍﹍﹍﹍﹍﹍﹍﹍﹍﹍﹍﹍﹍﹍﹍﹍﹍﹍﹍﹍﹍﹍134 §9·6最优分割法﹍﹍﹍﹍﹍﹍﹍﹍﹍﹍﹍﹍﹍﹍﹍﹍﹍﹍﹍﹍﹍﹍﹍﹍134 第十章因子分析﹍﹍﹍﹍﹍﹍﹍﹍﹍﹍﹍﹍﹍﹍﹍﹍﹍﹍﹍﹍﹍﹍﹍﹍﹍﹍142 §10·1概述﹍﹍﹍﹍﹍﹍﹍﹍﹍﹍﹍﹍﹍﹍﹍﹍﹍﹍﹍﹍﹍﹍﹍﹍﹍﹍﹍142 §10·2因子的几何意义﹍﹍﹍﹍﹍﹍﹍﹍﹍﹍﹍﹍﹍﹍﹍﹍﹍﹍﹍﹍﹍﹍143 §10·3因子模型﹍﹍﹍﹍﹍﹍﹍﹍﹍﹍﹍﹍﹍﹍﹍﹍﹍﹍﹍﹍﹍﹍﹍﹍﹍145§10·4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的求法﹍﹍﹍﹍﹍﹍﹍﹍﹍﹍﹍﹍﹍﹍﹍﹍﹍﹍147 §10·5方差极大旋围﹍﹍﹍﹍﹍﹍﹍﹍﹍﹍﹍﹍﹍﹍﹍﹍﹍﹍﹍﹍﹍﹍﹍152 §10·6计算步聚﹍﹍﹍﹍﹍﹍﹍﹍﹍﹍﹍﹍﹍﹍﹍﹍﹍﹍﹍﹍﹍﹍﹍﹍﹍156 §10·7实例﹍﹍﹍﹍﹍﹍﹍﹍﹍﹍﹍﹍﹍﹍﹍﹍﹍﹍﹍﹍﹍﹍﹍﹍﹍﹍﹍157 附录﹍﹍﹍﹍﹍﹍﹍﹍﹍﹍﹍﹍﹍﹍﹍﹍﹍﹍﹍﹍﹍﹍﹍﹍﹍﹍﹍﹍﹍﹍﹍﹍162 附录1标准正态分布函数量﹍﹍﹍﹍﹍﹍﹍﹍﹍﹍﹍﹍﹍﹍﹍﹍﹍﹍﹍﹍﹍﹍162 附录2正态分布临界值u a表﹍﹍﹍﹍﹍﹍﹍﹍﹍﹍﹍﹍﹍﹍﹍﹍﹍﹍﹍﹍﹍﹍164 附录3t分布临界值t a表﹍﹍﹍﹍﹍﹍﹍﹍﹍﹍﹍﹍﹍﹍﹍﹍﹍﹍﹍﹍﹍﹍﹍165 附录4(a)F分布临界值Fa表(a=0·1)﹍﹍﹍﹍﹍﹍﹍﹍﹍﹍﹍﹍﹍﹍﹍附录4(b)F分布临界值Fa表 (a=0·05) ﹍﹍﹍﹍﹍﹍﹍﹍﹍﹍﹍﹍﹍﹍﹍附表4(c)F分布临界值Fa表(a=0·01)﹍﹍﹍﹍﹍﹍﹍﹍﹍﹍﹍﹍﹍﹍﹍附表5 x2分布临界值xa2表﹍﹍﹍﹍﹍﹍﹍﹍﹍﹍﹍﹍﹍﹍﹍﹍﹍﹍﹍﹍﹍﹍第一章基本知识§1·1总体、个体与样本总体(母体)、个体一(样本点)和样本(子样)是统计分析中常用的名词。

