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篇 控制【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篇控制

第十六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16.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控制及其分类★★★★

1.控制的必要性

(1)环境的变化;

(2)管理权力的分散;

(3)工作能力的差异。

2.控制的类型

(1)确定控制标准Z值

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分类,分为:

①程序控制。其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即:Z=f(t)。

②跟踪控制。其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W的函数,即:Z=f (W)。

③自适应控制。其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值是过去时刻已达状态K t的函数,即:Z=f(K t)。

④最佳控制。其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即:Z=maxf(X,S,K,C)或Z=minf(X,S,K,C)。

(2)目标控制

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分为:

①预先控制(事前控制),即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②现场控制(事中控制),即企业经营过程开始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③成果控制(事后控制),即生产经营活动结束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结果进行总结。

考点二:控制的要求★★★★★

1.适时控制

适时控制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及时纠正,避免偏差扩大,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

2.适度控制

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主要是:

(1)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

(2)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3)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3.客观控制

客观控制是指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沿着原先的轨道继续前进。要求如下:

(1)控制过程中采用的技术与手段必须具有正确性和准确性。

(2)企业必须定期检查过去规定的标准和计量规范,使之符合现时的要求。

4.弹性控制

有效的控制系统应该具有灵活性或弹性,弹性控制通常与控制的标准有关。一般来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弹性的计划和弹性的衡量标准。

考点三:控制过程★★★

1.确立标准

(1)确定控制对象

经营活动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有:①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②资源投入;③组织的活动。

(2)选择控制的重点

对企业经营成败起决定作用的八个方面:①获利能力;②市场地位;③生产率;④产品领导地位;⑤人员发展;⑥员工态度;⑦公共责任;⑧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

(3)制定标准的方法

包括:①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②根据经验和判断来估计预期结果;③在客观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工程标准。

2.衡量成效

(1)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2)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3.纠正偏差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

(3)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考点四:危机与管理控制(见表16-1)★★★

表16-1危机与管理控制

16.2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控制?在管理中控制的作用是什么?

答:(1)控制是指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监督检查各项活动,并根据偏差调整行动或调整计划,使两者相吻合的过程。简单而言,控制就是管理者确保实际活动与规划活动相一致的过程。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2)控制作为管理工作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管理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等职能必须伴随有效的控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控制在管理中的作用有:

①控制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任何组织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犯一些错误,出现一些失误,而控制是组织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重要手段。通过控制可以发现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控制工作是提高组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②控制工作是强化员工责任心的重要手段

要使员工尽职尽责,就必须让他们知道自身职责是什么,如何评价和考核其绩效,以及评价过程中有效的绩效标准是什么。通过控制工作不断地对下级的工作进行评估,给其持续不断的压力,使其尽职尽责,高效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③控制是组织适应环境的重要保障

一个组织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适应环境,计划是组织为适应环境所做的准备。事实上,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内外环境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而且在制定计划时所依据的前提条件可能发生变化,这就使得原有计划不再适应变化的环境。通过控制活动,管理者可以及时

了解环境变化的程度和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调整行动,使得组织与环境相适应。

2.描述控制的过程。

答:控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标准

标准是指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包括阶段结果与最终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衡量绩效或纠正偏差就失去了客观依据。

①确定控制对象。标准的具体内容涉及需要控制的对象。建立标准之前首先要确定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哪些事或物需要加以控制。要保证企业取得预期的成果,必须在成果最终形成以前进行控制,纠正与预期成果要求不相符的活动。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

a.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企业在特定时期的经营活动是根据决策者对经营环境的认识和预测来计划和安排的。

b.资源投入。企业经营成果是通过对一定资源的加工转换得到的。缺乏这些资源,企业经营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c.组织的活动。企业经营成果是通过全体员工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利用一定技术和设备对不同资源进行不同内容的加工劳动最终得到的。

②选择控制的重点。企业必须在影响经营成果的众多因素中,选择若干关键环节作为重点控制对象。通用电气公司在分析影响和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众多因素中选择了对企业经营成败起决定作用的八个方面:a.获利能力;b.市场地位;c.生产率;d.产品领导地位;e.人员发展;f.员工态度;g.公共责任;h.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平衡。

③制定标准的方法。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a.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