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个迭代的过程对于n个p维数据,我们最开始将他们分为n组每次迭代将距离最近的两组合并成⼀组若给出需要聚成k类,则迭代到k类是,停⽌计算初始情况的距离矩阵⼀般⽤马⽒距离或欧式距离个⼈认为考试只考 1,2⽐较有⽤的⽅法是3,4,5,8最喜欢第8种距离的计算 欧式距离 距离的⼆范数 马⽒距离 对于X1, X2均属于N(u, Σ) X1,X2的距离为 (X1 - X2) / sqrt(Σ)那么不同的聚类⽅法其实也就是不同的计算类间距离的⽅法1.最短距离法 计算两组间距离时,将两组间距离最短的元素作为两组间的距离2.最长距离法 将两组间最长的距离作为两组间的距离3.中间距离法 将G p,G q合并成为G r 计算G r与G k的距离时使⽤如下公式 D2kr = 1/2 * D2kp + 1/2 * D2kq + β * D2pq β是提前给定的超参数-0.25<=β<=04.重⼼法 每⼀组都可以看成⼀组多为空间中点的集合,计算组间距离时,可使⽤这两组点的重⼼之间的距离作为类间距离 若使⽤的是欧⽒距离 那么有如下计算公式 D2kr = n p/n r * D2kp + n q/n r * D2kq - (n p*n q / n r*n r ) * D2pq5.类平均法 两组之间的距离 = 组间每两个样本距离平⽅的平均值开根号 表达式为D2kr = n p/n r * D2kp + n q/n r * D2kq6.可变类平均法 可以反映合并的两类的距离的影响 表达式为D2kr = n p/n r *(1- β) * D2kp + n q/n r *(1- β) * D2kq + β*D2pq 0<=β<17.可变法 D2kr = (1- β)/2 * (D2kp + D2kq) + β*D2pq8.离差平⽅和法 这个⽅法⽐较实⽤ 就是计算两类距离的话,就计算,如果将他们两类合在⼀起之后的离差平⽅和 因为若两类本⾝就是⼀类,和本⾝不是⼀类,他们的离差平⽅和相差较⼤ 离差平⽅和:类中每个元素与这⼀类中的均值距离的平⽅之和 若统⼀成之前的公式就是 D2kr = (n k + n p)/(n r + n k) * D2kp + (n k + n q)/(n r + n k) -(n k)/(n r + n k) * * D2pq⼀些性质 除了中间距离法之外,其他的所有聚类⽅法都具有单调性 单调性就是指每次聚类搞掉的距离递增 空间的浓缩和扩张 D(A)>=D(B) 表⽰A矩阵中的每个元素都不⼩于B D(短) <= D(平) <= D(长) D(短,平) <= 0 D(长,平) >= 0 中间距离法⽆法判断。

机器学习知识:机器学习中的多元分类算法

机器学习知识:机器学习中的多元分类算法

机器学习知识:机器学习中的多元分类算法多元分类算法是机器学习中的重要算法之一,主要应用于分类任务。

分类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基本任务,它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

而多元分类是将数据分为两个以上的不同类别。

本文将介绍多元分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几种常见的多元分类算法。

1.多元分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多元分类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分为两个以上的不同类别。

它的目的是通过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并为后续任务提供基础支持。

多元分类算法的关键在于将数据转换为计算机可以理解和处理的形式,这就需要使用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和数据结构知识来构建算法模型。

多元分类算法根据输入数据的特征和其对应类别之间的关系来将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而实现多元分类的目标。

多元分类算法的基本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数据预处理:将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和转换,减少噪声和异常点对模型的干扰。

(2)特征提取:将数据集中的有用信息提取出来,用于分类。

(3)模型训练:将提取出的特征数据作为训练数据,通过算法训练出多元分类模型。

(4)预测分类:利用训练出来的模型对新数据进行分类预测。

2.常见的多元分类算法(1)朴素贝叶斯算法朴素贝叶斯算法是基于贝叶斯定理和特征条件独立假设的一种分类算法,它假设特征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朴素贝叶斯算法根据训练数据中的特征值和标签值,将每个标签的概率计算出来并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新数据属于哪个标签。

朴素贝叶斯算法速度快、准确率高,在文本分类中应用广泛。

(2)决策树算法决策树算法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分类算法。

它通过对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构造一棵树形结构来表示分类规则。

决策树算法在每个节点上对数据进行基于属性值的分类,直到达到叶节点,输出对应的分类结果。

决策树算法具有易理解、易解释、易实现等优点,在机器学习中应用广泛。

(3)支持向量机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是一种二分类算法,但可以通过多组二分类运算实现多元分类。

支持向量机算法通过一个超平面将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从而实现分类。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6页讲义版)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6页讲义版)

501
品牌B 满意 不满意
694 117
4840 415
383
65
320 129
201
61
6438 787
19
0.35
0.3
品牌A 品牌B
0.25
0.2 0.144
0.15 0.111 0.1
0.05
0.079 0.052
0.145 0.086
0 天津
上海
南京
0.287 0.169
广州
0.233 0.142
3
当我们进行分析时
有简单性的一面.....
例如:基本的分析(定性的描述、变量关联表)
另外也有复杂性的一面 ....
大量附加的分析 运用许多的分析技术
然而我们需要看到“复杂性问题背后的简单 表述”
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你不得不研究复杂问题 然后去提炼出使人容易明白的信息
7、随机干扰项ui是正态分布的。 8、如果X是随机的,则干扰项与各X是独立的或
不相关;
9、观测次数必定大于自变量的个数;
10、自变量的取值必须有足够的变异性;
11、自变量之间无准确的线性关系,即无多重共
线性;
regression 主成份/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segmentation)
2

研究工作是什么?
它只是 ?:
数据分析? 现状描述? 制作图表? 撰写报告?
提供解决方案
探索世界真相
特征
或 我们所 传送的 意识...
28
量化分析目标六:结构探索

化学计量学常用的多元分析方法

化学计量学常用的多元分析方法

化学计量学常用的多元分析方法计算机联用技术实现了仪器分析的自动化, 随之而来的是实验数据的大规模 增加,采用更高阶的数学与统计工具从海量的实验数据中提取信息比以往任何时 期更加迫切。

化学计量学中各种新的模型与方法正在被大量提出,但其中最重要, 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就是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偏最小 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griPLS)方法。

除了这两种多元分析方法, 本节还介绍后面将涉及的一种基于 PCA 的重要分类方法一一柔性独立建模类类 比(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 SIMCA)分类方法。

1.1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是一种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个变量转化成少数 几个综合性变量(即主成分)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要求各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 线性组合,且各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线性无关),这些主成分能够反映始变量的 绝大部分信息,所含信息互不重叠。

不妨假设用p 个变量X i , X 2,…,X p 来描述研究对象,那么,这p 个变量就构 成了 p 维随机向量X=(X i ,X 2,…,X p )T .设随机向量X 的均值向量为(=(似,…,e )T , 协方差矩阵为工.在实际问题中,卩和工未知,需要估计。

假设p 维随机向量X 的一组(n 次)随机观测(样本)矩阵X=(X ij )nR, (X ii ,…,X ip )T 表示X 的第i 次观测向量,i =1,2,…,n.首先用X (X j ,,X p )T 估计总体X 的 计总体X 的协方差矩阵为工其中然后求出A 特征值M=1,…,p )0因A 是非负定的,记m 为其秩,即m trac (A), 则A 有m 个大于零的特征值(允许重复),设入滋A •羽m >0,入对应的标准化(单 位化)特征向量为PC i, i =1,…,n.由线性代数知识可知:PC 1, ,PC p 相互正交。

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

第主 成 分
二分 析 的
章基 本 概 念
定义与目的
定义
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降维技术,通过线 性变换将多个具有相关性的变量转化 为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综合变量,这 些综合变量称为主成分。
目的
简化数据结构,降低维度,揭示隐藏在 数据中的模式和关系,同时保留原始数 据中的大部分变异信息。
原理与步骤
原理与步骤
02 03
碎石图(Scree Plot)
一种可视化工具,用于辅助确定主成分的数量。通过观察特征值 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哪些特征值对应的主成分具有较大的解释 力度,从而决定保留的主成分数量。
解释性原则
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和背景知识,选择能够解释数据变异性、反 映主要结构或关系的主成分。
第主 成 分
四分 析 的
转换数据
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新的主成分坐 标系,得到主成分得分。
结果解释与讨论
结果解释
通过主成分分析,我们提取了三个主成分,这三个主成分分别代表了用户购买的商品类别、购买频率和购买金额。这 三个主成分解释了原始数据方差的80%。
结果讨论
通过主成分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购买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例如,我们可以发现某些商品类别对用户购买行 为的影响较大,而有些商品类别的影响较小。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购买频率和购买金额对用户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 不同。这些结果可以为电商平台的营销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因子分析
识别潜在因子
主成分分析可以用于识别潜在的因子,这些因子可能对数据的解释有重要影响。通过主 成分分析,可以确定这些因子的数量和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内在结构。
解释变量间的关系
主成分分析可以帮助解释变量间的关系,通过将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主成分,可以 更好地理解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Ch1 基本概念1.多元总体:该总体有多个属性,可表示为X=x 1…x p ,考察一个P 元总体即是考察这个总体中每个对象的P 个属性。

2.多元样本数据:X= x 1,x 2…x n =x 11,x 12,…,x 1n…x p1,x p2,…,x pn3.多元总体的样本统计参数: 3.1 单总体3.1.1 分属性行样本统计参数 样本平均值向量:中心化数据:原始数据-平均数标准化数据=中心化数据/该行样本标准差样本离差矩阵Q :Q=XX ’,即两两中心化属性行乘积和,q αβ= x αi −x α x βi −x β (1≤n 1α,β≤p)样本协方差矩阵S :S=Q/n=XX ’/n(n 为样本数)样本相关矩阵R :用X 中的两行计算两属性间的相关,r αβ=s s =q q3.1.2 样本间统计参数各种距离:欧氏距离,马氏距离,B 模距离,绝对距离,切比雪夫距离 相似系数:定量:用X 中的两列算出的相关系数;夹角余弦c αβ=i ′jx xαi αjp 1 x αi 21x αj21定性:首先转化为0,1型定性数据;对于p 元总体的变量α,两样本单元i,j 配对情况有四种(1,1),(1,0),(0,1),(0,0),分别用a,b,c,d 表示所有变量中这四种情况出现的次数。

显然a,d 出现的次数越多,两样本越接近。

由此定义匹配系数:f ij =a+d p=1−绝对距离p;修正的夹角余弦f ij =a+b a+c b+d (c+d)3.2 两总体(样本数均为n)两组样本的协方差矩阵:Y p×n ,X q×n ,Y 与X 的协方差矩阵cov y,x =c 11,c 12,…,c 1q…c p1,c p2,…,c pq =YX ′(Y,X 分别表示Y,X 中心化数据),其中c αβ=1n y αi −y α x βi −x β (α≤p,β≤q)n 1,注意两个样本的协方差一般不对称,即c αβ≠c βα。

回归分析多元逐步回归

回归分析多元逐步回归
§ 2.5 多元逐步回归算法原理
多元回归模型首先将实际问题所提取的全部变量引 入方程,然后再根据变量的显著性检验把方程中不重 要的变量逐一剔除,建立新方程。
缺点:(1)首先在实际问题中,要提取合 适的变量来建立回归方程本身不是一件很容易 的事情,变量间可能存在高度的相互依赖性会 给回归系数的估计带来不合理的解释;
有更大的回归平方和。
§2.5.1 逐步回归算法的形成思路
如此继续下去,假设已经进行到 l 1 步,那第 l 步
是在未选的变量中选出这样一个变量,它与已选入回 归方程的变量组成 元回归方程,比其他余下的任何
一个变量组成的l 元回归方程,有更大的回归平方和。
逐步回归不仅考虑到按贡献大小逐一挑选重要变量, 而且还考虑到较早选入回归方程的某些变量,有可能 随着其后一些变量的选入而失去原有的重要性,这样 的变量也应当及时从回归方程中剔除,使回归方程中 始终只保留重要的变量。
计量
F2i
Vi ( x1 , x2 ,, xl ) / 1 Q( x1,, xl ) /(n l 1)
~
F (1, n l 1)
i 1,2,, l
来检验方程中哪个自变量 可被考虑剔除出方程。
F
对于给定的水平 ,查 分布表得临界
值F (1, n l 1) F出 。 如果F2i F出 ,则 xi 应从方程中剔除; 如果 F2i F出 ,则 xi 不应从方程中剔除。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实际问题可能有多个
(2)其次变量的一次性引入方程,易导致计 算量增大,运算效率降低,精度不够等问题。
§ 2.5 多元逐步回归算法原理
为了得到一个稳健的、可靠的回归模 型,这就需要给出一种方法,使得能从 影响 y 的因素中自动根据某种准则将y 对

多元变化检测算法 -回复

多元变化检测算法 -回复

多元变化检测算法-回复多元变化检测算法是一种应用于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领域的方法,用于检测和识别数据中的多个变化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逐步介绍多元变化检测算法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第一部分:多元变化检测算法的原理多元变化检测算法主要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原理。

它的目标是检测和识别数据中的多个变化点,即数据中发生突变的位置。

该算法经常用于信号处理、金融分析、异常检测等领域。

在多元变化检测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累积和、移动平均、方差比较等。

累积和方法将观察窗口内的数据值相加,然后与一个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

如果累积和超过了阈值,则认为发生了变化。

移动平均方法则通过计算观察窗口内数据的平均值,并与之前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如果两个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大于预设的阈值,则认为发生了变化。

方差比较方法通过计算观察窗口内数据的方差,并与之前的方差进行比较。

同样,如果方差之间的差异大于阈值,则认为发生了变化。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多元变化检测算法,如光谱方法、小波变换方法等。

这些方法将数据转换到其他领域,然后通过在新领域中进行变化检测来识别多个变化点。

这些方法相对于简单的统计方法更能提高检测和识别的准确性。

第二部分:多元变化检测算法的应用多元变化检测算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信号处理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信号处理中,多元变化检测算法可以用于检测和识别信号中的时间突变,如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故障、异常事件等。

通过及时发现这些变化,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或调整。

另一个应用领域是金融分析。

金融数据中常常存在突然变化的情况,如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经济指标的突然转变等。

多元变化检测算法可以用于检测这些变化点,并帮助分析师做出相应的决策。

此外,多元变化检测算法还可以应用于异常检测。

异常数据往往是由于系统故障、恶意攻击等因素引起的。

通过多元变化检测算法,可以及时发现这些异常,从而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三部分:多元变化检测算法的优缺点多元变化检测算法具有一些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14

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14
ΣAΣBΣ=Op×p.
设X~Nn(μ,σ2In), A,B为n阶对称阵,则AB =O X'AX与X'BX相互独立.
12
证明: 由于 0,令Y ( X )
1
2
1
2
( X ) A( X ) Y A Y
Y CY
( X ) B( X ) Y B Y
=显著性水平α.
当H0相容时,可能犯第二类错误,且
第二类错误的概率=P{“以假当真”}
=P{|T|≤λ|μ=μ1 ≠μ0 }
=β.
此时检验统计量T~t(n-1,δ),利用非中心 t分布可以
计算第二类错误β的值.
X
结论1

N p( , ), 0,其中 = 1 ,
, p


.
X'Σ-1 X~χ2(p,δ),其中δ=μ'Σ-1 μ.
2( r ) A2 A
因Σ>0,则rk(Σ)=p.因Σ为对称阵,故存在正交阵Γ,使得

1/ 2
1
2

其中 = diag
1/ 2

1 ,
1
记 = diag
,

1
- 12

, n 为的平方根矩阵。
1
1
12
2
,显然有 =I p。
,
n
结论2 若A为对称阵, rk(A)=r. 则(X-μ)′A(X-μ) ~χ2(r)
ΣAΣAΣ=ΣAΣ .
结论3 若A和B为p阶对称阵,则
(X-μ)′A(X-μ)与(X-μ)′B(X-μ)独立 ΣAΣBΣ=Op×p.

数学建模算法大全时间序列模型

数学建模算法大全时间序列模型

第二十四章 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随时间变化且相互关联的数据序列。

分析时间序列的方法构成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领域,即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根据所研究的依据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

1.按所研究的对象的多少分,有一元时间序列和多元时间序列。

2.按时间的连续性可将时间序列分为离散时间序列和连续时间序列两种。

3.按序列的统计特性分,有平稳时间序列和非平稳时间序列。

如果一个时间序列的概率分布与时间t 无关,则称该序列为严格的(狭义的)平稳时间序列。

如果序列的一、二阶矩存在,而且对任意时刻t 满足:(1)均值为常数(2)协方差为时间间隔τ的函数。

则称该序列为宽平稳时间序列,也叫广义平稳时间序列。

我们以后所研究的时间序列主要是宽平稳时间序列。

4.按时间序列的分布规律来分,有高斯型时间序列和非高斯型时间序列。

§1 确定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概述时间序列预测技术就是通过对预测目标自身时间序列的处理,来研究其变化趋势的。

一个时间序列往往是以下几类变化形式的叠加或耦合。

(1)长期趋势变动。

它是指时间序列朝着一定的方向持续上升或下降,或停留在某一水平上的倾向,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主要变化趋势。

(2)季节变动。

(3)循环变动。

通常是指周期为一年以上,由非季节因素引起的涨落起伏波形相似的波动。

(4)不规则变动。

通常它分为突然变动和随机变动。

通常用t T 表示长期趋势项,t S 表示季节变动趋势项,t C 表示循环变动趋势项,t R 表示随机干扰项。

常见的确定性时间序列模型有以下几种类型:(1)加法模型t t t t t R C S T y +++=(2)乘法模型t t t t t R C S T y ⋅⋅⋅=(3)混合模型t t t t R S T y +⋅= t t t t t R C T S y ⋅⋅+=其中t y 是观测目标的观测记录,0)(=t R E ,22)(σ=t R E 。

如果在预测时间范围以内,无突然变动且随机变动的方差2σ较小,并且有理由认为过去和现在的演变趋势将继续发展到未来时,可用一些经验方法进行预测,具体方法如下:1.1 移动平均法设观测序列为T y y ,,1Λ,取移动平均的项数T N <。

多元统计分析ppt课件

多元统计分析ppt课件

dij xik x jk
k 1
❖ 当各变量的单位不同或测量值范围相差很大时,应
先对各变量的数据作标准化处理。最常用的标准化
处理是,令
xi*j
xij
xj s jj
,
i 1, 2,
, n,
j 1, 2,
,p
变其量中的xj样 本1n i均n1 x值ij 和和样s jj 本 n方1差1 i。n1 xij xj
则可求得第一主成分为
y1 t11x1 t21x2 t p1xp t1x
它的方差具有最大值 1 。
❖ 如果第一主成分所含信息不够多,还不足以代表原 始的 p 个变量,则需考虑再使用一个综合变
量 y2 a2x ,为使 y2所含的信息与y1 不重叠,应要求
Cov y1, y2 0
我们在此条件和约束条件 a2a2 1 下寻求向量a2 ,使
❖ 主成分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变量的个数,因而 一般是不会使用所有 p个主成分的,忽略一些带有
较小方差的主成分将不会给总方差带来大的影响。
❖ 前 m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之和
称为主成分 y1, y2,
m
p
i i
i 1
i 1
, ym 的累计贡献率,它表明
y1, y2, , ym解释 x1, x2, , xp的能力。
动态聚类法
❖ 动态聚类法的基本思想是,选择一批凝聚点或给出 一个初始的分类,让样品按某种原则向凝聚点凝聚, 对凝聚点进行不断的修改或迭代,直至分类比较合 理或迭代稳定为止。类的个数k可以事先指定,也可 以在聚类过程中确定。选择初始凝聚点(或给出初始 分类)的一种简单方法是采用随机抽选(或随机分割) 样品的方法。
最短距离法
❖ 定义类与类之间的距离为两类最近样品间的距离, 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3-第二十九章 多元分析多元分析(multivariate analyses )是多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是数理统计中应用广泛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内容庞杂,视角独特,方法多样,深受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和广泛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和创新。

由于变量的相关性,不能简单地把每个变量的结果进行汇总,这是多变量统计分析的基本出发点。

§1 聚类分析将认识对象进行分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比如有关世界的时间进程的研究,就形成了历史学,也有关世界空间地域的研究,则形成了地理学。

又如在生物学中,为了研究生物的演变,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学家根据各种生物的特征,将它们归属于不同的界、门、纲、目、科、属、种之中。

事实上,分门别类地对事物进行研究,要远比在一个混杂多变的集合中更清晰、明了和细致,这是因为同一类事物会具有更多的近似特性。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为了确定其目标市场,首先要进行市场细分。

因为无论一个企业多么庞大和成功,它也无法满足整个市场的各种需求。

而市场细分,可以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特色,并使企业具有竞争力的分市场,将其作为自己的重点开发目标。

通常,人们可以凭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实现分类。

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es )作为一种定量方法,将从数据分析的角度,给出一个更准确、细致的分类工具。

1.1 相似性度量1.1.1 样本的相似性度量要用数量化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就必须用数量化的方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一个事物常常需要用多个变量来刻画。

如果对于一群有待分类的样本点需用p 个变量描述,则每个样本点可以看成是pR 空间中的一个点。

因此,很自然地想到可以用距离来度量样本点间的相似程度。

记Ω是样本点集,距离),(⋅⋅d 是+→Ω×ΩR 的一个函数,满足条件: 1)0),(≥y x d ,Ω∈y x ,; 2)0),(=y x d 当且仅当y x =; 3)),(),(x y d y x d =,Ω∈y x ,;4)),(),(),(y x d z x d y x d +≤,Ω∈z y x ,,。

这一距离的定义是我们所熟知的,它满足正定性,对称性和三角不等式。

在聚类分析中,对于定量变量,最常用的是Minkowski 距离-444-qpk q k k q y x y x d 11),(⎥⎦⎤⎢⎣⎡−=∑=,0>q当2,1=q 或+∞→q 时,则分别得到 1)绝对值距离∑=−=qk k k y x y x d 11),(,(1)2)欧氏距离21122),(⎥⎦⎤⎢⎣⎡−=∑=pk k k y x y x d ,(2)3)Chebyshev 距离k k pk y x y x d −=≤≤∞1max ),(。

(3)在Minkowski 距离中,最常用的是欧氏距离,它的主要优点是当坐标轴进行正交旋转时,欧氏距离是保持不变的。

因此,如果对原坐标系进行平移和旋转变换,则变换后样本点间的距离和变换前完全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Minkowski 距离时,一定要采用相同量纲的变量。

如果变量的量纲不同,测量值变异范围相差悬殊时,建议首先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然后再计算距离。

在采用Minkowski 距离时,还应尽可能地避免变量的多重相关性(multicollinearity )。

多重相关性所造成的信息重叠,会片面强调某些变量的重要性。

由于Minkowski 距离的这些缺点,一种改进的距离就是马氏距离,定义如下 4)马氏(Mahalanobis )距离)()(),(1y x y x y x d T −Σ−=−(4)其中y x ,为来自p 维总体Z 的样本观测值,Σ为Z 的协方差矩阵,实际中Σ往往是不知道的,常常需要用样本协方差来估计。

马氏距离对一切线性变换是不变的,故不受量纲的影响。

此外,还可采用样本相关系数、夹角余弦和其它关联性度量作为相似性度量。

近年来随着数据挖掘研究的深入,这方面的新方法层出不穷。

1.1.2 类与类间的相似性度量 如果有两个样本类1G 和2G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一系列方法度量它们间的距离:1)最短距离法(nearest neighbor or single linkage method )-445-)},({min ),(2121j i G y G x y x d G G D j i ∈∈=,(5)它的直观意义为两个类中最近两点间的距离。

2)最长距离法(farthest neighbor or complete linkage method ))},({max ),(2121j i G y G x y x d G G D j i ∈∈=,(6)它的直观意义为两个类中最远两点间的距离。

3)重心法(centroid method )),(),(21y x d G G D =,(7)其中y x ,分别为21,G G 的重心。

4)类平均法(group average method )∑∑∈∈=12),(1),(2121G x G x jii j x x d n n G G D ,(8)它等于21,G G 中两两样本点距离的平均,式中21,n n 分别为21,G G 中的样本点个数。

5)离差平方和法(sum of squares method )若记∑∈−−=1)()(111G x i T ii x x x xD ,∑∈−−=2)()(222G x j T jj x x x xD ,∑∈−−=21)()(12G G x k T kk x x x xD ∪,其中∑∈=1111G x i i x n x ,∑∈=2221G x j j x n x ,∑∈+=21211G G x kk xn n x ∪则定义211221),(D D D G G D −−=(9)事实上,若21,G G 内部点与点距离很小,则它们能很好地各自聚为一类,并且这两类又能够充分分离(即12D 很大),这时必然有2112D D D D −−=很大。

因此,按定义可以认为,两类21,G G 之间的距离很大。

离差平方和法最初是由Ward 在1936年提出,-446-后经Orloci 等人1976年发展起来的,故又称为Ward 方法。

1.2 系统聚类法 1.2.1 系统聚类法的功能与特点 系统聚类法是聚类分析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的优点在于可以指出由粗到细的多种分类情况,典型的系统聚类结果可由一个聚类图展示出来。

例如,在平面上有7个点721,,,w w w (如图1(a )),可以用聚类图(如图1(b ))来表示聚类结果。

图1 聚类方法示意图记},,,{721w w w =Ω,聚类结果如下:当距离值为5f 时,分为一类},,,,,,{76543211w w w w w w w G =;距离值为4f 分为两类:},,{3211w w w G =,},,,{76542w w w w G =;距离值为3f 分为三类:},,{3211w w w G =,},,{6542w w w G =,}{73w G =;距离值为2f 分为四类:},,{3211w w w G =,},{542w w G =,}{63w G =,}{74w G =距离值为1f 分为六类:},{541w w G =,}{12w G =,}{23w G =,}{34w G =,}{65w G =,}{76w G =距离小于1f 分为七类,每一个点自成一类。

-447-怎样才能生成这样的聚类图呢?步骤如下:设},,,{721w w w =Ω,1)计算n 个样本点两两之间的距离}{ij d ,记为矩阵n n ij d D ×=)(;2)首先构造n 个类,每一个类中只包含一个样本点,每一类的平台高度均为零; 3)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新类,并且以这两类间的距离值作为聚类图中的平台高度;4)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距离,若类的个数已经等于1,转入步骤5),否则,回到步骤3);5)画聚类图;6)决定类的个数和类。

显而易见,这种系统归类过程与计算类和类之间的距离有关,采用不同的距离定义,有可能得出不同的聚类结果。

1.2.2 最短距离法与最长距离法 如果使用最短距离法来测量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即称其为系统聚类法中的最短距离法(又称最近邻法),最先由Florek 等人1951年和Sneath1957年引入。

下面举例说明最短距离法的计算步骤。

例1 设有5个销售员54321,,,,w w w w w ,他们的销售业绩由二维变量),(21v v 描述,见表1。

表1 销售员业绩表销售员1v (销售量)百件 2v (回收款项)万元1w 1 0 2w1 1 3w3 2 4w4 3 5w2 5记销售员)5,4,3,2,1(=i w i 的销售业绩为),(21i i v v 。

如果使用绝对值距离来测量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使用最短距离法来测量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即∑=−=21),(k jk ik j i v v w w d ,)},({min ),(j i G w G w q p w w d G G D qj pi ∈∈=-448-由距离公式),(⋅⋅d ,可以算出距离矩阵。

⎥⎥⎥⎥⎥⎥⎦⎤⎢⎢⎢⎢⎢⎢⎣⎡440420553066410 5432154321w w w w w w w w w w 第一步,所有的元素自成一类},,,,{543211w w w w w H =。

每一个类的平台高度为零,即)5,4,3,2,1(0)(==i w f i 。

显然,这时),(),(q p q p w w d G G D =。

第二步,取新类的平台高度为1,把21,w w 合成一个新类6h ,此时的分类情况是},,,{54362w w w h H =第三步,取新类的平台高度为2,把43,w w 合成一个新类7h ,此时的分类情况是},,{5763w h h H =第四步,取新类的平台高度为3,把76,h h 合成一个新类8h ,此时的分类情况是},{584w h H =第五步,取新类的平台高度为4,把8h 和5w 合成一个新类9h ,此时的分类情况是}{95h H =图2 最短距离法这样,9h 已把所有的样本点聚为一类,因此,可以转到画聚类图步骤。

画出聚类-449-图(如图2(a ))。

这是一颗二叉树,如图2(b )。

有了聚类图,就可以按要求进行分类。

可以看出,在这五个推销员中5w 的工作成绩最佳,43,w w 的工作成绩最好,而21,w w 的工作成绩较差。

完全类似于以上步骤,但以最长距离法来计算类间距离,就称为系统聚类法中的最长距离法。

计算的MATLAB 程序如下: clc,cleara=[1,0;1,1;3,2;4,3;2,5]; [m,n]=size(a); d=zeros(m,m); for i=1:mfor j=i+1:md(i,j)=mandist(a(i,:),a(j,:)'); end end dnd=nonzeros(d); nd=union(nd,nd) for i=1:m-1nd_min=min(nd);[row,col]=find(d==nd_min);tm=union(row,col); tm=reshape(tm,1,length(tm));s(i)={char(['第',int2str(i),'次合成,平台高度为',num2str(nd_min),'时的分类结果为:',int2str(tm)])}; %上面大括号{}代表建立数组 nd(find(nd==nd_min))=[]; if length(nd)==0 break end end s(:)或者使用MATLAB统计工具箱的相关命令,编写如下程序: clc,cleara=[1,0;1,1;3,2;4,3;2,5];y=pdist(a,'cityblock');yc=squareform(y) z=linkage(y)[h,t]=dendrogram(z)-450-MATLAB中相关命令的使用说明如下: 1)pdistY=pdist(X)计算n m ×矩阵X(被看作m 个大小为n 的向量)中两两对象间的欧氏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